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集) 2013/10/19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83-0020
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这几堂课跟大家共同交流的主题是「做孩子一生的贵人」。这个「孩子」,从事教育工作,指我们的学生;对于家长,是我们的小孩;对于一个领导者,是我们的员工,这些员工跟我们在一个大家庭当中,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护。再放眼,我们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我们祖宗的存心,所有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都是一个大家庭。面对我们中华文化继绝存亡之际,我们应该把这个民族的责任扛在肩上,做整个中华民族后代子孙一生的贵人,有机会就要把老祖宗五千年的智慧介绍给他们,让他们能够站在五千年的智慧之上,看得更远。
而我们老祖先在经典当中教诲我们,都是要天下为怀,所以我们学好了,让全世界对我们中华文明产生信心,进而利益全世界的下一代,这也不辜负一九七O年代汤恩比教授对我们中华儿女的期许。汤恩比教授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唯一能够再带领世界走向幸福、安乐的大道,要靠我们中华儿女了。所以面对这个主题,我们心胸有多宽大,可能我们在吸收老祖宗的这些教诲,就会更深刻。所谓「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我们今天记得一句、体会一句,说不定这一句就改变了别人的人生了。
当然要改变别人的人生,首先得要改变自己的人生。自己学了传统文化,没有脾气了,自私去掉了,都能处处为人想,我想身边的人绝对会非常感动,进而很好奇,这个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他在学习《弟子规》,在学习《群书治要》,这叫为人演说。你改变得很大,改变得很好,你就表演给他看,他就对中华文化有信心,他有信心他才会深入去学。所以这个主题,做孩子、做你生命中有缘人一生的贵人,首先得做自己人生的贵人。人一生的命运怎么改变?「改习为立命之基」,把坏习性改掉,命运就变了。一个人脾气很大,说不定他命中四十三岁遇到一个人起冲突,结果命就没了。但是他把坏脾气改掉了,他的命不就改掉了?他本来很吝啬,他就没有福报,他改成懂得布施,那福田就愈来愈厚,他的命运当然就转了。
改掉习气,就要时时自我教育,看到这个心态不对了、言行不对了,要痛改。所以「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是我们这个主题当中第七个大项。这第七个大项是最重要的,因为从事教育工作,身教最重要,一定要以身作则。在这个主题当中,我们之前提到,第一,教育者首先受教育;第二,知道自己有过失了,知过、悔过,进而要改过。我们常常:「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知道了五年、十年,就是不改,那个叫明知故犯,「倘掩饰,增一辜」,这样不只没有改命,还折福。第二个重点「改过」非常重要。为什么折福?糟蹋老师给我们的教诲、糟蹋圣贤人留这么好的宝藏,这样哪有不折福的道理?所以谁有福?听父母话的人有福。谁折福?不听父母话还忤逆的人就折福。所以祸福都在一个心态、心念之间。
第三,我们要改过,要抓住纲领去改,当然改过以前要发「三心」。要发耻心,别人可以做圣贤,我怎么可以一直堕落?「装身于千古圣贤之列」,这有志气。比方文天祥到了孔庙,看到历代的大儒,欧阳修、司马光这些留名青史的圣哲人,他小小年纪就期许自己,决定要像他们一样。所以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言。所以有大成就的人都是早发愿的人。「装身于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浪之人」,这个随波逐流,力量很强,整个物欲横流,所以我们得真正爱护自己、把持好自己,进而要成就自己,人生不能空来一场。要真正有成就、有意义,这一份发愿、这一份志气,就变成改过的动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发耻心。
发畏心,敬畏。为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懂得赶紧改过,弥天的大恶还可以悔改,就好像千年暗室,拿一个灯去照,千年暗室就去除,大放光明。但是假如不肯改,到生命结束的时候就没有办法改了。自己沉沦之外,很可能殃及子孙,所谓「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个我们在历史当中看到不少,董卓乱政,他自己被处死了,连他九十几岁的老母亲都被拉到刑场,最后满门抄斩,所以要有敬畏。人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不能肆无忌惮,要懂得敬畏真理、敬畏天地鬼神。有了这样的警觉性,连恶的念头都不能起。所谓「有一行而酿子孙之灾」,这个行为会造成子孙的灾祸,不可以做;「有一言而伤天地的和气」,这个就没有口德了,我们以前老一辈的说「要积口德」,口下要饶人;包含一个念头不对都是一个种子,变一个恶的种子会感召未来不好的果报。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读书人,他的学问很好,怎么考都考不上功名,后来遇到一个高人提醒他,「你虽然学问很好,但是你的福报折得很厉害。」所以人考得上功名,除了学问好,他还要命中有这个福报才行。财布施得财富,他得有修那个福报才行。结果这个高人提醒他,「因为你年少的时候不高兴,狠狠的瞪了你父亲一眼,这对你人生折了大福。」大家想,这起了个瞋恨的念头,他的功名就被折掉了,所以这个念头,它那个能量是很厉害的。
你起一个善念,就像《了凡四训》里面讲卫仲达先生,「君之一念,已在万民」,为全国人民着想,所以那一念的力量超过他四十岁造的恶。现在我们中国习主席讲的「正能量」,力量这么大。起个念头要害全国人民,那不得了,这个负能量的损害就非常非常大,这可能就要殃及子孙。所以明这些道理了,敬畏的心就可以起来,就不敢有恶念,叫「克念作圣」,克制自己的恶念,念念都是正念,就契入圣贤的境界。所以要发耻心、发敬畏之心,还要发勇猛之心。发现过失痛改,大的就像被毒蛇咬到,马上把手就砍掉了,不然命就没了;小的就像被芒刺刺到,赶快把它去掉。这是谈自我教育重要性第二点,改过。
第三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抓住了这个改过的重点。自己怎么改?严以律己。与人相处怎么去调整?宽以待人。抓住这个纲领,具体下手处就是我们上节课跟大家谈的第四点,「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就在尽本分,敦睦伦常当中尽自己的责任,同时提升自己的境界。闲邪存诚,心就不断转恶为善、转迷为悟,就可以克念做圣人。敦睦伦常,这个「敦」就是和睦、和谐。我们看到古人,一千个人住在一起和睦相处,我们现在三个人在一起,每天都不知道要吵几次,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这个就很难敦伦,更不可能尽到本分。这种家庭情况,父母都提心吊胆,连肝都吊起来。还让父母操心,孝道就差远了,「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我们读到这一句「德有伤」,现在还有哪些行为、还有哪些性格让父母挂心的,赶快把它改掉,不然父母的担心是不可能能改善、能放得下来。
你比方贪心不去掉,会不会触犯法网?比方说傲慢,会不会跟人冲突?比方脾气大,会不会出事?这些都让父母操心。比方爱喝酒,光是一个爱喝酒,父母就没有宁日。喝了酒会乱性,喝了酒安全有问题。更恐怖的是赌博,一赌可能全家都在苦海当中,这些都要马上改掉。所以要尽本分不容易,得真正能够时时善观己心,我的心态有没有偏掉?心态一偏,天壤之别。举个例子,就像在家庭团体当中,「各自责,反省自己,天清地宁,各相责,互相指责,天翻地覆」。这只是一念之间差异,天壤之别,所以必须闲邪存诚,存真诚心、存反省的心。所以一开始我们从「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下手处,要时时提醒自己「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因为我们要尽每一个本分、角色,一定要做到这个「君亲师」的精神。我们传统文化、传统的家庭当中都强调祭祖,「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不忘本的人他才没有失去人格,忘本就糟蹋人格了,行为可能畜生都不如了。因为乌鸦都知道反哺,羔羊都知道跪乳,怎么「天、地、人」三才的人可以不知恩?
传统的大家庭,正厅都是祠堂,祭祖先的。祭祖先一年春秋二祭,还有一些重要节日,平常就拿来教育子孙,就是私塾的教室。效果很好,在祖宗的灵前上课,不敢打瞌睡、不敢不专心、不敢不尊重老师。我第一次到马来西亚来,上课的地点也是祠堂,刚好在吉隆坡的陈氏宗祠,害我好像瘦了半公斤,战战兢兢。陈氏祠堂,因为我们清楚,是舜王的后代,陈姓、胡姓这些都是。一想到是舜王的后代,不敢造次,要尽心尽力结这一份善缘。感觉在祠堂里上课确实不一样,因为我们的祖先时时都念着我们这些后代。我们的祖宗有高度智慧,而且是真正慈悲到了极处,为我们五千年后的子孙着想,五千年后还可以学到他们的教诲,其他民族就没有这个福报。
而祠堂的正中,有一个神位,上面写着「天地君亲师」。我们之前去云南还看得到这个牌位,天地化育万物,没有天地我们就没有生命了,要感天地之恩。接着我们人生,对我们恩德最大的:君、亲、师。君王治理国家安定,各行各业才能发展、兴旺,不然你看现在这么多国家在打仗,生灵涂炭,可能都是颠沛流离,妻离子散都有。其实我们马来西亚可能在上一辈都经历过战争,都遇到日本占领,那时内心的恐惧可想而知。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长者他们的经历,我们好好体会,就感国恩,进而好好在每一个行业尽本分,让社会发展得好、安定,回报这个国恩。所以这君恩、国恩不可忘,君。亲,亲是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生命,养育、教育之恩。还有师,老师教育我们,我们才懂得礼义、懂得做人。因为没有礼教,人的行为可能就离了这些伦常,做出来的行为可能就会伤了父母、伤了亲人的心。所以亲恩不能忘,师恩不能忘,这是「天地君亲师」。
「君亲师」可以说是我们人生处事待人的三宝。「君」,我们上一节课讲到以身作则、使命感、大公无私、知人善任、纳谏,这些部分都是君的精神。「亲」,养育、对我们高度信任,然后不求回报、不弃不舍,这是亲的精神。「师」,启发人的智慧、道统的传承,还有培育民族的栋梁,这是师。我们掌握这个精神,扮演任何一个角色都能扮演得非常成功。
这三个精神,时时要求自己,不是要求他人,因为现在人都有烦恼,烦恼在哪?比方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老师觉得学生不好教,领导觉得下属不好带。大家有没有这个烦恼?想不想放下烦恼?传统文化教给我们,「转烦恼为菩提」,可能我们现在最痛苦的事情,会转念,那个最痛苦的事会变成最快乐的事情,转念很重要。真的,可能同样的事情两个人遇到,一个人觉得像下地狱,一个人觉得像上天堂。明明同样一件事,为什么他们的感受不一样?所谓「境缘无好丑」,人生的际遇没有好坏;「好丑起于心」,心的分别执着、心的好恶造成的。我们中心的执行长,吴执行长,他刚好十五号对我们大马的大众讲了一堂课:「《群书治要》在企业中的实践」。有来的学长请举手?大部分都有来,请放下。我想大家应该印象很深刻,我们执行长讲,他遇到愈困难的事情愈兴奋,又是他人生一个很好突破的机会;而且愈困难,突破了,帮助的大众愈多。
当时苏州政府有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很久不能解决。后来政府来找他,他花了三个礼拜的时间,把这个问题给解决,皆大欢喜。为什么能解决?「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我们一听解决了,拍手!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态能解决、什么方法能解决。其实在执行长他分享当中,「心生则种种法生」。方法从哪里来?从他的心出来的,都是无我利他的心,对方感觉到了,「你怎么处处都替我想,你也没有得什么好处。」人就觉得很感动,他就肯跟你沟通。谁愿意对立冲突几年都不能解决,谁愿意?你们有没有遇过有人去打官司,打了五年,花了很多钱,常常上法院,他说「好快乐,我上法院上了五年」,他是精神有问题了,都想解决问题。所以这个无我利他的心境可以感动对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首先哪里开了?他的心结就解开了。再用方法,再互相之间的设身处地,互相的一种调节、一种包容,那就能化开了。
我们看这个谈到的「君亲师」,就让我当下感受最强烈的,也是我们的执行长,他落实「君亲师」落实得非常具体、非常让我们感佩。首先「君」,以身作则,他开始工作,早上可能五、六点就开始工作了,工作到晚上十二点。其中有一天忘了上厕所,十几个小时没有上厕所。我听了很心疼,还是要去上厕所,这个还是会伤身。两位领导,我们的执行长跟我们的康顾问,两个人从来的第一天到现在都是这样在工作。我对执行长讲,我曾经听过您的课,您有两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做人的最高质量是无我」,把自己忘了,念念为他人、念念为国家社会;「做事的最高质量是忘我」,把自己给忘了。看到他们干了一整天了,十几个小时没有疲态,害我打哈欠都要到旁边去打,有点不好意思。这个是以身作则,「君」,还充分听取我们很多的意见,这个就是纳谏。
「亲」,这几天中餐、晚餐都跟我们所有的同仁一起吃,很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学习、工作,这个就是爱护。昨天晚上我们一个同仁,刚好血压高,昨天已经恢复正常,执行长就带着我们一起去,到他住的寝室看望他,这个就是表演「亲」给我们看。还有「师」,这个师就是循循善诱,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包含跟我们一起用中餐、晚餐,吃完饭有时候一聊两个小时,每个同仁的问题,他都一一给他们解答,这个是机会教育。尤其有一段话印象很深,因为我们执行长他在整个传统文化的落实,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落实「家文化」。两千多员工不用打卡,他说哪有回到家还要打卡的?两千多员工很团结。像他们员工只要怀孕,都是特别照顾,可以晚一个小时上班,或者早一个小时下班,吃饭的时候都是坐特别桌,给她们特别加菜。因为每一个同事怀孕,孩子就是这个大家庭的下一代。
整个「家文化」确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西方的科学家他们研究了一个主题:为什么全世界的文明只剩中华民族的文明,中国的文明还历久不衰,达到五千年之久,是什么因素才能成就这样的文明?他们去做研究,研究出来的结论:可能是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这就告诉我们,整个文明的道统靠什么承传?「家」承传。这个家不是三口之家,也不是四口之家,少则二、三百,多则五、六百。所以为什么齐家可以治国?跟几百人相处都能很融洽,这个处事就懂得进退,有处事的智能、胸怀都在其中。
我们的民族面临一个很大的转变,大家族没有了,这个文化怎么承传?都市化以后,我们下一代的素质快速下降,为什么?两代怎么教孝道,怎么教处事待人接物、应对进退?甚至只有他一个独生子女,那不都宠坏了?所以道统没有办法靠小家庭传承,很困难。那不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会快速堕落!香港有一个华人很感叹,说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为什么短短几十年变最短视的民族?这个我们听起来很有感受,因为打开报纸,年轻人为了几百块、几千块,伤害自己父母、爷爷奶奶的例子已经不是新闻了。看到这个情况,我想我们的祖先在天之灵在淌血,这么好的教诲给我们,我们不学,学自私自利,学跟人家争夺,就变成这个样子。摆在我们面前是这个现象,而且这个现象愈来愈严重,青少年犯罪率愈来愈厉害。既然在我们眼前出现,我们就有责任、就有道义要改善,见义要勇为。
师长有高度的智慧,看到现在都是小家庭,那文化怎么承传?提出企业「家」,企业团体是个大家庭,以前的大家庭是用血缘的关系来维系;企业家团体的大家庭,用道义、用仁义来团结。这一点其实日本做得很好,但现在也愈来愈衰弱,因为还要透过不断的教育才行,不然好的传统也很难保持。因为日本是亚洲最早接受功利主义,它现在孝道这些伦理道德也下降得很厉害。他们有承传的企业,员工都待一辈子,从来没换工作,他生活、居住、下一代都照顾得好好的,所以人心很安,尽心尽力为自己的团体。这用仁义、用道义,不是血缘。
我们执行长他们听了以后,就在自己的企业落实「家文化」,结果带动几千家企业到他们的企业去观摩,去学习他们的经验。大家不要小看一个团体、企业对整个国家、社会的影响,那个力量非常大。几千家企业接触了,都照着「家文化」去落实,不得了,影响无远弗届。现在连日本、韩国都在效法,他也受邀到日本、韩国,包含这一次稻盛和夫(日本经营之圣)开会议,我们执行长也是亲自去授课,也解决了很多他们提出来不能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他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因为他自己做了这么久的时间,他的企业二十多年了,他真正去落实君亲师,哪有问题提出来他不能够解决的?他真做了一定能说,说不一定做得到。说有时候是理论,你得解行、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契入。执行长他真正自己去做了,由他来给我们讲「家文化」,感觉有醍醐灌顶的感受,特别点到最重要的核心点,他点出来就是君亲师的这个「师」,他不只抓住机会,他点都点到最核心。哪些是最核心?「有『我』就不是家文化。」这句话很经典。
请问大家,一听到「家文化」,第一个念头是什么?给我温暖。每个人都要温暖,谁去烧柴火?每一个人都首先想我、我、我,那叫自私自利,怎么是家文化?我们就想起师长的教诲,中国的教育达到的两个目的,第一个就是让一个人「父子有亲」的天性终身保持,就是孝。他的孝道终身保持,不就心中只有父母,他怎么会自私自利?由这个孝道的核心、爱的原点,再延伸达到第二个目的,从孝延伸,从爱父母延伸到爱兄弟、爱家族、爱邻里乡党、爱社会、爱民族,最后爱世界一切不同种族、宗教的人。那一天,我们一个学长他就讲到他的母亲,跟所有宗教的人相处得非常融洽,那是因为他的母亲本来就有孝道的基础;再来连乞丐都爱护,都不轻慢,所以这一延伸开来,对所有宗教都爱护。他小的时候跟着母亲,清真寺进去拜,天主教这些都去礼拜,都去恭敬。
老祖宗的教育达到的这两个目的,爱父母终身保持,延伸开来,爱一切的人,甚至爱一切的生命、爱护一切的物品。不糟蹋物品,勤俭、惜福,都是从这个爱的教育延伸出去。既然是在这样的家道,从爱父母到爱家族,就没想自己,这样才能带动家文化。哪有每一个人都想自己?这不就争了、不就夺了?这一点我相信诸位学长只要冷静,尤其马来西亚的学长,为什么我这么讲?因为你们的父母决定都是艰苦过来的,像我们在台湾,上一辈还不一定,因为台湾的生活环境,三十年前还是比大马好很多。大家想一想,你们三十年前有没有电视可以看?有没有餐馆可以吃?三十年前我十岁,看电视看到戴眼镜,常常吃餐馆,福报享得太厉害了。很多大马的学长,三十年前都挑大粪,都帮父母,能为父母分忧的人,保证晚年有后福!大家仔细去观察,真理就在自己的身边,哪有念念体恤父母的人没有福报的道理?
大家冷静去看,比方说有七、八个兄弟姐妹,头几个人很刻苦,后面那最后的,生活比较好了。结果三十年之后风水轮流转,前面大哥大姐还是懂事,很有后福;最后那几个小时候就享受,享受了,都要戴领带、都要穿得漂漂亮亮,结果他的下一代也比较爱花钱,最后他晚年不好。所以老祖先说「三十年风水轮流转」是有道理的。有没有人转了三代人还富有的?有,那一定是有智慧的家道承传,叫勤俭持家,才办得到。只要喜欢花钱,青出于蓝会胜于蓝,保证你富不过三代,没有一家侥幸的。不要跟真理过不去。所以谁有福报?听真理、听祖先的话、听父母的话,不会败。一家如此,一个朝代亦如是。清朝为什么盛?前面那几个绝对不敢打折扣,完全遵照老祖宗,后面比较没有遵守,他的气数就会比较弱下来。
所以我们执行长讲的第一个点,家文化首先要「无我」,为父母、为家人着想,这就是我们几千年来大家庭最核心的精神。我父亲是长子,又是长孙,我父亲的一生事业也比较平顺,这个确实都是托祖先的福报。由于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所以一生就是「道义人生」,从来没想过自己,我没有看过我父亲的思惟里面有先考虑自己的,没有。父母、兄弟、朋友都非常尽力去爱护。而我们马来西亚的华人很有福报在哪里?对于祖国大陆的亲人尽心尽力爱护,这个太可贵了。就是自己可以没得吃,不能让家乡的亲人没得吃,这是道义的人生态度。所以马来西亚的天灾特别少,好像也没遇过地震,这个都是福报的感召,包含现在汉学院在马来西亚办。我没有吃醋,我随喜,我们尽心尽力支持。学传统文化就要当个明理的人。为什么在大马?因为大马华人非常珍惜老祖宗的教诲,有感就有应。
「家文化」第一点,无我,不能自私自利,才能建设家文化。第二点,治家没有秘密。家里人没什么话不能讲,坦诚沟通。这个我们执行长跟我们相处几天,我们都感觉到。反映一些情况,充分了解,然后赶紧去协助、去处理。第三,平等爱护,没有大小眼、没有偏心,这个很重要;第四点,强调勤劳、勤俭持家,这个都是家文化里面很重要的,没有勤俭,这个家道就要败了。
我们执行长抓住任何一个机会点,他在表演君亲师的这个「师」,机会教育。看到我们同仁在教室里面穿得很厚,还要围披肩,执行长说,「首先不恭敬这个同仁,让他那么冷。」所以我们执行长强调,「时时要保持恭敬心,对人、对事、对物,连地球的每一分资源都不能浪费。」他在他们的企业省电,做出来的效果非常非常好,给他整个企业的营运成本降低非常多。包含他们一个礼拜三天低碳餐、吃素食。这么多年省下来,那不知道可以少砍多少树木,这都是恭敬心的落实。
再来,时时是欢喜心,时时是感恩心。这感恩心、欢喜心、恭敬心在哪?大家复习一下,Anytime anywhere(随时随地),一定在每一个细节。为什么?一言一行都是心的反射,我们讲得再高再大,真正有没有做到都看细节。这个冷气太强不只对听课的人,包含我们中心是社会大众的支持,我们这么耗损电,也是对大众的不恭敬,也是对圣教的不恭敬,圣教教我们要节俭。今天的冷气还可以?我们主事的同仁要随时注意一下,假如太冷、太热也要注意调整一下。待会我们会谈到正确的思想观念,你君亲师里面都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思想决定了一切的言行。正确思想观念里面有对人、对事、对物,所以在处理事情就不能过与不及,不能太凉,也不要太热,待会有人听课晕倒了,那也不行。「容容虚空,适得其中」,做什么事情要适中。待会我们再来讨论怎么适中,持这个「中道」。
这个是提到恭敬心的落实在每个细节。包含执行长讲,「你就从二楼到三楼,还要坐电梯吗?」电梯你一启动,那耗的电就很多,你都尽量走楼梯,那省下来的电就不得了。而且你看,省了地球的资源,同时自己多运动,身体好,所以利他绝对自利的。这是跟大家分享「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也从我们中心执行长,领导给我们的表演,我们体会相当深刻。感谢师长的威德、感谢卢叔叔的智慧,他慧眼识英雄,推荐我们中心要礼请执行长来带领我们;当然也感谢祖宗在天之灵的庇荫;也感谢诸位学长,托你们的福报,因为你们都祝福我们中心,这些力量就感来我们执行长跟康顾问对我们中心的护念。
第二,「敦伦尽分,闲邪存诚」。第二个大项是我们在工作岗位,包含我们教书,一个当老师的人,整班都听他的,我们当时说是一个班的国王、统帅。但换另外一个角度看,校长是我们老师的领导,人有很多角色在转换。请问一个人当董事长,回到家在他妈妈面前是什么?是儿子。他假如频道转错了,在妈妈面前还是董事长,铁定给母亲弄得够呛,一看到他还要发抖。他傲慢,甚至于拿的钱多,造成母亲的压力,这个就不对。
所以人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心,应无所住而生起真心、孝心、善心,那个「住」就是有执着点。比方学历产生执着点,「我硕士毕业,我博士毕业。」他一执着,他的气势就愈来愈强,他就傲慢。比方说赚了不少钱,以前跟人讲话客客气气的,现在走路要晃、头要抬得高高的,那不就住在我很有钱?比方一个人头发乌黑亮丽,会不会执着?一看到别人很多白头发,他就在那里:「我的头发很漂亮。」他也很执着他的头发,那就炫耀、就压到别人了。人要自爱,什么是自爱?不要让自己有执着,不要让自己有染污,清清白白来到这个世界,要清清白白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实实在在讲,人一贪着,人一自以为自己高,活得可够累的了,哪有什么好?因为你觉得自己有什么,就常常要别人给你肯定、给你赞叹、尊重你。别人不给你肯定、赞叹,你回去不就很难过、很生气?是,那不都是自己找麻烦、自己找苦吃?所以老祖先提醒我们,「自讨苦吃」、「自作自受」、「自掘坟墓」,接下来你们自己想。老祖先这些成语在开我们的智慧,所有的障碍烦恼是自己的心造成,不要怪别人。就像刚刚给大家举,我们执行长愈难愈兴奋,怎么会有障碍?大家这个课都听过了,这两天有没有遇到困难,有没有愈来愈兴奋?「我又要成长了,我又要突破了」,还是像消了气的皮球,「嘶」。所以读经、听课,最重要是什么?这个教诲要入心,变成我的灵魂、变成我的态度,就得大利益了。
所以人不能因为你人生的经历而产生贪瞋痴慢这些不好的习气、态度,应该在每个因缘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我教孩子,愈教,我的使命、我的心量愈来愈大,对了。教书愈教,脾气愈大,错了。你当董事长愈来愈有人生的使命,把很多不懂事的员工都教得孝顺了,你的德行智慧往上升。很多人当董事长欲望愈来愈重,他不就下堕了?当老师是一班的老师,但他换一个角色,又是校长带领的下属,所以我们也是人臣。以前的皇帝很懂,他是九五之尊,全国他最大。可是一个人假如时时都是君,会不会心态会偏掉?会,他会愈来愈狂妄,谁都要听他的。「天子」,他是上天的儿子,他归谁管?归老天爷管。所以对老天爷来讲,他是臣,老天爷是君。只要有天灾出现了,他说:「我做错了。」他得到天坛去向老天爷忏悔,他也是人臣。人时时调整还是为人臣,他就会谦卑、收敛。人一直往高处爬,还要常常自己归零,不然会恃才傲物。为什么说「少年得志大不幸」?他一下子觉得自己很高,就下不来了。
人臣的本分,我们上一次跟大家交流到四种主动。一个当老师的人,一个当校长的人,校长是不是人臣?他面对教育官员他就是人臣了。所以为人君者同时也是为人臣。假如当老师的人,为人臣做得非常好,保证他教出来的孩子以后出社会都是忠臣。一个老师动不动就批评校长、批评领导,他的学生以后出来可能就给人家添乱,因为会顶撞、会不服从领导。所以很可悲,有一些名校,名校是花国家最多的钱,因为给它的款项最多,结果很让人要反思的是,这些名校学生很多都出国不回来,甚至骂自己国家最严重。因为那些名校里面,老师很可能都在批评领导、批评自己的国家,当然结果会这样。这个是非常错误,得到国家最多的支持,应该最爱国,怎么颠倒?这不对的。
那以身作则重要。其实学生都单纯,包含大学生都单纯。这个除了自己的人生感受,我感觉我初中的时候非常单纯,你们看得出来吗?当时蒋经国先生去世,我哭,哭得死去活来,他这么爱护我们这些人民,晚上睡不着觉。后来读了「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的这些教诲,我自己跑去看「孙中山先生传」。初中的时候看了哭得死去活来,一个国家要建设起来,多少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一个国家社会的安定不容易!所以当时初中感觉单纯,包含我自己去北京很多所大学演讲,学生听课真的是聚精会神。你说他假如不单纯,怎么会这样听课?所以大学生都单纯,更何况是幼儿园、小学的孩子,他老师的身教、言教决定会改变他的一生。
四种主动要从老师做出来。「主动请教」,当老师的人你会不会遇到不会的问题?你当老师,常常在那里翻字典、常常向你学习的善知识请教,再来给你的学生回复,你的学生就看到你的好学,主动请教、主动发问。学问、学问,要学着怎么问。「主动参与」,学校里面很多活动,你都带头,主动参与。一个团体的风气也要靠每个人带动,不然领导会很辛苦。「主动汇报」,这些带班的情况要汇报。「主动请示」,做什么决定会影响团体,不自专,要请示之后再做。这些不只是为人臣、为人子女是这样,为人弟子亦如是,都是相通的。
其实我们冷静想一想,我们也作君、也作亲、也作师,但是最基本的弟子的态度没有。因为我们没有弟子态度,把它做好,所以我们在「君亲师」的角色一定会遇到状况,下属不够服从、小孩不够听话、学生不够受教。一遇到了,一定要想到老祖宗的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教的小朋友不听话,他那个不听话我有没有?大家不要看,心不听话都有能量,那个不听话的心念一出去,就会造成影响。
之前有跟大家举例子,有一个母亲学传统文化,突然有一阵子遇到「韩流」,看韩剧。没日没夜的看,不读经、不听经了。她女儿本来很乖,结果她在看韩剧那段时间,孩子在学校不听课、看小说,马上感应。所以当领导、当父母、当老师看底下有问题,马上回光返照,调自己,叫天人合一。人是我们自己的心,天是什么?自然的轨迹,我们所呈现的所有的现象,都是我们的心反射出去的。心境一调,境界就转了。所以传统文化教什么?心能转境。心把持不住了,就被境转了,功夫就在能转境界守住自己的真心,守住自己不断的自我观照,然后自己以身作则去做。
接着我们跟大家提到,人臣的本分第二个重点要「务本」。务本,「服从为负责之本,礼节为治事之本,勤俭为服务之本」,上次有跟大家提过。我们有务本,我们孩子就学到了,这个都是利益他的一生。接着跟大家谈,人臣本分第三,要能「立节、尽忠、规劝、举贤」。我们透过《群书360》的复习,来体会人臣应有的德风。三十八页六十一句,立节操。首先我们身为公务员、教育人员,一定要不贪。尤其都是国家的公帑,「尔俸尔禄,民脂民膏」,都是人民的血汗。当然这个「立节」,除了不贪之外,包含很多重要的美德都应该带头来做,比方工作的尽忠、勤奋,都可以带头来做。
这是讲到,「杨震字伯起,弘农人也。迁东莱太守」,刚好要到东莱去担任太守。「道经昌邑,故所举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这「故」就是曾经举荐过的秀才王密,他刚好做昌邑的县令,「谒见」,去拜见他。「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晚上拿了黄金十斤要去送给杨震。「曰」,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我是因为了解你有才干,才推荐你出来服务人民,你怎么这么不了解我,还拿黄金来?这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贵在相知,怎么可以这样?送黄金有点变侮辱他了。接着王密曰:「暮夜无知者」,现在已经天黑了,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也知道,怎么会没有人知道?所以杨家后来堂号叫「四知堂」,就是杨震立节影响了他一、二千年的后代。这也是读书人、公务员的好榜样,我们要立节。尤其刚刚讲到,四个主动当中,主动参与也是主动做好榜样。
第二,「尽忠」。我们看四十页六十四句,「君子之事上也」,君子在事奉国君、事奉他的领导,「进思尽忠」,上朝为官的时候想着尽忠职守,认真负责,「退思补过」。当然他尽忠职守都是为了天下人谋福利,就像我们在学校服务,就是为了教育好下一代,成为社会的栋梁。「退思补过」,退朝居家的时候总想着补救自己的过失,增进自己的德行学问,以便利益大众。为人臣德行不高,领导人听我们的话会打折扣;你德行非常高,他打从内心尊重你,你的话他听得重。同样的,我们当老师在带孩子的过程,尤其自身也是失教的一代,传统文化断了二、三代了,我们自己也没有深入,虽然现在在教孩子学《弟子规》、学传统文化的经典,我们也在学,甚至很可能,我们的习气某些部分还比学生重。那要不要退思补过?要反思,我今天的态度、言行有没有给学生做反面教材?这个要忏悔,退思补过。
「将顺其美」,如果国君有美善的德行、善行,要顺势去促进。这个在学校里面,校长、领导,甚至于年级组长或者是同仁,有非常好的理念要在学校推展,都要「将顺其美」,要尽力去支持。好事多磨,学校的好事真的办成了,多少学生受益?尤其是推展圣教,正确的思想观念就入了孩子的心灵了,再难都要极力支持,「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帮助领导匡正补救他的过失。「故上下能相亲」,你的领导就可以感觉到你的真心,互相之间就愈来愈亲爱。甚至于你的校长、你的领导常常有重要的事都会找你商量。一定的,这个是尽忠。
我们想到《弟子规》讲「父母呼,应勿缓」也是尽忠,「亲所好,力为具」,尽力去做。尤其我们现在整个国家在习主席的带领下,全面复兴中华文化,学校更不用讲了,学校就是办教育的。这个时候「亲所好,力为具」,我们就尽忠带头,毫无保留去做。
下一句「劝谏」,在六十五句,四十一页,劝谏也就是《弟子规》讲,「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这也是本分,不劝我们就有过失。「亲有过,谏使更」,我们的领导甚至同事有过失,「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其实我们劝领导、劝身边的人,劝得不好,只要肯拿这一句观照,保证可以找出我们哪边还有改进的空间。您假如找不到,我们再好好talk(谈)一下,我们交流一下,切磋一下,绝对有!你说:「我都找过了,真的没有。」没有你就不会来找我了,你找我代表你虽然其他都做到了,还有一点,耐性不够。对,不然你怎么来找我?因为你全部都做到了,接着就是耐性,要等待对方的成长,又急不来。不要这么讲,你就不来找我了,互相切磋可以互相促进。
这个「劝谏」就讲了,「忠有三术」,臣子尽忠有三种策略、三种不同的方法,甚至是功夫。功夫也有高下,也有浅深。第一种叫「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也」,还没有发生,防微杜渐,这个最高。「发而进谏,谓之救也」,刚刚出现一些征兆、错误,赶快进行提醒、劝谏,这个叫「救」,就化解掉。「行而责之,谓之戒也」,「行」就是已经造成事实,事后检讨补救,这个谓之戒,「戒」就是往后引以为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我们既然懂得这个道理了,我们再为人臣,应该以什么为目标?「防」,那得要下功夫,要看得很深、看得很远。
第四点「举贤」,这个重要。今天我们在一个岗位当中,我们不能培养出一个跟我们一样的人才,我们离开了,这个团队不就受很大的损害?我们哪有尽到责任?以前对官员的评审,就是看他推荐多少孝廉、推荐多少人才,这个是他考绩第一项。现在考绩变成拿金牌、拿银牌,有点不是很准确。以前的官员戴的帽子叫「进贤帽」,前面低后面高,你们看过宋朝的戏剧,那个就是进贤帽。最近不是将岳飞拍成电视吗?宋朝那些大官戴的就是进贤帽。后面的人超过前面,超过我们。有一句格言讲,「进贤受上赏」,推荐贤德人受最好,甚至上天最丰厚的福报;「蔽贤蒙显戮」,你去嫉妒人才、陷害人才,自己跟子孙要遭最大的祸患,很明显的祸患,这个历史当中都有例子。
我们看六十八句四十三页,这一句就彰显了进贤的重要性。这个故事就是子贡问孔夫子,「当今之世,谁是贤臣、忠臣?」孔子说,「齐有鲍叔牙,郑国有子皮。」子贡听了很惊讶,「应该是齐国的管仲、郑国的子产,他们都是治国的良相,这样才对?」子贡的认知跟夫子不一样。接着,孔子就问子贡,我问你,经文里面讲,「汝闻用力为贤乎?」你觉得是卖力的人贤明?「进贤为贤乎?」还是推荐很多贤才的人才是贤明?子贡自己想一想,所以很多真理,自己冷静了也会想通,他说应该是「进贤贤哉」,应该推荐贤才的人才是贤明。孔子提醒他,你有没有听说管仲推荐谁?你有没有听说子产推荐谁?他们当然比不上鲍叔牙跟子皮的贤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当父母这样,当一个人臣亦如是,当一个老师亦如是,一定要以举贤跟栽培人才为重要的要务。
人臣的本分就跟大家交流到这里。我们下一节课最后一堂,我们谈的是第三个重点,「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带领好我们的学生跟下一代」。这节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