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第14集MP3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十四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014

第14集 A

MP3下载

第14集 B

MP3下载

请掀开经本,第八十五页最后一行。我们接着上一次所讲的,从当中看起:

 

【佛是觉者。即指于人。真觉是所践之觉。即指于法。若以人契法。能所不忘。虽践不名为妙。今得真界融之。能所契合。故名妙践。】

 

这段的意思比前面所说的更具体、更是清晰。前面跟我们所说始本不二,叫『妙践』。始觉跟本觉,还是有二,『虽践不名为妙』。这是前面的意思。现在具体说到我们修行人的本身。这段的意思很深,也非常的重要。我们一般修行最困难的,就是没有办法超越相对的境界。我们这个世间科学家所谓的相对论,就是凡事都是对立的,没有办法超越。有长就有短,有大就有小,有是就有非,总是相对的。所以相对的,虽然修得再好,都不能叫妙。

 

在菩萨道里面,我们通常讲权教菩萨,为什么称他作权教?他没有能够脱离相对,这叫做权教。权,对实来说,实是真实的。如果拿《金刚经》的话来说,就很容易体会到。权教菩萨没有离开四相,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换句话说,他是在相对的境界里面。如果是实教菩萨,这个四相没有了。四相没有了,这才是圆融无碍,那就叫妙觉。由此可知,《华严经》上所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因为这是圆教,圆教初住以上四相没有了,不但四相没有了,四见也没有了。《金刚经》后半部讲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比前面还要深一层,四见都没有了。这才是圆初住以上的菩萨,前面我跟诸位说过。广义的讲,这个境界是圆教初住菩萨以上的。如果严格的、狭义的来说,那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

 

我们念佛人,总希望能够在一生当中达到理一心不乱。我们得要问,这理一心不乱我们能不能做到?给诸位说,能做到。如果是我们地球上众生做不到的,释迦牟尼佛决定不会说。说了,我们做不到,那不是给我们开玩笑,那就所谓是吊胃口,说了,做不到。凡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的,统统都是我们可以做到。可以做到而做不到,那是我们自己不肯做,自己没有认真的依照佛的理论、教诲去学习。这个责任自己负的,佛没有责任。我们看这些大乘经论里面讲得都很清楚,所以诸位总要记住,我执不破决定不能到事一心,法执不断,决定不能到理一心。

 

这个地方讲的这段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实在讲,经上给我们讲得已经太清楚、太明白了,就是不叫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起心动念。我们在境界上偏偏要起心动念,这毛病就发生在这里,情执不忘,这是我们的病根。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每个法门它的目的都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个境界的。所以对于任何一个法门,我们要生平等心。不管学哪个法门,你才会有成就。如果在法门上生起不平等的心,生起高下心,这高下就是二法,又落在凡夫知见里面,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一个原则。所以对于法门,确实要生平等心;对于一切众生,真的要生恭敬心。十大愿王还在后头,还没讲到。第一个就是礼敬诸佛。你能够照这个修学,对你自己决定是有利益的。你不能够对一切众生礼敬,换句话说,你的烦恼障就断不掉。为什么?贪瞋痴底下就是慢。你不肯礼敬就是傲慢,微细的傲慢,这微细的烦恼自己不能觉察,自己不晓得。所以一切修学的法门,十大愿王是最好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帮助我们到理一心不乱的,要拿禅宗的话来说,帮助我们明心见性。《华严经》上,帮助我们「妙践真觉」。可见得这个法门,道理要懂得,义趣要明了。

 

佛是觉悟的人,是个『觉者』。本经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换句话说,我们本来是觉悟的,《起信论》上说,本觉本有。有没有失掉?没有失掉。本觉是真觉,真的怎么会失掉?所以不觉本无,不觉是假的,不是真的,本觉是真的。换句话,真觉是真的。我们现在真的有,一天到晚都在用。这桩事情说得最清楚、最明白的在《楞严经》,所谓「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是我们的真觉。我们说迷,迷什么?迷了真觉。真觉不是没有,真觉如果没有了,那你迷什么?那迷也谈不上,迷了真觉。迷了真觉,这我们把它说做妄觉。妄觉,就是对立的,就是有能、有所,能所对立,我们今天讲的相对。所有一切法里面统统都对立了,这个麻烦就大了,这一对立就是不觉。这段话真正值得我们深深去反省。

 

我们要恢复我们的本觉,必须在一切法里头没有对立的观念。要想很快的恢复到自己的真觉,实在讲,最好的方法是念佛。所以念佛这个法门,妙。念佛要怎么样念才有受用?才有功德?这个功德,功是讲功夫,德就是得真觉,得恢复真觉,那就是在起心动念之处。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心才一动念,马上就把它拉回来,阿弥陀佛。不叫这个妄念继续增长,不叫妄念继续发展,就对了。所以不起心动念则已,起心动念统统把它归纳在一个佛号上。佛号是不是妄觉?佛号不是的。佛号是我们自己的本觉,这是许多人不晓得的。所以起心念佛,那个心就是始觉,所念的这个佛号就是本觉。当我们念佛的时候,就是始觉合本觉,就是此地讲的「妙践」。这个事实的真相,知道的人真的是不多,所以这个法门是妙极了。就是你要时时刻刻能够警觉,马上把它拉回来。所以古人常讲,「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这个话真是苦口婆心,劝我们快一点恢复真觉。

 

今天这段是讲到人,前面是讲法,这讲到人,格外的亲切。『真觉是所践之觉』。这个所践,我们也可以讲,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应用的觉,「践」就是这个意思。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间,我们用上了,践就是用上了。这就是法,我们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能用的是人,所用的是法,人跟法是一,不是二,这个就妙了。人与法要是分开来,这就不妙了。虽然能用,也用得很自在,像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他会用,他用得很自在,但是他不叫妙。为什么不叫妙?因为他能所没有融合成一个。真正讲到妙,那是圆教初住以上,别教初地以上,再没有能所了,再没有对立的,这才真正得自在。佛门里常说,性相一如,理事不二,就这个境界。

 

所以底下说,『能所不忘』,还是有能、有所;有人、有法;有自、有他,都是对立的。『虽践不名为妙』。虽然你修得很好,不能叫妙。换句话说,虽说是不妙,也能断见思烦恼,不能破尘沙无明,所以不能称之为妙。『今得真界融之』,此地是讲究竟觉;到究竟圆满,是『能所契合』。这个时候才真正彻底悟入。契合,就是悟入,能所是一,不是二。实在讲,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不是二,这是佛给我们讲千真万确的事实。尽虚空遍法界是一,这一就是自己。我们今天迷的时候,是把自己、把他分作无量无边,起无量无边的分别执着,这大错特错。

 

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以梦境来做比喻。因为这个比喻大家容易体会得到,能够晓得梦境全是自己变的。全梦就是自己的心,全心就是自己的梦境。能现梦境的是自己的心,所现的是梦中境界,那个能所是一,不是二。所现的这个境界就是心的相分,整个相分就是自己这个心性的全体。从这个地方仔细去体会我们当前境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我们真如本性变出来的相分。就像作梦一样,这些一切境界是不是真有的?不是真有。这个有,叫妙有,叫幻有,不是真有。为什么?这个境界剎那剎那在变。这个剎那剎那变化得非常之大。而我们侷限什么?侷限的空间很小,所以你不知道变化大。如果你的心量拓开,包括这个地球,那你就晓得,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好大的变化,这个世间有许多的变化。如果再伸展到尽虚空遍法界,那个变化就更大。所以这个相是剎那剎那不停的在变。

 

凡是会变的,都不是真的,真的是不变的。所以能现相的性是真的,它不变,永远不变。所现的相分是虚妄的,它剎那剎那在变。但是诸位要晓得,性相是一,不是二。好像我们这个心会作梦,每天晚上做的梦都不一样,那个梦就是心,心就是梦。不能说是梦不是心,心不是梦,不可以这样说法的。今天许多很聪明的科学家,发现到这个现象的真相,他们讲所有一切物质,现在有很多科学家不承认,他不承认世间有真正的物质,没有这个物质。从前误会这个相分是物质,现在晓得没有物质存在。而是什么?而是波动,是光波、是振动所产生的现象。这个现象与我们佛法讲的很有道理。佛法讲,相从哪里生?动,心动。心动就现相分。心不动?不动就不现相分,不动是清净寂灭。一动就生相;动才有光,才有相。所以这个说法跟佛经里面讲的原理完全相同。

 

尤其像我们现在看电视、看电影,你看里面相分,那就是振动,就是光波振动。这很明显的,我们能够体会到。没有想到我们事实这个境界,也是光波振动所产生的现象。所以在这一切现象里头,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你又何必斤斤去计较,这个麻烦大了,所以这个苦是你自己找来的。你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一切都能随顺,这多自在。所以十大愿王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喜,功德是什么?功德是自己的,你自己得到真正的常乐我净。这是从法、从人都说出「妙践」这两个字的意义、含义。

 

再看底下一段,这是讲「断德」。前面这一大段都是讲的「智德」。三德祕藏,这也是讲三德,智德,就是般若智慧。所以智非常重要。为什么?没有智,就是断也断不干净,就是恩,恩里头有怨,爱里面有恨。你看人,好的时候,爱;到后来翻了脸,恨了。爱里头会有恨,恩里头会有怨,没有智慧。如果有智慧就不会了,就没有了。所以这三德,智德摆在前面。佛法的教学,最重的是智慧,最重智慧。

 

【二断德者。】

 

『断』什么?断烦恼、断妄想、断习气,这就是修行人所讲的功夫。真正功夫从这个地方见。这《疏》文里头有:

 

【廓净尘习。】

 

底下解释:

 

【即障无不寂也。】

 

『障』,下面有解释:

 

【即烦恼所知二障。】

 

就是『烦恼障、所知障』,这是说出这两大类。经上也有说三障。三障,则是说惑障、业障、报障,就是惑业苦。『二障』,可以说是包括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三障,只说的是六道轮回里面,只讲六道凡夫。讲二障,那是包括了声闻、缘觉、菩萨,因为他们这二障都没有能够断尽。所以二障的范围比三障要广。这个底下说:

 

【二障从粗至细有三。】

 

这三类就是:

 

【一现行。二种子。三习气。】

 

又分这三类。这三类都是大分,要是细分,烦恼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烦恼,总不外乎这三类就是:第一类叫『现行』,现是现前,行是行为。行为表现在身语意,表现在现前,这叫现行。『种子』,这是在阿赖耶识里没有起现行的,叫种子。有确实有,没有起作用,这叫种子。种子无量无边,佛给我们说,每个众生十法界的种子统统有,统统具足。种子要想起现行,必须要有缘。种子是因,现行是果,这当中必须要有缘,有缘,它才能够结果。如果没有缘,那种子永远存在那个地方,它不会消失,它也不会坏灭,它统统存在,种子不灭。这是诸位一定要晓得的,种子是不灭的。

 

在十法界里面,就看你遇的什么缘。如果说是我们遇六道的缘,那他的现行就是六道的果报。譬如遇到这个善缘,果报在人天。有很多人劝他念佛,劝他学佛,他不学。我心好,我做好事就好了,还要学佛干什么。他不是个坏人,真的,一生行好事,行善,这就叫善缘,他来生的果报人天。那个善要是大,果报在天上;善要是小一点,果报在人间。我们佛经里面讲十善业,上品十善生天,中品、下品,中品是人间,下品是阿修罗,这是遇到善。如果遇到恶业,贪瞋痴,恶缘,贪瞋痴,外面一诱惑,这贪心起来了。贪是你内心的种子,外面这个境界是缘,一接触,把你里面这个贪心引发起来,贪心增长了。贪心的果报在饿鬼道。我听说现在股票的风气很盛。很多学佛的人不来听经,也不拜佛了,这几天,想着去搞股票去了。他这几天也修行,修什么行?修饿鬼道,增长贪心。瞋恚,凡是诱惑你发脾气的,诱惑你不高兴的,这种缘,是瞋恚的缘,把你瞋恚的种子引起来,果报是地狱。所以十法界我们的因统统有。这一句阿弥陀佛谁不会念?谁都会念。遇到这个缘,死心塌地,那是最殊胜的,你这一生成佛了,这成佛的缘;修其他一切大乘佛法,成菩萨;修小教、权教,成阿罗汉、成辟支佛。人这一生当中,机缘决定我们的前途,决定我们来生的祸福,这个关系非常之大。所以种子确实没有一个人不具足。来生前途,就看我们自己取这个缘上这个决断。

 

『习气』,那是讲功夫。如果不讲功夫,这个习气谈不上。修行真正有功夫,佛在经上常常举例子说,佛的弟子当中,许多真正证得阿罗汉果。证得阿罗汉果,见思烦恼一定是断了,真的是断了;虽然断了,习气还在。弟子当中就有好几个出生富贵家庭。富家子弟总有傲慢的态度,他证了阿罗汉果,那个慢确实是断掉了。但是在与大众相处,常常还有那个习气存在,这就是所谓说,烦恼断容易,除习气难。证到辟支佛果,习气就没有了。由此可知,习气难断。经里头比喻说,藕断丝连。那个习气就像那个藕当中的丝一样,它还连在一起。藕断掉,比喻这烦恼断了,习气没有断。刚才我跟大家说过,这个种子是不会断的,不会消灭的。我们成了佛之后,或者是成了菩萨,我们那些恶的种子还在不在?给诸位说,还在。那在,怎么办?在好,如果没有这些恶的种子在,你就不能度众生。正因为有这么多恶习的种子,所以你才会到恶道去度众生。凡夫,这恶的种子是随业去受报,自己作不了主,苦在这个地方。到佛与大菩萨,他是随愿去度生。我们常说,叫乘愿再来。佛要到我们人间来,他有人的业因,他没有这个业因,他不能到人间来。他要到饿鬼道,他要有饿鬼道的业因,他才能到鬼道去度众生。他要到地狱道去度众生,他得有地狱道的业因。所以他那个时候,恶道的这些种子他可以自在的用,想到哪一道就到哪一道。

 

经上给我们讲,「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一不是二。换句话说,你不能自在运用,就叫烦恼;你要能够自在运用,就叫做菩提。就是一个自在、不自在,从这上建立这两个名词而已。事实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一桩事情。所以觉悟之后,所有一切的烦恼、业习、种子统统变成大菩提,也就是变成智慧。迷的时候,叫烦恼,叫贪瞋痴慢;觉悟的时候,叫智慧,贪瞋痴慢统统都是智慧,都是般若智慧。那个时候,运用这个智慧普度一切众生。真的佛法实在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六祖所说的,佛是不二法。烦恼跟菩提,烦恼跟般若智慧是一,不是二。这个地方,这段讲断,断德。

 

【习气微细难除。尚皆廓净。况种现耶。】

 

『习气』难除,都能把它断尽,何况现行跟种子。这个现行跟种子是互为因果。现行,印在阿赖耶里面就变成种子,种子遇缘就变成现行。现行跟种子是循环的,现行是因,种子是果;种子是因,现行是果,永远在不断的循环。佛菩萨跟我们的差别就在迷悟,我们是迷,所以这个循环,愈循环愈苦,就是愈迷愈深。佛菩萨这个循环,愈循环愈自在,因为他不迷。也可以说佛法跟世间法就是迷悟之别,没有其他的。

 

【三恩德。】

 

这说『恩德』,恩是利益众生,也就是《无量寿经》里面所说,惠以真实之利。这是恩德到了极处。所以《无量寿经》给我们讲得最真实,第一真实。这段在《疏》文里面比较长,《疏》文在八十三页最后的两行,它有四句。前面智德只有一句,智德是「妙践真觉」。断德也只有一句,「廓净尘习」。恩德,下面都是讲恩德,「寂寥于万化之域,动用于一虚之中;融身剎以相含,流声光以遐烛」。这四句全是讲的恩德。我们翻过八十六面来看这个注解,八十六面倒数第四行,第二句从「三恩德,疏」,就是我们刚才所念的:

 

【寂寥至遐烛。】

 

这四句。

 

【寂寥于万化之域。动用于一虚之中者。】

 

这是先解释这两句。上面这句是:

 

【用而常寂。】

 

下面这句是:

 

【寂而常用。】

 

在经论上,我们也常常看到与这个很类似的句子,「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照就是用。所以此地用『用』,我们更容易体会得到它的意思。所以照就是作用。我们把这句念下去,把这个文念下去:

 

【寂者无声。寥者无色。万化者。即一切法从缘假有。如幻化也。域者疆域。】

 

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范围,讲的界线,就是这个意思。『无声、无色』这个句子,就是《心经》上所说的。《心经》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不但是六根、六尘、六识,都把它否定了,一直到最后是无智亦无得。那个智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般若智慧,得就是讲的菩提涅槃,也都否定掉了。这个里头的意思,跟那个是一样的。为什么统统否定掉了?这底下给我们说,『一切法从缘假有』,所以《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智得还是相。能入这个境界,这就是真正觉悟,朗然大觉,也就是六祖所证的「本来无一物」。这个时候心才真正到清净,清净无为。学佛,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这是学佛最高的目标,最终极的境界。我们是因为到不了,才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还得去入这个境界。我们不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入这个境界行不行?行。看你有没有本事?你有本事,行。如果你在这几十年寒暑当中,你做不到,一轮回,问题就严重了。到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一个长处,免轮回之苦。这一轮回,诸位要晓得,有隔阴之迷,有退转,这是个麻烦事情。所以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没有轮回,没有隔阴之迷,不会退转。换句话说,保证你一生当中能达到这个境界。

 

这是我们自己一定要认真去反省,我有没有能力在一生做到。如果反省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能力,烦恼、业障、习气太重了,换句话说,你要不求生净土,你这一生不可能有成就。研究佛经、读佛经,给诸位说,没有用处。清凉大师讲,增长邪见。为什么说增长邪见?正知正见里头没有知见。无智亦无得,哪有知见,有知见统统是邪见。所以禅宗教学,后期那是胡造谣言,骗人;过去教学是真的,那是真正善知识。他怎么教你?他什么都不教你。你有什么问题,你一问,才一开口,马上棒子就打下去,教你什么?不准你开口,开口便错,动念皆乖。开口要打,动念头要打,不开口也打,不动念也打。开口什么?打你的邪见,邪知邪见。不开口,打你的无明。不开口,就无明。从前禅堂,换句话,你去是天天挨打就是了,一直打到你开悟为止。所以他用什么东西教?用香板教学,那真高明。这以后没有这善知识,他也学这一套,拿板子乱打人,愈打愈糊涂,是不是。从前那个板子会把你打开悟,后来的板子愈打烦恼愈多。

 

所以要晓得,佛法真的愈传愈讹。今日之下,没有正法了。这是我们自己一定要觉悟的,没有正法了。除了念佛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好走。路都是正路,没有领导的人,这是要真正觉悟。就是古人这些注疏,我们能看得懂吗?看不懂。经,需要清净心去领会,古大德这些注解也得要清净心去领会。它不是知见,它不是言语,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老实去读诵,不要求解。这是什么?读诵时心清净。以清净心去体会清净心,他会开悟。你不研究、不求解,它的意思自然现前,这是悟。你们大家念多了,一定会有这个境界。你每念一遍,都会有几个悟处。你念得愈多,那悟处也愈多、也愈深,这里头真正有味道,法味,法喜充满。所以不能研究。

 

佛法,没有研究讨论的。这个研究讨论,跟人家辩解那是什么?那是降伏外道的,那是宣传,这个要懂得。自己家里面的教学,没有这一套的。你自己真正融会贯通,真正入这个境界,你遇到像释迦牟尼佛当年遇到这六师外道,九十六种外道,常常跟他们举行辩论,折服他,最后劝他来学佛。这是什么?是相应以后度化众生的一种手段,不是在学习当中用这个手段。学习当中用这个手段,决定是增长邪见。过去我们在大专讲座的时候,那是在中国佛教会办大专讲座,我们很想在讲座里面开因明。所以当时我就想起方东美先生,我就到他家里去,把我们这个讲座的情形向他报告,希望请他来给我们开因明这一堂课。结果他就告诉我,佛法里面的因明,实在讲,不如现代的逻辑。现代的逻辑辩证法,比佛法的因明还要进步,他说这个的确纯粹的哲学。但是佛法用得着?用不着。向上一着,这东西统统没有用。他这句话的确把我点醒了。确实如此,向上一着,这东西统统用不着。为什么?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还有什么好辩论的。所以他老人家说,因明在佛法里头是属于初级、中级的,高级的佛法里头没有。确实如此。

 

禅宗是高级佛法,净土宗也是高级佛法。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还有什么因明?还有什么辩证?统统不要了。无论什么境界现前,就一句阿弥陀佛,这问题圆满解决了。所以我常讲《金刚经》,那个《金刚经》多麻烦,讲了半天,人家也听不懂。《金刚经》上实际两个问题,须菩提尊者提出来,「云何应住」。遇到念佛人的时候,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不是就解决了吗?心住在哪里?住在阿弥陀佛,这就对了。「云何降伏其心」,南无阿弥陀佛,这就解决了。你看一句阿弥陀佛,把《金刚经》圆满解决了。哪有麻烦!所以这个念佛法门,大家不知道这是最高级的佛法。在佛法里用不着因明,用不着辩证法。我那个时候真的没有想到方先生会说出这种话来。

 

这个道理就是「一切法从缘假有」,佛法也不例外。佛法也是从缘假有,所以《金刚经》上才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指佛法。佛法都不要执着,何况这世间一切法。所以说这个佛法自始至终就是离一切分别执着,就是佛法。佛法就是觉悟的法,就是真觉,真正觉悟,离一切分别执着。一切分别执着统统是妄想,都不是真实的。这个离,诸位要记住,是教我们自己离,不是教我们对别人。自己离是真觉,对别人也离,那你没有觉,那你还是迷,还是不觉。对别人恒顺众生,对自己一切离开,对别人一切建立。这个建立很妙,建立在离开的这个基础上。就对别人,我们一切讲有,对自己是空,但是这个有是建立空的基础上。你说这个有是真有,还是假有?有的基础就是空。所以这个有叫妙有,它不是真有。有是什么?恒顺众生,这就是恩德,大慈大悲。那为什么众生没有到这个境界?众生迷惑颠倒,你要不随着他迷,那个麻烦就大了。就好像你一个人清醒,这一堆朋友喝酒都喝醉了,都在那儿说醉话。他怎么说,你就随顺他,他也很欢喜、很开心。你要是说你醉了,他起来跟你反抗,他不承认。何必去惹这个麻烦?所以众生迷,随他迷,顺着他迷,顺着他说。他迷,我不迷,就对了,这才叫真正觉悟。所以要懂得恒顺众生,要懂得不坏世间法,这就是真正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梦幻泡影。

 

『动用于一虚之中』,这句意思已经融在前面这句里面。动是动作。用就是作用。诸佛菩萨也要起作用,他也要现身,他也要应化,他也要示现,他也要说法。甚至于在人间,一样示现到我们人间相同的生活,这都叫做动用。但是他动用在一虚之中;我们凡夫,可惜就没有这「一虚」两个字。一,就说明不是相对的,相对的是二,二法。所以佛用心,用真心,用的真如本性,是一,一心,佛用一心。我们凡夫用三心二意。凡夫用心意识,三心;二意,就是末那跟意识,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识,凡夫用这个,叫三心二意。三心二意,是佛法上说的,凡夫用这个。三心二意,我们把它当作真实,把一切幻化不实的境界都把它看作真实,在这里面起心动念,患得患失,在搞这些东西。佛与大菩萨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晓得一切法是梦幻泡影,所以他在一切法里头,没有得失,没有取舍,他得自在。无取、无舍,无得、无失,一虚,这才是真实的受用。所以他的智慧德能完全恢复,能够应用自在。底下就说出自在之相,这不可思议。

 

【融身剎以相含者。依正无碍也。】

 

『依正无碍』里面有六句,这六句都是《华严经》上所说的,这六句显示出事事无碍。第一句在八十七面第二行,有六句,下面:

 

【一依内现依。】

 

『依』是依报,我们的环境,生活环境。依报里头现依报。这个经上说,底下是引用经文「现相品」里面讲的,在这一行最下面一句:

 

【佛剎微尘数。如是诸剎土。能于一念中。一一尘中现也。】

 

微尘,『佛剎微尘数』,尘,在佛法里头是讲这个物质最小的,佛经把它称作尘。跟现代科学对于物质分析,这个意义是非常相接近的。佛经里面讲尘之小者,从牛毛尘说起。牛毛,毛的尖端上,我们现在用放大镜可以把它放大来看,放大那个牛毛的尖端,它并不是很尖的,它上面还是有可以放一粒尘土的地方,还能够放得上去,放到这牛毛的尖端上,当然那个尘很小,叫牛毛尘。牛毛尘,把它分成七分之一,叫羊毛尘。那个羊毛就细了,我们用毛笔,羊毛就细了。那羊毛的尖端上,它可以放在那个地方不会掉下来,叫羊毛尘。羊毛尘再分七分之一,叫兔毛尘。兔毛尘再分七分之一,叫水尘。大概就是我们现在化学里面讲的水分子。这一粒尘,在水里面它可以自在通过,没有障碍,这水的密度不大。水尘,七分之一,叫做金尘。金是金属,金属密度就很大,密度虽然大,还是有空隙。你看看这是现在人知道,从前佛那个时候怎么会晓得,那金属里头还有空隙,这一粒尘土可以自在在里面跑过来,跑过去,没有障碍。它从那个空隙里钻过来,钻过去,这个尘就小了。像我们现在所讲的原子、电子,在金属里面可以跑来跑去。所以那个时候没有显微镜,释迦牟尼佛对这个事情也看得清清楚楚。金尘再分成七分之一,才叫微尘。佛说了,阿罗汉的天眼可以观察到微尘,可以看到微尘,阿罗汉的天眼。但是这个微尘还可以分,分成七分之一,叫色聚极微,这是阿罗汉看不到的。阿罗汉、辟支佛的天眼都看不到。色聚极微还可以分,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极微之微。佛说,再不能分了,再分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微尘又叫做邻虚尘,跟那个空,它两个做邻居。再一分就没有了。

 

佛当年这种说法,跟我们现在科学里头的分析物质是一样的意思。从分析、证明,证明什么?证明宇宙万有,一切动物、植物、矿物,一合相。《金刚经》上讲「一合相」。一,就是一种物质。这基本的物质是一个,组合不相同,才组成法界森罗万象。你看这个观念、这个说法,跟我们现代物理、化学里面所发现的完全相同。所以一切万法是梦幻泡影,不是真实的,就是这一个东西组合的;组合的不一样,才产生的。但是现相,合才起现相,散了,现相就没有了。所以这个现象,相是假相。假相里头没有生灭可言。

 

所以一切法真的不生不灭。你看一切法有生灭是看走了眼。譬如像这一本书,我们把它装订起来,这本书生了。你把它拆开来,这书没有了,灭了。其实哪有生灭,你再把它拿来装订起来,就有了。只有把它聚散而已,所以只有这个基本物质的聚散,实际上没有生灭。你知道没有生灭,就晓得一切有情没有生死。我们这个身体的生死,是这个一合相的聚散,确实没有生死。我们的本性不生不灭。我们现在讲精神,我们中国人讲灵魂,佛法里面讲神识,不生不灭。身体,身体还是不生不灭。确实,这个不生不灭是真的。一切法统统不生不灭,没有一法是生灭相。这是跟你讲真的。讲真的,一般迷人他不懂,他不知道这个境界,不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

 

更奇妙的,这不是佛跟我们讲我们不晓得,这依报里头还现依报。你不要看一粒微尘,那一粒微尘又是一个世界,这个奇妙了。什么世界?又是一个大千世界,又是一个像银河系一样,这在近代科学里头才真正发现。用高度的显微镜看一粒微尘,高倍显微镜之下一看,就是银河,就是星系。原来小的里面有大世界,有大千世界在里头。所以这才是经上讲的,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所以银河系没有缩小,芥子没有放大,真的,这是到近代才被证实。所以在佛法里讲,教你观想。你观想我们这个毛端,你想把它放大一倍,再放大一倍,继续不断放大无量无边倍,这一根汗毛,先观察它像个柱子一样,再观察像一座须弥山一样。这里面空隙就很多了,就可以往里面自在往来没有障碍了。再往外扩大,就发现到里面许多星系,许多的动物,许多的植物、矿物,那就又变成世界了。

 

佛又告诉我们,不但有这些,而且里面有许多诸佛菩萨,佛在那里讲经说法,诸菩萨围绕。在哪里?毛端上。一一毛端,都有无量无边诸佛在那里说法,无量无边菩萨围绕。这样才知道法界缘起不可思议。可不可能?决定可能。我们今天觉得我们这个世界很大,不可思议!也许我们在别人那个世界真是个毛端上的一点点。这都是真的,这决定不是假的。所以他这第一句说,依报里面现依报。

 

【二正内现正。】

 

毛孔是正报,微尘是依报。这佛经里面讲,依正,这个正报是讲我们身体,我们身体以外的都叫依报。所以依里面又现依报,正里面又现正报。

 

【三正内现依。四依内现正。】

 

正报里面现依报,依报里面又现正报。这就是四句。

 

【五依内现正。】

 

末后这两句,依报里面现依报、现正报;正报里面现正报、现依报。这是在八十八页第二行,就是第六句里面:

 

【六正内现依正。】

 

这就是《华严》所讲的,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这一品经,它的品题就是《入不思议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确实没办法想象,不可思议,没法子说,没法子想。所以佛法里常讲,法尔如是。你唯有在极其清净当中,你能够体会得到,你能够见得到。到你见到,这是契入了。你能够体会到的是解悟。解悟,还是隔一层,你没有入进去;到你入进去了,叫证入。那这个境界,你完全是自己亲见的境界,融合成一体,这时才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法之殊胜,不是在空说,是教我们实证,确实你能够见到,你才晓得佛法不是假的。换句话说,佛讲一切经,无非是透一点消息给我们,使我们明了还有这么些事情。这些事情都待我们自己去证实。底下这是讲相含。这段在八十八面第五行。第五行的当中看起:

 

【言相含者。以称性故。随举其一。必全收一切也。】

 

这个意思就是如此,这是「融身剎以相含也」。身剎简单讲,就是依报、正报。因为它是正报,我们常讲佛性;依报我们说它做法性。佛性跟法性,虽然是两个名词,但是它是一桩事情,一性无二性,所以它能够相融。如果说两个性,当然就不能相融了。性是相同的,一性,所以它能够相融。因此,随便拈一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是这个道理。任何一法都是如此。我们就是拿佛的这个经教,任何一部经、一部论,都是一切经、一切论。所以这个法是平等的,绝对平等。你要说这个经不是那个经,那个经不是这个经,你决定没有能够契入;你要契入,叫万法一如。

 

我相信有很多同学也听说过,佛门常讲哪一法不是佛法。这哪一法不是佛法?我要问,基督教的《新旧约》是不是佛法?是。幼儿园小朋友念的那个书,小狗叫,小猫跳,那是不是佛法?是。哪一法不是佛法,圆融就是。如果不圆融,哪一法是佛法?没有一法是。你不圆融的时候,《华严经》不是《法华经》,《法华经》不是《成唯识论》,没有一法是的。所贵的在哪里?贵真正契入。你才能心地真正解脱,真正得自在,心地得清凉自在。一法不立,也一法不舍,没有取舍,所以无有一法不是佛法,这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入这个境界,你才能够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有一个念头存在,有一丝毫的隔阂,真相见不到。你所见到最高明的,像权教菩萨、声闻、缘觉,他见到局部的,他没有见到全体。你要想见到全体,一定要破所知障。声闻、缘觉、权教菩萨,所知障没破,还是能所对立。这经里面境界,对立的完全没有了。

 

所以说是,『随举其一,必全收一切』。这个其一是无论哪一样,正也好,依也好,微尘也好,毛孔也好,经论也好,不管哪一法,你随拈一法,必定是法界全体。诸位想想,这个境界多么圆满。所以法法如是,法法平等,法法圆融。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在一切法里头,取一法自己来修,欢欢喜喜,自在无碍,信心具足。晓得一即一切,你才能真正有成就,这是《华严》之殊胜。在原理上,确实是如此。所以我们为什么连《华严经》都不例外,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劝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什么原因?这个法门容易,这个法门稳当,人人可以学。你看黄念祖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里面引用古大德,引经来给我们说明,这个法门是度凡夫成佛的。能够叫六道凡夫,都能够依这个法门圆成佛道。所以诸大菩萨,这也是示现。为什么?增长我们的信心。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都发愿求生西方极乐。那我们见到这个情况,那怎么敢不念佛?是这个意思。他做一个榜样,做个样子给我们看,激发我们求愿往生,激发我们一向专念,用意在此地。

 

所以一部《华严经》,古德说《华严》、《法华》都是净土法门的导引,这个话说得是很有道理。绝对不是说其他的法门不好;法门的确有难易,难易不在法门,法门没有难易,法门没有浅深,法门没有高下,法门是平等的。难易是什么?众生的根机不一样。譬如我们念书,不要说别的,大家一同去念书,有的人念得很好,程度很高;有的人年年不及格,要留级,这程度不一样。这就是说明,众生的烦恼、根性种种条件不相同。但是念佛这个法门,不管什么条件,他都能适合、都能成就,这是它特别殊胜之处。其余的法门,必须要具备某一些条件,你自己才能够修。所以从法门来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决定没有差别,没有高下。所谓差别高下,是从众生根性上分的,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末后一句:

 

【流声光以遐烛者。】

 

这句是我们现在所讲,弘法利生的意思。一定要把这个真实的教法(教学方法)普遍的流通,发扬光大,使一切众生都能够有缘遇到,这是我们报佛恩德唯一的一条路。除此之外,我们用什么报佛的恩德?只有这一个方法。所以《华严经》上讲:

 

【佛放光明遍世间。照耀十方诸国土。】

 

佛的『光明照耀十方』,就是这个经典修学的方法,流传在这个世界每个地区、每个角落,就是这个意思。

 

【演不思议广大法。永破众生痴惑闇。】

 

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真的。你要把《华严经》读上几遍,有一些体会,你才晓得今天众生这个苦难,全世界这个苦难,的确迷惑颠倒。他要稍稍体会到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相,人心都平了,人身心都清净了,绝对不会自赞毁他,这一定的道理。今天就是这佛门里面,有赞这个法门,轻视那个法门,这使佛法毁灭了,很可怜。这就跟这世间社会一样,真正可怜。真是佛菩萨看到这个现象都会流眼泪,都是迷惑颠倒造成的。如果心地清净,哪有这回事情!像五十三参,这不是榜样吗?每位善知识他们学的法门不一样,有在家、出家,有学显教,有学密教,还有学佛,还有学外道的,彼此互相尊重,互相赞叹,自己谦虚,赞叹别人,所以你所看的,和睦。心里面这有一点点不平,就觉得这是自己的烦恼,自己心不清净,自己不如法,还没有能够突破能所。所以这个很可怜。唯有大法,一乘佛法普遍弘扬,使人心得到平等,这个世界才能够祥和;社会上,我们所喊的口号,安和乐利,真正能够得到。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9月9日10:56:5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384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