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十六集) 2013/11/11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104-0026
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聖賢老祖宗的教誨,它的核心就是一個「愛」字,教我們如何愛自己,如何愛父母、愛家人,延伸開來,「凡是人,皆須愛」。孟子又講到,「親親而仁民」,親親是親愛自己的父母、家人,延伸到愛一切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是父母所生,我們既然知道我們被人家傷害,父母最難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我們就不應該去傷害人家,因為他的父母也會很難過。所以從親親而懂得仁愛一切的人,「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不只要愛人,所有的生命牠也有牠的倫理,牠也有父母,牠也有後代。
以前有個故事,有個屠夫要殺一隻母牛,可能小牛跟母牛也是母子連心,這小牛就去把屠刀銜到地方藏起來,結果主人又把它找出來。後來這小牛看主人是鐵定要殺牠的母親,最後把那支屠刀吞進自己的口裡面,就受重傷。小牛為了救牠的母親,連自己的生命都不顧及,後來屠夫非常感動,他就不殺這隻母牛了。所以孟子講的,「仁民而愛物」,愛護所有的生命,因為牠們也會痛,因為牠們也有父母、也有親人,所以教育孩子,從小要長養他的仁慈之心,而這個是天性。
有個四歲的女孩,鄰居送他們家一條大魚,是活的,結果因為放的那個盆子太小,魚尾巴翹出來,她的爺爺馬上拿刀把尾巴整個切掉,血就流出來。四歲的女孩當場就哭了,「牠會痛啊,牠會痛啊!」有沒有人教她魚會痛?可能不一定有,但是她馬上感同身受。所以老祖先通達人性,讓我們本有的天性終身保持,父子有親的孝心終身保持,再把它延伸到愛一切人、愛一切生命。
愛心的原點就是孝道,假如不教孝道,就不叫教育。孔子說,「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是德行、愛心的大根大本,仁德之心。「教之所由生」,教育就要從這裡開始。我們知道老祖宗教「愛」,教愛人,還有什麼?愛自己。我們假如連自己都不愛,都在糟蹋自己,我們真的能夠愛別人嗎?我們用什麼人生態度去愛?我自己就一大堆壞習慣,喝酒喝到肝都受損,那怎麼愛孩子?我們就不會生活,不會愛惜自己,難道是讓孩子跟你乾一杯嗎?當然不是。所以「欲愛人者先自愛,欲救人者先自救」,我們現在要愛孩子,要成就孩子,要救孩子,首先從哪裡下手?從愛自己,從改掉壞習性開始。你這個壞習性不改掉,每天都給孩子不好的影響。
有個四歲的女孩,有一天他父親帶她去朋友家裡,結果門一開,這個四歲的孩子走在前面,跳上人家的沙發,然後就開始脫襪子,脫的動作非常純熟,兩隻襪子脫起來就放在人家沙發上面。她的父親都看傻眼了,因為這個動作太熟了,父親每天回家都是這麼幹的,結果自己的女兒跑到人家家裡也這麼幹。
教育的「教」字,跟大家交流過很多次,老祖宗創字,把人生的智慧都含攝在其中。這個小孩上面兩個叉,第一個叉父母、老師、長輩畫的,第二個叉是他模仿、效仿。小孩子每天都在學,每天都在看,上行下效,身教。一個手拿著樹枝,耳提面命,不厭其煩的耐性,這是教。我們看發怒的「怒」字怎麼寫?上面一個奴,下面一個心,人只要發脾氣了,自己就變成壞習性的奴隸,被它牽著鼻子走。自己都做不了主,那不就是奴隸嗎?老祖宗這些造字都提醒我們做人,提醒我們要自愛,然後才能去愛人。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父母、長輩喜好什麼,下一代更厲害,因為他會青出於藍。你行善,范公行善,最後他四個孩子都效法。但是,假如壞習慣,那可能傳下去就愈來愈嚴重。所以為什麼富不過三代?他只要勤儉不傳,下一代就更奢侈,那就毀掉了。
老祖宗教我們一個愛字,自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我們上一節課跟大家講到一個格言,我們複習一下,不用翻筆記,翻了就不誠實。你們應該跟我換一換角色,下一節課你來講,我保證你句句都記住,是吧?所以人要承擔責任,我這節課聽完,回去講給我們家的人聽,一句都不能漏,你看你用不用功?所以人為什麼不精進,為什麼不勇猛?責任感不夠。你早一天有智慧,早一天有學問,你們家的人早一天得利益,所以人努力的動力在愛心,在責任心。你希望你的道德、智慧早一點成就,你就很用心學。大家要不要試一試,下一節課換你?把名單呈上來抽籤,馬上你的潛力完全發揮出來。
諸位長輩、諸位朋友,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確實是這樣,假如我十年前沒有跨出這一步,去海口跟大家分享傳統文化、交流傳統文化,那我也是教了十幾年的小學,是不是?我假如自己不用功長進,我假如教了十年的,比方三年級、四年級的課本,一直教啊教,最後五年級的課本我還會有點看不懂,因為我自己沒有更大的責任承擔,教到最後只會這個課本的東西,就麻煩了。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個小學老師,不單是把那個字教給孩子,「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而且教孩子做人愈早愈好,所以應該教愈小的孩子責任愈重,幼兒園的老師對孩子的影響特別深遠,孩子很單純,教什麼就學什麼。所以你親戚朋友假如有當幼兒園老師,要趕緊把《弟子規》、《了凡四訓》這些經典跟他結這個善緣,他們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我們回到「考試」。「以鏡自照見形容」,看到自己的臉龐,這裡有沒有黑黑的,還是頭髮掉下來了,要整理自己的儀容。請問大家出門以前有沒有整理儀容?不然你去參加宴會,剛好最重要的鈕扣沒有扣,那不是看笑話?所以要莊重,要謹慎。你常常這麼謹慎,你的磁場跟氣質一定不一樣,人家覺得你中規中矩,看到你就尊重你。衣服常常這裡沒有扣,那裡露一下,還有皺皺的,很邋遢,人家看到你,你還沒走過來,人家就開始笑話你。你自己不莊重,當然感得別人的輕慢,自重而後人重、自敬而後人敬、自棄而後人棄,你自己放棄自己了,人家怎麼幫得上忙?
所以生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以鏡自照見形容,以心自照見吉凶」,一切福田不離方寸,一切吉凶不離這顆心。人很清楚我的念頭是吉還是凶、是禍還是福,他就會自愛了。他連念頭都不敢有邪念,他再把這個人生態度教給他的孩子,他的孩子會從小就扎了德行的根,連壞的念頭都不起,鐵定有成就。
《朱子治家格言》每一句也是教我們自愛,也是教我們把這個教誨傳下去變家道,就是愛後代的子子孫孫,所以每句都是很好的家規。我們上一次講到:
【人有喜慶。不可生嫉妒心。】
請問大家,人看到別人的好,起了個嫉妒心,自己心術、良心都愈來愈差,怎麼是自愛?有句格言講到,「有一念而觸鬼神之怒,有一言而傷天地之和,有一行而釀子孫之災」,都要慎之又慎,「皆宜慎之」。這段話就提醒我們,為什麼人有喜慶不可生嫉妒心?我們想一想,你遇到很好的事情,你富貴了,你考上好功名,你喜獲麟子,這是人生非常快樂的事情,然後別人批評、別人嫉妒,我們好不好受?不好受。你不隨喜、你不讚歎就罷了,還嫉妒,還批評,每個人看到這個情況,一般都會覺得太可惡了,人家好事你為什麼嫉妒,甚至於還破壞,那不是引來人怒嗎?
「天怒人怨」,人會怒,上天也會非常斥責這樣的事情,這個根本跟善心違背。見到好事要成人之美,「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聽到你講的人都效法他,更多人做好事,不是很好嗎?關公講到,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做好事,願口常說好話。這樣才是跟天心、人心相應,口常說好話,帶動社會良好的風氣。大家要了解,起個念頭、講一句話,有沒有影響?很有影響!首先,自己墮落還是自己提升?人有喜慶,祝福他、讚歎他,你的德行上升;你嫉妒、毀謗,德行下降。再來,自己招來禍患,待會兒我們舉歷史上嫉妒、陷害的例子,非常淒慘,天怒人怨。大家不要小看一個念頭、一句話,那個磁場都很強。剛剛這句話講的,這個念頭,嫉妒、毀謗別人,鬼神都不容。
「一言傷天地之和」,我們效法天地太和之氣,人應該時時為大局著想,為整個家庭著想,不要去吃醋,不要去講那個酸溜溜的話,甚至於不要人家好事了之後還否定人家,甚至還批評、毀謗,這很不好。「他哪是真正做好事?可能都用見不得人的手段做的。」這麼一說,人家本來是歡喜要效法,慢慢都對人做好事生起懷疑,那你不只壞了自己的心,還壞了別人的心。所以大家冷靜看看,我們現在看到人家做好事,第一個念頭是什麼?假如是懷疑,那我們也受別人不好的影響。
人要冷靜,好的要學,不好的不要學。請問大家,你看連續劇都學到好的還是不好的?好像有個台詞,叫做「羨慕、嫉妒、恨」,你們沒有聽過?太好了,馬來西亞的電視沒有演這種戲,當然我們有判斷力。羨慕,化學變化變嫉妒,這個心偏掉了,羨慕轉成嫉妒,嫉妒再變就變成恨別人了。看到別人長壽,不高興;看到別人夫妻和樂,不高興。人為什麼心念都不對?因為他不明白道理,不明理很可憐,每天都用錯誤的思想觀念在折自己的福,在錯誤引導自己的小孩跟身邊的人。
我曾經看一個媽媽載著一個四年級的小孩,那小孩坐在母親後面,騎著摩托車,那個母親的臉好像人家欠她很多錢。我當時候站在學校門口接孩子,他媽媽胖胖的,我看到他媽媽那個臉也有點嚇一跳,不過我不被她影響,人家不跟我們笑,我們跟人家笑,不讓她轉我,我們轉她,0K?人家不跟我們和,我們一定跟他和;人家不跟我們好,我們跟他好,慢慢的就轉過來了。我對這個媽媽連續笑了好幾天,不只笑而已,她車子一停下來,我把籃子前面的書包拿起來,幫她兒子背上去,還摸摸她兒子的頭,幾天她就高興了,下一次她看到我就會先對我笑了。
我先看到他媽媽,後來過來了看到她兒子,同一個公司生產的,真的完全一樣,一張苦瓜臉。所以,錯誤的思想,也會無形當中影響小孩。所以念頭、一言一行都要謹慎,謹慎為保家之本,你能不能保住好的家風,自己要下大功夫。
人明理了,今天他有喜慶,今天他有好的品德、好的學問、好的道德、好的家庭、好的能力,這是結果,原因是什麼?他自己修來的,有什麼好嫉妒的?人家有這麼好的果報,是啟發我們的人生要向他學習。所以,羨慕、學習、效法,自己也當聖賢,是不是?「見人善,即思齊」,這句話我們真正放在心上,請問大家,你今天碰到幾個人?有沒有三十個人?有,三十個人的優點你都學到,不得了不得了,你今天成長多少?所以,心態對了跟心態不對,天壤之別。「羨慕、嫉妒、恨,下地獄」,所以寫書或者打廣告念這句話,還要再補一句,羨慕、嫉妒、恨,下地獄。不然,大家都把這一句當口頭禪,最後變成正常的心態就完了,下一代就毀掉了。所以要羨慕、效法,自己也做聖賢,「聖與賢,可馴致」,所以用《弟子規》重要,就上去了,上天堂。
所以一念之間差太多了,明理重要。人家下苦功來的,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總有原因。所以人一明理,心平氣和,然後常常都寧為成功找方法,人家種的善因是什麼,我趕緊來努力就對了,「命由我做,福自己求」。
人有喜慶,是他修來的,絕對不可以嫉妒。假如嫉妒,上一次有跟大家分享到蔣瑗,他生了十個兒子,他就是常常嫉妒別人,喜歡聽罵人的話,看到別人得,就好像自己失掉了,看到別人失,自己很高興。他自己不覺得這樣的心念有什麼大不了,結果十個兒子,一個死在獄中,另外九個,瞎了的…統統都是殘廢,很嚴重的病。最後親近善人,所以《弟子規》的「親仁」很重要,勸他,你這些心術不正,才會十個兒子變成這個樣子,他就痛改前非,最後九個不正常的兒子都正常了。從這個故事我們就知道,改過永遠不嫌晚,但是不能拖。明天再改,可能今天災禍就來,明天就沒有機會了,要勇於改過。
剛剛講的,「有一行而釀子孫之災」不能做,嫉妒別人,釀子孫之災。韓非子非常有道德學問,他的師兄叫李斯,秦國的宰相,當時候李斯當那麼高的官,嫉妒他的師弟韓非子,設計把他給害死。嫉妒心繼續發展下去很恐怖,他就會去傷害別人。
大家有沒有聽過以前皇帝後宮的女人互相嫉妒,最後一有機會,那個嫉妒心起作用很恐怖,把人家的手砍斷,眼睛挖出來都有。所以有句俗話講叫「最毒婦人心」,這句話經典上沒講,世間人這麼講,意思就是說,女人她假如母愛發揮出來,她可以教出很多聖賢,所以太太,周朝的三太,為天下培養人才。女人假如往大慈大悲去發展,不得了;但是不往這裡發展,慢慢的心量小,嫉妒,最後會很狠毒。
請問諸位女同胞,妳們覺得男人比較好相處,還是女人比較好相處?妳們為什麼不說話?難道不說話就可以掩蓋事實嗎?不過成人之間講話要點到為止,不然待會兒下課我會被人家打,因為世間人想聽真話的人不多。雖然《弟子規》說,「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其實是真想成就的人他才會歡喜,不想成就的人他這個面子放不下,最後會惱羞成怒。所以人講話要看場合、要看對象。
我們想起《了凡四訓》當中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學問,要從自己最難的習性去克服,孔子說「先難」。哪個最先?嫉妒心。人心量不大,絕對會嫉妒別人,量大福才會大,所以要把嫉妒放下。上一次,上節課有跟大家講對治的方法,那個你最嫉妒的人,你明天去讚歎他,說他的好,雖然你會講得全身起雞皮疙瘩,因為你以前都不習慣讚歎別人,很難過,都快要腦充血了,可是兩次、三次你就突破了這個習氣,你就不被它控制。「始而勉強,終則泰然」,做幾次以後你就突破了。
我們從歷史可以長人生的見識,就不會小鼻子小眼睛,都隨順自己的壞習性,因為歷史也像一面鏡子。李斯嫉妒、陷害他的師弟韓非子,這裡面除了壞了自己的心性以外,他還牽扯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一個賢才可以利益千萬百姓,他把他害死了,不是把千萬百姓的福祉都給毀掉了嗎?老祖宗告訴我們,「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這都是一念之間,吉凶禍福差好多。推薦賢德的人給國家、給自己的團體,受最大的賞賜,因為這樣的人,一定造福人民、造福團體。
春秋時代鮑叔牙推薦管仲,管仲成為良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不只齊國受益,整個華夏的民族團結起來,不然可能我們現在就不是漢人的承傳了。孔子說我們可能披髮左衽,就變成蠻夷,被他們滅族。管仲功勞很大,還有一個人功勞比他大,鮑叔牙,因為是他推薦的。鮑叔牙的後代十幾世都做名大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了凡四訓》告訴我們,「試看忠孝之家,子孫未有不綿遠而昌盛者。」為什麼盡忠的家庭後代這麼旺?因為他念念想著國家,他造福人民,造福的人民那麼多,這個福德很大。所以大家念念為團體,舉賢才,福蔭後代。
《了凡四訓》上個禮拜有沒有讀?Hello,我不是有派作業嗎?你們怎麼可以傷害我幼小的心靈?《了凡四訓》說,要積德,「積善之方」你們要讀。好了,不強迫你們,因為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你們念一遍,我又沒有長一塊肉,算了,不勉強你們了。真的,講的道理太透了,你看我講《朱子治家格言》,這一節課已經講了《了凡四訓》幾句?整個做人的道理講得太透了。
「蔽賢蒙顯戮」,李斯害了一個賢德的人韓非子,最後自己跟兒子被腰斬,誅他的後代,絕後了。所以,盡忠的人,子孫未有不綿遠昌盛的;害賢才、害團體的人,可能感得的是斷子絕孫。所以不能嫉妒,那個再延伸出去造的孽不得了不得了!這些教誨給我們高度的警覺性。剛剛還有一句話,再開解一下,有一句話而傷天地之和,為什麼?一見不得人好,人家做的好事還毀謗、還批評,大家想一想,人家喜慶、人家做好事,我們一批評,自己壞了心地。再來,做好事的人被我們打擊,這都造孽。第三,你還批評,讓聽到的人都看不到做好事人的優點,還對他有成見,第三個造孽,你不只沒有隨喜他讓大家效法,還讓大家對他有成見,那這個團體的人和不就被我們這個嘴巴給整個破掉了?這不忠、不義!最後動搖人心,行善都是這個結果,別做了,何苦呢?人心都被我們給障礙了。所以不要小看一句話,它會帶動一個團體是好的風氣還是不好的風氣。所以,整個和諧社會、和諧團體從誰做起?從我們自己做起,所以不能起嫉妒心。剛剛我們講到這個批評的殺傷力非常大。
現在傳統文化在整個中國大陸快速推展、發揚,為什麼?國家領導人帶頭。我記得前不久我去講課,應該有五百人左右上課,所有的人胸前都別了一個「光盤行動」,我們看了很歡喜。光盤行動就是每個盤子都吃得乾乾淨淨,不浪費、不奢侈,這是我們中國大陸的習主席提倡的,不只影響中國人民,還影響全球的華人起而效法。所以一個英明的領導人、有德的領導人,他是整個國家的福氣。而中國將帶領全世界,這已經是必然的趨勢,所以中國領導人有德行,也是全世界的福報。所以由國家帶頭,現在各地都非常積極,有一些課程,像我們執行長剛從廣西回來,多少人聽課?一萬多人。一場課程一萬多人,我們執行長那個企業家的家文化、幸福企業的理念種子,一萬多個種子就撒下去了。所以有國家帶動不得了,「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有這樣的君子、聖賢做領導人,真的是老百姓的福報。
各地也有很多人在講學,在弘揚文化。請問大家,你們知道上海這個城市有多少人嗎?兩千多萬,就差不多是馬來西亞的人數。我當時候到深圳去,深圳人不多,八、九百萬,你到沿海地區那都超過五百萬的,假如有一個很好的老師他在這樣的地方弘揚中華文化,那可能受益的人不少,可能會幾萬、幾十萬都不止。
四、五十年前,李炳南老師在台灣的台中教化三十八年,學生五十萬以上。所以,假如對於一個地方百姓非常推崇的這些弘道的人,我們看了吃醋、嫉妒、批評,結果一批評,這個地方的人對他都沒有信心,不聽他講了,斷了成千上萬大眾的法緣。人有兩種命,一種是身命,一種是什麼?慧命。所以一句批評,只有一句話,可是卻斷了一方的法緣、因緣,這個造的罪業就太大太大。
所以在佛家強調,非常嚴重的罪過叫「四重戒」,其中第一條就是什麼?「不謗國主」,你不可以毀謗人家國家的領導人跟團體的領導人,你一毀謗,整個國家、整個團體對他失去信心,整個國家、團體就非常危險。所以批評造的罪業跟影響的人有關,這個都要很謹慎。
比方不能隨便批評人家的父母,孩子對父母那種信任,對他的人格健康多大的關係!你在他面前讓他懷疑、不信任他的父母,這個也是造重罪。不要因為自己的愛憎、好惡,甚至於自己的一點小利,去壞了人家父子、兄弟的情感,這個是最折福,我們閩南話說的「夭壽」,太不好了,破壞人家的天倫。不要破人家的婚姻,「寧壞十座橋,不破一樁婚」,這個是比喻破人家婚姻嚴重。當然要愛護公物,哪怕是公家的一塊不值錢的東西都不可以毀壞,為什麼?公家的東西,只有一塊錢,你把它壞掉了,你在馬來西亞壞了一個公家的公物,你欠兩千多萬人。所以明理的人不幹傻事,因為那是納稅人的錢,你就欠全國人民;更慘的是你在中國,這個做牛做馬就不好還了。人不明理,不知道要冤枉做了多少罪業。
我們今天講這些,我們明理了,不嫉妒、不批評、不毀謗,轉過來修大功德。不嫉妒,轉成什麼?肯定、祝福、讚歎、效法、學習,大家都跟著你學,大家對他這個善人的信心更強。所有人對他有信心,是你成就的,他們的成就,都是你的這分隨喜讚歎成就的。
在我們佛門禪宗,大家應該都知道禪宗初祖達摩祖師。你們有看過「達摩祖師」的電影嗎?還有很多人沒看過?告訴大家,這個片子沒有看,會造成人生的遺憾,要看,拍得非常好,很啟發人生,這是一祖。傳到唐朝六祖惠能大師,你們認識嗎?應該認識吧?「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們清清白白而來,幹嘛染這麼多壞習性,然後回不了老家,不能反璞歸真了。
六祖大師,他在獵人隊當中躲了十五年,所以這些開悟的聖者,他知道任何事情都有時節因緣,要等它成熟,不要操之過急,要讓它水到渠成。後來時機成熟了,他一出來,剛好一群出家人在討論,他們在論道,突然一陣風吹過來。以前佛寺裡面講課,它都有掛旗子,因為掛得很高,這些農民剛好有閒暇了,他就上來聽講課。結果風吹,這個幡就動了,第一個人說,幡動了。第二個人說,不是幡動,是風動了。最後突然有一個人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你看他對人很尊重,他說是兩位仁者的心動了。我們人沒有開悟,好像壁虎開悟了,這個故事一講完,牠就連續叫了好幾聲「哈哈哈」。這個故事假如聽得懂,人這一生不再找藉口,不再把責任推給別人。
「不是我不會做事,我運氣太差了。」「不是我不會做事,都是那個人害我的。」「不是我不會射箭,因為這支箭是某某公司出的,品質很爛。」「不是我生不出孩子,是因為風水不好。」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所有的藉口都怪到別人身上去,連太陽也有錯,連雷公也有錯,不是他們的錯,是誰的?自己的心動了。
「都是他讓我很生氣的。」這個學不了聖教,聖教是什麼?內學,不要把責任推給外面,「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所以六祖大師講話,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你的心動了。當時候這群出家人的師父叫印宗法師,他一聽到,他也是高人,馬上把六祖大師請到裡面去,聽說禪宗的衣缽已經傳出來了,請問你是不是得衣缽的人?這麼一問完,六祖大師就把衣缽拿出來,就傳到了第六祖惠能大師。
惠能大師躲在獵人隊十五年,他還沒有剃度圓頂,所以印宗法師當他的剃度師,六祖大師拜他為師,拜完,幫他剃度。幫六祖大師圓頂以後,印宗法師再拜六祖為師。出家師父拜徒弟為師,為什麼?他已經開智慧了,智慧是最好的老師。他縱使是師父的身分,他這麼一拜下去,他所有的徒弟統統對惠能大師百分之一百的信任。百分之一百的信任,可能惠能大師一講話,他的學生就開悟了,很珍惜,聽了馬上去做,得大利益。請問大家,印宗法師這麼一拜,功德有多大?他讓所有人的法緣結上了一個開悟的聖者。
所以「道人善,即是善」,這個積的陰德非常非常厚。尤其我們這個時代,好事不出門,壞事,請問大家,你打開報紙,頭條看下來有點頭昏,那不能怪他們,為什麼?所有學傳媒的人在大學裡面要學一堂課,傳媒最重要的精神四個字,「隱惡揚善」。你把這些壞事都報導出來,本來不會的人都學會了,然後每天都看這些恐怖的事情,大家都很害怕。所以現在憂鬱症的人愈來愈多,跟報紙有沒有關係?你們說有關係,我沒說,我只請傳播媒體深思深思。
各行各業都有最重要的任務、責任,傳播媒體就是要帶動社會良善風俗。這點我們不得不佩服我們現在中國大陸的領導人,從二OO七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個道德模範評選,參與的人每屆超過一億人,「道德評選」出來的上百位道德模範,有孝道的、有見義勇為的、有樂善好施的。一個人雙腳十二歲就截斷了,許月華女士,居然照顧了一百三十八個孤兒。看這個模範,沒有人不流眼淚的。
一個小女孩從八歲父親不在了,只有一個母親又殘廢,還有個老奶奶。八歲的孩子負責賺錢,到了十二歲,畢業成績全校第一名,四科都滿分。看了都流眼淚,都覺得比不上這個孩子。她幫她母親做生意,煮那個好吃的,她連一支都沒有吃過,一支賺三毛錢,她都捨不得吃。拿了那張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給她媽媽,當天晚上做生意的時候,她媽媽說,「妳今天一定要把這支給我吃下去,賞給妳的。」她才勉為其難,吃她人生第一支自己賣了這麼多年的東西。這麼體諒母親。
我看到這樣的孩子,我覺得我們民族很有希望,感天動地。結果您看,政府舉辦「眾裡尋你-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把中國這麼多至孝的孩子,他們的行為榜樣評選,大家推薦,參與的人都是幾千萬,哪一個參與的人不流淚、不感動?我也是朋友介紹的,聽說他們夫妻在看的時候,兩個人都痛哭流涕。我們的孩子假如從小都看這些,他生慚愧心!人家那個年齡都已經扛起全家,我比他大好幾歲,還在這裡耍賴,還在這裡亂花父母的錢。人都有良心,他們的德行就喚醒了孩子的良知。
我感受到,孔子一句話都可以扭轉乾坤。中國領導人做的就是孔子的教誨,孔子說,「舉善而教不能,則勸」。把所有善的榜樣,尤其孩子,我們大人看了都感覺挖一個洞躲起來,看到這些孩子,很慚愧,舉善。對於不能的人,盡力照顧他、教導他,像很多國家的德政,對於殘障的人、對於失業的人,教導他能力,讓他可以謀生,或者真的沒有行為能力的,運用整個社會福利來照顧他們,這就是下一句,「人有禍患,不可以生喜幸心」,還要什麼?還要憐憫他,還要幫助他。大家看這兩句打開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在裡面。
中國帶頭,我們希望全世界都這麼做。光是舉這個孝心少年,教化所有的人,一定的,為什麼?每一個人都有孝心,「人之初,性本善」,他遇這個緣,鐵定被喚醒。大家上網去看「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不只自己看,要先自己看,你不要又孩子看自己不看,你要先感動自己,你講這些好孩子的榜樣,講到自己流眼淚,不要太激動。你自己流眼淚,你的孩子會很震撼,他會主動去看,不要強迫。家裡面的人學習聖教都是自自然然,為什麼?我們自己真幹,他們一看,感動、有信心,他就自己主動去學了,為人演說。甚至於你不先讓孩子看,你自己看完之後效法,你孩子覺得,我爸爸這陣子不一樣,怎麼對爺爺奶奶這麼好?孩子好奇,你說,我被這些孩子感動。孩子就去看了。
當父母的人時時都見賢思齊,這個態度就變成你的家道了。一個團體領導人都是「道人善,即是善」,我們的團隊就懂得互相欣賞、互相學習,這風氣會給團體得大利益。班級也是這樣,老師就帶動這個,見人有善不嫉妒,要隨喜、要讚歎、要效法。
以前當官的人特別有責任感,他覺得他的第一個重責是教化百姓。像宋朝,你們看過宋朝的古裝戲沒有?有,「包青天」。包青天那個帽子很有味道,後面高,前面低,那個帽子叫「進賢帽」,你要推薦比你更有德行的人,你要讚歎比你更有德行的人,讓國家來重用他。戴著這個帽子,每天找人才。不要談遠的,清朝的林則徐隨時都帶一本人才簿,走到哪記錄下來,幫國家舉薦人才。
歐陽修先生,他身上都帶著沒有寫上名字的門帖,一聽到或者觀察到人家在談「某某人很有德行」,都稱讚別人的善,他就把這個人的名字寫下來,把這個門帖送到他們家,他就去拜訪他,了解這個人確實是這樣,他就大肆讚歎。這個時時都能講人家好、宣揚人家好的人,代表歐陽修在帶動道人善、見人善,即思齊的風氣。宋朝的社會風氣真的非常好,因為這些大儒、大官帶頭。
我們熟悉的杜正獻,這也是個大官,他「聞人有善」,聽到別人的善行,「喜若己出」,就好像自己的一樣高興。另外一個讀書人劉集賢,「聞人有善」,他聽到別人的善行,「稱道不已」,就一直讚歎、一直讚歎,做得太好了!另外一個我們都熟悉的,韓琦宰相,他是「聞一小善」,他聽到別人的小善,他就感歎,就說到我韓琦不如他,「琦所不及」。韓琦道德很好,他看到別人善,馬上就讚歎說我不如他、我不如他,人家聽了感動,會去效法這個人的善。
講到這裡,有沒有人想到《了凡四訓》哪一段話?「吾輩處末世,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斂才智,若無若虛」,謙退。「見人過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不要去「揚人惡,即是惡」,不好,「疾之甚,禍且作」,人家的過失涵容而掩覆之。「一則令其可改,一則令其有所顧忌而不敢縱」,人家都知道了,都不批評我,他不敢放肆。「見人有微長可取,小善可錄」,恢復記憶了沒有?對啊,小善,「翻然舍己而從之」,去效法他。為什麼?就像龐統,這個也是跟諸葛孔明同時代的人,三國時代的人,他去稱讚別人的善,會有一點過,人家就問他,你為什麼會有一點過?他說,現在行善的人少,行惡的人多,我們應該要帶動風俗,長人家道德的善念。我稱讚他十項,可能只有五項對了,這五項人家可以效法。而這個被稱讚的人,他會覺得我沒有那麼好,人家這麼肯定我,我趕緊鞭策自己。
所以家醜不可外揚,家裡的人有缺點不說,出去外面要稱讚家人的好,這個話傳到家裡人的耳朵,「我哪有那麼好?我那麼多不好的習慣,我太太都包容,還出去外面講我的好,我不能讓她失望,我要對得起我太太的信任。」他不就被激勵了嗎?
龐統這句話對我們現在這個世間很重要,我們要常常口吐蓮花,常常去隨喜功德,稱讚人家的善行,帶動團體、家庭、社會的風氣。稱讚要發自內心稱讚,你要真正看懂人家的優點去稱讚。接著我們來看下一句:
【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禍』,災禍,『患』,憂患。可能生病了,可能失業了,可能喪失親人了,種種天災還有人生的不幸,這是禍患。我們冷靜想一想,為什麼人有禍患我們不可以生喜幸心?因為每個人都有旦夕禍福,有沒有人一生到終老沒有遇過禍患?有沒有可能?不可能。有人是福多禍少,有人是禍多福少,不可能說一生一帆風順。我們體會到人都有旦夕禍福,自己也有旦夕禍福。人家有禍患,我們幸災樂禍落井下石,就是種一個因。所以人要深信因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家有禍患了,我們再幸災樂禍,請問改天我們遇到禍患會怎麼樣?人家會說,蒼天有眼,終於輪到他了。所以大家要深信因果,念頭也有因果。我們再說到剛剛強調的,人要自愛,人家有禍患,我們落井下石,這個傷自己的仁德之心,太刻薄、太狠心了,沒有憐憫、感同身受的心。
格言當中講到,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翻。民國的一位聖哲人李叔同先生,李叔同先生後來出家,法號是弘一大師,他很有成就。中國有本書叫《格言聯璧》,相當精闢的一本經典,弘一大師特別慈悲,他從裡面選出最精華的句子編成《格言別錄》。有一個小冊子,大家可以帶著隨時學習。我現在講這句《格言別錄》裡面有,「造物所忌,曰刻曰巧」。
造物,就是指自然現象,指老天爺。最忌諱是什麼?狠毒的人、刻薄的人,這個是最折福的,跟上天好生之德相違背,你跟老天爺對著幹,這是「刻」,落井下石都屬於這一些。「曰巧」,巧是什麼?小聰明。耍小聰明幹什麼?損人利己,因為自私自利,聰明反被聰明誤,損人絕對不利己,損人是害自己,把自己的福都折掉了。
孔老夫子說五不祥:第一個不吉祥,就是損人要求得自己的利益,身之不祥,自身的不吉祥;第二,「棄老取幼」,不關心老人,寵愛孩子,家之不祥。後面三個不祥,請大家翻閱《群書360》。太容易拿到的東西,可能不一定珍惜,學問學問,都是主動學習的人成就的,這個是在《群書360.治亂》這個部分。是吉祥還是亂,這些都是關鍵,於家、於國都是這樣。我好像有點賣關子?不是,我是要講這個故事,時間不夠了,對不起,你們自己翻,不然有人回去說,怎麼三個沒有講?我睡不著覺。自己翻。
古代有個讀書人,一個官員叫李士衡,他出使高麗國,就是現在的韓國。他的副官,等於是他的助手,叫俞英,他們在海上一起生活。後來出使回來了,必然有接受一些贈禮,兩個人都收了一些禮物。結果這個副官俞英心裡就想,在海上潮氣比較厲害,他就把自己的長官李士衡的東西都放在底下,放底下潮氣重,他自己的東西放在上面。他這個巧就是耍小聰明,不尊重自己的領導,還讓領導的東西放在底下,自己放上面,貪小便宜。結果在回來的海上,發生海難,船很可能會翻,必須要把船上的東西減重,命當然比禮物重要,開始把上面的禮物統統丟到海裡面去,俞英臉都黑了。你看他本來在那裡耍他的小聰明,把長官的東西放下面,我的東西不能損失。最後感來的是自己的東西都被丟下去。所以不能跟老天的存心相違背,必然招禍,「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要這樣去存心才對。這麼存心,人有禍患,就生同理心,就生憐憫心,就生「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愛心了。身為國家領導人,就能「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我們吳執行長,他是企業家。我感覺到企業家在現在的社會地位很高,因為他們的民族國家使命感很強。剛剛跟大家有講到「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是國家支持,企業家出錢幫助這些最困難的孩子家庭。她這麼孝順,賣那個東西是很破的一個台子,她去北京受獎,政府跟企業家合作,給她媽媽買了一台很好的可以做生意的車子,她在現場就看到她媽媽在做生意,「國家很關心我們,當地的書記很愛護我們,又有企業家贊助我們,媽媽現在用這台都不會燙到手了,還什麼都可以做得出來了。」看那個小女孩哭得稀里嘩啦,感這些企業家的仁德,感國家的愛護。國家調動起來、官員調動起來、企業家的力量都調動起來,好事大家一起來做。
我們執行長發現全中國有八萬五千留守兒童,這些孩子不能很好的得到父母的愛,他看了很心疼,成立了一個基金會,然後自己帶動。他這次去廣西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幫助當地的留守兒童,然後又帶動一批企業家一起來為國家民族關心、愛護這些留守兒童,讓他們的父母能夠請假,還可以領薪水,多回去陪伴孩子成長。所以這是人看到別人的這種人生的不足、苦難,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們,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下次我再跟大家舉企業家怎麼幫助殘障人士。
好,這一節課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