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57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孔子在《论语》当中又讲了一段话,这对我们「尊贤」这个议题也是很重要。孔子讲,在「子罕第九」里面提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这段话大家记得吗?「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大家应该对最后一句话有印象,「吾末如之何也已矣」的意思就是,孔子说那我也拿他没办法。这个圣人的感叹,都是我们学习当中最重要的一些关键点。「法语之言」,就是人家义正词严的劝告我们,而且讲的话都是跟经典相应的,这叫法语之言。我们听了,是是是,对对对,这就是从。是是是,你讲的对我太重要了,都是我最缺乏的,都是我最严重的。很好,代表接受了,从乎。但是不是在那里点头,是是是,之后呢?回去还是不改,那不是没有把这些长者、这些善知识的话记在心上吗?那只是表面上做恭敬的回应而已。那是表面上,因为是是是,刚好想到《弟子规》有句话叫「闻誉恐,闻过欣」,对对对,我赶紧要装着都听进去的样子。所以有没有听进去,最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接着去改。假如这些长者、善知识给我们讲完以后,我们一样也没改,下次我们在那里是是是,人家心里怎么想?又在装了。有时候自己装,自己在欺骗自己,自己不知道。然后旁边的人讲了一句话说:他好谦虚,人家怎么跟他讲,他都是点头接受。结果我们一听,还觉得挺高兴的,你看人家满肯定我这个态度,看我都闻誉恐,闻过欣。其实,当下人家一称赞,自己一高兴,叫八风又动了。

 

所以修行得时时不欺骗自己的起心动念才行,得不被自己卖掉才行。所以听了这些好的教诲,要用心的改自己的问题,改之为贵。愈改,这些善知识他愈欢喜,你是真受教,孺子可教也,他会更疼惜你。为什么?他没有私心,他就是希望为民族、为圣教多栽培一些后继人才。所以有没有感得善知识来帮助我们,还在我们的态度。而这个态度不能做表面,得真干,得从真实心中去领受、去改。「改之为贵」,能改才是最可贵的。「巽与之言」,这个巽与,有包含比较婉转的,或者是称赞的言语,肯定我们的言语,听了挺受鼓舞的。「能无说乎」,人有时候还是需要鼓励的。但是「绎之为贵」,这个绎就是能深思,我有他讲的这么好吗?他是过誉我,诚惶诚恐。人家这么信任我,我的德行、学问、能力还差一大截,赶紧不能自满,好好的再加功用行来提升自己,这就是「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听到称赞的话很高兴,但是不去反思,那就陷在高兴里面,就陷在要人家称赞里面,之后没人称赞就没力气。所以「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只是在那点头,好好,你讲得太好了,我接受,但是不去改过。这个孔子就讲了,他都这样自我欺骗,那谁帮得上他?假如这个善知识给我们讲实话,反而我们面子挂不住,恼羞成怒,下次不跟他见面,或者是生气,背后还骂他,那人家不蹚这种浑水。所以,我们能得身边这些善知识多大的利益,还在我们自己的态度,要真干才行,不能落在表面上。所以《大学》这些话,《中庸》的话,包含《论语》,都提醒我们,尊贤最重要的依教去奉行。

 

我们回到「绪余」讲的,「上则优赐有嘉,下则鞠躬尽瘁,礼行于君臣矣」。当然为人臣者,这个鞠躬尽瘁就是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礼行于君臣矣。

 

【定省温凊。出告反面。礼行于父子矣。】

 

前面我们讲孝悌这个部分讲得比较多,这里就不再陈述。当然我们也从『定省温凊,出告反面』,这些要求孩子的生活礼貌,重要还是长他的恭敬心、长他的爱心、长他的细心、长他的责任心,都是在这些为人子之礼当中慢慢内化的。比方「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诸位学长,请问您什么时候只要有吃的东西都会先想到父母长辈?您什么时候养成的,有没有人说是我三岁那一年的三月五号?不可能,这叫潜移默化就内化了。所以家教重要。

 

【外内位正。和而有别。礼行于夫妇矣。】

 

这里这个『外内位正』主要就是夫妇分工,男主外,女主内。这个『和而有别』,别在职责不同。我们想一想,女子主内是相夫教子,这个家兴不兴旺,女人占的关键最大。男人很清楚这一点,对于妻子的恩德、妻子的付出不敢忘,时时念著这分恩,所以他们相处起来非常和谐,彼此感激对方。这个不是我说的,孔子说的。孔子在《孔子家语》里面有讲到,「妻也者」,孔子一开始是说,「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这些圣王都非常尊重他的妻子,然后重视孩子的教育,这个妻子包含太太跟孩子。因为,孔子接着讲,「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亲」是指整个亲人、家族,「主」就是这个家能不能和睦、能不能兴旺,最重要的主角是谁?太太。大家有没有听过家庭主妇?典故从哪里来,明白了没有?所以很多人说我们中华民族不尊重妇女,这个乱讲。你们有没有听过家庭主夫?有没有?没有,那个电影乱叫的,他那个没有依据经典,家庭主妇。为什么叫太太?不都是彰显女子在一个家族当中的重要性吗?周朝出最多圣人,就是因为他们的太太,好几代的太太都培养出贤德的后代!太姜、太任、太姒这三代的女圣人,成就了周朝好几代的圣贤子孙。而「子也者」,孩子,「亲」,这个亲是指父母、祖宗,「之后也」,孩子是我们祖宗传承下去的后代,我们要教育好下一代,才对得起祖先,要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所以古人懂这些道理的,对于教育孩子都摆在第一位,他生怕自己的孩子没受好了教育有辱祖上,那就是他大不孝。这个「和」来自于互相的尊重跟互相的感恩,所以『礼行于夫妇矣』。

 

【长幼有序。伯友仲恭。礼行于兄弟矣。】

 

『伯』是指哥哥,『友』是爱的意思,『仲』是指弟弟,『恭』是恭顺的意思,『礼行于兄弟矣』。这在之前「悌」的主题,我们也谈过不少例子。接着:

 

【乐群敬业。毋相聚以邪谈。礼行于朋友矣。】

 

『乐群』就是合群,跟人都能和睦相处,不会发生冲突。『敬业』,朋友、同学之间非常尊重学业,尊重事业、家业。所以交朋友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德行修养。《论语》里面才说,「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毋相聚以邪谈』,朋友之间道义相交,有缘相聚,都是要彼此提升、彼此成就,而不是谈一些没有意义的事,甚至于是谈一些会增长邪思,那就更要不得。所以「毋相聚以邪谈」,就要做到「不欣世语,乐在正论」,只要跟经典相应的这些道理,听了就非常欢喜,而不是谈人家的隐私谈得很高兴。比方,有个名词叫八卦,那都是违背教诲,叫相聚邪谈就是谈八卦。朋友的道义当中应该是不言朋友的隐私,不在别人面前谈他的家庭、谈他的缺点,谈了就有损于朋友的道义。所以以文会友,这个「以文会友」其实就是「乐在正论」,然后以朋友来辅助自己提升道业、提升仁德之心。交朋友当中,历史典故里,最具代表的是哪一对朋友?我们说这个朋友很知心,然后刚刚讲的刎颈之交,都会想到管仲跟鲍叔牙,我们说「管鲍之交」。俗话又说,「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可见得这个朋友能够惺惺相惜,共同的志向,共同的目标,又共同成就彼此的道业,这是非常难得的朋友因缘。

 

我们一起来看「管晏列传」,《史记》,在四十四页。这里提到管仲跟鲍叔牙的交往过程,司马迁选到这篇文章,可能他也有感触。因为司马迁当时遇上李陵投降匈奴,但是司马迁觉得李陵是因为当时派的援兵都没到,可能是他的权宜之计,他不是真正投降,或者传的有误,所以他替李陵说话。汉武帝那时候特别生气,他还替李陵说话,最后被关入狱中,然后执行宫刑,所以也很凄惨。而当他下狱的时候,这么多的朝廷同仁,却没有人替他讲话,可能也是感触良多,所以这篇文章里面就比较详细有谈到管仲跟鲍叔牙的交往过程。我们来看文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管仲』,「仲」是字,『夷吾』是名,管夷吾,字仲。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这个「颍上」是现在的安徽省。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少时』应该是年轻的时候,常常跟鲍叔牙交朋友。这个『游』是交游。

 

【鲍叔知其贤。】

 

在交往的过程当中,鲍叔牙深深了解管仲是一个很有贤才的人。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管仲家里比较穷,结果跟鲍叔牙在南阳做生意。『常欺』,这个「欺」,不是欺负,是占便宜,赚了钱多拿点。

 

【鲍叔终善遇之。】

 

这个『终』就是至始至终,『善遇』就是对他很好,「善遇之」。

 

【不以为言。】

 

他度量也很大,不会去计较这些事情。『不以为言』就是不会说些什么批评的话。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这个『已而』是后来,鲍叔侍奉公子小白。

 

【管仲事公子纠。】

 

他们各为其主。

 

【及小白立为桓公。】

 

后来公子小白先回齐国当了齐桓公。

 

【公子纠死。】

 

公子纠没有赶回齐国,就死了。

 

【管仲囚焉。】

 

管仲被关在牢里,因为他要射杀齐桓公。

 

【鲍叔遂进管仲。】

 

这个鲍叔牙,我们刚刚提到,七十次推荐管仲,最后齐桓公接受了。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管仲被重用了。『任政于齐』,就是把齐国的政治重任付托给管仲。

 

【齐桓公以霸。】

 

齐桓公最后成就霸业。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5日23:43:0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572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