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第42集MP3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四十二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042

第42集 A

MP3下载

第42集 B

MP3下载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四十面,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看起:从「更有三义」这一句看起。这个文是接着上一次跟诸位介绍的,就是南方。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都是在南方。这个南方并不代表方向,不是东南西北的方向,而是取这个「南」的含义。南方属于火的,在五行里面,南方属于火;火的相,是光明之相。这个意思就是说善知识住在那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有智慧光明。所以要到哪里去参访?要向智慧光明的方向去参访,所以明正皆南。除这个意思之外,我们今天再看,它这个南还有三个意思。

 

【更有三义。一。一方已有多友。余方例然。】

 

这个方的意思就是从方向。既然南方有很多善知识,东方、西方、北方亦复如是。这是取这个意思。

 

【二。南主生长。表求法者生长善根故。】

 

这也是配节令的讲法。我们中国人常说「春生夏长」,以春夏秋冬四时,四时配四方,东方配在春,南方配在夏。所以春生夏长,南方有『生长』的意思。这代表学佛的人、求法的人不断在增『长善根』,取这个意思。

 

【三。西域居人宅多东向。顺日月转。表于善财顺人法故。】

 

这第三个意思是讲西方,『西域』在我们中国来说,这部经是唐朝时候翻译过来的。唐朝讲西域,就是现在的新疆、葱岭、伊朗这一带,那再往南面去就是印度,所以我们中国称之为西方。他们那边的习俗,盖房子多半是坐西朝东,每家的大门开的都向东方,这是西域人的习惯,他们的习俗。他们也有意思,就是『顺日月转』,取这个意思。早晨一开门就见到阳光,取这个意思。这代表『善财』能够恒顺众生,取这个意思,取随顺。『顺人法故』,也就是说,对于世间法,世间的风俗、习惯、道德、法律,佛弟子应当要随顺,取这个意思,就是十大愿王里面所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故旧疏云。】

 

这个『旧疏』是指《六十华严》的注解,就是《探玄记》,贤首国师作的。《华严经疏钞》我们称为新疏,这是清凉大师作的。

 

【善财求友。表随顺以南行。方尽南矣。】

 

从这个意思,上面这三个意思来讲,方方都是南方,没有一方不是南方。所以《华严经》上讲的南,不是方位,而是表法的意思。读经,这也是一点困难处,有许多人望文生义,把佛经都曲解。佛门里有一句俗话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三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都喊冤枉,你把他的意思解错了。特别是《华严经》里面,表法的义趣太多了。他所说的,确实是意在言外,你要是从文字、言语上去解,那决定是搞错,那就错得太多了,如同此地讲的南一样,它不是讲方位。我们再往下面看:

 

【方是假法。二无定体。东西南北相待立名。】

 

这就是告诉我们真实法。『方』是方位,我们讲东南西北是四方,再讲四维上下是十方,这都不是真的。唯识宗里面讲的,讲方分、时分,时分就是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方分是讲空间,这些东西都不是真的。你看看《百法明门论》,它把这些东西摆在哪里?摆在不相应行法里面。什么叫不相应行法?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抽象的概念,决定没有事实,是一个抽象概念而已。这一点,我们现在的科学家统统证实、全都证明了,时间不是真的。现在宇宙飞船玤飞到太空之后,那时间马上就没有了。登陆到月球,月亮里面一个白天,一个晚上,是我们地球上一个月。这个时间怎么算法?所以时间不是真的,空间也不是真的,都是相对建立的。

 

所以说『二无定体』,没有一定的,体是性质,没体性。『东西南北相待立名』,譬如我们台北市,我们往基隆是北方,往新竹就是南方;如果我们在台中,那新竹又在北方,到底是南、是北?没有一定的,没有定体,就是这些东西全是假设的。所以诸位要讲是东南西北,你一定要问他站在哪个地方说东南西北。如果没有说站在什么地方,讲东南西北,这个东南西北等于没说;过去、未来也是如此。你要不定上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说过去、未来,这个过去、未来也没有意义。但是纵然说上某年某月某日,那也是假定的,也不是真实的。真实法里面,跟诸位说,时空都没有,那是真的。这就是《华严》讲的一真法界,那是真的,决定没有时空。如果说没有时间,诸位想想,你还会有老死吗?没有了。现在人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因为你有时间,所以就有生老病死。到哪一天,你把时间忘掉了,那你永远不生不灭,这是真的。所以这个时间、空间的观念,是一个虚妄的妄念,真实讲是妄想,决定不是真实。

 

我们中国人对这时间观念很重视。你看在全世界,中国的历史记载最完整。最不重视时空观念,印度人,印度人没有历史。所以我们想考证古代印度东西很困难,找不到资料。印度人不重视历史,这可能与佛教,与当初印度的宗教发达都很有关系。所以它是:

 

【但取明正之义。】

 

这南方取光明,取正,这个正在前面讲过。我们中国人特别着重,南方是正的方向。你看过去帝王的宫殿以及政府机关,像一个县,从前的县政府,它的建筑一定是坐北朝南。所以以南方为正,说『明正』为南,南方是光明之向。

 

【所向尽名为南。】

 

这讲是善知识所住的地方统统叫做南方。

 

【如此始名悟入法界。】

 

这才是真正悟入。

 

【故善财至寄十地之友。多在菩提道场。又不言却回向北。故知若触向明正。一切皆南也。】

 

这段文很好懂。『善财』童子,他所参访的五十三位善知识,这五十三个人代表大乘佛法的阶位,从初住一直到等觉。初住至十回向都是以一个人代表一个位次,一个人代表一个。譬如讲初住菩萨,吉祥云代表的。我们知道观世音菩萨,他代表第七回向。所以说是这三贤位次三十个是用三十位善知识来代表,三十位。那初地一直到十地,也是用一个人代表,有的时候也用两个人代表。但是到等觉菩萨,他用十个人代表,是一个圆满的数字。所以四十一个位次,总共是五十三个人来代表,五十三个人。『十地』菩萨都不讲方向,登了地都不讲方向了,而且多半他们都在『菩提道场』。如果从菩提道场,原来善财童子离开这个地方往南去,那菩提道场应当在北,这个时候他又不说北,经文上不提了,不提这个方位,所以要晓得它是表法的意思。只要是光明正大,都叫做南方,取这个意思。这是把南这个表法的意思说出来。

 

下面,这是末后一句,这是讲善知识、善友。善知识,就是我们现在人讲的老师。所以说寻师访道,他到外面到处去拜老师,向人请教。我们中国古人讲「一日为师」,你向他请教,他指点你,你明白了,这个人就是老师。所以善财眼睛里面,每个人都是老师,善人是老师,恶人也是老师,没有一个不是老师。这是我们学佛的人应当要知道,应当要效法,应当要学习的,我们才能成就。光说我们找不到好老师,找不到善知识,那是你不会找。你要会找,哪个不是好老师?哪个不是善知识?善财会,我们不会。会的人,他成佛了,不会的人永远是搞六道轮回,永远是凡夫。这《四十华严》非常非常之好,它就是教给我们这个方法,这是求学的方法。我们看底下这个文:

 

【益我为友。人皆友焉者。有二义。】

 

『益』是利益,对于我有好处,对我有利益,这就是我的老师。人人对我都有好处、都有利益,所以『人皆友焉』,没有一个不是老师,没有一个不是善知识。这里面有两种讲法:

 

【初随相说。二称性说。】

 

给我们解释「人皆友焉」,这个话怎么讲?先从相上说,『随相说』。

 

【随相说者。谓见善者生不及之心。见恶者发探汤之智。既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况多者也。】

 

这是从相上说。我们中国圣人,孔老夫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是自己一个,另外两个。这两个是什么?两个就是所有一切人,所有一切人分成两类,一个善人,一个恶人。这两类,这就全部都包括了!跟《华严》讲的没有两样,一个善人,一个恶人。见到善人,我们生惭愧,我们比不上他,我要跟他学习,这就是『见善生不及之心』,我不如他,我要跟他学。见恶人,马上反省,我决定做不得,他做了个样子给我看,来警惕我,我可不能照他那个做法,要反省,要回头,他也是我的老师。他现出做了恶因,受恶报,我看得很清楚,这个事情不能做,他是我的老师。

 

所以我过去,那时候好像刚刚学佛,我还没有出家,还在上班。有一天,我们班上有几个同事在讨论中国历史岳飞那一段故事。我那一天也在旁边听,他们提到岳飞都很赞叹,提到秦桧都很痛恨,这是误国殃民。我听了之后,因为我年轻的时候喜欢跟人抬杠子,喜欢跟人唱反调,就把人搞得下不了台,就跟袁了凡年轻时候差不多。我听了之后,我就发表我的异论。我说,你们的看法也不见得正确。他们瞪着眼睛,我们看法怎么不正确?我说,岳飞该死。这怎么该死?我说,这个人愚忠,他没有常识,他那个想法是决定要遭殃的。为什么?你想想那个时候的宋高宗年纪很轻,徽宗是他哥哥,都三十几岁,岳飞拼命要去把金兵灭掉,把徽、庆二帝迎回来。还有庆宗,庆宗是高宗的哥哥,大几岁,三十几岁。这把他给迎回来之后,这高宗皇帝要不要让给他?他要不肯让位,那怎么办?一个把握着皇帝位子,决定不肯让,你还拼命要想迎回来,那你不是该死!再有一个是秦桧当了宰相,像现在行政院长占了这个位子,你要把庆宗搞回来了,当然一定庆宗恢复皇帝,那宰相还不是你岳飞吗?怎么能轮到秦桧?所以秦桧必定杀岳飞,那个宋高宗也杀,这个皇帝跟宰相都要杀你,你这个命还能保得住!傻瓜一个!是很会打仗,没有智慧,没有把当时这个事得失利害搞清楚。我说,岳飞愚痴,不值得同情。我说秦桧是了不起,是中国民族英雄,我说,他现在死了之后,一定升天。他说为什么?我说,你看,西湖岳王坟,他跪在那里,每个人都看到这个人做的坏事,这就是下场,我们不能学他。你想想看,他这种教育,对于中国后来子孙的教育收多大的效果,他当然升天了。这就是说什么?『见恶者发探汤之智』。所以我会说得出一套道理出来。这虽然是开玩笑的话,我的观点也有点道理。这正反面都可以说,看你站在哪一边,你怎么个说法。

 

所以这是你看中国的历史,大忠大孝记录下来,大奸巨恶历史上也留名。为什么?这就是善恶,善因善果,恶因恶报,留给后人做为警诫,做为一面镜子。所以史叫史鉴,你看司马光做的《资治通鉴》,「鉴」就是镜子,历史是一面镜子。这是说明『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况更多的人。所以你只要会学,你学不尽,怕的是你不会学。底下,这教给我们:

 

【但能择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则触向皆师也。】

 

这是教给我们如何去修学。你见到善人,跟他学,学他的善行、善言;见到那个不善的,要好好的反省我自己有没有?如果有,应当改过自新。所以他提醒你,他做一个样子常常提醒你,那这个样子,人人都是老师。善财童子就有这个本事,所以他能够一生圆成佛道。释迦牟尼佛一生之中,所说一切经典,一生成佛的就是《华严》,就是善财童子一个人。肉身圆成佛道,他没有第二生,就是一生。一位一位善知识参访,从德云比丘一直参访到普贤菩萨,成佛了,没有经过第二生。在一切经当中,只有这一个。前面也曾经跟诸位提过,善财之所以圆成佛道,是证到等觉位,跟着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圆满成佛。

 

所以你要说善财在哪里?善财在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华严经》可以给我们做证明。不但善财在在极乐世界,我再告诉诸位,释迦牟尼佛,他那些弟子们,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或者像《法华经》里面讲的一万二千人,这些人在哪里?统统在西方极乐世界,都往生去了。怎么知道?诸位念念《无量寿经》就晓得了。现在大家念《无量寿经》的人很多,《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统统往生了。现在有不少人很迷信禅宗,看到禅,好像眼睛都放光。你们翻翻《无量寿经》,禅宗二祖是阿难,阿难在《无量寿经》里面发愿「我亦乐生西方极乐世界」,阿难去了。阿难去了,在我们想,大迦叶也去了,个个都去了。阿难是宗门教下的传人,禅宗他是传人,教下更不必说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经教,统统是阿难传下来的。这样一位祖师大德还得求生西方净土,这是值得我们反省的。

 

往后看,龙树菩萨在我们中国是大乘八宗共祖。中国大乘八个宗派,统统是龙树传下来的。龙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圣贤录》上有他,《往生传》上也有他。八宗共祖,到最后还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警觉。所以不求生西方净土,那就是李老师所说的话,「非愚即狂」。不是愚痴,就是狂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再往下面看:

 

【又见贤而思齐。即为益也。或见不贤而内自省。亦为益也。】

 

这就是说益者为友,『益』是利益。看到贤人,就想我要跟他一样。《华严经》上所讲的菩萨多了,讲得太多了。这么多菩萨当中,也有个首领,排名第一、第二的。华严宗里面,就是《华严经》上,菩萨排名第一的是普贤菩萨,排名第二的是文殊菩萨,所以普贤是华严长子。这第一、第二的菩萨统统都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上,我们读到,他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文,我们读到的。这两个人求生西方净土,整个华藏海会上,那些佛菩萨,那就可想而知。所以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引导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生极乐。不是普贤、文殊两个人往生的,统统去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之多,没法子计算。这个事实,诸位要是真正明白,你才晓得净土的殊胜,才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

 

尤其是黄念祖老居士,这《无量寿经》的注解,可以说,里面的经义他都注出来了,非常非常之难得。所以他这个注解我们要大量流通。对于净土宗的弘扬,接引一切大众往生净土,我相信依靠他这部注解,真正生起信心、发愿的,一定是很多很多人,这是无量的功德。佛菩萨自度度他,真正要想得度,一定要生到如来清净佛国,你才会有成就。不生佛国,就免不了轮回。既有轮回,必定有退转、有隔阴之迷。换句话说,要想成就是非常非常的困难。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说老实话,都没有把握。所以没有一尊佛,不劝众生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众生能够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诸佛如来度生的本愿就圆满了,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所以看到这些好的榜样我们要学。见到那些往生的人,那都是我们的榜样。所以《往生传》,实在讲,时时看看,『见贤思齐』,你看看那些人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我们要跟进。『见不贤而内省』,以净宗来说,不肯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都是不贤。为什么?他还要搞六道轮回,这个没法子。所以这些统统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利益。

 

【又老子云。善人是不善人之师。不善人是善人之资。皆是益我为友之义,故人皆友焉。】

 

老子这两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们佛门里头也常讲「师资道合」,资是帮助,恶人能够帮助善人更善,所以他是『善人之资』。因为善人看到恶人,他就会反省,我有没有他那个恶?有了,马上就改,他才会成为真正的善人。没有这些造恶的,他自己虽然有恶,他不晓得。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看到许多不如意的事,看到许多不喜欢的人,你要学善财,那你得的利益就大。每天你的功夫都在增进,道业都在增长。善人是不善人的榜样,所以不善人向善人学习;不善人可以帮助善人反省,改过自新,日新又新。这是除自己之外,没有一个不是善友,没有一个不是老师。这就事相上说也非常之圆满。下面称性说,称性说就深了,这个意思就深了。

 

【二称性说者。夫法界圆宗。触类成教。但因之生解。即名为师。】

 

这个意思深。『法界』,是一个整体,尽虚空遍法界。虚空在法界里面,大,整个宇宙;小,是一微尘。微尘,我们肉眼看不见,要拿现代科学来讲,就是最小的物质,最基本的物质,最小的,不能再分割的,这个物质在佛法里称之为微尘。微尘跟这个大法界,就是小跟大,是一不是二,这是《华严经》里面讲的事事无碍的法界。但是这真实的法界,得要圆宗才能够体悟得到,这前面贤首大师所讲的五教,小、始、终、顿、圆,圆人才行,圆人才能够契入圆教的宗旨。圆教的宗旨就是一真法界。『触类成教』。触,能触是六根,所触的是六境,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乃至于意之法。眼耳鼻舌身意能触,外面六种境界是所触,一接触就成就了圆满的教学。这个话,底下讲的是『但因之生解』,为什么成就教学?一接触就明了!一接触就成就菩萨的三慧,闻、思、修三慧。这我在过去讲席当中常常跟同修们提的,六根接触六境,从接触上说,叫闻慧。闻是代表接触,就是此地讲的触,触类。接触就明了,明了就是底下讲的生解。这个明了就是思慧,三慧里头称之思慧。明了当然就不迷!不迷,就叫做修慧。所以诸位想想,这三慧是一,一而三,三而一,是同时成就的。实在讲,是从三个方面用三个名词来代表,它是一而三,三而一,绝对不是闻思修有阶段的,那就错了,那就不是圆教。圆教的三慧是一体的,闻就是思,就是修;思就是闻,就是修。总而言之,一而三,三而一,不能缺一个,缺一个,三个都没有,有一个,三个都圆满成就。所以三慧不同于三学,三学有次第、有圆融;三慧没有,次第圆融都超越了。

 

这也就是六祖大师在《坛经》里头所示现的,告诉我们。可是有很多人读是读过了,读过太粗心、太大意。六祖初见五祖的时候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那就是三慧。他六根接触六境生三慧,你看他什么时候不接触?六根接触六境没有中断,那他的智慧就不中断,这了不起。我们凡夫不会,不会就怎么样?不会就生烦恼,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常生烦恼。心里面忧虑、贪瞋痴慢,净搞这些,患得患失,搞这个东西,不生智慧。所以从《坛经》上来看,六祖大师要拿《华严》境界上说,他是善财。下面举一个比喻:

 

【如推一尘见具无边之德。尘即是师。】

 

这是举一微尘。这个「见」在此地念多音字,念「现」,跟显现的现是一个意思,古时候通用的。但是念不能念见,念现。就是现在的现,显现的现,是一个意思。在一微尘里面,『见具无边之德』,显现具足无边之德。这个德是什么?性德,真如本性之德。再告诉诸位,这一尘同样也就能生万法。就是六祖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一尘』是什么?一尘是自性。所以尽虚空遍法界它都具足。这个事情你能不能相信?它能够变现虚空法界,不可思议。如果这样讲法,也有一个随相说,一个称性说。『称性说』,不可思议,那是佛经上,不可说,不可说,你没有法子体会到。从随相说,你能够体会到一些,随相说。我们讲这个宇宙一切万法,你想想看,哪一个万法、哪一法不是微尘集聚的?《金刚经》上给我们讲「一合相」,这个世界是什么?世界是一合相,一是什么?微尘。在佛经里面叫做微尘,叫一微尘。我们今天的世间不用这个名词,我们这个世间讲原子、电子、粒子,讲这个子。现在讲的基本粒子,是不是我们佛经里面讲的微尘?还不知道。为什么?将来科学再进步、再发现,又分开了,那还不是的。我们佛经讲的这个是不可分的,不可分,不可分。科学家到最后没有办法不可分,不可分,那是我们佛经里面讲的基本的物质。所有一切万法统统是这个基本物质组合的。一切万法有生有灭,缘聚就组成,缘散就灭,但是它这个物质不生不灭,诸位能体会到这个意思吗?它不生不灭。它能组合一切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都是它组合的,它不生不灭。这是随相说,这我们能够想得通、能够想得到的。「称性说」就想不通了。

 

称性说,《华严》上说,一微尘里面,含藏无量无边的大千世界,经上常说「破一微尘,出大千经卷」。坐在毛端里头,我们这个汗毛,毛尖端上,佛在那里转大法轮,在那里讲经说法。我们这一毛端,不要看它小,这有一个大千世界在里头。大千世界没有缩小,我们这个汗毛也没有放大,他怎么能相即相入?这是称性说,不可思议,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不但凡夫没法子想象,声闻、缘觉乃至等觉菩萨都不行,都不知道。所以这个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才彻底明了事实的真相。那这个为什么叫『尘即是师』?尘尘上见性,比前面那个利益更大。禅家讲的明心见性,性在哪里?尘尘皆是性德。这个利益就无边,所以尘即是师。

 

【所以善财再遇文殊。智照无二之后。便遇三千世界微尘数善友知识者。意在兹焉。】

 

这是说『善财』童子彻底觉悟了。刚才跟诸位说过,《华严》末后表法五十三参里面,等觉菩萨有十一个人。这个意思就是说,虽然讲等觉,等觉里面还有浅深次第。好像同一班,同一班考起来,还有第一名、第二名,还有末名,他是同一个班级。到文殊、普贤,就是同一班上拿到第一名。善财是以文殊菩萨为和尚,和尚就是亲教师。他在『文殊』菩萨座下成就根本智,然后再出去参学。根本的这个老师教什么?给诸位说,根本这个老师,说实在,我们凡夫俗子眼光里看到,老师并没有教他什么。可是这个老师是非常非常重要。我们今天世间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不知道求根本的老师,所以他一生不会有成就。根本老师是什么?是教你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处世,教你如何孝顺父母、如何亲近善知识,教你这些。不会给你天天讲经说法,给你讨论这些大道理,那不是根本老师。根本老师不教这个东西,充其量根本老师给你一本书,让你去背个几千遍,背个一万遍,他教你这个。然后教你什么?如何尊敬善知识,事奉善知识,教你这些,这叫根本老师。

 

他既然是这么一个好老师,他为什么不说,你就跟我学好了,我教你就够了?诸位要知道,学生心里不服。跟你时间住久了,你有什么了不起!不服,对于老师生了轻慢之心,什么都学不到。学业、道业从哪里学?恭敬当中学。所以这个根本老师教敬,教孝、教敬,这是根本老师,成就你基本的德行。为什么教你天天拜佛、念经?除这个之外,什么都不教,这就是教你修福慧的根基。你有福、有慧,你才有资格学。没有福,你烦恼习气很重,善知识纵然教导你,你不能接受,没有福!就是你生轻慢心,有贡高我慢之心,对于老师不能百分之百的服从,你得不到利益。没有慧,老师讲的,你听不懂,你不能理解,甚至于什么,你还把老师所讲的错解了意思,错会了意思,那就更冤枉。所以根本老师教学生,那个方法、技巧跟一般老师完全不相同。

 

在我们中国过去,三家村里头教四书的那个老师,那叫根本老师。所以文殊菩萨教善财,文殊菩萨是善财的根本老师。我们在那一章经文里面,没有看出文殊菩萨教他什么?看不出来。不像后面这五十三参,每个善知识跟他讲了很多道理,文殊菩萨什么道理也没有。但是五十三参到最后有文殊菩萨,善财回过头来再见文殊,文殊是他参访善知识之一了,这时候文殊跟他讲道理,不是从前那一种教学法。诸位一定要明了。佛法是了生死,成佛道,圆成无上菩提的大法。这个法,决定建立在孝敬的基础上。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你决定不能成就。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亦复如是,这非常非常重要。我们也有看到好像不孝父母、不敬尊长,人家念佛,他也往生了,有没有?有。那为什么会往生?他在念佛最后往生,是忏悔心往生的,真正忏悔。所以往生一共是两个方式,一个是积功累德,一个临终发真正的忏悔心。知道自己一生过错,从今以后改过自新,他那个改过自新,距离他那个寿命,将要到了,太短了,所以他没有办法再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他没有办法做到。但是他的心确实已经,心有了,事上虽然没有做,他心达到了圆满,这样才能往生。

 

这个无上的法门如何能成就,我们要搞清楚。所以亲近一个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对这个老师要真正信仰,依教奉行。我们在这个世间,我们不认识,找不到一个依止的老师,怎么办?可以学古人,依古人做老师。像我们佛门,蕅益大师就是很好的一个榜样。蕅益大师发心学佛,他在家的时候学术基础就很好,一般人他也没看在眼里,找什么样人做老师?这个老师总是自己很佩服的,心甘情愿,一切依从的,他找不到。他找到莲池大师,那个时候莲池已经往生,不在世了。但是莲池大师的著作在世间,现在我们在台湾也很容易请得到,《莲池大师全集》,现在精装本这么厚四册,分量不算多。蕅益就是依这部书做老师,跟莲池大师学,莲池大师怎么讲,他就怎么学,依教奉行。专念莲池大师的书,学一家之言,跟一个老师学。这个时间,在古时候至少是五年,不能少过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有。有很多老师,这个学生成就了,感谢老师的恩德,不愿意离开老师的,一直到老师圆寂,他才到他方有缘去教化众生,这样的人也有。可以说,如果没有很好教化的因缘,一般在老师面前成就之后,都不愿意离开老师。所以我们看古德,你看那个《高僧传》、《居士传》,诸宗语录里面,学生跟老师十几年,二、三十年的常常见到。这个老师不在,就读这部书,读老师的书,除老师的书以外,统统不读,统统不听,五年、十年念这一部书,这就是亲近善知识,这是得根本智。

 

我们今天因缘殊胜,我们取《无量寿经》,我们跟谁学?跟阿弥陀佛学。我们这个眼睛长得高,其他诸佛菩萨没有看在眼里。你看经上释迦牟尼佛的赞叹的,「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跟佛中之王学。所以诸位要想真正成就,真实的成就,一门深入,可以一切不看,一切不听,专念这一部《无量寿经》。好好的念它个五年,然后再扩大一点,念《净土五经》,再念它个五年。这五部经上用了十年的时间,这个根基扎稳了,你是谁的学生?阿弥陀佛的学生。阿弥陀佛的学生,哪有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没这个道理。这一点都不假。所以我们今天求善知识,求谁?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在,《无量寿经》在。《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这一点要认识清楚。我们现在印成小本,给诸位携带方便。经带在身上,就是阿弥陀佛跟我们在一起,没离开。离开《无量寿经》,就离开阿弥陀佛。教你常常念,常常念这部经,常常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比《华严》还殊胜、还高明。

 

你看《无量寿经》一开头「德遵普贤」,「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经到最后什么?最后讲不是德遵普贤,是「行超普贤」,这还得了!行超普贤,换句话说,就超《华严经》,普贤菩萨代表《华严经》。行超普贤,换句话说,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修行方法超越了《华严》,也说明了《无量寿经》超越了《华严经》。一个头,一个尾。所以《无量寿经》确实不能够轻视,这个法门是真实、究竟、圆满的法门,希望同修们要注意到。整个经文,字字见性,字字句句都具如来无边的功德。所以善财这再遇到文殊菩萨,『智照不二』,这真是大彻大悟。

 

经上讲三觉,本觉,本觉本有,本觉就是真如本性。始觉,始觉是开始觉悟了。什么叫始觉?始觉要与本觉相应,才叫做始觉。如果与本觉不相应,那不叫始觉,要与本觉相应。始觉不是说有一个开始,给诸位说,没有开始。譬如我们讲《华严经》,《华严》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讲起,初住菩萨始觉了,开始觉悟了,二住还是始觉,开始觉悟了,到等觉还是始觉,他天天有觉悟,天天开始觉悟,所以这个始觉,从初住一直到成佛之前都叫始觉。始觉要没有了就变成究竟觉,圆满了,再没有觉悟了,就圆满了,觉圆了。所以诸位要晓得,这个始觉不是说哪一天开始的,天天都觉悟,位位都觉悟,叫始觉合本,合于本觉。

 

到智照不二,不二就是一。能照之智,所照的法界合而为一。智,就是净;净,就是智,这里头没有能所。于是乎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不是善知识,所以善财便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所有微尘全部都是善知识,意思在此地。为什么?前面讲「益我为友」,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的微尘对我有没有利益?无论从性上讲、从相上讲,都成就了圆满的功德利益。从性上讲,性德圆满;从相上讲,就是成所作智的圆满。为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体,就是一个自己。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这些微尘聚集的。集,集聚是功德,散灭还是功德。知道聚散都是功德,那你就晓得成住坏空没有一样不是自性的功德。不能说成住是功德,坏空不是,成住坏空统统是功德。为什么?因为成住坏空具不可得。《心经》到最后「无智亦无得」,都不可得。所以一切法如梦幻泡影,这里面真实的无量智慧、无量功德,这就圆满了。这种境界我们听了,懂也好,不懂也没有关系。为什么?只要把一句阿弥陀佛念好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境界就现前了,不要讲自己见到,体会到了这都好。如果没有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事情就难了。我们要想契入这个境界的确不容易,所以这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恩德太大了。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9月9日14:58:4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391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