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124集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具体去理解这个性,可以分三方面,叫体、相、用。性有本体、有现相、有作用,从这三方面理解就比较容易了。本体是真空,虽然是真空,但是它能够随缘现相,缘是条件,条件成熟的时候它可以现相。所以自性有能现的功能,遇到条件成熟它就现相了。一切相都是因缘假合,所以相称为假有,不是真有。为什麽?因缘假合而已。如果因缘散掉了,一切相就没有了。不管是人还是物都是如此,有情的生命、无情的众生都是如此。譬如说,我们所坐的凳子、椅子,这就是因缘假合的,它是由一些金属,由一些彷皮的这些材料把它合在一起,通过人工把因缘凑合在一起,成为一张所谓的椅子。有一天,这椅子坐得很老了,这些材料都松了,都破旧了,散开了,椅子就没有了。椅子是个相,相怎麽来的?因缘假合,因缘散了,相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相有没有生灭?实际上相没有生也没有灭,因缘合的时候你不能说椅子真的生出来了,它没有自体;因缘灭了,你也不能说椅子死了,因为它本来就没有,只是个假名。

 

人也是如此,像我们的人体,大家看到我锺茂森这个身体在这坐着。告诉你,这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麽?也是因缘假合体,只是一团血肉架在骨架上,外面包层皮,有一个灵魂在裡头,这就合成一体了。然后他会说话、他会动,还会讲《论语》。实际上你要知道,这是个假相。锺茂森存不存在?不存在。你说到底哪一块是锺茂森?这头是锺茂森,还是这五脏六腑是锺茂森,还是胳膊、腿是锺茂森?哪一块是真的锺茂森,是锺茂森的自性?你说不出来,缺了哪一块都不能叫完整的锺茂森。有的说,你这心应该是锺茂森,没了心这人就死了。现在医学发达,心脏都能够移植,假如我患了心脏病,有人帮我移了一个心脏进来,用了什麽张三、李四的心脏移植到我身上了,那我成了张三、李四,还是仍然是锺茂森?所以说明那些东西都不是真的,因缘假合,出现这麽个相。这个相在人间几十年,也就散掉了。所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是真实的。但是锺茂森有性在,这个自性是不生不灭的。这个自性,我们一般讲灵性,佛家称佛性,孔老夫子就直接讲性,「性相近也」,就这个性。它不因我们的身相陨灭了而消失,当然也不因为我们这身体出生了而产生,它本不生也本不灭,宛然长存。这是孔子说的相近。

 

相是假相,可是它有作用。锺茂森有没有用?大概还有点用,「天生我才必有用」,对社会、对大众还能带来一点帮助。每天可以讲讲这些圣贤的经典,让大家听了之后有所觉悟,希望能够断恶修善,最好能成圣成贤,这就是锺茂森的作用。所以你看有本体、有现相、有作用。从作用上讲,就有善有恶。所以那个作用不是讲自性,不是讲那个本体,也不是讲那个现相,现相本身也没善没恶。如果我锺茂森坐在这什麽动作都没有,你怎麽判断我是善还是恶?一定是我起动作了,我现在在讲《论语》课,你就能判断锺茂森还是善的;如果我在这裡讲粗话、骂人、讲是非,那你就可以判断锺茂森是恶的,从作用上看。一定是从体起用之后你才能判断他是善是恶,那个作用就叫习,习气、习惯。「习相远也」,这善恶就相远了,相去可能十万八千里了。但是,虽然习性上有善恶,不影响那个自性。自性相近,近到什麽程度?其实是一体,近到大家的性是一。所以佛教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讲自性,大家是相同的。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每一个人本性确实是一样的。《三字经》讲「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性是讲本性本善。本善不是善恶相对那个善,善恶相对是讲习性,不是讲本性,那是相远了,相近的是大伙都是一样。所以孟子讲性善、荀子讲性恶、扬子讲性善性恶相溷,都是讲习性,都不是孔老夫子讲的自性、本性。

 

李炳南老先生《论语讲要》裡面,他做了一段评论,说这史上有一些儒者,没有学佛,所以一谈到性,说有体相用,就开始批驳,说这是佛家的言论,不是儒家的。我也曾经遇到一些儒学的教授,跟他们谈起,说我现在也讲《论语》,我就採用蕅益大师《四书解》,结合佛法来一起研究《论语》。他反对,他说什麽?儒就是儒,佛就是佛,不能溷为一谈。这个是什麽?实际上我感觉属于门户之见。其实儒和佛,虽然语言文字上有不一样,讲的道理异曲同工,同出一源,为什麽不能够互相辅助,兼收并蓄?其实你要看看孔老夫子他的言论,他也讲到体相用。这虽然是佛家的讲法,孔子也这麽讲过,只是后人没有特别去发掘。李炳南老先生就发掘出来了,他从《周易.繫辞传》,发掘出一些孔老夫子的话。

 

我们知道《周易》是文王根据伏羲的八卦写的卦辞,周公配了爻辞,孔老夫子又做了注解,叫「传」,有十传,其中有一篇就是「繫辞传」。孔子裡头有几句话,是这麽讲的,「故神无方,而易无体」,这就是讲本体。《易经》裡面讲到的神是指阴阳不测,就是你辨别不出阴阳,也就是说在没分别、没有执着的那个状态,这是神。无方,就是非常的微妙,就是你根本捉摸不定,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极其微细。换句话说,只有一种动相,除了动以外,还没有生分别执着,但是它能现相。还没现相之前那种状态,是讲这本体的状态,这是无方。「而易无体」,它没有一定的体,这个易就是讲《周易》这个易。《周易》的易意思很多,有变易的意思,有容易的意思,周而复始,或者是它有变化。我们就单用这个名词易,无体,没有一定之体,就是没有现相。它没有作用、没有现相的那种状态,就是指本体真空的状态。虽然叫真空,但是它不是真的没有,它又是有,只是你的六根没办法接触到。眼不能见,耳不能听,鼻不能嗅,舌不能尝,六根没办法接触,连想都不能想。你想,还是有个相,你看「想」字,心上有个相,那就是想。那时候连相都没有,心上的相都没有。所以,要去体证本体,佛家讲明心见性,必须把一切思虑放下,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才能够见到这个体,这是真空。真空,它能现妙有。妙有是一切相,叫妙有就是因为它是假有,现的相就像梦境一样。大家都做过梦,梦境的相是真的还是假的?你说它是真的,那是梦,哪是真的?你说是假的,它又有,不是没有,你真看到了,你真有感受。你在梦裡如果见到老虎追你,你真害怕,真吓出一身冷汗,它有作用,但是相是假相。

 

孔子又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阴阳从道而生,讲道的本体是没有阴阳分别的,这叫无方、无体。当它现相就有阴阳,阴阳是分别而生。孔颖达在《周易正义》裡头说(这是解释《周易》的),「道是生物开通,善是顺理养物,故继道之功者唯善行也」。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已经产生现象了,生物开通,产生一切万物了。什麽叫善?顺理养物,顺着天理而生养万物,故继道之功者唯善行也。这是讲由体起用的意思,这叫善。所以讲到善,那是有「用」,没有作用,哪来的善恶?因此,我们怎麽学习?我们要懂善恶,同时又不能执着善恶。好比一个人,你看他有恶行,那是他作用。他起用是恶的,但是人有没有善恶?没有善恶。他这个相没有善恶,他的体更没有善恶。你要执着这个人是恶人,这是你的成见。你这种成见一生起来,你对他的爱心就失去了,你会讨厌他,甚至怨恨他。如果他对你有恶行的话,你还会想报复他,其实你的作用也变成恶了。所以圣人教我们放下善恶的执着,不思善也不思恶。如果一定要思,那就思善,不要思恶,叫顺理养物。善行是顺着天理、顺着自性的,逆着自性的就是恶。

 

所以我们学着看一切人都是善人,都是好人,人人是好人,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一切境界全是好的。你心情豁达,你能像孔子,做到「君子不忧不惧」,因为心裡没有恶。老是看人家恶,实际上你心的作用就是恶,因为恶都是从作用上讲的。老生恶的作用,那就麻烦了,那很可怕,心就愈来愈恶,晚上都会做恶梦,你老在恶的境界当中,自己折磨自己,何苦来?所以《弟子规》也教我们,「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你看这裡面没有区分是善人还是恶人,凡是人皆须爱,没有说凡是善人我就爱,凡是恶人我就不爱,没这样区别,只要是人就爱。把这个道理再推展,只要是物、只要是有相,我就爱,这叫仁。不管那个相有没有善恶的作用,我不去把那个善恶放在心上,我只是爱他这个相,因为这相从自性而生。谁的自性?我自己的自性。所以爱他就是爱我,就是自爱。不能爱人、不能爱物的,就不懂得自爱。把自己的那个分别心要放下,尤其是对那些对不起自己的人,要去原谅、宽恕,要爱。天下没有自己不爱的人,天下没有自己不能原谅的人,天下没有我不能够宽容的人,要有这样的修养,这叫圣贤的修养。这是基于对宇宙人生真相深刻的理解之后,产生的世界观、人生观。

 

再下来,雪公又引了也是《繫辞传》上的话,「显诸仁,藏诸用」,这就是讲作用。作用有显、藏,显的是让自性性德显露出来,这就仁了,藏的就不仁。所以自性性德只有隐显不同,人本身何来善恶之分?我们说这个恶人只是什麽?他人性中善的部分没显出来,恶的部分显出来了,善的部分藏起来了。你不能因为这样就不爱他,你应该怎麽样?帮助他把符合性德的部分、善的部分显露出来,让他把恶的部分、逆着性德的部分藏起来。让善起用,不要让恶起用。那怎麽办?你必须是自己行善,你才能感化他、带动他行善。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5日10:25:3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62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