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領導和團隊信心不足應如何面對 成德法師主講(共一集)2020/6/4 英國蘭彼得 檔名:18-058-0001
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吉祥!
有同修問到怎麼鞏固修行的信心?因為遇到如果不能充分信任團體、道場的主管,也因會漸漸失去對道場及其他同修、領導的信心,以及對自己能夠進步的信心,這從外部被破壞的信心,要如何從內部重新建構、鞏固起來?因為自到這個道場修學以來,信心退失較多,影響了自己修學的情況,而且在懈怠與自責的惡性循環中徘徊不前。
我們首先要了解,這一生要修行、要脫離輪迴,必然會有挑戰。就像蓮池大師說的:造業者百,行善者一二;行善者百,向道者一二;向道者百,堅久者一二;堅久者百,堅之又堅、久之又久,直至菩提者一二。我們到這個地步了才是真道人,才能了脫生死輪迴。我們首先要認清生死輪迴的可怕,三途一墮就是五千劫,很難出來。而我們現在得人身,又聞佛法,又聞當生成就的念佛法門,又得阿彌陀佛、諸佛如來的加持,所以這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機會,我們就得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不管修道過程遇到哪些境界挑戰,都要堅定自己的信心、願心,要期許自己能夠當生成就。所以一定要用菩提心,不能用輪迴心。往生,第二十四品,《無量壽經》二十四品「三輩往生」,都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所以發菩提心重要,我們都要用覺悟的心來面對一切境界,不能用我們的輪迴心,尤其是我們的煩惱心來應對境界。
而我們現在遇到這個問題,每一個修行人都必然遇到的。夏蓮居老居士說到:「末法眾生根鈍業重,外魔、內障無人不具」,外在的這些誘惑挑戰,內在我們自身的煩惱習氣,不只別人有,我們自己也有。所以這變成對外要抵得住誘惑,對外要包容,對內還得降伏得了自己的習氣。「外魔、內障無人不具,邪多正少,退易進難」,退步容易,要進步很難,所謂進一退九。黃念祖老居士說這有三種意思,第一是進一個退九個,第二是進一步退九步,第三是進一步就有退九步的危險出現,還產生自傲自滿,就退得很厲害了。菩提道上一產生哪個執著點,就卡在那裡了。所以「邪多正少,退易進難」。「若都無苦,忍從何來?」我們修行必然要修忍辱波羅蜜,一切法得成於忍,沒有這些挑戰,我們怎麼修這個忍辱功夫?
「借彼魔惱,堅我願力」,挑戰愈多,我們道心要愈堅固,反正再怎麼辛苦,也是短短這幾十年,忍就過去了。所以師父上人說,咬緊牙關,此生證無量壽。「借彼魔惱,堅我願力」,借這個挑戰,更堅定我的願力。因為你今天遇到一個境界,或者一個人、一個事,事實上我們無始劫以來,所結的這些因緣,冤結不少,所以這一生能包容、能忍,求生淨土,才能橫出三界跳出去了。這個我們都要很冷靜,不能一時忍不住,最後一直退轉,這個就把我們一生作佛的因緣給斷送掉了。這可不划算,真的不能跟自己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因緣開玩笑。所以「只要將猛,不怕賊強」,只要我們真正堅定自己的信願,也不怕這些境界的考驗,所以當然信心重要。
從這個問題,假如我們是一個道場的主管,那我們得要反思,我們有沒有先帶頭,先形成一個學風、道風,來護念好有緣來學習或者有緣來護持我們道場的人?我們身為主管,一定要時時察一個團體的不足,去改善。
我們假如是加入了一個團體,我們也覺得它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也在努力,但是現在確實有不足的地方,那我們就要能包容,因為大家外魔內障都有,也要互相包容。能看到不容易處,能包容不足處,然後進而我們想著這個團體還需要我們去帶動什麼。因為我們有求就會有求不到的苦,那不如我們就想著我能為這個團體做什麼,我們可能就比較沒有求不得的痛苦。
而假如這個主管他雖然做法上你不能接受,但是有可能他是為你好,可是他執著了他的方法。事實上我們假如抱持著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只有我們自己是學生,其他一切人事境緣是老師,那他也給我們上了一課就是,縱使對人好,可是也不能執著自己的方式,應該是以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才妥當。所以當我們愈痛苦的時候,我們轉一個念,轉煩惱就變菩提了。變成什麼菩提?就是這一個主管他讓我們那麼痛苦,那我就終身難忘,我以後做主管、我以後帶人決定不犯這樣的問題。那你這麼一轉,你就很有收穫了。
而且人生不可能所遇到的都是如我們意的善緣。我們看到,比方說古聖先王大舜,他遇到的境界也很不好,可是他卻藉由這個不好的境界,他卻成為聖人,他的智慧福報都現前了。老法師也是遇到很多磨難,可是在這些很大的磨難,一般人覺得晴天霹靂的境界,他老人家卻提升得特別快,這些晴天霹靂的境界都變成他修行的逆增上緣。我們跟他老人家學,我們就得學到這些門道。
而且我們要冷靜,一個人最大的損失,就是內心裡面裝了別人的不是,把自己的清淨心、把自己的信心給影響了,那這個就是很冤枉。我們時時都要懂得保護住我們的清淨心,保護住我們的信心。
而這個信心要建立在哪裡?假如我們這個信心建立在哪個人、哪件事,或者建立在我們哪個條件比人家好,只要是建立在外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都是無常的,它只要一變化,我的信心就受打擊了,就動搖了。所以信心一定是建立在真理上,建立在「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這是真相,我不懷疑了,真理不會變。「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因為別人也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我不會因為他有妄想分別執著而對他沒信心,因為他也只是一時被習氣障住了。我自己有妄想分別執著,因為我有信心我有佛性,我趕緊提起正念,這個邪念就污染不上我了。所以《了凡四訓》說,「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所以很可能往往我們覺得太難了,太大的問題了,突破不了了,往往最重要的就是一念之間。可是這一念為什麼轉不過來?剛好遇到了我們最大的瓶頸、最大的罩門,就是這種事情是我最不能忍受的,剛好碰上了。其實我們不能有最不能忍受的,因為我們只要有最不能忍受的,那我們修學過程一遇到就卡住了,或者我們臨終遇到了就完蛋了,這一生就白修了。
確實,有一個女眾,她很恨她先生,後來離婚了。她學佛了,念佛非常精進。後來生病很嚴重,但是她一直念佛,那個狀態很好,臨終都還一直念著佛,眼看就要去極樂世界了。結果她的妹妹想說這個姐夫,已經離婚了,但畢竟做過姐夫,讓他來看最後一面吧。結果她這個前夫一進來,她一看到他,說:「你去死。」這個話一講完斷氣了。明明旁邊都是人幫她助念,眼看著就念著佛號走了,最後就因為這個還很恨的緣,結果就……你看這麼大脾氣,那墮到哪裡去了?
所以修行,尤其我們假如發願,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往往都先要考我們比較大的罩門、比較放不下的。因為假如這些我們不突破、不放下,那我們以後不大能去弘法利生。我們真的要去弘法利生,遇到這些境界,到時候跟人家衝突了,是非人我,那不是情何以堪?本來要去弘法利生,最後捲入是非,那你說佛菩薩不是一個頭兩個大?所以發願的人挑戰不少,這是正常的。孟子講得對,「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反而轉個念,上天瞧得起我,才讓我這麼多考驗,借彼魔惱才能堅我願力,也能檢查我自己的決心夠不夠。
所以信心要建立在真理上,不能建立在外在的這些因素上。而人信心一不足,疑心就上來了。你在一個地方疑,你這個疑就會延伸到很多地方。所以《華嚴經》說,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不要小看一個貪瞋痴慢疑,它會擴散。所以這位同修,他可能從對某一個主管沒信心,懷疑了,他可能延伸到對其他人,甚至於延伸到對整個團體。所以我們應該是在內心裡面把信心建立在真理上,不是建立在外在的哪個人、事、環境上。
而且這個疑心往往根源處在對父母可能有疑心。所以當我們可能覺得父母是不是有偏心,還有這樣的一個懷疑的時候,那我們的內心就很難全然的去相信其他的人。因為有一位同仁,也是我的老同仁,他就會起這個:「成德法師會不會不管我們了?」成德就跟他說:「你是不是也對你父母有懷疑?」他說:「對的,我懷疑,我覺得我爸爸偏心。」後來他真是打開心跟父親交心的談,也去理解爸爸不容易。所以很可能父母或者是主管、老師他也是想盡力護我們,只是很可能他用的方法有執著點,或者我們可能不能理解他們的角度。其實人與人相處,包容、善解是挺重要的。
只要我們時時抱持善財童子的心境,那每一個境界其實都在提醒我們內心還有哪一些執著點沒有放下。假如真的肯放下了,那任何境界也障礙不了我們。就像舜王,他遇到那樣的父親跟後母,也不影響他恢復他的智慧、德能、福報。所以境緣無好醜,境界沒有問題,好醜起於心,我們就得在心上練功夫。
而當這個主管他不對,但是你還是包容他,你不會因為他不對影響你的情緒。他不對,你是做對的,你還是恭敬他,你還是盡力做你該做的事情。那這個一般人看起來是吃虧,但是事實上吃虧是福報,你很可能以後會遇到更好的主管,或者更好的善知識。這個是必然的,因為人跟人因緣是感召,假如我們遇到不好的緣,我們還是用正確的、恭敬的態度,往後自己的因緣福報就愈來愈大。
所以「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所以我們信心不能夠受外在的影響,因為這個信心一動,很多煩惱都會接踵而來。因為懷疑是愚痴的核心,只要有懷疑,我們的覺照就會失去了。所以這裡有提到,我們就容易懈怠,然後自責。所以還要回到根本的念頭上,時時要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們咬緊牙關,此生證無量壽。
而且不能因為一個人或一件事,讓我們一直陷在這個煩惱當中。往往有可能你身邊還有很多的助緣,因為我們太執著,陷到這個情緒裡,就會看不到這些助緣,然後這些助緣很可能也幫不上我們。尤其佛菩薩是同體大悲,隨時都在憐憫我們,可是我們一懈怠、自責,這佛菩薩就加持不上去了;我們只要正念一提起來,他們的加持就上來了。所以不要把問題想得太複雜,然後一個接一個煩惱相續。再大的事都是一念之間,只要把正念提起來,然後又用方法讓這個正念保持,多念佛,尤其多聽經,把道理聽明白,理得了,心就能夠安在真理上了。
這以上做一個分享,供這位同修做參考,阿彌陀佛。
另外有同修有問到,當初到這個道場修行,也有親人朋友問起他,要來這個道場修行。因為他自己在這個道場修行,可能也感覺到這個道場有一些人事上的挑戰,自己反而不敢介紹親戚朋友到這個道場來修學。
顯然這位同修的信心,也因為在這個道場學習一段時間受到影響了。當然像成德現在看到這個提問,自己也是戰戰兢兢,假如自己是這個道場主事的人,那我的因果也是很重,就讓這個有緣的大眾產生煩惱,甚至於沒信心的話,那可能自己就要犯了等於是破壞佛門聖教的形象,斷了人家的一個緣分。這個從我們主事的人的角度,真的要慎之又慎,所謂地獄門前僧道多,真的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得要很謹慎。所有做人做事,還是要觀照是不是依照佛陀、依照經典,依照老法師給我們的教誨來做,決定不能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在佛門去造業。這個還比一般世間的團體造業造重了,因為世間團體你是跟一些人結了怨,還不至於會影響到他們對聖教的信心。但是假如我們是在弘法團體,那就有可能造了斷了人家法緣的機會了。所以一個問題都是有從不同角度,甚至我們所處的身分也值得我們去反思。
而這位同修也要冷靜下來,因為確實畢竟菩提道上不可能沒有考驗的。我們要能轉境界,不能被境界給轉了。而首先你要冷靜看這個道場,它的方向對不對?它的理念對不對?它方向、理念對,但現在還有不足,那我們是否可以去包容,去想怎麼讓這個團體更好。因為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我們現在畢竟屬於娑婆界的眾生,共業都比較重,很難一個團體裡方方面面統統都做得很圓滿,這也不大可能,只要它的方向、理念是正確的,主事的人現在也在努力。當然,假如你還是很罣礙,怕到時候帶親戚朋友來,人家生煩惱還怪你,你有這個罣礙,你當然也不要勉強,你也可以先不要推薦,不然怕你壓力太大了。所以這個也是度德量力來做事情。
如果你還是考慮到他的方向理念正確,其他地方的因緣可能方向理念都不一定對,你要推薦親戚朋友來,你就要讓他可以在這個團體當中,依止這個團體裡面理念、方向都很正確的善知識,讓他們來護持好你推薦進來的親戚朋友,那就比較穩妥了。因為在道場裡面,一定有真正一心弘護正法的這些同修在。你只要這樣子把緣能夠把它安排護念好,那應該朝著正確的方向理念,還是可以很好的去修行、去提升。
以上這些角度僅供您做參考。謝謝,阿彌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