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第155集MP3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一五五集)  1992/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155

第155集 A

MP3下载

第155集 B

MP3下载

请掀开经本第四百二十六面,从第二行看起,这一段经文前面已经跟诸位介绍过了,但是还有一点意思不能不补充说明一下。读佛经比读世间的书籍确实是要困难一点,难是难所谓意在言外,难在这个地方。换句话说,我们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真实义是在文字以外,文字里面没有真实义。于是乎我们读书成了一个习惯,依文解义,这个事情就麻烦了,所以古人常讲依文解义,三世佛就喊冤枉。三世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统统都喊冤枉。为什么?你把佛的意思解错了,这是难的地方,愈是大乘经、愈是了义经,愈是意在言外,你一定要明白佛说法的技巧,我们才能体会。

 

譬如这一段里面,从文字上看几乎都是很普通的东西,如果我们照着经典的意思,我们拿「华鬘」去供养,现在在台湾少见了,在早些年观光旅游刚刚开始,飞机场都卖花鬘的,花串了一圈,送行出国都买一串花鬘给你套在脖子上,这是华鬘供养,那这样就供养,那佛就真的会摇头、会流眼泪,你把他的意思全搞错了。这是表什么?表真善美,它表这个意思。我们处在这个社会与大众相处,表现我们自己的真善美,我们真诚善良,所做的一切都是庄严,所以它代表这个意义,而不是那一串花鬘,这诸位一定要懂得他的意思。

 

「音乐」是代表的法音,一切众生没有不喜欢美的,喜欢花、喜欢音乐,佛也不离开这些,但是这个音乐一定要能够启发人的正智,不能够诱导人邪思,那就错了。孔老夫子当年在世,他的教学手段可以说是礼与乐,这两个是教学手段,教你明礼,这个明礼很重要,我们为什么要学礼?为什么要守礼?这里头有一番大道理在,我们明白,明白之后自然就欢喜学习,欢喜遵守。礼是教人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合乎法度,都如法,都有节度,这就显示真善美里面还有智慧,真善美慧。乐是调心的,人都是凡夫,凡夫有感情,用音乐来调感情,这不能太冲动,也不能不及,情可以发,但是要发得中节,它有节度,这样一来真正能够达到如理如法,我们常讲合情合理,这生活才过得幸福美满,社会才有祥和,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所以音乐非常重要。音乐在佛门里面称为梵乐,梵是清净,这个音乐能够帮助你达到清净心,能把你的烦恼忧虑给化解,乐有这样的功效。

 

「伞盖」,伞盖是什么意思?用现代的话来讲大家很容易懂得,环保!防止污染,因为伞是遮灰尘的。这佛门里面伞盖不是遮太阳,也不是遮雨的,你看大殿佛像的上面都有伞盖,房子里面何必要伞盖?遮灰尘的,遮灰尘就是防止污染,现在讲求环境保护,不仅是物质的污染我们要防止,最重要的要防止心地的污染,精神的污染,它表这个意思。换句话说,佛弟子要常常保护自己的清净心,身心清净一尘不染,这就是伞盖的供养。

 

我们要明白这些意思,然后经里面所有的这些话我们就能体会,而不是用这些实物拿去供养。实物是表法,在道场可以用,自己家里面修行,这个有没有不重要,要懂它的意思,有没有这个形式不要紧。道场是提醒大众,道场里面供的花,花不是给佛看的,花给谁看的?是给我们大家看的,看到这个花就想到花开得好,果就结得好,花代表因,修因才能证果。在大乘菩萨法里面花代表六度,六度是菩萨所修之因。佛面前供了很多水果,果代表什么?代表菩提涅槃,是这个意思。看到果,想到我们要求菩提涅槃;看到花,我们要修六度万行,是用这个东西来提醒自己的,要懂得这个意思。

 

这一段宗密大师的注子注得很多,注得很详细,这里面有事、有理、有形象、有表法,希望大家能够明白这些。我想这一段我们就把它略掉好了,意思我都跟诸位说出来了。我们翻开四百三十一面,看最后一行:

 

【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

 

在这里面还有香、灯,这在我们供具里头最普遍的,还是做个补充说明。香表信,我们对于老师,佛是我们的老师,对老师的教诲深信不疑,这个我们用燃香来表示。所以香要好香,好香能提神,你看从前读书人他并不学佛,他读书也焚一炉香,弹琴也焚一炉香,为什么?香能够提精神,能够叫我们意志集中,它取这个意思。不好的香或者烧得很多,不但没有这个作用,反效果,什么效果?污染,特别是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子,公寓房子都不高,香烟一烧多了,墙上都是漆黑的,我们呼吸的时候也不卫生,所以香一定要好香,一枝,不要多,懂得它表法的意思。

 

表信从哪来的?这从古代,诸位要是到大陆去旅游,去看看万里长城,你就晓得我们烧香那个来源是从万里长城来的。你看万里长城每隔一段有一个烽火台,古时候传递消息,如果那一边有敌人来攻占我们了,这一边用狼烟在烽火台点燃,那一边看了也点,立刻就传过去了,消息用这个传过去,所以代表信号。我们燃香代表与一切诸佛菩萨用烽火烟来联系,取这个意思。现在已经不用这些了,现在无线电通讯比那个狼烟实在是高明太多。所以燃香表信是这么来的,来源是这么来的。它表信香,表戒定真香,这才能够与诸佛菩萨交通。那个通不通不要紧,我们不要讲神通,我们有这个念头。换句话说,念念不忘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训,表自己这一点的信心,诚信之心,燃香是这个意思。那我们有这个心,那个香燃不燃没关系,那是不重要的,道场里面燃香是提醒大家的,个人修行香要不要没关系。总而言之,重实质不重形式,这很要紧。

 

「灯」代表光明,代表智慧,代表舍己为人。特别是蜡烛、是油灯,你看蜡烛燃烧照别人,自己就烧完了,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这个意思现在来讲,我们对社会、对大众要认真牺牲奉献,这就是灯代表的意思,我们肯牺牲自己,肯帮助别人。可见得佛法里面所有一切供具是表法的,是提醒我们自己念念不忘我们应该要做的。

 

燃香实际上佛在经上讲得很多,燃指、燃臂、燃身,这佛在经上常讲的,如果你要是依文解义,好了,你把手指烧掉了供佛,把手臂烧掉供佛,把身体烧掉供佛,烧了有一些臭味道的时候,我们闻起来都难闻,那个东西怎么能供佛?全都错会了意思!观音菩萨救苦救难,两个手不够用,还得千手千眼,你这两个手还把它烧掉,你说菩萨听了这个不就冤枉!所以那个「燃」是牺牲的意思,我们要用我们的手替别人服务。所以出家在中国习惯上头上燃几柱香,这就是教你不要忘记燃烧自己照耀别人,就是牺牲奉献,取这个意思。在家居士们燃在手臂上,也是这个意思,很多人不晓得,认为这个烧的供佛有功德,烧得愈多愈好!自己心里头自私自利,不肯为人,你把身体烧光了也没用,也没功德,不懂得这个意思。这燃身体这种做法只有中国佛教有,外国佛教没有,不做这个形式。唯独中国佛教有这形式。但是这个形式不能说不好,它的确时时刻刻能体醒自己,要了解这个意思。不了解这个意思,这燃身,我们常讲烧香白烧了,烧得好冤枉。

 

这个地方总结,『以如是等』。等就太多太多了!以及许许多多没有说到的。『常为供养』。这个不能间断。我们翻过来,在四百三十二面倒数第二行,从最后一句看起,这个注解里头有一段很有意思,宗密大师说的:

 

【修行者。但安心观行。物物自多。皆遍佛也。故寻常云。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

 

这后面三句偈,我们常常在课诵本里面、忏本里面念到的,而它的意思在这一段里面的确解释得很详细,大师特别提醒我们,修行的人只要你『安心观行』,这重要的就讲「观行」上,观不叫你想,为什么?你要是想,你就不能够遍法界,所以佛家讲修观,观是用智慧,观是用真心,思是妄心,不是真心。你看那个思,我们中国这个文字思是会意,心上面有个田,田有界线,画了好多界线,那就是思,画了好多界线当然就不圆满,界线一画很难超越。所以思想都是有界线的,观没有界线,观的确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个观就是不用思想,不要去想,想都是妄想,教你用观,安心观行。观是智慧,行是什么?行就是六度,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对宇宙、对人生看法态度要用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智慧里面不用妄想、不用分别、不用执着,这个行为就是观行。当然此地所讲普贤菩萨修的,不是普通菩萨,普贤菩萨修的。

 

『物物自多』,「自」是自然。『皆遍佛也』,无论是有情,无论是无情,《华严经》上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圆是圆满,种智就是一切种智,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切种智,这是真实的,决定不是虚妄的,唯有用观行的人能够见得到,《华严经》所讲的法身大士他能够见得到。所以底下这一首偈就是真的,不是称赞的话,完全是事实。在供养这段经文里面最主要的是底下一段,前面所说的是事的供养,刚才讲事是表法的,表什么法?底下讲的修行,如果在事相上你明了表法,下面可以不必说;上面所讲的你听不懂,你都着了相,底下必须要说明,怕你误会,怕你错修了。我们看经文: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这是一句总说,在一切供养当中是以『法供养』为最。佛法教给我们要修福、要修慧,福慧双修,福慧修学最究竟、最圆满、最好的方法无过于「法供养」。菩萨在此地为我们举出了七个例子,当然法供养也是无量无边,也可以说无量无边的法供养归纳这七大类,归纳这七条,我们可以这样看法,请看经文: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给我们说出这七条,这七条是七大类。我们看这个注解,因为这是这段经文的中心,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从第一条看,《钞》里面,四百三十三面,从最后一行,最后的两个字看起:

 

【如说修行供养者。】

 

先看这一句。

 

【智度论云。】

 

这个《智度论》就是《大智度论》,这是佛门里面一部大书,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注解。

 

【能行说为正。不行何所说。若说不修行。不名为智者。故如说行方得佛法。不以口言而可清净也。】

 

这是大师引经据典为我们解释这一句的意思,像《大智度论》里头所说的,我们现在这个修行,学佛的人很多,修行的人不多。学佛的人很多,修行的人不多,所以学佛没有能得到像经上所讲的那样殊胜的果报,你没有得到。为什么没得到?没修。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将全经的经文分为四个大段落,分为四大段,这四大段是信解行证,从前古大德实实在在依照这个方法来修,所以人家从信入门,有解、有行,后来证果了,得到佛法的受用。现在人学佛,这勉强信,信了以后求解,解了又不行,那证当然没有。所以四个字只有前面两个字,后面两个字没有,这就是为什么学佛得不到佛法的受用,毛病出在这个地方。

 

说实实在在的话,如果佛法没有通过行证,前面那个解有问题,不见得是正确的理解,可能是误解、错解了。我们稍稍留意接触一下不难发现,现在许许多多人不是愿解如来真实义,是错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也就是《楞严经》上所讲的「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些邪师为什么会邪?没有行、没有证,所以他解得有问题。如果是正确的理解,我相信他一定会如说修行。为什么?有利可图,照这个方法来修真得好处,这个好处就在现前。世间人所追求的,不但现在人追求,中国人追求,外国人也一样;古人追求,未来人也追求,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三样东西哪个不要!我们在美国,美国人差不多都是基督教徒、天主教徒,他们接触佛教,我们把净土介绍给他,讲净土就很难,他很难懂,我们把阿弥陀佛介绍给他。他就问,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我说阿弥陀佛是快乐的意思,他要,他要快乐;阿弥陀佛是长寿的意思,长寿他也要,他不喜欢短命,他要长寿;阿弥陀佛清净的意思,心清净,这我们都要。那就好办了,都要,因为他们都是基督教徒,星期天上教堂,我说星期六到佛堂来,星期六到佛堂里来,佛堂可以给你快乐、给你长寿、给你清净,星期天你上你的教堂没有冲突。外国人也要,真的会得到,只要你能够如教修行。

 

诸位要晓得,你所希求的这三种叫果报,有些人发财了,他来给我说他经营什么生意,他头脑很聪明,用些什么方法赚了大钱,给我说了一大堆,得意洋洋。说完之后我摇头,很冷淡对待他,他觉得莫名其妙,他说为什么?我说哪里是你什么能干,你什么聪明!比你聪明人多,你相不相信?相信。比你能干人多,比你机会多的人也多,为什么人家不发财,为什么你发财?与这些无关,发财是你命里头有,那才是因,这些是缘,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你今天发财,你过去生中种的因,你这一生受的果报,是这么个道理。可是我警告他,你看年轻发财的很多,过几年你的公司倒闭了,全部都完蛋了,老年贫穷孤苦,你有没有看到?看到,社会上确实有这么多事情,为什么原因?那个福享完了,你过去种的那点福报享完了,那怎么办?继续再修福,你这个福报才能保全,你这一生当中,发了财享福当中不肯再修福,你那个福报享不了几天。

 

这些很浅显的道理,《了凡四训》里头就很清楚,所以我常教初学的人,学佛从哪里学起?先回家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你就明了了。我们任何一个人在这个世间,你一生的遭遇,「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头注定的。谁能逃得出这个定命?学佛的人能逃,学佛的人怎么逃?学佛的人能修,你真能修,你这个命运每一天都有加减乘除,大家也都有,但是那个幅度很小,所以总离不开它那个标准,所以那个看相算命会把你算得那么准,就是你每一天有加减乘除都不大,幅度都不大,总在标准线的边缘,你的命就跟着算得很准了。如果你大善大恶,起伏太大了,就不准。学佛的人修大善!所以佛家讲命运,但是不讲宿命论,佛家讲命运是自己造的,命运自己可以改,怎么改法?修行,着重在修,怎样修?如教修,就像佛教导我们的,我们去照做,佛教给我们要做的,我们就老老实实去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就决定不要去做,如教修行。不可以随自己的意思,随自己的意思造业,那个果就不好;随着佛的教诲,修善积德,我们的命运就能改!世出世间最难最难的是超越生死,永脱轮回,这是最难的。超越生死是没有生死的,这样的难事,依照佛的方法修行,我们这一生当中都可以做得到,其他世间,就是功名富贵,在佛门里面看叫鸡毛蒜皮,哪有求不到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但是一定要记住如教,佛怎么教你,你怎么样去做,这就对了。

 

所以《智度论》讲得很好,能行,你真做到了,你的说不会有错误,证就是不会有错误,这就不邪。你要不去做,没有照做,纵然你说也是随着别人的言语说,鹦鹉学人说话,就像这一般,所以你不行,你怎么能说?不行,佛的意思说实在话你也不解,如果你要是听到一个真正过来人说的,从前说法跟现在标准不一样,中国过去这些祖师大德说法,都是证了果的才说法,今天这个时代证果的人没有了,但是能够遇到真正有修行的人也还能相应;如果遇到一个没有修行的人,他所解的经不一定是真实义,刚才说了可能错解,可能误解了。

 

底下两句话说得更明显了,『若说不修行』,他会说,他自己做不到。『不名为智者』,《大智度论》是智慧,那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决定肯去做,决定是认真去做,所以是如说修行,『方得佛法』。佛的法你才能得到,这个得到就是你能够悟入,你真正能体会,真正能得到。得到的现象法喜充满,这一生真正是幸福快乐。世间人讲的幸福快乐是假的,不是真的,世间人口头上有真善美,实际上那也是个假名词,决定没有真善美,唯独入佛的境界有,有真正的幸福快乐,确实有真善美,不入佛不行。『不以口言而可清净也』,这个清净心不是口说你就能够得到的,所以这个东西要在细行上去做,认真的把它做到,这里面才有真乐。

 

【又如大法句经云。】

 

《法句经》上说的。

 

【虽诵千言。不行何益。不如一闻。勤修得益。】

 

这是《法句经》上的经文,底下说:

 

【虽诵千言。句义不正。】

 

『义』是里面所讲的道理,经里面所讲的义理你不明白,那个念了没有用。

 

【不如一要。闻可灭意。】

 

这就是多闻不解,不如少闻能够理解。你理解之后,你就会做,就会如教修行,能修行你就能得利益,这个地方讲『灭意』,这「意」里面是贪瞋痴慢、妄想分别执着,可以把它消灭,这个东西消灭了,你的清净心就现前。我们先看看这一段的意思,学佛当然先要从读经下手,为的是什么?要把佛的教训记住,记不住那有什么用处,所以一定要记住,读诵就是教你记忆,时时刻刻不可以把佛的教训忘了,这是第一个阶段。记住了,记住之后那就入第二个阶段求解,解一定要圆解,你在生活上应用才活泼,而不能够死在句下,那就错了。

 

譬如菩萨行的纲领第一条布施,布施,今天这个寺庙,明天那个道场,把这个钱财拿去布施,那我天天在修布施,这就错解了,这就不是圆解。布施真正的意思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服务,你为家庭服务,你是在家里修布施;你为社会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这都修布施。需要出钱的地方这才布施,外财布施;需要出力的地方,内财布施,身体是内,用头脑去策划也是内财布施,这是菩萨道。菩萨道哪里修?很多人错解这个意思,妳是个家庭主妇,妳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这一天当中把家里面整理得整整齐齐,让一家人生活得舒舒服服,妳是布施。妳布施你的儿女,布施妳的眷属,布施妳的家人,你这是行菩萨道。持戒就是守法,无论做什么事情有条理、有层次,一点都不乱,这就是持戒。看到持戒就想到五戒、菩萨戒、比丘戒,那你就是念死书了,学佛就变成佛呆子,那还能行吗?「忍辱」就是耐心,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有耐心,大事业大耐心,小事情小的耐心,没有耐心怎么能成就!精进就是改进,不断的改正缺点,那就是进步。菩萨行无论在什么场所,无论在顺境、无论在逆境,对人对事对物、对善人对恶人都是菩萨道!都成就你的禅定智慧,你怎么会不欢喜?所以佛法确实你只要能做到「如教修行」,你就快乐无比!

 

你今天日子过得这么苦就是没有依教修行,把佛的教诲都忘得干干净净,你怪谁?佛的教诲很多,大家要知道佛当年在世说法不是对我说的,我们没遇到佛,佛是对那个时代那些有缘分遇到佛的人,对他们说的。他们的毛病习气跟我们不一定是一样,佛为他说法是对症下药,他们一听就开悟、就证果,问题就解决了。我们今天读这个佛经怎么读也开不了悟,也证不了果,原因什么?不对机,这个药方不是对我这个症候用的。因此这么多经典里面我们就要懂得选择,选择哪一个经典里面讲的道理跟方法适合我的病况,我用这个经论修行能得好处,这个要选择。选错了,不但你的病不好,这一命呜呼。这个大家晓得,你害病如果吃错了药,病不能好,吃死了;佛经也是如此,这个法不契机的话,会害死人。佛没有害你,就是这医生没有害人,医生处方不是给你处的,一大堆处方你在里头乱抓、乱吃,那你死了活该,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那当我们没有方法选择,没有智慧、没有能力选择怎么办?佛实在讲很慈悲,他给我们指示了一个原则,就是《大集经》上说的,「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这给我们指出一个方向!我们现在生在末法,佛说了「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大概我选净土,不会太错,这就是遵循佛的原则。佛教传到中国来像法时期,所以禅宗在中国非常兴盛,像法时期禅定成就,符合了佛的预言。今天我们是生在末法时期,我们选择净土法门完全遵照佛的意思,而我们现在念的这部经,净土五经之一,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就是说了这一切经我们需不需要读?不需要,一部经就行了,一门深入!

 

可是大家晓得那个四弘誓愿里头说得很清楚,法门无量誓愿学!我今天教大家念一部经,不是跟四弘誓愿相违背了?表面上看是违背了,你再把眼光往远一点看没有违背,怎么没有违背?今天一部经一个方法我们取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那个时候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为什么到那个地方再学?到那个地方我们寿命长,有的是时间。现在我们寿命短没有时间,你读《华严经》那个大经,《八十华严》,我们从头到尾讲一遍,一天讲两个小时,算是不能很详细的讲,只能够大概的讲,需要三千个小时;要细说至少要六千个小时,谁有时间听?这六千个小时讲下来,讲前面不知道后面,讲到后面前面忘光了,能管用吗?不管用,妄想分别执着照样起来,伏都伏不住,到最后还是搞六道轮回,这个冤枉不冤枉?所以教你净土五经里面选一样,这都不长,一门深入老实念佛,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我们各个人都是无量寿,这有时间在阿弥陀佛老师,这第一流的老师,没有比这个老师更好了,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上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跟阿弥陀佛还会错吗?何况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所接触的诸佛如来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尊佛都不会漏掉。每天修供养,每天听佛说法,那个时候听佛说法不是一个身,这一个身难,分身,虚空法界有多少尊佛我就变多少个身,每一尊佛的会下都有我,都在那里供养,都在那里闻法,开智慧快,修福报也快,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不要几天就圆满了,哪里要在此地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劫,要这么长的时间。西方世界快,快就是你修福修慧的机缘太殊胜了,这一段也是这个意思。你读的多,如其不解,不如读的少,读一部经,明白它的意思,依教修行。

 

【虽诵千言。不义何益。】

 

这个『不义』就是不解义,不解义就没有好处。

 

【不如一义。闻行得度。】

 

不如你懂得一个理论、一个方法,你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去修行,你就能得度。这个「度」就是了生死出三界才叫度,不能超越六道轮回那就不能说度,决定超越轮回。

 

【虽诵千言。不敬何益。不如一行。信乐奉修。】

 

这句话非常重要,这是我们中国过去常讲的「尊师重道」!你对老师不尊敬,就表示你对老师所传授的不尊重,不会去做的;如果对老师传授的很尊重,一定会依教奉行,对于这个老师一定会尊敬。所以尊师是重道,不是老师要求你对我恭敬,不是这个意思,如果老师要是一昧求学生恭敬,这个老师不是善知识,善知识绝不介意这些。可是学生那个成就老师能够预知,从哪里看?就从尊师重道这个态度行为上来观察,这个学生对老师尊重,对老师所传的能信、能解、能行,老师就可以预测这个学生将来有成就。当然这个学生有成就,老师一定会多用一些时间、多用一些精力来关照他,这是一定道理的。如果学生对老师所教的不尊重,或者是怀疑,或者是阳奉阴违,老师对他的教导当然不会热心,为什么?热心落空,怎么样教他,他也不开悟,他也不肯做。所以这不是老师对学生有偏心,决定不是的,能成就的一定要帮助他成就,不帮助他,老师对不起学生;不能成就的就不必去帮助他,帮助他,老师愚痴,白费心力。所以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这个事实,我们修学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

 

现在在这个时代,师道失传了,没有了,现在所提倡的民主自由开放,于是学生找不到老师,老师也找不到学生,我们就很苦了。在这个状况之下,我们要想成就,怎么办?我常教给同学们依古人为师,这个方法能成就。譬如我们学普贤菩萨,我们就依这本书为老师,经是佛说的,注解是清凉、宗密;疏是清凉大师,钞是宗密大师。我们依他两位做老师,他两位所说的都在《疏钞》上,我们体会《疏钞》所讲的道理,依照《疏钞》教导的方法认真去学习,这就是清凉、宗密的学生。这是以古人为老师,做古人的学生,这个方法行,在中国历史上用这种方法成功的人很多,前人能成就,我们后人也能成就。敬很重要,这个敬就是尊师重道!所以不敬没有好处。我们在《印光大师文钞》里面看到,有一个信徒给老法师写了一封信,提出个问题,也是觉得佛法很好,有没有方法能够入进去?印光法师回他的信答覆说:「有,诚敬二字。」真诚恭敬,诚敬二字,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是印光大师说的,说的一点都不错。

 

很明显的一个例子,一个老师教学,那班上人很多,几十个人,有的学生成绩非常优异,有的学生成绩就一塌糊涂,什么原因?一般人讲那个人聪明,那个愚痴,其实大家看到的是外面的相,没有真正看到原因,真正的原因在哪里?在敬,真诚恭敬,他那个心清净,妄想少,那个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就是聪明。对老师不恭敬,对道业不尊重,你就想到这个学生在打妄想,上课在打妄想,他不尊重!他在胡思乱想,愚痴、迷惑!他的功课怎么会好?真正的原因就是诚敬,说智愚那从表面看的,没有看到骨子里面,骨子里头是诚敬。那我们自己如果学东西学得很迟钝,你就仔细想想,我们上课、我们学习是不是不够认真?是不是在那里打妄想?能够一反省就找出来了,因素就找出来了,专心听课专心就是敬,就是此地讲的敬,专心就是诚,他就得利益,『不敬何益』。

 

『不如一行,信乐奉修』,这个最明显的例子,我们看自古至今许许多多的老太婆不认识字,也不会念经,什么都不会,听说阿弥陀佛好,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到最后人家站着往生、坐着往生,预知时至,也不生病,她就是一行,一生她不改变,就是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方法,她成功了,她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佛。诸位要知道,这一个简单方法,她念的时间久,她心定、心清净了,清净心生智慧。你看《金刚经》上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她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明了,她走了。所以她能够那么自在,了生死出三界。比我们这些拿到很高的学位,在社会上很多地位事业一大堆,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贪瞋痴慢,那跟她比差远了!人家去作佛了,我们还搞三途六道,不能比!她就是一行,专行。再看底下的文:

 

【虽诵千言。我心不灭。不如一句。舍憍慢逸。】

 

这里面句句都是格言,句句都是宝训。『虽诵千言』,这是讲你念得多,我们不要看别人,想想自己,自己每天读经,读得很多,大乘经常常读,我看到不少同修读《华严经》、读《法华经》、读《楞严经》、读《金刚经》、读《地藏经》,读的好多好多,这些大乘经典他都念,念怎么样?『我心不灭』,这个「我」简单讲是非人我,我执没破。我心不灭,换句话就是自利损人,这就是我心。『不如一句』,这一句阿弥陀佛老实念。骄傲,这是贡高我慢,骄傲、我慢、放逸这都是病,一句佛号念好了,这些都没有了,他也不骄傲,也没有我慢,也不放逸,他能够振作起来,这个放逸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很马虎、很随便;不放逸就是凡事他认真负责,他振作起来。这都是把我们平常修行的病态说出来,我们这些病态还在,那算什么修行!是真修行,这些毛病都没有了,从前有,现在没有了,这就是真正功夫得力,真正修行有进步。

 

【虽诵千言。求名愈着。不如一说。弃执离着。】

 

每天看样子,学佛很认真、很精进,实际上名利心没看破,现在人讲打知名度,还在搞这个。『着』是着相,还是贪名贪利,这个修行是假的,不是真的,这是错误的。『不如一说』,不如老老实实以一部经、以一个法门来修学,把执着放下。『弃执离着』,于一切法都不执着,到一切法都不执着,就自在、就解脱了,得大自在!这个时候真实的智慧就现前。所以佛教给我们不执着是讲真话,真实智慧。世间人样样执着,世间人迷,不晓得这一切法的真相,佛知道。这一切法的真相是什么?《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的你执着它干什么?你执着就错了,虚妄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你有执、有着就大错特错。佛教给我们在这一切幻相之中,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第一要随缘,不攀缘,随缘就很快乐,不攀缘,随缘没有执着,攀缘有执着。不要说世间法里头你要认清楚,佛法功德好事也不可以执着,执着就违背了佛法,把佛法就变成世间法。如果一切不执着,一切法都是佛法,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如果一有执着,一切佛法都是世间法,全错了。

 

简居士今天告诉我,我们在大陆现在印经有十几个地方,常常感觉到经费不够,所以他说他要努力做生意,他底下三福公司,赚钱的时候,我们费用不够的时候要来添补一点。我今天告诉他:你错了,这什么?攀缘,这没有钱什么?没有钱休假了,去旅游放假,这就对了!钱多多做,钱少少做,没钱不做,不做就休假去玩,这就对了,你说多快乐多自在!没钱还动脑筋去想,找钱去做,你已经把佛法变成世间法。佛法是圆满功德,世间法天天想办法去做,永远不能圆满,这我们一定要懂。你明白了,你怎么会不自在?你怎么会不快乐?执着要不得,一执着就是世间法,就是六道轮回;离开一切执着,不但六道轮回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这十法界没有了,这法界叫一真,一真法界。

 

【虽诵千言。不欲舍罪。不如一闻。去离生死。】

 

这个意思愈说愈深,愈说愈透彻,我们学佛真正的目是什么?了生死出三界。了生死出三界要把那个罪恶舍弃掉,这个地方就是讲的「断恶修善」。可是说断恶修善,大家听了这句话很容易产生误会,为什么?这个善恶是相对的,我说这个断恶,修善也是恶,善恶都是恶,断恶的时候善恶两边都不要,那才叫善。为什么?你造恶,你的果报在三恶道;你修善,你的果报在三善道,你总出不了六道轮回。我善恶两边都不要,出三界,那叫真正的善。所以修善的那个「善」,不是善恶之善,你要把它看作善恶之善,你就误会了,你就错了。善恶那个善在恶里头,那个不是真善,佛经里面好多这个句子,你不小心就看错了。

 

你看看古德庞居士,庞居士的故事很多人知道,他很有钱,很有财富,学了佛,在佛法上有了心得,他有一天把他整个家财装在一条大船上,船划到江当中砸个洞沉下去了,统统不要了。有人来问他,他说:庞居士,你这么多的财富,你不要了,为什么不拿去做好事?好事不如无事。他这么做,就留下这一句教训,教人去反省,好事不如无事。好事什么?三善道。无事?出三界,三界没有了。可是我们去学庞居士行不行?学不到!佛菩萨教我们不执着,那就是好事,那就是真善。行善执着善,造恶执着恶,这就是造六道轮回业。如果一切都不执着,心地清净一尘不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是菩萨境界,这是菩萨生活,我们要在这里学。不变是真心,心里头有念,念就有变,那个念头剎那剎那在变。心里头什么都没有了,那才不变,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那就不变了,有一物就会变,那个心就有变,所以心里头不能有一物,这是很难做得到的。净宗法门的善巧就是心里头准许有一物,有什么?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不能有。禅宗里头阿弥陀佛也不能有,也不可以有,那个很难做到。所以有一物,用一物来排除一切物,这是方便多了,这个方法巧妙太多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把阿弥陀佛拿掉,那是真正到无一物。现在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心里有阿弥陀佛这一物很好。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9月9日17:38:3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413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