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善导疏菁华 (第三集) 1993/10/2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3-008-0003
第3集 A
第3集 B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掀开讲义的第四面,我们看第二十一段:
【二一、经文显证,佛慈欲使今时善恶凡夫,同沾九品,生信无疑,乘佛愿力,悉得生也。如来说此法,但为常没众生,不干大小圣也。】
这一段开示非常重要,足以破除许多人对于九品往生的误会。大师总结前面经文上所讲的大意,得到这样一个详实的结论。佛不仅仅是指阿弥陀佛,他包含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佛的慈悲是平等的、是相同的,没有一尊佛不希望一切众生快快成佛。所以说佛的慈悲『欲使今时』,这个「今时」就是现在,现在这个时代,无论是修善或者是造恶的凡夫,『同沾九品』,这个三辈九品往生个个都有分。使我们生起真正的信心,断除疑惑,乘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功德的威力,都能够得生净土。所以释迦牟尼佛说这个法门,是专门对六道里面『常没众生』,常常沦陷在恶道里面这一类众生,而说的。确实与大乘菩萨、小乘的声闻缘觉不相干,换句话说,这个经、这个法门是专门对六道罪苦众生而说的。
【二二、德云语善财言,我于佛法三昧海中,唯知一行,所谓念佛三昧。】
再引《华严经》来做证明,《华严经》在末后一品,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在八十卷经里面称为「入法界品」。后译的《四十华严》就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入法界就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大经里面常讲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不思议解脱境界。这是所入,普贤行愿是能入。佛说法实在是充满了最高的智慧,运用高度的艺术,以善财与五十三位菩萨来表演,做出一个样子怎样入佛境界,这个法界就是佛的境界。
善财童子离开了老师出去参学,第一位遇到的善知识就是德云比丘。诸位要知道,这个第一关系很大,我们俗话常说「先入为主」,所以第一个就非常重要,这是德云比丘。德云比丘教他什么?教他念佛法门。德云比丘告诉善财说,『我于佛法三昧海中』,这个「三昧海」就是无量无边的法门。他在这么多法门里面选择哪一个法门?他说我『唯知一行』,无量法门里头我只知道一个修行方法,那就是『念佛三昧』。我们从这个地方恍然大悟,原来善财童子是修「念佛三昧」,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怎么能这么肯定?因为到最后第五十三位善知识,这是总结,德云是开头,那边是结束,最后一位善知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一头一尾彻始彻终,显示出来善财确实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这是我们在《华严》里面所见到的。我们看:
【二三、经云,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即应执持名号,一日乃至七日,一心愿生。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迎接往生。】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一段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字,此地所讲善的标准跟其他地方讲的不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听了『阿弥陀佛』的名号,或者听到往生的经论,往生的经有《无量寿经》、有《观无量寿佛经》、有《阿弥陀经》,这是往生的经,专讲往生西方净土的;论就是《往生论》,天亲菩萨造的《往生论》,根据经义劝我们求生净土。听到这些他就生欢喜心,能信得过、肯发愿、肯持名念佛求生净土,这样的男子女人就称为「善男子善女人」。所以这个善的标准是这个,听了之后就肯相信、肯发愿求生。所以这个善字非常重要。『一日乃至七日』,这是三经都是这样说法,『一心愿生』,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到临命终的时候,佛与大众,像前面所说的,一定来迎接你往生。
【十方恒沙诸佛。】
『恒沙』是比喻,是形容数量多到无法计算。
【各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皆应信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同修们每天念《阿弥陀经》,这都是《阿弥陀经》上的经文。没有一尊佛不劝我们,一切诸佛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证明他所讲的话诚实,决定没有虚妄,决定没有错误,劝我们应当要相信『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我们凡夫,这学佛也好,不学佛也好,总有一个念头,希望诸佛菩萨、一切鬼神常常能够保佑我们,都有这个念头,连外国人也有这个念头,求佛、求神保佑。那要怎样求法才会真正得到保佑?给诸位说,你肯念阿弥陀佛、肯念《阿弥陀经》,那是诸佛菩萨、一切善神一定保佑你。为什么?这个经与圣号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的,凡是诵经的人,凡是受持佛号的人,一切诸佛当然保佑你。诸佛保佑你了,护法神是护持佛法的,看到佛都保佑你,那这些护法神还用得着说吗?没有一尊护法神不保佑你。所以我们要想得一切诸佛护念,一切龙天护法的拥护,有一个方法,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定能满愿的。后面这两句话,善导大师的悲心圆满显露,我们要能够体会。
【宁伤今世错信佛语,不可再自失误他也。】
你要将善导这两句话体会到了,真正明白了,敢说你这一生决定得生净土。『宁』是宁可,『伤』是什么?我们受了伤害。受了什么伤害?佛给我们讲的往生法门,我们就信他吧,就相信这个法门吧!纵然是错信了,错信,这一生也不碍事,生生世世都错了,这一生再错有什么关系!善导大师的苦口悲心到这种程度。万万不可再把这一生的机会丧失掉,那就太可惜了,如果我们不相信佛说的话,这个机会是当面错过。所以『不可再自失误他』,自己不相信是自己失掉机会,劝人家不要修净土你就误了别人。自己误了那还情有可原,自作自受。人家老实念佛,你要劝他参禅、劝他学密,障碍他念佛,这个因果就背大了。明明这个人可以一生往生作佛,你把他这个路打断掉,你说你的罪过大不大?所以劝我们「不可以再自失误他」。自失误他,我们过去生中不晓得做了多少次,希望这一生不要再干这个错事。一定相信佛的话,依照佛所说的去做。再看底下一段:
【二四、观经中,十声称佛,即十愿十行具足。】
所以这个佛号一心称念,六字洪名的功德不可思议,细说说不尽,大师在此地为我们略说。他说这声声佛号里面都具足普贤菩萨的『十愿』、文殊菩萨的『十行』;换句话说,《华严经》上所讲的修学法门,这一句佛号是统统具足了。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
这是跟我们解释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就是『归命』的意思,就是皈依的意思。
【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皈依是回头、回归,依是依靠,从今之后,我们一心一意依靠阿弥陀佛。所以这就有皈依、有发愿,有这个意思在,「南无」有这个意思在。
【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
我们称「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修行的方法、修行的法门。这种方法是西方教主阿弥陀佛教给我们的,只要称他的名号,名号具足佛在因地一直到证果,在十方世界接引一切众生种种功德,都在这一句佛号里面。所以念这句佛号就把阿弥陀佛,是从因到果一直到教化众生,智慧、大愿、德行、方便种种都念到了,这一句佛号全都念到了。平常念佛的人很多,真正知道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意思的人不多,你明白这个意思你就喜欢念。每念一声,心、行、愿都跟阿弥陀佛相应,这叫功夫得力。如果对于名号的含义是一无所知,人家念阿弥陀佛,我也跟着念一声阿弥陀佛,叫有口无心,相不相应?不相应,我们的心、行、愿都不相应,只是口里念的声音好像是一样的,其他的都不一样,这样的念法功夫就不得力。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我们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说『必得往生』,注意那个「必」,必是非常肯定的语气,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必定得生。
【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
上根的人我们一生念佛,把念佛当作我们第一桩大事。下根之人,这下根就是他的事务多,他没有办法专念,工作繁忙,那怎么办?早晚十念。所以这个十念就是早晚课。十念法也说得很多,我们这里再说一遍,希望同修们要记住。十念是尽一口气叫一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一口气叫一念。我们每个人身体状况不一样,有的人身体很好,气很长,他一口气念十几声的;有的人身体衰弱,气很短,一口气只念个三、四声,这都不要紧。一口气叫一念,念十口气,这个时间不长。所以你早晨再忙,早晨起来洗完脸之后,家里有佛像,在佛像面前合掌念十口气;没有佛像,面向西方,也是这样念法,念十口气。晚上在睡觉之前也用这十念法。这个时间虽然短,功夫在不缺,不能缺课,每天早晚都念,这一生当中一堂课都不缺,这就相应。所以这是为那些工作非常繁忙的人,这也能往生,他只要早晚不缺,他就养成一个习惯,到时候他就想到阿弥陀佛。所以这非常好的修行方法。『以佛愿力』,这是特别指四十八愿里面第十八愿,一念十念必定得生。
【二五、经说,西方安乐阿弥陀佛。】
这个『安乐』是指的世界,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极乐世界,「安乐」就是极乐世界。这个意思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是报佛报土。】
佛有三身,有法身、有报身、有应化身,这说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报身,极乐世界是『报土』,就是实报庄严土,四土里头实报庄严土。
【言报者,因行不虚,定招来果,以果应因,故名为报。】
这是解释什么叫做报身、什么叫做报土。弥陀在因地,没有成佛之前在因地,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他老人家的历史,没有成佛的时候,他出家修行,法名叫法藏,法藏比丘,我们经上看到他这一段历史。他出家之后修行,因行都真实,没有一点虚假。我们现在修行不真实,在别人看到的时候装模作样,像个修行样子,人家一走,我们就放逸、就随便,这不真实。法藏比丘在因地的时候他真实,不管人见到、见不到,他都是真修,所以他没有虚度。因圆满了果报就现前,『定招来果』。由此可知,因果不虚,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弥陀修的是真实之因,所以他得真实的果报,『以果应因』,所以这个实报庄严土是他修来的。
这个地方我要略略跟诸位提一提,法性土不是修的,法身也不是修的,是法尔自然,是自自然然的。换句话说,就是你能不能见到?你要觉悟你就见到,不悟就迷了。不管你是迷、是悟,法身跟法性土决定没有两样,迷悟不二。但这个报身跟报土那就不一样,它是修得的。所以刚才讲了,修善有善报,修恶有恶报。他是圆满的善、究竟的善,所以成就了圆满报身实报庄严土。
【又三大阿僧祇所修万行,必定应得菩提,今既道成,即是应身。】
报土、报佛我们见不到,为什么?我们不到这个境界见不到。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见的阿弥陀佛是什么身?『应身』,见的是「应身」。但是西方世界弥陀的应身跟十方世界诸佛的应身不一样,因为十方世界诸佛的应身是随众生心量而应现的。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们这个世界出现,他的应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的身高丈六,是个很高的个子,也不会太高。为什么?那个时候的尺比现在短,不是现在的尺一丈六,现在的尺一丈六就很高。你们看看弘一大师,弘一大师有一本书叫《律学三十一种》,他老人家对于戒律研究得很丰富。里面有一篇叫「周尺考」,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那个时候的度量衡,他们那时候用的尺短,大概一尺只有我们现在的五寸多一点,不到六寸。可见得他这个一丈六,要用现在的尺来说,大概就是八尺高的样子。所以佛是个高个子,不是我们想象出奇得高,那就不像话,那佛就变成怪人。佛不是,跟我们是差不多的,这个叫做劣应身。可是西方世界阿弥陀佛的应身,那个身量的大小差不多跟报身一样,这就不可思议,所以这个应身也不相同。
【二六、大品中说。】
这个『大品』是《般若经》,《大品般若》里头说。
【佛告须菩提,色即是化,受想行识即是化,乃至一切种智即是化。一切法皆是化。】
《般若经》给我们讲空理,这是说的真实话,所有一切法,依报、正报,统统是法性变化所造,没有一样是不变的,没有一样是常住的。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明了这个事实,我们才能真正放下,才不至于分别、执着、忧虑、牵挂,这个东西都是多余的、都是假的。所以有般若智慧,身心世界自然就放下,身心达到真正的清净,说这些法用意在此地。『一切法皆是化』,佛法也是化,西方极乐是不是化?也是化。虽然都是变化所作,因果不相同,譬如说我们人这是自性变化的,在这个世间可以过几十年;我们看水上的小虫,水上跑来跑去的叫蜉蝣,牠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朝生暮死,牠也是一生。由此可知,虽然是变化所作,他存在的时间有长短不一样,他的享受有苦乐不一样。西方世界虽然是化,是变化的,它那个地方人的寿命是无量寿。就好像蜉蝣看我们人一样,蜉蝣的寿命几个小时,看人的寿命几十年,在牠的观念当中,这个人是无量寿,福报大得不得了,不就是一样吗?就像我们今天看极乐世界、看阿弥陀佛一样,我们寿命太短,几十年,所以看他是无量寿。从这个地方我们明了因缘不相同,果报不相同。
一切变化之中,是以西方极乐世界第一殊胜,虽然它是化土,可以说它是真实,它是真正的实报土。为什么?因为每个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一生当中一定见性成佛,成了佛之后那就得真正的大自在。变化所作,那真是随心所欲了,所以原来是假的,假的就变成真的了。诸位要知道,只有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把化土变成了真实的报土,把化身变成真实的报身。如果是其他诸佛净土,其他的方法,依照《华严经》上讲的,那要修无量阿僧祇劫,不止三大阿僧祇劫,是无量阿僧祇劫,才能成功,那时间太长。为什么要这么长的时间?因为不容易出三界,不容易出三界就进进退退,进得少,退得多。诸位想想看,一堕三途,那要退好几大劫都闻不到佛法,三途里面苦受尽了再得人身,未必能闻到佛法。那你得人身、闻佛法才有机会再修,又修个几十年,死了之后出不了三界,又落三途,所以要无量劫。假如说是有进无退,那成佛时间就短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不能不去。
我这次在美国讲《弥陀经要解》,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从前讲过好多遍没有发现,这次一个新的发现。发现什么?西方世界去成佛顶多只需要四劫就够了。诸位想想,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劫,比起四劫,这个时间真太短了。我怎么发现的?这个经文真的天天念,都没有看出来,念到经上「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大经跟《弥陀经》上都讲,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皆是阿鞞跋致」,我从这两句里头看出来的。西方世界等觉菩萨的人数占大多数,不是少数,占的是大多数。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他老人家说得很清楚,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到今天才十劫,记住十劫。第一劫往生的人,现在在西方世界证到等觉位,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只占十分之一,这就成佛的,不是多数。必定是第二劫去往生的也成佛了,第三劫去往生的也成了,第四、第五,第五劫去往生的也成了,那人数才一半一半,不能占多数,必定是第六劫去往生的现在也成了。由此可以证明,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问问多久可以证到等觉、可以成佛?最长的时间四劫。如果根性利的话,在我想二劫、三劫就成就了。
所以西方世界统统是等觉菩萨,「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上善是指等觉,法云地以前的都叫善人,不叫上善。上善是等觉菩萨,像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称为上善,那样的人在西方世界是占大多数。我从这个地方发现,欢喜的不得了。你看经上常讲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到西方极乐世界三劫就行了,四劫就成功了,这个到哪里去找?这西方世界非去不可!底下说:
【诸法平等,法性常空,性空即是涅槃。一切法皆毕竟性空,乃至涅槃亦皆如化。】
《般若经》上这几句话很重要,告诉我们,不但世法我们要舍,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就连佛法也要舍。《金刚经》上也说得很好,佛说法就像筏喻一样,「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佛所说的一切法,不要执着,执着你就不能开悟了,把你的悟门就堵塞。执着,变成世间的善法,佛法在一切法里头是善法,执着它就是善法,不执着那就真善,所谓真善就不是善恶之善。你一执着佛法,佛法就变成善恶的善法。不执着,善恶二边都离开,这样才能够明心见性。这从理上说的。再看底下这一段:
【二七、下品上生云。】
九品里面,在『下品上生』经文是这样说的:
【或有众生,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如此愚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教令称阿弥陀佛,当称佛时,化佛菩萨现在其前,金光华盖,迎还彼土,华开已后,观音为说大乘,此人闻已,即发无上道心。】
这一段从事上说的。前面从理上说的,理要明了,我们的修行境界就不断的向上提升,没有障碍。事要清楚,事清楚,我们晓得,事上要认真努力去修学,不至于落空,所以这个非常重要。不明理呢?虽然在事上修,他有障碍,不容易提升境界。如果光是执着理而把事废掉,必定要堕落,还招恶取空之害,这就错了,那是大错特错。举下品上生来说,实在讲是我们现前社会里头多数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善少恶多,迷惑颠倒,不知道惭愧。这样的人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教给我们往生,诸位要知道,不容易。我们凡夫,肉眼凡夫,只能看现前,只能看这一世的因果,过去生中我们见不到。凡是一生造作恶业,临命终时往生,他是这一生迷惑颠倒,遇的缘不好,过去生中的修持不可思议。
怎么知道?《无量寿经》上讲得很清楚,这个法门是世尊为根熟众生而说的。这些众生散布在恶道里头,恶道里头也有,不是没有,不仅仅是人天两道有,三恶道也有,所以前面讲「常没众生」。为什么说过去生中有这样深厚的善根还会沦落在恶道?这就是善导大师跟我们讲的「遇缘不同」,这一句话说得太好。我们往生九品是遇缘不同,我们这一生的果报也是遇缘不同,我们作善、作恶也是遇缘不同。因为这一类的人都是属于不定性的,不定性的就是中国俗话常讲的,「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他不定性,我们会随着境界转,境缘好我们都是好人、善人,境缘不好我们也变成恶人、变成坏人,这叫不定性的。他讲这个缘不相同讲得太好了,是遇缘不同。
大经上告诉我们,这一生往生的人,即使恶人往生,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他要没有这么大的善根,这一说阿弥陀佛他怎么可能就相信?怎么可能就接受?这一说他就相信、就喜欢、就接受、就奉行,换句话说,他的善根在这一生当中成熟了。《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三个条件具足才能往生。这是讲善根他有了,因为他一听就欢喜、就相信,这善根有了。什么是福德?临命终的时候头脑清醒,不迷惑、不颠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福德。假如临终的时候迷惑颠倒,人事不省,纵有善根,没有福德,你劝他他也听不懂,他也不能接受,也不会跟着你念,没福。所以这个福德不是讲别的,是讲临终的时候神智清楚。第三个条件,就是遇到善知识在这个时候劝他念阿弥陀佛,劝他发愿求生净土,他有福德,他神智清楚不迷惑,他能够接受,他有善根,一听就欢喜、一听就接受,这个人就是念一声阿弥陀佛也往生。
我这些话大家要听清楚,要牢牢记住,这没有侥幸的,千万不要认为临终念佛还可以往生,现在不念没关系,到临终的时候再说吧,万一你临终迷惑颠倒,那一生就完了。所以我们自己有善根,可以说有把握,我们有善根,因为我们听了这个法门生真正的欢喜心。我们有没有福德?那就没有把握了,敢不敢保证我将来临命终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恐怕谁也不敢保证。要怎么办?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不求别的福报,现在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这些福报我们都不要,我们都不接受,我们修福希望得一个什么福报?得临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你就决定往生。为什么?我们平常就在念佛,临终不要善知识,不要人劝我们,我们自己清楚明了,就决定往生。千万不要现在修福现在就在享福,把福享尽了,到临终的时候迷迷糊糊走了,那就麻烦了,这点我们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即使我们这一生做了很多错事、做了很多罪业都不怕,都不要紧,从今天起忏除业障,断恶修善,这个断恶修善是真正忏除业障,认真努力,我们的果报将来往生一定像经上所说的。
这是讲的下品生,我们往生不是属于这等人,因为我们现在就努力,现在就在开始干了;他这种人是一生造恶,临终才遇到善知识。所以我们往生品位一定比他高,换句话说,三辈往生里面,咱们不往生则已,往生决定是中辈以上,就是中下品以上的,不会落在下三品的。这个下三品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看佛菩萨来迎接也是『金光华盖』,九品都是莲花化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来为他说法,这个时候他的无上菩提心才真正发露出来。
【二八、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见彼妙事,心欢喜故,即得无生。如来慈哀末代,举劝励修,欲令积学之者,无遗圣力冥加现益故。】
这是初集里面,善导大师给我们做一个结论。我们要看他老人家这里面的用词。诸佛,这不是一尊佛,是一切诸佛。诸佛除了一切诸佛这个意思之外,也是阿弥陀佛的尊称,阿弥陀佛也称为诸佛,因为一切诸佛所敬仰的。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对于阿弥陀佛的赞叹说,「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那赞叹到无以复加。世尊这样赞叹,十方一切诸佛也是这样赞叹,因此阿弥陀佛一个人也可以称为诸佛。所以此地这个意思是非常之深、非常之广。『诸佛如来有异方便』,「异方便」就是不可思议的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度众生的方法非常奇妙,就是指持名往生,不退成佛,这是不思议的异方便。『令汝得见,见彼妙事,心欢喜故,即得无生』,当年韦提希尊者向释迦牟尼佛请教的时候,世尊将十方诸佛世界依正庄严都显现在夫人的面前,让她统统见到,这是指这桩事情。往后我们在经上会见到,她这一见到,心里面就生欢喜,就证得无生法忍;换句话说,就证得阿鞞跋致的地位。
所以『如来慈哀末代』,这个「如来」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末代」就是指我们现在末法时期。特别举扬这个法门来劝我们,来勉励我们,希望我们专修,希望我们勤修,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而不空过。特别慈悯的是『欲令积学之者』,「积学之者」是指研究经教的那些佛子们;换句话说,除专修净土宗以外的其他宗派的这些学人,不要将诸佛如来的护念、加持这一分的利益遗失掉,那就太可惜了。为什么?不念阿弥陀佛,不发愿求生净土,无论学哪一个宗派、学哪一种经论、哪一种法门,都没有办法得到诸佛护念、龙天拥护,因为你跟这个法不相应。这是大师在此特别劝勉我们,正是古大德所说的千经万论,殊途同归,都归到西方净土,那就对了。他这一句话也是这个意思,研究其他经论没有关系,一定要归命净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对了。
请看讲义第六面,这个题目里面是「观经善导疏菁华二集」,初集是节录玄义的部分,这个二集是经文了,经文以及善导大师的注解,是以这个为主。经文一开端,有「如是我闻一时」这些字样,这是一般讲经所说的证信序。每一部经文虽然都有这个字样,所表达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我们看看这些字样在本经里面它表示什么意思。
【二九、如是者,即指法。】
『指法』这两个字是通的,一切经里头「如是我闻」都是「指法」的意思。
【定散两门也。】
这就不同了,这跟其他经上就不一样,这『定散两门』是本经的教义,『如是』是指这个经上讲的「定散两门」。所以它有通、有别。
【如者,如众生意,随心所乐,佛即度之。】
这个意思好,这正是我们要求的,正是我们天天在盼望的,今天真的被我们盼望到了。所以这个法门『如众生意』,正如自己的意思,『随心所乐』,心里面欢喜、心里面喜悦,佛就用这个方法来帮助我们。这个『度』是帮助的意思,是协助的意思,帮助我们脱离六道轮回,帮助我们得生弥陀净土。
【机教相应,复称为是。】
这个『机』是根机,就是我自己本人。『教』是佛的教学。佛这个教学很适合我,适合我的程度、适合我的根性、适合我的兴趣、适合我生活状况的需要,那这个学起来就快乐无比,所以前面讲「随心所乐」,这个法门对我们来说就不难了,这叫『是』,这叫『相应』。
【如是者,如来所说一切诸法,千差万别,随心起行,各益不同,业果法然,众无错失称为是。】
这是另一个解释,与本经不违背,与一切经也能够相应。像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我们所说的一切法,这一切法真的是千差万别,讲得太多了。那佛怎么说出来的?佛说法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两句话是佛在《楞严经》上说的,佛说法是随心应量。换句话说,佛自己一生没有说过一句话,众生是什么样的心,佛就给他说什么样的法;换句话说,佛说一切法全是应机而说。就好像大夫跟病人开处方一样,这个大夫有没有开处方?没有,大夫没有病人开什么处方?遇到有病的人他就给他开个方,开个方是什么?你得的什么病给你开什么药方,你用这个药方就把你病治好了。那第二个病人来了又开一个药方,为什么?他的病跟前面那个人不一样,另开个药方给他。所开的药方都是为别人开的,与自己不相干,自己实在讲没有开一个药方。所以佛一生当中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法,没有说法,统统是应机而说。就跟大夫一样,他一生当中没有开一个处方,处方是什么?有病人来的时候为病人开的,没有病人就不开,与他自己都不相干。佛说法也像这样。
所以说『随心起行,各益不同』,每一个人听了佛说法都得利益,得利益大小是随他自己的根性、心量,大心的人、大行的人得大利益,小心量、小修行的人那就得小利益,这就是「各益不同」。『业果法然』,是法尔自然,这四个字非常之妙,确实把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为我们一句话说破,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果报是自然的,没有一丝毫的勉强。佛是大圣,也不能给你添一点,也不能帮助你减一点。我们知道这个事实、知道这个真相,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不能不谨慎。为什么?每个念头都种下因,将来遇到缘都有果报。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常常起善念、起善心、起善行,我们的果报多么的美满!福要自己求,自求多福。诸佛如来对我们的加持,对我们的帮助,就是把这些事实真相说破、说清楚、说明白,我们自己知道这个路应该怎么走法。
【三十、我闻,表教旨亲承,传持末代,证诚可信。】
『我』是阿难尊者的自称,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并没有记录,没有把它写成书。把它写成书是佛灭度之后,佛的这些学生觉得老师一生的教训非常宝贵,如果不把它记下来流传后世,那就太可惜了。所以是学生们大家在一起,想一想从前老师的教训,我们现在来追记。记录是以阿难尊者为首,由他来复讲一遍,阿难在诸同学当中他的记忆力最强,几乎一生当中听一次他永远不会忘记,他有这个能力,于是同学们就推他,请他上台复讲,再记录。所以他一开头用「如是我闻」,是我亲自听佛说的,不是传闻,是亲自听佛所说的,这就是『教旨亲承』,是亲自师承于佛的。『传持末代』,这样子结集把它写成书本,永远流传到后代。这四个字证明这一部经确确实实是佛所说的,是阿难尊者重诵出来,字字句句都是佛讲的,阿难没有加一个字,也没有减少一个字。
【三一、一时者,如来观智不增不减,随缘授法,各益所资。斯乃洪钟虽响,必待扣而方鸣。大圣垂慈,必待请而当说。】
这个『一时』就是说这部经的时候。为什么不记载年月日,含糊笼统说个「一时」?我们初学佛的人对于这两个字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我在最初接触佛法读佛经,心里也疑惑,阿难为什么不把年月日写起来?写个一时,每个经上都是一时,不懂他的意思。到以后才明了这个一时是真的,要写成年月日时是假的,那就不是真的。这怎么说法?时间跟空间都是个抽象的概念,没有事实。譬如说我们这里记载,记载今天是十月二十六日下午九点二十七分,我们这个时间很正确没错。到美国去就不对了,你看还没有离开地球,这个时间马上就不对,假的不是真的。说一时好,一时是什么?机感相应,同学听经的因缘成熟,佛在这个时候就给他说这个经,这叫感应一时。所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时用得好。
『如来观智』,这是讲如来观察众生机缘成熟不成熟,这个智慧『不增不减』,这高明,佛看到众生机缘成熟,一定要为他说这个法门。所以『随缘授法』,看到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这是所有机缘里面最殊胜的,佛是真正无限的欢喜。佛是恨不得你们赶快成佛,果然成佛的缘成熟,你说他多高兴、多欢喜,要把成佛的法门立刻传授给你,你得到这个法门,这一生当中就圆成佛道。假如看到你是成菩萨的机缘成熟了,成佛的机缘没成熟,那佛就跟你说其他大乘经,叫你做菩萨,修菩萨行。如果看到你是成个小乘罗汉、须陀洹这个因缘成熟了,佛就跟你说小乘法。总而言之,都满你的愿,满你的心愿,叫「随缘授法」。这一个缘是无比殊胜,是大家这一生当中成佛的机缘成熟,所以跟我们说往生经,往生经是净土三经,那都是成佛机缘成熟,跟其他的缘绝对不相同。
下面是比喻,『斯乃洪钟虽响,必待扣而方鸣』,像我们这个大磬,我们这里没有钟,那边有钟,这有磬,这个磬虽然很响,你不敲它它不响,这个扣就是敲它,你敲它它就会响。同样一个道理,大圣是诸佛,诸佛如来虽然大慈大悲,看到众生成佛机缘成熟了,但是这个成熟的众生要是不去求佛,不向佛请教,佛也不能无缘无故来为你开示,一定要向佛请法。这就讲的『必待请而当说』,我们有请,佛就有说。这一部经是韦提希夫人代我们启请的。《无量寿经》,我们看到,阿难尊者代我们启请的,前半部,后半部是弥勒菩萨代我们启请的。所以有请才说。唯独《阿弥陀经》是个例外,没人请,释迦牟尼佛自己说了,那是快乐得不得了,算了,不要请我就跟你说了,不必请也说了。这三经不可思议,我们知道这个事实真相,知道因缘殊胜,一定要自己庆幸,自己要庆幸自己这一生太殊胜了,很不容易得到,千万不要错过这一生,一定要依照经典教训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