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69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我们接着看下一段讲到,「若夫一身之屈伸」,若夫就是至于,至于自己这一生命运的浮沉,这个屈伸,屈就是委曲,伸就是发达,就是自己命运的起伏。「一家之饥饱」,自己家有没有吃得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社会上亲戚朋友之间给我们的荣辱得失、贵贱毁誉这些境界。「君子固不暇忧及此」,没有那个闲工夫为了这些事情在那里患得患失。他心量大,考虑深远,不会为了个人得失荣辱在那里郁郁寡欢,不会这样子的。我们读到这一段,就反思自己是君子,还是心胸比较小的一般俗人。「六弟屈于小试」,因为县考考得不是很理想,自己觉得很委屈,便「自称数奇」,称自己命运不好。「余窃笑其所忧之不大也」,我暗笑所忧虑的格局还是不够大,太小了。格局大一点,福报更大,祖先冥冥当中都在护佑。所以你们假如有晚辈考试还是工作不顺,有一个方法可以改命,你就跟他讲,你对天立誓,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你就会考上了。可以介绍他这个方法,但是发了以后就要真做,不然失信于祖先那可不行。他假如可以接受,有这个志气,祖先会保佑他、会护念他。

 

我们其实在读这一篇文章,也可以感觉到曾文正公的胸怀就是这么样的宏大。而曾文正公他令后世佩服的地方是他学问很好,而且他在从政的过程当中,能把这些学问都能用在他的政治生涯当中,他是活学活用,他不是读死书的。所以他强调做学问四个重点,有一个重点是他额外提出来的。在清朝,整个儒学最鼎盛的时代是桐城派方苞、姚鼐这一些大儒。桐城派就在安徽的桐城、舒城,还有庐江这一带,称桐城派。大家一听到桐城派应该很有感情,为什么?第一个,师父的故乡是庐江,再来,师父第一个老师,方东美教授是桐城人,就是方苞嫡传的后代,正统的。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所以我们今天能学习,跟桐城派很有关系。桐城派强调做学问,义理、考证、文章。而文正公他强调跟整个桐城派是相应的,因为文正公他的整个学问、文章也都是效法桐城派。等于是桐城派的一个分支,叫湘乡派。因为文正公是湖南湘乡人。他强调有义理之学,这个学问有义理之学;有考据之学,考据其实就是考证;有词章之学,词章就是代表文章;还有加一个经济之学,而经济之学重要的就是经国济民。

 

经世济民就能够利益到当代的人心、当代的社会,学问的目的在这里。所以有一句格言讲到,「竭忠尽孝谓之人,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这段话很有味道,大家听过没有?Really?真的没听过吗?「竭忠尽孝谓之人」,有没有恢复一点记忆了?古人都讲老实话,不讲好听话,直心是道场,才能成就学问。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竭忠尽孝已经不算人了,做人的资格都没了,不尽忠尽孝行为本身就不符合人格。「治国经邦谓之学」,真正能利益到人民、天下人,这个才是学问。不是研究老半天,拿个博士学位,谁也没利益到。连自己身边的家人都利益不到,那是搞研究,不是学以致用。「安危定变」,面对国家、社会,甚至自己家庭、家族的这些危机,突然来的一些考验,都能沉得下气,用智慧把它化解,「谓之才」,这个才是真正的才能。不是表演一下,让人家鼓掌,那是小才能。真正的才能,要能够扭转乾坤,化险为夷,这才是才能。

 

所以我们刚刚看这篇书信,文正公他都是做到的。其中有提到「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这个情况对国家来讲是非常危急的。我们记得孔子说的「五不祥」,其中「释贤而任不肖,国之不祥」。他身为国家重臣,他一定尽全力能够让贤才,能为国家、社会服务。他大力倡导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他觉得没有让国家有更多的人才,这是他的耻辱。所以我们下节课一起来看曾文正公「原才」这篇文章。这也是文正公大声疾呼,振兴整个当代朝纲的一篇文章。我们先休息一下,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6日17:48:2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575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