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135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诸佛」,这意思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诸佛是指谁?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就是诸佛。佛在经上说,菩萨成佛的时候,看到大地众生同成佛道,「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明明这些众生还是凡夫,还在造业,还在搞生死轮迴,他怎麽成佛?这话怎麽讲法?还是佛经上讲的一个原则,境随心转,到你自己成佛的时候,所有外面境界统统都转过来;他没有转,你转了。譬如我们一个人身,没有觉悟的时候,我们身上每一个细胞,这细胞自己认为是自己,另外细胞是别人,分自分他,彼此能合作就算不错了;觉悟过来之后,才晓得每一个细胞原来是自己、是一个人。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人,你怎麽能在裡头起虚妄分别?起虚妄分别错了,错得太离谱了。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自己,全是自性变现的,一念心性,那个一念心性就是诸佛。所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他们所应现的现相,那就是在演妙音;他们心裡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演妙音。演的时候,我们现在讲有善有恶。善恶是从分别执着裡面显现出来的,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善恶也了不可得,一切相对的法都不存在,这是你自己真正得清淨平等觉。如果你还见到世间有善有恶,你没有入境界。但是一切众生所作所为你清不清楚?太清楚了,太明白了。佛菩萨观察一切众生,一切现象的演变,只有一个迷悟,没有其他的,所以他真正的爱心才生起来,不会见到人行善他就喜欢,看到人作恶他就难过,那就是凡夫。

 

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他觉悟,帮助他明瞭。可是一切众生积习太深太重,无量劫来的习气,哪有那麽容易省悟过来?所以才要长时间的说法。「无量劫中所说法,能以一言咸说尽」,无量劫是长时,一言是短时,这裡头显示出念劫圆融;一言短,无量劫长,一言就是无量劫,无量劫就是一言。这裡头的意思,说实在的话,我们还不能一下体会过来。为什麽不能体会?还是自己的障碍太重了,烦恼重、习气重,没有法子体会。如果烦恼轻,智慧现前,你就不难体会,体会到之后晓得,法法皆含无量义。佛经上字字句句无量义,我们访问天主教,天主教《玫瑰经》裡字字又何尝不是无量义?我们去看他们的中学、小学,中学、小学课本上字字句句也是无量义;我们看到教学黑板上,所有一画一点都是无量义,你能懂得吗?何以是无量义?都是自性的现相,那个相都是唯心所现,都是唯识所变。

 

这个意思愈说愈深、愈说愈广,愈说愈不好懂。我们再把话说回来,让我们现在常识能够理解,容易体会,我们就说诸佛无量劫中所说的一切法,一言是「阿弥陀佛」一句就包括了,这大家好懂,确实是如此。古时候隋唐的大德,他们就我们凡夫知见来说,研究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法,哪个法能够把四十九年所说的全部都包容?大家几乎公认就是这部《华严经》,所以《华严》称之为根本法轮,一切经论都是《华严》眷属,也就是《华严经》的注解、《华严经》某一部分详细说明。一切经决定离不开《华严》,好像《华严》是一棵树它的根、它的本,其馀一切经论都是枝枝叶叶,不管大枝小枝,都离不开根本,它是个整体。《华严经》的末后归到极乐世界,最后的结论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代表极乐的是《无量寿经》,所以《华严》最后归到《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变成第一,第一裡面的第一。《无量寿经》再归到哪裡去?大家归到四十八愿,《无量寿经》实在讲,就是四十八愿的说明、四十八愿的介绍。四十八愿以哪一愿为中心?第十八愿;十八愿是说的什麽?十八愿是说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临命终时十念、一念就能往生。所以最后归结到阿弥陀佛名号上,这是一句,一句展开就是诸佛所说的一切经,无量劫中所说法,所说一切法都离不开阿弥陀佛这一句。如果诸位懂得阿弥陀佛这一句的含义,你就不会怀疑了,阿弥陀佛的意思是无量觉,你想想看,无量觉能不能统摄一切诸佛所说法?确实无量觉能统摄。所以一句阿弥陀佛就说尽了,从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够演绎出无量劫中所说法。这个讲法我们好懂,也容易接受,也觉得很踏实。特别是在这个时代,真正契入心性那是一桩不容易的事情,可是我们老老实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求一个带业往生,消灾免难,真正是所谓「死尽偷心」,一心念佛,一定得好处。天王这一首的讚颂,可以坚定我们念佛的信心,这对我们就有很大的利益。再看下面第五首:

 

【世间所有广大慈。不及如来一毫分。佛慈如空不可尽。此妙音天之所得。】

 

这是妙音句天王他的心得、他的成就。在长行裡面我们读到,他是「得忆念如来广大慈增进自所行解脱门」。清凉大师在注解裡面,道霈禅师在此地节录了,诸位可以看看。『世间』就是说十法界,十法界裡面的菩萨、佛,这是讲大慈大悲,『不及如来一毫分』。如来如果从相上说,圆教圆满的佛果,这从相上说。从相上说不如从性上说的好,如来就是一念自性,一念自性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由此可知,大乘佛法裡面所说的大慈大悲,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不是说你要发慈悲心,这哪裡是发出来的?是自性本具的德能。非常可惜,世间所有的众生迷失了自性,包括十法界裡面菩萨法界、佛法界,十法界裡面的佛都没有见性。见性就不在十法界,就超越十法界,那在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我们这个经上称他作法身大士。天台家说得好,十法界裡面的佛是相似即佛,一真法界裡面的法身大士是分证即佛,那个不一样,到如来果地那叫究竟即佛。究竟即佛一位,而分证即佛那就有四十一位,《华严经》上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分证即佛。在十法界裡面的佛是相似即佛、观行即佛,我们凡夫是名字即佛,有名无实。可是六即佛裡头头一个是理即佛,在理上讲是平等的,没话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是真佛,这个跟前面一首的「诸佛」意思是一样的。一切众生皆是真佛,理上讲的;在事上,那就有名字、有观行、有相似、有分证,这在相上讲的;到究竟,跟理完全相应,那就究竟。

 

所以要晓得,大慈大悲是性德。什麽叫慈悲?此地讲一个慈,没有说悲。慈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爱,佛教为什麽用慈不用爱?这是翻经法师善巧方便。爱是感情的,也就是讲唯识所变的,慈是唯心所现的,没有落在识心裡头。所以慈是一个理性的爱,不是感情的,爱是感情的。情就有变化,绝对不是永恆不变的,禁不起时事的考验;但是慈超越情识,永恆不变,这个爱心永恆不变,无论众生是行善、是造恶,这个爱心没有改变,无论这个众生是生天堂或者堕地狱,这个爱心也没有改变,这叫慈。所以慈是真爱,世间人讲的爱,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世间所讲的广大慈,跟我们凡夫所说的爱确实又有一点不同,接近于理性,但是它是相似的,它还不是真实的。世间有聪明人,有明白人,知道爱自己,知道爱家族,这就是他的智慧、他的德行提升,他能爱家族。再往上提升,他能爱社会、爱国家;再往上提升,他能爱这个世界,不但能爱一切人,还能爱一切动物、植物。但是他没有见性,他这种爱心也能保持很长,没有衰退,甚至于他的爱心不断的在增长,因为他智慧增长、慈悲心增长,可是他依旧在六道。你看六道,色界天人,慈悲喜捨四无量心是广大慈,这是六道裡的天人,可是天人寿命终了往下堕落,堕落到人间,堕落到恶道,那个心就变了。他的心不变,他就不会往下堕落;心一变了,有疑惑,头一个是有疑,疑立刻就迷惑,迷了之后自信心就丧失掉了,所以就往下堕落。这是我们知道,色界天人、无色界天人为什麽会堕落,为什麽他们不能够超越六道轮迴这个界限。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要去体会。我们不明瞭,到时候也会像他们一样,所以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我们能够避免这些天人的过失,我们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能够超越轮迴,能够超越十法界。

 

其实这些原理原则,真的是一句话说尽了,《无量寿经》经题上「清淨平等觉」,五个字说尽了。但是几个人真正觉悟、真正回头,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所谓回头是回光返照,想想我的念头、我说的话、我的行为,跟清淨平等觉相应不相应;如果相应,你是真修行,你功夫得力,不相应就错了,又迷了,又颠倒、又堕落了。所以佛家讲修行的纲领叫「作观」,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禅宗裡面讲观照,提起观照功夫。观就是观念,照就是明瞭清楚,把我们错误的观念转过来,与清淨平等觉相应,这个观念是正确的;违背清淨平等觉,我们的观念就是错误的。不清淨就是污染,不平等就是分别,不觉就是迷惑,我们跟迷邪染相应就是造轮迴业。学佛、念佛,甚至于讲经说法,还跟迷邪染相应,那有什麽用处?你所造的这些善事、好事、学佛,都是六道裡面有漏的福报,都变成福报,出不了六道轮迴。如果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与觉正淨相应;觉正淨是三个字,实在讲与当中一个字相应就行,因为一就是三、三就是一。我们淨宗法门就是修淨,能与清淨相应,清淨是决定不染污。而染污最严重的是自私自利,这个事情很麻烦,只要有自私自利这个念头,你就没有办法摆脱严重的污染。念念都为自己怎麽得了?念佛不能往生!所以念头要换过来,念念为众生,决定不要为自己,我们这一生才有出头的日子。你看看佛菩萨为我们所示现的,都是示现的捨己为人。佛菩萨在这个世间,一生为什麽?完全为大众,为社会、为众生,绝对没有为自己、为家庭,没有这个念头,有这麽一个念头就是迷邪染。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07:24:5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01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