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 华严经讲述菁华(第294集)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我们生在末法,想想自己的根性,戒能不能持?做不到;定能不能修?心是散乱的,盘腿面壁也在那里胡思乱想。戒、定不能成就,开慧就没有指望,哪有开慧的道理?今天人讲的智慧是佛家讲的世智辩聪,你听得多、你学得多,那不是智慧,只不过说是你的常识比较丰富而已。智慧决定从戒定里面生的,从清净心生的,心不清净决定没有智慧;换句话说,没有智慧就不能断烦恼,我们要转烦恼为菩提、转迷为悟要靠智慧,你才能转得了。转恶为善是初级的,不需要靠智慧,但是转迷为悟一定要靠智慧,没有智慧是决定做不到的。

 

我们知道这个事实很困难,不是我们能做到的。能够真正有这个认知、有这个觉悟,我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个人有真实智慧。放下万缘,他就得定,他戒定慧三学具足;不但戒定慧具足,闻思修三慧他也具足。只要有戒定慧,闻思修就起作用。戒定慧的慧是根本智,菩萨闻思修三慧是后得智,有根本智哪里没有后得智?所以我们只要顺从佛菩萨的教诲,你看《华严》天花乱坠说了这么一大堆,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好!境界不错,你想不想得到?想得到,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到最后还不是归到这里吗?这是《华严》的善巧方便。

 

我自己归心净土就是从《华严》入门的,从《华严经》里面才看出,原来如此。最初什么人劝我、教我,我都不相信,我在这里看到文殊、普贤,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都念佛求生净土,我才体会到这个法门真实,绝不是虚假。所以千经万论最后统统都归净土,《华严》、《法华》如是,试问问,大小乘的经教哪个不如是?仔细观察,原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示现在世间,确实善导大师讲得没错,「唯说弥陀本愿海」。横说竖说、深说浅说,那就是指的一切经,到最后统统归净土。所以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全部导归极乐,《楞严》也不例外。这是「为众说法令欢喜」。

 

『其音清雅众所悦』,这一句我们要特别留意,说的是什么?今天就是我们所讲的讲经说法的方法,这个要学。现在一般学校,学校的老师为什么一定要聘请师范学校毕业的?其他大学里头毕业的,有很多对于这些专门学识,比师范大学毕业的人要高明得多,为什么不请,一定要请师范学校毕业的?师范学校毕业的学过「教育心理学」,他学过「教学法」,这一句就是讲教育心理跟教学法。你肚子里虽然有货,但是你没有表达的方法,这个亏就吃大了。我过去的老师周邦道先生,真有学问、真有道德,他没有表达的技巧。所以我们李炳南老居士常常说,他说可惜周老师(他也尊称他周老师),学问、道德、文章,写东西写得好,能写不能讲,讲不出来。现在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他看东西不如听,他一听能开悟,他看不会开悟。我们要适应众生的根性,要研究言语表达的方法。

 

往年我们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他为我们编了两部书:一个是《讲演术》,讲演的方法;一个是《内典讲座之研究》,讲经的方法。这一句就是这两种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他编得好,我很佩服。我跟他学讲经,我几乎把这些书店里面关于讲演方法的书统统蒐集了,我买了十几本,有很多很厚、分量很多,可是仔细一看之后,都比不上他,他那个小册子薄薄的不多,全部都说到了。很多很厚一大本,看完之后,内容没有李老师编的完整,只说到一部分,还欠缺一部分。我们对老师很佩服,他的东西确实言简意赅,话不多,文字不多,内容非常丰富、非常完整,这才真正体会到人家的学问、见识之所在。讲台讲演,懂得这些方法技巧的,纵然没有内容,别人听到也生欢喜心;如果有真实的内容,人家真得利益。

 

所以我们要「为众说法令欢喜」,不能不讲求方法,讲演术跟教学法,跟讲经的方法,这两样东西来修学这个课程,一个月就可以毕业了,课程就教完了。可是这两样东西要搬上台上来表演,要能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可不简单,那要长期的训练,天天要在台上讲,天天要改正自己的毛病。改正的标准就是这两个小册子,我们的表情、言语、动作、音声符不符合这小册子里面所说的标准?所以要真正想学,那得一样一样天天检讨、天天改进,还得天天练习,否则的话不能成功。要长时间,真正在讲台上运用自如、得心应手,至少要十年,十年你还要认真干,不认真干十年也不行,认真的改进。不上讲台决定不能成功,讲台是重要训练的基础,而应用是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是讲演。不是说讲台上是讲经,对一个人也是讲经,一句话、两句话统统是讲经,把所学的全都用上,这才能够令众生欢喜,这是广度众生。

 

这只是技术的一个部门,这个部门弘法利生是不是就成功?不行。我对于技巧的看法,并没有把它看得很重,我认为在整个弘法里面,这种技巧的比例至多只能占到百分之十,百分之九十是你的真诚心。真诚能感动一切人物,上面跟一切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下面与一切众生也是感应道交,你要有真诚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实质上的内容,在弘法过程当中它要占百分之九十,讲演术跟讲经的方法充其量不过占百分之十而已,这是我们在学习里头要知道的。德行是第一,夫子教人,言语第二,讲演术、讲经方法是属于言语,是在第二位,德行在第一,世出世间圣贤都这样教导我们。

 

由此可知,普行龙王他是从讲经说法这个法门修行证果的。讲经有好处,天天劝人为善,自己要不行善,那不叫打妄语骗人?天天劝别人,也就天天劝自己,劝的时间长了、劝得多了,自己不知不觉就转变了,这是讲经的好处多!我们如果要不听劝,决定就被人骗,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要常常自己劝自己,讲经是自己劝自己,也劝别人、也劝自己。末后这一首:

 

【众生逼迫诸有中。业惑漂转无人救。佛以大悲令解脱。无热大龙能悟此。】

 

这是无热恼龙王,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以大悲普覆云灭一切世间苦解脱门」。这都是诸佛如来应化的、示现的,决定不是六道的众生。『众生逼迫诸有中』,「诸有」是指三界,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佛家叫「三有」。有什么?有了业因,你造业。你造业,你有业因,后面你就要受果报。佛为众生讲十二因缘,十二因缘说明三世因果,「无明」、「行」是过去的因果,从「识」到「老死」是我们这一生当中的因果。我们知道前因就明白后果;知道现前的果报,也就能懂得过去造作的业因,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在十二因缘里面讲的「识」,「行缘识,识缘名色」,到「触」,这都是属于果报。果上不能转,要从因跟缘上转。因跟缘在我们这一生当中只有三个字,爱、取、有。「爱」是惑、迷惑,惑业苦,「取」跟「有」是造业,你既然造业了,后面就有老、死,就有来一生的生老病死苦。

 

佛在此地教我们怎么样出三界?这三条断掉一条就脱离六道轮回。我们能不能对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佛家所说的依报、正报,能不能放下?对于这些依正之报一丝毫贪恋的念头都没有,你是从「爱」这里断掉的,这个高明,这是上智利根他能做得到,他能够脱离六道轮回。我们为什么没办法?贪爱没办法断,迷在五欲六尘之中,贪图享受,执著在名闻利养之中,不晓得这些现象都是虚妄的。所以佛教给我们,常常念《般若经》上最重要的几句开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可以断我们的贪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所有,不可得」。佛这些话说了几千遍、几万遍,这话是真话,字字句句都是真实的,目的何在?爱、取、有永远断掉了。能够对于世出世间法没有一丝毫贪爱,你就不迷惑了。不取就是没有得失这个念头,一切法当中决定没有得失,得到没有欢喜心,失掉决定没有烦恼,得失是平等的,这是在「取」这里断掉了;「有」那个地方断,那是我们凡夫做不到的,圣人。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2月24日15:04:3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675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