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第二十三集) 1988/2 台湾大专讲座 档名:03-001-0023
请接着看经文,我们讲到:
【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
这是说明临终那一剎那看到三圣,以及我们常讲的莲池海会诸上善人,这就是菩萨众、声闻众、无量的天人众。
【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
这个境界清清楚楚,所以往生西方世界是活着往生的,不是死了以后走的,这个诸位要晓得。在他个人观念当中,确实他没有死,看到佛来就跟着佛走了,所以是活着往生的。死了以后就很麻烦,密宗里头有中阴救度,那还是个疑问,确实是个疑问,如果中阴能够度他往生,那我们的希望就很大,中阴难。打个比喻,是清醒的时候我们听经容易明了,还是作梦的时候?一个人梦中的境界就没有清醒的时候清楚,人死之后的境界比梦中境界还要差,还不如,所以可想度饿鬼有多么难!三恶道难度就是他很不容易接受,很不容易觉悟。所以必须依照三经的理论方法来修行才真正靠得住。后面一段是讲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
【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
就跟前面经文所讲的一样,到那个地方当然看得清清楚楚。
【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
这真的是上品上生,花开见佛悟无生,这个地位最低限度都是圆教初住位、别教初地位。从这句经文来看,阿弥陀佛放光照他,他是得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不是我们平常念佛要念到事一心不乱,佛光加持使我们从事一心提升到理一心?给诸位说,不必。功夫成片也有程度高下不等,功夫成片高段的功夫,佛光一照就得理一心不乱。功夫成片,虽然是成片,但是他的功力稍次一等,佛光一照可以得到事一心不乱。四土三辈九品是这样因缘而造成的。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如果肯努力求上品上生,也是人人都有分。
古德固然有说,像蕅益大师给朋友写信,信里头有这么一句,「下品下生是弟之定局」,我们看到这个信,好像他只要求下品下生就可以了,但是你要晓得他末后一句很厉害,是「弟之定局」,他决定往生,我们有没有把握?他决定往生,换句话说,决定不止下品下生。如果是下品下生,注《弥陀经》怎么能注得那么好?连印光大师(大势至菩萨再来的)都赞叹他,古佛再来注这部经也不能超出其上,你想想看,他是下品下生吗?所以他说「下品下生是弟之定局」是客气话,不是真的。所以,一到那边就悟无生法忍。
【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
『须臾』就是剎那之间,他就分身到十方诸佛国土参学,你看多快!一剎那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一见佛就悟无生法忍,悟了无生法忍,马上就离开西方世界到十方世界参学,其实他有没有离开极乐世界?没有离开。他那个时候有分身的本事,他有千百亿化身,阿弥陀佛面前有他,十方诸佛世界面前统统都有他,分身去了,这才叫真正自在,『历事诸佛遍十方界』。
【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
这就是世出世间法一切通达,智慧德相圆满具足,就是这个意思。
【是名上品上生者。】
底下第二段:
【上品中生者。】
这是上中品,前面是上上品。
【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
不必读持,为什么不必读持?他有障碍,他不是不读,他不能读,没有时间读,或者是有别的杂事障碍,他不能去读,没有这个缘,所以不能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可是他具备底下的条件:
【于第一义心不惊动。】
什么是『第一义』?念佛求生净土是第一义。他听到这个,他心里不惊不怖,他能接受。
【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
所以虽然不能够多读大乘经典,这一部、两部就够了,就行了。像我在前一节跟诸位所说的,我们只读净土三经或者五经,这就是不能受持一切大乘经典,我们只受持这部分,因为我们没有力量受持一切大乘经典,那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这个第一义是古来祖师大德都承认的,把《无量寿经》判作一乘了义,这就是第一义经,我们相信、肯接受,但是对于一切大乘佛法,禅宗也好,密宗也好,我们虽然不学,我们赞叹,决定不毁谤。虽然赞叹,我们不学,我们只学《弥陀经》,只学三经,这就符合这个标准,『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依照三经的办法来修学,这样子求生净土。
【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
这个台比前面稍微差一点,前面是金刚台,这个地方是『紫金台』。
【赞言法子。】
『法子』就是法王子。
【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
这就是临终那一剎那,虽然没有讲放光,给诸位说,必定有佛光照的,这文字上有省略,前面有,这里当然有,后面都有,此地哪能没有?往生的时候,佛一定是先用光明来照你,然后授手来接引你。
【行者自见坐紫金台。】
他也是清清楚楚,佛拿紫金台来接他,他也是结跏趺坐,坐在这个台上。
【合掌叉手。赞叹诸佛。】
因为阿弥陀佛与许多的化佛同时来迎接,所以说是『赞叹诸佛』。
【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则开。】
这个地方也比上品上生差一点,上品上生一到那个地方,花就开。这个地方,上品中生的人隔一天,第二天花开。诸位要晓得,花一开就证无生法忍,花开见佛悟无生。上品上生一到那里就证得,上品中生到那里隔一天,第二天就证得,到第二天证得的时候,地位就跟上品上生一样。去的时候是上品中生,到第二天就升到上品上生,真快,那很快。所以九品是讲你去的时候,到那边都升级、提升了。
【行者身作紫磨金色。】
这是讲到那个地方他所得的殊胜果报。每一段它有九品,都可以合起来看,因为有的地方讲得简单,有的地方说得详细。你想想看,西方三圣、佛菩萨身相都一样,所以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生跟上上品生的身相也是一样,怎么晓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头说过。他因为看到十方世界众生身相不平等,不平等就生烦恼,就有嫉妒障碍,所以他发了个愿,十方世界众生生到他那边,相貌统统一样,你们没有话说了,大家也不要嫉妒,统统一样,这四十八愿里头有,我们要晓得。因此把每一段合起来看就看到完整的,它详细的、省略的我们都能体会得到,以四十八愿做基础。
【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
这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常常有佛光照身。
【目即开明。因前宿习。】
就是过去生中的习气。
【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
这是讲你闻法,你前生修什么法门就会听到什么法门,这习气。
【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
这个地方的『世尊』是阿弥陀佛。
【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这是七天成无上正等正觉的不退转,这就是常说的圆证三不退。
【应时即能飞行。遍至十方。历事诸佛。】
跟上品上生的人一样,上品上生的人是当天,他这个地方是七天,七天之后他有这种能力,就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万德万能恢复了。
【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
这是讲他证果,但是七天得圆证三不退,一小劫之后真正的证到,换句话说,在真正证得之前是相似的证得,虽没有证到,但是他的受用、自在、神通、智慧都跟等觉菩萨差不多,所以这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其他世界修行是两个阿僧祇劫才能到这个地位,他一生到那里七天就得到相似,就平等的享受,只要一个小劫他就真正证得,所以这是非常的快速不可思议。再看第三段: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
都是在修行、遇缘、功夫上有差别。所以祖师注解里头这个意义给我们说得很清楚,使我们了解之后,我们怎样往生?生到极乐世界想得什么品位?你就按照这里所说的修。你依照这个修,一定能得这个果报。这是给我们莫大的启示,莫大的因缘。
【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
『无上道心』就是前面讲的三种菩提心,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他处事待人接物都是用这个心,心里面决定没有虚伪、诳妄,都是以真实心处事待人接物。
【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
品位低一点,往生的瑞相也差一点。前面是无数的化佛,这个地方有数目,只有五百。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同来的有五百化佛,来迎接这个人,就是接引往生。接引,亦赞叹,亦安慰。
【见此事时。】
这是他临终时见到佛来接引。
【即自见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
这境界都是清清楚楚如对目前。他往生的时候,佛拿的是金莲花,他自己清清楚楚的坐在这莲花里。一坐在这个莲花,莲花就合起来。
【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莲华乃开。】
一天一夜,花开了,而时间都不算太长。
【七日之中。乃得见佛。】
过了七天见到佛,花开见佛。
【虽见佛身。于众相好。】
这见到了。
【心不明了。】
就是看得不是很清楚明白,确实见到了。
【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
三七二十一天之后,三圣像、西方依正庄严就非常清楚明白了。由此可知,在三七日中,他的业障消掉了。如果业障消不掉,他就不会见得那么清楚。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个世界能多消一分业障,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早一天见佛,就清清楚楚的见佛。所以念佛必定要能伏烦恼,要消除自己的业障。
【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
『得百法明门』也是得无生法忍,是一个意思。前面是一小劫得到的,上品下生的人是三小劫得到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欢喜地是别教初地,也就是圆教初住。百法明门就是一切法,就我们现前来讲就是唯识里面的《百法明门论》。《瑜伽师地论》里面弥勒菩萨将一切法归纳成六百六十法,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天亲菩萨他老人家觉得六百六十法还不是我们一般人能接受得了的,于是再浓缩归纳成一百法,便于教诫大乘初学,所以《百法明门论》是大乘初学的教科书。百法就是一切法,是一切法的归纳,展开来就是一切法。此地得百法明门就是对于一切法都贯通、通达的意思,智慧开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不通达。
【是名上品下生者。】
底下是总结:
【是名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
这就是上辈。《无量寿经》只讲三辈,本经讲三辈九品。
再看底下是中品的,这中品里面有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中辈里头也有三品。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
先把这个题目标示出来,『中品上生』。它的条件:
【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
这是持戒很严,但是诸位要知道,『受持五戒』,「八戒斋」就是八关斋戒。『修行诸戒』,这就是指出家的,或是比丘戒,或是比丘尼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五逆罪是要特别小心,决定不能造,不但不造,念头都不能有。
【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这是中品上生的人具备这样的条件,信愿持名,或者是观想、观像,用这个方法都可以。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
就没有那么多的化佛,也没有那么多的化菩萨,往生瑞相比上辈就差很远。所以读了以后,我们要发上品心,要照上品的方法去做。
【放金色光。至其人所。】
可见得,这底下都放光,前面虽然有一段没说,当然是有,一定是有放光的。
【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
这都是随心应量的说法。
【行者见已。心大欢喜。】
见到佛来接引当然欢喜。
【自见己身坐莲华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华寻开。】
跟到佛也是一弹指之间就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没多久花也就开了。
【当华敷时。】
『敷』就是开敷,花开的时候。
【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者。】
中品往生里面,我们从这段经文里面来看,好像都是偏重在出家,赞叹出家,实在讲包括四众弟子,是以出家为主。这一类的人平常心量就小,换句话说,自度的念头重,度他是附带的,没有真正发心舍己为人,就是自利的念头重,所以佛给你说这些小乘法。小乘人都是求自利的,当然不是完全不度人,绝对不主动去度人。小乘阿罗汉,你去找他,他欢喜,他觉得跟你有缘,他就度你;他要跟你没有缘,他理都不理你,这是这一类的人,佛因他过去生中的习气给他讲小乘法。如果发大乘心,当然佛也给你讲大乘法,与你自己修行的法门决定相应。这是中品上生。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香熏修。】
这就是中中品。当年智者大师在世的时候,他往生就是中上辈。他往生的时候学生问他,师父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品位?他就跟大家讲他是五品位往生,五品位是生凡圣同居土。他老人家说过,如果他不领众品位就高了。因为领众就是要管事,领众不能不负责任。管事实在讲是舍己为人,是菩萨。所以寺院里面修行是什么人?清众,不管事的。执事都是菩萨,执事都是舍己为人,所以我们清众为什么要尊敬执事?他为我们牺牲。智者大师做执事替大众服务,牺牲品位,这是值得我们尊敬佩服的,舍己为人。
可是在此地我们要明白一桩事情,执事不是好当的。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许由,尧王要请他做皇帝,他听说了,赶快逃走躲避,不但躲避起来,还到水边去洗耳朵,耳朵被染污。请他去做皇帝,人家求都求不到,你看现在多少人争?拼命的在争地位。人家地位,你请他,他都不要,为什么?修上上品,当清众才修得到,身心清净。做上了执事,什么事都要管,操心的事情很多,如果事情做错,因果责任就更大,哪来清众那么自在?所以清众有福就是这个团体里执事好,执事认真负责,把我们日常生活一切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我们自己心安道隆才好修行。现在为什么许多寺庙没有办法修行?就是执事不如法,所以你在那里住得心不安,念当然就不能专一,这是我们要明了的。
拿世间法来讲,官不好做。现在大家是拼命去竞选,要把这个地位争到。地位要是得到了,譬如你做了台北市长,做得再好你没有功,为什么?理所当然,你应当把市政做好,市政做好是你分内的事情,你应该要把它做好。你做不好,一身的罪过。做好是本分的,做不好就一身的罪过,你怎么能对得起台北市的老百姓?这个罪是从整个台北市老百姓上结罪,你对不起这些人,可见得官不好做。古时候人聪明,明白这个道理,听说人家请他做官,赶紧跑掉不敢干这个事情,真正是吃力不讨好。所以这些统统都是菩萨化身,你看古时候释迦牟尼佛在世,这些国王大臣几乎都是菩萨再来的,波斯匿王是四地菩萨应化而来的,祇陀太子、给孤独长者都是菩萨化身来的。所以事与理我们都要明了,都要懂得。真正明了之后,大家对于名位就不会争执,不会计较,我们自己身心都清净安稳了,念佛用功才会上轨道。
中品中生,这时间短,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时,可是二十四小时要真正的做到,换句话说,百分之百的做到,不折不扣的做到,依教奉行,这个功德就很大,何况你天天这样子做法,以这样的心行信愿持名或者是修观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
这个往生的瑞相比中品上生的又次一点。也见到佛放光,佛放金色光明,『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就是念佛这个人的面前。
【行者自闻空中有声。】
这是我们常讲天乐盈空。
【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
十方三世没有一尊佛不劝人念佛求生净土,所以你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是随顺三世一切诸佛的教诲,能够见到这个法门的殊胜不可思议,阿弥陀佛在临终的时候来接引他。
【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华乃敷。】
中品中生的人生到那边,七天花开。
【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
中品证得须陀洹果,须陀洹是小乘初果的称谓,也就是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这时候真正断尽。
【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
『成阿罗汉』就是思惑也断了,见思烦恼统统都断了,这个时候是真正得到事一心不乱。
在七天花开的时候,实际上他所得到的就是相似的,虽然是人天的身分,但是在受用、神通、自在与诸大菩萨没有两样,所以这相好、光明、受用、自在、神通都是一样的。所以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说那个世界很奇怪,你要说这些人是菩萨,他不是菩萨,他烦恼没断,怎么能说是菩萨?如果说是凡夫,他的智慧、神通、受用、妙用跟等觉菩萨一样,所以不能说他是凡夫,这就叫不可思议。到那个地方去,每个人的相好都跟阿弥陀佛一样,平等的,只是身量不相同,阿弥陀佛身很大,你的身量比阿弥陀佛稍微矮一点,除此之外,你这个相貌上找不到哪一点跟阿弥陀佛不一样,这是我们从四十八愿里面看到的,所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各个都是身金色,相好光明都相同。经上讲了多少时间成就什么果位,这是真实的,这不是相似的。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
虽然他没有闻到甚深的佛法,但是世间法他做得很圆满,也就是人天法他修得很圆满,像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他做到。也就是中品下生的人多半是一生没有学佛,是世间善人君子,他什么时候才发愿往生?临命终时。
【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
或者他在生病的时候遇到一个人跟他讲一点佛法,讲西方极乐世界,他听了欢喜、接受了,这时候才发愿的,不是早就学佛的。由此可知,我们诸位同修,你不往生则已,你要是往生,是中品中生以上,不会是中品中生以下,这地方是个界限。中品中生以下的,你家里亲戚朋友从来没有闻过佛法的,但是他真正是世间的善人,孝顺父母,可惜没有机缘闻到佛法,当他生病病重的时候,他头脑还相当清醒,你去看他就可以跟他讲佛法,这个时候不要讲别的佛法,来不及了,他病重快要死了,就是劝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讲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愿很重要,为什么?四十八愿就是阿弥陀佛建设西方极乐世界的蓝图。西方极乐世界什么好处?什么特别处?你一看四十八愿就晓得。换句话说,在他最初出家的时候,四十八愿是他的理想,后来统统兑现,统统做到,所以四十八愿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具体的介绍说明,与十方诸佛世界不相同。这个人听到之后:
【闻此事已。寻即命终。】
当然他听了之后,他欢喜,他发愿,所以临终十念、一念都能往生,他能够依教奉行。
【譬如壮士屈伸臂顷。】
这讲一剎那际。
【即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七日已。遇观世音及大势至。】
他也是七天在莲苞当中,菩萨来给他说法,阿弥陀佛还没有见到,见到这两位大菩萨。
【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辈生想。名第十五观。】
所以这个往生的瑞相统统是在临命终时,跟前面所讲的不相同,前面是平时修的。
一日一夜的修行,这个功德很大,你看前面讲的中品中生。现在确实有许多工作非常繁忙的人,他星期天有假期,在美国星期六、星期天放假,他有足够的时间去修一日一夜,所以在美国有很多同修就用这个方法。他平常不念佛,也没有早晚课,他一个月修一次或者修两次,但是这个一次、两次,他就是二十四小时佛号不中断。吃饭的时候有人替他预备好,或者自己准备好,准备好三餐、四餐都可以,都没有关系,放在冰箱里面,拿出来微波炉上热一下,几分钟就可以吃了,事情统统准备好,但是决定不睡觉,念二十四小时。不要以为太辛苦,打麻将常常打二、三天不睡觉,我们念佛往生西方一个晚上不睡觉算什么?那个跳舞的也是跳通宵不睡觉的,那都是造三恶道的业。我们念佛造西方极乐世界的业,一个晚上熬个夜算什么?我现在在美国也是提倡一个月一次。在达拉斯的道场是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天,最后一个星期他们都放假两天,他们从星期五晚上下班,星期六就放假,所以我星期五晚上八点钟起香,念到星期六的晚上九点钟回向,整整二十四小时。星期六晚上他还可以休息,第二天还可以做事情、休息,星期一去上班,不妨碍他的工作。同修们念得非常好,向我要求一个月来两次行不行?我没有答应,为什么?欲速则不达,恐怕不能保持长久。一个月一次,我觉得这样好,只要能够长久的保持下去。平常每天念佛两个钟点,一个月有一次精进念佛,就是二十四小时不中断,这样对身体没有什么大的妨碍。天天这样做,身体受不了,太辛苦了。一个月一次不会妨碍,会做得很欢喜。好,我们下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