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疏 (第十六集) 1986/1 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档名:04-001-0016
请翻开三十四面:
经【遍于法界。极微尘剎。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
这是说明忏除所对的境界。注解里头注得很好,也很重要,第一句就是『遍于法界』,谛闲法师注上说有两个意思。第一是:
疏【三业俱一思为体。】
『思』是心所,是与八识相应,就是五遍行里面的思心所,思遍法界,我们的业也遍法界。第二个意思是:
疏【三业俱是因缘生法。】
前面讲的是恶业遍法界,第二个意思讲可以能忏除,为什么能忏除?因为它是『因缘生法』。既是因缘生法,必定是没有自性,所以当体即空,你真正要悟入,业障不是不能够忏除的。下面所讲的,这就是辨别我们所对的境界,我们在佛面前忏悔。大师这几句话说得也非常之好,在小注第三行:
疏【次二句正辨所对。昔因亲近恶友,违背良师。】
所以才造业,才造罪业。今天我们回头了:
疏【今于十方诸佛前,诚心忏悔。】
这是发心、发愿改过自新,所以特别着重『诚心』这两个字。『忏悔』,要在事实上做到,要能够表现出来。第一个就是常常自己能够责备自己,求别人来责备你,不会的。给诸位说,一般人不会得罪人,不会跟你做冤家对头,你想请一个人来责备你,请不到。所以,菩萨遇到有一个人责备他,他感恩戴德永远不忘,为什么?真找不到。这个世间能责备你的是谁?你的父母,在过去还有老师。现在老师都不责备了,从前老师是责备学生的,现在老师不敢责备了,责备怕你去告状,告他去。所以老师也省事,老师对学生就不负责任。所以找一个能责备你的人相当不容易,必须要自己检点,自己要责备自己,这个要做到。第二个要相信因果,要怖畏恶道,要知道恶道之可怕。第三个要做到不隐瞒自己的罪过,就是要发露忏悔。
『后不复造』,这就是要断相续心,在忏悔里面真正产生效果的就是这一句,所以忏悔着重在「后不复造」。我现在忏悔,忏悔了明天再干,干了之后再忏悔,这个没有用处,这个一点用都没有。所以忏除业障就是着重在后不复造。孔老夫子所谓是「不贰过」,过失只有一次,觉悟了,下一次再不会有同样的过失,这叫真正的忏悔。『恒住净戒,一切功德』,「恒」就是恒常,要依清净的戒律,修自己一切的功德。「净戒」是戒,「功德」是定慧。所以这一句里头,实际上讲就是戒定慧,我们要恒住在戒定慧当中。这个里面也就像前面所说的修功补过、明因果、护正法、发菩提心、观罪性空,这个功德才能够圆满。
讲到持戒,同学们给我写的纸条,我在此地也顺便答覆诸位。首先我们要明了,佛为什么制戒,戒律理论的依据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效果是什么,统统要搞清楚。你要是不搞清楚,你戒没有法子持,为什么?会死在戒条之下,什么事情都办不通,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流弊,这个要知道,达不到目的。像我前面跟诸位说的,持戒的目的是生定,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所以持戒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你才能够达到定,才能够开慧。如果处处拿戒律去看别人,拿戒律的标准到处去量人,你自己只有造罪业,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你决定没有办法成就功德,这是一定要明了的。所以这个戒律,戒体、戒相、戒行、戒法,统统都要了解。
今天受戒难,纵然有开戒坛受戒,时间太短,没有办法讲清楚。受了戒之后,必须要自己找戒经,自己去研究,搞清楚是一桩什么事情。其实,现在几个人去搞这些东西?没人搞了,不但在家同修好像没有人重视这个,出家人也不重视,也不讲戒了。为什么?讲了戒就难为情,这一条也没有做到,那一条也没有做到,样样都是自己在骂自己,算了,就不讲了。所以讲经还有人听,讲戒没有人听,讲戒尽骂人,谁听?没有人听了。所以戒没有了。戒没有了,佛法就没有了,这是个危机。所以祖师真正慈悲,知道末法这个现象。戒律能不能提倡?没有法子提倡,只有个人发心去修学,那个人也是凤毛麟角,没人了。
于是乎印光祖师他老人家提倡三本书代替戒律,就是《了凡四训》、《安士全书》,还有一本是《感应篇汇编》,他拿这三样东西来代替戒律。这三样东西都是非常浅近的文言文写的,而且里面许许多多因果报应的故事,篇幅都很短,不难看,看起来也满有兴趣的。所以把这三本书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自己常常读诵,常常翻翻,警惕自己,以这个来代替戒律。真能把这个做到了,像《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这都是道教的,但是注解几乎百分之八十是以佛家的东西来注,另外百分之二十是以儒家来注,这也等于是佛教的戒律一样。我们不要看,那是外道的东西,我们不应该学,你要是有这个观念,你就错了。
我记得我有一年在中国佛教会大专讲座,我大概是讲《感应篇》的时候,因为这些东西我在北部、南部都曾经讲过,《文昌帝君阴骘文》也讲过。曾经有一个法师就来责备我,说我不应该去讲外道的东西,尤其在中国佛教会大专讲座里头不讲佛法,讲外道的东西,他把我呵斥了一顿。当时我听了就莫名其妙,我说:我没有讲外道的东西。他说:《感应篇》这怎么不是外道的?我说:原来如此。我就笑一笑,我明了了,我就返过头问他一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四句是不是佛教的法印?他说:是,这个没错。我说:那就行了,《太上感应篇》,我们佛教的这个大印盖上去了,盖上去就算是我们的,你看看它的内容,是不是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他听了掉头就走,一句话不说。
学佛心量要大,不要把圈圈画得那么小,你看看它的内容,它内容果然符合佛教的宗旨,就等于是佛教的。佛教的心胸开阔,绝对不是说只有我说的对,别人说的就不对,佛法不是的。佛法是建立一个宗旨,别人说的跟我们的宗旨一样,等于是佛说的。所以经有五种人说,佛是五种人之一,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它的的确确符合佛法的宗旨,所以我们以这个来代替戒律决定没有过失。《感应篇》文字不长,只有一千多字,可以当作课诵本来读,每天念一遍,检点自己的功过,检点自己三业善恶,的确是非常之好。
讲到佛法,我们佛教的生活方式,在中国的佛教是素食,但是全世界的佛教都吃肉,只有中国佛教吃素。所以我们这个佛教到外国佛教去参观,他们看到我们很别扭,我们看到他们很奇怪。为什么?经典上戒律教给我们的,学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的,吃三净肉。有不杀生之戒,没有说不吃肉。尤其佛陀在世那个时候,一直到现在,泰国也是如此,托钵。佛教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不要找人麻烦,这是第一个原则。你去托钵,你要吃素,他要特地给你做,你岂不是找他麻烦吗?那就不慈悲了。所以托钵的时候给什么吃什么,这就方便了。他们家里今天喜欢吃什么,有法师去托钵,他就供养什么,决定不要人家另外给你做。所以全世界的佛教都不吃素,都是吃肉的;而且在南洋的佛教,托钵供养里面还供养的有香烟,整条的香烟是供养给法师的。你到泰国去看看,我们看了很奇怪,出家人又吃肉、又抽烟,这像什么话。不饮酒,这的确是戒律,你到日本去看,日本寺庙里面酒供佛。我仔细去看一看,都一瓶瓶很好的酒,一打一打的摆得很好看,它旁边写个条子,写着「般若汤」。人家告诉我这是酒,好的酒,白兰地葡萄酒,般若汤。才晓得日本人,实在讲出家、在家很难分辨就是,他们喝酒。这是这些生活习惯都要了解,要入境问俗,否则的话,就没法子沟通了。
现在的确是往来多了,随着大众传播工具以及交通的便捷,往来多了,我们生活习惯彼此都了解。我们到日本去,他特别给我们做素食,那是非常的恭敬,特别给你做。那么做当然不干净,这是一定的,特别给你做已经不错了,那个锅里头当然还有荤腥,你拿素菜来闻闻,那个味道还是有腥味在里头。如果你再要挑剔,那就太过分,人家已经给你做,就很恭敬了,再要找人家麻烦,那我们做客人就不像做客的了。所以这些一定要懂得。我第一次到日本去的时候,是跟道安法师一道去的,那个时候也有一些比丘尼们一道,她们在日本的时候是一点都不吃,挨饿怎么办?到外面去买面包,喝开水吃面包。道安法师把她们叫过来狠狠的骂了一顿,妳们以为妳这样就能成佛了,如果这样能成佛,牛羊的功夫比妳们高,一生吃草,一滴油牠也不吃,搞错了。你说真讲持戒,手不持金钱戒,这是沙弥十戒里头都有,妳们做到没有?一个也没做到,真正的大戒不守,鸡毛蒜皮的看得那么重。这是道安法师当时训她们的。道安法师那个时候说,我是这么大年岁了,吃这么多年素,肠胃不习惯;如果我肠胃要是习惯,我到日本就随缘,入境随俗,他们欢喜。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是菩萨摄受众生的第一个条件,这个绝对不是叫破戒,绝对不是叫破斋,这叫开缘。
我还遇到有一桩事情,我的一个好朋友,在抗战期间他是做地下工作的,在南京,那个时候南京沦陷,日本人占据了。他做地下工作的,结果被日本人发现了,日本人要抓他,抓到了就枪毙,决定是死路一条的。他逃,逃到一个寺庙里面,就在南京中华门外的雨花台那边有个寺,寺的名字我记不得。这个老和尚很慈悲,老和尚听他一说这个情形,老和尚说好,你赶快把头发剃掉,把海青给他一穿,叫他跟着出家人在一块去念佛。以后日本兵来了,来了就搜查,但是日本人对佛教很尊重,这点是他们的好处,到处找找不到,找不到就算了,就走了。他对这个老和尚念念感谢救命之恩,到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了,他回到南京,办了一桌很好的酒菜请这个老和尚,来答谢老和尚救命之恩。因为他们那时候同伴大概有二、三个人一起来请,把老和尚请来了。请来之后,才想到和尚吃素的,我们都是鸡鱼鸭肉,这怎么办?搞得很难为情。这个老和尚真慈悲,有道,真高,没有关系,大家坐下来,一样吃。他们才觉得这个真正了不起,为什么?老和尚知道这个不是他有心的,不是他来开玩笑的,他是真正答谢救命之恩,不是开玩笑的,是出于至诚,他忘掉这个事情,忘了出家人吃素。所以绝对不见怪,照吃,吃了大家欢欢喜喜,这是佛法,这是菩萨。所以这种情形之下叫开缘,这不叫破斋,不叫犯戒。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要明白这个道理。佛法任何一条戒律不是死的,有开遮持犯,条条戒都是活活泼泼的。所以佛法教你的是离苦得乐、破迷开悟,迷执都是错误的。
讲到近代,特别是在现代,大蒜我有的时候是鼓励同修们要吃,我觉得是一个星期至少要吃一次。但是我吃的方法不是像今天那个吃法,今天放在菜里头煮,我不赞成,不是这种吃法。我教人吃法是什么?是治病,是预防疾病。因为现在蔬菜里头农药成分太重,所以在台湾许许多多的怪病都出现。你看这个蒜,除了对眼睛不好之外,对于身体任何一个部分都有好处,它能够预防疾病,它能够杀菌。所以许多医药都是从大蒜里头提炼出来的,你吃那个药也是吃大蒜,这个要懂。
我们台湾农药用的量,全世界的人听到都害怕,美国全国农作物用的农药的药量跟我们台湾是相等的,我们台湾这么一点点大,你就可想而知。美国的杀虫剂,你看我们台湾的杀虫剂,蟑螂,你看到了,一喷马上就死了;美国的那个蟑螂,喷个十几次牠都不死,牠杀不死,牠会昏过去,牠不会死,你把牠扫一扫,放到外面去。的确美国人爱护动物,美国人不杀生,你就可想而知,杀虫剂杀不死虫,只叫牠昏倒,你可以把牠清扫到外头去。所以美国这个国家富强,有福报,有它的道理,老百姓个个都晓得修福。所以农作物里面用的农药,有,很少很少,绝对对于人体没有伤害。什么程度是没有伤害?不要洗,这个菜拿来就可以吃,没有伤害,这个药量用到这样才行。因为美国生菜多半生吃,都不大洗的,因为一洗把营养洗掉了,美国人很重视营养,所以保持得非常的干净。如果药量要是有伤人的时候,政府一定禁止,所以它用的药量非常之少。
在美国有三个好处,第一个是空气清新,没有空气污染。没有噪音,这是在美国生活我觉得很舒服的地方,绝对听不到车的声音,平常的住家,住家邻居家的声音都听不到,小孩叫的声音绝对听不到。他一家跟一家距离相当远,没有房子连着房子的,没有。美国的地大,每家差不多都有二、三百坪的地,他的房子不大,房子大概三、四十坪建在当中,四周围是花园。所以家家都是花园房屋。所以这空气清新,他们树木花草种得多,家家都保持着美化,这是他们的好处,就是空气清新。再就是饮食卫生,这是他们真正做到了。美国人就怕害病,为什么?病不起,医药费用太贵了。所以美国是一定要有医药保险,没有医药保险那就不得了。所以我们中国很多华侨生病的时候到台湾来治病,到台湾把病治好了,往返飞机票加起来,大概是在美国治病只有十分之二、三的样子,这是医药费。台湾看病便宜,美国就是伤风感冒看个医生,至少五十块美金,在我们台湾不过台币五十块不得了,在它那里要美金五十块。我们那里有一个留学生,在那里生小孩,生产,在医院里面大概是住了五天,生一个小孩居然花一万多块。医药费不得了,所以他们特别重视卫生,不敢生病。这是饮食卫生好;再有水好,干净。我们这些地方跟美国是没有法子相比的。
这个蒜怎么样?生吃才有效,熟吃没效,治病要生吃。生吃是很难吃,很辣、很不好吃,但是很有效,确实能够防止很多很多的疾病,熟吃就没有效果。所以这点我们要知道。还有不能生吃的,现在美国人很聪明,你吃不下去、咽不下去,美国人现在把蒜提炼出来,就做像鱼肝油球一样,做成药物,那个很好。而且在美国卖也很便宜,你一天能够吃一颗、二颗,的确能够预防许许多多的疾病,非常有效。如果好像有皮肤稍微敏感的时候,吃这东西非常有效,一吃就好,用不着去吃药。所以蒜以后要记住,我们决定不放在菜里面煮熟了吃,那个生的大蒜一瓣一瓣拿到餐桌上,我很赞成。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还有个同学要叫我说一说鸡蛋。现在的鸡蛋可以吃,为什么?现在的鸡蛋不是种蛋。从前不吃鸡蛋,是种蛋没有办法辨别,种蛋就是有生命,就是杀生。现在鸡蛋是孵不出小鸡的,你要是买孵鸡的种蛋,还要特别去买,价钱恐怕还要高一倍。所以现在这个蛋都不是种蛋,吃蛋跟喝牛奶没有两样,不伤害众生的生命。在中国我们注重的是这一点。譬如穿衣服,毛衣可以穿,毛线衣它是羊毛,剪下来的,没有伤牠的命。但是皮衣就不能穿,皮衣是什么?是剥牠的皮,是伤了牠的命,那跟吃肉没有两样,这要懂得。所以不能穿皮衣服,可以穿毛线衣服。可以喝牛奶,可以吃奶油,不能吃牛油,牛油是要把牛杀掉才能提炼;奶油不是,是从奶里头提炼出来的,这可以吃。总之一个原则,不伤害牠的生命,以这个为原则。
饮食是养慈悲心,是养我们的慈悲心,是以这个为第一。如果单就养慈悲心这一条来讲,现在我们中国,就是学佛的人都不如一个美国人。美国人虽然吃肉,他很单纯,他只吃两种,一个牛肉、一个鸡肉,其他东西很少吃。美国人对动物非常爱护,动物绝对不怕人,无论在什么地方,你只要看到有小动物,你拿着东西喂牠,牠马上就来了。在海边的时候,我们喂松鼠的时候,海鸥都飞到手上来,来要东西吃,不怕人。我们这边的鸟,你稍微接近,赶紧飞掉,为什么?晓得我们这边人杀业太重,杀气太高了,牠害怕。美国这些小动物不怕人,可见得美国人普遍对于动物都爱护,马路上有时候看到松鼠通过,他车子一定停在那里。我们这边车绝对不会停,所以我们常常在马路上看到有狗被压死的、猫被压死的,这在美国是绝对看不到的,他一定车停下来,让牠走过。所以蛋可以吃,现在的蛋可以吃,没有问题。这是讲在饮食方面,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
佛教传到中国来,当时传来的时候也没有吃素。吃素是梁武帝提倡的,梁武帝读《楞伽经》,读到菩萨大慈大悲不忍食一切众生肉,他自己很感动,于是发心就吃素。他是佛教的大护法,所以就发起一个素食运动,由佛门里面这些出家的同修第一个来响应他。所以素食运动在中国展开了,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中国佛教有两个特色,一个是素食,另外一个是烧香疤,这是全世界佛教没有这个事情的,没有烧香疤的,这是中国佛教的两大特色,走遍全世界没有的。素食的确有好处,有很多很多的好处,尤其是中年以后,素食对于健康有很大的利益。现在外国人也懂得,外国人有许许多多吃素的,但是他不是佛教徒,他是为了生理健康而吃素的。好,我们闲话说到此地。再往下看正文:
经【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个我们念念就行了,不必讲解,跟前面的意思完全相同。
再看下面一段,第五「随喜功德愿」。到忏除业障之后自己就成为一个法器,换句话说,就有资格接受佛法,业障没有忏除是没有法子接受佛法的。一接触佛法,第一个要修随喜。所以十大愿王它这个次第不能颠倒,你看这个程序非常非常有道理。我们今天学佛学不成功,你把十大愿王打开来一看,就晓得我们为什么不成功。第一个,我们对人贡高我慢,没瞧得起人,礼敬没有;第二个,一天到晚说别人的短处,找别人的麻烦,没有赞叹;第三个,自私自利,没有广修供养;第四个,一身的业障,不晓得忏除;第五个,不肯随喜功德,人家干一点好事,我们都嫉妒障碍,总想尽方法来破坏、来阻挠,有几个人肯随喜?所以他不能成功,条条都相违背,这是没法子的。
所以一定要发心,要从自己做起,不管别人,别人怎么样不去理会,从本身做起,这样就对了。从我们一个小道场做起。你要记住当初释迦牟尼佛建立佛教,今天弘扬这么普遍,最初也不过是在鹿野苑六个人起家的,释迦牟尼佛一个,五比丘学生五个,六个人起家。我们今天有五、六个人,怎么不能复兴?当然可以复兴,问题就是能不能一条心。所以说和为贵,这是一点都不错的。古人讲,「三人同心,其利断金」。再打开我们历史,实际上中国、外国都一样,我们这里有《二十五史》,你们诸位去翻翻,每一个朝代开国几个人?我仔细去看看,怎么看没有超过十个人的。就是几个志同道合的集合起来,大家一条心,就能够建立一个王朝,延续几百年,一心,大家一条心,没有私心。国为什么亡?每个人都有私心,每个人互相猜忌,国就亡了。大而国家,小而家庭,道场、公司行号都一样,你能够上下团结一条心,那就是复兴,无量无边的前途;一个人一条心,彼此互相猜忌,非灭亡不可。这里头有个理在,有个道理在。
经【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
『随喜功德』,第一个除嫉妒的障碍,因为它跟嫉妒恰好相反。绝对没有嫉妒障碍,肯随喜,不但心里面随喜,还得尽心尽力的帮忙。如果不能尽到心力,不是真正的随喜,随喜要尽到我们自己一分心力,帮助他,促成他,这叫「随喜功德」。随喜功德能够生起自己平等的善心,所以功德无量无边。注子里面说:
疏【随,是随顺,不违逆意。喜,是欢喜,不厌恶意。谓随其见闻,无问大小,乃至一毫之善,一尘之福。】
这是讲最小的,都能够生欢喜。极恶的人,听说他有一点点小善,我们都生欢喜心,都要鼓励他,为什么?恶人也有佛性,一阐提也要作佛,要帮助他觉悟,要鼓励他向善,这是真正的随喜功德。再看底下经文:
经【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密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
这一段是解释我们随喜的这些事相。第一个,我们要随喜『诸佛如来』,这是成就最高、最殊胜的人。随喜,要记住,一定要效法,要接着跟着去做;如果只是我心里欢喜赞叹,没有行动,这个不算随喜。不但我们效法去做,一定要帮助他把这个事业做得圆圆满满,我们的随喜功德就修圆满了,这个随喜的意义在此地。前面这几句,『尽法界虚空界』,这是讲境界的广大,真是一丝毫的善法都不舍。下面讲多佛,底下三个讲多佛。多佛里面,记住前面第一愿跟大家讲的,「礼敬诸佛」,除自己之外,统统是诸佛,一定要能生这种清净的敬心。
『从初发心』,诸佛怎么发心的,我们要随喜,我们自己才能成佛。发心是发菩提心,就是发求无上道的心,求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我们应当要发。『为一切智』,「一切智」就是他历劫修行的目标。学佛求什么?就是求一切智。其实一切智是本有的。一切智应该如何修学?除自己一切罪障习气,一切智就现前了。所以这个修,实在讲不是修一切智,是修一切智上那些障碍,要把这些东西给它修正过来。『勤修福聚』,「福」是修福,修福就是前面所讲的布施供养,乃至于前面讲的礼敬、赞叹、忏悔,没有一条不与福聚有密切关系,都是修福;「聚」是聚集。
为了修福、修慧,不惜自己的身命。修多久?『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劫』,时劫之长不可思议,不是一天二天、一年二年,不是短时期。所以学佛要有耐心、有长远心、有恒心,决定不能够变心,不能够退转,你才有成功的一天。所谓成佛要很长的时间,问题在哪里?进得少退得多。如果勇猛精进没有退转,成佛不需要三大阿僧祗劫,不要这么长的时间。可是绝大多数的人,就是进步进得太少了、退得太多了,所以这个时劫要这么长。『一一劫中』,这是指随时随处都能够牺牲自己,都能够舍己为人。我们现在没有法子,稍微吃一点点苦头就不肯干、不肯牺牲,怎么能成就?不能成就。要能牺牲,连儒家也是这么说,「安安而能迁」,为了大众的利益,为了国家社会的福利,我们自己本来身安、心安,这个多自在,都能够舍弃掉,自己愿意受一点劳累,为大众来服务,这是修福。
我现在在美国搞这个道场,很辛苦,没有台湾这么样自在、这么舒服,到那里要吃苦头。为什么?那个地方有这么殊胜的因缘,能够建立佛法,把佛法传到那个地方去,不能不去吃苦头。有许多法师去了,去了在那里住短时期以后再不想去了,为什么?太苦了。譬如在台湾,自己有个小庙,收几个徒子徒孙,一切有人照顾你;到那里去,衣服要自己洗,地要自己扫,煮饭要自己来,买东西也要自己,没有一样不要自己操心。还有些法师做个法会,做法会的时候上殿要敲木鱼引磬领众,那一边还要到厨房去烧饭来招呼大家,没有人侍候你。
美国人的确对人有普遍的敬心、爱心,他有。美国人都很小器、很吝啬,这是真的,美国人家里没有钱。我们台湾个个人家里,你说马上去拿个几万块钱,他马上拿出来。美国没有,美国你叫他家里拿二十块钱,他拿不出来;如果他家里能够拿出二十块钱,那很有钱的人家,美国人没钱。美国虽然享受舒舒服服的,样样都是分期付款,一失业了,全部都要变卖还债,还还不了。美国的社会是信用卡的社会,他身上带信用卡,没有现金的。美国那个住宅区,我刚才跟同学讲,他们门窗都是落地玻璃,外头绝对没有铁栏杆,院子虽然很大,没有围墙的。绝对没有小偷,为什么?晓得人家里没有钱,偷不到东西,什么也没有。有钱人家也不敢去,因为什么?他自己这个范围之内,这是他家,他的土地,他的范围之内要是生人进去,他开枪打死不抵命,不偿命的,他为自卫,美国有这个法律。美国的枪枝随处都可以买得到,外头有卖枪的店,你爱买什么枪就买什么枪。这个也有好处,盗匪不敢随便进入人家,因为被打死不偿命的。所以它治安非常好。
这是说到真正能够牺牲自己,为大众的福利来着想,为整个佛法来着想,应当要牺牲,要舍己为人。弘法利生,尤其是讲经,苦事,要在讲台上去苦练。最初上台的几年,那个味道很不好受,要受很多人的批评。可是你都要接受,你要反省,要改进,自己才会有进步。为谁去牺牲,去受这些苦?为一切众生,为佛法,为随喜诸佛菩萨,修随喜功德。世界上的事情求人最难,求人要看人家的脸色,现在佛法衰了,你说求那个人出来去发心弘法利生,人家摆个脸色给你看,你就难过。所以怎么办?求自己,他不肯干,我来干,我们自己来发心。所以只要你自己发心,佛法就不会灭,自己肯发心,众生就有福。自己要肯牺牲,要肯吃苦,要甘心情愿受种种的折磨,为什么?为一切众生,为佛法,为随喜功德。
所以这个十大愿王一展开,今天我们仔细看看,反省反省,有哪个人肯发心,修个一条、二条的都不容易,都见不到。可是诸位要记住,我们自己要是不肯发心的话,你这一生过了之后,你来生遇不到佛法。为什么?有因果,你这一生在佛法空过了,你对不起佛法,你来生就遇不到佛法,就不会有这个殊胜机缘。所以佛法难闻!纵然有点小福报生到人天,也会生到边地,所谓边地就是没有佛法的地区,一生没有机会闻佛法。所以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做,你的缘就殊胜了。我想我过去生中大概也是这么个做法,所以我这一生,你看遇到的,我没有走冤枉路。我学佛就两个老师指导,两个都是高手,没有走冤枉路,缘殊胜!这个缘是前生的,不是今生的。我今生又努力继续不断的做,我相信我来生的缘更殊胜,这一定的道理。你自己不肯做,哪里会有法缘?所以一定要努力。
唯有,『难行苦行』,你都能够随喜,都能够修学,才能够『圆满种种波罗密门』。「种种」,注子里头有,简单的讲就是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如果照《华严》来讲,十波罗蜜,加上「方便、愿、力、智」,这是十大类,展开来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究竟圆满。样样都能修到究竟圆满,这叫「圆满种种波罗密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菩萨智地」加上一个智、加上一个地,拣别不是三贤位的菩萨,是十地菩萨,从初地到等觉这十一个位次叫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无上菩提」是究竟果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一个意思;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示现成佛,教化众生,也叫成就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实际上这段经里面所说的,就是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世间的八相成道,你看看这经文的意思就是八相成道。这是随喜诸佛,『所有善根,我皆随喜』。下课,我们就讲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