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161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一六一集)  199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2-045-0161

 

请看经文,知足天长行第六句:

 

【宝峰月天王,得普化世间常现前无尽藏解脱门。】

 

天王示现修学的法门是『普化世间常现前无尽藏』。「化」是教化,《太上感应篇》裡面有说到「正己化人」,前面几位天王表法的都是偏重在正己,只有自己心行俱正,而后才能够教化众生。所以佛在四弘誓愿裡面教导我们,一定是先断烦恼成就德行,再学法门成就智慧,然后圆成佛道,才能够普化世间。这是十方三世诸菩萨修学必须经历的程序,决定不能够颠倒。但是在初学的时候,也不捨悲心,也负有教化众生的使命,也从事教化众生的事业。教化众生是为了成就自己的定慧,成就自己的德行、学问,所谓是教学相长,师资道成,这是我们不能不明瞭的。因此初发心的菩萨也要「普化世间」,要有这个心,还要有这个事。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修学有一分成就,就要将这一分成就贡献给社会,贡献给一切众生,不是说等我们成佛之后再来教化众生、帮助众生,那你永远成不了佛。学到两分,我们有两分的定慧,以两分的成就去帮助别人,这是佛法,这是诸佛菩萨教导我们的。

 

但是在我们智慧没有开的时候,确实很难从事于这个工作,尤其是怕发生差错。古人说得很好,「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所以许多发心弘法的人,无论是出家、在家,看到过去这些公桉因缘都吓到了,都退心了,退心的人很多,怕背因果,怕造罪业。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并没有错误,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退心。所以过去李老师教导我们这些发心走弘法路子这帮同学,我们同学人数不多,只有二十几个人,但是我们的德学,实在讲不够格,差得太远了。但是心发了,老师也很乐意的教导我们,全心全力的帮助我们。他教我们一个原则,决定遵守孔老夫子教诲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我们遵守这两句话,我们知道的可以教别人,不知道的不可以随便乱说,你就不会发生错误了。我知道一句,我就给人家介绍一句,知道两句我就介绍两句,不知道的不说,就不会有错误。一般讲经说法会说错,主要的原因就是强不知以为知,要顾自己的面子,人家有来问,不知道的也随便答,所以产生了错误。古时候,所谓是错下一个字转语,也是这个毛病。凭着自己的猜测,凭着自己的想法,决定产生错误。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之前,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世尊这个教诲是真实的,为什麽?阿罗汉见思烦恼断尽了,也就是说自私自利这个念头没有了,所以他的知见就正确;在佛法裡面说,阿罗汉所证得的是正觉。由此可知,世间固然有不少聪明智慧的人、多才多艺的人,不能说他们不觉,他们也有相当的觉悟,但是在佛法标准裡面说,他的觉悟不正。为什麽不正?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没有断,所以他的觉悟就不能算是正觉。正觉的人,一定是贪瞋痴慢、是非人我全都没有了,真正断乾淨了,那个觉就正,佛法的标准是这样建立的。有私心就免不了有情执,我们世间人讲有偏心,这个偏离的幅度虽然不大,但是偏离一分、偏离一秒都不能算正,何况随顺自己烦恼习气,偏离的幅度太大了。对于佛经、祖意,祖师大德讲解佛经、注解佛经,这个意思我们是不是真正明白了,有没有把他的意思误会了、错解了,这很重要!

 

我们自己听教、读经有悟处,可是悟处正不正确,自己不知道,要请善知识给我们做证明,我们将我们的悟处向善知识报告,请他作证,这是有必要的。我们在《六祖坛经》裡面看到,有一些真的开悟、真的见性了,但是没有善知识给他印证,这不能作数。佛在经上说过,无师自通不需要善知识作证,他说威音王佛之前可以,威音王佛以后就不可以。威音王佛是什麽时候的人?远古时代,距离我们的时间太久太久了,无量劫前的事情。这是告诉我们,求学应当有良好求学的态度,一定要有人给你做证明。所以像永嘉,永嘉是悟了之后,大彻大悟之后,也要求六祖给他证明。六祖给他证明,他就是六祖的学生,在佛门裡面讲「法子」,传法的弟子,给你做证明就是传法弟子,这个关係非常密切。他们这些人如是的示现,目的是教导我们后学。那些已经成就的,在《华严经》上说,已经入法身大士的果位,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最低的地位都是圆教初住菩萨,法身大士,这些人求学还离不开老师,还要老师给他做见证,何况我们凡夫?何况我们初学?尤其是他们表演得好,彻悟之后还不离开老师。世尊当年在世,你看多少已经成就的人一生跟着老师,不离开老师,等到老师圆寂之后,这才离开僧团去教化一方。我们看六祖惠能大师他的学生,他一生当中,在他会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有四十三个人,这四十三个人当中,也有不少一生不离开老师的,一直到六祖大师圆寂,他们才离开,才到别的地方建道场教化一方。

 

这些示现,无非是教导我们知恩报恩,学不厌,教不倦。留在老师的身旁,还不断在学习,提升自己的境界,增上自己的定慧,不离开;同时帮助老师教导初学,给老师当助教,因为往后来学的人愈来愈多。无论他能不能见性,只要发心来求学,就不能够捨弃他,所谓是没有善根的众生帮助他种善根,已种善根的众生帮助他善根增长,已经增长善根的众生帮助他成熟。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于是善知识教学的方法有浅深的次第。学生多了,当然需要有很多助教,所以这些老的学生就是新学生的助教,在这裡头教学相长,这也正是所谓师资道合,这是很值得我们后人效法的。现代人定功、耐心不如古人,往往是得少为足,学了一点就觉得自己很满足、很了不起,到外面去教化众生,赶紧去建道场,收徒弟,不知不觉当中就造了许多的罪业,自己还不知道,将来堕落那也是煳裡煳涂堕落。这都是离开善知识太早,在佛法上修学,基础没有打稳,不够深厚,所以才犯毛病。离开善友之后,几乎不但是在生活方面,修持方面都随顺自己的烦恼,那怎麽能有成就?住持一方,贪瞋痴慢都起来了,信徒多了,供养多了,贪心起来;看到别人胜过自己,瞋恚嫉妒心起来了。不但对佛理不明,对世间人情世故之理也不明,愚痴!我们想想这桩事情,你说多麽困难。这些人能不能回头?回头的人太少太少了,真的一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二个回头,大多数都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不肯回头;也就是说,不能放弃他既得的名闻利养,哪裡晓得这名闻利养害人,名闻利养就叫你堕落。所以不常常亲近善知识不行!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08:54:5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06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