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第6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六集)  2010/7/30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33-0006

play-sharp-fill

诸位长辈、诸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们上一次讲到「太上感应篇」经题。太上一般指太上老君,老子。而这些圣贤人的教诲,都是从性德当中流露的,所以这个「太上」其实也是可以延伸,指我们的明德、性德。人随顺性德,会有很殊胜的感应。我们修学净土法门,常说心净则佛土净。所以清净的心与性德相应,感的就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

 

我们上一次也提到,人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在十法界的种子就生了。所以真正了解这个感应的道理,对自己起心动念、一言一行都不敢疏忽。我们也谈到,一念贪心可能招感来的就是饿鬼道,一念瞋恚心招感地狱道,一念愚痴招感畜生道,而且,每一念、每一个言行,都像一颗种子一样,有一个善因、善种就感善报,有一念恶因、恶心就会感恶报。所以,这个感应就像大自然种植一样,你下了一颗种子,它迟早会开花结果。俗话又讲,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只要种了这一个种子,迟早它是会开花结果的。

 

很多人就紧张了,我以前种了这么多恶种,怎么办?感应的道理还有一个重点叫强者先牵,哪一个种子最强,就先开花结果。所以我们现在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个种子它就先开花结果。以前造了很多恶,我们那时候还不懂,而且造恶之后,它是一个恶种子,恶种子它要有缘,就好像一颗种子,要给它施肥、给它浇水,它才会成长茁壮,再结果。假如我们不给它这个缘,它这个种子就不会现果报。所以,假如我们从今以后都是善念善行,都是一心求生净土,那这个缘强,就能先现好的果报。所以这个道理我们了解之后,就不会恐惧我以前造了这么多恶因,怎么办?

 

我们也必须很冷静的来观照这些道理、观照自身。为什么?感应是随时随地的。我们今天感得在娑婆世界,这个就是「应」。业不重不生娑婆,这个娑婆界在宇宙间算是比较浊恶的一种地区。所以人真正了解这个道理,我现在生在五浊恶世,羞耻心就上来。同样是宇宙间的生命,为什么我是生在五浊恶世?我们学完《了凡四训》,改过当中有三种心非常重要,耻心、畏心、勇心。了解到自己过去生造的恶不少,才感来娑婆世界。

 

包含我们感得这一个身体,这个身体是恶臭不净,七孔常出不净之物,恶臭不净,无可乐者,这都是从感应的角度来提醒自己。你说,人不懂这些道理,这个臭皮囊,人还花一大堆时间在装扮它,花钱、花精神在一个臭皮囊当中下功夫,这都是很可怜,把这个宝贵的光阴都给浪费掉。所以人了解到,我今天有这个恶臭的身体是过去生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言行,就提醒自己要转,把这个业报身转成「清虚之身,无极之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我们遇到这么殊胜的缘分,要看我们自己好好把握,这个缘就可以接上了,所以强者先牵。我们没有下这个决心,我们无始劫的业力又会牵动我们,牵动以后,这个恶果就很难避免。

 

所以,有了自知之明才肯下功夫,因为事实上我们提到感应,我们提到惟人自召,每一个人都有印象。但是我们很冷静的看,虽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是我们的善念多还是恶念多,是跟戒定慧相应还是跟贪瞋痴慢相应?这就是一个必须很冷静的问题。不是说读过佛经、读过圣贤经典,我们这一生就能得力。是这一生能成就、能得大力,还是这一生只能结个缘?就要靠自己决定。

 

我们再冷静观照,我们现在的善念,比起比方三年前、五年前我们刚接触佛法的时候,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对人的恭敬、对人的关怀、对人的谦退,这些都是「感」。假如是退了,那我们得冷静,虽然接触佛法,我们可能还是在退步。怎么克服?这个就彰显了熏习的重要,熏习的时间不够,正念提不起来,又被习性、业力给牵着走。一定要熏到明理,明理了一定会依教奉行。为什么我们听了以后,惟人自召都清楚,恶念还是止不住?实在讲理还不够透彻。这个观照、这个道理想通了,绝不敢懈怠,绝不敢减少熏习的时间。因为有自知之明,不好好熏伏不住烦恼。

 

所以,我们观察历代很多修行的人,他们跟着善知识,十年、二十年都不离开。这个给我们表演,他跟着善知识,每天熏习,不敢懈怠。除非他自己有成就,他才出去弘法利生。有的已经有成就,他还不出去,一辈子跟着这个善知识给大众表法,知道不长期熏习伏不住烦恼。其实这个都是让我们正视一个重点,要有自知之明。在这个时代,我们拜科技之赐,随时可以亲近善知识。我们现在光盘很方便,师父讲解的《太上感应篇》,我们可以随时熏习。光盘一放,很重要的是以至诚恭敬的心去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在这个熏习的过程当中,也是对治习气。对治什么习气?懈怠的习气,不容易有恒心。下定决心,前几天熏得比较用力,可能过一个礼拜,就开始懈怠。而且也调什么习气?调不恭敬的习气。今天我们看师父讲经的碟,可能一开始接触的时候,非常的恭敬,甚至看以前还顶礼三拜。三年过去,五年过去了,边听边打瞌睡。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劝我们,「修行须打破自欺一关」,这个话非常的深刻。我们不观照自己的心、不观照自己的状况,要打破自欺几乎是不可能。因为我们观照这个情况,就代表我们恭敬心已经退了,懈怠的心、傲慢的心现前了,甚至于听经听几年,听的过程当中还边听边怀疑这样讲对不对。

 

所以,现在这个时代有科学的便利,我们应该更珍惜这个福报,熏习的功夫一定不能少。这个时代我们不熏习,起不了观照能力。所以一有时间不能打妄想,一打妄想,很多烦恼就招感来。一有时间就要精进,唯有精进才能生定慧,我们六度里面讲的精进、禅定、智慧。唯有定力了,才能不被境界转。没有定力,我们的人生就像师父常讲的「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我们一起学习《太上感应篇》,这也是珍惜我们此生最大的福报。什么最大福报?闻佛法。而且闻念佛法门,还有明师受戒,还有师父这样的高僧来给我们指导,你去哪里找这么大的福?但祸福相倚,是珍惜这个福当生成就,还是糟蹋这个福,玩弄、消遣佛法?这个祸福还是惟人自召,就看我们自己下的功夫。

 

我们开始进入经文。我们看第一句经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这个『太上』,讲到了,「太上」是道家的教诲,老子的教诲。我们修学大乘佛法是奠基在儒、道的基础上。因为佛陀讲过,不先学小乘而后学大乘非佛弟子。小乘在我们中国(东土),现在已经很少在弘扬。为什么?因为儒家跟道家的教诲取代了小乘。佛法不执着,都是随顺各地的因缘。我们华人读儒家、道家的经典就非常亲切、熟悉,而且儒、道的教诲当中,心胸也非常的宽大。我们看儒家强调的「欲明明德于天下」,所以心量非常大。道家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都是有念念为一切众生着想的心。我们了解到这一个历史的典故,我们学大乘佛法,就一定要扎好儒、道的根基。尤其这个大乘佛法奠基在伦理、道德、因果的基础之上,所以「太上」的教诲是很重要的,它包含伦理、道德,尤其是因果的教育。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一句话在经文的一开头,这也代表它是整部经文的总纲领。圣贤人都是开智慧的人,所以他们第一句话都是最重要的重点。包含儒家《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后面的经文都是在诠释这一句总纲领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是把感应的道理告诉我们,而「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把感应的事实真相、实际的情况,具体的说出来。所以前一句是理,后一句是事。我们常说理得心安,人把这个道理给搞明白了,心就不会埋怨、不会迷惑,其实我们的心不能安往往是理还不明。

 

我们看到第一句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惟人自召就代表,祸跟福它没有一定的一个形迹,都是人感召来的,绝对不是说上天要降给谁祸、降给谁福,祸福的根源都是自己感召的。我们假如用心来体会,都是人自己感召的。那当场,从此以后不怨天、不尤人,为什么?自己感召的,怎么可以怪得了任何人?所以,人只要怨天尤人,那就是跟这个真相违背。假如我们跟《弟子规》来结合,「过能改,归于无」,我们明白惟人自召,赶紧改过。「倘掩饰,增一辜」,我们今天感召来不好的结果,我们还要怨天尤人,还要指责他人,这个念头就不明理,这个念头叫「倘掩饰」,就「增一辜」。而且我们是明知故犯。我们明白惟人自召,还去责怪别人。所以,修学之后要更下定决心,不能再退回本来的习气去,就好像我们今天当教学的人,我们读过这些道理,一个老师犯错,那显然他的罪跟一般的人不一样。一个佛弟子在造罪,那显然跟没有学的人也是不一样。

 

而「自召」,什么在召?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在感召。而身、口、意其实它最根本的还是意业,人有念头,才会变成一言一行。能守住念头纯净纯善,他就不造业。所以,经上常常提醒我们「吉凶祸福,皆由心造」。六祖惠能大师也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既然这个祸福都是心感召来的,但老子也说「祸福相倚」。我们每一天念「心命诗」,那告诉我们,「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我刚刚谈了这么多感应的事情,大家心情是比较低落,要听到这些事实,愈听愈高兴,这个才是福在受谏。我们爸爸妈妈一讲我们两句,头就低下来,脸就臭了。大福从哪儿来?从受谏来的。这一生真正要了脱生死、出六道轮回,听到正法、听到别人指出我们问题要生欢喜心,不然很难调伏习气。所以,最要存仁道,念念为人着想,这个命就开始转。祸福相倚很有味道,福气来了,生贪着,然后享受之后又放纵,祸就跟着来。但是,是祸来了,可是不怨天、不尤人,还能够忏悔自己,去改过,那大福也就跟着来了。自召,它是可以转的。

 

清朝,在崇明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士叫做黄永爵先生,人家给他算命,差不多六十岁寿命就到了。结果他刚好有一次看到海上有一条船要翻了,他赶紧出十两银子,请渔船赶紧去救人,救了十多条命。结果后来,他又遇到那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就说,你现在脸上阴骘纹愈来愈多,你会很长寿,还会很有福气。大家知不知道阴骘纹长什么样子?我也还不知道。不过我想,常常笑的人阴骘纹应该比较多。为什么?给人欢喜。常常装着一个很凶的脸,那铁定阴骘纹就少。大家想一想,愈常笑的,这个额头上面应该会有很多条,大家要善于观察,你们以后听师父讲经多观察一下,师父这里阴骘纹特别多。结果黄永爵先生确实后来活到九十多岁,无疾而终,而且生了个儿子,考上康熙时候科举的榜首,后代都很兴旺。

 

一个本来短命无福之人,就因为尽心做好事转变命运,后来感召来的就是非常好的果报。所以,只要人肯下功夫,一定可以改造命运。「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这些道理我们明白了,我们对「惟人自召」,不只不恐惧,还积极断恶修善。

 

早上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月31日15:24:0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4261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