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第9集)jingkong老和尚主讲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这些地方我们都要特别留意到,是观世音菩萨果地上的境界;换句话说,也是我们因地上要效法的。佛在《法华经》里面说,无量众生受种种苦恼的时候,闻观世音菩萨,或者闻其他佛菩萨的名号,这个地方特别是指观音菩萨,在苦难的时候听到佛的名号、听到菩萨的名号,尤其是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可以与这个地方的一段经文来参看,那是《普门品》里面的经文。『由我不自观音』,自得解脱,又能够观世间能念观音的那个人,而以慈力加持他,所以可以叫『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这样的话我们能相信吗?我们遇到苦难的时候念观世音菩萨,怎么念也不灵,观音菩萨没来救我。你把这个经文多念几遍,你就了解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不来救你?你那个念不合理、又不如法,所以没有法子感应道交。好像我们求月亮现影子给我们看,我们端的不是一盆水,端的是一盆沙,怎么在月光底下照,月亮影子现不出来!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是千真万确,但是要如理如法的求才有求必应;违背理论、法则,这个求不应,过错在自己这边。你看看这个地方所讲的,「观其音声」、「以观观者」,着重在观其音声,观是观慧。我们几时提起过观照?此地的观其音声就是用观照。不会观照,念观世音菩萨名也行、也有可能,那是什么?极其虔诚。俗话也说诚则灵,诚就有感应,为什么?因为诚心就是佛心。

 

佛在《观经》里面给我们讲的菩提心,菩提心第一个是至诚心。如果你不明白理论与方法,你用至诚心念就有感应,心到至诚一定清净、一定慈悲。所以你的至诚、清净、慈悲,与观世音菩萨完全相合,这个时候你的灾难就解除。我们自己以为「我已经很诚心!」那不行,你已经很诚心,你心里还有个「很诚心」,你的心就不诚。为什么?至诚心里面没有一个妄念,像六祖大师所说「本来无一物」,这是至诚心的样子;里面还有个「我很虔诚」,这就是有一物,有一物,你的心不诚,所以得不到感应。这里所教给我们的方法就是称念,就是持名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时候要一心不乱,这是用至诚心、是用清净心。如果再懂得这些理论与方法,由这一心再观其音声,从境界里面所谓是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南无观世音菩萨这是文字般若,再能够提起观照般若,实相就现前,那怎么不解脱!

 

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在念佛有事有理,有事一心、有理一心;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也有事有理,也有事一心、有理一心。心里面一个妄念都没有,这句名号历历分明、念念相续,这是事一心,二六时中都不中断;如果真正要是照见,彻底通达音声、名号唯心所现,能念所念从体上讲就是法界,能所虽然宛然存在,当下能所双亡,这就是理一心。事一心能脱一切境界上的苦难,理一心能够破除无明烦恼。所以求生西方净土的人,念观世音菩萨、念阿弥陀佛,功德是一样的,重要的就是你得会念,你得懂这个道理。这才真正是佛法当中,任何一个法门都是平等、无有高下。所以说「观其音声,即得解脱」。《法华经》里面说称名,本经里头没有说;《法华经》里说「观其音声」,用意是在应,感应道交在应;本文的「观其音声」,这个意思是在感。《法华经》偏重在菩萨度众生的功德,而本经菩萨自己叙说他修行证果的功德,所以这两部经我们要合起来看。我们图书馆过去曾经把观世音菩萨三经合印成一本,便利诸位去研究、去修学。另外一种就是《华严经》里面「观自在菩萨」这一章,这是观音三经。所以此经的重点,是菩萨勉励我们,应当要效法他的修学,希望我们也能够证得耳根圆通,他的用意在此地。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内外四大常相交感,见觉属于火,我们眼睛在五行里面,金木水火土,眼是属于火,因此见业相交就见到猛火。所以菩萨修学的方法是『知见旋复』,「旋复」就是回头,不随外境所转,这个时候就把见业消除,所以他在功德上成就『火不能烧』。也许有人问,菩萨知见旋复,那是他的事情,怎么能够叫众生脱离火难?这是很难理解的事情,在今天来讲也很不好讲。我们要晓得,佛法里面讲的火难有三种,一种是果报的火,就是大三灾里面的火难,从地狱烧到初禅天,这是果报火,大三灾。第二是恶业火,这是通三界的,三界都不免。果报火只能到初禅,初禅以上就没有了,可是恶业火通三界。第三种是烦恼火,烦恼火范围更大,不但三界有,阿罗汉也有、辟支佛也有、权教菩萨也有,通三乘。菩萨救的火难,在三种火难里面是讲恶业火、烦恼火。果报里面的火灾,那有特别的因缘,不是平常的,有特别的因缘也能避免,这是不常有的。可是诸位要晓得,这个果报之火,如果我们把恶业、烦恼火息除,息掉、灭掉,果报之火外面境界的,境随心转,你们想想能不能免除?当然能免,理论上讲得通,事上呢?事上的确也有。所以我们真正通达理论、明了修学的方法,一切果报上的灾难也能够免除、也能够无畏。这是要自己有相当的定功,念佛的时候真正到达一心,纵然不能到理一心,也有事一心的境界。什么样的灾难他如如不动,不为境界所转,这个境界偶尔一现就消失了。在我们广大众生里面,诸位晓得,有共业、有别业,所谓共业里面有别业、别业里面有共业。这些道理你细细去想、省察,我们就相信。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3日22:01:5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849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