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学习分享(第24集)视频MP3文字/蔡礼旭老师主讲

admin 朱子治家格言评论3阅读模式

《朱子治家格言》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十四集)  2013/10/21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104-0024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大家晚安!我們上次一起學習的經句是: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在《格言聯璧》當中有提到,「萬物一體謂之仁」。我們把一切人、一切生命都看作是自己一體的,就會盡力去愛護、去幫助,也不會去計較,幫助了也不會放在心上。就好像左手幫助右手,幫它抓癢、幫它擦藥,左手絕對不會記在心上,也不會跟它要酬勞,抓一次癢要十塊令吉,那這個身體就生病了。所以天、地、人三才,天地化育萬物是無所求,人並列三才,也要以無所求的心來愛護、幫助一切的人,包含一切的生命。幫助都來不及,怎麼可以傷害?

『受恩莫忘』,其實知恩報恩是人生的動力,每天活在報恩當中,是最幸福的人,每天都覺得很踏實,沒有讓愛我們的人、栽培我們的人失望。古人提醒我們很寶貴的人生態度,「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看到這句話就想到,我們中心聘請吳念博董事長做我們的執行長,中心執行長,在這個月的十六號。執行長他本身有兩千多員工,坐飛機飛幾千里之遠,來協助我們中心的工作,這個不是滴水之恩,這是毫無保留在為我們這個團隊著想,在為整個傳統文化著想。所以他這一念心,我們所有的同仁應該怎麼來回報?包含整個中心未來是要發展成漢學院,所以漢學院叫「馬來西亞漢學院」,這個漢學院能真正發展下去,我相信我們馬來西亞的華人,整個對華文、對中華文化的深入,會有一個很大的躍進。

諸位長輩、朋友們,希不希望你的孩子以後可以深入《四庫全書》,深入《群書治要》?那大家就確確實實是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後代子孫。我們大馬的華人雖然非常珍惜傳統文化,但畢竟在之前的因緣程度上,要看文言文是比較辛苦,好像每個字都看得懂,但是整句話就有點困難,整篇文章就更辛苦了。但是假如我們的孩子從小就薰習經典,他們看得很輕鬆,常常可以神交古人,他們的人生可以站在五千年的智慧之上來經營。所以馬來西亞漢學院一定要給它辦得非常興盛,不只造福大馬,還要造福全人類。因為一九七O年代湯恩比教授有說到,「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要靠中國的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所以遠在江蘇蘇州,我們吳執行長都這麼盡心盡力為漢學院來付出、奔走,很辛苦。我們這幾天看到執行長,早上差不多六點就開始工作,這個是我每天基本上大部分都有陪伴,到晚上十二點,工作時間十七、八個小時,每天都是如此,就為了把中心建設好、把漢學院發展好。

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君是以身作則,我們執行長他有講到,「做人最高的品質是無我」,念念為人想,利他沒有自己,無我;「做事的最高品質是忘我」,做到忘了吃飯、忘了上廁所、忘了睡覺。說到這裡很慚愧,我陪伴我們執行長,他都沒有疲倦,我一直在打哈欠,功夫還是有差的。作之君,他的不疲不厭給我們做示範。作之親,像家人般愛護我們,他來我們中心幾天的時間,跟所有的員工都一起吃飯,一起午餐、晚餐的溝通會,一溝通,我有參與的部分就聊了兩個多小時。還有我們員工剛好身體不舒服,帶領我們一起去看望這個同仁,作之親,像父母、親人一樣愛護我們。作之師,師是循循善誘,開人的智慧,就是機會教育點抓得很好。比方聽課的人數比較少,冷氣開得太大,可能很多人會很冷,首先要關注同仁,不能讓他著涼了。所以看到有人披上披肩,就要敏感,要替他設想,這個就點到我們這個機會點。再來,大眾給我們支持,「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而且好像冷氣耗電比較嚴重,所以能省電、能省水盡量省,看到一些現象馬上提醒我們,作之師。所以幾天相處下來,我們感覺我們執行長,還有我們的康顧問,他們是以恭敬心對待一切,時時是恭敬心、歡喜心、感恩心,感謝所有的同仁陪伴他的每一天,帶給他生命的成長跟幸福,這是感恩心。

歡喜心。歡喜心容不容易時時保持?不知道大家十五號晚上有沒有來參與課程?有的請舉手,請放下。你看我們執行長在上課過程,包含所有人問他的問題、困難,您看他的反應有沒有覺得困難?沒有。他說,愈困難愈興奮。覺得要接受挑戰,又是一個提升的機會,那他就沒有挫折感。這個人生態度應該學習,這樣子就能處處歡喜面對。

這個恭敬心,恭敬自己。人受恩都忘了恩德,自己的靈性就在墮落,這個是不恭敬自己。不按照《朱子治家格言》去落實,就是在糟蹋自己。還有音樂的配合,這個是重點。自愛就是依照經典做,不依照經典都是糟蹋自己。「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早起,不要蹉跎自己的時光。「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不要糟蹋所有人的付出、勞力,要珍惜,恭敬這些食物,恭敬地球的資源,要尊敬地球母親。恭敬心要有具體的落實,怎麼落實?從今天開始,吃飯不能有剩一顆米飯,OK?你們答應我了,「凡出言,信為先」,假如沒有做,這樣就良心有愧。

其實不難,像我,大家看我的身材,就知道小時候偏食。告訴大家,人的身上,尤其你的臉部,已經透露很多你的人生了。比方說你的眉頭深鎖,就知道你煩惱很多,蒼蠅不小心飛到這裡被夾死,牠非常冤枉。這個都在顯露你的人生、你的價值觀、你的人生態度。天庭飽滿,就是你很有人生目標,很樂觀進取;你印堂發黑,就是很消極,這個都有。包含你的嘴角整個都掉下來了,那就是你心有千千結。你的整個身體是結果,原因就是你整個人生過程,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都顯現出來。

比方我很瘦,很可能偏食。我以前吃飯,很多青菜都不吃,偏食,所以就長不胖。後來我去當兵,每天操練都餓得不得了,所以那飯菜一出來,已經沒有好吃不好吃的概念。所以人的成長要多一些鍛鍊,不要太好命。順境淘汰人,太順了,一享受都是應該的,沒得吃好、穿好就發脾氣,這種方式都是小公主、都是小皇帝出來。要常常有一些磨鍊、歷鍊。我們去當兵那段時間,什麼都好吃,就把偏食的習慣改掉了。後來從軍隊回來,因為我們去讀大學以前,要上台灣的成功嶺當四十幾天的兵,後來下來以後不偏食,胃口很好。我記得當時候剛到大學去,我們三、四個男生都剛從軍隊回來,服務人員招待我們吃飯說,你們要加多少飯?他拿了一鍋飯過來問我們,我們四個人看一看,又看看他,你把那一鍋留下來吧。就很會吃。

明白了,不照經典做,就是糟蹋自己,今天明理就今天依教奉行。人之所以不能成就智慧、成就學問,就是學東西的時候說,好,我明天開始做。「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明天再戒煙、我明天再戒酒、我明天再戒賭。「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了凡四訓》提醒我們,天下的「聰明俊秀」,有不錯素質的人很多,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因為「因循二字」,因循苟且,得過且過,就不能進步。所以自己要有氣概,今天學了,我已經明理了,我不要再做糊塗人,從今天開始落實這句。

剛剛都跟大家談落實。不糟蹋食物從現在開始落實,再來,不浪費水。不然,我們知道了一大堆道理,知行不合一,那都是知識而已,不是真實的智慧,沒辦法提升自己的智慧跟福報。要知行合一、解行相應,智慧、福報、德能都不斷提升。省水要有省水的做法,開水龍頭不要太粗魯,輕一點,水量控制好。再來,洗手,底下可以放一個水盆,把洗手的水再去沖馬桶、再去拖地,就不浪費了。再來,剛剛講吹冷氣很耗電,不只很耗電,吹冷氣對身體消耗比較大,因為你一吹冷氣,比較冷,你很多陽氣要頂在身體上,去抵禦這個冷。再來,整天吹冷氣,一出冷氣房又熱,一進冷氣房又冷,冷熱冷熱,您看我們馬來西亞的同胞,每天你的毛細孔,很容易感冒。所以細細想想,還是不要太依賴冷氣。身體其實是很有調節的功能,你慢慢調、慢慢調,可能就心靜自然涼,很有功夫。

聽完也不要一下子自己用力過猛,本來都吹得很涼,今天回去不吹了,然後滿頭大汗,都睡不著,隔天上班一直打瞌睡,還被老闆罵。然後下個禮拜一來,嘴角翹得很高,對我很生氣。凡事要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其實當我們學到一個道理回去做,做得生煩惱,你不要懷疑這句教誨,要觀照什麼?我的性格當中,有急於求成的態度,不對,有想要一步登天的貪心。所以「無欲速,無見小利」,做什麼事情不要急於求成,要循序漸進,不然有時候自己調整不好反而沮喪,不願意做了。再來,更不要學了以後去要求身邊的人,你可不能回去之後,馬上把家裡的冷氣都關掉,然後你們家裡人今天都睡不著覺,統統給你抗議。

「凡事當留餘地」,要給人一個緩衝,也要給自己一個調試。我們執行長他本來也吹冷氣的,他就從二十六度,這個禮拜調二十七度,或者這兩個禮拜調二十七度,慢慢再調到二十八度。調高一度,省電就省得很多,最後慢慢用電風扇,這樣慢慢過來。這個是做事循序漸進的方法。

我們剛剛複習的是「受恩莫忘」,那這句怎麼落實?每天寫下來,今天誰對我有恩,記下來。人有時候在這個忙碌的生活當中,特別容易健忘,每天寫下來,你寫的時候會很歡喜。假如每天睡前,都念今天有哪些恩,保證你睡得很香、很甜,還會做美夢。一般每天這樣忙下來,心浮氣躁的,還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放在心中,然後在那裡輾轉反側睡不著覺,養成這個習慣,不用吃安眠藥,念著今天誰對我有恩,歡歡喜喜,「啊,我真是世間最幸福的人」,就睡著了。然後半夜夢見孔老夫子摸你的頭,「孺子可教也」。這個就是落實,才能夠記住。

包含放假的時候,真的靜下心來,好好回想幾十年來父母對我們的恩德,那是一種自己心靈的一次洗禮,你會覺得很多忘記的事,一靜下來,「啊,母親太不容易了,父親太辛苦了。」「父身病,是為子勞成疾」,父親為什麼病了?為整個家庭太操勞;「母心憂,是憂兒未成器」,母親為什麼擔憂?我們還有很多壞習慣、壞脾氣,去上班出門在外,媽媽常常提心吊膽,會不會又跟人衝突?所以真正要報父母恩的人,怎麼可以不對壞習慣痛改?那這個念恩就是掛在嘴皮子上面的了。真的,父母是天、是地。

我母親,我印象當中好像只生過一次病,就是躺在床上,還得要吊點滴,當時候我都覺得天快塌下來了。所以父母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高大、非常偉大的。母親生病了,我就覺得好像世間變黑暗了,假如是父親生病,可能會睡不著覺。我父親這輩子沒有躺在病床上,要感謝祖宗保佑,我爸爸還是很注重養生,像現在七十幾歲了,很注重飲食、鍛鍊、睡眠。所以能靜下心來,回想成長的點點滴滴,就可以領會父母之恩比天高、比海深。

再來,念我們整個成長過程中,愛護我們、教誨我們的這些老師。希望大家今年過年,回想曾經愛護你的所有的長輩,可能小時候住一起,現在沒有住在一起了,但這分恩德,他們曾經抱過我們、曾經提攜我們,今年過年要去拜訪這些長輩。他一感動,你再把《朱子治家格言》,把《弟子規》、《了凡四訓》也介紹給他,這叫「為人演說」,你真的把知恩報恩演出來,人家有信心,「嗯,老祖宗這些教誨很好,以前這個人挺無情的,現在這麼念恩、念舊。」

再來,去找曾經教我們的老師。我也要感謝這個手機響,因為這個手機響,時間都抓得很準,都是講重點的時候它就響。這個是具體做,念所有人的恩,就從今年過年去拜年開始落實起,還有每天睡覺前念恩做起。OK?「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我們學過的,每個月或者常常要複習,我們剛剛是複習上個禮拜。日知其所亡,我們接下來要學習還沒有學過的經句。下一句講到:

【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

這些都是處事很重要的分寸,應對進退的涵養。人不知進退會跟人衝突、會有災禍。處事要能留有餘地,要掌握處事要恰到好處。所以格言當中告訴我們,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這兩句話很有味道。事情不可做得太絕,大家有沒有聽過成語叫窮寇莫追?敵人已經潰敗,你不要又把他殺絕了,最後他會反撲,可能還會有災禍來,所以事情不可做得欺人太甚,就不好。

我們看能夠留有餘地的人,他是不讓人難堪,讓人有台階下,這個就厚道。厚道的人一定有後福,刻薄的人就折福。什麼樣的人每天在增福?跟上天的心相印,就有福。天心無私,無私的人有福。上天最忌諱的,「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太刻薄,跟天心相違背,這個巧就是自私自利,用很奸巧的方法來謀私利,甚至還有可能去陷害別人,這樣的人會感來災禍。不要刻薄,就要厚道,時時能體恤別人的立場、別人的心情,人家很難受了,你要安慰他。人家很難受了,你還挖苦他、還羞辱他,那就太過分了。

在漢朝有個人叫劉寬。這個名字取得好,就代表他父親對他的期許,要寬恕、寬宏大量。以後大家取名字都要很用心,你給你們的後代子孫取名字要用心,說不定你這個名字用心取,會出聖賢人。他從小就這麼期許自己,每天那麼多人叫他,他都提起這個態度、這個德行。你取個張阿貓,他不當貓都不行,是不是?

沈老,他父親取得好,慕羽,仰慕關羽,義薄雲天。確實,對整個我們中華文化在馬來西亞承傳,沈老確實是鞠躬盡瘁,來自於沈老父親取這個名字對他的期許。所以劉寬,他確實沒有辜負他父親對他的期望。我上次遇到一位官員,他姓施,布施的施,他給他兒子取了個名字叫仁,仁愛的仁,取得很好,布施仁德、布施仁愛,他孩子確實很善良。

劉寬是個官員。有一天他剛好在路上坐著牛車,突然有個農民來了,「這頭牛是我的,你怎麼可以偷我的牛?你要還給我。」突如其來的質問、問難,劉寬「對不起,對不起,你牽去吧,牽去吧。」看他這麼肯定,假如說是我的,鐵定爭辯起來,他說,「好,你牽走吧。」真的牛就給人家牽走,他自己走路了。

結果後來這個農民回到家裡發現他家的牛跑回來了,他很不好意思,又了解剛剛那個是大官,他就更著急、更慚愧,趕緊牽牛要去還給劉寬。牽過去了,當然跪下來求饒,「大人啊,對不起,我看錯了。」這個人已經這麼狼狽了,怎麼辦?你假如「你給我跪好,不要起來!」那就藉題發揮了。所以,確實是仁慈的人時時為人想,不會去記人家的仇,他馬上,「你趕快起來,很多動物都長得很像,牛跟牛當然長得像,所以你認錯了很正常。哎呀,感謝你,還勞煩你幫我牽回來。」多厚道,給人家台階下。大家去想一想,這個農民當下聽完,我想,我現在講都快流眼淚了,更何況是他,一定感動得痛哭流涕。我想這個人,我跟你保證,他回到家以後,見人就講,「劉寬大人好人啊,好人啊!」到處宣揚大人的恩德。那這一方的百姓都受到他的感動,我們要效法劉寬大人,我們要聽他的話。那這個厚道的以身作則的行為出來,教化一方,這是一個官員。

再來,一個國家國君。楚國,楚莊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很有成就的一個君王。但是他忍辱負重,他也是能屈能伸,歷史當中有說到,他三年不飛、三年不叫,不鳴則已,一飛可以衝天。所以他是沉潛很久,然後才出來發揮。所以人要懂得厚積薄發,不要常常想著要少年得志。就像樹木一樣,你根基扎得愈深,它長得愈高愈茂盛;小草每天長很快,根很淺,很容易就連根拔起。

楚莊王他之所以有成就,他處事還是留餘地。他是一國之君,他對底下的人還是恭敬。有一次他宴請群臣,大家喝得很歡暢。突然一陣風過來,蠟燭全部吹熄了,其中有個下屬酒喝多了,結果去拉楚莊王妃子的衣服。楚莊王這個太太也很厲害,動作很快,馬上在黑暗當中就把那個人的帽帶給扯斷了。諸位男士要注意,你去惹熊、惹老虎,都比不上惹上一個凶女人嚴重。你看我講這句話,很多人就嚇得書都掉下來,你看凶女人的磁場很強。她一扯就把帽帶扯下來,然後就過來跟楚莊王講,剛剛黑暗當中,有個臣子對我無禮,拉了我的衣袖,你趕緊把燈都點起來,馬上就知道是哪個人幹的。

有時候人做事情,要為對方,甚至要為遠處想,你現在馬上把火一點起來,請問這個人以後怎麼在人群立足?每個人看到他,「連君王的女人你都敢非禮」,那我看他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了,這樣會逼死人。所以人要留口德,不要去揚人家的惡,留一個讓人家改過自新的機會。「凡一事而關人終身」,這件事攸關他一生的名聲、名節,「雖確見實聞」,你真的了解他以前的事情,不要常常掛在口上。他以前對他父母都不孝、他以前還離婚,都講人家這些事情,讓人家在人群當中抬不起頭來,這樣不好。看人要看後半段,浪子回頭金不換。況且倫理道德、中華文化,這二、三代比較忽略,人不學不知道、不知義,都要能夠寬恕、包容人家曾經做過的錯事。其實不要說別人,我們幾十年來哪有不犯錯的?曾經犯的錯,希不希望別人到處去宣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給人留後路。

楚莊王對著妃子講,為了全妳的名節,說這個下屬一時的錯誤,那他以後怎麼做人?再來,今天這個宴會是我召集的,就是要讓大家喝個痛快,喝那麼多酒難免有時候控制不了一些行為,這麼一搞所有的人臉都黑了,都很尷尬、很難受。

假如妳的丈夫是領導,是官員,是企業家,妳當他的太太心胸也要大,這樣才能輔佐好他。是吧?你看唐太宗他有長孫皇后輔佐,唐太宗脾氣再大的時候,長孫皇后馬上善巧的提醒他。「妻賢夫禍少」,妳的先生是領導者,妳心量又小,常常又讓他去斤斤計較,這個事業一定敗。

所以幸好楚莊王沒有受妃子影響,然後就對著群臣講,今天不喝個痛快,不把帽帶扯下來,就不要回去了。大家一聽完,所有的人都把帽帶扯斷。都扯斷就不知道是誰了,再把蠟燭點起來,這個都是不給人難堪。

結果後來楚國跟晉國打仗,楚莊王幾度陷入生命的危險,都是其中一個士兵解救他,幾度出入生死救他。結果他們戰勝了,他就看著這個士兵講,我以前從來沒有好好照顧過你,你怎麼為我這麼拼命啊?他說,君王,很多年前有一次宴會,我言行不檢,拉了一下您妃子的衣服,當時候您沒有降罪於我,我當時念著這分恩德,一直想什麼時間報答,今天就是很好的機會。

故事聽完了,結論,給人家留餘地,自己會撿回一條命。有沒有道理?你們要會算,這筆賬要會算。再從另外一個角度講,不給人留餘地會沒命,可能不只自己沒命,你把事給做絕了,自己「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你做絕了最後感得自己「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會斷子絕孫。

在明朝末年,高郵這個地方,高郵在江蘇,有個徐姓的官員,這個都記載得很清楚。他為人很苛刻,都不原諒人,他的下屬只要犯錯,都非常嚴格處罰。在他的單位規定,辦公事晚一天打五大板。你們看過古裝戲吧?很粗的板子,五大板。結果他有個下屬,遲了六天,要打三十板,這個下屬心裡想,三十板打下去我就沒命了。要求饒,可不可以分幾次打?結果這個徐姓官員不答應,沒得商量,沒有餘地,一次打完。還沒打完,這個人就活活打死了。結果這個消息傳到他們家,他的兒子被嚇死,他的太太看一天之內丈夫、孩子都死了,最後太太又上吊,一家三口人死了。

後來這個徐姓官員,帶著自己唯一的兒子回到家鄉,只有這個兒子,那當然是非常的疼愛。結果沒多久生病了,生病的時候,一直在那裡驚慌的叫,「不要追我,不要追我!」很害怕,後來就死了。你看他太苛刻,最後兒子死了,他沒多久也死了。所以事不可做盡是很有道理。

另外也是在古代,有個官員叫奚顯度,他負責國家的一些建築工程,很多人民來服役。他很苛刻,為了諂媚皇帝,要趕快把工程趕出來,結果讓這些老百姓都沒得休息,炎熱的夏天不讓他們休息,寒冷的冬天也不讓他們休息,苦到很多人民活不下去,就被他逼死,去自殺了,這都很苛刻。結果後來他也被判罪處死了。所以,人不能給人留餘地,慢慢這個惡行一積,積到最後災禍就要降臨。「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你這些惡一直積累,積累到最後就大禍臨頭。

所以對待下屬、對待人民,都應該要愛護、要尊重他們,「愛敬存心」,諸位長輩、諸位朋友,我們學《了凡四訓》這四個字一定要記住,這四個字記住了,《了凡四訓》整本都掌握住了。所有的善行離不開愛心、恭敬心,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愛敬的心去對待。包含對於這些僕人,也要能夠體恤他們。

之前有跟大家講過,明朝楊誠齋先生的夫人,七十多歲,北方寒冷,她都很早起來煮熱粥給僕人吃。她的孩子很不忍心,老太太這麼辛勞。她就對孩子講,假如他們空著肚子去工作,特別傷身。讓他們肚子裡有一些熱氣、暖氣,這樣才不會傷身。別人也是父母的孩子,怎麼可以苛刻?所以這個是「君仁」,君是領導人,他很仁慈。後來她有四個兒子,三個都考上進士,很有福報。

《弟子規》說的,「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一個人的尊貴表現在哪裡?仁慈、寬容。人不因為身分而高貴,是因為他的行為符合道德才高貴。假如他的位置很高,行為都不符合道德,他會愈讓人瞧不起,怎麼會高貴?他還在任上的時候可能就很多人罵他了,更何況是他死後,歷史當中留下罵名。所以對僕人,因為我們馬來西亞的華人比較有福報,所以可能有些家庭都有請僕人、傭人,在經典當中告訴我們,怎麼對待他們?

第一,應該時時體恤他們的飢渴寒暑。渴了、餓了、冷了、熱了要能體恤,然後再讓他們去工作。大太陽之下一直讓他曬,曬到最後會中暑,你也得衡量他的承受能力,這第一點。所以以前的領導者,愛護底下的人,就像父母愛孩子,哥哥愛弟弟一樣,感同身受。第二,有病要帶他去醫治好。

第三,不要輕易去責打他、去責罰他,還是要把事情問清楚,然後可以寬恕的寬恕,犯的錯太大了,好好訓斥他,讓他明白道理,下次不要再犯。為什麼要問清楚?有時候我們看到一個動作,就馬上下很多判斷,有可能會誤會底下的人,那他內心會非常的委屈,委屈到最後會變怨恨。所以「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要做一個明理、講道理的領導者。

第四,若是他有一些他私人的財物,你不可以仗勢去佔為己有。第五,給底下的人東西的時候要平等,不可以偏心,這很有道理。你給底下的人、員工,做得很賣力的你給他少,在那裡只會跟你巴結諂媚,你給他很多,那人心怎麼平?

這是談到對底下的人、對僕人。假如人不這樣愛敬存心,一有財富、一有地位,會造無量無邊的罪孽。他沒有那麼高的地位,他還不能這樣去挖苦人、去糟蹋人,所以明理很重要。

現在看到一些小孩,面對照顧他的奶媽,有時候都打人、踢人,這樣的孩子以後人生會很麻煩。雖然家裡有錢,還是要懂得尊重長輩,尊重這些對他照顧有恩的人才對。不只對人要留有餘地,甚至於對生命都應該要留有餘地。

在《群書360》三百一十四句,一百八十八頁,就有提到,鳥被逼到困境沒辦法,牠會用嘴巴去啄;野獸被逼到絕境的時候,牠會用爪子去反撲;人被逼到絕境的時候,他會使出欺詐的方法;馬被逼到困境的時候,牠就會逃走。意思就是說,縱使這些牛馬是為你服務的,你也要善待牠們,善待生命。這段都是比喻,重點是後面講到,從古至今沒有不逼迫他的臣民、逼迫他的百姓,而自己卻沒有危險的君王。「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不善待百姓的人一定會被推翻,不愛護員工的人,他的事業遲早是要倒的。古人他們對一切生命都懂得設身處地,甚至於這些生命給予他的恩惠,他念念不忘,古人很厚道。

我們看佛家的歷史,佛法是東漢傳到中國,永平十年傳到中國,第一座佛寺,專門拿來弘揚佛陀教育的佛寺。寺,是指皇帝親自下令建、直接管的單位叫寺。這個都有歷史的典故,第一座寺廟叫做「白馬寺」,因為把佛經馱回來的就是一匹白馬,牠因為長途辛勞,最後馱回來就累死了。你看皇帝他能念牠的恩,這些經書會開我們的智慧。所以古人所做的這些事情,都給我們後世很好的人生啟發跟表率。

所以在農業時代,特別尊重牛,因為牛耕田,我們才有飯吃。「犬守夜」,狗幫我們看家,保護我們的安全。大家冷靜去看老祖宗造字,牢獄這兩個字怎麼寫?進牢獄當然很不好,是折了很大的福才會進牢獄。「牢」有個牛,「獄」有個犬,代表什麼?對我們人類很有恩德的動物你要愛護,決定不可以傷害,更不能殺害。以至於「上帝好生,物皆戀命」,所有的生命都非常愛牠的身體,牠不想死亡,小到螞蟻都是這樣。

杭州有個女人,脾氣特別暴躁,看到螞蟻她就拿火全部把牠燒死;看到蚯蚓洞,她也不高興,拿石灰粉把它塞起來,石灰粉一遇水就會燒起來,一下雨,石灰粉流下去又燒起來,就把蚯蚓都燒死了。你這麼傷害生命,「出乎爾者,反乎爾者」。結果有一天她走進孩子的房間,孩子還在襁褓當中,幾個月大而已,遠遠一看整團都是黑的,她嚇死了,過去一看,孩子被無數的螞蟻正吃著他的肉,吃到都黑掉了,那她兒子就死了,她只有這個孩子,她就傷心,最後也暴斃了。

大家要了解,如是因,如是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世間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的,都是因果相續。財布施得財富,樂善好施他福報當然大;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人時時都去給人智慧,他當然愈來愈聰明;無畏布施,去愛惜生命,不要讓人家恐懼,不要讓生命受傷害,得健康長壽。許哲女士在胎中就吃素,她活到一百一十四歲,這個都是證明。那他都每天傷害這麼多的生命,怎麼可能他會長壽?怎麼可能他孩子沒有災禍?所以要戒殺,不能傷害生命。所以對人,事情不可做絕,對一切生命也不可做絕。

再來,言不可道盡,講話要有分寸、要含蓄、要點到為止,不要講到人家惱羞成怒,不要講到人家沒有辦法在人群當中立足,就不好了。所以人在人群當中講話,假如這些人的背景你都知道,講話要留有餘地。比方你了解他們家很貧窮,你那個話題當中就要顧及人家的感受,或者人家的忌諱,你都要能體恤得到。包含你在談話的時候,現場有人先天有殘障,這個時候你不要談到那邊去,人家會非常痛苦,這個都時時體恤、體貼入微。而人有時候,情緒激動的時候,話特別容易講得太絕。

所以,「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你很高興的時候,不要輕易的答應要給別人什麼,太高興了,「來,乾杯,包在我身上!」結果又不是自己的權限,這個就很難下台階,自己給自己搞得裡外不是人都有可能。很生氣的時候,不要寫短信給人家、不要寫信給人家。當你冷靜下來,都會覺得講得太情緒化了,要先冷靜下來。人要講話、要寫信、要寫短信,要調到心平氣和。諸位朋友,你們有沒有發給人家短信,後來後悔的經驗?這個可能就是帶著情緒發了,就麻煩了。而我們說要能夠調伏得了自己的壞脾氣,「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你發完脾氣很難收拾。「三年交情」,你跟這個人三年的感情,「一語寒心」,你講一句苛刻的話一過去,兩個人明天就不來往了,那都是克制不了自己的怒氣。

那怎麼克服?我們之前有跟大家談到,我們複習一下。力忍,「不要生氣,不要生氣,不要生氣…」把它忍下來。忘忍,「啊,算了。」宰相肚裡能撐船。反忍,「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氣就慢慢消下來了。觀忍、喜忍、慈忍。

「觀」當中不是執著在他罵我、他太過分的這個行為,而是能從來龍去脈去看,這個人今天會這樣,可惡之人必有什麼?可憐的地方。他從小母親就去世了,家裡又怎麼樣,難怪他這些人情事理都不懂,不要跟他計較。人之所以不能忍受,就是「他怎麼可以這樣?他怎麼罵我?」就在那一直轉轉轉。其實寬恕別人,也是怎麼樣?饒了自己,不然每天睡覺還氣到醒過來。你們有沒有這個經驗?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坦白講,饒不了別人,真正是饒不了自己,所以人都是自討苦吃,就在這裡。

慈忍,你為他想,他不懂事,他很可憐,你不只不跟他計較,他對你無禮,你還設身處地盡心盡力幫他,以後他知道了痛哭流涕。喜忍就是這個人罵我,他是來考看看我的功夫怎麼樣,我不生氣,我提升了,他幫助我,所有的人都是來幫助我的。他歡喜接受每個人的考驗,這個就是喜忍。每個人都是我生命中的老師,那還有誰可以生氣?那他就「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每一個人、每件事都是來提升自己的,好不好?那你的太平日子就來了。別跟自己過不去,要把這些道理想清楚。而且他罵我,我沒有做錯他還罵我,世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所以你不只不跟他生氣,他罵你,你還謝謝他,「謝謝你送福報給我,不只送給我,還送給我的子孫。」

人的福報,福田心耕。修學傳統文化,首先不要跟人家計較,放寬心量,量大福大。就像佛門的建築物,你一進山門,第一個天王殿,正中間就是布袋和尚,這教導我們什麼?你要學習聖教,首先肚皮要大,大肚能容,笑口常開,這樣才能學聖教,不然入不了門。「生平等心」,對一切人平等恭敬、平等愛護,生平等心。「呈喜悅相」,看到每個人都歡喜,有緣千里來相會,珍惜每個緣分。你說他對我很不好,喜忍,他來提升我的。再來你慈忍,他身為炎黃子孫還不懂做人,還造那麼多孽,還一直墮落,他很可憐,我要幫助他,讓他跟我的相處,他認同中華文化,他就會學了。你不就改變那個人的命運,甚至改變他家庭的命運?

我們在這個時代要體會到,懂得倫理道德這些道理的人不多,所以別人做錯、他人做錯是很平常的事情,你現在去找孝子也不好找,你現在去找忠臣也不容易。可是在古代,不孝的人沒有辦法在人群當中立足,所以斷了幾代,整個社會風氣人心不古很厲害。所以換一個角度講,不只不要生氣,很可悲,我想我們祖先在天之靈,看到我們,留給我們五千年的智慧,我們居然活成這樣,身心痛苦不安,家庭衝突不斷,冤枉啊!所以趕緊我們好好學,帶動整個社會、整個中華民族統統來深入老祖宗的教誨。所以體會到這點、體會到這個時代的現實狀況,任何人犯錯你要憐憫他,不能指責他,不然變成我們不懂事。他沒學,你還責備他,那不是刻薄?所以「凡事當留餘地」。

孔子也教,「不教而殺謂之虐」,你不教他就處罰他,叫虐待人。我們面對沒有學的人都要寬容,甚至於是自己最親的人,孩子不懂事,做出很忤逆的行為,因為他沒有學好,而且「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個孩子才十三、四歲,居然做出這麼忤逆的事情來,那是結果,因呢?因還是我們沒有教。像我是小學老師,我看報紙,那些不好的行為,我都要懺悔。假如我忘了教我的學生,他真的犯這樣的錯,我有相當大的責任。

現在,一來年輕人沒學,再來,縱使學,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學得很深。請問大家,我們學習會不會反反覆覆、起起伏伏,會吧?「好,我今天不發脾氣了」,明天又守不住了。自己都反反覆覆,更何況是年輕人、小孩?他們的定力可能比我們還弱。所以,他還不是完全明理,有時候還會重蹈覆轍,你不要生氣,會進進退退都是正常的。有可能,尤其我們這個時代,不要說年輕人,我感覺我們這二、三代人都有一種狀況,聽到一些很重要的道理,「嗯,挺好,真的嗎?」他得要去跌一跤,「哎呀,流血了,真的呢,這樣做會流血。」他才會回頭。現在人後知後覺,大家冷靜去觀察,往往你現在去看那個肯學傳統文化的人,人生都已經沒有法說的荒唐了,然後碰得一鼻子灰,身體也壞了,家庭也怎樣了,最後才,真的不能這樣,傳統文化講得對。所以看到別人已經明理了,還明知故犯,你也不要難過,自己先做表率最重要,「過能改,歸於無」,不掩飾。

當我們的孩子假如真的不聽你的話,你也不要跟他話講得太絕,你要讓他留一個後路,真的跌倒了,還會回家擦藥。擦藥,你不要邊擦邊罵,「你看,講不聽!」他連眼淚痛得都流下來了,下一次不給你擦了。他真跌倒回來,慢慢擦。「孩子,餓了吧?媽給你煮面,這段時間很辛苦很累吧?先去睡覺,好好睡一覺,明天再說。」他一靜下來,世上只有媽媽好,這個時候妳再跟他講就好講了。現在我們成年人火氣也很大,「你敢?你去做做看,我跟你斷絕父子關係!」這個話一絕,他真的想回頭,他這個臉拉不下來。他一不回來,在外面再繼續流連,很可能大難就要臨頭,因為外面很多污染的這些情況一來,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你話不講絕,留有餘地,他會感覺父母的溫暖,念念為他想。他一錯就知道,當初就是沒聽我爸爸媽媽的話,他很快就能夠回頭。

所以這句「凡事當留餘地」,對家庭、對於處事待人接物,都是相當重要的涵養。我們能夠在每個情境當中設身處地,心地柔軟去應對,就不至於造成人生重大的悔恨、遺憾。

這節課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2月2日22:50:2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886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