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法師分享 2021/3/13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18-068-0035
兩位會長、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吉祥,阿彌陀佛。很高興又跟大家見面,我們現在是兩個禮拜大家一起共學一次。不知道一個禮拜一次跟兩個禮拜一次有沒有不同?不同在哪?假如一個禮拜一次跟兩個禮拜一次一樣,那這個可能有不二的味道在裡面,可能自己的用功比較主動,不是每一個禮拜要催一次,心得寫了沒有,就不用人家催,自己就很自然的能寫。當然這《無量壽經》說「自然中自然相」,很多事情也是逼不出來的。老法師說,任何成就的人都是主動學習的。我們佛門兩千多年,大家有沒有聽過哪一個成就是被老師逼出來的,從後面逼他?都是主動學習的。所以孔子也說:「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這個「如之何」意思就是該怎麼辦,遇到事情,不管是對外的事,還是自己的道業、自己習氣的突破,他都是主動去下功夫的。這一點是非常重要,因為「自助者天助」、「自救者天救」,這是夏老的法語,一切都是感召來的。為什麼他得到那麼多助力?為什麼老法師遇到三個這麼好的老師?是偶然的嗎?
你們怎麼都在抄,都不看我?這些話不用抄,要記在心上,因為這講了好多次了。再抄是啥意思?再提醒一遍。那也好,有提醒的效果就好。不要走形式,修行就怕走形式,抄了幾十本,統統還放在房間的那個角落裡面,都還沒有重新翻過。假如是這樣,那乾脆不抄了,專注聽。所以修行最怕的走形式。自己有沒有真實的受用,自己有沒有自欺,自己有沒有突破,這個別人不清楚,佛菩薩再清楚,他也不可能現神通幫你,為什麼?一現神通,你就執著在神通了。所以佛菩薩是講經教學度眾生,不現神通度眾生,那跟魔就分不了了,這都有考慮的。佛有時候真的會現,現完他就走了,這是佛門的規矩。現完神通,他身分暴露了,他就走了。大家假如聽說他是誰誰誰再來,講完沒走,那是騙人。大家都要有這個判斷力。
記得剛學佛,老法師說,我們太狠心了,早上騙佛菩薩一次,晚上又騙佛菩薩一次,這個就走形式了。早晚課的重點在哪?早課提醒自己,晚課反省。同樣的,我們寫心得的目的在哪?當然,首先可能是我沒好好講清楚。再來,寫心得成德是說不勉強、不強迫,沒有規定的,但是有一些人每個禮拜都有寫。我們沒有寫,有沒有看看他為什麼能寫?他的心境有沒有我們的學處?其實能珍惜因緣,就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學過統計學?我們一個禮拜可以聚二三十個人一起共學,還可以聽到其他人的分享或者他的心得,這個機率有多少?這不好算,全世界人口有七十幾億,結果我們這幾十個人剛好在同一個時間點,都上了這個Zoom的平台,這樣的機率應該相近於不可思議,這個已經接近於不大可能的事情了,大家聚在一起,挺難得的。我跟大家保證,這二三十個人裡面一定有從極樂世界再來的人,I promise(我承諾)。既然有,那要不要珍惜?具體我們有沒有表現出珍惜?那些心得報告有登出來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好好看過?首先第一個,寫的人很用心,我們有沒有珍惜?第二個,挑的人也很用力,每一篇都看了,還得挑。這眾緣和合,這個我們都會講,但是真正知道緣聚不易的,他的心境就變了,很珍惜。
而修學,老和尚說的兩件事,知過、改過。其實人假如心沒有靜下來,他要知過很難,看不到我們自己的習氣、問題。念頭偏在哪?我今天有沒有講錯話?我今天做哪件事有沒有不妥當?假如我們每天很忙,心很浮躁,看不到。所以有時候寫寫心得是靜下來,不是要寫很長。其實大家都不能體會到,我其實是很柔軟的。自己講自己柔軟好像有點怪,有點自我標榜,這個不對,有點不對,你們也要分辨出來。就是已經跟大家說了,不用寫多,甚至你不善寫都沒關係,你給成德留兩句話都好,了解一下大家的狀態,我們在一起分享共學的時候,可以更好的、更有針對性的去切磋。
曾子有說:「吾日三省吾身。」曾子是傳承孔子之道的,而且他本來是「參也魯」,他是屬於比較魯鈍的,不是慧根很強、悟性很強那一類的,但是他老實,從這一句話,「吾日三省吾身」,他每一天都有靜下來反省,從幾個最重要的重點反省。「為人謀而不忠乎?」父母、家人、領導、朋友交代我的事,我有沒有好好去盡到力,有沒有給人家拖延?學佛是給人方便,不是讓別人還得順著我,那就學顛倒了。「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我們有沒有真誠、有沒有誠信?答應人家的事情有沒有做了?這個信裡面還有義,跟這個朋友這麼好,他現在家庭情況需要什麼幫忙?其實最大的幫忙是什麼?把正法介紹給他。因為人要有智慧,他才能解決問題,你幫他乾著急也沒用。他要深入經藏、深入正法,長期薰修,他才會有智慧。
那怎麼幫他造緣?我們有同修他養花養得很好,朋友到他們家一看,很歡喜,你是怎麼養花的?就跟他說我用什麼心境來對待這個花,講著講著,給它念佛,講著講著佛法就介紹出來了,那朋友很容易接受。無有一法不是佛法,方便的接引都在哪?都在我們有沒有把佛法用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之中,你有用了,你的感悟每一天可能都像泉水一樣會自己湧出來。你跟朋友一交談,頭頭是道,左右逢源,因為你本來一開口就不會去講世間話,「不欣世語,樂在正論」,養成習慣了,就習慣成自然,修行就是這件事。生處熟,本來佛號陌生,變成習慣了,隨時它自己冒起來了,這個修學就有把握了,不就是習慣成自然嗎?但是壞習慣要改掉,熟處生。每次遇到事情都先考慮自己,這自私自利不行,感情的污染最嚴重的就是自私自利,一定要把它去掉,熟處要轉生,慢慢都是先想別人,不想自己。一開始不容易的,一開始很難過的,要勉強而行之。
所以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老法師教的我練習了沒有?我落實了沒有?最重要的,老法師說首先放下十六個字,我放了沒有?自私自利排第一,第一個重點。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每一天有沒有變淡?要這樣靜下心來反思。
我們在寫心得就是這樣,靜一靜。不知道諸位仁者,我們今天是第三十五次共學,thirty-five,第三十五次,你有曾經把這三十四次再重新聽個一二遍的,請舉手。好,成德問這些話都有用意的。其實我們一次共學就有兩個多小時,請問這兩個多小時有多少個重點?聽一次全記住了,不大可能。有時候聽完覺得,好像某一個同修講的那個很好,自己印象很深,但是有沒有又重新把它調出來聽一下?學貴自知,我們得了解自己,我們是真的聽一次就能全部掌握嗎?還是要聽幾次?這個是最自我的了解。你說我沒有,這一整塊兩個小時,兩個多小時,不可能。你看我們的念頭都預設立場了。一有時間就聽,而且為什麼說值得重聽?因為我們是當機者,我們參與在其中,可能我們在探討的時候,有沒有佛菩薩在加持?一定有的。佛菩薩是法界身,隨時在身邊護持的。記得前些年到香港去,我們都是在外面有任務,像成德來了英國以後,要回去就很難,太遠了。以前在馬來西亞服務的時候,一年還可以好幾次飛到香港去,親近老人家。香港同修對我們也特別禮遇,每一次我們去了,都讓我們有VIP,進攝影棚。但是很妙的是,你一進攝影棚,老人家也沒有問你在那都遇到哪些事,但是老人家一講,都是我們遇到的一些情況,很應機的教導。你說這個當然有師父的智慧,這裡面也是有佛菩薩的加持。
所以成德是每一次看大家的心得,都覺得非常可貴,這些用心寫的同修,也都是廣修供養,在護持大家。所以是我們現在見面,兩個禮拜左右,兩個禮拜大家發生多少事,也不好算,你就連一件事都沒得寫、一件事都沒得講?不是要你特別去挖一個事情出來,那成德是太給大家添麻煩;你很自然的有反觀到的、有受用到的。所以《論語》說的,日要知其所亡(音無),月要不忘其所能。每一天都有多深入的經句,都有多明白的道理,對我們五倫八德的掌握、五倫八德的深入都很有幫助的,我每天有聽經,就深入了,我每天有讀經,我每天有看書,「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你以前學過的有沒有去落實、有沒有去複習?有沒有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它很自然的冒起來指導自己?不能學過的東西就忘掉了,真的有用出來,不容易忘的。每天在念念為他人著想,怎麼可能會忘?愈用愈有感悟、愈有體會。所以會覺得好像以前學的都忘了,那我們解行很可能不夠相應。所以這個都可以寫。
包含「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我們靜下來的時候都可以寫,有察覺到,從聽課當中察覺到自己哪裡不足;從每一天發生的事,有反觀到自己哪裡不足,一天不知道就安於自是,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這個話講得很重,也很慈悲懇切。
我想請個同修他分享一下他這一週寫的,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們請黃居士跟大家交流一下。
黃居士:阿彌陀佛,成德法師、同修們好。學生就分享上個星期的體會,上個星期其實學生就看了之前老法師講的「不知命,無以為君子」那個開示,就寫了精進修持學習的體會。聽了法師的開示,學生體悟到的是,我們一個人的命,一生下來早已經就是寫好了劇本的,如果要改變自己今生的命,就要看自己這一生自己如何去修行。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所以生而為人了,要懂得修持。即使是天人,若只知道享福,而不知道修持,福報享盡時也是會墮落的。我們已得到人身,如果不趁早精進修持、在這一生得度脫的話,將來要向何處超度此身?
學生前幾天在禮佛的過程中,腦海突然不知道為什麼冒出,學生現在為社會服務,真正幕後大老闆是阿彌陀佛,首席執行人(就是CEO)是淨空老法師,成德法師及會長是學生的上師,所有同修們是學生的同事,突然間覺得自己好像在一個非常大的集團,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是為整個世界、十法界服務,而不是為一個小道場淨宗學會辦事。之後學生整個想法、看法、做法也不同了,因為是一個很大的需要為這個世界而做的事,就覺得現在所做的一切,一切物更加的要謹慎,不可以隨便……心量自然也變大了,因為大家都是在為阿彌陀佛服務。一定要聽佛菩薩及老法師的教誨,跟老法師的理念去做,老實、聽話、真幹。現在我們大家是向一位導師學習,那就是阿彌陀佛。
前幾天和一位同修在電話談話中,他問學生如何去寫好一篇心得報告,學生有和他分享自己如何去寫好自己的學習心得,和他說學生開始對寫學習心得也是有障礙、有困難的,不懂得如何去拿捏,但寫了幾次之後就會比較順了,沒有這麼吃力,而且壓力也沒這麼大了。還有告訴他,自己寫的學習報告是要寫真實感的,而不是虛偽的,這才寫得出來。之後學生也有發一些法師供養給同修們的心得、學習報告,讓他從中更了解如何去寫好一篇學習心得報告。他還有說自己的國文程度不是很好,學生就和他分享學生的國文程度其實只是初中一,都是靠自己學習,而且大部分是在上了淨宗學會才學習更好。只要自己肯努力精進學習,一定可以在國文程度上提升的。
學生還讚歎他,他比學生更好,因為他可以在兩年裡把整部《無量壽經》都讀誦好,而且目前在做早課領眾,對佛法的了解還超越學生很多很多,這是學生要向他學習的地方。學生對佛法認識很淺,所以很多時候都會向他請教,希望學生在佛法這一塊會更加的進步、更加的了解。他還很有耐心的教其他的同修,以正確的讀音、發音讀誦《無量壽經》。還有,他說他還沒交功課,問學生有沒有試過沒有交功課?學生沒有。有告訴他,如果有第一次沒交,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為了不讓自己懶惰,在為懶惰找藉口,一定要每個星期交功課。其實我們在寫心得的時候已經是在學習了,而且在國文程度方面會提升得很快,這是學生自己的經驗,經歷過的。時間方面就要看自己如何去拿捏,每個人只有二十四小時,就看你怎麼安排自己。
我們真正發心想學習,有什麼都不是障礙,這也是一種責任感。章嘉大師告訴老法師,真正發心講經,為釋迦牟尼佛續佛慧命、弘法利生,自然有佛菩薩保佑你,你一生當中佛菩薩為你安排、替你安排,什麼都不用操心,順境、逆境統統是佛菩薩安排的。其實學生家裡也有兩個非常棒的守護神,那就是學生的先生和女兒,尤其是女兒,還比媽媽緊張,有時會問:「媽媽交功課了沒?讀誦《無量壽經》了沒?」有時沒上課,先生和女兒也會問:「今天沒上課嗎?」讓學生要偷懶也不容易。在家學生會給自己做到最好,在外也一樣,這是責任心,就不讓家人起煩惱。要歡喜的去做每一件事,是自願的,而不是被逼的,要用歡喜心、愛心、感恩心做。尤其是對先生的恩,沒有他,學生也不能無憂慮的全職去做義工,那就沒有埋怨心了。我們時常保持一顆歡喜心、恭敬心,還有正能量的心,去對待一切人事物,處處為人想,那我們就不會怨天尤人了,也會愈做愈法喜,這才是學佛人。
謝謝,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黃居士,成德下次回到馬來西亞,妳再善巧的邀請妳先生跟女兒,我們見個面,這要當面感恩他護持妳。我們聽說她女兒還會督促她,「怎麼,上課了沒有?」那這個年輕人很有善根。我們都隨時要看得到親人、朋友的善根,我們才能修普賢行,稱讚如來。
剛剛一開始黃居士提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所以儒家強調要知命,知自己這一生的使命在哪裡。每一個人也是一樣,我們對佛教的使命是什麼?對傳統文化的使命是什麼?以至於我們對家庭應該的責任、使命在哪?對我們馬來西亞華教,我們的責任、使命在哪?印光祖師才說「敦倫盡分」,每一個本分背後都是我們的責任、使命,叫responsibility(責任)。因為我再過一年就要考英文了,這個也是我的責任,我不考過去我就沒辦法留在英國了,工作證辦不了了。都三十年沒學了,還得學,因為老法師說不能挑境界,甚至還得要迎難而上,每天都得背單字,這個是基礎。所以人要真的知道自己的使命在哪。
而且你看她禮佛很誠心,有佛菩薩加持她,她的領悟,她的大老闆是阿彌陀佛,這是法界藏身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跟著阿彌陀佛是促成全宇宙的和諧。最近可能大家也有看到劉素雲老師她們在東北建和諧小院,做得很好。那影片你們看過沒有?我再請楊同學發給大家。一個道場都是稟承老人家的理念、稟承阿彌陀佛的理念,那會光照宇宙。因為人的一個心光是遍法界的,你的心量是要為宇宙做榜樣、做表率,這個功德很大。功德有多大,跟我們的心量成正比。
而普賢菩薩是廣修供養。普賢菩薩跟我們往生極樂世界關係密切,因為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的法界,用現在的話說,那個頻道你要接上去。大家看電視都知道,你要看哪一台,你要按那個頻道,它就接通了。其實我們去極樂世界也是一樣,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那是方便說,真實是什麼?極樂世界在哪?當下就是了,極樂世界是法性土,遍一切處。所以像慧遠大師他見到極樂世界幾次了,海賢老和尚也常常見。所以「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淨土哪裡來的?我們真心裡面自然現前的、變現出來的,一切法從心想生。「託彼依正,顯我自心」,透過阿彌陀佛他的願,他極樂世界的殊勝,我們看了之後很感動,要效法他,很想去,把我們自性的德能一點一點喚醒了。能夠「始本不離」,你就「直趨覺路」了,很快就接上那個頻道了。而要接上這個頻道,就要跟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願相應,要跟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做法藏比丘的時候,你看他見到佛,「願我得佛清淨聲,法音普及無邊界,宣揚戒定精進門,通達甚深微妙法」。那些發願的文,我們有沒有隨著他發的願自己也發出來?「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速生我剎受安樂,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
劉素雲老師她們現在建和合團隊,跟阿彌陀佛的願完全相應,她們是西方的接引站。其實我們每一個淨宗學會都應該這樣來期許自己,「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你有這個願,鐵定能成,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個跟忙不忙,或者這個跟學歷高低都沒有直接關係的,有沒有心重要了。
剛剛還提到,那一位同仁還有都去指導幫助別人,這個也是黃居士也能常常看到別人的優點。為別人付出,心痕跡都沒有;對別人的優點常常很能夠看到、欣賞到。自己的付出不能放心上,一放心上就要人家肯定了;人家一不肯定,就沒啥動力了,或者臉就臭臭的了。這個都要很謹慎,要三輪體空。剛剛說頻道要接上,普賢行才能接上頻道,清淨心才能接上極樂世界的頻道,因為心淨佛土才會淨。
所以《了凡四訓》很好,我也是推薦了好多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每個月最少也念一遍吧?月無忘其所能,每一個月不要把學過的東西給忘了。每個月念一遍《了凡四訓》,每個月念一遍「勸發菩提心文」,這些經典對我們的修學非常好的指導。假如我們確實也有這個心願,但是好像還是沒做,這裡也透出什麼?透出我們的一個習慣,很會拖。一有時間,「明天再說好了」,你的時間就過去了,拖啊拖啊拖啊,這個月又過去了。拖也會變習慣,拖延。我覺得拖延的人太好命了,太好命了才會拖延。假如每天你根本二十四小時都不夠用,你要拖延也很難。真的把任務給你派上去了,你要拖延嗎?明天你就要上課了,你今天不準備?
所以我們這個班成德也推了不少人上台了,推了好幾位同修了,他們都在馬來西亞以外的國度在講傳統文化了。我跟大家共勉過,連芬蘭都拿到我們馬來西亞的法寶了,是吧?我們現在要跟阿彌陀佛同心願,不是只有地球,是整個虛空法界,要有這樣的心量。但是你有這個心量也要落在當下的本分去做,有時候我們願發得很大,但是不切實際。舉個例子,那天有團隊同修,團隊裡面有老有小,年齡不等,結果兩個長輩因為一些事在微信群就有紛爭了。結果我就問一個年輕的同修,我說:「你看這個有沒有問題?」這個年輕的同修就說了,他們沒有把文化傳承放在心上。我說你怎麼一講講那麼高?兩個人有點摩擦,你一下子「沒把文化傳承……」,講得有沒有錯?沒有錯,但是聽起來好像有點太高了。我說你首先要可以觀察到,他們在這一段話發出去以前,沒有考慮到對這個群裡面、對這個團隊其他人是什麼影響,因為他忍不住自己的情緒了。
大家聽懂我舉的這個例子嗎?我們很容易激動,都很高,「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從哪裡開始做?就像剛剛黃居士講的,要讓家裡很放心,不能讓家裡操心,要做得妥妥帖帖,讓他們歡喜。所以印祖為什麼特別強調敦倫盡分?說實在的,印祖這麼強調,我們弟子們真重視了嗎?其實也沒幾個人重視,為什麼?我們還是很容易挑境界、揀擇境界,都挑那個我比較喜歡的,那個面對家人、面對同事之間,該去化解的、該去突破的,都自己打退堂鼓,不敢真誠去面對。大家要知道,For example(例如),你問題不去處理,就跟你生病了不去醫治一樣,病拖愈久愈難治,是吧?這應該是同一個道理。而且我們面對問題不主動的去努力,還是自己自私,你問題不處理,鐵定對方或者家人會生煩惱。慈悲了,我們為人想了,我們不願意任何人因為我而痛苦、煩惱。
所以《十善業道經》說到慈悲喜捨,「慈莊嚴故,於諸眾生,不起惱害」,那這句話什麼時候落實?「悲莊嚴故,愍諸眾生,常不厭捨」,你明明看到親戚朋友有需要幫忙了,可是我們又很怕麻煩,沒有耐性,「有沒有用?」想很多。其實這裡面還是有不信任人,不信任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有多想自己,都有自私的成分在裡面。真的知道誰因為我們生煩惱,我們趕緊給人家發個訊息,或者留個話,跟人家懺悔。你說,「跟他懺悔,明明他錯得比較多,幹嘛叫我跟他懺悔?」你看,又來了,計較人我。處事要用第一念,不能用第二念,第二念是分別執著了,計較人我、瞻顧得失、激於意氣。你看不高興了,「為什麼不是他跟我道歉,還得我跟他道歉?」人只要在那裡計較,心量擴不大的。我們閩南話說的窮分,你們聽過嗎?我覺得好多句很生動的閩南話,我們馬來西亞同修好像有點不了解了。這也不能怪你們,為什麼?你們也很不容易,你們參的東西比較多,又要學馬來話、又要學英文、又要學普通話,還要學客家話、還要學閩南話、還要學廣東話、還要潮州話、還要海南話。我剛剛這麼講就是要體恤別人的不容易,這個在處世也是很重要,要常常有忠恕之道。
剛剛成德講的就是閩南話,他在講出這個詞語的時候,那個意境就有一點冒出來了,所以音義同源,老祖宗在創字都很有味道的,聲音跟意思同源。大家注意去體會,小溪怎麼講?溪(khe)、溪,你那個聲音發得不大;長江,江怎麼講?江(音剛)!那個聲音就讓你知道很大很大。那個小溪,小溪(khe)、溪(khe),你看小溪,你聽那個聲音就知道大還是小,音義同源。我們的文化有很多很美的地方,大家要留心去體會。你看老虎,虎(音霍)!虎(音霍)!那就很大、很恐怖了,它那個發音絕對不會是發得很小的。那個喉音,喉音就是指,哇,「轟」,很宏大這種,喉音。你看普通話說尷尬,你也聽不出啥來,閩南話說哎(上聲)呦(去聲),你一聽起來就很哎呦(尷尬)了,有沒有?就是他那種尷尬的氛圍,就在他的音聲裡面傳出來了。剛剛說的你太計較了,閩南話講窮分,就有那種計較的味道在裡面。
所以觀心為要很重要,這個不能小鼻子小眼睛的。「他真的對我不好」,那消業障有什麼不好?我還有對他不好,那造輪迴業也不得了,趕快給他道歉。處事,我們要去極樂世界的人,怎麼樣?別人對不起我們的,統統不用還了、不用還了;我們欠人家的,趕快還、趕快還。這心不能用錯了,用錯了就搞輪迴去了,用對了就作佛去了。
其實我們真的體會不到,我們當炎黃子孫的福報真是太大太大了!近的,我們遇到老和尚,給我們講得這麼圓滿,還給我們表演得很圓滿。你去查查看《無量壽經》,哪一句老人家沒做給你看?你們假如有找到,趕緊告訴我,可能你判斷不對,我再跟你talk talk,我們好好切磋一下。你去找《論語》,老人家也都做給我們看了,是我們善不善學。最近的老師就這麼盡心竭力。我們遠到幾千年前,舜王,我們的祖先,你看他表演得這麼圓滿,遇到的家庭這麼嚴峻的氛圍,我們哪有遇到這麼嚴重的狀況?可是他卻感動了一家人、感動了全國,所以根本沒有障礙。「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但恐誠心未至」,我們真誠還沒有現前。真誠為什麼不能現前?因為有見人家的過。真心一法不立,我們有放人家的過了,真誠心就被障礙了。所以普賢行只有讚歎,沒有批評,沒有見人家的過。所以叫念恩忘怨,沒有任何怨,統統不放心上,只記親人、朋友、有緣的人對我的好。
我們都看過「暖春」吧?沒看過的舉手,對不起,對不起,It’s my fault,這是我的錯。楊同學,我們這個禮拜放一下「暖春」,提供大家參考,沒看過的人可以參考。大家看小花是被遺棄的小孩,是吧?你看那個爺爺年紀都不輕了,可能那時候也應該有個六十了吧,把她撿回去,一開始看到她嚇得要死,看到人都嚇壞了,怕人家把她賣掉。然後你看那個嬸嬸對她那麼不好,可是最後她嬸嬸也被她感動了,為什麼?小花心裡面那嬸嬸對她的不好,她完全沒有放在心上,對她有一點點好她都記住。小花為什麼能這樣?因為她人生的際遇不好,人家一對她好她不敢忘,這樣的心境也很值得我們學習。人家的一點好,我們都要感恩,都要想著怎麼去回報,那每一天都會有很多很有意義的事可以做。我們就不說別的,我們就想著要報老和尚的恩,二十四小時都不夠用。我要用功,我們要護持正法,我們要敦倫盡分,我都感覺時間不夠用。所以夏老說,學道的人沒有剪指甲的時間,怎麼還有時間說閒話?還有去議論是非,哪有那個時間?孔子也是這樣,孔子對子貢說的,因為子貢方人,方人就是批評人,「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你很閒了嗎?假如是我的話,我自己沒有這個工夫,沒有這個時間,因為我自己用功提升自己都感覺時間不夠了,這是真用功的狀況。會批評人,我們的專注力已經向外了,已經著相在外在的境界了,佛法是內學。
比方成德曾經也在團體裡面遇到,比方說這個同修問題不少,然後他自己都看不到,然後還發老和尚的開示,發什麼開示?說修行人最難的就是看不到自己的問題。他自己問題很多,他還發這一個開示要讓大家聽。那就是他覺得別人都看不到自己問題,但是他自己沒有覺得他有問題。可是重點是成德看了之後,心裡就發牢騷了,「自己那麼多問題,還發這個給別人看?」但是我這麼一回頭,我自己也在看別人問題了,所以這個一不小心,自己也捲入漩渦裡面去了。
所以最近覺得這個《弟子規》,雖然成德曾經跟大家分享,我感覺這個《弟子規》每一句要做到也不是那麼簡單的。我們說,你沒把吃奶的力量用出來,那你要落實一句也不簡單。我給大家舉一句就好了,其他的就不說了。「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這句話好不好做?我們每天有沒有在做?成德為什麼要說「每天」?因為我們要落實一句經句,只要沒有每天,絕對落實不了。為什麼?跟你鑽木取火一樣,鑽啊鑽啊,手累了,休息一下吧;休息一會,再鑽吧;又累了,再休息一會。我們要落實一句,你今天,好,我來落實;明天放假。你那種決心、那種態度就退了,要再來又要重新提起一個勁,又休息一下,那個火沒有出來的一天。比方說你說,「念念為他人著想」,好,今天我做,明天放假。我跟你保證,沒有一天真正你完全落實。所以要落實一句,就是從此刻開始,「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你隨時要保持住。
那我們想一想,我昨天在效法誰?我在處事待人接物、生活、工作,我有沒有在想我要落實老法師的謙和、誠敬?這是我觀察到的,落實老人家的認真、不疲不厭,都快九十歲了,講經四個小時。老人家從八十五歲以後,每天四個小時不中斷講,講了好多年。確實老人家真的是燃燒自己,照亮我們的慧命,那畢竟都九十多歲了。從三十三歲開始講經,有時候一天講十幾個小時,你說一般的人,那早就身體都扛不了了,開口神氣散,一講話都是要耗氣的,更何況是講了六十多年。所以老人家是為我們疲累的,我們要以如說修行來供養他老人家,請他老人家長住世間。
所以每一天要提醒自己,我今天要效法師父什麼?我一定要效法到落實了,我再來效法他下一個優點,你不能今天要效法這個,明天又要改效法那個。甚至於你每一天看到別人很可貴的地方,有沒有馬上把他那個精神放在自己心上,跟自己融成一體?老人家是我們最尊敬的人,所以老人家的做人做事假如沒有跟我們融成一體,我們說跟他老人家學,那不是很奇怪嗎?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哪有每天在效法,然後一點都不像?這就怪了,那可能變成什麼?搞名聞利養,打著老人家的名號,做人做事都不照他老人家的教誨,搞自己想搞的東西。那這樣不行,這裨販如來。你拿著佛陀的招牌、你拿著出家人招牌,去搞自己想搞的事情,那這是裨販如來,這罪很重。所以我們不能修得稀里糊塗的,學佛要當個明白人,我們要幹得明明白白,我們現在是依老人家什麼理念、什麼教誨在弘法利生。他老人家有智慧,我們不能瞎忙,現在什麼最重要,輕重緩急,都要從他老人家教誨當中掌握住。老人家說的,國文補習班救急,一條龍從根本救起。可是大家要會聽,我們不能聽完了,就做一條龍,國文補習班不用做了。救急還是要救,我們不能一聽什麼又著什麼,要雙管齊下、多管齊下。你現在不救急,我們看大陸去年統計離婚率四成,東北吉林去年達到百分之七十一離婚率,你看多少下一代受影響。我們不忍心,「興大悲,愍有情,演慈辯,授法眼」。好幾位同修現在在跟我們歐美的小朋友上課了,幫他們扎根。
諸位同修,成德現在踏到歐美的因緣上了,希望大家給我多多支持,因為現在又遇到牛年,我這頭牛更停不下來了。所以這個歐美那麼大的地方,那麼多的因緣,可不能我在前面喊衝啊衝啊,我往後面一看沒有人來。當然這個時候不能抱怨,這個時候要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鐵定是我不得人心,這個時候不能怪別人。所以聽老人家的話不能聽偏了,很多人一聽,他覺得什麼比較重要,人家在幹其他的事,他說你不要做那個了,做我這個。所以有時候聽了又產生自己的執著點。我曾經遇到一個同修,都是我們廬江的老同仁,他聽了一套光碟很受用,是香港講的那個四十集,講五倫關係的。結果他自己很受用,他就跟他認識的同修講:「你一定要聽這一片,你不聽這一套決定不行,絕對修不成。」搞得人家很煩惱。我說拜託一下,你不要把我也拖下水了,好像逼人家一定要聽。現在我們容易犯一個問題,愛你沒商量。你要愛對方,都沒有考慮到人家的接受度,強迫中獎,今天遇到我了算你倒霉,你鐵定得要怎麼樣才行。這強迫中獎不對,柔和質直攝生德,從來沒有聽過哪一個佛菩薩強迫人家中獎的。
所以這個學佛最怕的就是出現執著點,從這裡我們觀察別人、觀察自己,就體會到了。為什麼佛講般若要講二十二年?佛又不多事,講一年就可以,他絕對不講二十二年。代表什麼?沒那麼長不行。那諸位同修,我們還要進一步思惟,佛陀那個時代的人講般若要講二十二年,請問我們現代人要講多久?要動態觀察因緣。所以老法師要守三個條件他才能成就,那我們呢?我們的根性沒辦法跟老和尚比,我們還不效法他,那怎麼學?大家聽師父講經真的要動態觀察,我們一聽李炳南老師說,一萬個念佛人,往生的三五個。我們聽要警覺性,那個時代都三五個,現在呢?那得真把問題找出來,為什麼那麼少,原因出在哪?我們一定要避免才行。所以真的是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到底這個人、這個事是要提醒我內心還有什麼執著?我們太容易遇人遇事就執著了。奇怪了,我明明為孩子好,為什麼他這麼牴觸?原因出在哪?修行人不能稀里糊塗的,都搞不清楚問題出在哪。
大家有沒有聽出來,老人家在講經的時候,他都會把原因找到。一切事不離因果,你在因地找不到問題,你怎麼把結果轉變?所以老法師說,他們上一代高僧大德還很多,為什麼到了他們這一代鳳毛麟角?怎麼才差一代人差那麼多?老法師觀察、思惟了幾十年,老法師說我終於了解了。其實老法師是為我們在觀察、在考慮。結果老人家說,因為從他那一代開始沒有扎基礎了,沒有扎傳統文化的根基了,因為他的弟弟小他六歲都沒有這個機會了。就是因為老人家洞察出來了,為什麼才就一代人,滑坡那麼大?老人家那一代就滑得那麼嚴重了,再下一代、下二代呢?更嚴重。除非我們把一條龍辦起來了,不然這個滑坡是一直往下,到最後就沒有人繼承了,沒有人有慧根能傳承了,一直往下退了。要護佛種性,常使不絕。
所以也很隨喜我們同修們,現在各地傳統教育,尤其是一條龍,現在是馬來西亞在帶頭了。大家有沒有回想到了,老人家為什麼去年初要到馬來西亞過年,現在看懂了吧?老人家沒有去,能有現在的氣象嗎?成德也是後知後覺了,也是邊跟在後面走啊走,突然看一看,哦,原來是這樣子,原來如此。當然要慢慢鍛鍊,從後知後覺慢慢提升到一觀察能夠明白老人家的考量在哪裡。老人家九十歲上下談最多的就是一條龍,所以一定要把老人家最重視的事放在心上。救急、救根本,我們雙管齊下,而且是相輔相成,因為你現在培養的孩子也在我們這個社會裡,社會風氣也要好好盡力的來護持,身安才能道隆。最起碼我們要護好我們的家庭,護好我們的團體,護好所有信任我們的有緣人,你護好他,他就比較不受目前這個大染缸的障礙。所以我們這個淨宗學會持續每個禮拜上課,多少青少年、小孩得利了。我們假如再整合力量、整合資源,不是說一定每個淨宗學會做,大家同出力,每個月或者兩個月一次,辦一個七天的道德講堂,把那些沉迷在網吧的年輕人把他拉出來,可以用傳統的藝術來薰陶他。其實這些沉溺網吧的人,你真正有機會接觸他們,我所接觸的還沒遇過哪一個是他很喜歡打,都是什麼原因?他無聊,他沒事做,他沒有人生的目標,他內心也空虛,他要找刺激,不然他平復不了,他面對不了自己空虛的心。鑰匙兒童,父母沒有充分的陪伴,家裡沒有愛,都有他的因緣在。
所以我們學佛、學大乘,四大菩薩是我們的榜樣,觀音菩薩的表法就是救苦救難。你看現在的眾生各個年齡層心裡痛苦的不少,每個年齡有每個年齡的痛苦。我們現在聽說十一二歲的人憂鬱症,有自殘的行為,就拿個刀子割自己的身體。那個都是內心已經非常衝突、空虛了,都有厭世了,不想活了,才會有那些動作出來,你想每天很有意義,不可能這樣做的。所以四大菩薩我們都要效法。「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我們真的發心辦課程了,不用去招生,佛菩薩自然幫你帶人來了。觀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哪一個家有痛苦了,他也是同體大悲,哪個弟子發願護持眾生了,他馬上就促成這個緣。這個我是非常相信的,佛菩薩同體大悲,哪有說我們願意把身體借出來給佛菩薩用,他不安排因緣?假如你真發心了沒有因緣,那就是我們要先提升自己。發願是可貴的,但是我們得要提升智慧、德行跟能力,不然到時候我們去辦個班,然後這個學員有情況了,你跟他吵架,那還是別辦好了,那變成添亂了。所以這個佛菩薩有智慧,佛菩薩會判斷,你一發願就有感得因緣,那很好,好好做;你一發願沒有因緣,不要難過,佛菩薩都知道的,是提醒我們先加油一下、先充電一下,自然水到渠成會安排。
跟大家談了不少,寫心得大家也不要有壓力,假如有壓力,我又惱害眾生。於諸眾生要不起惱害,所以大家自然就好了。縱使沒有,就寫一個沒有,也是,沒有就沒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很自然就好了,不要有壓力,但是要很真實去面對自己的狀態。我是感覺我們對於修行,會不知不覺把它給分別、把它給執著了。何處是道場?你寫不寫心得就是道場,我們的心念假如是逃避,那就不是道場了;假如是拖延,那就不是道場了;假如是懂得沉澱、懂得反思,那就是道場。煮飯是不是道場?你在那抱怨,邊煮邊抱怨,那就不是道場了;煮的時候想著廣修供養,那就是道場了。「聖狂之分,在乎一念。」所以我們都是皈依三寶的弟子,覺、正、淨,自性三皈,這個念頭跟覺正淨相不相應?我們上了火車,上了通往極樂世界作佛的火車,火車票要拿在手上,不然一檢查不行得下車,這三皈依就跟這個車票一樣,不能離開我們。
剛剛我們又提了普賢行,普賢行要落實的。比方我們剛剛說,落實《弟子規》一句不容易。請問,《弟子規》跟普賢十願是一還是二?假如是二,那就不是佛法了,佛法是不二法。我們不說別的,就剛剛我們舉的那兩句就好了,我們看看是不是普賢行。「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是不是普賢行?禮敬,然後請佛住世,常隨佛學。「縱去遠,以漸躋」,你很有志氣,我要效法他,那你不是請佛住世?我要效法阿彌陀佛,我要效法老和尚。老和尚說的,你不先請自己,你要請誰?那是不是常隨佛學?是,你一直在思惟佛菩薩、思惟阿彌陀佛的行誼,思惟老和尚的行誼,那你不就像跟著他一樣在學習嗎?我們有沒有真正認認真真靜下來,我要跟老和尚學什麼?我身邊我們也聽到不少我們同修講,很佩服方會長、顏會長,真佩服嗎?真佩服了,會「接下來呢?」真佩服,接下來會效法,我現在有在效法他們的哪個優點?不然都是一時激動而已,跟自己好像也沒太密切的關聯。比方我們漢學院有個同學,他在煮飯的時候嘴巴都在動,沒出聲,嘴巴動,旁邊的同學就仔細觀察,那個嘴形在念佛。後來他觀察到了他就分享出來,給所有的漢學院的家人,某某同學他連煮飯的時候嘴巴都在念阿彌陀佛。我們聽到了這個事例,接下來呢,效不效法?那這個是我們的心態。一天都會遇到不少榜樣吧,效不效法?什麼時候效法?這就是一個人學習的態度。我們總不能只看戲,自己不粉墨登場,你得真上場才行,以師志為己志,得登場,得好好練。
當然你真的登場了,挑戰很多的,不可能沒挑戰。因為什麼?因為上天瞧得起你,所以你挑戰多,「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所以這句話我翻白話一點,老天爺瞧得起你,這叫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我們翻得白話一點,不然文縐縐的,有時候我們一聽到文言文會有一種恐懼感。比方我們說「便就今朝成佛去,樂邦化主已嫌遲」,也比較文言,你就直接告訴他,你今天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見到你第一句話說,傻孩子,你怎麼今天才回來?你這個傻孩子,為什麼今天才回來?你這麼一講,他一聽就懂了。所以我們在講學的人隨時要應機、要觀機,三番審機,誰來聽的,在哪裡講的,場合是什麼,這些客觀環境都要敏銳能夠觀察到。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普賢行吧?不要在那裡分《弟子規》小孩子學的,小乘法,不是大乘法。哪有世出世法,只有覺跟迷,覺了,無有一法不是佛法;迷了,佛法都被我們搞成自害害人。自害什麼?法執很重;害人,對人很傲慢,覺得自己懂很多,搞得人家很痛苦。下一句:「見人惡,即內省。」是普賢行哪一個?懺悔業障,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有則改,沒有說有則批評,沒有,有的話改自己。所以「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剛剛跟大家舉的例子,我自己一不小心就入那個漩渦裡面了,「自己有問題,還發這個開示給人家聽?」那我也在看他的過,我有沒有資格講他?所以要真的能即內省,自己就有受用了。我們自己做得很好,又從來不批評別人,人家自然也不批評了。為什麼?人他都有他的良知,人家那個做得最好,他又不批評人,我批評人不好意思。所以重要,依教奉行重要,「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重要。我們不帶頭做,整個團體全部捲進去見人過了。所以尤其領導者的心念very important(非常重要),因為你一個心念會影響整個團體的氣氛、氛圍。領導者都反省自己,底下的人不知不覺都帶動起來了;領導者很苛刻,底下的人都會無形中受影響。成德的觀察,你說幾歲的人會受人家影響?我看起來都會。除非他知見已經很穩了,不然哪怕是九十歲,還是會受人家影響。這個境教就非常重要了。所以這個善友為依,就形成一個氛圍了。
我們有跟大家說,可以看《認識佛教》前三集,不是看,聽,也是看,書是看,音檔是聽。下一次我可能會問大家,我應該現在不要講,到時候臨時問比較好。為什麼?因為我現在講,又怕你們有一個負擔。你們可不能想說我要給你們突襲,我沒有這個心念,不要誤會我。我說我先講了,怕你們心上有個負擔。比方說我們《認識佛教》看個幾遍,你體悟的地方,你有沒有在生活、工作、處世待人把它用出來?你一有用,保證你有感悟,因為你一行就會幫助你理解,行幫助解,解又幫助行得更徹底。我們下一次見面給它討論一下,我前三集哪一個內容我去落實,我的體會是什麼、感悟是什麼。我看你們都露出微笑,那就好,我事先給你們講沒有增加你們的負擔,那就好。
我們今天將這個「十年因緣」做一個結束,上一次我們談到「大專講座,海外傳燈」。其實我們在看著老人家一生的弘法,從老人家來講,最重要的是他相信佛菩薩安排,他的緣特別特殊。其實我們要問問自己,你真相信佛菩薩安排了嗎?你面對一些因緣責任來的時候,你會不會第一個念頭「別找我」?有這個念頭,那怎麼是佛菩薩安排?自己安排了。「自己安排不要」,你不要也是安排,你要也是安排,不要也是安排。「亦無希求不希求想,亦無彼我違怨之想」,那佛菩薩才安排得上。你自己意識很重,那佛菩薩不強求,他不攀緣。而且我們的自我意識很強,佛菩薩加持不了的。
所以大家要體會到老人家這段話背後的意境,我們聽著他講話,體會到他對佛法學習的心境沒有?體會到他對老師的感恩沒有?體會到他老人家在因緣當中的存心沒有?他怎麼應對進退的?體會到老人家看到這個時局,他洞察到什麼?他高瞻遠矚在哪?這個都沒有在文字上,這都在文字的背後,可以感受得到的。所以古人有一句話叫弦外之音,聽音樂要聽懂弦外之音,聽開示也要聽得懂文字背後的深意在哪。比方說你看了老人家一生的弘法,包含他求學,我們體會到「佛菩薩安排」沒有?體會到,相信沒有?那佛菩薩安排對誰,只對老和尚嗎?還是對每一個人?你不相信對每一個人都是這樣,我們自己就在境界裡面攀比、擔憂、生煩惱。
所以我有一個同修,好多年前,這二十多年前跟我說的,他說阿彌陀佛比較疼你。我說你講這個話會下阿鼻地獄的,因為你講這句話叫侮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比較疼我,阿彌陀佛不就存私心,是不是偏心了?比較疼,你可不能從相上看。你說好像現在沒有安排他。他現在習氣那麼重,安排他不是害他嗎?所以阿彌陀佛在加持他提升能力,你不能著在有沒有任務給他,都不能在相上著相。所以為什麼李炳南老師要跟老和尚說,「你要信佛!」這句話講給誰聽的?講給我們所有的往後的弟子。我不知道你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腦海裡有沒有李炳南老師那個「要信佛」,那個影像有沒有浮現起來?你看老人家多有智慧,那個機會點捉得多好,學生終生都不會忘了他的表情、那個動作。一個教學者,你的言語、你的聲調、你的臉部表情、你手上的動作,都能夠促成別人對你講的話的吸收程度。當然那個是因為你很真誠,你的臉部跟手的動作自然配合上去了,可不是像演戲的人照著劇本演,你是出於自然去演的。
我們從中也學到非常多的做人做事,你看老人家一遇到大專講座,他沒有只是高興而已,他很冷靜。大學裡面有晨曦社,有佛教團體,雖然是好事,他深謀遠慮。其實實在講,這個假如沒有對自我觀照的智慧,他能分析出這些點來嗎?我們自己都稀里糊塗的,還能護別人?所以這裡面都有內功的。所以老人家是守了三個條件,他知道那多重要,先入為主,假如又被別人影響了怎麼辦?所以趕緊辦大專講座,這多慈悲!我們學到了沒有?盡心盡力護持眾生的因緣、法緣,「護佛種性,常使不絕」,具體落實。
我們講到這裡,我們希望我們馬來西亞大專佛學講座、大專漢學講座趕快開始。誰來做?其他人是誰不管,一定有我,我首先表態,有這個因緣我一定參與。我相信我們這二十幾個人就能把它成就了,你們有沒有這個信心?你們沒什麼反應。我只看到我們顏會長點頭了,你們更多的人點頭我才有底氣。都跟這段有關,當時候辦大專佛學講座,老和尚的師兄弟也有不敢講。結果老和尚怎麼說的?你學佛多少年了?然後師兄弟一講,很多年了。那這些年輕人剛學,就好像你已經是小學五六年級了,現在讓你去輔導輔導幼兒園,沒啥困難吧?他們一聽好像也對,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嚇自己的。所有的外在都不會有障礙,就是自己的心態障礙住了,自己的分別執著障礙的。
結果我們看李老沒有安排老和尚講課,這都是人情事理,畢竟老人家是外來的,難免人家會窮分,會計較,不安排他。但是這個回答問題一般的人也不敢,回答問題哪有那麼簡單,人家問你什麼問題,你沒法準備的,這種課其他人也不敢上。然後還不是很高調的讓老人家來上這個課,還是什麼?代課。這個是李炳南老師的課,所以李老先講了,講了之後說,明天你代一下。你看這個處世那個掌握的度,這個是我們的學處,不讓眾生起心動念在那裡比較、在那裡嫉妒。那老人家就參加了十一屆,後來也積累那麼寶貴的經驗。你看水到渠成,道安法師就請老人家在大專佛學講座做總主講,而且還是中國佛教會發起的。教了四年,參與的學生有幾千個人,認識很多同學。結果這些同學都挺優秀的,還到外國留學,在外國工作,結果他們就找老和尚去講經。所以就可以雲遊世界,緣是這麼結的。
大家想一想,因為老法師發願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就是遊化,哪裡有緣哪裡講。但是老和尚說他的緣很特殊,以後可能要再出現他這樣的緣也不多了,也不大可能了。大家可不要覺得佛菩薩對老和尚加持多,不是這個意思。緣已經發展了,現在更重要的,老人家的法已經在五大洲都推廣開來了。眾生又不是聽一次課就覺悟了,得要聽幾十年,誰來講?誰來護持?都要我們學生同台演出,非常重要。
我們看,「李老師看到我的法緣也很歡喜,把佛法帶到國外去,帶給華僑」。這個也是遵老師的教誨(老人家做什麼事都是老師給他指導),海外傳燈。「每次出國,我一定向老師請教,回來一定向老師報告」。師父給我們表演「出必告,反必面」。老人家非常聰慧,思惟非常敏銳,但是又非常的老實,這是不衝突的。而且老人家說了,「老師清楚我的情況,他才好指導我」。有一些人說,那老師有他心通。佛菩薩不以神通度眾生,真有他心通,他也不會現給你看的。因為你不講他不答,因為你態度沒有養成,所以他在等待,他在點化你要有這個態度。實在講老和尚分享這個,是不是也在點化我們?講給誰聽的?講給那個李炳南老師三十週年圓寂論壇底下的人聽的,那我們就太鈍了,講給哪一個願意受教的人,就是講給他聽的。我們能把《弟子規》這七個及時做到位了,我們才有根。
所以老法師說,這個開示我也發給大家,很短,七分鐘。老人家說了,為什麼上一代那麼多人才,到我們這一代快速下降?因為我們沒有扎根。假如沒有扎根,你學經教學一輩子,你學幾十年、學一輩子,決定不可能學好。老人家講得很確定,決定不可能。最多你只能學到皮毛,學到佛教的言語而已,你學不進去的。為什麼?因為沒有根就沒有清淨心,沒有清淨心就沒有定,那個法入不了我們的心,就像我們很浮躁,左耳進右耳就出去了。佛菩薩、老和尚講的都是跟自性相應的,我們沒有做人的根基,常常就被我們的煩惱做主了,有時候聽經,有聽就沒有懂。所以扎根重要。
老人家說,那個時候還有兩個老師在,還有方東美先生。「老師過世了,我以後也就離開台灣」,在新加坡團結宗教。後來澳洲移民局看到老人家做的貢獻,又把老人家邀請到澳洲。師長對於老師的後代照顧得無微不至,這個我應該在前面的課程有跟大家分享過了,這都是成德也有一點福報,親眼所見,終身難忘。那個看著我們已故的周院長,那種像一個兄長一樣的慈愛,關心得很細,衣服夠不夠,生活這些用品都給備好了沒有,都親自來詢問的。在澳洲就有緣代表大學參加聯合國和平會議了。什麼因緣?發生九一一事件,整個和平學院在重視怎麼促進和平、化解衝突。你看老人家的緣都緊密的跟眾生的苦難連接在一起了,你說這個誰安排的?佛菩薩自有安排。所以老人家能隻身一個人到了台灣,沒有任何背景,最後居然聯合國給他一個辦公室,有的國家還不一定有這個因緣進去,居然老人家以個人的身分成就了一個因緣。
但是諸位同修,這麼難得的因緣是個開始,請問,誰去講課,誰去分享經驗,誰去?你們內心裡有沒有馬上浮起來,我去!你有這個目標了,你就會努力;你沒有這個目標,每天渾渾噩噩,一天就過去了;你很有目標,你每一天不敢懈怠。老人家都九十五歲了,可不能再給他等,我得趕快好好幹,我的家庭、我的學會,我們辦的一條龍,可以去供養給全地球人。你要有這個願,說不定哪天人家非洲國家就邀請你去了。你們的表情好像不怎麼相信我說的,這是真的!成德現在跑到蘇武牧羊的緯度,我作夢也沒想到,真的是牧羊,一望過去都是羊,想都沒想到。說不定我再過幾年真的到非洲去也說不定。
所以認識的人就多了,大家普遍關心如何化解這些矛盾衝突,找不到解決的方法。老人家說,「實際上只有一個問題,什麼問題?人心壞了,這是個大問題」,這是根本問題。但人之初性本善,為什麼現在壞了?「沒有人教了,所有的學校只教你做事,辦事的技能,做人的教育沒有了。」你不教他做人,一到社會上去唯利是圖,會延伸很多問題,所以問題出在這。老人家在會議當中還點出來了,病根在哪?病根在家庭,夫妻不和。我講到這裡,馬來西亞有一個天命,復興女德、女教,這個你們責無旁貸,找其他的地方都不成熟了,其他地方離婚率都很高。那恢復女德從哪裡開始?從我們這個班開始,請佛住世,不能請別人。我不知道有沒有跟大家說,因為我最近接觸很多歐美的這些同修,他們大部分都是從大陸過去的,好幾個人都說,我媽媽很凶,我媽媽很強勢。我一看他們的臉上都是那種恐懼,因為長期受母親的影響,會表現在他的臉上。所以一個人他的家庭成長如何,臉上就看得出來,他還有點憂愁,那就是他歲月的痕跡,是看得到的。你一看這個人特別樂觀,那他應該是成長過程得到父母滿滿的愛。
接著師父講了,「學習大經,弘揚漢學」。學習大經很重要,現在眾生要出離輪迴,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那老人家畢竟年紀大了,現在非常可貴,劉素雲老師宣講大經也已經第二次了,都帶動老人家的弟子們好好學大經、好好弘大經。我也是親自有見到劉老師,我也是祈請她繼續持續不間斷的講,她也很慈悲答應了,但是她也說她畢竟年紀也大了,她也勉勵我們年輕人你們也要多承擔。我們淨宗學會弘揚大經責無旁貸,大家也要好好下功夫。
那老人家說了,他非常佩服湯恩比博士,「一生研究世界文化史,對於中國傳統文化非常了解」,也很有見地,可以洞察要解決二十一世紀這些社會問題,得要靠孔孟學說、大乘佛法。這是湯恩比教授的真知灼見,老人家也想到這來了,所以這些年來,我們也是想到從孔孟學說下手,從大乘佛法下手。「大乘佛法我們找到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找到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這裡頭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全部都講到了」,非常圓滿。成德讀到這一句就感受到,老人家的特質就是好人做到底,老人家知道要大乘佛法、孔孟學說解決問題,進一步又具體的幫我們找到了,大乘佛法就是《無量壽經》會集本,就是黃念老的註解。
「末法九千年眾生得度要依靠這個本子。這個本子是李老師傳給我的,老人家的遺物就是這本書,給我了,我要傳承這個法脈。不止淨土宗,中國大乘八個宗,我希望年輕人發心,認真學習經典,能夠把八個宗派都興旺起來。」老人家的胸懷博大,希望大乘八宗都能振興。有緣老人家也幫助,像索達吉堪布也都是在盡力弘法,那老人家很隨喜他。老人家也是在給我們表演,「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像馬來西亞前些年,非洲的小朋友是不是也到我們馬來西亞去表演?他們還念《弟子規》,還唱廣東歌。那個是慧禮法師他到非洲,那個可不簡單、不容易,好多非洲小孩出家,做三時繫念。他很用心,這麼多年來在那裡培養人才,我們也是非常敬佩。所以這個都是老和尚表演給我們看的,也是很支持他們。
「孔孟學說,我們找到唐太宗下令編纂的這部《群書治要》,這部書可以救世界。書找到了,現在需要培養一批老師,這些老師能把《群書治要》念通,把它講透,然後把它寫成白話文,翻成外國文字,在全世界流通,讓全世界的國家領導人都能讀這部書,都能用這部書來治國、平天下,衝突問題不就解決了嗎?」現在全世界也很關注中國,以至於中國的文化。這一部書曾經成就大唐盛世。我記得差不多十年前左右,我還在馬來西亞中心,進來一個相貌非凡的人,因為我有課,我也沒有去跟他交談,外國人。結果後來我一問,是巴基斯坦的一個部長,他來馬來西亞處理公務,結果好像是他的總理跟他說,你到馬來西亞去,到吉隆坡去,到這個中心去請《群書36O》的英文版。這十年前的事。所以大家的付出,你那個種子種下去會結什麼果,有時候你想不到。居然編這個書,有國家很重視、很受益,真的是要廣結善緣、廣結法緣。
其實要把中華文化介紹給全世界,我感覺馬來西亞華人是很適合的,你們的English(英文)都是very good(非常好)的,我就談不上了,我能辦個工作證已經阿彌陀佛了。好像這麼說又有點不對,有時候人講話講不對自己可以感覺到,我修正一下:為了讓跟我有緣的不同種族的人能夠受用,我的英文應該要不斷提升才對。我這麼講話,突然覺得頭皮發麻,佛菩薩在加持我,你這麼想才對,剛剛想不對,把責任推給別人不好。所以定位不能定太低,不能定在雅思四分,這個太沒有志氣了,要定位在可以用英文把傳統文化介紹給外國人。許哲女士學瑜伽的時候差不多七十歲了,她那個學習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的。我現在還不到五十歲,學英文這個不能推脫責任,不能打退堂鼓,要迎難而上,不然我以後要勸人家迎難而上就沒底氣了。
接著老人家說了,「湯恩比先生晚年」,我們看這一段文,老人家最重要的強調學習大經,還有弘揚漢學的重要。湯恩比教授晚年最擔心的事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為什麼?因為是核子戰爭,就沒有輸贏了,會毀滅地球。「如何避免戰爭?」這個都是湯恩比教授在分析的,「要靠全世界統合」。誰能夠統合?「湯恩比說的,中國人能統合。」因為他有經驗,他幾千年來都統合那麼大的一個國度。但更重要的是用中華文化來統合,不是靠經濟,不是靠政治,不是靠軍事,是靠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我們也從歷史當中看到,日本、韓國,那都整個這種留學生團,整團來到神州大地取經。這個不是未來,現在就是這樣了,現在在中國就有不少不同國度、宗教的人,他們都到了這片土地上了,他們也很願意學,那重要的是我們華人有沒有更積極的把我們自己的文化給復興起來。
我好像留心到,還有馬來西亞年輕人,好像二十來歲而已,網紅,好像還沒二十歲,她作那個曲子就是感念她媽媽的恩德,聽說還被點讚不少,這很可貴。好像有一首歌,我現在才知道那首歌從哪裡來的,說「妳笑起來很可愛」,好像是我們馬來西亞一個年輕人寫的,他是覺得他奶奶笑起來很可愛,那首歌很紅。結果去年我們一起過元宵節,我們顏居士姐妹還表演那一首「妳笑起來很可愛」。所以全球華人一起發復興文化的心,這個力量會結合在一起的,利益全世界。
所以老人家進一步具體講了,「所以我勸大家學漢字、學文言文,我希望二十年之後,全世界的人都懂得文言文」。這是老人家的志向,我們要把它放心上,以師志為己志。老人家希望透過文言文把全世界好的文明都傳承下來,因為你沒有這個工具就傳不了了。老和尚說,文言文「是全世界最偉大的發明」,這個見解太正確了。「文言文成為國際文字,把世界上古老的文化應該流傳千年萬世的,統統用中國文言文來寫,如同佛經一樣,這樣才能夠永遠傳下去。」我們不說別的,現在在貝葉,就是本來都是用貝葉來傳承佛經的,所以叫貝葉經,那請問現在誰還看得懂?都考古學家了。但是你看,佛經已經翻成中文了,誰都能看懂,只要你懂文言文。所以我們的老祖先也功德無量,把它翻成中國的文言文,才能傳下去。
老人家又說了,「《說文解字》這是漢學的根,首先要學習認識中國文字」。我們有個同學也有針對這個文字做了一個專題,我也再發給大家,她也有幾篇心得,我把它找出來,都供養給大家。希望,我也是期許漢學院的同學們,你每學一部書,你就要做出供養來,要把法供養變成習慣。你愈供養你愈不會忘,你愈解行相應;你學完不供養,兩個月你就都忘了。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修因得果,真實不虛。
所以「首先要學習認識中國文字。中國的文字不受時空限制,可以流傳千年萬世,這是全世界最偉大的發明。我希望年輕人發心,用十年時間學習漢字、文言文」,這樣對《四庫全書》你有能力閱讀,你有能力翻譯、有能力講解、有能力弘揚,現在傳統文化迫切需要這些人。我們這個共學裡面就有同修已經發心在做了,他們就有一個翻譯組了,都把老人家的經教翻出來,或者傳統文化哪一段可能很應現在全世界機的,把它翻成英文,現在也都有掛出來了,黃老師也可以給大家連接一些做參考,說不定他們一看也發心。我們隨分隨力做,當下就能做,不是要若干年以後才能做,我當下有多少能力我就盡多少心,就是圓滿的供養,就是圓滿的功德,也由於我們一直在做供養,我們的聰明智慧就跟著提升。你不種因,你怎麼得果!你愈不敢講,你就愈要突破,你愈覺得講課的時候沒有悟處、沒有靈感,你就愈要講。
所以「我們今天培訓一批老師,希望他們從真實心中作」。因為這是二O一六年,漢學院還沒有成立,現在已經在做了。那我們大馬辦一條龍,跟英國漢學院是一不是二,沒有你們好好做,我們這裡也做不好,因為你們先護好了送過來,我們就好帶;你們沒有護好,一過來我這邊一個頭兩個大,所以也是感謝大家。「他們有個三年五載,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根基打緊了,再用十年,他們可能就有悟處,然後大家就相信了。」相信什麼?「東方教學的理念、教學的方法跟西方人不一樣。」我們是求智慧,成就德行,現在的系統是求知識、求技能而已。可是這個時代你不做出實驗來,人家不相信。現在各地也有不少在做,再過個幾年,這些孩子,人家一接觸就覺得跟教知識的不一樣了。
所以我們用古人用的教學理念方法來做實驗,不管是小孩的教育,還是現在大學的教育,我們來做實驗,這個實驗定在五年到十年。五年就會有小成,讀書千遍,來做報告;兩千遍是大成就;三千遍叫標準的成就,讓這些學生來做報告。當然這個也不能執著在讀的遍數,你在讀的過程有領悟到的一定要去落實,你不能有領悟了也不落實,你落實了,你的心跟佛的心就相應了。不能一聽這個遍數又只著在遍數,這個方法是讓我們修定,你讀著讀著,也不能只是著在遍數,而不重視解行相應,不重視淘汰習氣,那不行。這個成德也問過老和尚了,我說,「老和尚,不扎三根,然後直接一部經讀誦,能不能開悟?」老人家說,「可以,但是時間要比較長。假如是扎了三根又一門深入,這個快,成就得快」。老人家都解釋得很清楚。再來,時間比較長,沒有扎根時間比較長,請問我們在那個時間比較長的過程,會不會產生傲慢?因為你讀一萬遍,會不會好為人師?有這些習氣一起來就全完了,達不到效果了。所以其實扎根還是不容忽視,不然心念不對了,自己看不出來了,護不了自己,能以三個根一對照對照,比較容易發現問題。
所以悟了就不一樣了,古人留下的這些文字,有些地方抄寫錯誤,他們都能把它修正,有能力修正。因為每一部經,為什麼六祖大師聽法達禪師念《法華經》念兩品他就會講了?那個文字背後是展現出一種境界,那他老人家已經完全感覺那個境界了,他怎麼會不能說?同樣的,學生真正一門深入了,他深入了,他就有境界了,古人這一部經典他有寫錯的地方,鐵定跟這一部經所要詮釋的那個境界是有不相應處,他就能感覺到了,他就能把它調過來。
其實李炳南老師都是入境界的,比方說,《論語》裡面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結果兩千多年來,大家都對這個「五十」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孔子是五十歲以後才學嗎?就很多爭議,也都爭持不下。結果李老,你看人家有那個功夫境界的,他就標點,孔子說加我數年,就是給我幾年,五、十,這個五跟十之間逗點,給我五年,給我多五年,給我多十年。這個逗點一逗下去,這句話就解開來了。這個兩千多年在那裡搞不清楚的,你看。所以老人家說的,你真的用功了,你入了一個境界,解不開的句子會被你解開,古人可能抄錯的地方,你能夠把它找出來了。
所以師父說,走這個路,要發這個大心。「我今年九十歲,已經無能為力了」。其實老人家長久住世,對所有的弟子都是一分最強的支持力,我們都希望我們好好做,讓他老人家高興。所以「我願意來做護法護持大家。我活在這個世間,就講一部《無量壽經》,這是我的專業」。你看師父年紀這麼大了,都時時不忘給我們表法,這個心境我們要學到。「我不放棄,做個榜樣給大家看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每一句都是重點,「我來做護法」,護法太重要了,沒有穩定的護法,弘法的人不安定,弘法的人很難長期講學利益大眾。所以記得當時候老人家強調培養人才重要,我們整個全國淨宗學會都響應,真有人才了我們認養,我淨宗學會認養二個、認養三個。大家那一分心,成德終身不敢忘。雖然後來這個緣不一定成熟,但是大家這麼盡心竭力護持年輕人,這一分心這麼真誠,成德希望化成終身鞭策我的力量,所以也效法大家,要好好護持年輕人。年輕人發心,比我們緣更好了,我們都希望他們超過我們,一代要比一代強,我們才對得起師長,對得起祖師大德跟祖先。
所以師父接著說了,「今天地球上出現最大的危機,就是文化能不能繼續傳下去」。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我們可不能下一代都變成沒靈魂了,享痴福了,就變行屍走肉了。文化如果不能傳下去,這個世界會毀滅。為什麼?因為「人不知道善惡,把惡當作善,把善當作惡,顛倒了」。你比方說年輕人亂搞男女關係,傷了多少人的身跟心,他還覺得自己很有本事。這個都是整個風氣的顛倒,這樣的話,這個世界不會存在很久了。所以「救文化重要,我勸我們的同學要發心救文化,從自己做起,怎麼做?一生發願當小學教員,我為孩子們扎根,這是非常非常偉大的事業」。
老人家提出來的都是非常重要的事,一條龍要好好辦,淨宗學會要好好的辦,翻譯經典要好好的做,道德講堂也要好好的辦。這麼多老人家強調的救世理念,跟我們因緣最成熟的,我們好好把它做出榜樣來。但是你不要這個也要做、那個也要做,全部你都要做,緣不成熟你變攀緣了。我們不成熟的,我們隨喜人家做,他做跟我做一樣,可是你不能這個也要拿、那個也要拿,拿到最後全部都漏掉了,全部都沒做成。我們選擇我們當前最成熟的緣,就像成德主伴圓融,我現在英國漢學院是我的主,其他的是伴,我們馬來西亞辦一條龍,我隨喜功德,我是配角,主伴圓融。所以佛法是事事無礙的。那這個是非常偉大的事業,假如讓我選,假如我可以選的話,我會選這個陪伴小孩,很有意義的事情。
「教孩子倫理道德,教孩子漢字、文言文,讓文化一代一代薪火相傳,文化復興真正的希望是在下一代。我相信中國文化復興,能夠促成全世界的千年盛世。」所以大家現在做這個事要看著遠方,千年的盛世,我們現在在添磚加瓦,要有這種遠大的眼光。「能夠促成全世界的千年盛世。我們來做這樁事情,非常有意義,非常有價值。」所以老法師說,你盡力弘揚傳統文化,以這個功德迴向,一定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因為這個影響得很深、很遠、很廣。傳統文化復興了,為什麼廣?它會影響不止是華人,會影響世界的。
最後老和尚說了,「在李老師的會下求學十年,感慨萬千。由於時間的關係,只能和大家分享到此地。我們要真正記住,『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真正報師恩」,真正報佛菩薩的恩,也真正報了父母,還有所有護持我們的人的恩。然後接下來,「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完成這一生的使命,我們到極樂世界再相聚」。這個是老人家最後跟我們的約定,約好了,不能不去,要守信用,更何況是跟自己的老師的約定。
不好意思,今天超過了二十幾分鐘。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