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135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世间人迷而不觉,所以一切为自己,为自己的名闻利养,为自己的享受。这个念头转不过来,在佛法裡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再聪明也不过是修一点有漏的福报。有漏福报到哪裡去享?不一定。诸位要知道,要能够在人道裡面去享福不容易,人道是五戒十善,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到,五戒十善能够达到八十分的标准,你来生可以不失人身,你这个福报在人间享;如果你五戒十善八十分达不到,来生得人身的机会很淼茫。如果你还有贪瞋痴慢,这个念头很深,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自自然然会起现行;换句话说,在这个状况之下,你来生往生到哪个地方的机会多?到三恶道,三恶道裡面也有有福报的,享福的。畜生道有享福的,你们看看现在被人饲养的宠物,畜生道享福,真享福,全家人都爱护牠,全家人都侍候牠,牠福报很大,把牠当宝贝看待,畜生身。饿鬼道裡也有享福的,多财鬼,饮食不愁。我们一生修行,是不是想换来这种果报?这是要我们自己冷静去深思的。

 

今天成佛作祖,或者是搞三恶道,都在我们现前一念之间,这个一念就是觉迷。你一念觉悟了,凡夫成佛一念之间,就是你念头转得过来转不过来。这个经上给我们讲可以顿悟、可以顿证,顿悟、顿证是人,渐悟、渐证也是人,顿悟不能顿证、渐悟不能渐证都是人,都是自己,不是别人。妙音句天王在此地对我们的教诲非常好,我们要问,我们也想顿悟顿证,从哪裡下手?从大慈悲心下手。慈悲有慈悲的表现,「我很慈悲,我爱众生」,可是你所作所为把众生的好处都忘掉了,那慈悲在哪裡?我念念有帮助众生的心,但是念念要有帮助众生的行为,要落实,光是口裡头喊,那是没用处的,说到要做到。我们今天会说不会做,所以社会上对我们的批评,佛教是自私自利的。人家讚美天主教、讚美基督教,他们真正有爱心,做许许多多社会福利事业,真正做到牺牲奉献,社会人讚美。佛法是只会说大话,说好听的,没有去做过。到这几年来,佛教才慢慢觉悟,而且还被逼迫的,社会的压力、政府的鼓励,鼓励实在讲也是压迫你,逼着叫你做慈善事业。所以佛教徒今天做一点慈善事业是被动的,我们看看人家做这个慈善事业是主动的。说老实话,他们那些外教将来的前途比我们好,人家真的是善心善行,我们是口善心不善、行也不善,这是古人所讲「地狱门前僧道多」,真有道理。我们学佛,佛法是好,没真的觉悟过来,没有真的回过头来,这是值得我们反省的,值得我们检讨的。我们看到「世间所有广大慈」,真的「不及如来一毫分」,我们这个如来没有在,没有现前,我们今天在此地讲的是理论。所以决定不能够轻视其他宗教,在实际上,他们的修养、他们的爱心、他们的行持,我们比不上,我们对别人怎能够不尊敬?

 

学佛要讲真话,凭良心讲话,你自己的念头真转过来才管用。我们今天天天讲求生淨土、讲往生,实际上真是李炳南老居士所说的,一万个人当中难得二、三个人往生,那二、三个是真转过来了,依教奉行。大多数人不能往生,有口无心,念念还是自私自利,念念还是贡高我慢,怎麽能成就?念念当中还是自己第一,自己高高在上,别人都不如我,这个念头有。《礼记》,你们现在有《礼记菁华》,每个人都可以看看,你看看展开第一面,第二行裡头「傲不可长」。说明这种骄慢的烦恼是与生俱来的习气,不用学的,贡高我慢,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大烦恼!佛讲的贪瞋痴慢,贪瞋痴哪裡是学来的?我们看看婴儿,现在是不满週岁,你仔细观察,贪瞋痴的现象就出来了。古时候有好的老师、好的父母,时时刻刻教导,把这个烦恼控制住一点、压住一点,懂得谦虚、懂得礼让。现在家裡父母不教,学校老师不教,又遇到整个社会在竞争,竞争什麽?竞争贪瞋痴慢,你贪瞋痴,我比你还高,他又比我更高,所以社会动乱,招来许许多多的灾难。天灾人祸从哪裡来的?从这来的,你造不善的因,它就有不善的果现前,这个《太上感应篇》裡面讲得非常详细。

 

学佛是学觉悟,觉悟了就要回头,彻底回头,这才能超过天人,超过世间所有广大慈。真正回头就是与自性相应,就是把烦恼习气放下,自己的性德现前。性德裡面第一个,流露出来的是真正的爱心,能爱一切众生,像慈母爱她的婴儿一样,能够捨身,捨自己身命她也欢喜、她也情愿、她也甘心。我们看到诸佛菩萨,一切都为众生,没有为自己。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我们从形相上去看,生活都过得很清苦,释迦牟尼佛是第一个好榜样。他可以过富裕的生活,为什麽不肯?无非是做个榜样给后世弟子们看。我们今天过的生活,比释迦牟尼佛不知道提升了多少倍,可是我们的心行连个世间凡夫,修十善业道的人都不如,但是我们不知道惭愧,依旧是贡高我慢,我们将来的前途在哪裡,有没有想到?冷静的时候多想想,我们畏惧的心就能现前。佛说「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这两句话在今天我们念起来感触特别深。转眼之间就是来世,来世到哪裡去有没有想到?再不肯回头,再不肯觉悟,不得了!

 

清凉在注解裡面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佛慈称性」,与一念自性相应的慈悲,这种爱,这叫佛慈,所以第三句讲『佛慈如空不可尽』。为什麽称性?他这个爱心、这个慈悲是跟虚空法界一样大,无有穷尽。这个慈悲落实,是对一切众生没有分别,他是平等的;没有污染,就是没有希求,所谓是「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他是清淨的。你要有求,你就不清淨;你有分别,你就不平等。所以佛慈是清淨的、是平等的,称性的。底下有个比喻,「若芥子之空」,芥子是什麽?芥菜子,很小,「投刃之地,即不可尽」。为什麽?称性,性不可尽,所以你的爱心不可尽,这个爱心对任何一个人、对任何一个物,都是性德圆满的流露。所以在此地没有东西可以比,「如空不可尽」,用虚空来做比喻。

 

「空」,此地也举几个例子。「普覆」,覆是覆盖,普遍的覆盖,虚空覆盖大地,覆盖一切众生。慈悲像虚空,清淨平等的对待一切众生,对待一切万物。第二个意思「常摄」,摄是摄受,简单的说,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所以与人交往,真诚的爱心,不可以用虚伪,虚伪是假的,一旦拆穿的时候一文不值。常摄,常是永远不间断,它是性德。「广容」,容是包容,无所不容,虚空对于一切众生、对于大地圆满的包容。底下是「无碍」,没有障碍;「难坏」,没有任何一法能破坏,什麽人能破坏虚空?这个慈心就像虚空一样;末后一句「无尽」,无有穷尽。用空的意思来比喻称性的爱心。妙音句天王从这个法门裡面明心见性,契入佛的境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07:24:5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01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