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83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对于淨宗,早年刚学佛是轻视淨土,总认为淨土是老太婆教,我们是知识分子,怎麽会去念阿弥陀佛?以后忏云法师介绍我读《印光大师文钞》,《文钞》读完之后,我不敢再批评淨土,但是要叫我学淨土还是很难。李老师虽然劝我很多次,表面上我接受了,其实我没去做。末后,李老师晚年的时候我们启请,请他老人家讲《华严经》。启请的因缘是有一天他讲经的时候说,他生死自在,想什麽时候往生他能走,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我们几个同学听到老师今天说这个话,我们就希望他多住几年。我们晓得他住在这个世间干什麽?就是讲经,不讲经他就走了,所以要找一部大经给他讲。想来想去,八个同学联名启请,请他讲《华严》,他同意了。而且还给我们说了很多次:行!我把《华严经》讲圆满,然后再讲一部《弥陀经》我就往生了,好!谁知道讲到一半他就食言,他走了,当然这裡面也有一些其他的因缘。他讲到「十迴向品」,九十七岁走的,讲了一半。所以善知识很不容易遇到,遇到之后我们能听他的指导,我们在修学省很多时间,少走很多冤枉路。

 

我对于淨宗的信心,是在《华严》裡面启发的。李老师在台中讲《华严》,我听一卷,听第一卷,一卷听完之后,《华严》我全都懂了,我也能讲得圆满,我跑到台北去讲。我一个星期讲三次,一次讲半个钟点,所以我不到两年就追上他,就把他的进度追上,讲的超过他;我讲得比他详细,没有现在这麽详细。同时讲《四十华严》,我《八十华严》跟《四十华严》同时讲,两天讲《八十华严》,一天讲《四十华严》。有一天突然之间起了个念头,《华严经》裡面,我们常讲华严三圣,毘卢遮那如来、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华严三圣,是以普贤、文殊来表法的,我突然想起,普贤、文殊是修什麽法门成就的?后面又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主修哪个法门?这个念头生起来之后,仔细再看看经裡,原来统统是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淨土,我这是吃了一惊,没想到。特别是文殊菩萨,菩萨当中智慧第一,在《华严》裡面他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在经裡面看到,「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这才恍然大悟。

 

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修学哪个宗派,最后的目标,你要是脱离十法界,你到哪裡去?都到华藏世界,在华藏世界裡面接受文殊、普贤的教诲。华藏世界是从初住菩萨,十住、十行、十迴向,然后这才登地。前面三贤位次,你可能修学你宿世所修的法门,法门无量,不知道你修的是哪个法门;登了地之后,肯定你把自己所修的捨掉,你去念阿弥陀佛求生淨土。为什麽?登地之后真实智慧开了,文殊、普贤劝导你,你完全能接受;你的程度不到,遇到真善知识劝导你未必肯听。你不要看菩萨,菩萨个性也很强,不太容易接受别人意见,所以要到大菩萨,我们常常念的摩诃萨,他就会听,他就知道;在普通菩萨都很难接受。所以我们这些凡夫遇到这个法门,听了就肯接受、就肯真干,令这些地上菩萨看到不能不佩服。我们什麽原因能达到这个境界?宿世善根;过去生中如果没有深厚的善根不能够接受,不能够相信。你看看学佛的同修多少,在家、出家,修学其他法门的,你叫他来念佛他不肯念,他不肯来。这样你才懂得,你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的深厚,你这一生有机缘遇到这个法门,遇到了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不可思议。所以重要的,我们要仔细观察,决定不能看错,一步看错步步错。其他的损失不论,我们的精力损失、时间损失,没有法子能够弥补,这一点太重要太重要,其馀的损失那真是无所谓的。我们要珍惜自己宝贵的时间,要珍惜自己的精力,决定不可以浪费。所以「妙目」提醒我们仔细观察。

 

第三尊,『妙冠幢天王』。「冠」表顶法,冠是戴的帽子,这个部位在头顶。「幢」表高显的意思。「妙」就是指妙法,哪一法最妙?在本经当然是指这部经,而在这部经裡面告诉我们法法皆妙,无有一法不妙,问题在你能不能认识,你有没有觉察到。如果你觉察到,你就会得道,禅宗裡面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就妙在其中。如果没有见性,我们六根所接触外面,接触的是相分,接触相分,迷在相分裡面,这叫凡夫。诸佛菩萨、法身大士,他们六根接触相分,他知道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称为佛菩萨。我们不懂性相是一,如果真正明瞭性相是一不是二,法法平等。我们今天看一切法不平等,着相,相不平等,可是能现相的性体是平等的,我们就不知道。所以你着相就迷了,迷什麽?迷了自性,迷了能现相的那个体性。古德用比喻告诉我们,所谓「以金作器」,器是相,金是造成相的体质,你执着相,把它的体忘掉了,不知道性相是一不是二,不知道这个事实。

 

世尊、菩萨、祖师大德们虽然常常如是教导,我们也可以说是常常在听闻、在读诵,可是依旧入不了这个境界,原因在哪裡?我们有没有自己认真去思惟、去反省、去检点一下,毛病到底出在什麽地方?为什麽经论,祖师大德讲得那麽清楚,讲得那麽明白,我们不但入不了境界,即使对于所见所闻的也都含煳笼统,说你不懂好像是懂,说你懂你还真的不懂,这原因在哪裡?总而言之一句话,原因是我们用心不真,我们不是用真心在学,我们依旧是用妄心。释迦牟尼佛在《愣严经》上讲得一点都没错,我们把六尘缘影的心当作自己的真心,自己原有的常住真心忘得乾乾淨淨。我们不能不佩服佛的智慧,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道破了。所以我们展开经卷,当机的人启请,佛在说法之前一定嘱咐「谛听谛听」,这一句重要;我们为什麽没入境界?我们没有谛听,谛听是用真心听,我们是用妄心听。用真心,也绝不是限于我在读经的时候、听经的时候、拜佛的时候我用真心;离开佛堂,我处事待人接物还是用妄心,那你的本事很大,同时可以用两种心,这个不行的。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绝对不会说是这个人会用心,会用一半真、一半妄,没这个道理。你用真心,你就是佛菩萨一流的人物;用妄心,那你是六道凡夫。

 

但是问题来了,我们很想用真心,怎麽用法?这是事实。哪个不想用真心?哪个不想立刻成佛?什麽是真心,能说得清楚、说得明白的人就不多。他为什麽说不清楚、说不明白?因为他也不会,他也未曾用过;他要用过他才能说得出来,他没用过他怎麽会说?无量劫来我们都用的是妄心,从来没有用过真心,可以这麽说。但是佛不这麽说,佛给我们讲,我们天天都在用真心,可惜的是什麽?时间太短了。譬如眼见,张开眼睛见到,这是真心,不是妄心,但是你的真心保不住,第二念就变成妄心。怎麽说?第一念的时候,裡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我们张开眼睛看外面境界,我们用浅显的话说,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真心;第二念就起了分别,这是人、那是物,这是长、那是短,再还有是、还有非,愈搞愈煳涂,第二念就落在妄心裡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第一念是真心。由此可知,诸佛菩萨的本事就是能够保住第一念,不落在第二念,这就是佛菩萨;我们保不住,刹那之间就落到第二念,快得不得了。

 

如果我们真的要想学佛,就要在这个地方下功夫,尽可能把分别执着减低,我们功夫就进步、就得力;如果还是随顺自己烦恼习气,那就难了。果然能够练到对于一切人事物都不执着、都不分别,你的心就清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信心清淨,则生实相」,实相是什麽?见性,你妙目就开了,妙法就现在眼前。「妙冠幢」是表妙法,法法皆妙,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十法界,正如本经所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这个事实真相,要离妄想分别执着你才能见到,你有妄想分别执着你决定见不到,你所见到的是虚妄的。随顺虚妄,你就免不了要造业,造业一定要感果报,业因果报就是六道轮迴。所以佛法不能不学,一切诸法当中唯佛法独妙。佛法要翻成中国意思,觉悟之法、智慧之法,凡是能够帮助我们开智慧,帮助我们觉了一切法的,就称之为佛法。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2日18:44:2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290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