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343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孔孟一生经营这个学术,继承古圣先贤,一生教学,教学是所有事业裡头最伟大的一桩事情。释迦牟尼佛能捨弃王位,去做个苦行僧,道德、学问成就之后一生教学。孔子有弟子三千,我估计释迦牟尼佛大概也有三千人。教了四十九年,他老人家七十九岁过世,三十岁开始教学,用现在的话来说,办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开悟之后为大众讲经,讲阿含,小乘经,小乘经好比小学,讲了十二年;再提升讲方等,方等好比是中学,八年;往后再办大学,大学讲般若,就是怎麽样帮助你开智慧,这个阶段最长,二十二年;最后的八年讲《法华》,那是研究所,如何帮助菩萨取得佛果。佛陀是佛法裡面的学位,第一个学位,最高的,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所以阿罗汉好比我们今天本科毕业,菩萨是硕士,佛是博士,学位的名称。

 

人人都可以作佛,为什麽?因为你本来是佛,道理在此地。你应该要作佛,这是学位,有这个学位,你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那是你自己的事情。现在的行业很多,古时候行业所谓三百六十行,是不是三百六十个?不见得,三百六十代表圆满,一个圆三百六十度,是代表圆满,就是各行各业,自己去选择。教育是教你开智慧,教你重视伦理、道德,教你爱人如己,教你要为苦难众生服务,救苦救难。佛法裡面讲,苦难裡面最严重的是生死、是轮迴。释迦牟尼佛十九岁离开家庭,这个年轻人好学,广学多闻,印度所有的宗教他都学到,所有的学派他也都参学过(古时候哲学之国),到三十岁他放弃了,为什麽?他所学的这个,解决不了生死轮迴的问题。放弃之后,在菩提树下入定,开悟了。表演给我们看,什麽能解决问题?定,他就开智慧,智慧能解决问题,所谓戒定慧三学。这就是佛法裡面的学术,分为这三大类,戒律、禅定、智慧。

 

智慧是自己本有的,不是外头学来的。所以古人告诉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学东西学一样,无论哪一样都好,不能学多。为什麽?所有一切法,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怎麽个平等法?统统帮助你开悟,开悟就是平等。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用这个方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三学,佛教把这个传到中国来,就是它教学的方法、理念。中国人聪明,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中国的圣人,孔孟、老庄,跟印度佛陀的智慧可以说是平等的。如果孔子、老子要生在印度,印度人称他作佛陀;释迦牟尼佛要生在中国,中国人称他为圣人,智慧的地位、德能的地位相等,只是名称不一样。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再仔细去观察,这个世间上这几个大宗教,基督教、犹太教、天主教、回教,这些大的宗教,你去读它们的经典,发现什麽?发现都是大彻大悟之人,它们的创始人。这些人谁教他的?没人教。释迦牟尼佛一生讲这麽多经,他不是学来的,他所学的全没用,所学的跟这些来相比都比不上。他是开悟了,从自性裡头流出来的,从真心裡头流出来的,他不是妄心,妄心裡头流出来的是烦恼,真心流出来的是智慧。换句话说,真心是什麽?定,定到极处就是真心。

 

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给我们说得好,你看他明心见性,他对五祖的报告,你见性了,你说来我听听,什麽是性?他只讲了五句,五祖就说行了,衣钵就传给他。第一句,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没有想到自性,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本自清淨,没有染污,染污的是妄心,不是真心,这第一个讲清淨。第二个,「本不生灭」,不生不灭,真心不生不灭,妄心有生有灭,妄心就是念头,念头前念灭后念生,一个接着一个,真心不生不灭。第三个,「本自具足」,本来就具足的,具足什麽?智慧、德能、相好,具足我们今天六根所接触的境界,我们叫全宇宙,全宇宙是我们自性裡头本自具足的,你要是觉悟、见性了,你就晓得整个宇宙的状况,今天科学家在这裡所探讨的你全部知道。第四句,「本无动摇」,这就是禅定。为什麽要定下来?一动就是妄心,真心不动。所以我们要修定,修到不动了,真心就现前。最后一句,真心起作用,「能生万法」。宇宙从哪裡来的?万物从哪裡来的?自性所生所变,自性生的,能生万法。能大师就说到这个地方,五祖就衣钵传给他了,他是第六代祖。这个人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他为什麽?他心定,也就是说他没有妄想,他没有杂念,他在定中,他见到清淨,他见到本自具足。什麽不知道,你问他,什麽都知道,他没有不知道的。许多人拿着佛教的经典向他请教,念给他听,他给你讲解,讲得头头是道。这是真的,真心裡面流出来的真智慧。

 

我们现在细心去观察,所有大宗教这些创始人,都是真心、自性流出来的。这个道理,我早年在台中求学,向李老师请教过。因为那个时候,我读的儒家这些东西、道家的东西,觉得有些地方跟佛教讲的是一样的,很高的境界。像庄子讲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是佛菩萨境界,普通人说不出来,这不是学来的。我向老师请教,我说孔孟老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他们是不是佛菩萨再来的?老师笑着跟我说,「理上讲得通,事上没证据」,事上没证据,理上讲得通。从这些地方,慢慢就诱导我们走向什麽?天下一家,万物一体,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之后,真心裡面第一德就是爱,佛家讲慈悲,这个爱心是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万法,平等的,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大爱!大爱是自性第一德。连你的冤亲债主都爱他,为什麽?知道他有真心,他迷了,做煳涂事情,他一觉悟不就成佛了吗?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所以佛陀的教育是教你成佛,成佛是教你回归自性、回归真心。我们学佛,这个路子就非常明显,我们从现在起,应该用什麽心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用真心。真,我们一下谈不上,为什麽?用真心是菩萨,法身菩萨。我们今天用儒家讲的,《中庸》上讲的诚,真诚到极处。什麽叫诚?不自欺叫诚。不欺骗自己,我就不会欺骗别人,一生守住这一个字,这是圣贤功夫。一个人不自欺、不欺人,这是中国圣贤君子的基础,大根大本。它跟佛法完全融通,用儒来讲佛,用佛来讲儒,佛讲儒把儒的境界提升了,儒讲佛把佛教化众生的面推广了。所以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家,缺一个都不行,三足鼎立。戒定慧都不容易,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现在社会,外面的诱惑力量太大了。所以这个时代问题多了,圣贤教育没有了,伦理道德没有了,全是色情,全都是杀盗淫妄;小孩都有自杀的念头,这在古籍裡头找不到,没有这个记载,可是现在很多,这是要我们不能够不注意的。怎麽来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汤恩比说的,孔孟学说、大乘佛法能帮助这个社会恢复秩序,能把太平盛世再找回来。

 

这面经文第一句,闻法欢喜接受,还能落实,「行」就是落实,这叫实学,真正学到东西。念老在这个地方这几句话说,「是诸正士」,正士是在家菩萨,我们中国人讲居士,比居士高,德行、学问真有修持称正士。「遵佛开示,往诣极乐世界」,佛劝导这些菩萨到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请教,「得见无量寿佛闻受妙法」。闻后若能信、能乐(乐是爱好)、接受、奉行,这四个字,信、乐、受、行,这才是佛弟子。如果信了,还有烦恼、不快乐,没有完全接受,没有落实,这个信是假信,不是真信。真信是什麽?真信要爱好,真正搞明白、搞清楚了,喜欢,完全接受,依教修行。四个字具足,这是真正相信,我们叫正信佛弟子、真信佛弟子;缺少一个,信都不成立。「一心志求淨刹」,这句说我们一心一意,志愿就是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心裡头只有这一念。做到这两句,这两句重要,我再念一遍,「信乐受行,一心志求淨刹」,下面是「必蒙受记」,你必定得到佛给你授记。授记是预先告诉你,你什麽时候开悟,什麽时候成佛,你在什麽世界成佛,佛的名号叫什麽,预先都告诉你,这叫授记。「得成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成佛了。正觉,阿罗汉证得的,真正觉悟了,得到正觉的人超越六道轮迴,六道轮迴不见了;正等正觉是菩萨,比正觉高一层;佛再加个无上,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圆满成佛,像阿弥陀佛一样。「《会疏》曰:闻法乐受行者,闻弥陀所说法,受持奉行也。」我们在此地,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说的,裡面有很多的话是阿弥陀佛原话,释迦转告给我们。所以,释迦牟尼佛说的等于是阿弥陀佛亲自对我们说的没有两样,释迦牟尼佛传话不会传错一个字,重要的受持、奉行。

 

「《淨影疏》曰:自于当来得妙淨土,名得淨处。」这些菩萨们将来成佛了,无论在哪一个世界示现成佛,他都得到淨土,这个淨土跟阿弥陀佛淨土完全相同。譬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跟我们住在一起,就有人问他,佛跟我们在一起,我们心不清淨,住的是秽土,佛心清淨,住的是淨土,为什麽你老人家住的跟我们一样?释迦牟尼佛听了之后,他本来盘腿的,他把腿子打开,一隻脚放在地上,大家看这个大地变了,变成极乐世界。才知道释迦牟尼佛自受用的土是淨土,跟我们在一块教我们不现这个土,我们看什麽土就是什麽土,他随我们的缘,不随他的。于是我们就知道,不但是阿罗汉、菩萨、佛居住地方不一样,就是天人也不一样,欲界有六层天,每一层天都不一样,没有两样东西是相同的,妙极了。你的心清淨,你居住再繁华的地方还是清淨;你心不清淨,找一个清淨的山上去住,心还是不得清淨。所以这是功夫问题,功夫深,无处不是淨土。淨土前面加个「妙」,那个妙就是他自受用,他见到,不到他的境界见不到,这叫妙。我们住我们的世界,他住他的世界,他能见到我们,我们见不到他。所以,我们得努力。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淨影疏》曰」,黄念祖老居士注解《无量寿经》,引《淨影疏》引得很多。这个淨影是寺庙的名称,淨影寺,隋朝时候的,唐朝前面,隋朝时候,淨影寺的慧远大师。名字跟我们初祖相同,不同一个时代,我们淨土宗初祖慧远是晋朝时候的,这个慧远是隋朝,唐朝前面,隋朝。他的注解裡头说:「自于当来得妙淨土,名得淨处」,这是慧远《疏》上说的。「又《会疏》曰:清淨处即是淨土也,上所谓必成如是刹义也」,意思。「两疏同旨」,这两家说法是一个意思。「是均以建立佛国为得清淨处也。但从心地法门而论,清淨处亦可别进一解,则指本淨妙心也」。本淨妙心,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这就是本淨妙心,妙心现妙土。「倘能闻法信受,一念相应,直彻心源,朗然大觉,本然清淨,顿契法身,亦是得至清淨处。乃至以清淨心,向无量寿」,这是讲自性清淨心,这个讲话的意思深。直彻心源,这是一念相应,心源就是自性,心之本源。本源是能现,妄心是所现,妄心叫阿赖耶识,六道凡夫、四圣法界都用妄心,妄心现的幻相。所以六道轮迴是假相,十法界也是假相,为什麽?它有生有灭,而且生灭的速度非常快,快到我们无法想像;我们的想像也是频道,没有它那麽高。

 

我们今天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有分别,有执着,这就是妄心。这个妄心,一秒钟它振动多少次?我们今天的电视,电视一秒钟振动是一百次,已经把我们骗住了,我们看起来好像是真的。我们现实的环境,这个波动现象,一秒钟是二千二百四十兆次。弥勒菩萨在佛经上告诉我们,它的原文是「拍手弹指之顷,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一百个千是十万,这句话我们现在把它换过来,三十二亿乘十万,得出来的数字是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它的频率三百二十兆。一秒钟,一秒钟能弹几次?年纪轻,体力很强,动作很快,一秒钟可以弹七次,再乘七,乘七就是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钟。我们怎麽会知道?无法想像。量子力学家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的存在。物质是怎麽来的?是念头在高频率,就是高到一秒钟二千二百四十兆,这个频率之下产生的幻觉,不是真的。它存在的时间多久?就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一秒钟它已经波动二千二百四十兆次,那个一次我们怎麽能找得到?这是佛经裡面的量子力学。所以佛经裡有科学、有哲学。

 

我入门是方东美先生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从这入门。上这堂课我感到很惊讶,那个时候我们认为宗教都是迷信的,对佛教的印象特别不好。因为宗教有高级、低级的,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真神,佛教属于多神教、泛神教,这属于低级宗教,我说它怎麽会有哲学?方老师告诉我,他说你还年轻,你不懂,他说「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学(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从这入门的。最高的享受就是我们讲的,一个人一生幸福、快乐、美满。我从这裡入门之后,大概两个月的时间,不很久就认识章嘉大师。方老师是研究哲学的,把佛法当哲学研究。佛法这麽好,章嘉是专学佛法的,真有功夫,有修行,有真功夫。所以我就亲近他,也是一个星期见一次面,他给我一个小时到二个小时的时间。我向他请教,他教我看的一些书,看了之后我向他报告,有问题向他请教。我跟他三年,他走了;我跟他那一年,我二十六岁,他六十五岁,他走的那一年六十八岁。像这样的善知识、好老师现在找不到了,这就是佛经上说的众生福薄。所以要积功累德,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我们才会遇到贵人,真正遇到善知识。如果不知道断恶修善,不知道累积功德,真正高人从你面前走过你不认识。

 

深一层讲那就是自性,跟惠能大师同样的境界,回归到清淨,回归到如如不动,然后你见到不生不灭。它没有波动现象,妄有波动现象,定波动现象就没有了,没有是真的。所以修定重要。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一面是求生淨土,同时也在修定。为什麽?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执着,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一句接着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修定。所以「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读书读一千遍是修定。读书的时候不要去想书裡头什麽意思,书裡头没有意思,特别是经书,佛经、圣人典籍没有意思,它是活的。它就叫你得定,定了之后开智慧,智慧一开就是无量义,你跟别人讲这个经,给十个人讲,十个不同的方法,不一样;对方呢?对方真得利益,都得好处,活的。所以要自见其义。自见其义怎麽见法?定就见到了。我们见不到它的意思,是因为起心动念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把我们的悟门堵塞了,它流出来的不是智慧,是烦恼,是习气。这一点不能不懂,不能不知道。我们这一念相应,这个相应就是确确实实这一念裡头乾淨、平等,没有夹杂,跟真心相应。这一念相应好,这就智慧开了,朗然大觉,本然清淨,顿契法身,这就是证得无上菩提,成佛了。所以得至清淨处,这是最极清淨。

 

「乃至以清淨心,向无量寿,一念淨信,一念淨心」,淨信跟淨心相应,淨心跟淨信相应。「是则于刹那之间,得契于清淨处者也」,就开悟了,这就是读书千遍,自见其义。「再其下则至诚念佛」,跟我前面讲的意思一样,我们做不到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佛境界,没有办法做到,我们就用《中庸》裡头,《中庸》讲至诚,至诚念佛,至诚也是没有妄想、没有执着。「淨念相继,中无间断,暗合道妙,即念离念,是可称为冥至清淨处也」,自自然然的跟自性相应,用至诚的功夫。所以学佛的同学,在现前日常生活当中要保持至诚,念佛就更好,用至诚心念佛,真诚到极处,然后跟一念相应、跟一心相应,用这个方法也可以,也算是真修行人。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4日09:56:1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142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