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69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在《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说到,「置身于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浪之人」,不愿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希望自己能跟圣贤人一样成就道德学问。大家有没有曾经听到哪一句教诲,结果晚上睡不着觉的,在那里翻来覆去;或者是看了哪一个圣贤人的传记,当天晚上觉得好像非常的振奋,然后翻来覆去,心里想一定要效法、学习这个圣哲人。大家有没有这个经验?你们都没有反应,那麻烦了,「天能使人性有善而无恶,不能使人有习而不为恶」。奇怪了,希圣希贤是人本有的这种羞耻心、向善的心,怎么我们年纪愈来愈大,反而提不起这分振作、勇猛心?我记得有一个大学生,我在课程当中讲到范仲淹先生的事蹟,下课,大学生不到二十岁,下了课我都还没吃饭,然后他就急着要跟我讲,把我请到旁边去,他说:「蔡老师,我要做范仲淹。」你看,我听了马上头皮发麻,被他这股正气所震动。一个范仲淹对社会、民族的利益有多大!从他的眼神我们可以感觉到他是真心的。所以我就把范仲淹的光碟借给他看,我尽点心力,台湾刚好有拍范仲淹先生事蹟的光碟。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我们学习传统文化要有大志,有志就像树有根,它有生机,它不断吸收阳光、空气、水、土壤。我们有志,就能跟所有圣贤的教诲相应;没有志,这些经典对我们来讲没生命,它只是几个字、几行字。它只是知识,它的精神没有办法入我们的内心,因为我们觉得圣贤是圣贤、我还是我。所以要先立志,要下决心不愿为随波逐浪之人。下了这种志向,就以耻不如圣贤、耻不如至圣先师的态度,「德比于上则知耻」。这句话出现好多遍,记住没有?又没反应。记住了,记在脑里还是放在心里?记在脑里不保险,一个礼拜就忘了;放在心里,这一生、甚至生生世世都不忘。所以教诲可贵在哪?入心。入了心,时时刻刻都不忘记,叫「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所以这个羞恶之心,羞耻自己作恶,但这个恶有高标准!我们今天开始定哪个标准?跟孔夫子不一样就是恶。这个羞恶之心调到跟孔夫子比,不如孔夫子了,马上觉得很丢脸、很惭愧,马上修正,这个才是耻。不能人家在劝我们,我们还说「我比张三好多了,我比李四好多了」,那就很麻烦。所以德要比于上,向至圣先师学习。

 

一说到至圣先师,请问大家,你的脑海里浮现了夫子哪个榜样?大家不要告诉我一片空白。你看,你假如一片空白,孔夫子很伤心,麦克风都没声音了,连麦克风都伤心。假如一句也想不起来,一个影像也想不起来,要觉得很羞耻!我们学了一年的古文,夫子的教诲这么多,都没印在心上。我相信是有,哪个影像?温、良、恭、俭、让。温和、柔软,绝不跟人起冲突,绝不跟人情绪化,绝不给人脸色看,温和。善良、厚道。善良在哪里看到?处处替人着想,善心,处处能看到别人的好,那是善良。恭敬,对人、对事、对物都是恭敬的态度。省水、省电,俭。这个俭当中,我能节省资源给全天下的人用,他时时胸怀天下的安危。让,时时能礼让、能忍让、能谦让。以这个为标准,羞恶之心就时时可以提得起来。

 

【俾起一恶念。】

 

羞恶之心起作用,是使人一起『恶念』:

 

【则惊。】

 

『惊』就是很警觉,我怎么可以起恶的念头?我怎么可以起对立的念头?甚至起伤害人的念头?这个不可以起。

 

【行一恶事。则恐。】

 

做一件不好的事情,会觉得很惶恐。

 

【既惊且恐。则必速止其恶。】

 

这种惊恐的态度,督促自己要马上停止,叫速止这个恶的行为,进而改正这个行为。

 

【以返于善而性乃不为习所夺。】

 

这个人就不会被习气污染、控制,让自己沉沦下去。这个耻心,其实我们讲到这里,反观人的一生,德行是在提升还是在下降。我曾经在大学跟大学生分享,我请教他们,「你们觉得你们是小学的时候德行好,还是现在德行好?」大学生也很直率,他们连想也没有想,他说「小学的时候德行好。」我们看,他还没出社会,德行一直降降降到大学,再出社会,那个大染缸会怎么样?那就很严重了。所以这个耻的教育,在家庭、在学校当中都要摆到最重要的位置。不然人真的这一生都是沉沦的分,日沦于禽兽的行为。

 

【故耻大有功于性。】

 

所以羞耻心对于保护自己的本善性德是有相当大的功劳、作用。

 

【耻心发现。】

 

这个耻心一起作用:

 

【即是天良。】

 

就是天性良知启动、警觉了。

 

【即是明德基本。】

 

即是恢复明德、恢复本善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这颗耻心。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

 

羞耻对一个人的人生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个『大矣』就是影响太大、太重要了。

 

【不耻不若人。】

 

『不若人』就是比不上人。样样比不上人都不觉得羞耻,甚至于人家劝的时候还生气,或者说要你管,我就是这样。「不耻不若人」,不以赶不上人、赶不上古人为羞耻的话:

 

【何若人有。】

 

『若人』,就是那怎么能像人的德行一样好?甚至于是这个「若人」假如是跟古人比,那就差得更远了。不若人就是比不上人。『何若人有』,怎么可能会比得上人,怎么会赶得上人?而我们这一代人的德行,比起五千年的圣者,甚至读书人,确确实实差得太远。我们曾经在处世当中有想到,人家孔子是怎么做的,孟子是怎么做的,我怎么差这么远?然后哭了半个小时的,有没有?这是耻起作用。我们现在羞耻用错方向了,那不是真正的耻。真正的耻是有恶念、恶行,警觉,改过;现在误会了,好面子以为是羞耻。比方人家长这么漂亮,我没她那么漂亮,很难过,还要去整容。请问大家,整容是不是羞耻?是不是有羞耻心?不是,那是好面子,爱虚荣。他不相信我,我好难过,是不是羞耻心?不是,那是得失心。我们觉得好丢脸,大部分都是虚荣心在那里觉得丢脸,把羞耻体会错了。

 

比方说有一次考试考不好,难过好几天,我以前就是这样,好面子,患得患失。有一次考英文,初中的时候考九十八分,哭了两个小时,最后打电话给我爸,我爸还在上班,下午的时候,「爸,我考九十八,差两分,很难过。」因为初中的时候都要编班,编什么特优班,找那些成绩都考很高的,然后把他们编在一班。我就很在意,一定要编进去,所以对少一分就很难过。这个患得患失的心起来,麻烦,污染人的性德。就像一滴墨汁滴到水里,很快,不到一秒钟,咚,就进去了。请问把墨汁从水里请出来,要花滴进去几倍的时间。几倍?不知道多少倍,难算!所以为什么叫童蒙养正?蒙以养正这是最神圣的工作任务。因为不让孩子污染这些习性,他从小根基就牢,他有免疫力,这些邪的东西进不了他的身。一进去,要再去掉这些习染,真难!

 

搞了几十年,还没去干净,得失心还是很重。所以每次礼拜六的时候,中午就睡不着,因为待会要讲课,而且跑厕所的次数增加,肠胃马上反应,今天礼拜六到了。所以你看那个得失心一起,很麻烦!幸好父母没有这分得失的态度,常常我得失心起作用,都是父母安抚我。慢慢的我就觉得,怎么常常都是我在大惊小怪,父母都平常心对待,渐渐的也效法、学习父母处世的态度。所以耻不如尧舜,耻不能提升德行,这是羞耻。假如觉得这些才华、外在的这些享受比不上别人,那不是羞耻,那是虚荣心作祟,那是攀比心作祟。

 

我们接下来看一篇文章,让我们对耻有更好的领会,就是曾文正公写给他六弟的一篇家书。我们把经文打出来给大家看一下,我们看经文:「六弟自怨数奇」,刚好他的六弟参加了县的考试,结果没考好,所以他六弟那阵子心情很不好,然后埋怨,这个数就是他的运数乖舛,就是很不顺,与时运不合。「余亦深以为然」,他这个当哥的人,我也深深感觉确实如此,你刚好碰到这个运数不理想。当然哥哥讲深以为然,也是等于安慰、同情他的弟弟,这叫情理法,先从情感当中、情绪当中安抚一下他的弟弟。「然屈于小试,辄发牢骚」,小试就是县的考试。屈就是委屈,考不好了发牢骚,觉得很委屈。牢骚就是觉得自己很不平,被压抑,所以发牢骚。「吾窃笑其志之小」,这个窃就是私下,文正公讲到,我私下暗笑弟弟你的志向不大、志向太小,「而所忧之不大也」,所忧患的事情格局不大。

 

所以「君子之立志也」,君子立定他人生的志向是怎么立的?大家有没有看过哪一个圣贤人他立志是县考考得好,有没有?还是进士能考上?好像几千年来,没有听过留名青史的人是这样立志的,都是很远大的志向。我们对眼前的这些目标,得失看得很重,那个都是志向不大。哪件事没做好,哪句话没说好,哪个课没讲好,难过老半天,这个都是志向不远大,所忧之不大。「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这个量是气量、胸襟。民胞物与,这是北宋张载大儒的一句名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这是张载先生的原话。所以叫民胞物与,典故就是从张载这句话来的。人民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同胞,万物都是我的好朋友,这个与就是朋友的意思。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6日17:48:2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575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