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第20集)jingkong老和尚主讲

admin 妙法莲华经评论1阅读模式

 

他的出身这样好,又生在这麽好的时代,那个时候的出家人接受是帝王国家的供养,所以生活都相当的安定。可是大师还是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衣服都是穿粗布的,而且他是一个弘扬戒律的人,所以是「常坐一食」,守住佛当年在世的规矩,树下一宿,当然他现在不必树下,现在有的是寺院寮房,他不会在树下。但是他是一位不倒单者,是常坐,日中一食。诸位要晓得,这是弘扬戒律的基础。不像禅宗,禅宗一天大概吃五顿到七顿的样子,比别人都吃得多,在禅堂裡头还有点心,通常一般都是吃五餐的样子,当中再加两道点心要吃七顿,那是不相同的。他老人家是弘扬戒律,所以本身就要在律仪上做一个模范。像我们老总统,我们老总统是军人出身的,他一生都是做军人的模范,私生活都是军队裡面的生活,那确实是模范军人。这几项在佛法裡头说,从迹相来讲,弘扬哪一门就要像哪一门的样子,这是弘扬戒律他就像个戒律样子。

他是在高宗武德七年的时候,就唐太宗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即位就是高宗,高宗七年他才到终南山,以后就一直住在终南山。这点我也是给诸位提到过,诸位将来在道业上有成就,这个成就,给诸位说,要怎麽样才算个成就?一定要开悟,没有开悟不算成就。没有开悟就要做学生,要到处去参访;悟了以后,这就当老师,就弘法利生。当老师这个教化要学古来的祖师大德,教化一方,这一方就是十方。你看看我们隋唐时候,大小乘十宗都是在隋唐时代兴起来的,这许多祖师都是住在一个地方,一生都不动的。律祖道宣大师一生在终南山,当时无论是中国人、是外国人,外国人有,韩国人、日本人到中国来留学的,要学戒律都得到终南山去。给诸位说,这不叫摆架子,学问之道本来是如是的,「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你不可以发慈悲心,他到这裡来不方便,我到那裡去教教他!这一下就坏了,风气就败坏了。为什麽?学什麽东西,这个世出世间都是从恭敬中学。为什麽说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往教恭敬心就失掉,对老师不尊重。为什麽?这个老师没什麽,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学问怎麽能坚固?

《论语》裡面,我们刚刚读到的,「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为了使学术上坚固,所以一定要具足威仪,要自重自爱。参学的时候可以到处走,到处去学,教则不可以。你这个老师是权威的老师,你这个道场是权威的道场,老师与道场都是代表这个学问,所以不能动。诸位将来学成之后,要弘扬某个法门,你自己选择一个与你有缘的道场,坐在那裡一生就不要动。开头弘法讲经,三个、五个来听都没有关係。你不要认为这个地方人太少了,我要找个都市人多一点去。那就坏了,你是为名闻利养,你不是为了真正的传道。真正为了道,有法缘、无法缘都如如不动,没有法缘,传一、二个学生,他将来会有法缘,不在自己。所以说绝不为名闻利养。我们现在这个佛教界裡头的情形就是这个心定不下来,在学的学人到处去参访、去参学,那还情有可原,弘法利生的那些大德法师也要到处去跑,这个学就不坚固了。

我们在台湾举一个例子,李炳老他在台中三十年,如果他要经常在外面到处弘法、到处跑,他决定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他的成就就是坐在那个地方他坐得住,他在他那个莲社裡坐了三十年,所以才有这麽大的成就,这是在家居士示现的一个榜样给我们。所以万万不可以轻易去走动,这是特别注意到的。纵然说好像是打个佛七,我这裡念佛道场,诸位想想,我们印光老法师的念佛道场,他那裡算是叫常年佛七,一年到头都是佛七。念佛堂裡面每天都是七支香以上,他那裡要打佛七,那叫精进佛七,这一年到头都打佛七。有没有听说印光法师今天到这个地方打佛七,明天到那打佛七?没有。他老人家从普陀山以后就住在苏州报国寺,也是在那裡如如不动。天下念佛人,想打佛七的人随时到他那裡去,你住上七天佛七就圆满,因为他天天打佛七。所以灵岩山就变成举世闻名的淨土道场。

如果说印祖今天在这裡打佛七,明天到那一省去打佛七,后天又被别的地方请去,那灵岩山就不闻名,就不能代表这个法门。所以这个诸位要记住。我们今天读历史,研究佛教,提到清凉山,代表华严的,天台山代表法华的,终南山代表律宗的,慈恩寺是代表唯识的。这个道场就变成权威,这点诸位一定要懂得的,一定要珍惜。唯有这样才能把佛法兴盛起来。到处跑不能兴教,人家一看,你定力都没有,今天跑这裡,明天跑那裡,那算个什麽?而现在法师初出名的,今天飞到这裡,明天飞到那裡,我说国际人物。他国际人物,给诸位说,弘不了道,在国际上可以出出风头,弘不了道,无济于事。这是我劝勉你们同修。我这一代差不多也要过去,这在乱世不幸,就寄望在你们底下一代,一定要发大心、要发大愿,把佛教复兴起来。

复兴起来首先就要修定,定就是心裡头要能做主宰,不为外境所动摇。学成之后,刚才讲了,哪个地方与你有缘,你到那个地方就坐下来,如如不动,在那裡弘扬一个法门。不能弘扬多,多了叫贪多嚼不烂,你不能成为权威,不能成为一个代表。一定是一样东西,弘扬《华严》的专门讲《华严》,依《华严》的方法修学,从《华严经》开悟。清凉一生讲五十遍,这都是我们模范。研究《法华》的要专精《法华》,天台大师的三大部。三大部的分量,给诸位说不亚于《华严经》。如果我们是把《玄义释籤》、《法华文句记》,要是拿这个东西搬来讲一讲,分量就跟《华严经》相等,而天台宗修行的方法在《摩诃止观》。所以一定要一门深入,要弘扬一门,一门通了一切都通,一切都通还是弘扬这一门,绝不改变。别人来请教你,大师,你给我讲一部《愣严》!这不行,《愣严》虽然你都通达,绝无问题,某人专门搞《愣严》的,你到他那裡去跟他学去,在这裡不打閒岔。求精、求纯,不乱,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这才能够兴教。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3月25日20:22:0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71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