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94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但是华严会上这些人,他们已离一切烦恼,烦恼障、所知障都破了,习气也逐渐消融,所以说『摧重障山』,重障就是讲烦恼、所知,我们一定要重视。每一位同修都希望我们将来往生自己有把握,能够预知时至,能够不生病,自在往生,最好想什麽时候走就什麽时候走,佛都来迎接。能不能做到?能。我们看看《淨土圣贤录》、看看《往生传》,以往的人做到不少,眼前我们听到念佛往生、看到念佛往生的人也不少,都是真实的事情,让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为什麽他们能做到,我们做不到?原因何在?他们把烦恼断了,所以他做到;我们烦恼习气没断,所以做不到。虽然念佛,问你往生有没有把握?没把握。如果我们不在这个地方反省,不在这个地方用功夫,恐怕这一生要错过。错过了这一生,下一次再遇到这个机会,难!不晓得要到哪一生、哪一劫。绝对不是说来生再得人身又会遇到,没那麽好事,很不容易遇到。开经偈上所说的话是真话,「百千万劫难遭遇」,你这一生机会错过,你要再等到百千万劫你才再遇到一次,你才晓得这个事情好难!

 

诸佛菩萨慈悲、殷勤恳切劝导我们,不要把这个机会错过,一定要断烦恼。要断烦恼,要改变我们的观念,我们平常一般错误的观念,天天念什麽?念自己,念自私自利,念利己损人,他念这个;念贪瞋痴慢,念是非人我,你观念裡是这些东西,这叫造业!这种念头起来是意业造业。意造业,口就造业,身就跟着造业,所以虽然念佛、虽然学佛,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还是要搞六道轮迴。要知道我们的病根在哪裡!怎麽办?佛叫我们把念头转过来,经上常常讲六念,这是佛提示我们、教给我们。念佛、念法、念僧,这是念三宝,三宝要知道从形相上的三宝能够融会到自性三宝。自性三宝,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裡面跟我们讲觉正淨,这是自性三宝,觉是佛宝,正是法宝,淨是僧宝。《无量寿经》的经题「清淨平等觉」,那就是三宝,清淨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清淨平等觉也是三学,清淨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无量寿经》讲的是什麽?这部经裡面就是讲的三宝、三学。佛教给我们念佛、念法、念僧,你要懂得怎麽念法,念觉正淨、念清淨平等觉,你就没有念错。除这三条之外,佛教给我们念天。念天念什麽?天代表什麽?十善业道,生天都是修十善业道的,教我们念天就是念十善。色界天除十善、禅定之外,还要修慈悲喜捨四无量心,所以念天的意思就是教我们念十善、四无量心,你常常念这个。再下面教给我们念戒,念戒的意思就是守法、守规矩。最后一条教给我们念施,施是布施,布施的意思教我们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布施是放下,这些虚幻不实的东西不要放在心上,恢复心地清淨平等觉。

 

六念,要把观念转变过来,我们这个「重障山」你才能够把它摧毁。这桩事情佛只能告诉我们,把这个道理、事相、缘由给我们说明白,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靠自己,佛菩萨帮不上忙。佛能够帮助我们的,诸位要晓得是开示,佛只能做到这裡,悟入要靠自己。佛不能帮我们悟,不能帮我们入(入就是证),悟入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这一定要懂得。佛对我们的加持就是开示,为我们讲清楚,为我们表演出来,做给我们看,我们看了、听了要觉悟,要改习气、要改毛病,这样子『见佛无碍』,你才见到毘卢遮那佛,毘卢遮那佛是清淨法身。你能见到法身,报身、应化身当然都见到,哪裡有障碍?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如是皆以毘卢遮那如来往昔之时。于劫海中修菩萨行。以四摄事而曾摄受。一一佛所种善根时。皆已善摄。种种方便教化成熟。令其安立一切智道。】

 

这一段是讲与会这些大众,他们自己本身具备的条件是断烦恼,这才能见佛。我们不断烦恼,天天面对着佛像,也没有见到真佛,一定要断烦恼你才能见到真佛,因真!这一段讲缘殊胜,『如是皆以』,「如是」是指与会这些大众。换句话说,你六根接触佛法能够生欢喜心,你能够懂得,你能够体会,你与佛有缘。这个缘是过去生中所结的,就像《弥陀经》上所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每一个念佛往生的同修,过去生中无量劫来,都跟阿弥陀佛、都跟淨土的经论结了殊胜的法缘,这一生当中成就了。也许要问,何以在这一生成就?为什麽过去遇到的时候没成就?这个道理要懂得。过去遇到的时候,你的烦恼习气没有放下,所以没成就;这一生当中遇到,你如果不能将烦恼习气放下,你这一生还不能成就,再等下一次,只好如此,事实也是如此。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这一生当中要下一个狠心、下一个决心,放下,放下是非人我,放下贪瞋痴慢,放下一切的成见,一心念佛,这才能往生。《无量寿经》给我们讲往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什麽叫发菩提心?我前面讲的那就是菩提心,心量拓开,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菩提心,对人、对事、对物再不要用小心眼,你心量拓开,念佛决定得生淨土。

 

这些都是『毘卢遮那如来往昔之时,于劫海中』,劫海是讲时间之长,过去生中无量劫以来,毘卢遮那佛『修菩萨行,以四摄事而曾摄受』,毘卢遮那佛跟他们结了缘。诸位要知道,跟他们结了缘,今天我们在此地读《华严经》,也跟我们结了缘,我们法喜充满。「四摄」,这是佛在行菩萨行的时候接引众生的方便。第一个是「布施」,布施是结缘;你要不肯布施,你跟众生没有缘。结缘重要,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有智慧。第一个跟众生结缘。第二个是「爱语」,爱语就是接引众生目的,我们接引众生目的是什麽?爱语就是关怀他、爱护他、照顾他,爱语是这个意思。爱语不是说些好听的话,甜言蜜语,那你就搞错了!爱语是爱护他的话;骂他、呵斥他、教训他都是爱语,不见得爱语都是好听的话,有些话很难听。父母教训儿女,呵斥骂他是爱他。别的小孩犯错,他为什麽不去骂他?你犯错,你的父母为什麽骂你?父母爱你,那叫爱语。学生有过错,老师呵斥是爱护他,不是他的学生,他才不管他。一定要懂这个道理,爱语的意义要明瞭。

 

第三个是「利行」。行是我们的造作,所有一切的造作决定是利益众生,这是真正将众生安立在善处。诸位要以智慧、以理性细心去观察,释迦牟尼佛一生在世的时候,他的生活、他的行为表现的是什麽,我们能体会到吗?他那种生活的方式,是帮助一切众生安立在至善之处。我们中国圣人曾经讲「止于至善」,可是止于至善具体的方式、止于至善的落实没有详细给我们说出来。虽没有明说,佛菩萨、大圣大贤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有没有能够看出来?有没有能够体会到?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真的只是一句话,他做到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看看他的生活,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过得多自在、多幸福、多美满!心裡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心自在;身没有负担、没有压力,身自在,身心自在这叫大自在,真正的幸福美满。反过来看看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生活状况,心有忧虑,每天患得患失,身体有压力、有负担,生活在忧虑、恐怖之中,前途一片黑暗,哪来的幸福?自己这一生为什麽活的不知道,真正叫醉生梦死,这一生煳裡煳涂过了,你说多可惜!

 

学佛,实在讲是学个明白人。佛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我们还能不觉悟吗?至少我们看到佛这个样子,要能体会到知足常乐。所以看看佛陀的示现,我们就得到一个很大的启示,知足常乐。我们生活所需的够了,不要再多求;如果命裡还有多馀的,让大家享受,那你真正叫种福,你的福永远享不尽。所以不要积财,要积德,这个重要,佛教给我们念施,常常念布施,积功累德。你只要有福报,再大的灾难你不会吃苦头,为什麽?你有福。没得吃的时候自然有人送东西给你吃,没得穿自然有人送衣服给你穿,为什麽?别人没得吃的时候你帮助他,别人没得穿的时候你也照顾人;你照顾别人是因,你将来得到的是果报。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2日19:11:2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293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