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第103集MP3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一0三集)  1991/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103

第103集 A

MP3下载

第103集 B

MP3下载

请掀开经本,第二百五十六页第六行,看二地:

 

【二断邪行障。证最胜真如。住离垢地。】

 

这是十地的第二地。初地是欢喜地,二地是『离垢地』。在前面一段,欢喜地是断异生性的障碍,这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二地菩萨是『断邪行障』,什么是邪行?我们看下面的解释:

 

【言邪行障者。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由此障故。令初地圣者误犯尸罗。不称正理。名为邪行。彼障二地极净尸罗。】

 

我们看这段,十地菩萨,如果从修学纲领上来讲,他们修的是十波罗蜜,初地修的是布施,二地是持戒,三地是忍辱,四地是精进,修十波罗。当然这样阶位的菩萨是一修一切修,这点我们必须要认清楚,但是在一切修里面,好像他偏重在一边,一切修一修,确实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初地菩萨布施是放下,放下一切妄想执着,才能够入同生性,离异生性;也就是放下情识,完全用智慧,纯粹用理智。二地菩萨,这是持戒波罗蜜圆满了,二地菩萨是这一个度圆满,所以他的戒是极为清净。

 

初地布施圆满,持戒没有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他还有邪行。这一种邪行,我们凡夫决定见不到,为什么?太微细了。他的邪是『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不是现行的。所知障是什么?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所修学的习气。所以学东西学多了也并不是好处,学多了,所知障就多。不学,无明多,学了就邪见多。这怎么办?所以佛常常教给我们要善学,着重那个善,我们的学不善。这个善与不善的界限在哪里?善学的人学了不执着,这叫善。不善学的人学了执着,执着就成了障,这个障就是所知障。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统统都是菩萨学处。在哪里学?就在这些地方学。在境界当中去修学,要紧的决定不能够有分别执着,离开一切分别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生智慧。

 

我们读《坛经》,这个道场简丰文居士是专攻《坛经》,这是《坛经》的专家。六祖大师在《坛经》上表演得就很好,他见五祖的时候,告诉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心中生什么?我们心中是常生烦恼。人家常生智慧,那我们怎么能跟人家比?为什么他生智慧,我生烦恼?这要多想想,要多问一问。他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那所生的当然是智慧!我们今天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那你不生烦恼生什么?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就这一点。可是无始劫以来,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已经养成习惯了。这个习惯养得太久,不是一生的,是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那习惯成自然,这个事情很麻烦。所以到了初地菩萨,那个习气的根都还没有能够除掉,你就晓得这个习气之重。

 

我们要学佛不能不留意。菩萨所讲的戒律,当然不是我们普通的戒律,这些人登地,地上菩萨,哪里是我们普通想象当中这个戒律,极清净的戒律,道共戒。因为这一分俱生的所知障,使初地菩萨不是有心犯戒,无心犯戒。此地讲『误犯尸罗』,尸罗是戒律,这是梵语,翻成中文意思就是戒律,他还误犯,他不是有心犯,无意犯。为什么无意犯?因为见解上错误。戒律有开遮持犯,把犯戒误会以为是持戒,在这上还搞错了,初地菩萨尚且如此,我们凡夫把这个戒律误会了、讲错了,那就不能怪了。初地菩萨还有的时候搞错了,你就晓得不容易,实在不容易,愈是微细愈不容易拣别。『不称正理,名为邪行』,可见得他这个邪非常的微细,我们凡夫、阿罗汉、权教菩萨一定看不出来,只有同位的,或者是比他位次更高的能看得出来,比他低的决定看不出来。这一点,俱生这一分所知障就『障碍二地极净尸罗』,二地菩萨的戒真正清净了。

 

【入二地时。此障永断。】

 

就是断这一分俱生所知障,初地菩萨就升了一级,就到『二地』。如果这一分所知障没有断,那他就是初地菩萨,断了这一品障碍,他就升到二地菩萨。所以我常常劝导同修们,学佛一定要知道我学的是什么?佛法是什么?我学的是什么?我想得到的是什么?一定要搞清楚,不能迷信,不能盲修瞎练,要搞清楚。佛法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的方法,也就是真正认识自己与自己生活环境的方法,这是佛法。学佛就是要求圆满的智慧,唯独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才能够真正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智慧从哪里来?一定是从觉正净来。觉正净是自性三宝,诸佛如来从自性三宝当中建立戒定慧三学,戒学就是清净心,定学就是正知正见,慧学就是觉而不迷。所以戒定慧三学从哪里来的?从自性三宝当中来的,不是佛发明的,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三学是这么来的。唯有这三学才能够恢复我们自性的觉正净,这三学当中,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因此在修学的时候,虽然也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戒里面有定慧,定里面有戒慧,慧里头有戒定,一而三,三而一,他也有偏重,由于各人根性不相同,法门确实是平等的。

 

像我们在中国,性宗、禅宗偏重在慧上,诸位要知道中国的禅是慧,不是定。你看看《六祖坛经》,《坛经》一展开,禅宗修什么?修般若波罗蜜多,修这个东西。总说般若波罗蜜多,所以他是修六度里面的般若多,他修的是这个。这一定要上根利智,这走的是觉门,在三宝里面他是走佛宝。教下,这是走正知正见,教下就是依靠经典,经典是佛知佛见,用佛的知见来修正我们自己错误的知见,用这个方法,这种方法,中下根性的人统统能够得利益。第三门就是净土宗跟密宗走的,走的是修清净心,这是三宝里面属于僧宝。持戒念佛,念佛就是持戒,你们想一想,念佛怎么是持戒?戒是什么?先要搞清楚,戒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戒律。那个心一天到晚都是阿弥陀佛,是不是诸恶莫作?诸恶莫作是小乘戒,那小乘戒就圆满了。这一句佛号善中之善,弥陀名号不可思议,一切诸佛都赞叹,念这句佛号是不是众善奉行?所以一个老实念佛的人,就是持戒念佛,念佛持戒,就圆满了。

 

假如你念这句佛号,这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那就完了,什么都没有了,既没有戒也没有定,也不是在念佛。所以口里面念佛,心打妄想,这个没有用;口里不念佛,心里有佛,行,这个管用,心不离佛,佛不离心。为什么口念?口是帮助心的。口不离念,念不离口是帮助心的,实在是以心念为主,以口念为帮助。所以莲池大师讲正助都是这一句佛号。我们看《疏钞》有的时候看不懂,正修是念阿弥陀佛,助修也是念阿弥陀佛,这怎么个分法?正助从哪里分?正是心念,助是口念,这就容易了解。正念不能断,助念断了没有关系,正念决定不能断,正助双修。所以一定要明了、要清楚,我们功夫就能得力。

 

对于世法、佛法要学,不要分别,不要执着,这个事情很难。学,不分别、不执着,怎么个学法?其实我们不分别、不执着的时候,也用得很多。你冷静的想一想,我们张开眼睛从早看到晚,是不是有些事情我们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有些与我们没有关系的人、没有关系的事,我们看了,你要再不问我,我想不起来了,忘掉了。为什么?印象很浅薄,就是没有在意。张着耳朵一天到晚在听,睡觉耳朵还在听,有许多的音声我们也没有在意,也没有分别执着。所以如果是没有刻意提起来,也把它忘掉,想不起来。人家提醒你,今天有一桩事情你见到没有?想一想是见到了,不提起的时候就忘掉了。可见得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些事物是刻意的去分别执着,有些的确没有分别执着。

 

如果对那些刻意的事情,也像那些无意的事情,那我们岂不就变成佛菩萨了吗?诸佛菩萨对于一切境缘总无分别执着,他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心地清净,这不碍清净心。如果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在这个地方培养自己的清净心,老实念佛,能够用这个方法来培养清净心,这个念佛功夫进步就快了。你想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真的这一生当中决定可以证得。那我们要从哪里做起?从你最关心的人与事做起,要从这里看淡。最关心的都看淡了,那不关心的当然就更淡了。看淡,不是不负责任,看淡了要不负责任,那就又错了。与人与事相处,认真负责,心里面没有分别执着,心里面知道缘聚缘散,有善缘、有恶缘,无论缘之善恶,都要用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来看待,这叫学佛。这样决定能够帮助戒定慧三学,这个行持里头确实三学具足。一个学佛的人跟不学佛的人,处事待人接物他心态不相同,用心不一样,态度不一样,有助于道业的成就;换句话说,断这种障就比较容易。我们再看底下这段文:

 

【由斯证得最胜真如。谓此真如戒性所显。极为胜故。】

 

真如,初地就证得了,二地加一个最胜,最胜在哪里?没有过失了,初地还有小小过失,二地小小过失也永断了,所以称为『最殊胜的真如』,这是『戒性所显』。此地不是讲戒相,不是讲戒行,是讲戒性。换句话说,菩萨在形相上决定没有凡见的,只是在戒性上。这个戒性就是在他观念上有一点误会错解,形相上决定清净,到二地这个戒性也极为清净了。

 

【由翻前犯戒垢。成无边德。】

 

过去戒性没有圆满,这是染污,是本性上的染污,这种染污是无明。现在他这一片无明破了,所以成就无边的戒德。

 

【是已成于戒行。得于最胜无碍菩提之道。证此性故。名住离垢地。】

 

二地菩萨叫『离垢地』,垢是染污,心地极清净,染污没有了,染污离开了,心性里面的染污离开了,这是二地菩萨离垢地。

 

【唯识论云。具净尸罗。远离微细犯戒垢故。】

 

这是《唯识论》里面对于二地菩萨所下的定义,到这个境界这是二地。我们再看下面三地:

 

【三断闇钝障。证胜流真如。住发光地。】

 

什么叫『闇钝障』?什么叫『胜流真如』?什么叫『发光地』?这底下跟我们解释这三个名词,我们对三地菩萨多少也能够理解一些了。三地跟二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言闇钝障者。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

 

这个『闇钝』也是『所知障』这边的,前面邪行也是所知障里面的。由此可知,所知障里面东西很复杂了。为什么复杂?你以前念的东西太复杂了,看的东西太复杂,你知道的东西就非常复杂,到这个时候,一样一样都要把它洗刷清除掉,这才行,《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洒心易行」。所以古人常常教给我们,知事少时烦恼少,不需要知道的事情不必要知道,知道愈少心愈清净。所以报纸杂志最好不要看,杂心闲话愈少愈好;识人多处是非多,交际应酬多了是非就多,烦恼就多。人生在世,无量劫来都迷惑颠倒,迷惑颠倒在哪里?就想什么都知道,想人认识很多,一天到晚热热闹闹、乱哄哄的,这就是迷惑颠倒。难得这一生觉悟了,真正觉悟的人就要立下大志永脱轮回,这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永脱轮回,就不能犯过去同样的错误,我今天起要收心,我要减少一切应酬,尽量使自己的心地清净。在方法上实在讲,最巧妙的就是把所有的时间尽可能都用来念佛,让佛号一句接一句不要中断,不要夹杂,除非是不得已的时候,实在有必要的事情,我们把念佛放下,去办事,身体太累的时候把念佛放下,好好的休息养精神,除此之外,就应该认真努力去念佛,这样子才会有成就。

 

纵然有缘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诸位要晓得,那是福德边事,是福德里面的事情。六祖说得好,生死轮回这个大事福不能救,再大的福德也救不了你六道轮回。要想脱离六道轮回,只有一个方法,净念相继,这是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的,净念相继,可以能够了生死,出三界。这也说明所知障跟烦恼障里面所含藏的那些垢污无量无边,过去已经藏那么多了,这没有法子,现在清洗也洗不掉,从今天起,这染污得愈少愈好。完全不染污,不可能,做不到的,就希望尽量减少染污,这是有利于净念相继,有利于得清净心。在念佛法门里面讲,功夫成片,一心不乱,你才可能得到。所以这个闇障就是愚痴,没有智慧,闇钝,这是所知障里面俱生的一分,错误的知见,也是染污。

 

【由此障故。令所闻思修法忘失。彼障三地。】

 

生生世世,从诸佛如来所修学到的法门忘掉了,佛门常讲的「隔阴之迷」,学了之后忘掉了。我们怎么晓得我们曾经跟诸佛如来学过?这在大乘经典里面找得到证明,像《无量寿经》就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你过去生中没有亲近过很多诸佛如来,你没有这样的善根,在末法时期现在这种混乱的社会当中,你对于大乘经典还会有兴趣,听到还会欢喜,那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接触大乘经典能生欢喜心,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亲近诸佛如来。如果能发愿真修,下定决定我这一生一定要生西方极乐世界,那这个人过去生中的善根就不可思议。经上讲,不止亲近少数的诸佛如来,而是亲近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有这样深厚的善根,他的信愿才发得起来。

 

你看像经上讲的,阿闍王子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诸佛如来,都不肯发愿求生,这就是说明善根还是不够。真正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供养诸佛如来的善根一定超过阿闍王子很多倍,这是我们在经上看到的。所以我们自己这一生真正下定决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给我们做了证明,这善根不可思议。所以《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到底要多少善根福德因缘才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弥陀经》上没有说清楚,《无量寿经》上说清楚了。所以这个障碍,是把过去修学的方法统统忘掉了。『彼障三地』:

 

【胜定总持。】

 

由此可知,这种障碍作用三地菩萨明显的觉察到了。

 

【及所发生殊胜三慧。】

 

闻思修三慧,三慧到三地圆满了。这二地戒圆满,三慧没有圆满。

 

【入三地时。此障永断。】

 

到三地菩萨这个障碍断尽了,永断了。那一断,闻思修三慧统统就现前,无量劫来所修学的统统都记起来,这个能力马上就恢复了,快速!读到这个地方,我们要明了,在华严会上要修到三地菩萨,才能把过去所学的统统恢复记忆。念佛往生西方世界的人,我们在这个世间见思烦恼一品也没断,烦恼障没破,所知障更不必谈,是二障具足,分毫未破。这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只要把妄想杂念伏住,叫它不起作用,起作用的就这一句阿弥陀佛,用一句阿弥陀佛把所有一切妄念统统伏住,这样的能力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自性本能立刻恢复,在三地菩萨以上。这不可思议,这是难信之法,不但三地菩萨比不上,连文殊、普贤都比不上。这个话不是我们随便说的,世尊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行超普贤登彼岸」,这个法门到哪里去找!

 

普贤菩萨显宗,华严长子,在密宗是开山的老祖宗,密宗是普贤菩萨传的。密宗初祖,金刚萨埵菩萨,金刚手菩萨,普贤菩萨的化身。密宗里面,准提菩萨是观世音菩萨化身。所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一个法门是行超普贤登彼岸,谁知道?夏莲居居士说得好,亿万人中一二知,知道的人太少太少。现在《无量寿经》到处流通,这知道的人渐渐多了,从前《无量寿经》没有流通的时候,谁知道?夏老居士那个时候,的确亿万人中一二知,那一点都不假。所以经文读到这里,我们自己想到修学这个法门,实在值得庆幸,无比的殊胜。因此《华严经》我们念念就行了,不要去记,不要去想它,你要去记它、去想它,又变成所知障,这麻烦了是吧!我们知道有这么回事情,自己还是老实念佛号,读了《华严经》,信心更具足,我学的法门超过这个。到三地菩萨这个时候,『此障永断』:

 

【由斯证得胜流真如。谓此真如所流教法极为胜故。】

 

这是解释他所证得的名称,叫做『胜流真如』,是真如所流的教法无比的殊胜。

 

【即第三地具闻思修三慧光明。】

 

『三慧』是菩萨所修的,到三地菩萨这三慧圆满了。

 

【从此真如之行流出。故名胜流。】

 

三慧光明是从这个真如显发出来的,所以是殊胜的流处。

 

【以证此真如。名住发光地。】

 

我们晓得,他发的是什么光?发的是三慧光明,闻思修三慧光明从此开发,我们叫它做『发光地』。

 

【谓成就胜定大法总持。能发无边妙慧光故。】

 

这是解释为什么叫它做发光地,就是他得的殊胜大定,恢复无量劫来的所学,这是得大总持法门,三慧光明显发。我们再看第四地:

 

【四断微细烦恼现行障。证无摄受真如。住燄慧地。】

 

这是四地菩萨。我们注意四地断的是什么?是『微细烦恼现行』,这是障碍四地菩萨,破了这个障碍,就从三地升进入四地。四地菩萨所证得的是『无摄受真如』,我们称它做『燄慧地』。底下给我们解释:

 

【言微细烦恼现行障者。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

 

这个『微细烦恼』是从所知障里面残余的习气,所以二障,烦恼障容易断,所知障难断。所知障跟烦恼障差别在哪里?《唯识论》里头是讲的粗相,粗兼容易分,细相难分,为什么?烦恼障里面有所知,所知障里面有烦恼,细分就不容易分了。烦恼障,阿罗汉就断掉了,烦恼障的现行就断掉了;辟支佛果,烦恼障的习气也断尽了。如果在华严圆教里面,阿罗汉的地位相当于七信位的菩萨,在七信位,烦恼障就断掉了,八信、九信,八信位烦恼障的习气断掉了,往后无论讲烦恼、讲所知,统统是属于『所知障』里面的一分。这一分都是『俱生一分』,不是讲现行,统统是俱生的,现行决定没有。所以我们看底下,这个也是「言微细烦恼现行障者,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

 

【如第六识相应俱生身见等。具三义故。名为微细。】

 

哪『三义』?下面有解释。像意识当中不知不觉很自然的就生了一个身见的念头,『身见』就是我见,有这么一个念头。我们现在在清醒这个时候,这个身是我,我们睡着,作梦了,梦中境界确实没有身,没有这个身相,梦里面那个意识还觉得有个我。可见得我执难断,我见难除,到深位的菩萨,有的时候这个念头还会起来,起来叫现行,这是微细的法执,所知障是属于法执。底下跟我们讲的有三种微细相:

 

【一者唯下品故。此唯是第九品。以相沈隐。唯迷理故。故名微细。】

 

上中下三品,上品很粗、很明显,『下品』就很微细,不明显。譬如我们现在清醒的这个执着很明显,他上品的。我们在梦中的时候,那个执着的,那是中品。在入定,大定当中的执着,那就是属于下品,那比梦中还要微细,所以这是下品。上中下各分三品,这就是九品,那个下下品是最微细的,『以相沈隐』。这个相在通常不显,所以我们常讲阿罗汉已经破了我执,阿罗汉以上还有没有我?总是有法执,我执没有了,有法执,谁执着法?没有我,谁执着法?还是有我执。有我执,为什么说我执已经破掉了?上中品那个我执没有了,极其微细的我执还在。到四地菩萨这里才看到微细我执还存在,这个我执从法执里头生出来的,不是从烦恼障生出来的,我执本来属于烦恼障的,这个所知障里面生出来的,真的是微细。

 

『唯迷理故』,理是什么?道理,也就是事实真相,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还没有彻底搞明白,所以这个微细的执着没断。彻底明了了,这个执着就完全没有了,那要到什么时候?不是四地,到成佛才没有。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我们要问,谁有一品生相无明?换句话说,愈往上愈微细,这是第九品,再往上,这九品再分九品那不就更微细,所以这个就省略了,好像算数字,后头那个小数那个数太小了,不要了,不说了。其实在不在?在。必须到如来果地才真正清爽、才真正明了。明了什么?明了尽虚空遍法界是我,不再执着这一身一法是我,这个我没有了。这我有没有?我真有,常乐我净,这四净德他真有。常是永恒,不生不灭。乐是离染离苦,决定没有染着,决定没有苦难,西方世界称为极乐,永离众苦,这是乐。我,真正见到我了,我们这个观念当中,错误的执着这个我完全没有了,事实真相里面这个我现前了。净,清净,决定不染,世出世间一切法当中一尘不染,本来就不染,永远不染。所以常乐我净是我们自己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现在我们把自性迷了,这四样的受用统统没有了,透不出来,佛法修学真正的目的,恢复性德,这是佛法修学。我们再看第二:

 

【二者远随现行故。谓此障品遍于五道。受生死身。与身俱生。与身俱灭。恒常随逐。依一切身。此能现起。不曾舍离。故名远随现行。】

 

这种微细的执着,从迷了自性开始,刚才讲,一定要到无明破尽,真如全显,它才没有,否则的话,它决定存在。因为它太微细,你不容易发现它,它的确随着我们这个身。此地说的,五道就是平常讲的六道。讲五道就不算阿修罗,如果算阿修罗,那就说之为六道,所以五道跟六道是一个意思。六道轮回舍身受身,它都跟着你;你得个身,它跟着你有身;你这个身灭了,它就跟着你灭;你再投胎,它又跟着你投胎,永远跟随你,这叫『远随现行』。它要不随就不现行了,因为随,它才会现行,永远不会舍离,必须要到圆满菩提,它就没有了,自自然然就没有了。这是第二种的微细相。

 

【三者不作意解而亦起故。以此俱生身见。】

 

注意『俱生』两个字。

 

【极微细故。起时不觉不知。任运而起故。】

 

这个文到此地,下面是总结。

 

【具此三义。故名微细。】

 

所以底下这句是总结。这个『作意』要说粗一点讲,我们今天讲注意,你不注意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察觉。我们常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个心是什么心?就是没注意,心就是意识心。所以「注意」这两个字是佛门的术语,大家现在常常挂在嘴边,不晓得这两个字从哪来的,从佛门来的。你这眼耳鼻舌身五根,要把意识注进去,注入进去,它就起作用了;意识要不注入进去,虽有眼也不见,有耳也不听。所以你要能见、能听,一定要用意识。意识什么?分别。意识分别,意根执着,意根是末那识。必须八识起联合作用,那个力量就太大了;如果不起联合作用,力量不大。这个不作意就是不注意的时候,不注意时候它有没有?它也有,这就是俱生的所知障。不作意解的时候也起,所以这个『俱生身见极微细故』,起的时候不知不觉,『任运而起』,任运是它自自然然起来,不是我一警觉才起来,不警觉它也起来。所以这个相非常微细,前面讲这三种微细相,所以称它为微细,这微细烦恼现行,因为它是身见,是属于我见。

 

【至四地时。便能永断。】

 

四地菩萨的心才得真正清净,这个微细的我见也不起作用,也断掉了。

 

【由斯证得无摄受真如。】

 

什么叫『无摄受真如』?底下有解释:

 

【谓此真如。若证得已。第六识中。俱生身见。永伏不行。】

 

这句话说得好,没有断,伏住了,『不行』是不起作用。刚才说过,要永断,那是如来果地,等觉菩萨也是伏,从四地往上去都是「永伏不行」。因为要断掉,那就是究竟圆满成佛,这就是佛与这些大菩萨不相同的地方,佛是真的没有了,他们有,不起作用。所以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对于这个粗显的烦恼,这最粗最粗的,贪瞋痴慢、是非人我,这粗到不能再粗了,这种粗念要用这句阿弥陀佛把它伏住,它统统都有,它不起作用。如何能伏?就是这句阿弥陀佛把它伏住。

 

所以这点诸位同修要知道,佛法法门殊胜圆满,我在讲席当中也曾经跟诸位报告,妄想执着是我们六道生死轮回的根本,这个东西不除,你学佛得不到受用。很难除,分别执着这个东西太厉害了,古人所说先入为主,主是什么?主就是执着。我学了这个法门,我就执着这个法门,我这个法门最好,其他的统统都不如我,这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统统具足。纵然修学这个法门修得很好,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为什么不能往生?就是你这个粗重的烦恼障碍了,往生要心清净,心净则土净,你修得虽然好,你心不清净,你有高下,你有是非。是非高下这个意念就障碍你往生,就跟此地一样,此地是微细,你看微细障碍三地不能升四地。所以学佛的人一入门就要告诉他,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华严》显示得尤其殊胜,《华严》讲主伴圆融,我修的这一门是主,我今天以《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主,一切经是《无量寿经》的眷属。你学《金刚经》,你《金刚经》是为主,《无量寿经》也是你的眷属。主不是一个主,各个都可以做主,伴不是一个伴,人人都可以做伴,所以它是平等的。我学《无量寿经》,你修《金刚经》,他修《法华经》,他修《华严经》,各个都是主,各个都是伴,要知道这一点,这就平等了,大家不会有争执。每一个法门有一尊佛为主,我们依《无量寿》,无量寿佛为本尊,其他一切诸佛都是伴。如果你修观音法门,我观世音菩萨为本尊,一切诸佛菩萨都是伴。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主伴圆融,各个都可以做主。一切经论也是门门都可以做主,门门地位都平等,所以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主伴圆融,《华严》给我们说明这个道理,使我们这个心在一切境界里面真正得到平等。

 

这个平等心好快乐,真自在。为什么?没有差别相。我知道我这个本尊为主,一切诸佛菩萨都是眷属,都是伴侣;你那个本尊为主,我的本尊也是你的眷属,也是你的伴侣。这个达成共识,那永远不要再分别,不要执着,不要打架,不要去吵闹了,那天下太平,这样才能够得清净心,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坚固执着一个,不肯让别人的时候,你修得再好都不能往生。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法门广大,不是说专念阿弥陀佛的人能往生,那不念阿弥陀佛,能不能往生?能往生。无论你修哪个法门,显教、密教、禅宗其他各宗各派,只要你修到心地清净,发愿回向往生,没有一个不往生的。所以我们在《无量寿经》看到,三辈往生的经文,前面上中下三辈是专修净土往生的,后面一段是讲修诸大乘法者。那就不是专修净土宗的,修其他各宗各派的人,你修学得有成就,发愿求生净土,佛一样来接引,没有一个不往生。这才叫真正平等,真正广大,没有一丝毫排斥,没有。所以只要你修学得相应,你就成就了。

 

由此我们真正体会到,佛法修学无论是性相显密,确实就是这三句话,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觉正净三个字得到一个就成功了。因为一个得到,三个决定得到,不管修学哪个法门,我得到一个,我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决定得生,法门殊胜就在此地,不可思议就在此地。所以我们对于所有一切学佛,那个不同宗派,我们统统赞叹、统统礼敬,为什么?我们对于这个真相完全了解,完全明白,所以就没有一丝毫的障碍。心理上没有障碍,我们行持上当然没有障碍,这是圆融到了极处。我们晓得,身见到四地永伏了,四地以前虽然伏,有的时候还会现行,四地以后永远不会现行。存在不存在?存在,并没有断,伏住,到如来果地才真正断了。

 

【故此真如名无摄受。非我等见所摄受故。】

 

这个『无摄受』就是真正到无我,有我就有摄受,无我哪来的摄受?

 

【证此真如。名住燄慧地。】

 

慧是智慧,就是前面的三慧,三慧光明更大,像火燄一样烧起来了,叫燄慧地。

 

【谓成就三十七品菩提分法。烧烦恼薪。慧燄增故也。】

 

这就是智慧灭烦恼,把烦恼比作柴木,智慧比作火,把这个柴火统统烧尽、烧光了,取这个意思,叫燄慧地。这是我们今天讲到第四地,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9月9日17:01:3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402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