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124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任何一个法门都能明心见性,只是我们不会;会的人,常说「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会的人。不会的人找不到门,会的人到处都是门,处处都是门。世出世间所有法都是门,不要以为一定要佛法才能入门,佛法入是比较方便,真正通达的人不是佛法也入门,所以佛家才说「圆人说教,无教不圆」。圆人是圆顿根性的人,我们要问什麽样的人是圆顿根性的人?于一切法中心清淨,不分别、不执着,不打妄想,这种人就是圆顿根性。意见很多、主张很多,这个人就不圆,他也不会顿。因为心清淨,妄想分别执着少,与性德就相应,所以他的知见就是性德的起用,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他跟一般凡夫所见的不相同,凡夫所见的是尘境,他所见到的是性境,性境是不思议境界。由此可知,都在用心不同,一个用真心,一个用妄心;用真心的人成就,用妄心的人错了,这是我们为什麽要提示大家真诚。我们写了十个字: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都是真心。真诚心是体,其馀四个是用,真心的作用。但是体用不是一定的,体可以作用,用也可以作体,你才圆过来了。清淨心可以作体,其馀四个是作用;慈悲心可以作体,其他四个都是作用,互为体用,诸位细细去思惟。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用这个心;别人用什麽心对待我没有关係,那是他的事情,我一定要用这样的心对人对事对物,我有门可入。否则的话你就找不到门路,这个门路浅而言之,出三界的门路、出六道的门路;说深一层,是入佛知见的门路,是成佛、成菩萨的门路。只要你心用得正,门门都通大道,世出世法门门都通大道,端在用心,这就是自性、就是性德。

 

后面两句,清凉大师说这是「普入义」。『一言演说无尽馀』,这是讲法师说法。凡是为人讲解宇宙人生真相的皆是法师,法师不分在家、出家,这个要懂得。佛门裡有一些称呼,这是属于佛学常识。和尚也不分在家、出家,出家人只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决定是出家身分,其馀的,你说佛,佛也不一定在家、出家,世尊当年在世,同时两尊佛出世,释迦牟尼佛示现出家佛,维摩长者示现在家佛。所以佛、菩萨、阿罗汉,在家、出家都有。「和尚」是梵语,意思是「亲教师」,直接指导我修学,教导我的,这个人就是我的和尚,是我的亲教师。现在在学校裡,像大学研究所裡面,指导教授那是亲教师。在一般学校裡面,校长是亲教师,给你上课的那些老师还不是亲教师。你要晓得,上学去念书,谁教你?校长教你,教育的政策他制订的,课程他安排的,他教你。谁去执行?他请一些老师来执行。所以校长才是和尚,那些执行,替他、帮助他教学的等于助教,帮助他教学的称阿闍梨。「阿闍梨」也是梵语,翻成「轨范师」,这个人他的言行可以做我们学生的榜样,可以做我们的模范,他是执行和尚的教学政策。和尚只有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和尚;研究所裡面,指导教授可以称和尚。所以这个没有在家、出家,也没有男女老少。这些普通名词我们要熟知,不要起误会。「法师」也是普通名称,男女老少,只要是依照佛法修学,教化别人,都可以称法师。

 

「一言演说尽无馀」,一言是一法,佛刹微尘数法门裡面的一法,任何一法那个意思说不尽,无有穷尽。这个话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很难相信。不但是文字言说,实实在在讲,世出世间所有一切诸法,任何一法都不可思议,理上讲都是无有穷尽,事上讲无有边际。你要问为什麽?称性。任何一法,言语文字都是自性流露,一称性那就不可思议,就无有穷尽。要知道法法称性,法法都是自性流露,没有一法是例外的。所以悟过来以后的人常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所有一切法都是自性的相分,你从相分裡见性,那哪有穷尽?

 

再看底下一句,『如是劫海演不穷』,这是讲时间。一个字、一句话,劫海都说不完。这个劫,他要是没有说小劫、中劫,那决定就是大劫。一个大劫这麽长的时间都说不完,一句话都说不完,一个字的意思都说不完。我们现在学讲经,上台没话说,这很苦,到处去蒐集资料,什麽原因?我们没有见性。所以我劝勉同修,方法技术学到之后,德行就重要;德行,要晓得称性是真正的德行。怎麽称性法?决定要认真的学习,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用真心,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决定要用这个心,决定要落实在五戒十善之中。不要搞太多,太多太杂了学不会;完全圆圆满满落实在五戒十善,这个好懂,容易。起心动念都与五戒十善相应,我们的性德渐渐就会流露。祖师们常讲烦恼轻、智慧长,实在讲,烦恼跟智慧是一桩事情,烦恼重,智慧就少;烦恼轻,烦恼变成智慧,智慧就多,烦恼少了。烦恼跟智慧是一桩事情,它会转变,智慧会转变成烦恼,烦恼会转变成智慧。一念觉,烦恼变成智慧;一念迷,智慧变成烦恼。换句话说,我们的心一念真诚,烦恼变成智慧;一念虚伪,智慧变成烦恼。一心清淨,烦恼变成智慧;心地污染,智慧变成烦恼。要懂这个道理,烦恼跟智慧是一桩事情,要知道它们的关係,了解事实真相。

 

所以智慧从哪裡来的?不是别人给我们的。别人能给,释迦牟尼佛很慈悲,我们还要修什麽?他应该都给我们。境界是你自己转变的,正是所谓「解铃还须繫铃人」,别人帮不上忙。佛菩萨慈悲,只能给我们做增上缘,把这些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把他修学的经验提供给我们,我们来参考,我们来效法、来学习,他是怎麽转变成功的,我们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去转变决定成功。「他的方法」,这句话裡头有弊病。他的理论、他的方法,我何必要学他?他没有理论,他没有方法,他的理论、他的方法是自性裡面的性德。所以我们学佛、看经,头一个肯定,看到佛,佛是自己;看到菩萨,菩萨是自己,不要想到是他、我两个对立,你的烦恼永远不会消灭,你的境界永远转不过来。所以看到经上讲的佛,佛是我们自己,色相;讲的如来,如来是我们自己的自性,那你得的受用就不一样,你在经典裡字字句句,虽然不能看到无量义,你也会看出很深的意思来。一字一句都讲不尽,何况一部经?这个地方绝不是假设,绝不是比喻。

 

有一些世间人,这是我过去遇过的,台湾大学的教授,还很有名的教授,看过佛经告诉我,释迦牟尼佛很会吹牛,很会说大话,说大话没有人说得过释迦牟尼佛。这是凡夫的执着、凡夫的情见,他不晓得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字字句句是真话、实话,不是大话,真实话,都是说我们自己的性德。这个样子我们才真的佩服,不是他的见解,不是他的主张,所说的都是自性流露。自性,生佛不二,他的自性就是我们自己的自性,我们自己的自性就是一切诸佛的自性,自他不二,这个样子我们才真正生起信心。「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心比什麽都重要,解、行、证都是在信心基础裡面成就的,所以信心要是不足,后面就很困难,很难有成就。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06:45:5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299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