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法师 地藏菩萨本愿经(第11集/视频/文字)2016年6月21日

admin 地藏菩萨本愿经评论阅读模式

地藏菩萨本愿经  悟道法师主讲  (第十一集)  2016/6/21  英国伦敦英国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WD14-007-0011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14/WD14-007/WD14-007-0011.mp4

 

请大家合掌,我们来念开经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请放掌。

 

《地藏菩萨本愿经》。诸位同修,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九页第四行,从第二句看起。好,我先将这一段经文念一遍,大家对一对地方:「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其母信邪,常轻三宝。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毕备。」我们昨天学习到这一段。

 

我们这次到英国来,在这个道场为此地的同修启讲《地藏菩萨本愿经》。过去我们净老和尚在海内外各地,凡是新的道场成立,第一部经就是先讲《地藏菩萨本愿经》。有时间就讲一部完整的,没有时间,像美国地区,大家时间比较少,有净宗学会新成立,请我们净老去讲经,不能讲一部完整的《地藏经》,也讲个《地藏经》大意。这是表法,也就是我们凡是来道场学佛修行、念佛都必须有基础,地是代表地基、基础,好像盖房子要先打地基,房子才能盖得起来。我们学佛修行,包括世间的事业也是一样,做任何事业都必须要有基础,没有基础这个事业不能成就,纵然有成就也像昙花一现,很快就没有了。

 

昨天我们北京刘秀梅居士也带了国内几个地区的同修,上海、安徽、福建这些地方同修来英国参加这一次的祭祖系念法会。大家发心来参加我们净老和尚在此地第一次举办的祭祖系念法会非常难得,也非常殊胜。大家要来到这个地方也不容易,花费也很多,办手续也比较繁琐。但是我们知道净老和尚这次的因缘,在英国与威尔士大学合作办汉学院,这是培养延续我们汉字、文言文的种子老师的一个学习场所。这是我们要把中华优良的传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第一个条件就是要认识中国的文字,就是一般讲的汉字。汉字,我们老祖宗创这个文字(仓颉创字)流传到现在五千年了。现在人不学习祖宗正统的文字,对于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古籍,大家就看不懂了。而且中文文字它是有六书,跟外国的拼音文字是不一样的。很多象形文字,我们看到形状就知道它的意思,好像我们看图画一样,看图画就知道什么意思。所以它有六书,这个文字学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再来就是文言文,文以载道,用文言文把道理记载下来,传到后代不会有误差,能够保存它的原意,完全不会丧失。全世界的文字,只有中国汉字、文言文有这个功能,其他的没有,包括我们现在的白话也没这个功能。因为我们讲话会随着时代变,而且地方的方言不一样,全世界的语言这么多,传的时代久了,它的音也变了。以前人讲的,过了二、三百年之后的人,他就不懂;现在人讲的,过了二、三百年之后的人,他也听不懂。所以我们净老和尚现在在提倡推广全球人类来学习汉字、文言文,言语讲话不同没有关系,但是文字可以一样。文字统一,文言文统一,把各国各民族它好的东西,用这个工具把它记录下来流传后代。所以这个对世界是最殊胜的一个贡献。我们大家发心到这里来,我们办这些活动无非是宣扬汉字、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因此,大家发心来很辛苦,但是我们知道这个目标方向也是非常值得的。我们总知道为什么来参加这个活动,它的意义在哪里,我们明了之后就会觉得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大家也必定得佛力加持、祖宗庇佑,福慧增长,六时吉祥。

 

昨天刘居士她也发心,请悟道今天再继续讲《地藏经》,原来我们计画是讲到昨天晚上。因为今天开始,明天、后天,这三天,就已经要进入准备我们办活动会场的工作,工作也很多。今天白天还有个空档,我建议刘居士带大家去旅游,他们说要慢一点再去,今天想听听《地藏经》,这个也是好事。所以我们今天临时再多讲两堂课,上午、下午,上午九点半到十一点,下午三点到四点半,多上两堂课,这个也很难得。

 

昨天我们学习到这段经文,是世尊给我们介绍第二个例子,发愿众生度尽方成佛道,就是修学地藏菩萨本愿的第二个例子。第一个是大长者子,看到佛的相好庄严,请问佛要怎么修,才能得到这样的好相?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跟他讲,要久远劫度脱六道罪苦众生,要发心久远劫度脱这些六道里面受罪受苦的众生,才能得到跟佛一样的好相。所以他就发愿他的相好要修得跟佛一样,所有世界的六道众生没有度尽成佛,他就不示现成佛。这是介绍第一位地藏菩萨的例子,是一个大长者子。这一段经文是介绍第二位,发愿成就地藏菩萨的第二个例子,这是一个圣女,婆罗门女。

 

前面我们读的这段经文,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可以说非常普遍。婆罗门女,她是圣女,过去世修的善根福德很深厚,这一生遇到佛法,恭敬三宝,修学佛法,对父母非常的孝顺。但是她的母亲不相信正法去相信邪教,而且常轻三宝,对三宝非常轻视,相信邪知邪见的人的一些错误的说法,不相信有因果报应。圣女非常孝顺,想尽办法劝导、诱导她的母亲,让她的母亲能够生起正见来信佛。她的母亲经过这个孝顺的女儿的劝导,偶尔生起了信心,但是没多久,信心又没有了,又不见了,又开始信邪法邪教。信邪法邪教,不信因果,拨无因果,那个情况我们就可想而知,必定造十恶业,造恶业就多了,造得重。因果这桩事情,不是说我们相信就有,不相信它就没有,如果是这样那就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因果报应这桩事情,你相信,它有;不相信,它还是有。不是说信则有,不信则无,不是这样的。如果是这么简单,那大家都不要相信就好了,就没事了。但是事实是怎么样?事实,因果报应还是丝毫不爽,你做好事、做善事有好报,你造恶业、做坏事有恶报、有灾难。

 

婆罗门女的母亲,她就不信因果信邪法,不相信有六道轮回,没多久就死了,命终了,死了之后魂神就堕到无间地狱。婆罗门女她心里也有数,知道她母亲在生前不信正法、不信因果,恶业造得很重,造十恶业,可能去的地方不好。圣女(就是婆罗门女)真的是很孝顺,知道她母亲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她也知道去的地方一定是不好。所以她母亲去世,她就为她母亲修福,「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这个就是在三宝里面种福回向给她的母亲,希望她的母亲能够往生到好的地方去。这一段也就是我们佛门一般讲的超度。她这么孝顺,母亲过世了,非常思念母亲,把房子都卖了,家里财产卖掉来供养三宝,在先佛塔寺,大兴供养。在寺院里面,她去供养,她就见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形像,这尊如来已经不住世了。因为婆罗门女那个时候是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像法时期,像法时期佛当然不住世了,不住世有留下佛像。像我们现在释迦牟尼佛没有住世,但是佛的佛像供在寺院,我们大家到寺院去拜佛就能看到庄严的佛像。

 

塑造佛像必定要按照《造像量度经》来塑造或者绘画,要把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给它画出来、给它造出来,一定要按照经典讲的标准来造佛像,那才是正确的。如果不按照《造像量度经》它的标准、它的尺寸,把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塑画出来,那就不是造佛像。过去我们道场有个护法,姓陈的,他花了四万多,请一个画家画佛像,请我们老和尚鉴定,说他这个佛像画得很好,请老和尚看看,希望老和尚给它肯定。我们老和尚看一看,给他回答,他说这个不是佛像,这是人像,画一个人像。造像一定要照经典讲的规格、标准去造,才是正确的,才庄严。婆罗门女看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佛像,「端严毕备」,可见得这尊佛像虽然是塑画的但是很庄严,看到就让人肃然起敬。我们接着看下面经文:

 

【时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觉。具一切智。若在世时。我母死后。傥来问佛。必知处所。】

 

到这里是一段。这个时候婆罗门女,『瞻礼尊容』,「瞻」就是看,看到庄严的佛像,看到之后就礼拜,礼佛。「礼」,它的含义非常的深。所以经文,像这些都是属于关键性的一个字眼。如果我们含糊笼统看过去,礼佛,我们讲就是在拜佛。有没有错?也没错。「瞻礼尊容」,拜佛就代表恭敬,为什么加个礼?你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就讲礼敬诸佛,「一者礼敬诸佛」,十大愿王第一愿礼敬诸佛。他为什么不讲恭敬诸佛,讲个礼敬?礼的精神就是毋不敬。在我们中国的礼,我们老祖宗传下来,《周礼》、《仪礼》、《礼记》。在《礼记.曲礼》里面讲「毋不敬」,礼就是毋不敬。毋不敬就是一切恭敬,对一切人事物都恭敬,这叫毋不敬。礼表现在外面,我们一般讲礼貌、礼节,待人接物、言谈举止,它都有个礼的标准,礼貌;礼又讲一个礼节,节就是节度、节制。礼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

 

所以《论语》里面讲,「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恭就是恭敬,我对人很恭敬,对人很恭敬是内心的一个敬意。表现在外面这个肢体,我们在佛门里面现在的礼,我们还是照传统的就是顶礼,礼拜,看到出家众(法师),我们跟他顶礼;世间法,以前是三跪九叩首,现在也没有了,现在三跪九叩首改成三鞠躬。三鞠躬,鞠躬是几度?九十度,七十度,还是六十度。礼要适中,如果表现不适中,不够、不及,譬如鞠躬只有六十度,或者五十度,这个不到位,不到位显得有点傲慢,有点心不甘情不愿,不太愿意。如果九十度弯得太下去,也太过了,好像显得有点巴结人的样子。所以大概七十度上下比较适中。这是讲一个原则,我们也不能呆呆板板一定是这样,这是讲它的原理原则。我们在佛门的同修,我常常遇到,见到法师:法师,我给你顶礼三拜。以前早期我们在华藏图书馆,我们台湾很多同修看到老和尚也是很有礼貌的,一来就是三拜。后来我们老和尚,他拜你要站着让他拜你也不能走开,你就站在那里给他拜。然后拜完老和尚就讲:拜佛才三拜,拜人一拜就好。但是那些同修,不行,还是要三拜。我们有句俗话讲,「恭敬不如从命」;《论语》讲,「恭而无礼则劳」。你恭敬没有礼去节制,你很疲劳,被拜的人也很疲劳,他要站在那里给你拜。我遇到很多,台湾比较好一点,现在遇到大陆很多同修看到我,我说一拜就好,不行,要三拜。三拜,我只好站在那里给他拜,我也不能走;不能他拜,我就赶快跑,这我又对他失礼。所以只好站在那里给他拜,彼此都劳。所以为什么礼要讲一个节,节就是它有一个节度、节制,不要太过,不要不及,就刚好,彼此大家都自在。「慎而无礼则葸」,慎就是谨慎。谨慎是需要的,我们日常生活待人处事接物是需要谨慎,但是你太过就变成葸,葸就很不自在。太谨慎,太拘束,不晓得该怎么办才好?该讲还是不该讲,该做还是不该做?那就变成非常的拘束、拘谨,那就很不自然、很不自在。所以这个也是要礼来调节。所以谨慎,慎而无礼则葸,在《论语》里面讲得比较详细。

 

「直而无礼则绞」。有人讲话很直,过去我们道场有一个女众,刚出家,讲话比较冲的。讲话比较冲,那是有恶口的习气,在口业里面讲恶口习气。她讲话就是口气不好,让人家听了不舒服,也不一定说她有恶意,因为她有那个习气。她讲话口气很冲,不代表她心不好,但是她的口业不好。俗话讲:「豆腐心,刀子口」。你心坏在里面,没有人知道,但是你口气不好,人家听了就很难过。而且口业很容易得罪人,口为祸福之门,讲话不小心得罪人,将来被人害了,自己又不晓得,莫名其妙的,为什么?自己无意,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个女众她接电话,人家打电话来,讲话都凶巴巴的,然后口气又不好。我说:妳能不能讲话柔和一点。她说:我就这样,我讲话就是这么直。我说:妳那个不叫直,《论语》讲的,那不叫直,叫冲。我说:妳有没有吃过冲菜?我们大陆同修不知道有没有吃过冲菜?我们台湾有冲菜,冲菜吃下去,眼泪、鼻涕都流出来,叫冲菜。如果没有吃过,改天到台湾,我带一点给你吃看看,你就知道什么叫冲菜,会被冲到。

 

「勇而无礼则乱」。这些都是我们要知道的,它都有个礼在。所以礼义廉耻,礼摆在第一个。道德仁义礼,礼是最后一个底限,但是道德仁义非礼不成。礼就像佛门的律仪一样,律仪就是佛门的礼,《礼记》的礼是世间的礼。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弘崇礼律」,弘扬推崇圣贤制定的礼,律就是戒律,佛门的戒律,《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佛讲弘崇礼律。所以礼敬诸佛,礼是毋不敬。礼表现在外面叫礼貌,你的容貌。所以「动容貌,斯远暴慢」,我们动作表情不要粗暴、不要傲慢,要学孔老夫子温良恭俭让。现在的人都不学礼,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说礼教是吃人的猛兽,打倒了。现在大家不学,大家都不知道礼,不知道礼,我们人跟人相处常常起磨擦、常常起冲突;你知道这个因果之后,心也会比较坦然,那很正常,现在大家没学,彼此包涵包涵,彼此原谅原谅,有得罪的地方,大家多包涵,只能这样。补救呢?补救就是还是要学习,把老祖宗的教诲要找回来。

 

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莲社编一个《常礼举要》。《常礼举要》他是对莲友讲的,跟莲友讲:你回家好好教导你的儿女,你在外面可不要跟人家讲,人家现在不兴这一套,你讲了人家不理会你。有礼敬国家自然强盛,如果没有礼敬国家必乱;一个家庭有礼敬,家庭必昌;你做事业有礼敬,事业必定兴盛。所以礼敬非常重要。我们人与人见面,一见面就定吉凶祸福了。怎么定的?就是《易经》讲的,「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易经》为君子,谋就是指导,指导什么?生活当中我们要怎么样做,才能趋吉避凶。具体就是礼,你懂礼,你到哪里都是吉祥的;不懂礼到处碰壁,就是好事也弄成不好。所以,「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危就是大家心不安,有礼大家就安了。我们从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再推展到整个世界,如果这个世界推广礼乐的教育,这个世界就和平了,真的可以达到世界和平。如果不提倡中国传统文化礼乐的教育,一天到晚想世界和平,那只是一个理想,做不到,而且是愈来愈不和平。

 

我们净老和尚在好像二OO二年,代表澳洲大学去参加联合国和平会议,在日本冈山。第一次去参加和平会议,看到大家在开会,他看到之后就知道,联合国和平会议开三、四十年了,每一年都花费很多钱,人力、财力、物力。但是和平会议开了之后,世界有没有比较和平?没有,而且是愈来愈不和平,一年比一年不和平。就发现它的问题在哪里?问题就是没有教育,没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用洋人那一套,愈来愈乱,肯定没好处的。所以在联合国我们净老才提倡中华传统文化、多元文化、团结宗教。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有这个理论、有这个方法,其他的文化没有,找不到,找不到和平的方法。在新加坡联合九大宗教,做一个实验,成功了;现在在澳洲图文巴也联合五大宗教,也成功了。其他西洋国家没有这种观念,不知道这个道理。英国汤恩比教授也讲得很清楚,他分析得很清楚。西洋人的观念是什么?就是想要征服人,我要征服你,把你打败,汤恩比在《展望二十一世纪》里面讲的。你要打败人,人家也想打败你,结果是什么?那就起冲突、就战争,这个世界就不和平。你要消灭他,他也要消灭你,打来打去,这个世界永远得不到和平。只有中国传统文化孔孟学说、大乘佛法才有这个理论来化解冲突,达到世界和平。这个都要靠礼。

 

所以在《论语.为政》里面讲,第二篇「为政」就是讲政治,但是不完全是政治,包括我们生活上的,生活上就是政治。所以儒家讲,「天道敏时,地道敏树,人道敏政」。天道敏时,四季要正常;地道敏树,自然生态不能破坏;人道敏政,政就是政治的政。「为政」就是讲政治。国父讲一句话,什么叫政治?管理众人之事叫政治。但是,好,现在我们来管,看你能不能管,好不好管?如果不依老祖宗的教导,学西洋人的管理方法,问题不能解决。在《论语》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管理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一个企业,它有管理的方法,政治就是管理的方法。「道之以政」,定很多法律规章,如果大家不遵守,不遵守你犯法了,我把你抓起来,给你判刑判罪,「齐之以刑」,用刑罚来处罚你。这样的结果会怎么样?这样的结果,「民免而无耻」,人民他只是想到,你定的这个法我不得不遵守,因为不遵守你就给我处罚,我只好要遵守。但是可以走法律漏洞的时候,我还是会走法律漏洞,或者你这个法律比较松的时候,我还是会去犯的,他没有羞耻心,他没有觉得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他没有这种惭愧心,在佛法叫惭愧心。在儒家叫羞耻,礼义廉耻。佛法叫惭愧,惭是自己内心的自责,愧是愧对别人,对别人不好意思,对不起别人叫愧,他有惭愧的心,是善的心所。如果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这样来管理人民,人民他没有羞耻心,他没有惭愧心,他犯了法,他还理直气壮的,他还要请律师把错的变成对的,他没有羞耻心,他没有觉得这样做不对的。

 

前一阵子,好像去年,大陆跟台湾,大陆有毒奶粉,台湾有地沟油。真的是我们老和尚讲的,要赚人家的钱,又要人家的命,真是谋财害命。这是不知道因果的报应。我们台湾南部屏东有一家很大做沙拉油的油厂,报纸报导说用地沟油,回收的油再去制造,加一些化学品下去,被一个老农检举。那个老农在屏东当地的政府去检举也没有门路,后来他跨越跑到台中去检举,然后台中警察就派人暗中去蒐集,结果真的是用地沟油,被揪出来了。揪出来之后,这个老农也受到威胁,受到生命的威胁。台湾跟大陆现在都是一样,都是这个问题。这个老板被抓到,我看报纸登出来,就是被判刑在哭。我就跟同修讲,他不是忏悔的哭,不是像我们佛门,我们忏悔,忏悔业障,我做错了,我不对,这样忏悔在哭。我说:他哭,他在哭什么?哭他怎么运气这么不好,这么倒楣被抓到,人家别人都没被抓到,只有我被抓到。他是哭这个,他伤心这个,他不是哭他错了。他觉得他也没错,这个叫民免而无耻,他没有羞耻心,他做不道德的事情,他觉得没什么不对,而且还要请律师把不对的变成对的,黑的变成白的。我看大陆也差不多,是一样的。被抓到倒楣,很多人不都是这样干,他就没被抓到,就我倒楣,运气不好,被抓到。他在伤心这个,他不是忏悔伤心说,我怎么这么愚痴做这种事情,他不是这样想的。这个叫民免而无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这个跟洋人学的。

 

老祖宗是怎么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就怎么样?「有耻且格」。格就是自己会约束,自己有羞耻心,自己会去约束自己,知道这个不对,这个是不道德的,他有这个观念,这是错的。所以道之以德,德就是什么?就是道德观念,要跟他讲是非善恶,换句话说,要他明理,要明白这个道理,哪个是对哪个是错,这叫道德,伦理道德,道德观念。道德有违犯了,怎么处理?齐之以礼,以礼来给它整齐,齐就是给它弄整齐,现在不整齐给它弄整齐。齐之以礼,用礼来整齐。社会大众的舆论制裁,我们不要觉得这个不厉害,其实也很厉害的,如果社会大众给你舆论制裁,你真的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人无礼在社会上就没有立足之地,没有礼他就没有立足之地。「人无礼则不立」,一个人没有学礼,在社会上他没有立足之地。所以中国的老祖宗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讲的。所以要多宣扬道德观念。但是现在人烦恼习气太重,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还是不行。伦理道德观念,遇到利害现前的时候,管它伦理道德,伦理道德一斤值多少钱?这些钱先赚来再说吧!利诱现前的时候,他就守不住了。

 

因此,我们净宗十三祖印光祖师再补充因果教育来辅助伦理道德教育。因果教育是什么?因果它就是讲利害关系。我们世间人都讲现实,讲现实没有佛法讲得那么现实。佛法为什么讲得最现实?因为佛法讲因果报应。你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你的目的是什么?他总有一个目的、总有一个企图,目的无非是求名、求利、求财,求升官发财,求这些。世间人求的功名富贵,无非是求这个,求这个你如理如法的求,你得到的这些功名富贵才能保得住。如果你不如理不如法,用不如法的手段取得这些财物,不但你得不到受用,而且会有灾祸,灾祸会降临。所以《太上感应篇》讲,取不义之财,「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不义之财得到之后,好像喝毒酒,鸩酒是毒酒,你饥渴的时候把毒酒喝了,喝了不但不会解渴,你马上就被毒死了。这是比喻不义之财就像毒酒,你渴了,喝了不但不会解渴,你反而被毒死。下面接着讲,必定有意外的灾难,不是自己生病,不然就有水火盗贼,水灾、火灾,小偷、强盗,把你的财物夺走,不然就是人死了,或者家里的人也会受到连累,妻子儿女都会遭殃,看你非法取得多少,那些都是还债,马上就有花报,果报都在三恶道。《感应篇》讲的这是花报,这是人间现世报,花报;果报,佛经讲三恶道。所以这个就是利害关系。你命中有一百万的财富,如理如法求得,你会求得原来有的。如果用不如法、非法的手段去盗取,被折扣了,一百万变成五十万,自己还很高兴,不知道原来命中有的已经被打折了,实在讲得不偿失。明白这些因果报应的道理,谁愿意去干那些不如法的事情、去干坏事?不但没好处,反而有损害,那就不会有人去做了。

 

所以,印光祖师为什么一生提倡《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这三本书都是讲因果报应。因果报应是讲什么?讲现实的利害关系。讲到现实的利害关系,大家就会重视了,用这个来补助伦理道德教育,用因果教育。所以我们净老和尚请江老师画地狱变相图,也是提倡因果教育。但是现在人业障深重,因果教育也麻痺了,也不怕,反正就是不见棺材就不流泪。要知道我们自己业障深重,所以要拜地藏菩萨。为什么?地藏菩萨是专门治业障深重的,因为地藏菩萨发愿都是度地狱众生!我们现在不要看这个地狱众生、那个地狱众生,回头看看自己,自己就是地狱众生,先看自己。

 

这些礼都是我们生活当中要学的。所以李炳南老居士的《常礼举要》,我常常劝同修大家要学习,它可以补充《弟子规》。《弟子规》比较注重修自己,《常礼举要》有对人。孔门四科,下面有一个文学,文学就是艺术、技术,现在讲科技,所有的这些统统在里面。但是它的本体是德行,这是儒家修的一个根本,在艺术上去发展他才有受用,没有德行就没有受用。现在的人学的只有艺这部分,德行没有,一个概念也没有。所以学了很多技术,但是不干好事,心不好。所以《常礼举要》,特别李炳南老居士的《讲记》也非常重要。我最近常常看李炳南老居士的《论语讲记》、《常礼举要讲记》、《礼记讲记》,它是选讲。这些学了之后,我们也很实用,学了之后可以趋吉避凶,知道怎么待人处事接物。礼我们不学就不知道,不知道,往往我们做错了,我们还觉得自己做的没错。

 

我举出《常礼举要》。以前我没有看过《常礼举要》,在家年轻的时候,那时候已经在听老和尚讲经,大概二十几岁,我当兵退伍了,二十五、六岁。有一次过年,到我三舅家去拜年,我三舅说:这个外甥。我们的舅舅对我们都不错的,舅舅是最大的,他是代表母亲这边最大的,我去跟他拜拜年,他就包一个红包给我。我硬把它推回去,我说我没有包给你就不得了,你还包给我,我就把它硬推回去,我觉得我这样做是对的,不敢接受。后来我到图书馆听经,我们老和尚印台中莲社的《常礼举要》,还有我们老和尚讲经常讲。《常礼举要》有一条叫「长者赐,不敢辞」,看到这一条,我们老和尚讲经也常讲,长辈赐给你的东西,不管你喜不喜欢,不要辞,你赶快收下来。我看到这一条,我就冒冷汗,我以为我做得很对,原来我是做错了。后来到我舅舅家,他包什么我照单全收,送竹笋全部收,不敢推辞了。「长者赐,不敢辞」,没办法,我们没有看过、没学过,不知道;不知道,我们做错了,还以为自己很对。后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样?我们要知道,人跟人,你要了解他的心情。长辈给你是他的好意,你不要去违背长辈的好意,违背他的好意,你不收他心里难过,你要让他欢喜,你不要让他心里难过。这个教了都还不会,没人教怎么会?我现在教很多同修,教了半天他还听不懂。有一些同修,我要送给他东西,不要说我是法师,他是居士,就算年纪我做他爸爸都可以,送给他,他就硬不要,不能拿师父的东西,推回来。我就只好再收回,好像很扫兴,人家不领情。我们修行人当然不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在世间人情世故来讲,这一点我们要懂。所以老和尚给我的东西,我都一定要收的,不能说师父我不好意思收你的,不可以这样的。你收就对了,收了你用不到,你再送给别人也可以,就是要收。所以过年,那个时候老和尚过年还会包红包给我们,后来我出家知道了,我知道不能像以前在家的时候不懂,就赶收了。所以礼要教,常常教,现在人不是教一次他就会了,教了他还是听不懂,他还是要这样。这个要有耐心,常常跟他讲、常常跟他讲,讲久了,有一天他开窍了,他就觉得是应该这样的。所以这个也是要长时薰修,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我们讲到世间的礼,跟我们修行念佛有什么关系?大有关系。李炳南老居士讲,为什么他在台中教学三十年,又讲《论语》、又讲《礼记》?他说台中莲社,他从大陆到台湾,前十年念佛往生的同修很多;第二个十年就不如前面第一个十年,就比较少了;第三个十年,三十年后更少了。他发现怎么会这样,怎么愈教人往生的愈少?后来发现后面来的同修没有基础,没有国学基础,也就是说没有做人人格的教育,人格教育没有,这个底子没有,难怪念佛都不能成就。所以李老师讲,《常礼举要》你学个十分之一,对你念佛功夫都会很有帮助的。他说念佛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如果你生活上乱七八糟的,就表示你的心很乱,那你念佛怎么会一心不乱?念佛是表现在生活上的。他举出以前我们中国杂货店,连老板做生意的,他都有规矩的。他什么东西,哪个地方拿的,他都放原位。东西很多,哪个东西放哪里他都记得,他如果乱摆,东西那么多,要找东西就麻烦了。

 

我们老和尚派蔡老师跟李越老师来,蔡老师我上个月在吉林他打电话给我,他说:悟道法师,我被老和尚派到英国来。原来老和尚说请他找一个训导主任去教在威尔士大学学汉字、文言文的种子老师,教他们生活,他就推荐李越老师。李越老师现在都在讲《常礼举要》,现在她讲的、教的都不错,四月份我在福州,有听她讲半天的课。这一次也会来讲,讲一个小时,跟蔡老师两个人讲,在二十五号,他们会讲。她的光碟大家可以看一看,我觉得满实用的,教人家东西怎么摆,不要乱摆。

 

礼的外表,还有它的内容、精神非常重要。所以礼,李炳南老居士讲,不是外表对人家鞠躬、顶礼、膜拜。「礼不妄悦人」,在《礼记.曲礼》讲「礼不妄悦人」,就是不是刻意去讨好人。所以礼,在中国的礼,李老师讲不能学洋人见人就笑,一见面就笑,这是在礼上讲有失礼。礼要怎么样?看过去他很威严,但是你亲近他的时候他很温和,这才是真正的礼。不是看到很威严,走过去,吓人,吓死了,不是。所以要温良恭俭让,看到很温和,很容易亲近。见人就笑,就变成一种比较谄媚的,他说这个是学洋人的,洋人就是这样。不可以妄悦人,不可以随便取悦于人,这个是有失礼。礼的表面日本人做得最到位,你要说中国古礼,现在中国看不到,你到日本去看,包括唐朝的礼。

 

孔德成先生,有一次日本建孔庙,孔德成先生是孔子嫡传的(嫡传就是他直系的)第七十七代孙,日本要建孔庙,请孔德成先生去。孔德成先生他不去,为什么他不去?国家没派他去,他不能私人去,这个就是礼。孔德成先生已经过世好像六、七年了,他过世五年,我有去参加他的纪念会,江老师介绍的。江老师以前也是李老师推荐他去台中奉祀官府(李老师都九十几岁,退休了)当祕书长。奉祀官府以前是政府的一个单位,属于总统府直属,从汉朝到明清叫衍圣公,都是国家封的,他有编制有薪水的,到民国设立奉祀官府。李老师在奉祀官府上班几十年,他到台中,奉祀官府也搬到台中,他也在那边上班。跟国民政府抗战的时候跑到重庆,奉祀官府也迁到重庆,李老师也跑到重庆,然后再跑到台湾。现在他的七十九代孙孔垂长先生,现在我跟他有一些接触,有一些往来。在台北做法会,去年我也请他去参加上午供,三时系念上午供。他是七十九代,嫡传就是他们家直系的。

 

所以江老师画的孔子圣蹟图,是江老师去问孔德成先生,把他们孔家的东西全部搬出来,然后一些民间讲的不对的去掉,比较正确的资料把它整理出来,这样画出来的。他画这个的因缘是被台湾一个留学生发起的。台湾有个留学生到美国留学,然后一个美国的洋学生问他孔丘,孔丘你知道吗?我们这位台湾的留学生竟然不知道,什么孔丘?洋学生跟他讲,孔丘就是孔子。我们台湾的留学生说,孔子听过,孔丘就没听过,后来美国那个洋学生还把孔子介绍给我们台湾的留学生。我们台湾的留学生,早期的留学生素质比较高,还有惭愧心,还会知道真不好意思,自己国家的圣人竟然不知道,还要洋人跟他讲。回来就一直找、一直找,后来找到奉祀官府,找到江老师。江老师才去找孔德成先生,把资料整理出来。所以孔子圣蹟图,二OO四年,跟地狱变相图,在日本京都光明寺第一次展览。现在我跟孔先生(孔子的孙子,他是正统的、嫡传的),现在政府方面好像没有在发薪水了,很多方面我就发心去支援他们。孔子协会在大陆现在也申请一个,在台湾也申请一个社团,我都去支援他们,跟他交流。我们江老师就跟他讲:悟道法师给你们家的孔子圣蹟图印很多。我们学会给它印很多出来流通。

 

讲到礼,李越老师跟蔡老师四月份在福州阿弥陀佛大饭店,我去听她讲课,然后讲完就说请我指教指教。我说:我都不懂礼,要跟妳学。我看她问得满诚恳的,我说:我们就交流交流,不要说指教。现在在马来西亚汉学院执行长是苏州固锝公司的吴念博居士。我们台湾有一个娄居士,他有一天跟我讲,他说大陆有一个吴念博居士,他很想见老和尚,叫我跟他推荐推荐,跟他介绍。我说好,叫我给他写个介绍信,所以我就帮吴念博居士写一张介绍信给老和尚。然后他去拜见老和尚,竟然跟他结上这个缘,就到马来西亚去当执行长。有一年,大概二、三年前,我到固锝公司去参观,刚好吴董还没有回来,那天下午才回来,那天中午他里面有一个主管请我们吃饭。请我们吃饭,他们煮菜的人煮得比较多,大概煮了十道菜,然后这个主管就说:煮太多了、煮太多了,搞太多了、搞太多了。大陆都说搞,煮太多了,他说搞太多了,搞得太多了。当时我也没有见怪,因为现在人没有学礼,我们也就不见怪,但是现在这个地方又标榜在学汉学,我也不便去讲,吴董一个祕书小古,以前我去云南鸡足山做法会,都是她从昆明开车送我去的,跟她很熟了。今年四月她去香港参加法会,我就跟小古讲,妳要学《常礼举要》,我就送她这些书,我没有时间跟她讲这些事情。这次在福州李越老师跟蔡老师就问这个事情,我就跟他们讲,你们回去跟吴董讲,他的公司要学《常礼举要》。我就把这个事情给蔡老师跟李越老师讲,我说我们平常在家对自己家人,我们不要煮太多菜,或者很熟悉的人、朋友,这个不见外,没关系,菜煮少一点,够吃就好。有客人,又是第一次来,你就不能在客人面前讲煮太多、煮太多了,好像怕客人吃,那就很失礼。不懂,不懂礼的人不代表他心不好,他是没学不知道,其实他心很好。在客人面前应该讲,「没什么好招待,粗茶淡饭,尽量吃」,应该这样讲。不能说:搞太多了、搞太多了,还来。学《弟子规》,现在又标榜汉学院,我说这个招牌打出来,人家会用放大镜去看你的。所以蔡老师跟李越老师听我这么一讲,是这样的?我说是这样,要讲,我是好心告诉你,不然我不讲的,讲不好,得罪人。

 

所以礼非常重要,你看经文这一个字可以讲多久,不讲这么多,大家这次念过去,就不知道它的内容是什么。礼就是礼,不知道它的内容、应该怎么做。所以这一堂课只有讲这个字,讲一个「礼」。好,现在时间到了,经文我们下午再来学习,我们现在下课。今天两堂课,我们下午下课的时候再来念回向偈。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8月23日17:01:1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528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