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要略(第3集)悟道法师 华藏净宗学会

admin 沙弥律仪要略评论阅读模式

 

这个目标认识清楚了,要怎麽修?就是修戒定慧,你有因戒生定,因定开慧,你就达到这个目的了。我们出家人如果知道这个目标方向,很明确,他就很快乐,他就很自在,真的得到解脱了。虽然物质生活很低,但是精神生活非常快乐、非常充实。你看佛陀在世的时候,他的物质生活有多少?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其他物质什麽都没有。全部财产就三件衣服一个钵,要吃饭还要去向人要饭,要得到、要不到还不知道;每一天在树下住一个晚上,明天要搬家,因为就是三衣一钵,随身的行李也不多,所以他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在物质生活一般人看起来,那种生活怎麽过?但是他过得非常快乐无比,因为他没有任何的牵挂,没有压力,没有负担,他自在,得解脱,得自在。他知道自己修学一步一步的迈向涅槃这个大道,真的是快乐无比。所以我们出家人要知道自己的目标。

 

我们现在修的淨土法门,你跟西方极乐世界相应,那真的是极乐,没有比这个更快乐了。虽然在这个娑婆世界什麽都没有,但是快乐无比,他知道将来要去哪裡。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这个天上人间什麽荣华富贵无法去相比的,怎麽会不快乐!如果我们不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根据这个顺序来学习,你得不到法喜;你得不到法喜,你就生烦恼。为什麽生烦恼?因为你没有戒定。我们出家人这个形象,为什麽要有这个形象?这个形象是给世间人看的。这个形象代表什麽?代表解脱,代表自在,代表快乐,代表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得失、没有恐惧,代表这个。我们出家人如果表现这样的一个形态,对世间人就有很大的帮助,世间人看到这样,出家人他们物质生活那麽低,为什麽他过得那麽快乐、那麽自在?无忧无虑的。我钱这麽多,为什麽这麽多烦恼?他就会去反省。不要说什麽话,就这个样子、这个形象,就能启发他反思。如果我们出家人自己也修的一肚子烦恼,在家人看了,他也没有什麽兴趣来学佛。学佛有什麽好处?我看你们出家学的烦恼还不是跟在家人一样,甚至有的还比在家人烦恼,那学这个到底有什麽好处?看了之后他也没兴趣来学,就不能吸引他来学佛。所以我们出家人要常常反省,我表现给世间人看的是什麽形象?是烦恼的样子,还是解脱自在的样子。如果我们出家还是表演烦恼一大堆,也不输给世间社会上的人,这个就有罪过了。什麽罪过?障碍人家来学佛,人家看到这个样子,他也就敬而远之,他没有兴趣进一步来接触、来学习。因为看到那个样子,比我们还烦恼,愁眉苦脸的,他来学这个干什麽?我本来就很苦,还学得更苦,不敢来。所以出家之志,我们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再接着看下面这一段:

 

【若乐广览。自当阅律藏全书。后十戒。出沙弥十戒经。佛勅舍利弗。为罗睺罗说。】

 

莲池大师编这个要略是很简单的。『若乐广览』,「乐」就是喜欢,你喜欢多看一点,多学习一些。『自当阅律藏全书』,「律藏」就是戒律,它裡面的内容就很详细。我们修学还是前面那一句话,专精。我们先学简单的,简单的你学会了再去广览,再去广学多闻,我们现在先守住一门深入。如果你简单的都还没有基础就看很多,这个可能效果也不大,甚至于学了前面不知道后面,学了后面前面又忘记了。如果不是天资很好的人,还是以守约,守约就是守住比较简单的,等到你心得定、智慧开了,你再去看就很容易了。所以这个原则也不能不知道。现在很多人一下子就要看很多,看得头脑很複杂,看前面不知道后面,看后面忘记前面,这个学习就没有什麽效果,反而造成一些障碍。因此莲池大师举出这些简略的,你看在明朝那个时代,他就举出这个简单的,考虑到当时学佛的人,他受持的情况,太多了,一般人没办法去受持。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工商科技尖端发达的时代,人人时间都很有限,所谓分秒必争,大家时间过得都很紧张,如果太多了,大家也没时间去看、去学。所以现在这个时代最理想的就是简单扼要,精要、精华。这个不是过去农业社会,现在是工商业发达的一个社会,在整个社会型态上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必定要了解。所以莲池大师当时他就看到这一点,到今天我们再看看,的确大师他很有远见。

 

『后十戒』,他是交代,他后面讲的这十条戒,是『出沙弥十戒经』,是出自于这部经的,《沙弥十戒经》,从这部经抽出来的。如果要看,可以在《大藏经》找《沙弥十戒经》,那是完整的经文,这十条戒是从这部经裡面摘录出来的。《沙弥十戒经》是『佛勅舍利弗,为罗睺罗说』,因为罗睺罗是释迦牟尼佛的儿子,他也出家了,出家做小沙弥。「舍利弗」是佛十大弟子之一,智慧第一,佛命令舍利弗为罗睺罗说《沙弥十戒经》。他是第一个剃度做沙弥,所以罗睺罗是沙弥首,他是沙弥首。在二十岁以前就出家了,所以他是沙弥首。《沙弥十戒经》的因缘是这麽来的。我们下面接着看十条戒:

 

【一曰不杀生。】

这是第一条戒。沙弥十戒,第一条是不杀生,就是不可以杀生,不可以杀害有生命的众生。我们接着看注解:

 

【解曰。】

『解曰』就是解释这一条不杀生。

 

【上至诸佛圣人。师僧父母。下至蜎飞蝡动。微细昆虫。但有命者。不得故杀。或自杀。或教他杀。或见杀随喜。广如律中。文繁不录。】

 

到这裡是一段,这一段是注解,注解不杀生这一条戒它的意思。不杀生,『上至诸佛圣人,师僧父母』,这是讲上面的,因为杀生,杀人是杀生,杀小动物,杀蚂蚁,那也是杀生。「上至诸佛圣人」,诸佛菩萨、阿罗汉这些出世间的圣人,还有世间的圣人,像中国儒家、道家,孔子、老子、庄子、孟子、曾子,这些都是圣贤人,你杀害这些诸佛菩萨圣人,这罪过就重。

 

出佛身血,佛福报是最大的,最圆满的,没有人能够去杀害。但是还是有人想要把佛杀死,在经上给我们讲提婆达多的一个例子,一心一意处心积虑要把佛害死,他来代替佛的地位,嫉妒障碍。有一天,佛要去托钵,他知道佛走的路线必定经过一个悬崖,他就提早准备一块大石头,在山顶上。等到释迦牟尼佛要托钵走到山下的时候,就把那个石头推下来,准备把他压死。那天佛出来托钵了,经过到那个地方,他看到机会来了,就在山上把那个石头推下来,那个大石头推下来,准备把佛压死。结果护法神韦陀菩萨用金刚杵去挡石头,金刚杵挡住那个石头,那个石头碰开、碰碎了,石头的碎片去砸到佛的脚趾。因为佛当年都是打赤脚的,现在如果大家到泰国去,泰国的出家人还是跟佛陀当年一样,他是打赤脚的,没有穿鞋子,都是打赤脚。因此那个石头的碎片也就打到佛的脚趾头,流了一点血。这个出佛身血的公桉就是这麽来的。出佛身血,处心积虑故意要害死佛,那个罪是五逆罪之一。出佛身血,这个五逆罪就罪重了,这是地狱罪。师僧父母,诸佛圣人包括菩萨、阿罗汉,杀父、杀母、杀阿罗汉,佛在世的时候有人把阿罗汉给杀死了,这个是五逆罪。杀父杀母,师僧父母,故意去杀害,这个都是属于五逆罪,这个叫逆罪,这个罪重。所以「上至诸佛圣人,师僧父母」,这是讲最上面的。当然这个不可以杀害,这个杀害造五逆罪,不得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9日09:35:5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252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