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32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1阅读模式

华严经讲述菁华

jingkong法师主讲(第三十二集)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45-0032

 

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32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请掀开经本第十七面第一行:

 

【皆于往昔无量劫中。恆发大愿。愿常亲近供养诸佛。随愿所行。已得圆满。到于彼岸。】

 

昨天我们讲到这个地方,末后这一句意犹未尽,我们略略的补充一点。这个地方要学习的,要学菩萨恆常发愿,要学菩萨的承事供养,不离开佛陀;在我们后学,古德常讲不离开善友,不离开道场。道场只要它真正如法,道风、学风与经论所说都能够相应,这就是正法如法的道场,我们修学决定不可以离开,因为善友与道场是修学最殊胜的增上缘。末法时期的众生业障习气深重,如果没有好的助缘,的确很难成就。如果是遇到恶缘的环境,实在说决定会随缘堕落。有几个人能在恶缘裡面,自己能够把握得住,能够坚定信心,不被境界所转?古时候有,有也不是多数,现在就很少听说了;不要说见到,听都很少听说。所以修学的助缘,对我们这一生的成就有决定性的影响。

 

念佛堂就是阿弥陀、诸佛如来所在之处,进入念佛堂就得诸佛菩萨本愿威神的加持。『随愿所行』,我们不可以说已得圆满,但是可以说渐渐圆满,逐渐接近圆满。我们今天讲『到于彼岸』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方向目标纯正,值得讚歎、值得欢喜。再看下面这一句:

 

【积集无边清淨福业。】

 

这是一句,积福。福是什麽?福是淨业,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注意到,不是世间杂染业,是清淨的福业。世间人说到福报,也许诸位有听说过,洪福,世间人常讲的、讚歎的「洪福齐天」,这是洪福之大,这种福报是讲世间有漏的福报。前面跟诸位说过,享福裡面还有一些副作用,真的不如意事还是很多,哪能够一切尽如人意?可是清福则不然,清福很不容易享,必须具足戒定慧三学的人才有条件享清福。世间人享福都喜欢热闹,热闹场所这是有福之处。清福是听不到这些喧譁,清淨寂灭,与定慧相应,这是真正的福报,这个福报把你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欲界天就比我们人间清淨很多,色界天更清淨,再提升到声闻、缘觉、菩萨,他们那种清淨寂灭的境界,我们凡夫想像不到。他们所享的乐跟我们享的乐不一样,我们享的乐是什麽?是五欲六尘的刺激,享受五欲六尘之乐。五欲六尘就好像毒品吗啡一样,打下去很快乐,快乐完了之后就很苦。可是清淨寂灭之乐那是真乐,这裡面有无量智慧、无量的神通、无量的德能、无量的功德,这个只有淨业裡面才有,你才能享受得到。

 

现在大家没尝到,怎麽晓得没尝到?念佛堂念了一晚上,白天要睡一天大觉,这就是你没有得到。年轻人不如年老人,年老人念了一天一夜精神饱满,还在外面扫院子,这原因到底在哪裡?原因是年轻人心不清淨,你还是落在五欲六尘裡面,你认为那个是乐,乐此不疲。叫你去跳舞,叫你去打麻将,打了一天一夜很高兴,乐此不疲,叫你念佛就累了,这就是说明世间福报跟淨福不一样。年岁老的人心地清淨,他在念佛裡面得法喜,念佛裡面得真的快乐,愈念愈快乐,愈念精神愈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诸位如果要发心念佛,大概这种境界,日夜不断的念佛,大概在第四天、第五天你才能感觉到;换句话说,前面三、四天是个关口,很难熬过。如何能把这个关口突破?要定、要慧,你要有耐心、要有定力,要有正知正见,克服自己的障难,这个障难过去之后人就清醒了,你日夜念佛不感觉得疲倦,你会感觉得欢喜,你会感觉得体力充沛。所以初念佛的人,头几天这个难关不要害怕,可以说是每个初学念佛的人都有这种障难,不是你一个人有,十之七八,三、四天都能够突破,我们自己也不会例外,以三、四天的时间应当可以突破。一定要自己发愤努力,我们这个样子,在念佛堂裡面就能积集无边清淨的福业。底下一句:

 

【于诸三昧所行之境。悉已明达。】

 

『三昧』就是禅定,就是淨宗所讲的一心不乱。「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受是享受、是感受,正是正常,正常的感受。『诸』是多的意思,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正受,这裡面有事有理,事的正受是随缘,我们常讲自在随缘,恆顺众生,随喜功德,随喜、恆顺裡面成就无量功德,这个功德就是此地讲的「诸三昧」,你得到三昧,得到无量三昧。理定就无碍了,《华严经》裡面所讚歎的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是理。由此可知,我们今天就是因为理事不能圆融,所以有障碍;如果理事要能够圆融过来,就没有障碍。你念上七天七夜,念上七个七天七夜,精神饱满,愈念愈有精神,愈念愈有体力,那你就入无障碍的法界,理事融通。

 

『所行之境,悉已明达』,明达是智慧现前,所行之境就是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们每天从早到晚,面对着社会複杂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有戒、有定、有慧。戒是什麽?戒是守法、守礼,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合规矩,这是戒。善巧方便,他合规矩,一丝毫都不会错乱;换句话说,没有过失,这是戒。于一切境缘当中如如不动,不动心,心永远是清淨的,永远是平等的,清淨、平等就是定。清淨、平等心照外面的境界就清清楚楚,明瞭通达,这是智慧现前。这个句子诸位一定要知道,此地总共有八句,后后深于前前,好像是八层楼一样。修积淨业、修积淨福是第一层,基础,第二层就得三昧、就开智慧了,悉已明达,开智慧了。第三句:

 

【获神通力。随如来住。】

 

我们看到这一句非常羡慕,人家能够跟如来住在一起,佛在哪裡他也在哪裡,做佛的常随众,常随弟子,我们确实非常羡慕。可是诸位要知道,做佛的常随弟子,一定要具备前两个条件,那就是修积淨福,安住三昧,于一切境界通达明瞭,要有这样的条件才能跟如来住,才能做如来的常随弟子。不具足这个条件,你纵然是学佛,跟佛依旧有一重障碍,没有办法亲近佛陀。你也没有办法安住在正法道场,正法道场偶尔来参加一下,参加一下,第二天、第三天受不了赶紧离开,什麽原因?业障现前了。第四句: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这个境界就是入佛的境界,同佛所证。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上所说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尤其是到事事无碍,诸佛菩萨大慈大悲示现在六道三途,度化这些罪苦众生,他所展示的就是事事无碍。我们凡夫没有法子想像得到,正如同经上所说的,这个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没有法子表达,我们思惟想像达不到这个境界。这个境界甚深甚广,但是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离开我们一寸一分,没离开。不思议解脱境界,若是落实在生活上就是本经所说的,这部经自始至终所说的就是不思议解脱境界。尤其是《华严经》最后一品,在八十卷经裡面,品题叫「入法界品」,可是在《四十华严》翻的就详细得多,《四十华严》品题叫「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所入,普贤行愿是能入,入这个字通能通所。普贤行愿品裡面说的是什麽?说的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就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五十三参的实质内容是什麽?是我们现实的社会、现实的生活,这个不思议。怎麽会不思议?我们凡夫在现实社会裡面起邪思、生恶念,造作无量的恶业,招来六道三途不如意的果报,这是我们干的。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环境之中,在形象上跟我们没有两样,生活方式,工作的辛劳,一生的遭遇,好像跟凡夫没有两样,但是人家心裡面从来没有丝毫的染着。不但没有染着,而且是增长戒定慧这三种功夫。无论在什麽环境裡面,他的生活,他所示现的贫贱的生活,他非常安分,守在贫贱的生活;富裕的生活,他也能够安住在富裕的生活,这是增长戒学。贫贱,没有贪心、没有欲望;富贵,一定是以福德、智慧、慈悲,无条件的帮助一些苦难的众生,这是他的本分,应当要这麽做。你富贵了,富贵绝对不是叫你自己享福,自己享受,那就错了。富贵是叫你布施,是叫你救济一切贫困,所以富贵人救济社会贫困是他义不容辞的事情,他本分裡面要做的。为什麽?性德的流露,自性是慈悲的,他与心性相应,道理在此地。所以这是增上的戒学。于一切境缘当中,他能够保持清淨不染,如如不动,增上定学。对于环境裡面,理事、性相、业因果报了了分明,一切明达,增上慧学。这叫不思议。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月1日11:05:2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814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