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第20集)蔡礼旭老师

 

今天我们看到社会的种种情况,我们花太多时间在哪里?批评、指责。其实当我们在批评指责,我们也不是在觉悟当中,我们的心境都跟这个世间的人对立了。甚至很多都骂,骂谁谁谁,现在人一吃饱饭,茶余饭后就开始骂,「领导不好,官员不好,我太太不好」,什么人基本上都骂了,就一个人挺好,就自己没有骂到,好像全天下都欠他。这个样子是不理想的。当我们觉得,「所有的不理想都是在告诉我,这是我一生的责任,我应该提起这一分道义」,那他看到世间所有不如意的事情,都在提升他的使命感,都在以这样的心境期许自己,「『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社会现在是这样了,我能做什么?」人就不把宝贵的时光耗在批评、耗在指责上面了。小到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单位,出现了情况,「我能做什么?我有什么不足?」大到自己的民族,我们都有这一分承担。这一段是尧帝给我们的一种风范,因为他有这样的胸襟,能展现「仁昭而义立」,他仁慈了,老百姓讲道义;「德博而化广」,道德广博,老百姓都被他感动了。我们待会再看下一个故事就很有味道了。

 

大禹讲,尧帝的时候,老百姓都以不能像尧帝这样感到耻辱。我们就看一个天子给予老百姓那个榜样的力量。「故不赏而民劝」,不用外在物质的奖赏,老百姓就互相劝谏,一定要好好做人。「不罚而民治」,不用处罚老百姓,老百姓有羞耻心,不愿作恶、耻于作恶,就天下大治了。「先恕而后教,是尧道也」,先能宽恕、先能包容,设身处地,进一步尽自己的力量以身作则,是教,然后把经典这些伦理道德教化老百姓,就是这个教字,是尧道也。这五个字很好,「先恕而后教」,我们当领导的、教学的、教书的还有当父母的,都能够先恕而后教。

 

下一个故事讲到,「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问了这个人犯罪的情况,结果自己也很伤心,流眼泪了。他左右的人就说了,「夫罪人不顺道」,他自己没有顺着正道做,才会被关起来,「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你何必伤心?是他罪有应得。「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今我当天子了,百姓却各自以其私心为心,所以我感觉很痛心,感觉我自己没有做好。「书曰」,这个就是《尚书》的话,「百姓有罪,在予一人」。这个是从以身作则来看。

 

再翻到四十九页,我们来看中间这个故事,挺有意思的。我直接用白话讲,你们马上就直接把白话跟原文契在一起了。齐景公喜欢女人穿着男人的衣服,结果全国的女子争相穿男人的衣服。齐景公很生气,就吩咐这些官员,禁止百姓女子穿男人的衣服,假如看到了,就撕裂她的衣服,把她的腰带给她扯断,警告她以后不准穿了。裂衣断带,可还是没有办法制止这个风气,还是照穿。晏子看到了,晏子来见齐景公,齐景公就说:「我使这些官员禁止女人穿男人的衣服,我还这么严厉的裂其衣、断其带,可她们还是互相学习,都制止不了,为什么?」晏子说:「国君,你又不禁止自己的太太穿,又不禁止宫内的女人穿,你就禁止老百姓不穿,这个叫『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求卖马肉也』」,就是外面挂牛头,里面卖马肉,这什么勾当,人家怎么能服气?「公胡不使内勿服?」你就叫你那些妻妾不要穿了,「则外莫敢为也」,人家就不会效法了。齐景公说,「好,善!」「使内勿服,不旋月而国莫之服也」,就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所有的人都不穿了。这个故事就提醒我们,确确实实是上行下效。

 

再来,我们看下一个,「齐人甚好毂击相犯以为乐」,齐国的老百姓很喜欢马车跟马车对撞,还觉得很好玩。「禁之不止」,禁止不了。晏子觉得很忧患这个社会风气,所以他自己做了一台新车,还有很好的马,配着两马。开出去之后,设计好了,也找个人撞车。结果一撞完,晏子就说,「毂击者不祥」,跟人家车车相撞是很不吉祥的,一定是我祭祀不诚恳,才会今天跟人家相撞,一定是,我的行为是不恭敬的,「居处不敬」。他讲完就下车走了。国人看到,就把这个情况传出去了,「晏子,那个最有学问的晏子说,车子跟车子相撞不吉祥,我们就别撞了」。真的是舍命陪君子,这个用讲的没办法,亲自做一次给他看了,「然后国人乃不为」。「故曰:禁之以制」,你用制度禁止他,「而身不先行也,民不肯止,故化其心莫若教也」,这个教其实就是身教。其实我们想一想,员工有很多坏习惯,都会影响他的健康,会影响他的工作,甚至影响他的精神,影响他的家庭。问题是,假如领导者也喝酒,领导者也有那些坏习惯,我们怎么去让他改,给他好的影响?就不可能了。这个是以身作则的部分。

 

再来,领导者要能够有爱心,而且要听劝谏才好。我们看一下四十七页,这个故事应该是跟大家讲过了,最后这里「师经鼓琴」,师经这个乐师弹琴,大家有没有印象?师经劝谏魏文侯,这个就告诉我们,一来臣子要劝谏,二来领导者要受谏,劝得对他马上改,而且还彰显自己的错误,让更多的人来督促他,这个就很不简单了。而且这个魏文侯讲的,「我最高兴的就是所有人都听我的,不敢违背」。这句话在《论语》里面孔子也有讲到,这句话大家都熟悉,叫「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因为鲁定公有一天问孔子,「孔子,听说有一句话叫一言兴邦,是不是这么说的?」孔子说,「这个话这么说,可能没有到那么严重,不过也接近了。比方说……」孔子就举例了,比方说,假如有一个人,他当国君了,他说,「为君难,为臣不易」,就是当好国君是很不容易的,要战战兢兢的。他讲这一句话,他自己是这个心境,那这句话就可以让他好好的、谨慎的做好国君,这句话不就是一言兴邦吗?甚至于其他的国君也效法了,也兴了他那个国家,这叫一言兴邦。后来又问了,「好像又有一句话叫一言丧邦,有没有?」孔子又说了,就是假如一个国君说,「我最快乐的事就是所有的人都要听我的,不敢违背我」,孔子就举了这一句话,说假如他做的是善,没人违背,那也挺好的。可是他假如做的是不善,又没人敢违背,那这个国家不就要毁掉了吗?这里也提醒我们,一个领导者假如不受劝谏,一定会丧邦的,这个一言就是指完全不能接受别人劝谏,这个领导就麻烦了,所以一个领导者纳谏的态度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看四十八页,这个也是跟大家讲过了,「文王问于吕望」,怎么治理天下?「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其实这个过程当中就是不能贪,要爱人民,为人民着想。文王说:「善。」「太公曰:宿善不祥」,宿善不祥是姜太公说的。所以当天周文王马上就去做了。这里提醒我们领导者要不贪、戒贪,要爱民。同时姜太公给我们表演很好,他劝谏很及时。文王难得的是,听到好的建议,当场去做。而且当一个人都是当场去做的时候,这些贤德的人很欢喜,他以后会更主动的来劝谏、来协助。这个消长之间,都在领导者的心态。但是我们差很多,这个都看不到,可是却关乎整个人心的向背。大臣的建议皇帝接受了,振奋群臣,何止振奋一个人?所以什么时候会失人心,什么时候能得人心,往往都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月28日16:06:5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706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