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经 |第10集|MP3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方广圆觉经评论1阅读模式

大方广圆觉经 1981.7 启讲于 台湾圆觉寺 / 编号:09-007 / 共 36 集

MP3下载

 

注:共36集文字由网络同修提供。


圆觉经  (第10集)1981年  圆觉寺  档名:09-007-0010

文殊菩萨这一会我们讲完了。这一会在本经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一章经文虽然很短,还不到四百字,可是世尊一代的时教、所有性相二宗的旨趣,完全都包括杂其中,确确实实是大乘佛法里面的总持法门,所以希望同学们要特别留意。虽然我们用在第一章的时间多一点,但还是略说,不是细讲,因为我们这次讲座也有时间的限制。如果没有时间限制,我们应该要深入仔细的来探讨,因为无论我们将来是研究什么样的经论、修行某一种法门,这一段的经义是总纲领,换句话说是最高的指导原则。

今天我们接着看第二会,就是普贤菩萨这一会,这一会是行门的总纲。文殊菩萨那一会是总纲的总纲,偏重在解上,先解而后才有行。我们看经文。「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这是普贤菩萨祈请的礼貌。“于是”表明是紧接着世尊对文殊菩萨开示完之后,理论明白了,道理通达了,从哪里下手,怎么修法,于是普贤菩萨就发问了,它不用“尔时”,而用“于是”,所以这两个字很有意思。下面是普贤菩萨祈请的话,「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这是讲当时的,当时法会里面的大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那就把我们都包括进去了。这个请法的言辞多么亲切,我们不在圆觉会之外,我们都在其中啊。「修大乘者」,这一句要注意,如果你不是修大乘的人,就不在这一会当中。你是末法众生,又是发心修大乘者,那你就是圆觉法会里面的一份子。「闻此圆觉清净境界」,这句是指文殊一会,我们听到圆觉清净的觉照的道理,但是怎么修法,所以要问修行下手之处,所以问「云何修行」。

说到悟解,一定要靠智慧,文殊菩萨代表的是智慧,智慧才能够悟解。解了之后一定要有行。如果没有行,这个解就是空解。好像懂的很多,但却不能把你懂的东西运用在你日常生活之中,自受用与他受用都得不到实际的利益。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行,要把所理解的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这就是所谓的精神生活,精神上的享受超过任何物质。你们读《论语》,孔子赞叹颜回“一箪食一瓢饮”,这样的生活别人看起来太清苦了,可是颜回却比哪个都快乐,试问他乐在哪里呢?他的精神生活丰富,没有人能够比得了他。精神生活的丰富是真实的功夫,物质生活的富有是富而不乐啊,今天世界我们看得很多。物质上他样样都不缺乏,他有亿万财富,可是他很苦。精神生活丰富的人,他一贫如洗,无立锥之地,他却乐得不得了。这两者比较比较,你们想想,我们应该取法谁呢?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才能够体悟古人所说的读书真乐啊,读书是精神上的生活啊。我们中国古代没有印度那么严密的阶级分等,但也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士是读书人,中国古代总是把读书人摆在第一位,因为读书人的精神生活充实,农、工、商都不能与之相比。

讲到修行,这是以普贤菩萨来做代表。诸位要晓得,若不修普贤行,就不能成佛,成佛一定要修普贤行。普贤行的修行方法说得最详细的是《华严经》,《华严经》里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这两个是会主,是中心的人物。《华严经》重视行,《圆觉经》也重视行,《华严经》最大的好处是带表演,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表演,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所以,《华严经》不但有理论、有方法,还有表演,这个在教学法里就是最完善的了。本经也是特别着重在行门上,因此这一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章。智行相资就是行解相应啊,才能够证入圆觉。证入圆觉就是证入一真法界,就是明心见性,就是理一心不乱,名词不一样,境界是相同的。由此可知,我们要想证入一真法界,要想明心见性,要想理一心不乱,一定要行解相应。普贤菩萨听了世尊答复普贤菩萨的这番话,知道只有上根利智的人,所谓是一闻千悟,才能得受用。为什么呢?上上根的人,解就是行,行就是解,行解不二啊,他一闻他就悟入了,但是这种人真是千万人当中难得一个。中下根性的人,就要靠修,不修不能够证入。诸位要晓得,上上根人,修与悟是一不是二,这叫圆修顿修,圆悟顿悟。如果我们要叫中下根性的人都得利益,普贤这一章就重要了,所以对我们来讲是特别的适合,于是乎他才代表我们祈请。

「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前面是总问如何来修行,向下的句子就提出了疑惑,这些疑惑不是普贤菩萨自己有疑惑,而是我们听了之后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疑是障碍,如果不破疑,就没有法子证入。这种疑呢,就是根本烦恼里面的贪嗔痴慢疑,必须要把它破除。这是听了前面的话,没有能够解佛的意思,所以发生了误会。如果对佛的意思完全了解了,那就大彻大悟了,那就证入了。不能证入,当然对这个就有疑。普贤菩萨把众生的疑问归纳出几个重点,代我们向世尊提问。第一个疑问,“若彼众生”总指前面第一会听佛开示之后没开悟的众生,不算是上上根性的众生。但是听了佛的话呢,“知如幻者”,这个知就说明觉悟了,这个悟是小悟或大悟,没有彻悟啊。他已经明白了身心世界都是幻化的,像《金刚经》里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知如幻者”是讲的根本无明,身心是无明显出的粗显的现象,说“身心如幻”就说明一切境界、一切万法统统如幻。既然是如幻,为什么还要以幻修幻呢?第一个幻是幻智,第二个幻指无明,为什么还要用幻智断如幻的无明呢?这确实是个问题啊。这是第一个疑问,一切众生都有这个疑问。也许你会说自己没有这个疑问,其实不是没有,而是你还没有发现这个疑问。普贤菩萨一提起,确实问到了我们的心坎里。

我们再看第二个疑问。「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一切灭尽了,这就变成断灭了,既然断灭了,那到底谁在修行呢?这是讲能修的智也是幻。“幻性”是指无明,无明是造物主啊。基督教里讲上帝是造物主,如果上帝是造物主,那上帝就是无明啊,诸位要晓得,上帝还到不了无明这个境界,基督教的上帝大多指忉利天主,还是薄地凡夫啊,比我们也高明不了多少啊。真正造物主是无明,佛教经论里讲“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一切万物全是从无明变现出来的。无明无自性,所以他变现的一切万相也无自性。“若诸幻性一切尽灭”,“一切”是指身心世界一切万物。众生听了佛前面开示的以幻智灭除诸幻,就想到把根本无明都灭掉了,身心万物都没有了,哪还有谁在修行啊?诸位晓得,修行是要用心修,佛法是心法啊,成佛是心成佛啊,不是身成佛啊,要是心都没有了,试问问是谁修呢?心到底有没有呢?你们想想,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楞严经》里面七处征心,心不可得啊。你要说没有心吧,一天到晚都起心动念,所以心是非有非无啊,这个道理我们要领悟。

你看几何里画的圆,试问问有没有圆心?当然有圆心。圆心在哪里?找不到啊。几何里面的点是抽象的,没有实物。你要说是某一点,但放在显微镜下看是一个面,有面积,不是点,所以你要求点,点不可得啊。但是点确实有,点移动则成线,线移动则成面。没有圆心,怎么能够有圆周呢?可是那个心找不到啊。如何修心呢?心要空,心要直,心要灵,心要永远不动,清净光明,能生万物,能照万物,所以心里面不能有东西啊,有了东西就不是真心了。拜佛时,心好像圆心一样,心诚敬,一念不生,至诚恭敬,所谓诚就是一念不生;身好像圆周一样是动的,法轮常转,虽然常转但心不转,轮是动相但心不动。动静一如啊,动静不二啊,动在静中,静在动中。他不是两回事情,他是一桩事情。诸位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养生之道你也恍然大悟了。这个原理明白之后,才晓得怎么修行啊。

这个疑问也是误会,认为心没有了,用什么修呢;心没有了,谁修呢。那要不修行不行呢?不修就永远脱离不了生死轮回。

第三个疑问。「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这个现象是狂慧之人会有的。他听佛讲无生的道理、如幻的道理,他就会想“修即无修,无修即修,那我就不用修了嘛,我不修就是修啊”,这叫狂慧啊,这叫恶取空,这种人必定堕地狱,那个麻烦就大了。所以佛对这些道理,不能都讲,要看根性,不是这样的根性,佛不开缘,不说这个道理,就是怕有人会发生误会。所以说“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芥子许”,你执着有,有病好治。你执着有,有因果、有轮回、有报应,这个病好治,你有这个执着,你才肯断恶修善,你不愿意堕三恶道,你不敢做坏事情。你如果执着空,如此地讲的一切如幻,也没有生死,也没有轮回,杀盗淫都是幻,那你就会肆无忌惮的造恶,必定堕阿鼻地狱,这是他根本就不懂如来所说义啊。所以像这些道理非常难讲,佛说这些道理都是对根性利的众生,所谓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才谈这个问题啊。本经一开始,你看当机的都是“诸大菩萨摩诃萨”啊,不是声闻圆觉,更不是凡夫啊。

那为什么我们现在要讲这部大经呢?我们的程度没有到法身大士的程度,为什么要讲这个圆顿了义的经典呢?诸位要晓得,在现前这个时代,不讲不行。为什么不行呢?现在你们学佛问题很大啊,所学都是邪知邪见,我如果不讲,但有许多邪师讲,讲得毛病百出,讲的你们都是恶取空了,这个麻烦大了。尤其是现在的人不老实,包括你们大家在内啊,不老实那就得要讲,不厌其烦的讲,你们如果个个都老实,那就不用讲了。老实人怎么样呢,教你乖乖念佛,你就好好念佛,那就行了,那决定有成就啊,何必找这些麻烦呢。上根利智的人,一提示他就明白了,这个好讲;下愚之人老实,你教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他能一门深入,很短时间就能成就;就是中间的半吊子麻烦啊,说你不懂吧你又好像懂得很多,说你真懂吧其实一样都不懂,这个事情就难办了。所以诸位要想真正求学,大家一定要晓得,老实人是传人。什么叫老实啊?至诚恭敬就是老实。不但对老师至诚恭敬,而且更重要的至诚恭敬是对道学啊。尊师是重道啊,重道的表现自然就是尊师。你对老师不尊敬,换句话说是对道业不尊重,没有把道学看重,所以对老师马马虎虎啊。如果一个人对道看得重,他自自然然对老师尊重,不需要人教的。现在人对道与学问没有看在眼里,看到一个教书的,就会很轻慢的说“教书匠嘛,这有什么了不起啊”。今天人眼睛里只看到钱啊,金钱是第一大,人都钻到钱眼里面去了,可怜啊!钱的设计有学问啊,大家看古代铜钱,钱中间有个洞,钱虽然好,你可不能钻到洞里去了,钻进去了,钱就变成枷锁了,你一辈子被它套住了不自由了。古人设计这些东西,里面都有很大的学问啊。迷到钱里去了,增长悭贪啊。佛法里面讲,悭贪心是恶鬼道的业因,贪心重的人必定入恶鬼道。我们看到他现在是个人,他其实已经在恶鬼道里报了名、注了册了,快要去报到了。

「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你如果不修行,就永远要生死轮回,永远要堕落。所以,我们既然明白无明本来是空的,佛性本来是有的,你就决定不可以自恃天真而不肯认真修行、不肯认真断惑,那这个麻烦就大了,一定会随业受报啊。“常居幻化”是生死轮回,“曾不了知”是迷惑颠倒,这是众生的大病啊。当然迷惑非常多,普贤菩萨给我们提出有三类,这个三大类是一切众生的通病。「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这一句里大家要特别注意到“末世一切众生”,可见虽然提了三个问题,但实际当时与会大众没有问题,为什么呢?当时与会大众是菩萨摩诃萨,连声闻圆觉都没有,当然他们就没问题。可见的普贤菩萨的祈请特别是为我们末法时期的一切众生,这真正是慈悲至极啊,专门代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请佛陀开示修学的方便法门,使我们能够永离诸幻啊,这个“诸幻”是指无明,能够永断无明,让我们也能够证得圆觉,成无上道。「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这是请法的仪式,我们就不必多说了。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这一段文是如来答应为他解说,而且对他的发问特别的赞叹。“尔时”是普贤菩萨祈请之后那个时候,“善哉善哉”就是你问得太好了,“善男子”这是佛称诸菩萨的。这个“善”字很不容易,必须要具备这一个“善”字才是佛弟子,如果没有这个善的标准,就不是佛弟子。我以前讲《地藏经》里种种修学的感应时,有位法师提出一个问题,他表示怀疑,他说“这是真的吗,为什么我们现在修学得不到像经里这样殊胜的感应”。我说经没错啊,你有没有注意到佛说的感应有个前提条件“善男子”啊,问题就在这个“善”字上。如果我们是善男子、善女人,我们依照这个修行,就必得感应。所以这个字不能忽略啊,你要知道这个字的重要性,就没有怀疑了,所以这个字非常的要紧。善,有等级有标准,最初级的就是五戒十善,在此地圆觉会上明心见性才算善。为什么呢?这是圆教。圆教菩萨最低限度是初住菩萨,圆初住菩萨,像《金刚经》里面讲的要破四相,如果这个菩萨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这个“非菩萨”指非圆教初住的菩萨,所以这个善是有等级的。此地这个善指的是明心见性,在念佛人讲指证得理一心不乱的地位,这个善的标准是最高的标准。“汝等”意为你们,“诸菩萨”指没有见性的菩萨,所谓是权教菩萨。你们能够为他们设想,尤其能够为末法时期一切众生发心修习菩萨如幻三昧,为这些人着想,这实在是太难得了。佛慈悲一切,佛的这些弟子们也是慈悲一切,所以能够顾虑到后世的众生,实实在在是太难得了,所以才有这样的赞叹。“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这是重复普贤菩萨发问的重点。为什么要重复呢?重复很重要。这一重复不但是提醒后面佛即将开示的重点、宗旨的所在,同时也提示发问的人普贤菩萨是不是这个意思,互相印证一下,所以必须把发问人的意思重点要提一提。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如果普贤菩萨是这个意思,那佛就为他解说。「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这是承教敬听。还是要注重“默”这个字,能不能听得进去,能不能言下大悟就是这一个字。默就是诚,以清净心来听,一念不生,希求的就是在言下大彻大悟。

下面就是世尊的开示了,世尊答复他的问题。「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这一句首先说明幻生觉中,一切幻化都是生在大觉之中,这是如来开示的根本依据。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佛的开示是依据圆觉妙心之中的体、相、作用,这就是佛法,所以我们决定不能用意识来思维、想象、推敲。为什么呢?达不到如来圆觉妙心啊,圆觉妙心就是真如本性啊,达不到啊。这个道理佛在《楞严经》里面讲得很多,说明第六意识的功能是有限的,而圆觉妙心是无限的。以有限的思考求无限的真性,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再给诸位说,言语是有限的,文字也是有限的,以有限的言语文字要想说明无限的真性——大方广的意趣,也是办不到的。我们初学,要学着以有限语言文字要悟入无限的境界,去悟入无限的实相,这是佛法的教学。怎样悟入呢?一切不执着就悟入了。听法不执着说法的音声,读经不执着文字,所谓是脱根脱尘。我讲不执着音声文字是脱尘啊,尘是所见所闻,根是能见能闻,这两个都要摆脱掉,迥脱根尘,灵光独耀啊,这才能悟入,所以是能所双亡,一法不立。唯有一法不立之后才能够建立万法、教化众生。

本句经文是佛法的大根大本。“一切众生”指十法界的众生,连佛法界也不在外,华藏世界也在其中,极乐世界也在其中。一切众生包括有情众生、无情众生和智正觉众生,有情众生就是今天我们讲的动物,无情众生包括了植物、矿物。智正觉众生指声闻、圆觉、菩萨、佛,这三类全都包括在其中,这叫一切众生啊。为什么称之为众生呢?这两个字就是教我们觉悟的。生是生起,就是现起的意思,一个相的现起。众生,指众缘和合而现起的相。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啊,因为凡所有相,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它没有自性,没有自体,所以它是虚妄的。佛门里面不说一个人而称一个众生,你这个道场有多少众啊,不说有多少人。说人,着了人相;说众,是叫你开悟。悟一切都是众缘和合的幻相啊,是这个意思,教你不执着,教你破四相。

“种种幻化”就包括了智慧、理论、方法,这些全都是幻化的啊,所以诸位决定不要执着。不要认为智慧是真实的,“根本智、后得智、加行智”,你在没觉悟的时候,跟你说这些,这是药啊,是治病的,你有病的时候要这些东西啊,到你病好后,不但药没有了,连药的名字也没有了。这些全都是如来圆觉妙心中所现之物。如来,不要误解为是释迦牟尼佛,这样解释就错了,如来是指我们的真心本性。《金刚经》讲“如来者,诸法如义”,是这个讲法,就是我们自己真如本性、圆觉妙心之物。真正觉悟的人与似是而非的人不是一个境界啊,真正觉悟的人是清清楚楚,一切通达明了,没有障碍啊。既然一切都是自性变现的,那你想想这一切法是不是平等的呢,那一法不是如来呢,哪一法不是圆觉呢,哪一法不是自己呢,法法平等啊。经里面举的梦幻泡影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啊,你做梦的时候有自己,也有人,也有山河大地,动物植物矿物什么东西都有,全是你自己心里变现的,你要是在梦里觉悟了,那你就知道梦里自己是自己,别人还是自己,梦中亲爱的人是自己,梦里的冤家对头还是自己,没有一个不是自己,觉悟了这就是个梦,那你在梦里就生平等观,就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了。我们现在就是不晓得一切众生种种变化是自己圆觉心中所现之物,所以在这个世间分人我、分彼此,本来没有烦恼,但自己却迷惑制造无边的烦恼,所以佛称我们为“可怜悯者”啊。为什么呢?本来没有这回事情,完全是自生的,自己找的生死,自己找的烦恼,自己找的轮回,这些东西根本都没有,是梦中的境界啊,这是迷,这是不觉。如果本来有,那不叫可怜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2月7日05:17:2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580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