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第1集)jingkong法师讲于美国达拉斯

 

「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这两句是说的圆满功德。什么时候你能够见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什么时候能见到?你意诚了就见到了。诸佛如来见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为什么?因为他诚意。所以见到的时候,是一切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你才能够见得到。你一见到了,你自己就成佛了。你自己意不诚,见到诸佛菩萨也是凡夫,也没有见到真佛,也没有见到真正的菩萨。这个意思我们在唱赞的时候一定要明了,唱这个赞,懂得意思,起这个观想,自己才能够得真实的受用。「南无」,皈依的意思,「香云盖」,香云结成了宝盖,宝盖什么作用?宝盖能够遮灰尘,不要叫这些灰尘(五欲六尘)染污了我们的清净心,是这个意思。这就是真正的香云盖,自己五分法身香,才真正能够不让五欲六尘染污了自己的身心,这个名号里面含着这个意思;换句话说,就是皈依觉正净。这香赞我们附带在此地给诸位说明。

 

下面是「觉林菩萨偈」,这十首偈非常重要,我在此地有一些小字的眉注,诸位要特别的注意。「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特别注意那个小字,我这里有些小字,小字可以放大,放大看看。《华严经》一共是有七处九会,这是第四会,这首偈子是非常著名的。诸位要详细的研究,可以读《华严经疏钞》。什么叫觉?「照心本末名为觉林」,这是先解释菩萨的德号。照是观照。在《般若经》里面教给我们,观照功夫有三个层次,开头就是观照,观照还是用的意识心。我们晓得佛法这个修学一定是要离心意识,才能够转识成智,破迷开悟。由照住再到照见,《心经》里面讲,「照见五蕴皆空」,那个照见一定是破无明才能照见,断烦恼才能照住。烦恼没有断,只能够用观照的功夫。

 

这个三层功夫我们念佛的人不可不知,为什么?我们念这一句佛号,如果时时刻刻提得起观照的功夫,这个佛号就得力,佛号才能得力,才能够念到功夫成片;如果照住,那就得事一心不乱;到照见,就得理一心不乱。由此可知,禅家所讲的功夫与我们念佛所讲的没有两样。我们念佛用的方法比禅要方便太多,因为我们只用一句名号,一句名号念到底。念这句名号,时时刻刻要提得起觉心,这观照的功夫就在其中。譬如我们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我们这心里面有杂念了,杂念就是迷,南无阿弥陀佛,皈依觉。我们待人接物,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中我们要觉而不迷,念这一句佛号是提醒自己的觉心,念念觉而不迷,这就叫观照,这是开始。一直到终了,就是照心本末,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觉林菩萨他名号的意思就是如此。换句话,我们念佛从功夫成片念到理一心不乱。这位菩萨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是十行位里面第九行位的菩萨。

 

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菩萨说法都非常的谦虚,不敢说自己能说,你看看经里面所说的,他还要承佛的威力;换句话说,要靠佛力加持他才能说,这些话都是谦虚恭敬。遍观十方是同学,除了佛之外,佛、老师加持,还有同学们加持。对老师恭敬,对同学一样的也恭敬。所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礼敬诸佛」,那个诸佛是什么?当然包括了十方三世一切如来、一切菩萨,乃至于一切恶道众生,就是十法界有情统统是诸佛。凡夫只有自己一个,除自己之外,个个都是诸佛如来。如果我们能常常存这个心,常常用这个心,你一生不怕没有成就,求生净土决定靠得住。所以印光大师说,学佛要从恭敬当中学。断除自己无始以来迷惑颠倒贡高傲慢的习气,要把这个除掉。

 

底下他说的有十首颂,这个十首颂统统是发明,这个小注里面写得很清楚,「十偈皆发明生佛心地法门」。十首偈分为两段,第一段,就是前面五首,「约喻显法」,前面五首,统统是从比喻里面显示不可思议的心地法门。第一首、第二首,这是就事上说,约事,「真妄依持即真如门,摄一切法」。请看经文,「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这是第一首。「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这是第二首。这个两首是说一桩事情,我们先看看这两首的意思。

 

工画师就是现代的画家,他能画画,画家。他常常作画,作画的时候就要这些彩色。前面这一句总喻一心。一心就好比是那个画画的画家,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他画的画,诸佛的世界,佛法界、菩萨法界、声闻缘觉,乃至于六道,都是他画的。所以一心是根本,十法界都是一心变现出来的。所以用工画师来比喻一心。分布诸彩色,这是讲他作画,他在那里造作,随缘成依他。《华严经》也是唯识的六经之一,这个里面讲到相当深度的唯识理论。一心随缘就现种种的现象,这个现象是依他起性,画出这些画。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依一心而变现的,一心是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

 

虚妄取异相,这一句就是我们凡夫迷了,迷了怎么样?把那个画当作真的,这就是迷了。虚妄取异相,是不了依他,成了遍计所执性。遍是普遍,计是计较,就是分别计度,计是计较,度是度量。换句话说,就是在一切境界里起了分别、执著、妄想,起了这个东西,这才把自己的真性失掉了,真性的体失掉,真性的作用失掉了,经上称之为「可怜悯者」,称之为凡夫。如果在一切境界里面不起遍计执,那你就叫菩萨、就叫佛,你就是觉而不迷。第三句,这就成了过失。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2日17:31:0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832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