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学略谈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七集) 2008/6/25 中国庐江金刚寺 档名:WD11-001-0007
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刚才大家希望末学多讲一点时间,这个也是好事,但是现在时间上,我们今天还是先维持一个小时,然后再慢慢增加到一个半小时。因为我在这边还是要办公的,所以我房间林长就给我安装了电话、传真机,就是利用上午的时间跟台北那边联系,有一些事情要处理。我们是十一点十五分就吃午餐,所以这个时间上不是太长,我们过几天如果能够延,大概可以延到一个半小时。大家不嫌弃,我就多献丑。实在讲,我也是很差的,业障是很重,比不上各位,这是实话,这个不是客气话。
这两句话是《论语》讲的,「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早上大家看到我吃饱饭,大家要站起来送。这个时候我请大家慢慢吃,大家就坐着不要动,这个就是礼节。恭就是恭敬,大家的心态就是表示恭敬,但是恭敬当中要有礼。为什么要礼来节制,如果没有礼的节制,我们恭敬在行动上就会很辛苦,就劳,「恭而无礼则劳」,劳就是很辛劳,你很辛苦。像以前庄行师还没有出家,他当居士的时候,他对老和尚是非常非常恭敬,后来老和尚叫他当侍者。有一次,那个时候我刚出家,人家切了水果,供养老和尚吃,他就把那个水果盘拿着,拿到老和尚的嘴巴,只差没往老和尚嘴巴一塞,老和尚说,我不是自己没有手。他这个就是什么?他恭敬,但是没有礼去节制。所以,他就很辛劳,他很辛苦。老和尚辛不辛苦?如果人家这样弄给我吃,我也很辛苦,他辛苦,我也辛苦,劳,辛劳。你弄好给他吃,那是病人他病得都自己不能动,只好让人家喂,是不是这样?人好好的,这样喂多难受。劳。「慎而无礼则葸」,慎就是很谨慎,什么事都很慎重,但是你要有礼去节制,葸的意思就是拘谨,你就不自在,拘束。不自在,很谨慎,谨慎过头,显得处处这个好像也不对、那个也不对,你心就不自在,这个叫葸。这是《论语》的话。
所以,最近台北给我送了两部,以前老和尚请李老师讲的《礼记.曲礼》老和尚做的笔记,只有上集,下集没讲。我请江苏溧阳的周居士,说你去帮我印一万本,现在不晓得印得怎么样。它里面餐桌的位置,还有坐车的位置,这个礼节都有讲求,还有老和尚以前跟我们讲,菜还要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我说我们怎么懂得什么叫金木水火土?这个就是我们要学的。
像我们那一天,在路上见到老和尚,其实我们不用追赶,因为我告诉大家,还是安全第一。大家对老和尚是一个恭敬,但是在这个时候,交通的问题,安全的问题。如果你在路上发生问题,那这个恭敬就变什么,变成很不恭敬,是不是?让老和尚操心,我们为了追赶他,发生交通事故,这样就不对。所以这个大家要懂,要礼去节制。对老和尚的恭敬,主要是要真正明白他的教导,依教奉行。在生活当中,当然我们在礼貌上、礼节上一定是不能失礼,这个都要懂。所以这个有很多方面,方方面面的。有一些同修见到法师,他就一定要拜三拜,给他说一拜,他还是要拜三拜,这个就是恭无礼则劳。我们有一句俗话讲,「恭敬不如从命」,你对他很恭敬,但还不如说听他的,遵照他的意思,从命,遵照他的意思,那对他是最恭敬的。他叫你一拜,你非三拜不可,我就碰到很多这样的,好像缺了两拜,他心里很不安。其实他拜了三拜,他心安了,我不安。老和尚常讲,拜佛才拜三拜,拜人一拜就够了,以前在台湾也常常这么讲。谨慎,没有礼节制,那就很拘束不自在,处处很不自在,这样就不对。
还有我们那天到中心,开怀师听到唱国歌、升旗站起来,这个时候我们是看光盘,不是在现场升旗,在现场升旗我们就要起立。这个时候应该是怎么样?如果中心他们请我们站起来,我们就要站起来,他们在旁边不是有一些服务员吗?如果说请大家起立,我们就站起来。他没有讲,我们站起来,有的没有站起来,有的人心里就想,我现在到底是该站起来还是不要站起来?这就是什么?「慎而无礼则葸」,葸就不自在。这是《论语》的一句话,这个我们都要明白。
礼是世间法,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世间法要能够圆融,我们修学才能没障碍。所以《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要「弘崇礼律」,弘扬、推崇,礼就是世间的礼,律就是戒律,戒律跟礼都要弘扬、都要推崇。这个礼,以前李老师在,他们接电话,讲话的语气,都让你听了很舒服;客人去,他都照一般的古礼。我出家十几天,跟日常法师、果清法师,果清法师是现在台湾戒律修得很好的一个,我刚出家,他也跟我生活过一个月,他来基金会住了一个月。他在李老师那边,在家的时候学了八年经教,他戒律持得不错,现在都在台中。简丰文居士,就是基金会的总干事,他开车,我们去看李老师,我就看他那么一次,后来第二年他就往生了。
到了,李老师九十几岁,见到日常法师(日常法师才五十几岁,那个时候我三十四岁)就跟他顶礼,他九十五岁,跟他顶礼。他九十七岁往生的,我去看他那一年他九十五岁,然后他就供养,包红包。现在《弟子规》讲,「过犹待,百步余」,李老师真的就是这样,我们走了,他恭敬合掌在门口送到我们车子转弯不见了,我们转弯都还看到他站在门口。台中莲社的居士,他们安排这些都很有秩序,李老师往生之后,安排车辆,接待。如果有客人要来,他一定在巷口,在比较远的地方,在路口就在等你,怕你找不到路;送,一定送到路口。这个是礼,律是戒律,弘崇礼律。李老师以前在那个是,所以我们老和尚去那边学到了东西。
《无量寿经》也讲,我们现在人都是这个也没有、这个也没有,义礼都没有,无义无礼。无义无礼,就是他不懂,义是道义,道德仁义礼,没有道义,也不讲求,礼也也没有。所以,自从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然后这些统统被扔掉了。所以现在的人的确这些都不懂,不懂,人与人之间相处,那就很多矛盾跟磨擦,会有很多冲突。所以,礼的作用,礼以和为贵,礼它的作用就是这个和。人与人相处,人对事、人对物,以和为贵,礼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和谐。现在胡主席提倡和谐社会,怎么和谐?要懂这个,彼此都讲礼让,那就和谐了。全世界的人都不讲礼让,讲竞争、讲斗争,然后再战争,怎么会和?世界怎么会和平?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喊世界和平是一句很空洞的口号,不能落实。现在要世界和平,还真要找中国的古圣先贤这些教训,这个世界才有可能和平,这是英国汤恩比教授讲的。这些我们也都要懂,我们虽然出家了,对这些世间法也不能不懂。所以,《吉凶经》告诉我们。
昨天我们讲到四念处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昨天也有我们同学来问我,观身不净是教我们破爱欲,《无量寿经》讲的,读过《无量寿经》的同修,大家都应该很熟悉这个经文,「生时苦痛,老亦苦痛,病极苦痛,死极苦痛,恶臭不净,无可乐者」;「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这个就是不净观,恶臭不净,我们这个身体、世界都不清净,恶就是不好,臭就是不清净,这个教我们观身不净,主要是讲这个。《无量寿经》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这些道理都有讲到。这是讲苦,观受是苦,我们现在生老病死;「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爱别离苦,一个我们就可以以此类推,怨憎会苦、五阴炽盛、求不得苦,这些苦,这是观受是苦。我们读了经文要懂得去作观,如果你观照的功夫不得力,你修了没味道;修了没味道,我们很容易会退心,不想修了。修了入不进去,尝不到法味,得不到法喜,就很容易会退转,不修了。昨天有同修问我说,淫心很难断。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你断了,你不就现在是阿罗汉。你还没有证到阿罗汉,非想非非想天都还没断,何况我们?
所以,我们生老病死这个苦,生死的苦,恶臭不净,它是轮回的一个果报,六道轮回,我们现在在人道轮回的果报。六道轮回最根本的因,《圆觉经》讲,「一切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我们现在这个六道,这个生命从哪里来?为什么产生这些现象?从淫欲来的。淫欲,这是轮回的根本,爱欲之首。因为爱欲很多,财、色、名、食、睡很多,会让我们引起贪爱、欲望的。但是这个是所有的爱欲当中,这个是为首,这个断了,其他就容易了。但是这个最不容易断,所以这个是轮回的根本。
在二OO六年,香港张居士她的婆婆往生,我们去帮她做佛事,然后送她到火化场,烧尸体的,火化场,在香港,我们都帮忙把她送到火化场。火化场没有多远,刚好一对新郎跟新娘穿着结婚礼服在照相,那个时候庄义师他当维那,他就说这边在烧死人,那边在结婚,在车上看到,他就讲了这么一句话,他看到这个现象。当时我就给他回答,我说火葬场那些死人就是从结婚来的。大家想对不对?没错吧!我们这个身体从哪里来?父母交媾。我们为什么会投进去这个胎?因为我们动了淫心,然后就入胎了,就进去了,就入胎了。所以轮回根本,爱欲为首,这个不好断。观身不净,主要是对治这个。但是有的人适合修,有的人不适合修,修其他方法也是可以对治这个,譬如说修不净观、修白骨观、修九想观,都可以对治这个。这个观,你要深入去观察,深入观察就是看破,你看出这个事实真相,你这个心才能放得下,不然不容易。这是无始劫的习气,没那么容易断。如果那么容易断,证阿罗汉就很快。
所以,昨天同修问到这个问题,不要怕,很正常的,如果你没有这个,那就不对了。所以,以前出家受比丘戒,我们现在讲性欲,性功能,你不是一个正常人,他不会给你剃度的,黄门、二根都不可以给你剃度,你是跟正常人一样,可以生儿育女的。不是说一个残疾的人,他六根不具,为了这样去出家的。所以避免人家的误会,佛规定一定是要正常人。你是正常人,你一定有这个,你没有这个你就是骗我。你没有这个,除非你是证得阿罗汉果,证得阿罗汉果,你现在就有六种神通。这个不好断,观这个要干什么?主要破这个,如果你观身不净没有观起来,这个就很不容易破。你观受是苦,这个观起来也可以破。观心无常,你真正观成就也可以破。观法无我,也可以破。修一种可以破,统修也可以。四念处它是有连带关系的,都要去观察的,身、受、心、法都要观察的,这个非常非常重要。
所以在家五戒只戒不邪淫(不邪行),这是五戒,出家戒就是完全没有。八关斋戒就不淫,八关斋戒就是一天当中不淫。比丘戒不淫欲是摆在第一个,沙弥戒不杀生排在第一个,五戒十善不杀生排在第一个,但是比丘戒第一个是不淫欲。为什么?他都要超越三界、超越六道轮回,这是为首的,所以列为第一条戒,不淫。戒律,它是先从事相上给你隔离,因为你一接触就会起心动念。不起心动念吗?你说不会起心动念,那不太可能,只是有的人比较严重、有的人比较轻微,只是这样。这个我们都不要不好意思,这个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因为我们本来就这样,有什么不好意思?因为就是这样所以我们才会在人间,不然我们就不在这里,大家懂吗?
所以有一次大概在二十二年前,台湾台北看守所那个监狱,请我一个礼拜去讲一次经,里面关的都是那些(是男众的监狱)犯人,年轻人,长得都不错,满有福报的,作奸犯科,都被抓进去。但是那些人看到我出家,我那个时候才三十五岁,他们就很好奇,他们说我们在外面干的是杀盗淫妄,你出家。然后他说,那时候我们台湾有出版《时报周刊》,它封面都是照模特儿露体的,他说师父我买一本给你看,你会不会起心动念。我说,我决定起心动念,所以我不敢看。他们就问我这个问题。我刚出家那一天,刚剃头,是在基金会,然后坐电梯到一楼,在电梯里面就有一个年轻人,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就我们两个人坐电梯,他看到我,他就给我拍拍肩膀,什么事情让你想不开。那个时候我也不晓得该从何说起。
我是吃了很大的苦,听了十五年的经,这个我们就是要知道怎么去对治的。所以,如来制定出家戒,在以前的道场,男女众都一定分开的。以前在华藏图书馆,我真的是没办法。我刚出家跟日常法师一年五个多月,那真正有一点像出家人过的日子。因为老和尚叫我跟日常法师学戒,日常法师很严格,基金会三楼、十一楼、十二楼,日常法师规定晚上不准女众住宿,三楼白天来上班可以,晚上不准住宿。我们台湾有一个忏云老法师,现在年纪很大了,八、九十岁,现在身体也不太好,以前老和尚跟他住过茅蓬,老和尚在家的时候跟他住过茅蓬,在埔里住了半年,他持戒也是很精严。所以,他那个戒律的道场,他妹妹上山去看他,到傍晚就被他赶下来。他妹妹上山去看他,到傍晚就说下去下去,这边不准收留女众过夜,他戒律很精严。他这样也是对的,就是说防微杜渐。
我在基金会一年五个多月,也是比较有像一点出家人的日子,因为晚上也不能吃,只能吃两餐,每一天都要吃大锅菜。我跟如道师都要轮流去买菜,日常法师讲求,只要有营养,不可以讲口味,不可以讲色香味,他说吃到肚子拉出来不都一样吗?还要怎么切、怎么切。所以你怎么切都可以,只要丢进去煮熟了就可以。所以那边我住了一年五个多月,厨房一点油烟都没有,因为没有油,就是用水煮菜,煮开了、煮熟了,火关掉,油再滴下去,都没有油烟,一点油烟都没有,然后盐巴,好,就这样。营养,土豆那些配一配,他说这个营养。也不用吃水果,有青菜,青菜就是维他命C,还要吃什么水果。早上吃稀饭他有加WAKAMOTO,日本话叫WAKAMOTO,中文若元锭,要加那个,他说这个营养,就这样吃。
所以,我们要买菜,要煮大锅菜。然后上课,他上《菩提道次第广论》,要上这个课。我们在那个地方,我住了一年五个多月,虽然他很严格,上课也不准迟到超过一分钟。有一次我跟现在给老和尚摄影那个阿雄,我大哥的大儿子,那个时候他也跑去剃头,跟我去出家,就我们两个,还有他的徒弟如道师,三个人上课,还有一个阎瑞彦居士,住在那里,四个人。有一次我们慢了一分钟,从七点上到八点,他就说现在超过一分钟,我们一起到佛前去忏悔,就带我们到佛前去忏悔,他说以后要改过来,一定要准时。
有一次我跟我姪子,那个闹钟响了,我们又把它按下去,实在太好睡了。结果睡到五点多起来,我姪子睡上铺,我睡下铺,两个赶快跳起来,跑到上面去,看到日常法师搭着袈裟在煮稀饭,他也没有骂我们,看了有够不好意思的。后来,我们两个就商量,把闹钟放在我们手按不到的地方,所以从那次以后我们就准时起来了。就那么一次。所以在那个地方过一个出家人的生活,也满清净。虽然按表操课,你照那个时间,几点上课,几点拜佛,几点买菜,几点煮菜,几点午供,晚上老和尚来讲经去听经,照表操课,也满清净的。
但是到了图书馆,韩馆长叫我过去帮忙,那个时候我去基金会,也是做义工的心态去帮忙,后来我父亲往生,我就出家了。那个时候图书馆没有人,韩馆长叫我去帮忙,他们都不同意我去,老和尚跟我讲,你不去馆长会生气,后来他又给我补充一句,韩馆长其实不是那么不好相处的。我就请问师父,师父你看我是去还是不去?我不给你做决定,你自己决定。他不负这个责任就对了,你自己决定,你自己负责,以后你不要怪我,但是我是把馆长的话传给你。馆长在那边催了二、三次,因为只有我一个人在基金会出家,我的法号是老和尚取的,其他的统统在图书馆。所以,现在老和尚不是常常讲,悟字辈都是馆长收的,不是他收的。我说师父,我应该不是吧!后来有一次,老和尚在新加坡早餐开示讲到这一段,我刚好坐旁边,后来老和尚对我看一看,只有你不是。这个也满好玩的。
基金会我当时也是存着一个帮忙的心态,后来有那个因缘出家,那个地方后来也请了人,人也多了,人手慢慢够了。图书馆以前我也护持,我在家就护持的,老和尚没有道场讲经,我也是护持的居士之一,我也出过钱、出过力,我应该也是要帮帮忙,就这样过去的。现在庄行师,那个时候在开出租车,他送我过去,他说你在基金会学出世间法,现在到图书馆要学世间法。现在我想到,他当初讲的这句话也没错。到了图书馆,老和尚都要听韩馆长的,每一个人都要听她的。到了图书馆就不是吃大锅菜,馆长那可讲求了,不止色香味俱全,还要讲求口感,你咬下去那个感觉,菜摆得很漂亮,还要有花样,搞得我是很烦恼。
跟日常法师,菜的那个根,日常法师说菜根才有营养,这个不能丢,我们嫩的都是要咬一咬,起码把汁咬出来,那个渣真的太硬才吐掉。日常法师说这个才营养,这个怎么可以丢,他说我是研究科学的,我知道。日常法师他以前是读成功大学的,我研究科学的,这我知道,我们都咬一咬吃。然后到图书馆,莹空法师是一个女众,比我老,年纪比我大,她空心菜差不多这么一截就把它丢掉。我说这个太损福了,我们连这个根都要吃的,。她丢到垃圾桶,我又从垃圾桶把它捡起来,这太损福了。我捡起来,她又丢下去,她说这样你会被师父、馆长骂的,这个太老了,不行。当时我生烦恼一段时间,后来我想到日常法师那句话,说你要去迁就环境,不要叫环境迁就你。后来,好,丢就丢吧!
有一次切杨桃,我就切星星的,这样比较快。结果老和尚说你懒惰,你怎么这样切?老和尚都会去厨房给我们监视,说你要剖开,把子挖掉,切个斜度,然后摆好,摆的还要有花样,切的那个刀法还要讲求,要斜切,不能横切的,还要讲求,真的是色香味。那时候生了一阵子烦恼,后来我就想随缘,在馆长那边吃的东西,外面餐厅都煮不出来。所以,我们有一些悟字辈的出家女众,她们被馆长训练的,馆长有一点重男轻女,女众要下厨房煮饭。所以后面我们那些师弟都没煮过,他们命太好了。后来她们被训练得,现在可以办宴席,外面餐厅做不出来。所以,老和尚很喜欢回去图书馆吃就是这样。尤其是东北的酸白菜,那个酸白菜我也会做一点,酸白菜煮火锅,酸菜火锅;还有臭萝卜,他们家乡的臭萝卜,我也学会做。以前跟日常法师哪有这些,统统被倒掉,这个统统不行。所以两个极端,我都要去适应,我在哪个环境就要适应哪一样。
所以,我在基金会过一年多像一点出家人的生活,不跟女众来往是非就少,你接触是非就多。到了图书馆,男女众都混在一起,有一天我就去找师父,我说师父,我是凡夫,现在跟女众在一起我会起心动念。我说师父这样好了,我们男众山上去找个道场,图书馆让给女众,这边有法会我们回来帮忙,帮忙完我们就走。老和尚说,这个道场不是我的,是馆长的,你去跟她讲。叫我去跟她讲,老和尚说我不管,你去跟她讲。我就跑去找馆长,我说馆长,我跟妳商量一件事情,我说我们男女众住在一起会起心动念,人都是有感情的,这样不好修行。我说妳去帮我们找个山上,我们男众去住山上,图书馆给女众住,有法会、讲经的时候,我们来听经、来帮忙,讲完了,我们男众很多会开车的,我们就回上山,避免一些是非。馆长怎么给我回答?怎么,你要学小乘,现在我们这里老和尚讲的是大乘,大乘要历事练心。她说你要去学小乘法不行,现在应该学大乘,以前你跟日常法师学小乘,现在要学大乘,要历事练心,要在境界磨鍊。讲得是很好听,练得是乱七八糟,馆长不同意,道场是她在管的,不是我管的,也就没办法。戒它的作用防微杜渐,我们必定要了解戒律的精神。
第一条观身不净,这个我们是要下功夫的,下了功夫我们才能够看破,看破,你才真正放得下,因为你这个没有看破,你肯定放不下。观受是苦,这个如果你真观得起来,那也会放下,现在我们的感受都是苦,基本上,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都是苦。所以《无量寿经》讲,「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当勤精进,生安乐国」。所以《无量寿经》三十三到三十七品,其实就是给我们讲五戒、十善,包括四念处都讲,但是我们一定要懂得去作观。观你要深入才会起作用,如果观想我们不深入没有力量,观照不得力起不了作用。所以作观要观到成就才会真正是看破,成就是真的看破,有看清楚这个事实真相。看破了,你自然就放下,很自然的,丝毫不勉强。你没有看破,你要放下,那很难,很不容易。
所以四念处,我们要多讲求。特别在《安士全书.欲海回狂》,有一部分就是专门搜集观身不净这些经文,这个我们大家多找一些时间多去深入。这也是印光祖师在世提倡的三本书其中之一,我们也知道他老人家的用心,他的苦心。我们如果知道这个是苦,你就不会去执着,就放下了。如果一个人常常想到病的时候、死的时候,你常常作如是观,这个道念自然就生起来了。现在我们作观,可以跟修善同步来进行。现在我们要观这个,感觉上总是有困难,这个困难在哪里?因为四念处是属于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属于第二福的层次。我们现在作这个观有困难,问题还是在于没有第一福的基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没有这个基础、这个地基,我们要观就会有困难、有障碍。大家有念过《十善业道经》吗?《十善业道经》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三十七道品、六度、四无量心、止观、方便,一切佛法的修学,大乘、小乘,都建立在十善大地这个基础上,大家如果读到《十善业道经》这段经文,你就明白了。
如果我们现在你能够观起来,如果你业障比较轻,你观得起来,你一个观起来,你是在第二福,在这一个;这个一定有包含这个,一定涵盖这个,好像你已经盖了二层楼,你一定有一层楼,你一定包含下面第一层。如果我们这一个还观不起来,你是必须要从这个来修起。现在一定可以明白,老和尚为什么叫我们要补习《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就是做为我们修三皈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的基础,这个是基础。
印光祖师讲,戒律以因果为钢骨,钢是钢架、骨架,好像我们盖房子这个骨架。戒律,它是以因果做为它的骨架,如果你不明因果,不明了因果报应这桩事实真相,要修戒律,等于你盖房子没有骨架,没有骨架你盖不起来,你怎么盖也盖不起来。所以戒律以因果为钢骨。所以那天跟大家讲的《占察善恶业报经》,我那天写了一段给大家看,「若佛灭后,恶世之中,诸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未得决定信」。这个恶世就是末世,佛灭度之后,我们现在就是末世,五浊恶世,比丘、比丘尼,四众弟子,在家、出家四众弟子,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没有得到决定信。这个经文,「未得决定信」,这是关键的句子,你没有得到决定的信解,如果注解要加一个解,信解。你为什么没有决定信?因为你对这个事实真相理解得不够,不深入。所以你对世间、出世间的因果法,世间有世间的因果,出世间有出世间的因果,这些理论修学的方法没有得到决定的信心,没有决定的信心就是理解得不够,不深入,所以未得决定信。所以,「不能修学无常想、苦想、无我想、不净想」,就是四念处,不能修学四念处;亦「不能勤观四圣谛法(苦集灭道)及十二因缘法」;大乘「真如、实际、无生无灭等法」,都不能修,这些没办法修。对世出世间的因果法没有决定的信心,没有决定信,所以没办法修这个。没有办法修这个,那就毕竟不能不造十恶根本过罪,就不可能不造十恶业,一定会造十恶业,就会造十恶业,造十恶业当然就有果报。所以在一部《占察善恶业报经》,它也是以十善十恶为一个基本的理论。十善虽然是世间的善法,但是它是出世间善法的一个基础。现在老和尚提倡这三样东西,其实就是奠定我们修学三皈五戒、沙弥戒的一个基础、一个地基,因为你对这个因果要明了,你才会乐意的去断恶修善;如果对这个因果报应的理论事实,我们认识得不够深度,断恶修善都谈不上。
所以,昨天同学来问,说现在戒很难持,要退戒。现在有戒吗?你去戒场受了戒,你就有戒了吗?退戒是蕅益大师在《寒笳集》讲的。蕅益大师他得戒,他得到比丘戒,菩萨戒、比丘戒,他都得到了。他怎么得的?他用《占察善恶业报经》占察轮相,占到清净轮相,然后他在佛前受了这个比丘戒。但是后来因为因缘不许可,他没有办法依照比丘戒这样如理如法的来受持,所以在佛前他就退戒了,退到沙弥戒,从比丘戒退到沙弥戒。这一点常识,大家一定要懂,你不是说到戒场去受了三坛大戒就得戒了,其实你没有得戒。所以,说实在话,我们现在连破戒都谈不上,因为你没有得戒。破戒是怎么才叫破戒?你得了戒,然后没有去受持,这样破了戒,毁了戒体,这才叫破戒。你根本就没得戒,没得戒,我们造了这个业,叫做造恶业,不是破戒。破戒,你一定要得戒,才能破戒。所以这些常识都要明白。
虽然不得戒,弘一大师他也建议我们去受。为什么?你去受了,你才能去看戒律的书,才能学习,学一条做一条;如果你不去受,你就不可以看,这是佛规定的。所以,弘一律师他也是建议我们,虽然不得戒,还是去受,受了以后不要以为自己是比丘、沙弥,你认为自己是比丘、沙弥就犯很重很重的罪,好像是冒牌的。你不是真正那个身分,你没有那个条件,你自以为是比丘、沙弥,那个罪过就很重,等于是冒牌的,好像你不是县长说你是县长,你会被抓起来,这点常识我们一定要懂。
修四念处主要就是断贪欲的,老和尚讲分别妄想执着,妄想是比较细,执着比较粗的,我们现在比较严重的执着先破,再破分别,再破妄想。老和尚常讲,执着、执着,什么叫执着?执着什么?我们听经一定要能够细嚼慢咽,要去消化,消归自性,要深入去面面观去提起,不然听经听了都是,以前李老师讲,叫囫囵吞枣。囫囵吞枣大家知道吗?那个红枣拿来就吞下去,所以叫囫囵吞枣。问你什么味道?不知道,我吞下去了,吃下去了,什么味道不知道,因为你囫囵吞枣,你没有放在嘴巴细嚼慢咽,你不知道它的味道。我们听经教也是一样,你要细嚼慢咽,要面面观,你这样才有受用。如果听了,我懂了,囫囵吞枣;实在讲,有没有懂?似懂非懂。说真的,是没懂,为什么?懂了你就不执着,如果你还执着,那怎么有懂?可见得没懂,没真懂。
所以,执着是什么?说穿了,就是爱欲。爱欲是见思烦恼,思惑,藕断丝连,这个断了,你才证阿罗汉;分别要破尘沙,你提升到菩萨位置;你破一品无明,提升到分证佛的位置。我们学习一定要把这个搞清楚,才知道现在我学到什么程度,什么层次。我现在是在什么样的层次,应该从哪个地方先下手来学习,这样我们修学的脚步才稳健。不然你修了半天,修的时候胡里胡涂,到最后得的果报也是胡里胡涂。迷迷糊糊的,不晓得在修什么,修了一辈子,到死了都不知道在修什么,很多。
所以,老和尚常讲,他不是常常举出李老师讲的话吗?有的老和尚出家几十年,到死都还不信佛。他怎么不信佛?他没有去求理解,盖了道场,盖了道场要干什么,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就做早晚课。做早晚课要干什么?现在做早晚课做得有法喜充满的举手。没办法,住在寺院,时间到非上去不可,无可奈何,很无奈的上去做,这样做会法喜吗?会不会法喜?肯定没有法喜,因为你是不得已去做的,时间到,没去又不行,就这样。如果古来祖师大德他们做早晚课是这样的心情,那他还会有什么成就?他定这个功课做什么?没用,定那个干什么?不需要。
所以有一次,在十年前,我在九华山佛学院,果卓法师昨天来看我,昨天你们看到果卓法师,他也是庐江的。他一九九八年到新加坡净宗学会参加第三届培训班,我也去参加,我们算是同参道友,同学。所以,他回来他就请我到,他那个时候当副院长,在九华山佛学院当副院长,他就请我去甘露寺主持佛七,他们第一次打佛七,后来又请我几次去讲演。打佛七都是诵《弥陀经》,一般早课都是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有一次他请我去演讲,我就跟他们讲,我知道他们平常都是做一般的早课,我说祖师定的这个功课,不是你照着这样念,你要能够懂得提起观照功夫,你要懂得观照。所以我就举出玉琳国师的《纶贯》,早课、暮课纶贯,玉琳国师讲的玄义,他安排那个功课,你持咒还要观想,帮助你在生活当中除烦恼,先除烦恼,控制烦恼,把烦恼伏住,你修学才会不断的提升,你烦恼压不住就没办法。现在在寺院里面就照那个念,他们只知道照那个念,没有人去讲解,没有人教他们怎么去依照这个文随文作观,随文入观,没有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说明白,所以得不到受用,做到最后就会生烦恼。哪一个人做早晚课做到很法喜的,很少;顶多他念得很熟悉,反正时间到了,我就去念。但是能不能了生死?不能了生死。
所以要懂得作观它的重要性。这个观,实在讲,不但是第二福、第三福,都要随文作观,入观,就连第一福都要观,就连修个《弟子规》你也要观,你要观察,你没有观察,你说你做到《弟子规》,是真的吗?那未必。不是说你读了《弟子规》,你就做到了,不是,你还要去观察、去对照,你的言行跟这个有没有一样,那个就是观。再提升就是《感应篇》,观心。《弟子规》比较偏重在观察言行,这方面的。你观察到我哪个地方做得不对,你观察到赶快修正过来,那个就叫修,要观,要修,你这样才会得到受用,得到受用你会有法喜。孔老夫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才会生欢喜心,生欢喜心你才不会退。你学了没味道,学了枯燥无味,肯定会退心的,学到最后还俗算了,回家去了,你觉得得不到法味。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