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九十五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095
第95集 A
第95集 B
请掀开经本,第二百四十五页第一行,开头这是疏文:
【体绝有无。相非生灭。莫寻其始。宁见中边。迷之则生死无穷。解之则廓尔大悟。】
我们看注解,这段是说的教体,也就是说,佛给我们说这部经法理论的依据。佛给我们讲《华严经》,到底根据什么讲的?这就是说的本体,也就是讲的自性,佛法里面讲真如本性,现代哲学里面所说的宇宙万有的本体。这桩事实实在是很难讲,既然讲都困难,我们在这里面去领会当然是更难。虽难也不能不说,不说这理论没有依据,我们的信心从什么地方建立?大经上说得很好,「信为道元功德母」,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建立信心学起。信心一定要有依据,要有真理做依据,如果没有真实的理论,那个相信就是迷信。因此在因缘之后,一定要给我们说明理论的依据。《钞》三这是玄义里面第三大段。
【明体相离过。】
『明』是说明、显明本体之中决定没有过失,这才叫真,才叫如。如果有过失那就不能叫真如,不能叫本性,真如本性没有过失。佛菩萨的体性没有过失,我们凡夫的体性有没有过失?给诸位说,凡夫体性与诸佛体性是一性无二性,决定没有过失。所有一切过失是怎么来的?过失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虽然虚妄,假如你不知道它是虚妄,它会起作用。起什么作用?迷惑颠倒,造业受报,就变六道轮回,就变这个现象,你在这里面就有苦受,这是你不知道自性。如果明了自性,这就叫大彻大悟,那你就得到真正的解脱自在,可见得这的确是佛法教学的重点之所在。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心性就是此地讲的『体相』,教下所说的大开圆解,圆解也是说这个事实真正清楚明白。可见这段文非常重要,但是在整个玄义里面,这段文最艰深,最不容易体会,我们要细细的来读。
【体绝等者。】
这是指前面这段文,『体绝有无』。
【离过非也。】
『过』是过失,『非』就是是非。本体里面没有过失,没有是非,这就是刚才说明的真如本性。假如对于真如本性还是不太容易体会,我们再说得白一点就是真心,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我们自己的本性,真心本性没有过失、没有是非。换句话说,也没有真妄,也没有邪正,也没有苦乐,所有一切相对之法在真心里面都找不到。真心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这几句就是形容真心的样子。形容归形容,形容并不就是真实,你要从形容里面去体会,这才能够得到真实。得到真实就叫成佛了。成佛是什么?是成就本觉真知,佛就是觉的意思。你就再不迷惑了,所以成佛就是成就本觉真知,真性的德能完全恢复,不再迷失了,这叫做成佛。所以底下说:
【体者。本觉真知也。】
『觉』是用,『知』是体,知与觉都是本有的,不是外面来的,本来就有。它的能力有多大?是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我们听到都吓人,其实这就是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本能,你本来有这个能力。可是现在你把你自己的智慧能力都丧失掉了。是不是真的丧失掉的?不是的。为什么?它是本性本能,怎么会丧失掉?没有丧失。所以诸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他从哪里看?他从本性上看,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在《华严》上这样说的,在《圆觉经》上也是这样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换句话说,智慧神通德能与诸佛没有两样,完全相同。
现在这个能力怎么失掉的?佛在经上常说,我们的真心本能就好像太阳,太阳光明遍照十方,现在我们迷了,迷了就好像太虚空当中生了一片云彩。云彩把太阳遮住,我们看不到了,像阴天我们见不到太阳。太阳在不在?在!太阳没有失掉,光明没有失掉,云彩障碍了。我们现在就是被这个云彩障碍了,这个云彩是什么东西?佛在大经上讲得很清楚,妄想执着双重的云彩遮住了。所以本性里面的智慧光辉德能显现不出来,并不是没有,有,就是这个障碍阻碍住,二障。二障讲的烦恼障、所知障,烦恼障就是执着,分别执着,所知障就是妄想。所以佛在「出现品」上所讲的,「一切众生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学佛学什么?就是把这个障碍去掉而已,去掉就恢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无限的光明,无限的神通,无限的才艺,无限的德能,这统统都恢复了。所以你想这个事情重要不重要?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的来学习。下面文引用的「问明品」,这是《华严经》的一品。
【故问明品有佛境界智。及佛境界知。】
有这两个说法。
【疏释云。】
清凉大师对这两句经文的解释:
【智即能证。知即心体。】
这两个字一个是体,一个是用。我们讲智慧的『智』是用,『知』才是体,才是本体。
【通于能所。】
这两种就是体用都『通能所』。
【便引七祖云。知之一字。众妙之门。】
知与智这两个字应该如何来拣别?拣别并不困难,拣别就是分别。什么是知?什么是智?譬如我拿了这个东西,你们大家都看清楚了,这是知;你把这个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那是智。所以知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六根对外面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起心动念,这是真知。为一切大众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一丝毫的执着,这是智慧。我给你解释,我真的执着这个,那就不是智,那叫识。智识,智变成识了,那就大错特错,那不是智慧,智慧是说清楚而不执着。所谓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是智慧。有说,或者有无说,只要是有,心里真的有了,这就变成识,智就变成识,变成情识。凡是情识,简单的讲就是执着,真正智慧里面没有执着。为什么不执着?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并不是真实的。一切境界相缘聚缘散,所以此地讲的无有生灭,体绝有无,有无都加不上,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为什么?缘聚则有,缘散则无。聚时非有,散灭非无,哪来的有无?哪里来的生灭?所以一切法的真相不生不灭,非有非无,体如是,相亦如是,作用亦如是,你在这里面还有什么好分别执着的?无量法门里面,贵在应机施教,机感各个人不相同,所以佛无有定法可说。
自古以来,祖师大德弘扬一宗,弘扬一个法门,只度无量众生里面一类的根机,这很有道理。我接引这一类的根机,你去接引那一类的根机,他又去接引另一类的根机,一切众生根机无量无边,因此法门就无量无边。接引众生的目标统统都是叫他破除障碍,恢复自性,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千经万论殊途同归,归在什么?归在明心见性。净土念佛往生也不例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干什么?还是明心见性。如果不能明心见性,那到西方去干什么?这个事实真相一定要搞清楚。
所以七祖说,『知之一字,众妙之门』,这个话一点都没错,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佛、菩萨乃至于地狱众生,有没有知?有。只是在佛菩萨他真的是知,我们凡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第一念是知,是真知,可是第二念就迷了。第二念是什么?分别执着,不能够永远保持第一念,第一念没有分别执着,就是佛知佛见,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这第二念,这是蓝的,有了颜色的分别执着。再一看这上面,南无阿弥陀佛,这有了佛号的分别执着,这就错了,真如本性里面没有蓝色,也没有阿弥陀佛,这诸位要知道。所以在这上起了分别、起了执着,这就错了,这就落在意识里头去,把知就变成识了。
诸佛菩萨给我们讲经,常常听「说而无说,无说而说」,那是什么?那他是智,他没有落在识里头。他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他有没有说?意思就是,他有没有分别执着?没有,从没有分别,从没有执着。换句话说,从不着相。我们凡夫着相,佛菩萨不着相,所以心地永远清净,永远无染,这就是自性的正用,他用上了,我们没用上。我们虽有自性,这第一念自性,第二念?第二念就用八识五十一心所,就用这个东西。这很糟糕!尤其现在迷得更深的,用什么?用贪瞋痴慢,这是值得我们自己深深去反省,我们起心动念是不是落在贪瞋痴慢上?这是真的,一点都没错。不要看到我们天天念佛,天天修行,修个什么?贪瞋痴慢疑,还是搞这个。如果不搞这个,你早已经得一心不乱,早已经明心见性。你今天见不了性,明不了心,不能得一心不乱,换句话说,统统依旧搞的贪瞋痴慢疑。对这个圣教怀疑,我这个经好,那个经有问题,只要有一个疑情,你自己学的这个还是怀疑,为什么?一疑一切疑,一个不疑是一切都不疑,这是真的,一点都不错。
不但对佛法不怀疑,对于世间一切法,甚至于邪法外道都不怀疑。为什么?一切法是平等法,统统是自性起用的,所以一觉是一切觉,一迷一切迷,这一怀疑是统统都怀疑。哪有对这个不怀疑,对那个还怀疑,没这个道理的,这是我们自己要检点,要把自己这个病根在哪里找出来,然后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我们有没有贪心?有没有瞋恨心?有没有嫉妒心?有没有贡高我慢心?佛法真正的功夫是从这里除。你只要把这障碍破除,给诸位说,一切经论摆在面前自然心开意解。世出世间一切法,只要一接触没有一样不通达,要不要去看?不必要。这经本翻个二、三页统统都明了了,这个能力从哪里来的?自性本能,自性里头本有的。佛法千经万论无量法门,就是这么一个单纯的目标,一个方向,叫你认识自己,认识真心本性,认识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真如本性,这是一切法的真相。诸法是多,本性是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叫实相。所以这个字的确众妙之门,这个知就是觉的意思。下面再解释,说了这么多只说了一个字,体。下面再说绝有,再解释这个绝:
【言绝有者。离一切相故。言绝无者。灵知不昧故。】
这个解释『绝有、绝无』,怎么绝有?有是有为法,《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给我们讲了六个比喻:梦、幻、泡、影、露、电,这六种比喻是相有体无,它不是真有,幻有。我们今天这个境界相,身体、山河大地、一切众生展现在我们面前,什么相?梦幻泡影,这要知道。读经、听经的时候,听听不错,说了你也点头,讲完之后全忘掉了,还是一样分别执着,这是什么原因?烦恼习气你断不掉,这不是真功夫,该怎么样生死还是怎么样生死,没法子。一定要真正去下功夫,真正去求觉悟,要认识一切法的真相;真相认识了,于一切法中自然不再分别,不再执着,任何一切法于自己用功统统不妨碍。
佛菩萨叫我们护持正法,护什么?是帮助初学,初学的人有障碍,要帮助他选择法门,这叫为众生做择法眼。选择什么?选择其他根机的,他修学起来方便容易成就的,替他选择。于自己?与自己毫不相干,为什么?自己在一切法门当中不染不着!离一切分别执着,所以这是绝有,晓得这一切现相不过是缘聚缘散,只有聚散,没有生灭。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聚,他就认为执着生;散了,他执着灭,他执着有生死,执着有生灭。所以这是虚妄执着,不是真相,真相不生不灭,没有生灭。没有有无,没有生灭,这是事实真相。
体空寂,这个「空」我们叫真空,不是顽空,不是空有之空。为什么叫它空?因为它没有现相,所以叫它做空。不能做一般空来看,因为它这个空会现相,不是像一般空,一般空里头不能现相,它这个空里头会现相,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依正庄严,都是这个真空显现出来的。就像作梦一样,梦中的境界彷彿,所以不能说它有,不能说它无。体绝有无,这是真的,它确实存在,这是一个事实,这是绝有。「言绝无者」,怎么说它也绝无?『灵知不昧故』。你要说它无,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灵明觉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以它不是无。它有无量无边的德能,它确实存在,就是因为这个能力变现十法界依正庄严。诸位如果真正能体会到一点,不要说体会到很多,体会到稍许,你的确也能够达到彷彿的心开意解。为什么?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会执着了,自然淡然相处,你的心平静了,你在一切境界里不会有冲动,真实的智慧逐渐往外面透露,这样的修学功夫才得力。我们再看底下的文:
【故肇公云。】
『肇公』是僧肇法师,他是鸠摩罗什的弟子。罗什弟子很多,里面最聪明的、最有智慧的早年开悟的就是算他,鸠摩罗什有四大弟子,他是其中之一。但是他寿命很短,三十几岁就过世了,但是成就不可思议。他有一本着作留下来,就是《肇论》,有四篇文章,总题目叫《肇论》。他曾经说:
【知有有坏。知无无败。其知之知。有无不计。】
这四句话什么意思?就是解释前面灵知不昧。灵知不昧这句很难体会,肇公这个解释使我们对这个意思就明白了很多。但是他这四句话还是不容易体会,这就是真正的事实很难讲,讲出来也很难懂,综合这四句话的意思,还是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那就是灵知不昧。佛给你讲灵知不昧,好,你要执着有个灵知不昧就又错了。六祖在《坛经》上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个本来无一物也是这个意思,也是体绝有无。有是有无,无也是有无,执着有是有无,执着无还是有无,全都错了。所以你执有,这个执有就是你执着有,分别一个有,有就坏了;你要执着个无,分别个无,无也坏了,那有无都不是佛讲的意思。佛所讲的你决定不能执着,你才能会到他的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万万不能执着。所以佛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我们也应该听而无听,无听而听,这就对了,这就相应了。佛是无说而说,我们是有听而听,这错了,那你就不解如来真实义。
『其知之知』,那个真知,真知是有无都不计较。换句话,真知是什么?真知就是以一个绝对清净心去对一切境界,那是真知。你起个念头,这就是我们俗话讲,你有成见,你有成见就不是真知。为什么?就六祖讲,你的心里头已经有一物,已经有个东西在了。有个东西,那个什么东西?无明、业障,你有障碍了,你的真知会透不出来。由此可知,千经万论教我们修行,为什么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推崇净土?净土没有别的,纯修清净心。修行的纲领都在经题上,修的什么?清净、平等、觉。我们通常讲皈依三宝,三宝就在经题上,清净,僧宝;平等,法宝;觉,佛宝。心里面有一物就不清净、就不平等、就迷了。如何保持本来无一物?怎么样保持?这就是真如本性,这就是佛知佛见。
佛是觉,佛知,觉悟之知;佛见,觉悟之见,就是肇公在此地说这四句话的意思。我们凡夫最大的毛病实在讲就是执着,分别执着,离开一切分别执着,人真的得大自在,一切随缘而不攀缘,没有一样不好,样样都好。为什么说样样都好?样样都是真如本性。古德悟过来说,悟了以后,所谓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但是那个山跟水不一样了。山是什么?自性之山,水是自性之水。山不异水,水不异山,山即是水,水即是山,佛法跟外道亦复如是,没有两样,自性是圆融的。
正法是自性变现,邪法还是自性变现的。不能说那个邪法是自性之外的,自性之外没有法。法外无心,心外无法,统统是一个真心变现出来的。换句话,邪即是正,正即是邪,邪不异正,正不异邪,确实这才真正见到,这个心真的平等、真清净了,没有真妄,没有是非,没有邪正,没有善恶。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起心动念,就晓得我们依然是凡夫,不是圣人。检点我们修行的功夫,就是看我们分别执着的轻重,如果我们的执着一年比一年轻,一年比一年淡,这就有进步。到完全离一切分别执着,说老实话,那就接近大彻大悟。
真的,解铃还需系铃人,谁能帮助你?自己才能帮助自己,佛也帮不上忙。佛只能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你,解决问题的是自己,自己度自己,佛不度众生,自觉、自悟、自度、自证,这是佛法。佛对我们最大的恩德,就是我们无始劫以来迷惑颠倒,不晓得事实真相,今天佛给我们说明,使我们彻底觉悟了,这是佛的大恩大德。悟后怎么样?悟后要起修。修什么?就是把一切分别执着妄想给舍掉,这叫修,修的是这个东西;还有这个,那就是没有修了。悟,悟了之后不能修,六道轮回依然不能出去,一切果报还要自受,可见得修是非常非常重要。下面又引一个:
【秦主云。】
此地的『秦』是姚秦,『主』是国王。因为僧肇大师当年在世的时候,就是鸠摩罗什大师住世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国王是姚兴,此地讲的秦主就是姚兴。姚兴也是虔诚的佛教徒,是罗什大师的大护法,他曾经说过:
【若言第一义谛。廓尔空寂。无圣人者。知无者谁。】
这是姚兴听讲经他的心得,他的悟处。『第一义谛』就是体,就是真如本性,万法的本体,就叫第一义。它是什么样子?『廓尔空寂』。廓尔是广大没有边际,这里头什么也没有,也就是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不但无一物,清净寂灭,连圣人也没有。知有知无,谁知有?谁知无?知有知无,刚才讲了,就已经是染污,已经有一物,哪里还有有无?有无没有!谁知道有?谁知道无?我知道有,我知道无,已经有我执了,知一个有无就法执,二执就起来了。二执起来,这是凡夫,不是圣人。破了我执,证阿罗汉果;破了法执,才圆教初住菩萨。哪有执着?凡夫才有执着,圣人没有执着。
所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那个地方一切众生、一切万物没有名号,有名号就有执着。佛在我们这个世间告诉你,这是阿弥陀佛,那是药师如来,这都是分别执着。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名字统统没有,那很奇妙,那统统没有,我们见面怎么称呼?我们找人会不会找错?他那个地方街道,街道也没有名称,家家户户也没有门牌号码,你到哪去找人去?奇妙的世界,那才叫真正的平等。那个世界的众生,每个人都恢复了自性的本能,你要找你的朋友家亲眷属,绝对不会错。只要你心一动念,他感应就现前,就现在面前,他也不来,你也不去,两个人就见面了。
我们科学家听了在幻想如何能做到这个境界,西方极乐世界老早就有了。这是最省事、最简单的、最快速的、最圆满的。所以西方世界那是心性到了极处,可以说是究竟圆满的境界。我们不相信,有怀疑,那不要紧,佛再说其他的法门。等到几时你把这个事实真相真正搞清楚,你要真的下决心想修、想断烦恼,快速的将我们性德恢复起来,我们的智慧本能才立刻恢复,那就是西方净土,使你很快速的全部恢复。
有些人对这个理论还没有搞通,他已经就往生了,这是一回什么事情?那是他无始劫来过去生中的善根。这个善根什么?他不怀疑,一说他就相信了,他就真正的发愿,真肯念佛,信愿行三个条件具足,他往生了。如果没有过去生中深厚的善根,你跟他讲,他不相信。你给他说西方极乐世界好,怎么好,他听了之后也觉得很满意,他不愿意去,他舍不得这个地方。这些原因,《无量寿经》上统统都有答案,善根福德少,不够。所以姚兴也是很了不起,没有智慧怎么能护法?这也是菩萨再来的,示现为国王身来护持佛法的,他一听了就开悟。
【肇公印定云。实如明诏。实如明诏。】
僧肇大师给姚兴印证,他体悟的境界没有错,确实。『实』是真实,『明』是明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论是从体用,无论是从现相,无不如是。下面引《起信论》上所说的。《起信论》是马鸣菩萨作的。
【又起信论云。真如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真实识知义故。】
这都是给我们说明自性本具的德能,本有的德能。智慧从哪来的?智慧不是学来的,不是修来的,智慧是本有的,马鸣菩萨这几句话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老人家还说过,「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这两句对我们初学的人来讲,给了我们无比的信心。本觉就是正知,就是这个地方说的意思,『真如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那本有的。不觉就是无明、妄想、分别、执着,这都是不觉,自性里头没有的,本来没有。为什么说给我们修学无比的信心?本来没有的当然可以断掉,那本来没有,当然可以断掉,本来有的当然可以证得。我们修证的信心根据这个理论就建立起来。
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本来没有,为什么断不掉?你今天难断,断不了,是习性,所谓是坏习惯。坏习惯搞长久了,习惯成自然,是一种坏习惯养成的,不是真的,不是本性。习性,习惯成性,这可以断掉的,只要你真正下决心,没有断不掉的。好像抽烟的,人本来不是生下来就抽烟的!那抽烟抽了多少年成了习气,能不能戒得掉?能戒掉!不是戒不掉,戒掉不会死人的,没有那么严重,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可以断掉的。我们今天妄想分别执着,你有没有这个决心把它断掉?所以真正修行是在日用生活当中。
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法还执不执着?还要执着,错了。那修的是什么?我放弃了,不再执着了,这是功夫。这放弃一切分别执着,逐渐本性就恢复了。那个不觉本无的放弃了,那本有的就现前了。好像这个云雾拨开了,阳光自然就遍照了。阳光不是不照,那云雾遮盖了,现在我把云雾拨开掉,那阳光就自然照了!你的大智慧德能自然就现前了,这叫修行,这叫真修。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要不要做?要做,要认真负责任去做。虽然做,不能执着,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乃至于我们过日子,穿衣吃饭都是要有这种良好的觉性,在这里面显出自己的真心本性,这叫学佛。
于一切法决定没有分别执着,随着众生分别而分别,随着众生的执着而执着。自己有没有?没有。这样就是变成了执着就是不执着,不执着就是执着。这个话怎么说?譬如说,你问我这什么?这书签,书签执着,是因为你们执着,我也随顺你们叫它书签,实际上我没有分别。我自心里头确实没有这个东西,是因为你们分别执着叫它什么名字,我也叫它,随你们执着,我自己不执着,没有执着。我没有执着,随顺你们的执着,不执着就是执着,执着就是不执着。绕了半天,希望你们懂得这个意思,那你们的生活就会过得很快乐、很幸福。
所以佛法学的是什么?佛法很现实,本身的幸福快乐,家庭的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和平,往生成佛,学的是这个。很多人学的得到的结果,恰恰跟我所讲的相反,那毛病出在哪里?毛病出在你是真的有分别、有执着,所以你得的结果恰恰相反。为什么?只要有分别、有执着,你决定超越不了业力的影响,你无始劫造作的业因,现在这一生又造作的业缘,有因有缘,哪没有果报的道理!因缘果报。你果然学了佛,学了佛于一切法从今之后再也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这个业缘舍掉了。虽有业因,没有果报,所以这一生离苦得乐,幸福美满,那自自然然的!性德流露了,虽然没有完全流露,流露少分,这一少分,一点点少分的这个性德,那我们这一生当中享受不尽,这要知道,这是佛法真实的好处。
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个东西?就是为了离苦得乐,为了幸福美满,所以佛法怎么不现实?没有这些好处,我们学它干什么?这好处说不尽。无论什么经典,大乘小乘,佛法里头常说,「如人食蜜,中边皆甜」。好像蜂蜜一样,当中甜,旁边也甜,一个味道,没有两个味道。入这个境界,世法、佛法并无二法,世法跟佛法那个界限在哪里?没有界限。换句话说,离开一切分别执着妄想,没有一法不是佛法。只要有一点分别执着,《华严经》也是世间法,不是佛法。所以佛法的界限就在觉迷,一念觉,哪一法不是佛法?一念迷了,哪一法是佛法?体绝有无,这是事实真相。底下还有一句『真实识知义故』,前面智慧是体,大光明智慧是体,这句是讲智慧的起用。所以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法,你都认识得清清楚楚,也就是常讲的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没有一样不知道,绝对没有一法看错了、没有一法迷失了,没有。
【又般若论云。】
宗密大师在此地引经据典是引得不少。《般若论》上有这么几句话说:
【欲言其有。无状无形。】
你要说它有,『状』是相状,『形』是形色。为什么说「无状无形」?我们今天看到这个,试问问这有没有相状在?有没有形色在?我们都承认有。其实我们这个肯定有,这个答案错了,答错了。但是凡夫都认为这个答得很正确,没有答错。这个桌子,我昨天看这个样子,今天看还是这个样子,它不是有形有色吗?为什么说错?其实昨天看的桌子跟今天看的桌子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如果用现代的科学来证明就知道,这里面组成的原子、电子、粒子,里面有生灭无常,所以不一样。我们这个人身体,你从进这个门来,到听了这一个半钟点出去,还是不是一样?不一样。里面的细胞新陈代谢换了好多了,哪里是一样?这就叫无状无形。但是我们凡夫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才会发现,譬如这个桌子,二百年、三百年,这发现它起了变化。其实它的变化并不是一百年、二百年才起变化的,它是剎那剎那在变化。因为它变化的幅度小,我们不容易看出来,时间长了,逐渐积小变化就成大的变化,我们发现不一样了,其实剎那剎那在变化。
所以这是缘聚缘散,《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讲得更彻底、更究竟,「当处出生,当处灭尽」。生灭是同时的,同时就是无有生灭,底下一段讲这个道理,就是不生不灭。一切法都是不生不灭,我们人也是不生不灭,哪来的生灭?为什么不生不灭?因为体没有有无。体绝有无,相怎么会有生灭?对相是从体生出来的,体变现的。它能生、能变相的没有生灭,它所变相怎么会有生灭?没有,这才真正把事实真相找到了。下面说:
【欲言其无。圣以之灵。】
你要说它没有,这些圣者,在我们凡夫看,阿罗汉以上都是圣者,小圣,菩萨是大圣。这些圣人因为明心见性,他有无量无边的智慧能力,就是此地讲的灵,这个灵就是指无量无边的智慧能力,他这个能力从哪来的?智慧从哪来的?所以你不能说它无。他所引用的原文到此地,下面再做一个综合的结论:
【以离相释不有。】
离一切相解释『不有』。
【诸家共明。】
这是讲佛法的宗派,无论是华严、是天台、是法相、是三论,各家统统都是这种解释,共同说得很清楚、很明白。
【以真知释不无。诸家少说。】
真实的智慧,这是有的,不无就是有。《华严》、《法华》之外,有很多人就少说了。确实《华严》、《法华》是圆顿大法,为什么?因为它完全离开我法二执,其他的不管怎么说法,你仔细去研究,还是有分别执着在,没有像这两家这么样的圆满;换句话,还有一点点成见存在。讲般若的人执着般若,那就是病;讲空的人执着空,那就是得了空病,不会像这个一切都不执着,一切都随缘,特别在《华严》末后善财五十三参。你看善财,看五十三位善知识那么样的圆融,那么样的自在,于一切万法那么样的随顺,你就晓得,他的快乐从哪来的?就从这来的。我们五十三参看到事,这个地方是讲理,理论的依据,完全应用在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不但自己生活究竟圆满,整个社会是无比的和睦圆融。所以这个经教真实不可思议。因为诸家说得少。
【故广引证也。】
所以他引用的就比较多,这是宗密大师在此地给我们做了一个总结。说了这么多,实在讲,《疏》文上只说了一句话,体绝有无,这是从真如本性上说的。底下讲:
【相非生灭者。】
这第二句指下面来解释这个,我们今天的时间到了,这第二句我们就留着星期四再讲。本来我这次回来,这次回来的时间短,在我想大概可以住一个月,还要到美国去。现在,美国国内有十个净宗学会遍布在全美国。加拿大现在多伦多很快要成立一个,那合起来总共是十二个会,有很多会我已经二、三年都没有去了。再要不去,大家恐怕把念佛都忘掉了,所以非去不可。所以这次回来原本是想把所有的时间统统讲《无量寿经》,希望《无量寿经》把它讲圆满,这录音带可以流通。大概是图书馆跟此地没有协调好,所以简居士已经发了通知,那就没有法子,就是星期二、星期四还要在此地继续讲。这样一来,两部经的时间都很长,这次统统还是讲不完。佛法也是因缘生,我们只好随缘,随缘就快乐了,不要去分别执着。好,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