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37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所以范公那个时候还是很坚持,极力疏通,最后还是决定继续建。而且他是站在第一线建,很巧的是什么?当时候这篇「岳阳楼记」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滕京谅先生,就是滕子京先生,刚好就跟范公一起在建这个防坡提。他们两个正谈论的时候,那个海浪拍上来,很急,所有的人统统被吓得不知道退了多少步,结果他们两个如如不动,还在那里谈论怎么建,哪边建得好。结果大家看他们两个都没有一点恐惧,接着又继续干。所以当领导的人身先士卒,还是非常重要。最后建成了,整个流亡的这些百姓,都回到本来自己的故乡。因为建好之后,整个水利、农业就稳定下来,所利益的人非常非常的多,而且不是利益当时的人,利益后世百年、千年的人。后来就把这个防堤,就叫做「范公堤」,纪念范公。所以范公不简单,当官只要到哪里都非常有政绩,而且都为了人民的生活,把水利工程做好,然后教育老百姓。

 

结果他三十多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去世要服丧三年。服完丧之后,应天府的负责人晏殊先生就请范公去教书。范公学问非常好,他已经大通六经之旨,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些教诲,他融通了,所以他带出非常多的学生,也办了很多的书院。我们之前好像有读过几篇范公的文章,怎么有人摇头?在《德育古鉴》里面,他们家本来买下来的钱氏南园,结果算命先生说这风水太好了,你以后后代会出很多人才。范公听完说,那应该拿来做书院。结果果不其然,那一个书院教出的进士就有上百人(几百人),状元就有几十人,现在还是一所高中,风水特别好!当然更重要的,那是范公的德行在那里还感动着、教化著那地方的人。

 

后来,皇帝就把他请到京城当官,他教书教了一段时间,就回京城当官。而在当官的过程,确确实实是几起几落,但是百折不挠。先后做了几个主要的官职,祕阁校理,右司谏,天章阁侍制。祕阁校理是管国家一些重要的文献,这些重要的书籍,当然也会常常可以给皇帝一些谏言。他当祕阁校理的时候,刚好遇到皇太后做生日,结果皇太后要求皇帝跟百官都要来给她拜寿、磕头。结果范公想到,做寿磕头那是家里的礼,跟国家的礼不一样,怎么可以让百官来到皇太后面前然后还磕头?觉得这个违反制度,然后就上书劝这件事情。大家想想那个情境,一个小官敢谏皇太后的事情,结果就被贬官了。但是大家不要看眼前被贬官,就是这一次一次的坚持,才把宋朝几百年的气节给唤醒,树立起来!不然大家都是攀附权贵,怕得罪人,最后真话都不讲,就麻烦了。结果被贬官之后,第二次皇帝又请他回来做右司谏,那个时候皇太后已经去世了。司谏,当然也是给皇帝谏言的。

 

我们翻到《德育古鉴》一百一十页,因为文中有提到他做右司谏的一个实际的事例。我们也从开头大家一起来看一遍,当复习一下。

 

【范仲淹。字希文。少孤甚贫。日食虀粥一角。勤苦读书。便以天下为己任。每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尝谒相士问云。】

 

『尝』是曾经,见到算命的人,问他:

 

【能作宰相否。相士云。不也。】

 

这个可能是有点吃惊,觉得你口气也太大了!

 

【再问。能作医否。相士讶之曰。何前问之高。而今问之卑也。曰。惟宰相名医。可以救人。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

 

后来:

 

【举进士第。】

 

考上进士。

 

【为祕阁校理。博通六经。】

 

当然这个『博通』也是厚积薄发,积累出来的。

 

【学者多从质问。】

 

都请教于他。范公他其实只要遇到缘分,他都尽心尽力帮忙。当时候有一个泰山先生,叫孙复,学问好到,皇帝都会请他来宫廷讲课。而孙复他曾经两次去给范公要钱,太穷了,都养不起母亲,范公都给他。结果第二次就问他情况,范公了解完之后就跟他讲:我在南都学院找个工作给你做,你就有薪水了,你也可以安下心来读书,提升自己。最后孙复就因为范公帮忙,而且还教导他《春秋》这部经,好像隔年范公就调京城,之后孙复先生也离开。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个孙复很有学问,当时候人就尊称他是泰山先生。范公一点印象都没有,只是后来两个人又相见,才知道是当初他帮助的那个人。还包含胡瑗,当时候叫安定先生。范公把他请来讲学,当时候学生还有点意见,范公把自己的儿子叫来教室好好听课,做示范,慢慢的学生也受到他孩子的影响。所以成就很多机会让这些读书人来提升,最后都很有成就。包含我们很熟悉的一句话,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先生,当时候张载先生一心想要去打仗,武艺高强。最后范公看他,可能范公《易经》很通,一看就会看出这个人比较适合做什么,就劝他好好读书。最后张载先生有听劝,就开始用功读书,最后成为北宋五大儒之一。被范公栽培过的读书人,那真的是数不胜数。其实这是对国家相当长远的贡献,人才是国家最重要的财富。孟子很明白这一点,孟子说「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真仁慈的人。我们看到很多人来向他请教学问:

 

【为讲解不倦。推其俸以食四方游士。】

 

他把自己的俸禄能帮助的,都赶紧帮助这些贫苦的读书人。

 

【诸子至易衣而出。】

 

他的四个孩子穷到什么程度,比方只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其他的都破得比较多,然后大儿子出去,就大儿子穿,大儿子进来,三儿子出去,接着换衣服穿那件出去,叫『易服而出』。难得是什么?

 

【公宴如也。】

 

虽然他的儿子都是这样衣服换著穿,但全家人乐在其中,为什么?他们不是重视生活的享受,他们看到这么多亲人得利,他们看到这么多的读书人受到栽培,高兴!这叫道义之乐,而不是欲望之乐。

 

【寻为右司谏。】

 

当了『右司谏』的官,结果刚好:

 

【岁大旱蝗。】

 

遇到蝗虫之害。

 

【奏遣使循行。】

 

赶紧请奏,希望派人去了解状况,而那个时候宋仁宗好像不是很积极的要去处理这件事。结果范仲淹就直谏说到:

 

【因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

 

『宫掖』就是指宫廷里,住的都是嫔妃、皇室的后代,可不可以让他们半天不吃,让他们感受感受饿是什么滋味?

 

【当何如。仁宗恻然。】

 

听了这个劝,心里也觉得过意不去,这些人,我们可能饿半天就很难受,他们都饿了多少天了。

 

【命公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奏蠲除弊政十余事。】

 

就是很多地方乱了,这些政治都已经乱了规矩,他赶紧把它整治好。而且范公还把当地灾民吃的充饥的野草,拿了几把回去给皇帝看,这都是让皇帝能身历其境,感同深受人民的悲苦。这是讲到做右司谏的一个情况。结果后来又遇到皇室内部有争斗,要废皇后。结果范仲淹又直言,不应该废皇后。那个时候朝廷里有一些高官都已经计谋这些政变,结果他又被贬官,该说的说了,不听也只能随缘,又被贬官。结果后来,第三次又回到京城,做天章阁侍制。然后那一次范公又发现宰相吕夷简都用自己的人,整个朝政非常的腐败。范公就画了一个百官图,就是把这些官员画出来之后,很明显的可以看到宰相都用他自己的人,底下一堆都是他的党羽。结果这么劝了之后,又被贬官,虽然知道这些政治势力都已经很坚固,但是很正直,该讲还是要讲。

 

这是第三次又被贬官,结果这一次年龄也比较大了,最后遇到什么事情?西夏兵进犯,整个国家找不到谁去抵御西夏兵,就把范公请出来,之后范公就领兵守西夏。所以古代读书人都是文武双全,我们看孔子都是揹著一把佩剑。守西夏的时候,范公也是治军很严明,把整个军队的风气都把它转变过来。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身作则,士兵没有喝,他不喝,士兵没有吃,他不吃,而且他很爱惜生命,他不轻易动兵。当时候跟着他一起守边疆的还有韩琦,这也是宋朝的名将。韩琦就说,一个为将者,要把死生成败胜负置之度外。范公讲,这一动可能就是千条命、万条命,怎么可以胜负置之度外?两个意见不合。但最后因为韩琦的权位高,还是动兵了。结果那一次死了超过一万人,韩琦带着兵回来,看到这些老百姓在望着,我的孩子有没有回来?一看孩子没回来,当场就痛哭失声,韩琦也跟着在那里流眼泪。所以真的一定要能多听这些仁人志士的话,人生才不会做出很大的错误。

 

最后,范公把西夏守得很好,甚至于这些少数民族西夏的人,他也帮他们安置生活,辅导他们种农耕,他们也很感范公的恩德。所以后来范公去世的时候,这些西夏地区的老百姓,也是都痛哭流涕,而且都集体斋戒守丧。所以范公的德行,是能够让敌人那边感动到最后是如此的敬仰他。其实《论语》当中也讲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一句之前没讲过吗?今天没讲过,然后以前还没讲二十一次。「既来之,则安之」,原来的意思应该是这样,远方的人,甚至是对立的敌军不服我们,修文德,就用道德去感化,他既然来了,则安之,安就是安顿他的生活,照顾好他,冤仇就化解掉了。这是在西夏当将领时候的风范。

 

我们这节课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3日11:22:3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564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