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灵岩山寺双溪小筑岁末围炉开示 |悟道法师主讲 

台北灵岩山寺双溪小筑岁末围炉开示  悟道法师主讲  (共一集)  2019/2/4  台湾台北灵岩山寺双溪小筑  档名:WD32-029-0001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德,大家中午好,阿弥陀佛!今天很难得,我们今年戊戌年的除夕,中午例行性的在双溪小筑,大家一起围炉。在我们中国传统围炉,这些长辈都会给我们讲讲话,在我们佛门也是跟大家讲几句话。在传统家里的围炉,长辈都讲一些勉励的话。有本书叫《围炉夜话》,讲的内容都是做人处世这些道理,勉励家人、勉励自己的儿孙。在我们佛门也是不离世间法,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在世间法的形式,我们讲的主要不离开佛法,所以佛法跟世间法是一不是二。在世间法觉悟了就叫佛法,佛是觉悟的意思,在梵文是「佛陀耶」,翻成中文是觉悟、智慧的意思。如果离开世间法,那也没有佛法,所以佛法就是在世间法当中觉悟过来了,那就叫佛法;迷了,佛法就变成世间法。所以世间法、佛法其实是一不是二,在迷悟的不同,这一点我们同修大家也必须要知道。所以在佛法里面,我们的围炉也是跟大家一起,讲几句勉励的话,大家共同勉励。

我们一年十二个月,有四季,今天是除夕,除夕就是今年戊戌年最后一天,年终,一般讲腊月。腊月就是十二个月最后一个月称为腊月,腊月最后一天就是今天,除夕。这个「除」有除旧的意思,所以我们很多对联都会写「除旧岁,迎新春」,就是旧的一年过去了,迎接新的一年来临,这是在我们时间上、在季节上的一个辞旧迎新。用在我们佛法的修学上,过去弘一大师对居士同修、在家出家四众弟子讲话,讲辞旧迎新,弘一大师他是以改过自新来勉励大家。我们去年一年过去了,去年一年我们还有很多烦恼习气、很多毛病没有改过来,希望今年能够改过来。所以改过自新,这个是除旧迎新的意思。现在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用手机、电脑,常常要更新,如果不更新就可能不好用;我们的心也要不断更新,更新到成佛才圆满。这个更新也就是改过自新的意思,所以我们三时系念,每一时都有唱忏悔偈,忏悔就是改过。

实在讲,从我们凡夫到成佛,我们修学的功课就是改过,不断改。在《了凡四训.改过之法》这篇里面讲,「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一天不知道改过,今天就没有进步。所以改进改进,改过才会进步、才能提升,忏悔的意义就是在改过。因此我们常常念忏悔偈,唱念是提醒,提醒我们要改过,提醒我们有过。儒家也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既然不是生下来就是圣贤、就是佛菩萨,不可能没有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改过是最大的善。所以佛陀他赞叹改过,他没有赞叹无过,因为这个世间找不到一个无过的。在我们六道十法界里面都有过,只是过的轻重大小不同,都有过,连等觉菩萨他都还有一点点过,到成佛了才完全无过。成了佛来度众生,他也是示现有过,不是对自己,是做给众生看的,示范、做给众生看。所以改过、忏悔是我们从凡夫到成佛最主要的一个功课,就是改过。因此我们迎接新的一年,我们也需要不断来改过。

改过必须先知过,如果不知道自己过在哪里,那也不知道去改。有时候往往把这个过,自己不觉得是过,好像我做得都满对的。我们凡夫这个想法是不标准的,往往我们认为对的,它是错的;我们认为错的,它是对的,因为我们凡夫没有智慧。因此为什么要读经?经典,包括儒家、道家圣贤书,就是我们善恶改过的标准,是一个标准,像《十善业道经》,十善它是一个标准,如果反过来就是十恶,依照这个标准来修正、来改过。所以为什么要天天读经?就是天天提醒,我们有一个标准,让我们修学,所以这个标准非常重要。以前我当砲兵,没有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以前当砲兵要有个标竿手,一个标竿,标竿手要在瞄准手的后面,瞄准手一定要瞄准他的标竿,它的方向、它的高低,一定要依这个标准他去瞄准,他才会打得准确。我们修行也是一样,你没有个标准,不知道怎么修、要修什么,自己错了也不知道,所以必须要读经。现在读经的人也很多,但读经,有没有改?有的人改了,有的人还是没改。改的人他必定会有悟处,改小过他有小悟,改大过他有大悟,彻底改过就大彻大悟了。

所以六祖在《坛经》里面讲,「改过必生智慧」。大家读《坛经》,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六祖写的那首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首偈大家津津乐道。讲到六祖开悟那首偈,大家都知道,但是六祖讲「改过必生智慧」这一句,很少人注意到;不是没有读到,就是疏忽了,没有去注意,所以就不知道改过。所以参禅、学教、学密、念佛修净土,统统是要改过。改过最基本的是十善业道,一定要有这个基础,才能向上提升。修学也不能躐等,也不能好像一下跳过去,跳过去也学不好,像盖房子没打地基,要盖上面,盖了一下垮下来,盖了一下垮下来,始终盖不好,因为地基没打好,甚至没有打,这样很难。

所以我们修学,最基本的一个原则就是《观无量寿佛经》的净业三福。三福,佛给我们讲,这个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个三福,第一福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第一福,第一福是人天福;第二福,依据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出世间的二乘法,声闻、缘觉,包括权教菩萨,皈依、戒律、威仪;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大乘菩萨福,入世救世,大乘菩萨。这个三福就像三层楼,我们有第一层就可以提升到第二层,再提升到第三层。

我们现在学佛,入佛门大家都知道要三皈依,这个皈依属于结缘皈依,结缘式的,跟佛结个缘,种个善根。为什么说结缘皈依?因为没有第一福的基础。这个三福很清楚,你没有第一福人天福的基础,实质上你就不够条件受三皈依,不能成为正式的一个三宝弟子。现在就不要说三皈依了,如果我们三皈依,受了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三坛大戒全受了,有没有得戒?依照净业三福这个层次来讲,如果你有第一福的基础,你就可以落实三皈依,有三皈依才能得戒、才能受戒。基本上五戒都要建立在三皈基础上,三皈依是建在第一福这个基础上,这个是第二层楼,第二层楼应该是盖在第一层楼上面的。有了第二福才能提升到大乘,「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现在第一福的人天福没有,第二福的小乘福也没有,直接学大乘法,学了几十年还是不能成就,原因就是缺乏这个。因此我们导师上净下空老和尚,一、二十年来极力提倡儒释道三个根:《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以《弟子规》来落实净业三福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以道家的《感应篇》来落实慈心不杀,讲因果(前面是讲伦理道德,这是讲因果),这个做到了就能落实十善业,十善业道。这个落实了,我们就有资格接受三皈依,才能成为真正一个三宝弟子,三宝弟子才能受五戒,所有的戒要从五戒开始。所以这个学习它有层次,很详细的,都很清楚的,我们不能不知道。

因此我们现在要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还是要按部就班,从最基础的做人开始。所以我们读《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讲得详细,从做人讲到作佛,所以说是最圆满的。读了经,我们还要学习儒家的《弟子规》,包括《格言联璧》,弘一大师以前在《格言联璧》节录一本书叫《格言别录》,从《格言联璧》节录出来的,里面讲的统统是做人处事的心态,这些道理。弘一大师,他是我们中国近代佛教大家公认的律师,对戒律修学非常有研究。他特别推崇《格言联璧》这本书,他节录了这个《格言别录》。他说读儒家的书,可以代替小乘的,人天乘、小乘的佛法。这个我们也不能疏忽,包括儒家的《论语》、《左传》。这些古来的祖师大德,为什么他们直接修大乘法三年、五年都有成就,不管在家出家都有成就?只要是从小就学习圣贤的经典,儒家从君子学起,提升到贤人、圣人,这个就是替代我们佛门的人天乘、小乘的佛法。所以他们有这个基础,直接学大乘法,他就不困难。我们现在人这个基础都没有,所以直接学大乘法就很困难;学了,也懂得很多道理,也会讲、也会说,但是做不到,原因就是缺乏基础的学习,所以我们净老和尚劝我们大家先要补习这个功课。

所以我们现在千万不要疏忽人天小乘法,这个做好了,我们念佛功夫才会得力;这个如果做不好,我们念佛功夫就不得力,就有障碍。是帮助我们念佛功夫得力,念佛功夫得力,我们往生才会有把握,不得力就没把握。看临终最后一念是不是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这一点就特别特别重要。我们现在学习,已经学大乘法了,所以同步,就是一方面补习人天善法的基础,同时学大乘法。特别我们念佛法门,「圆融不碍行布,行布不碍圆融」。在《华严经》讲,行布就是次第,圆融就是超越次第;行布当中有圆融,圆融当中有行布。我们这个次第当中有圆融,最低的可以跟最高的同步来学,好像念佛就是最高的,念佛就是成佛,最高的,但是不妨碍我们学做人,《弟子规》、《感应篇》这些道理。所以行布当中它有圆融,可以同步来学,你学最高的佛法,也可以从最低的来补习,都不妨碍,而且相得益彰,互相补助。念佛帮助我们消业障,我们修人天善法断恶修善,又帮助我们念佛功夫得力。

所以过去台中莲社雪庐老人讲,我们念佛要伏惑,不需要断惑,断惑难度高。念佛法门叫易行道,这个易行大家不要误会,那个容易,念佛我就往生了,不是这个意思,把它听做这个意思,误会就很大。它这个易行主要是说跟其他法门比较起来这个容易,其他法门难,难度高,这个难度比较低,因为它不要断烦恼,但是要伏烦恼。所以我们断烦恼,我们三时系念每一时都要念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第二句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断烦恼有伏断烦恼、灭断烦恼,除了净土法门之外的,统统要灭断。灭断就是烦恼的根统统拔除了,证果了,那你才能超越;见思惑有一丝毫没断干净,六道出不去。须陀洹证得初果,还要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才超越。但是最难突破的就是,蕅益祖师在《弥陀要解》讲,最难突破就是凡圣同居土这一关,就是断见惑这一关,八十八品最难突破;这一关突破,证了初果,圆教初信位菩萨,虽然还没有出离六道,但是出离六道有时间表了,可以预期了,最长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必定证阿罗汉。但是如果没有证得初果,你再怎么修、定功再深,那都不算,出离六道没时间表。所以这一关就很难很难突破,不要说思惑,见惑这关就最难突破,难就难在这里。

我们净土不要灭断,先不要讲思惑、见惑,见思惑伏断。伏断就是把它压住,不要让它发作,这样信愿念佛,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再去灭断。到极乐世界那里肯定断的,那边环境好、老师好、同参道友好,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老师是阿弥陀佛、十方诸佛,肯定断烦恼、破无明,成佛快,有进无退,圆证三不退。在我们娑婆世界修行,突破第一关很困难。虽然不要灭断,但是要伏断,所以断烦恼有伏断跟灭断。

断烦恼,显宗叫过患断,密宗叫功德断,统统要断,这个难度高。我们净土比其他法门容易,但是我们不能给它看得太容易了,我这么念,临终就往生了,不是这样的,这个不能误会。所以要伏断,我们平常贪瞋痴这个烦恼不断起现行,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用功就在这上面用,烦恼起来要用佛号去压,压久了就自然了。刚开始很勉强的,压得很痛苦,但是压久了就习惯成自然,我们就成功了,这一生临终就有把握往生。有把握,就是我们还没有临命终,你念到这个伏惑的功夫,你就可以见佛了,功夫比较浅的在梦中见,功夫比较深的在定中见,但是没断惑,看这个伏惑的功夫浅深,也就是定的功夫浅深。定伏烦恼,慧断烦恼,大家必定要知道。伏住了才能往生;伏不住,还常常发脾气,那不保险,临命终发一顿脾气,这个就障碍了。

我们现在念佛的功德,你念一句有一句的功德,这个功德也绝对不会消失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多念佛,一定要多念,虽然一面发脾气、一面念,还是要念;念得很没有成就感,还是要咬紧牙根念。为什么?因为你多念一句就有一句的功德,多念两句就有两句的功德。蕅益祖师在《弥陀要解》讲,每一声佛号都是不可思议,声声佛号不可思议,念一句,一句不可思议;念两句,两句不可思议;念十句、百句、千句、万句,每一声佛号统统不可思议。我们佛号的功德,好像念这么多,怎么都没感觉到?这是被我们烦恼障碍住了。过去黄念老也做个比喻,念佛好像存钱存进银行,存进去了,没有掉,都在银行,但是犯罪,钱被法院冻结起来,拿不出来,用不到。这个就形容比喻我们念佛像功德法财存到银行,但现在我们念那么多,还是烦恼一大堆,我们这个佛号功德就是被烦恼冻结起来,好像犯罪被法院把银行的钱冻结起来。你有钱一直存,没有丢掉的,但是现在你还没有结案,不能给你,等到哪天结案了,钱就给你了。所以你念佛,念到哪一天烦恼伏住了,冻结就解除了,功德就现前,你就见佛、见到极乐世界。见佛、见极乐世界,当然这个信心坚定,有把握往生了。这个是人间天上所有的快乐都比不上的,所以称为极乐世界,念到这个时候你就知道真正的享受是什么。

我们现在谈不上享受,实在都是苦受,好吃的饭菜多吃一点,肚子就胀。以前明静法师讲经,他很幽默,他说给人家请客,第一碗是享受,第二碗是承受,第三碗是难受。这个就是佛经讲的坏苦,前面很快乐,但是后面就变成苦了。所以有苦苦、坏苦、行苦,这个世界就这样,苦不会变成快乐,是愈来愈苦;快乐会变成苦的,那不是真的快乐;行苦,就是这个苦迁流不息,不停的。所以三界六道,三苦、八苦、无量苦充满,哪有快乐?哪有享受?统统是苦!如果你说这个世间有快乐,那是还没觉悟,还迷惑。极乐世界才有真正快乐,「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苦,极乐世界听都听不到,所以那个世界才叫极乐,极乐就是没有比这个更快乐的,苦你听都听不到。所以佛劝我们信愿念佛,求生极乐,就是这样。因为佛法出现在世间,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解脱苦、离开苦,得到极乐。苦从迷来的,所以要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佛法修学的宗旨。

因此经典就是我们修学的标准。读经也要解义,传统文化,像蔡老师(现在是成德法师)讲的《群书治要》,我们现在都有播。知道做人处事怎么做,一个正确的标准、正确的心态,我们不断以这个标准来修正。这些统统是补助、帮助我们深入《无量寿经》的,所以这个大家一定要知道,多学习。我现在在学习《论语》,跟同修一起学习,自己多多少少都有些受用,慢慢发现自己过去错在什么地方。没有学习,我们不知道错在哪里,别人也不好意思跟我们讲,讲了可能我们自己也不接受,你要自己发心来学。现在没有人敢讲了,讲了去得罪人,变成结怨仇,得到反效果,这个就错了。所以现在我们这个时代,都要靠自己,大家在一起互相勉励、互相提醒,依众靠众,我们这样来学习,迎接新的一年。

我就讲到这里,祝大家新的一年福慧增长,六时吉祥,身心安康,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2月21日15:19:5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763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