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22集/蔡礼旭老师主讲/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二集)  2007/1/18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  档名:52-184-0022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讲到「君子如祉」。君子就是有道德学问的人,而这个乱就能够很快的停止下来,能够把它转成好的境界。所以父母学了古圣先贤的教诲,家庭的命运能够转变过来。这个乱从哪里开始?我们解决问题就好像在看病一样,中医看病要治根本,不能只治表相,乱也是一样。今天孩子在那里吵闹,你说:不要吵,再吵我打你。乱有没有止住?表面止住,事实上没有止住。今天离婚率很高,我们赶快办很多未婚先修班,花很多钱去办这个班,效果会怎么样?不见得会很好,因为处世待人的态度从家庭当中就渐渐形成,他已经自私自利了,到了二十几岁要结婚,你一下子要让他变成很讲道义,都不是那么容易。所以都是在他心性当中下功夫,在他所谓少成若天性的时候就习惯成自然,那是真正有智慧的。

 

像我们刚刚讲的就跟治病一样,真正高明的大夫是治未病,不是治已病。历史上有一个神医叫扁鹊,他把很多重症病人都给治疗得好转不少,人家就问他:你的医术这么高。他说:我的医术不是最高的。还有医术比你好的人?他说:我的大哥医术比我好。在人还没有病的时候,他就知道告诉大家如何调理,所以都不生病。还没生病的时候就已经把养生的方法都告诉大家,所以他的医术最高。再来就是他的二哥,人家一有小病,他马上能诊断出来,赶快把它化解掉、治疗好,所以我二哥的医术是仅次于我大哥。接下来就是我,我都是人家病得很重了,然后我帮他治好。人家一看到说妙手回春,这么重的病都能治,其实我的医术并没有比我的大哥、二哥好。

 

看病是如此,教育也是如此,所以为什么中国人说「蒙以养正,圣功也」。为什么《易经》里面蒙卦有给我们这样的人生启示?蒙有延伸的义理。就是孩子他在小的时候都很天真、很无邪,这个时候要长他的整个正念、正气,所以蒙卦里面提到「捍其外诱,全其真纯」。财色名食睡的欲望要懂得让他节制,不可以肆无忌惮的发展下去,捍其外诱,要保存他这颗本善的心,全其真纯。

 

你看我们讲到这句蒙卦,就想要让孩子捍其外诱,全其真纯,那我们都不用。我们没有捍其外诱的态度,怎么去帮孩子捍其外诱?我们对这些欲望的敏感度都不够,怎么可能能够引导孩子?我们都没有办法时时观照我的心有没有偏离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又怎么教导我们的孩子有这样的观照能力?你看每句都跟《大学》里的一句教诲很相应,「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根本很重要,每句经句都要找到根本。所以师长这一、二年特别强调八个字,「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没有这个本,教学也没用,因为教学当中最重要的核心是身教。

 

我们现在懂了这个道理,全其真纯就是抓到了教育最重要的,启发他的善良这颗心,有了这样的认知,家里的乱能止得住。家里的乱往往是孩子染成习气了,家里人染上习气了才会乱,才会搞得家庭乌烟瘴气的。所以怎么止乱?《弟子规》从头至尾都在止家庭的乱。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孩子假如没有对父母的孝敬心,这个家就乱了;以至于他没有一分感恩心、孝敬心,他不只会把自己的家搞乱,还会什么?还会把他到的公司搞得乱七八糟。我们做人有一个原则,你自己的孩子在自己家乱便罢,不要再去搞得人家的家里乌烟瘴气。甚至于你看假如我们没把女儿教好,嫁到人家的家里搞得人家鸡犬不宁,闽南话这一句是很深的人生哲理,很重要的提醒,「宠女儿难入别人的家教」。这都是我们看得到,看得比较深远一点,孩子的心性是他人生最根本之处。

 

我们的孩子到人家的公司去,啥活也不会干,也不会去体察别人的需要、客户的需要。领导人、老板: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连这个都不会想。这就是那颗体贴的心、那颗替别人着想的心没有提起来。那样的心境从哪里开始提起来的?从对父母的关怀提起来的,「冬则温,夏则凊」。企业现在找不到好的服务客户的人才,因为他们小时候没学过《弟子规》,没有那颗时时体恤父母需要的心。他能时时体恤父母需要,自然能体恤到他人、客户,以至于他当官,人民的需要他都能感觉得到。古话说「忠臣出于孝子之门」,那不是在当官是如此,企业用人才都应该以这句话为圭臬。假如他不孝顺,你大大起用他的话很危脸,因为没有孝心,长的就是自私自利的心。改天他为了利益,很可能会翻脸不认人,你对他的栽培他都忘了,只想着我这一笔捞了,我一辈子都不愁了。

 

真正有智慧判断的领导人,他团队的乱就能止住,我们刚刚说的乱庶遄已。刚刚讲的都是智慧的判断,用人要会判断,用人的判断也在这个孝字上。「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他已经违背德行;「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这个违背礼节恭敬。这些经句是在《孝经》。真正我们人生智慧的判断,都是依循这些真理才不会做错。他连父母都不亲爱了而去爱领导人,那叫有利可图,他不是真正爱这个领导人,是爱权力、财富。不恭敬自己的父母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那个违背恭敬心的原则。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孝敬的心、感恩的心都是从对父母的孝开始形成的。

 

有个单位的领导(政府单位)下了一个规定,只要不孝顺父母的人都不提拔,他就在自己的单位明文规定。现在都强调民主,所以他也跟所有主要干部一起讨论,大家同意了才通过。当然我们现在要很冷静,什么叫民主?民主是时时以人民的福祉为最主要,这是民主,这是实质的民主。绝对不单是制度上追求民主,实质上也要追求民主,是所有从政者念念为了人民的福祉,而不是为了自己的选票,或者是他的名利双收而已。真正的民主绝对没有为自己名利的念头,有了自己名利的念头,纵使有民主的制度也达不到真正为人民谋福祉。甚至于他假如想着四年以后就不关我的事,那他在这四年会做出什么事情我们很难预测。所以真的制度不见得能根本解决社会问题,教育才行。这些选上的人又读了这些圣贤书,懂得如何爱民才有可能真正为人民谋福祉。假如四年以后就不关我的事,那很麻烦,不能有这样的态度。当然他假如是这样的态度,日久见人心,终究会被人民所排斥、不认同。

 

路易十五是法国的一个皇帝,他在位的时候骄奢淫逸都来,人家就劝诫他你不能这么干,不然你的后代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就给他建议,不然你的朝代延续不下去。结果路易十五讲了一句话,他说:我哪管我死后洪水滔天。我死了以后,洪水把整个国家淹没了,也不干我的事。你看无后的观念,为人父母怎么可以有无后的观念?反正我享受得到就好,下一代我管不了,那完了。相同的政治也都要有后,要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算,要为国家培养更多有德行的人才,这是有后的观念。我们对整个民族也是要有这样的态度。路易十五说道: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他的儿子结果是什么?路易十六就上了断头台,他的后代就绝了。所以这些道理都相当的重要。

 

这一个领导者提出来,我们刚刚讲到的是民主的观念。表现最淋漓尽致的民主,尧舜时代。尧帝把民主演得淋漓尽致,尧帝时时刻刻「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他看到那些贫苦的人,觉得都是我的责任,所以看到有一个人饥饿了,是我让他饥饿的;看到有一个人寒冷了,他说是我让他寒冷的,我的福报不够;看到天灾,他觉得是我的德行才感来这样的灾祸,所以我要忏悔;看到有人被关起来了,他说是我没有把他们教好,时时就是把人民放在心上。所以「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尧帝这颗仁慈之心,召来了天下人都重道义。尧帝那个时候的子民,以不如尧帝的德行感到羞耻。德博而化广,他这一分德行教化了天下的人民。古圣先贤做得到,我们也要有这分期许,要向他们学习。

 

尧帝在位的时候这么爱护人民,这叫民主。而他自己不单是他当下要让人民有好日子过,连他要离去之后都希望人民有好日子过,所以他帮人民找好的接班人。找了好久,找到他都已经七、八十岁左右了,后来找到了舜。找到舜的时候,还观察了舜二十年,把女儿嫁给他,仔仔细细要看清楚他是不是真正有德行的人。二十年之后,真正把天子之位给了舜,还辅政八年,总共培植大舜二十八年的时间,所以舜又继续开创人民好的日子。尧舜,尧把天子位让给舜,这是真正时时以人民的福祉为第一,这是民主的真正精神所在。所以制度一定要配合爱民、利民的存心,这个制度就可以彰显起来。

 

我们愈去理解到这些道理,真的「建国君民」,建立国家,建立家庭,治理人民,然后照顾家人,最重要的是哪件事?教育,「教学为先」。教育就是要教德行,而德行的源头就是孝道。所以教育的教字,左边就是一个孝字,我们老祖宗造字都已经把根本给我们点出来了。

 

这个政府领导人提了这个规定之后,他们的主管都来了。主管都来了,他说:我们有一个新的规定,只要不孝的人都不能升迁。结果看到底下很有意思,有人欢乐、有人愁。谁欢乐了?孝顺的人很高兴。谁愁眉苦脸?不孝的人。但是很有意思,全票通过,没人敢反对。这个有味道,你看纵使他不孝,他也知道不孝不对,他不敢反对。这个领导人自己去找了他所有干部的父母,观察到有干部居然一、二年没有回去看过他妈妈。能不能用忙,忙到一、二年都没回去看妈妈?所以这样的人不可以提拔。有个人他当官也当得很大,在上海买了七栋房子,上海一栋房子就够贵了,他有七栋,结果他的妈妈还跟他一个比较弱智的弟弟,住在五0年代那个摇摇欲坠的破房子里面。假如我们是主管,这样的干部你敢不敢用?怎么敢用。这个人后来贪污了很多钱被抓起来。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那都是自私自利的心是他在工作上提升的动力,他的动力不是孝心、不是仁爱心。所以一定要看得准才行,不然用错人到时候会遗害一片人民,遗害一个地区都说不定。

 

我曾经看到报纸,有个地方的官员被抓起来了,那一天人民知道这个官员被抓起来之后,就开始放鞭炮,整夜鞭炮声都没有断。当官当到这样实在太过分了,闽南话说的真没有分寸。但是为什么现在人居然能做出这样的事?人不学不知道,没学这些伦理道德,没学因果,都是弄权一时,凄凉万古。我们今天有地位了,要对人民有责任,对自己的员工有责任,所以提拔人不可不慎。

 

那怎么看?从孝道可以看,从他一切的态度可以判断一个人,所以「大事难事看担当」。领导人提拔主管,那不是自己好恶,要想到那是一分责任在。「顺境逆境看襟度」,看他那能屈能伸的态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遇到大事难事看他的态度,他是愁眉苦脸还是勇于承担?看他有没有像曾子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甚至于大事难事来了,他还会说谢谢主管给我的考验,对我的信任。顺境逆境看他那种韧性、耐力。临喜临怒,一个人很高兴,就很容易因为高兴随口答应别人,之后「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还是因为自己的喜好用人不当,这都有可能。临怒,发怒的时候他能不能止得住,假如怒气不能止住很麻烦,他一发怒完,很可能人和都受损了,一受损要再补回来不容易。甚至于他面对一些重要人物还发脾气,那更糟糕了。临喜临怒,看他的涵养够不够。群行群止看识见,就是处大众当中应对进退都很得体,代表他见过世面,看识见。这都是看人。

 

这些经句其实在我们的古书里面都很多。那《四库全书》要让几台货车来载,我怎么来得及翻?大家不用操心,一本书就搞定了。一本书,《弟子规》能学得深入,能拿来观照自己,自己很受用,自然看别人就很清楚。所以《弟子规》是显圣镜,这个人都做到了,很有修养;这个人一看都没做到,照妖镜马上照出来。但是我们要很记住,要照得清楚别人,自己要先照清楚自己。

 

我记得以前曾经看过一个刮胡刀的广告,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在盥洗室里面有一个老的军官在那里刮胡子,刚好有一个新上任的军官正准备要去新官上任三把火,在那个镜子前面就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结果这个老军官就随口讲了一句话,他刚好在刮胡子,他说:要刮别人的胡子,先把自己的刮干净。这句话很有意思,用孔夫子的教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己能真正做到了,我们的孩子、下属自然效法,你不要求他,他都能比较自动自发。其身不正,我们自己都做不到,只是大小声,只是靠自己的地位在压,那人家终究不会服气的,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我们没有德行的话,比方孩子,我们在的时候看起来像绵羊,我们一踏出家门,他就已经失控了。甚至我们自己带班,自己在的时候他们都很乖,结果自己请假两天,代课老师来都快发疯了;或者是主管,那部门你在的时候好像挺好,你一不在的时候都不知道他们会在背后搞什么。所以不可能用权势来领众,最重要的要用德行来领众。所以学习几千年的圣贤智慧要抓住纲领,这本《弟子规》是很好的纲领。

 

这个领导人就是用孝来抉择好的部属,这个团队慢慢就一群孝子聚集起来,就是他这个地方人民的福祉,所以君子如祉,乱庶遄已。这个领导人在讲到这段的时候,他是接受媒体的采访,因为他这个做法媒体也很好奇,就邀请他来。现在节目都是假如没有找一个跟他意见不同的,好像就觉得节目的张力不够,所以又去找了一个专门研究孝道的学者。当他听完这个领导讲是用孝来选择部属的时候,这个专门研究孝道的教授就讲话,他说:我们看事情,私德跟公德不要混在一起看。这句话听了会不会昏倒?他对父母怎样你别管,只要在工作上对人民好就好了,什么逻辑?他居然是孝道的专家,幸好我没有在现场,不然我可能会吐血。因为他是专家,所以他已经不知道讲给多少人听了。所以显正破邪,没有这些圣贤教诲,人现在的判断力不见了,似是而非的说法一大堆。

 

有一位大学生已经是读研究所,他还是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愈读觉得读书很苦,为什么?写的论文东抓一些、西抓一些,统统在那里拼凑,不是从自己的心体悟出来的道理,愈写愈郁闷,因为写的东西跟自己的心又不相应。所以这位研究生说道,有时候他从图书馆走出来,在那里写那些长篇大论写得是言不由衷,很痛苦。看到刚好有人带着家里的小狗到大学里面来散步,那个小狗走得非常的清闲,悠哉悠哉,他在那一刻觉得我怎么过得连这只狗都不如?真的,人全部精力都是在名利追逐上,那真的活得比狗都不如,狗没有我们这么强的欲望。他就问老师:老师,《论语》打开来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什么我读书读得那么苦?人生很大的苦都在这个得失心上。他去请教他的导师,希望导师给他一些引导。结果他的老师皱着眉头告诉他说:我跟你一样。这个大学教授到底要把这些大学生带去哪里?带去痛苦的人生。

 

他听完之后很难受,他想我再去问问其他的,问看看其他的教授讲得一不一样。他去找到一个在学校很受欢迎的老师,就问他:老师,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应该快乐,可是我读书怎么读那么苦?这个老师非常严肃的对着他说:人生本来就是这样。这些年轻人还没踏上人生社会的道路,思想都不知道已经被误导到哪个方向去了。所以当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人生如何五伦大道经营的美满,这才是传道。人生那么多的无奈、那么多的痛苦,我们要帮他解惑,要让他的人生能自在轻安,这才不枉我们这一段师生之缘,这样才对得起学生。我们当大学教授,当中学、小学的老师,甚至幼儿园的老师都应该对学生有这一分态度才对。我们当老师,绝对不能只是看到那份薪水而已。

 

我考上正式老师的时候,遇到长辈第一句话都跟我问:你当老师不错,一个月赚多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整个社会风气怎么败下来的?就是我们每次遇到年轻人都问一个月赚多少,引导所有年轻人第一考虑的是什么?钱,所以社会败坏我们难辞其咎。读医学院,他读医学院为什么?是救死扶伤!这引导要慎于始。假如他在读医学院的过程,他的妈妈都提醒他,你知不知道巷口那个阿明,现在当医生一个月赚多少,你自己看着办。你看他那几年读医生的时候,他想的是什么?他能真正学到救死扶伤的学问吗?以前的中医,以前的医师是希望病人这次看完,以后怎么样?别来了。但愿世间常无病,哪怕柜上药生尘。但愿世间常常没有病痛,哪怕我的医药柜上的药统统都已经盖上一层厚厚的尘埃,我都非常快乐。这才是当医生的存心。

 

当律师,维护社会正义,希望家庭没有冲突,人与人没冲突,这才是当律师的初心。假如当律师的以钱为主,今天怎么没人来离婚?怎么没人兄弟来打官司,害我没生意做。哪还得了!假如当老师的都是以利为主,除了工作以外又出去补习,甚至于这个学生假如不到我这里来补都少教他一点,天下大乱。师道就因为当老师谋利的这个心,师道毁掉了,人愈来愈不尊重老师。

 

当老师的没传道授业解惑,还把师道给毁了,这个老师会去哪里?会到十九层地狱去。我要当老师以前,听过师长讲这个十九层地狱,所以我们就比较有警觉性。十九层地狱就是有一个医生草菅人命,堕到十八层地狱去了,他在那就很不高兴,在那里跺脚:气死了,气死了,我又不是故意的。你看都已经堕到地狱去了,还死不认错,还在那里没有反观自省。但是这也不能怪他,这要怪我们读书人没有把道理告诉他们,他假如有听过「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不会在那跺脚了。跺了一会,突然听到底下有声音,他说:老兄你别踏了,灰尘都落在我的身上了。他吓一跳,地狱不是十八层而已,怎么底下还有人?他就很好奇,他说:我干医生的堕十八层地狱,你是干哪一行的,怎么堕得比我还下面?底下传来一个声音:我是当老师的。

 

这个故事很有道理,医生是断一个人的身命,老师是断一个人的慧命。一个人能闻正法,那不是一生积累的因缘,可能是累世积累才有这个因缘。而我们断了他的慧命,他不知道要多少世才能够再遇到。而当他的人生态度不对了,他以后还是人家的父母,他又把他的孩子教错了,那我们当老师的是遗害人家的子子孙孙。假如我们教的学生以后还出来当小学老师,你要把他教错了,那他教学又要教几百个学生。你看我们当老师的罪过大不大?这不要十九层地狱讲完,大家都不敢当老师了,要勇于承担,最重要的只要有这颗慈悲心,就不怕事情做不好。要有这个勇于承担,纵使我们的方法技巧还不纯熟,学生都能感受我们这颗替他着想的心。所以一般教学前五年的学生,感情都很好。当然这一颗爱心继续保持下去,一辈子学生都跟我们处得很好。

 

有个老师告别式的时候,他的学生来了一千多个人,隆重到比总统、首相告别式还要庄严。他这些学生都回忆到,刚开始接触老师的时候觉得老师很凶,一开始都怕怕的觉得怎么这么凶。但是一个月过去了,二个月过去了,他们开始感觉到老师虽然很凶,但是讲的真的都是对的,真的是为我们好。到他的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每次开同学会一定要把老师找去,然后把老师找来的时候,他的学生都说:老师,你再骂骂我们几句,再给我们讲这些道理提醒提醒我们。他已经感受到老师那分爱护他们的心。所以这个老师每一年不知道要参加多少次同学会,因为他的学生一届一届都毕业了。这位老师这一生的人生非常有价值。所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要把这分精神从我们身上传下去。

 

当长辈问我们:你当小学老师一个月赚多少?我们马上笑着对长辈说:你怎么没问我班上学生有多少个?一个班有三四十个学生,那是三四十个家庭。假如你认真负责了,那三四十个家庭的心都安下来了,他的父母很放心。假如我们不认真教,那三四十个家庭忐忑不安,每天就在忧虑我的孩子有没有受到好的教诲。所以我们当老师的,应该体恤到家长的心情。孩子是他们的骨肉,心上肉,他们信任我们,交给我们,我们应该要尽我们的本分。长辈听我这段话也频频点头,对、对、对,你讲的这样对。对的事大家都可以接受,但是需要互相提醒。尤其修道人假如念头还是利害、名利,就枉费我们这一世遇到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法缘。所以一定是敦伦尽分,一个人要敦伦尽分,绝对是把自私自利念头放下才做得到。

 

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谁在影响?我们每个人都在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期许自己是给社会正确价值观的影响。以至于我们坐在车上都是在给予大众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当下老人家上来了,我们马上让座,这就是在利益社会,而且这是用身教在利益社会。现在很多家长,妈妈带着孩子,票还没买好,然后叫儿子赶快去抢位子,那还得了!孩子从小就是自私自利。

 

刚刚我们讲到的这一个专家,大家很冷静,他是说私德跟公德要分开,你看研究孝道却没有真正体悟到经典的义理,所以那是当作研究而不是真实学问。《孝经》这一句话,他研究孝道的有没有可能没有读过这一句话?不可能没读过,他有没有读到心里去?就没有契入了。

 

我到大学去讲课的时候,有个大学的老师跟我讲:蔡老师,我们一定要赶快在大学里面把这些中国古圣先贤教诲要传递开来,跟救火差不多,跟救火一样的紧迫。他为什么跟我讲这段话?因为我曾经到他们学校讲了一段时间的课,后来刚好那段时间我到法国还有到一些地区去,所以那段时间我就没有时间去。几个月之后我又到他们学校,这个老师才跟我讲这段话。他接着说:你这几个月没有来,我们学校还有请了其他的人去演讲。其中就请到一个企业家,赚了一些钱,他一上台来对着底下的学生说:诸位同学,假如你们这辈子事业想成功,就要把道德两个字放下。他在底下都坐不住了,可是人家已经站上去了,没有办法。他说只要不杀人,不放火,不犯法,什么事都可以干。更恐怖的是他话讲完的时候,底下响起一片掌声。现在愈偏颇的认知,年轻人愈容易被蛊惑、被煽动。所以真的教学为先,把做人正确的态度教给下一代,这个刻不容缓。从我们自己做起、从我们的家、从我们的团体开始,把这些正确的道理做出来,演出来。这是我们从择人当中跟大家做个分享,所以路要看,人要选。

 

再来「话休不思就说」。言语三思而后言,三思而后行,话不能讲得太快,没有深思熟虑,自己高兴、自己生气了,话一下就出去了。一言既出,驷马就难追,所以谨言、慎言对我们的人生就显得很重要。谨言的态度从我们自己开始要慎重,以至于我们这个谨言的态度也要传递给孩子。现在很多节目主持人,揶揄他人,对人人身攻击,小孩看了也很会学,所以现在的孩子伶牙俐嘴的很多。大人在那里捧腹大笑,我们都知道那样不对,孩子在旁边陪你笑,他能不能分辨这样是错的?所以谨慎的态度要提起来,谨言从我们自己开始来提起。这节课就先讲到这里,谢谢。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月24日15:21:1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4206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