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第37集MP3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三十七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037

第37集 A

MP3下载

第37集 B

MP3下载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二十九面。上次讲到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今天我们继续看宗密大师的注解,在这一面,继续看这一面倒数第五行,从末后一句看起:

 

【此有三义解。】

 

上次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能够将这段讲完。今天从这一句看起,要是初来的同修,就不知道前面说的是什么,所以必须要把前面的大意略略的说一说。《疏》文里面讲「四心被广,八难顿超,而一极唱高,二乘绝听」。这一大段的文都是解释这四句。那四句里面,第一句讲的「四心」,是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前面给我们讲的,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这四心能引无量的福报,第二个意思能感无量的果报。福德与果报都是从这四心而生,所以这四心是非常非常的重要。不但是菩萨要修学,即使是二乘,乃至于六道里面的高级凡夫,这高级凡夫,我们讲色界天与无色界天,特别是色界;色界天修四禅八定,还要修四无量心。这是上一次跟诸位介绍过了。

 

这段文里面有几句很重要。像在这一面,就是第一百二十九面第二行,我们从当中看起这两句:「慈悲无瞋性,喜舍无贪欲」。由此可知,慈悲喜舍正是断我们根本烦恼的工具。根本的三毒烦恼,叫贪瞋痴,修慈悲就能断瞋恚,修喜舍就能够断贪欲,可见得这非常之重要。而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都是以智慧为基础。如果离开了智慧,那这个问题就来了,佛门里头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你看到此地,慈悲的确是根本。可是又有话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是真的,一点不假,所以叫滥用慈悲,这慈悲就变成祸害了,慈悲会给自己带来祸害。慈悲没有智慧,是感情的慈悲,这个不行。所以慈悲喜舍都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智慧一开就不痴了。你看慈悲喜舍、智慧,这就是断我们三毒烦恼的根本,这非常的重要。

 

《成实论》里头也有几句话在第三行,我们从最后这两个字看起:「以智慧心、利益心、清净不浊心,名慈悲喜舍。又以四心等行无偏,故名四平等。又此四心皆具三缘:谓众生缘、法缘、无缘」。这几句话非常非常重要,我们要牢牢的记住,要认真的在生活当中,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努力来修学,把自己的贪瞋痴断除,性德里面的慈悲喜舍智慧心要能够透出来。这是三缘,这四心各具三缘,只要说一条,其余的三个就不必讲了。今天就要讲这个三缘。『此有三义解』:

 

【第一直就化益解。】

 

『化』是教化众生,『益』是利益,就是教化的利益上来说明。

 

【如涅槃云。缘诸众生。欲与其乐。名众生缘。缘诸众生所须之物而施与之。是名法缘。缘如来者。名曰无缘。】

 

这是从化益解释来说明这三缘的定义。大师举《涅槃经》的经文来说,『缘诸众生』,诸众生是指一切众生。前面说过,四心非常之深广,因此它含摄的范围,可以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统统包括在其中,可见得范围非常之广,因为凡夫、二乘、菩萨、圣人都离不开四无量心。这个地方讲的诸众生,就是指九法界的众生,除佛以外,统统叫众生。『欲与其乐』,在小乘以下的凡夫,所谓之乐,是苦乐相对之乐。二乘以上的圣者,他们那个乐,就不是苦乐相对的乐。譬如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这就是他不乐之处。这一品生相无明破了,等觉菩萨就乐了;由此可知,这个与乐,可以一直到等觉。那就这个意思,叫做『众生缘』。真正帮助他得乐,也就是说,众生的愿望帮助他达成,帮助他圆满。众生的愿望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有大智慧,有具足的能力,确实可以帮助九界众生达到愿望。

 

第二个意思是讲法缘。『缘诸众生所须之物而施与之』,一切众生所需求的也不一样,他所需求,佛能够施舍、能布施。所以就布施来说,这叫『法缘』慈悲,叫法缘慈。『缘诸如来』,如果就如来自分上来说,可见得前面众生缘、法缘,众生缘是就对方而说,因为他是众生,九法界的众生。法缘,这个施者、受者当中,这是法。就佛自分上来说,是『无缘』,佛是无缘。为什么?佛并没有起心动念。就是讲经说法,真实说,佛是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诸佛如来,常住寂灭定中,何尝有说?不但无说,连现身相、国土都没有,确确实实是没有。这个没有当中,我们也在这经论上看到,好像是有,譬如《华严》讲的华藏世界,如来也现身为毘卢遮那佛;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所熟知的,又现了一尊阿弥陀佛,这不是又现国土、又现身相吗?实在讲,现而无现,无现而现。这个话愈说愈玄,愈听愈迷惑,那还是少说为妙,真的是这样的。那这究竟到底是怎么回事情?给诸位说,所现国土、所现身相统统没有离开自性。这《楞严》上说得很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楞严》上这几句话,就是一真法界也不能够违背的。实际理地是常寂光土,无有一切形相,所谓是大光明藏,就是《心经》里面所讲的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里头能现色相,所现的色相是我们自心所现的。所以华藏世界是我们自心所现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我们自心所现的,这就是讲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个道理,诸位真正明白了,你对于西方净土,那真的是深信不疑。

 

往生是怎么回事情?所谓是「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决定是有。自心所现的,怎么会没有?当然有。为什么说去则实不去?因为是你自心变现的,你往哪里去?来去都没有离开自性!众生实实在在讲,对于这个事实真相是迷而不觉,没搞清楚。搞不清楚也不要紧,只要你真正信,那还是决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到阿弥陀佛,这个事情马上就搞清楚了,也还来得及,并不迟,这很重要。其他的法门不行,其他的法门一定是悟后起修。这个法门所以叫方便,第一方便,没搞清楚也能往生,也能见佛,见到佛就搞清楚了。这所谓是一切诸佛赞叹,千经万论指归,的确是有它道理存在。再看第二。前面第一是「直就化益解」。

 

【第二化益观入分别解。】

 

这个意思比前面又深一层了。

 

【缘诸众生。欲与其乐。名众生缘。】

 

这个文字与前面可以说是完全相同,只是前面是「直就化益」来说的。这个地方是讲『化益观入分别』,这个意思比前面要深,我们把这个文念下去:

 

【缘其一切化众生法。名为法缘。缘法空寂。名为无缘。】

 

第一句跟第二句这小注里面给我们注清楚,这是「化益」。与前面所说意思相同,这是利益,也就是说,众生的愿望,以及佛菩萨布施给他的方法,能够满足他的愿望,这是利益。『缘法空寂,名为无缘』,这个是观入,与前面不相同。前面是缘如来,就如来本身上说,叫无缘。法,是指一切万法;一切万法并不是真有。佛在经上给我们讲,这一切法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金刚经》上用六种比喻来说明一切法的真相,「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说这六种比喻是有还是没有?佛跟我们讲一切法的真相就是如此,事上是有,理上没有。虽然有,都非常短暂,所谓是剎那不住,是这种有,所以这个有叫妙有。妙有就是假有,妙有就是非有。《心经》是《般若经》纲领,他给我们讲得最真实、最透彻,「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一不是二。这个观法,叫无缘观入,这就说无缘。一切法,统统不外乎这个真实,这就是诸法实相。

 

【第三还就化益观入分别解。缘生与乐。名众生缘。】

 

这一句好懂。

 

【缘众生无我。但是因缘五阴法数。名曰法缘。观彼阴空。名曰无缘。】

 

「此二观入」。观入是智慧。你看看这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里面,没有智,那个意思浅。可以说是,六凡法界四无量心,像色界、无色天人的四无量心。第二个意思,二乘权教菩萨。第三个意思,这是大乘实教菩萨。所以他的观智是愈来愈深,愈来愈圆满。第一句好懂,第二句是『缘众生无我』。要注意「众生」这两个字,因为众生,就是无我的意思。生是生起,我们今天讲现象。众是什么意思?众是众缘。许许多多的因缘现出这个现象,这个现象不是偶然发生的,不是一个缘发生的,而是无量因缘发生的。这无量因缘当中,哪来的我?我就没有了。所以佛讲一切法,叫因缘所生法。《中论》里头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里面,「我」这个意思就没有了,找不到我。

 

我们今天讲人的身体,身体是众缘所生法。身体有物质与精神两个部分;物质这个部分,也是众缘所生的,佛法把这个众缘归纳,叫做四大。四大就是佛所看的物质,所有一切的物质都是四大造的。四大是什么?佛经里面名字叫地、水、火、风,这叫四大。诸位要晓得,这个地、水、火、风是讲物质的本性,与现代科学所发现的完全相应。所谓的地,地是一个固体,是一个物体,地是指一个固体。它虽然小,我们今天讲原子,或者讲粒子,在佛法里面讲微尘,讲极微之微。极微之微,恐怕我们现代科学家还没发现。这就是物质的基本,最基本的物质。这个物质它的特性,第一个它确实是物质,所以叫它做地,地是代表它是个物体。火大,代表它有温度。水大,代表它有湿度。我们现在的科学里头不讲温度、不讲湿度,讲带电,阴电、阳电。阳电就是温度,阴电就是湿度。风大这个意思,说明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它是动的,动才有风!所以说这个基本的物质它有四个特性:它确实是有物体,它带的佛法里面讲有温度、有湿度,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一切万物都是这个基本物质的组合。所以《金刚经》上讲「一合相」,这整个世界一切万物都是一合相。为什么?你把它一分析,分析的时候,那个物质,基本的物质是一种,完全相同。合是组合,十法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都是这一种物质组合成的现象,这是我们现在物理学家明白、懂得了。

 

你看佛在三千年前,不需要藉任何科学的仪器,佛就看得这么清楚,说得这么透彻,这就是今天所讲的自然科学。《金刚经》上讲,这个世界是「一合相」。合,合就是缘生的!就是因缘而生的!所以这个基本的物质,它第一个组合就组合成为分子,我们今天讲元素。现在所发现的有几十种,九十多种元素。再由元素的结合,造成这个宇宙之间形形色色的万法,我们这个身体也不例外。所以身体是四大众缘和合而现的这个相,这是物质的一部分。精神的一部分,佛给我们讲的有受、想、行、识。精神一部分也不是单纯的。这个受想行识,如果再要展开来细说,那事情就可麻烦了。佛法里头唯识经论专门来细说受想行识,受想行识一展开,在《百法明门论》里头,就是百法;心法、心所有法、心不相应行法。《瑜伽师地论》里面说得最详细,讲百法,这是一扩展为六百六十法,愈说愈详细。《心经》里面将这六百六十法归纳成色、受、想、行、识,五蕴,归成了五法。所以此地讲「缘众生无我」,此地这个众生不是讲很多人,芸芸众生,不是这个意思;任何一法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

 

所以佛门里面许多的术语,都是提起我们的警觉,也就是破我执。不要执着有一个我,这个执着是错误的。佛法常常要问,譬如说这个内行人问,你这个寺院,他不会问你们这里住多少人?如果说,哦!你们这里住多少人?你听了这一句话是外行的,不懂佛法的,问你住多少人。真正内行懂佛法的,他不会这么问法。他问,你这里住多少众?是你这里住了众缘和合而现的假相,是这个意思。问你住多少众,不问你住多少人,这个「众」是众缘和合,这里头无我。但是『因缘五阴法数』,这个刚才讲过了。只不过是五阴法,许多数目凑在一起,现的这个现象,这叫『法缘』。

 

再深入一观察,这五阴有没有?给诸位说,五阴没有。深入一观察,你看《心经》里,「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空就是里头无缘,这叫『无缘』。众生缘、法缘、无缘这很深,完全是大菩萨的境界。到这个境界,尽虚空遍法界只有一个现象,什么现象?寂灭心,清净寂灭。《仁王经》里面最高的境界是寂灭忍,比无生法忍还要来得究竟圆满。这是一种解释,解释众生缘、法缘、无缘。诸位一定要知道,这是大乘法里面所说的三种缘。

 

【又有一解。】

 

这个『解』,就解得浅,就比较浅显,也是一般常说的。

 

【一生缘。缘于众生。犹如父母妻子亲属。】

 

这我们常讲,叫众生缘。如果说缘于『父母妻子亲属』,我们也常叫做爱缘。这慈悲喜舍四缘,叫爱缘慈,它这个地方是把爱缘与众生缘两者合起来。因为讲爱缘慈,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你所喜爱的,你对他一定很慈悲!与你没有关系的人,你对他就没有慈悲,这种叫爱缘慈。爱缘慈再升一级,就是众生缘。众生缘是能够推己及人,像古人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推己及人,这叫众生缘慈,这是我们世间人有的。其次讲:

 

【法缘。缘于众生。但是缘生。】

 

这个意思还是推爱;这个推爱的范围就更大。不但能够推爱到一切有情众生,乃至于无情众生,无有一切法不爱护,这称之为『法缘』慈。这个慈,比前面的慈心要大得很多很多。所谓是仁民爱物,对于一切物都爱护。第三无缘。

 

【三无缘。不住法相。及众生相。】

 

换句话说,以清净心、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这是『无缘』。所以这个意思比前面所讲的是要浅得多了。但是这个意思,在我们佛门一般讲经里头常讲。前面这个意思比较讲得少,那个讲得透彻。

 

【四心皆有此三。】

 

前面只说一个慈悲喜舍,统统是这个样子的,都有这三个意思。

 

【广如涅槃梵行品中说也。】

 

《涅槃经.梵行品》中,对于慈悲喜舍这个意思说得很详细。这个地方,不过是略举紧要的经文,使我们明白慈悲喜舍有这个深义。下面解释第二句:

 

【言八难顿超者。宿闻圆教。成金刚种。今生再闻。不简凡圣。必亦能入。以对下二乘多劫不闻此法。未发此心。故虽修行证果。亦不能入也。】

 

这几句实在讲是非常非常的重要。诸位同修,如果要是细心一点,你会在自己周围环境里面看得出来。我们周边有不少真正发心、用功精进,有这些人;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修得非常之好,我们看了也欢喜赞叹。但是他对于『圆教』一乘就是不能够深信、不能够契入。原因是什么?这里给我们讲清楚了。我们自己的行持、修行精进都不如他,但是对于圆教一乘,我们能听得进去,我们听了能欢喜。实在讲,我们修持精进不如他。这个根本原因,此地几句话给我们说破了。『宿』是过去生中,所以学佛不是一生的,生生世世。你过去生中,曾经接触过圆教一乘,这个教法虽然是博大精深,我们听了也未必能懂,但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所以『成金刚种』子。这个种子不坏,什么时候你再要接触到这个法门,它这个种子又会起现行。所以『今生再闻』,我们这一生遇到了,《华严》这是圆满一乘大教,这一生我们遇到了;遇到的时候,对它生了欢喜心,一种莫名其妙的欢喜。你懂吗?不懂。不懂会欢喜,这很奇怪。这就是过去生中,你阿赖耶识里头有这个种子,曾经听到过这部经典,现在再接触到,又碰到了。『不简凡圣』,这一句话要紧。我们现在这一生遇到,还是凡夫,并非圣人;那圣人闻到了,证果证得更高,证得更快。我们虽然在凡夫地继续闻到,对我们的利益也非常的殊胜。如果能在这一生当中,确实把握,那成就真正不可思议。

 

所以底下说,『必亦能入』。这个入是什么?入华严境界。这是《华严经》,入华严境界。入华严境界,给诸位说,你不是法身大士,也等于法身大士。这里有一个字关系非常重要,「必」,必亦能入,必是必定。那个问题就是,入与不入就在你自己。尤其是在这卷经上,这卷经它的宗旨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这个字用得就很恰当。如果你真正发愿求生净土,一心持名,你必亦能入。你所入的境界,与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入,无二无别。尤其是本经告诉我们,一旦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一定见到阿弥陀佛,同时也见到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势至、弥勒菩萨,这本经上说的。由此可知,弥勒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弥勒菩萨,比到兜率天内院见弥勒菩萨容易得多。这是喜欢弥勒菩萨的,你要修这个法门,跟弥勒菩萨格外的亲近。你要修弥勒这《上生经》、《下生经》去修,那得要修唯心识定,不容易,相当不容易。那真的是一万个人当中,恐怕一个都没有,很难。如果依照这个法门来修,那真是万修万人去,没有一个不见到弥勒菩萨的。所以弥勒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有《华严经》给我们做证明。所以这一句很要紧。

 

『以对下』,这对底下所讲的。『二乘多劫不闻此法,未发此心,故虽修行证果,亦不能入也』。这是我们见到了不少,对于极圆极顿的大乘法,他真是视若无睹,真是不见不闻。尤其我们从《华严》,认识了《无量寿经》,认识了《阿弥陀经》。因为《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是本经的结论,本经的归结。古德说,是圆教中的圆教,一乘中的一乘,极圆极顿。确实如果不是真正深入《华严》,我们的确不认识净土这大小二门。虽然天天念,对这两部经的分量的确不知道,透过了《华严》,我们才认识了净土。

 

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对这个法门不相信,这个原因到现在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些人多生多劫没有遇到过圆教,所以他是多生多劫的修行,从来没有发圆实菩提心。纵然修行证果,证阿罗汉果、证辟支佛果、证权教菩萨,也没有办法入一真法界。所以他的修行、他的成就是十法界,成佛,也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不是一真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佛,就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们世界上示现的,叫藏教佛,就是八相成道。佛有藏、通、别、圆,他所示现的是藏教佛。这个地方讲的是圆教,要成佛是成圆教佛。藏教佛,实在上说,是正等正觉;唯独圆教之佛,才称为无上正等正觉。这浅深差别很大很大。像在《华严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是正等正觉。不要说藏教,就像别教,别教的佛,只相当于圆教第二行位的菩萨。因为圆教初住菩萨,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等于圆教的初住。别教的等觉菩萨,只等于圆教十行位的初行位菩萨,所以他的佛,只等于二行位的菩萨,破十二品无明,四十一品无明破十二品无明。虽然说等于圆教二行位的菩萨,只是讲断惑证真相等,如果论智慧来讲,那完全不相等。因为别教的佛比起二行位菩萨的智慧,差很远;一个是圆融自在,一个还是在斤斤计较的,还是有分别执着的,一个是已经达到圆融自在。所以论智慧来讲,那这圆教智慧要高,这就是多生多劫,这些圆顿大法的薰习。

 

【若准诸说。八难障于圣道。今明以圆教力故。障难之凡尚入。况无难之凡耶。况贤圣耶。】

 

这个意义就非常之深。『准』是标准。如果就一般经论的标准来说,这个『八难』是障道的。八难是哪八种?这经上有,在一百三十一面第二行。我们先把这个名字念一念。第二行最后的一句看起:「八难者: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北洲,五盲聋喑哑,六佛前佛后」,它这底下有个解释不管它,跳一行,「七世智辩聪,八长寿天」,就这八种。这八种障碍圣道,也就是障碍修行证果。这是给诸位说,别教以前统统有障碍。但是现在是圆教,圆人智慧特胜,特别殊胜,这八种东西障碍不了他。『今以圆教力故』,可见得,圆教功德利益实在是殊胜。『障难之凡尚入』,有这些障碍的凡夫尚且能入一真法界,何况那些没有这八难的圣贤,那更不必说了!

 

【即以此经功力。超于诸教。昭然可见。】

 

这部经的功德、这部经的力量,确确实实能够超越『诸教』。贤首判的五教,小教、始教、终教、顿教,统统超越,它是圆教。如果我们拿《无量寿经》来做个证明,这个意思就更明显。《无量寿经》里面讲地狱众生,这八难里头最重示地狱。地狱众生能够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心执持,求愿往生,一念都能成功。这不是超越八难是什么?所以这八难障道,确实。小、始、终、顿都会被它障碍住,唯独于圆教它障碍不了。华严是圆教,天台也是圆教,法华是圆教,净土是圆中之圆,圆满至极。所以这统统超越,障碍不了。

 

【言八难者。】

 

简单跟各位解释一下。它这个解释后面也有,但是说得很简单。『难』就是遭难,就是难住了。

 

【一地狱。】

 

『地狱』里面太苦了,想闻佛法听不到。诸位一定要相信,佛门中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个缘,不在佛那一边,缘是在我们本身。我们与佛到底有没有缘?如果对佛法半信半疑,譬如讲往生,想去,也并不是真的想去,这就是无缘。什么人才叫做真正有缘?真信、真愿、真行,这叫做有缘,佛是度这些有缘的众生。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这一生当中必定往生。

 

地狱众生所造作的罪业最重,因此所受的苦难不但重,而且繁多。诸位想一想,在这种环境之下,他还能想得起佛吗?还能想得起菩萨吗?地藏菩萨虽然愿力宏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也得要地狱众生,豁然想起佛菩萨,地藏菩萨才能现身。他要从来不想,不想,地藏王菩萨不能现身。为什么?因为一切法随众生心想生。众生不想,佛怎么会现前?像我们念阿弥陀佛一样,我们常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会现身,我们见到。从来都不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怎么会现身给你看?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你就晓得堕到地狱是多可怕。你不要想到将来地狱情形,你就想到现在我们在这个世间,我们每天晚上睡着了会作梦,你曾经几个晚上梦到佛,梦到佛给你说法?为什么白天会念佛,晚上作梦梦不到佛?晚上不想佛,把佛忘掉了。白天还记得,还想佛,晚上把佛忘掉了。如果你晚上睡觉的时候,睡熟了你还想佛,你梦中必定会见佛。你就晓得,睡觉这个心都迷惑颠倒,死了以后,堕地狱更糟糕,想不起来,把地藏菩萨忘得一干二净,这个事情问题严重。所以地藏王菩萨虽然想度你也没有机会。这是地狱难。

 

【二饿鬼。三畜生。】

 

『饿鬼』道比地狱道的苦要轻得多了;可是比起人道,那是苦得太多了。所以这个鬼,我们常称为饿鬼,他在飢饿的边缘上。飢饿是非常之痛苦。鬼,福报很薄,没福,生前不修福!贪心堕饿鬼,瞋恚堕地狱,愚痴做畜生,这是三恶道的业因,就是三毒太重了,感得三恶道的果报。『畜生』愚痴,这三类的众生,佛要跟他讲经说法,要叫他破迷开悟,难,太难太难了,相当不容易。

 

所以一切诸佛示现成佛都在人间,也不在天上。天上的人是乐多苦少,他把修行这桩事情忽略了,这就是佛法里面常讲,富贵学道难。你看富贵人家,几个人认真学佛的?学佛的有,大法会里头他要来上头一支香。这个富贵人学佛,上了香之后,喝一杯茶,他就走了,他这个法会就圆满了。他肯布施,到这个法会里头来,舍财、施财来供养,上一柱香,他就忙着去玩乐的事情去。他那个学佛是这样子学法的。实在说得不好听,他是来玩弄佛教的。就可好像从前这个唱戏,玩票的,玩戏子,他把这些出家和尚也当做戏子一样来玩乐,这有罪过的。没有恭敬心,贡高我慢,因为他有财有势,自己贡高我慢。到佛门里面来,还不肯谦恭下人,这个他做不到。反而是贫穷人家到佛门来真正修福,真正的修行。

 

天上是乐多苦少。佛菩萨在天上,虽然也讲经说法,真正信受奉行的不多。为什么到人间来?人间是苦多乐少,他还有一点乐,容易觉悟。天人不容易觉悟,就跟这个世间人,富贵人家,不容易觉悟;太苦的人家也不容易觉悟,他三餐饭都吃不饱了,你叫他来学佛,我没有时间。三恶道是最苦的地方,他没有法子学佛;天上是最乐的地方,把学佛这个事情疏忽了。所以才说六道里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因为得人身容易觉悟,容易学佛,容易成就。这是六道里头,其他五道环境不如人道,道理就在此地。

 

【四北洲。】

 

是北俱卢洲。北俱卢洲也是人间,也是人道。但是这一洲的人福报特别大,前生修的福多,可惜这个福是痴福,没有智慧,所以感得物质生活非常的丰足。没有智慧,不相信佛法。所以北俱卢洲没有佛菩萨去,去了没有用处。你看寺庙里头,护法神,韦陀菩萨,韦陀殿上有一个匾,这个匾讲三洲感应,这佛法在四大部洲,怎么三洲感应?北俱卢洲没有佛法,他不要去,所以三洲感应,这一洲没有佛法。如果你生到北俱卢洲,好了,他那里寿命也很长,那就注定没有闻法的机会。经上说,北俱卢洲人的寿命大概都是一千岁,没有短命的,福报很大,衣食自然。不需要经营,不需要耕作,衣食自然。过去有些人误认为好像喜马拉雅山,大概就是佛讲的须弥山。须弥山的南面就是南赡部洲,印度是南赡部洲,北部是西藏,那大概就是北俱卢洲。可是我们拿经对照一下,不像。为什么?西藏人并不是个个都活一千岁,西藏人生活很清苦,物质生活非常缺乏,不像经上讲的物质生活那样的丰富。所以经上讲的这个小世界,须弥山不是在地球上。咱们这个地球,整个地球来说,也只是一个南赡部洲而已,须弥山不在这个地球上。

 

黄念祖老居士,你看他《无量寿经》注解里面,末后他有一篇引用现代科学来说,他这个看法,古人没说过的。他认为经上讲的这个须弥山,可能就是现在天文学家所讲的黑洞。如果这个黑洞要是须弥山的话,那这一个单位世界就大了,就相当之大。所以他认为过去我们所认为这一个太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这还是错误的。真正一个单位世界是什么?一个单位世界,我们现在所说的银河系。好像这两天又有报导,外国有天文学家发现,发现宇宙之间,像这个黑洞太多了,不知道有多少。那黄老居士这个说法就有一点可信度。宇宙实在非常非常之大,我们这个地球是南赡部洲里面的一部分而已,须弥山不是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所以这个北俱卢洲的这些众生,他们那里没有佛法。

 

【五盲聋喑哑。】

 

第五种难是『盲聋喑哑』。盲,有障碍,不能读经,他不能够看到文字,不能见。聋,不能听讲解。喑哑,自己有疑问问不出来,这都是障碍,都是学佛的障碍。

 

【六佛前佛后。】

 

『佛前佛后』就是没有佛法。譬如说,生在释迦牟尼佛以前,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佛法。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我们现在是在末法时期,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一万二千年之后,这个世间灭法,那叫佛后,也没有佛法,要等底下贤劫第五尊佛出现于世间,佛才说法。第五尊佛就是弥勒佛,什么时候到我们这个世界上来示现成佛?释迦佛灭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这个时间太久太久了,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这当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么长的期间没有佛法,叫佛前佛后,你想学佛没有机会。佛前佛后。

 

【此是古说。若唐三藏新译云法前法后。后解胜也。】

 

『法前法后』,比佛前佛后这个解释是要圆满一点。如果要照佛前佛后,那我们现在就是生在佛前佛后;若是法前法后,那行。释迦牟尼佛的法还在!他的法运正法、像法、末法!这个讲法比前面意思要殊胜一点,但是两种说法都能说得通,诸位晓得。

 

【七世智辩聪。】

 

我们世间一切聪明人,自以为是的。这些人,他有辩才,很聪明,他不相信佛法。他也读佛经,把佛经完全给曲解了,完全用他的意思来解释佛法,叫『世智辩聪』。他也很有辩才,你说不过他。这种人往往是扰乱社会。你看在我们中国,我们中国大善人,孔老夫子很了不起。孔老夫子曾经做过官,做的时间很短。他做过鲁国的大司寇,只做了三个月就下台了。他一做到这大司寇,首先把鲁国有一个世智辩聪的,非常聪明,辩才无碍,大概孔老夫子也说不过他,首先把这个人抓来杀掉。什么原因杀掉他?诸位读读《论语》你就晓得,我们今天讲的妖言惑众,邪知邪见,他又能言善道。这是蛊惑人心,传播邪知邪见,对于社会的安定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孔老夫子一下拿到权的时候,头一个就把这个人除掉。在那个时候可以,现在民主制度底下就不行。这世智辩聪之人,对他就无可奈何。这些人在社会上,他的确有地位、有声望,也有能力传播邪知邪见。邪知邪见深入人心,这个世界必定大乱,最后的确佛菩萨、神仙都救不了,这在佛法叫共业所感。所以古时候对于这种邪知邪见的思想,防范可以说是非常之严格。现在如果严格限制,说言论不自由,出版不自由。过去确实如此,言论出版都要受国家的管辖。好,现在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看看我们这个日子愈来愈难过。自由是好,但是过分的自由,害处很大。所以儒家讲礼,礼是讲节度,不超过也不不及,一定要有个节制,这个自由没有节制,不得了,一定要有个节度。今天我们这个自由没有节制的、没有节度的,这不得了,非常之可怕。

 

【八长寿天。】

 

『长寿天』就是四禅天跟四空天,寿命很长,八万大劫,这个地方没有佛法,所以叫做八难。

 

好,我们今天讲到此地。附带报告一下,大概从下一次起,我们可能要停五、六次。明后天我到南投有三天讲演,二十六号回来,二十七号到新加坡,这次去两个星期,我下个月八号回来。回来之后,我们再继续讲。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9月9日14:49:1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389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