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忠信:凝聚中华正能量(第四讲)蔡礼旭老师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书”是指《春秋》。“段不悌,故不言弟。”段做出来的行为不悌,不称他是弟弟,叫他“段”。“如二君”,就好像两个国君,两个国家在打仗,“故曰克。”明明是自家兄弟,用“克”来形容,是因为他们根本没顾及兄弟情感。“克”就是要杀的那种态度都出来了。“称郑伯”,不称他庄公,“讥失教也。”讽刺他没有好好教育他的弟弟。“谓之郑志”,“ 郑”是指郑国的人民,“志”是郑国人民的心态、态度,都觉得这个弟弟不对。“不言出奔,难之也。”孔子没有讲出奔,含义很深。“段”,是指责这个弟弟错了。“于鄢”,是指责哥哥。为什么?哥哥追弟弟追得这么急,要杀他。可能有人就会问,不然庄公要怎么做?要慢慢追,让弟弟有足够的时间逃走,那就是有这份情分。孔子这两个字,就把事情、每个人心态哪里不对点出来。

 

接着,“遂寘姜氏于城颍”,“寘”是幽禁,把他的母亲软禁在临颍县。“城颍”就是现在的河南临颍县。“而誓之曰”,庄公刚讨伐完他弟弟,火气很大,心里不平,发誓讲,“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不到死,我这一生都不见我母亲。“既而悔之。”不久就后悔了。所以人有情绪的时候,先安静安静。人一生气,讲出来的话往往都失言,可能让别人难堪,也让自己后悔。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颍考叔,当时是守封疆的官员。“闻之。”知道了这件事情,“有献于公”,他进献一些贡品给庄公。“公赐之食。”当时的礼仪,臣子进献东西给君王,君王回礼请他吃饭。颍考叔这么做是希望帮他的国君解难,所以做一件好事真不容易,得有方方面面的考虑。“食舍肉”,在吃饭的时候,他把君王给他的食物放在一边,不舍得吃。“公问之。”庄公问他,你干吗不吃?“对曰”,他回答道,“小人有母”,我有老母亲,“皆尝小人之食矣。”所有好的食物都先给母亲尝过我才吃。“未尝君之羹”,未曾吃过君王所赐的肉,“ 羹”是带汁的肉。古时候一年吃不到一两次肉,所以他觉得很珍贵,又是君赐的。“请以遗之。”恳请君王让我拿回去给我的母亲吃。“遗”就是赠与。当然,颍考叔讲这段话都是真情流露,所以庄公听完也很受触动。“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繄”是语气词,唉,怎么你有母亲可以奉养,只有我没有。这也反映出庄公后悔了。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颍考叔要装着不知道这个事,到底怎么回事?所以做好一件事情不容易,得方方面面考虑,得让君王很有面子,有台阶下。“公语之故”,就是把缘故、来龙去脉告诉他了。“且告之悔。”也表达了他很后悔。“对曰:君何患焉。”国君,有什么好担忧的?“若阙地及泉”,这个阙念“jué”,通“掘”字。只要挖地挖到有泉水的地方,“隧而相见”,“隧”是指地道。在地道里相见,地道不就是黄泉吗?所以领导有不对的地方,给他提醒之外,还要把对策先想好,不然给领导建议完,那怎么办?你也不知道,那不是白讲。“其谁曰不然?”谁会说不行?当然这么用心良苦让母子相聚,天下也没有人会说不对,也都会很欢喜看到这一幕。“公从之。”就让他去做了。

 

“公入而赋”,庄公走进地道,毕竟母子是天性,看到他妈妈,不由自主就念着,“大隧之中”,在地道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他的母亲走出地道之后,也赋了诗,“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融融”是和乐,“泄泄”是心情愉快。母子的心情不大一样,不过都很欢喜。“遂为母子如初。”“初”是指像小孩时一样的母子感情,也指“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个天性恢复了。其实这个心境随时都有,就是被欲望、习气给障住了。

 

“君子曰”,“君子”是《左传》常用来评论这些历史的,一般是指有学问的人、有德行的人,也反映出当时读书之人、明理之人的价值观。他们会怎么看这个事情?“颍考叔,纯孝也”,“纯孝”就是大孝。“爱其母”,对他母亲很孝敬。这个纯孝,是纯而不夹杂怨恨、欲望、习气在里面。人把父母的过失放心上就达不到纯孝,怨恨可能就慢慢滋长,情绪也慢慢愈来愈大。“施及庄公。”“施”念“yì”,就是他的这份孝心感动了庄公,推及庄公,让他反省自己,知过能改。而且我们要了解,庄公能改,他这个国家的命运才能改。假如国君不孝,这个国家就麻烦了、就没福了,老百姓有样学样,“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3月15日07:30:4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49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