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四集) 2006/12/21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 档名:52-184-0014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刚刚我们讲到修行就是要放下分别、放下执着。其实师父在教诲我们的时候真的都是时时在护念我们,在指导我们放下分别、执着。比方我记得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师长就讲到,就把《无量寿经》变成你人生的剧本。这段教诲大家听过没有?我听到的时候很高兴、很轻松,都不用自己写,自己也写不出来。所以当下我们领受这句教诲,看每句经句就是生活,就是工作,就是处事待人接物,所以「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我们要演什么慈辩、授什么法眼?《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现在最缺的法眼是什么?现在众生迷,是非颠倒了,现在最先要让他知道是跟非在哪里。孝是是,不孝是非,要让他从德行的根本开始认识起,不然他连做人的根基都没有,那他连人身都保不住,那就甭谈当生成佛,修大乘、修一乘那更不可能,他必然要先打这个基础。而现在道德都沦丧了,人真是搞不清楚黑白、是非、善恶,所以看到这样的社会情境,一定是演慈辩,一定是把弟子规弘扬开来。
因为在二00四年年底的时候,刚好师父打电话给杨老师讲一些事情,那时候我从秦皇岛刚讲完课,刚到,刚好师父在跟杨老师通电话,我到的时候,杨老师非常慈悲,就给我一个机会让我跟师父谈一下话。我跟师父谈过两次电话,所以大家不用太羡慕我,才两次而已。第一次是我刚好从澳洲回来在杨老师家里住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我还去代课,结果有一天刚好接电话,是找杨老师的,我说:「杨老师现在不在,请问您哪一位?」结果师父说:「我是jingkong法师。」把我吓得发抖,马上说:「师父好!师父好!」都听不出来,因为电话的声音太年轻了,我很难想象是师父。这是第一次。
第二次就是从秦皇岛回来这一次,然后师父就在电话那头提到,他说我这几年接触了这么多的宗教、这么多的国家,深深感觉到所有的宗教都没有根,所以现在能推展孝道,任何一个宗教,不管往后的成就是天国、天园、是西方极乐世界,都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都一定要有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的根基,因为现在这个孝道没有推展开来,都没有根,所有的宗教很难成就,所以现在能把孝道弘扬,大力去弘扬孝悌、弟子规,这叫真正大慈大悲。所以我们秉持师长给我们的教诲,我们依教奉行。
我刚刚在讲这一段突然又想起《地藏经》一段,你看《地藏经》当中,佛陀几次摩地藏菩萨顶,然后交代地藏菩萨,我灭度之后到弥勒菩萨来这段时间,你一定不要让众生堕到三恶道去。地藏菩萨是护念众生不堕恶道,佛陀殷切在那里付嘱地藏菩萨,汝之威德不可思议!诸位朋友,当我们在念《地藏经》这一段的时候我们是谁?我们不会站在旁边看戏吧?诸位朋友,我们念《地藏经》的时候我们是谁?我们念《无量寿经》的时候我们是谁?我们不会在念《无量寿经》,「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如佛无碍智,所行慈愍行」、「速生我剎受安乐」,我们不会在念这个的时候是「那还是阿弥陀佛,我还是我」,会不会?假如能这么念我也很佩服,在念经的时候阿弥陀佛还是阿弥陀佛,我还是我,「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那是阿弥陀佛,跟我没关系。念经当下随文入观,经也是佛的心流露出来的真言,我们用心念这一句,我们的心跟佛的心就印在一起了。所以决不能在念经当中又搞分别、执着,因为我们的心本来就跟阿弥陀佛的心是无二无别,我们也是自性弥陀,我们也能唯心净土。
我们是佛陀的弟子,《无量寿经》还说我们是什么?「于我法中」,你们怎么都没有反应?第一弟子读完,第一弟子管他去第一弟子,跟我们没关系。「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要勇于承担。所以我们当下依《无量寿经》去做,虽然娑婆界是比较浊恶的,但是共业当中有别业,我们真正把《无量寿经》当自己人生的剧本,当下西方净土这个小小的雏形慢慢的就落实在我们娑婆界了。所以佛陀的大慈大悲是抽象的,绝对是从我们自己佛弟子身上把大慈大悲做出来、演出来,才能让人生起真正的信心,那才是真正为人演说,把它做出来。所以诸位朋友,谁是地藏菩萨?你们现在头顶不会觉得热热的吗?「地藏,地藏」,假如这时候还地藏是地藏,我是我,那我们都白修了,我们也对不起师父。
师父说四大菩萨表什么?表修德。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四大菩萨表修德,「悲智愿行」,佛菩萨的名号表我们的性德,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所以这四大菩萨都是我们修学的榜样,我们不去做四大菩萨怎么修?我们在当下,地藏菩萨是地藏菩萨,我是我,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我是我,那当下的分别、执着怎么契入菩萨的存心?所以诸位朋友,谁是地藏菩萨?你们也稍微响应一下,就是我们自己,谁是文殊菩萨?谁是普贤菩萨?我们自己。有这样的心境,读《地藏经》、读《无量寿经》完全感受不一样,念起「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那个心境就不一样。
我们再细细思考,地藏菩萨,为什么佛陀交代他莫令众生堕三恶道?因为地藏菩萨表的是孝敬的心,孝敬父母,奉事师长,只要有这个基础在人不会堕落,所以这是最实质的。当我们能够演慈辩,留住众生的孝敬之心,那他的人生就不会堕落,由于有了孝敬之心,是非善恶他也会判断。所以「授法眼,杜恶趣」,你看杜恶趣不就是不要让他堕三恶道吗?「开善门」,孝敬之心开人心地无穷宝藏,孝敬之心通每个人的自性,所以叫地藏菩萨,这个地就是表我们的自性心地,开启了那个宝藏。所以怎么开启自己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福分?没有别的,从孝敬父母、奉事师长开始。从《弟子规》「入则孝,出则悌」,而这个悌的精髓所在也就是恭敬心。「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对长辈、对老师的恭敬。「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些经句真正领受了,那个心量就不断的扩宽来了。
我们刚刚也提到印光祖师的这段话,这段话完全没有离开生活,而这段话却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具体在生活处事当中的落实。这些高僧大德说的话那都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绝对离开生活别无法可修了。所以「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你看礼敬诸佛,「下和」,六和敬,「忍人所不能忍」,忍辱,「行人所不能行」,广修供养、精进,你看六度、普贤十愿都在其中。「代人之劳」,不是布施吗?不是广修供养吗?「成人之美」,不是随喜功德、称赞如来吗?「静坐常思己过」,不是忏悔业障吗?「闲谈莫论人非」,口和无诤,你看有没有离开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
所以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每天穿衣吃饭、我们每天工作处世都能行圣贤的教诲,都能照佛菩萨的教诲去做事,那一天都没有白过,那一天会不会有法喜?一定有法喜。我们为什么没有法喜?修行跟生活脱节了,今天工作比较忙,心里想少读一部经、少念五百声佛,生烦恼了,没有了解到我在工作当中就在礼敬诸佛、就在称赞如来、就在广修供养。普贤十愿说以此普贤十愿回向西方,临终的时候可以往生,普贤十大愿的力量很强,当下就能实践普贤十愿。当下我们实践,西方诸上善人都说这个在善果林、这个在娑婆界这个众生已经在做普贤十愿了,阿弥陀佛赶快来接他,你都不用担心,别人都会帮你提醒阿弥陀佛来接你。
对!当下即是,当下肯放下烦恼习气,当下肯放下师父常讲的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是当下肯放下。当下敢承担,提起,提起什么?「但愿众生得离苦」,提起「遵圣贤教诲,弘仁爱大道;秉弥陀悲愿,促寰宇和平」,所以当我们有这样的领会,那时候我去教书的时候,身体比较累,但是内心很欢喜,你看我们每天教书,不止我们教书,任何一个行业,在工作的当下都可以修普贤大士之德。你看我们看到学生,学生也是阿弥陀佛,所以「礼敬诸佛」,看到自己的同事、校长,都是这个态度。
再来「称赞如来」,一个孩子有孝心了,我们循循善诱,肯定他、引导他,他这个善良的本性不断的引发出来,那称赞如来。我们的同仁非常尽忠职守,而且现在这个时代,尽忠职守默默耕耘的人反而有可能没有被人家看到,现在做表面功夫的有,扎扎实实做的反而比较少,这时候我们过去说教育界就是有像你这样的老师,才能又教出对我们整个民族社会的栋梁之材,都是你们默默耕耘做出来的。那个老师本来改作业都已经快要没电了,突然听你这么称赞,他的那种使命感、荣誉心都来了,马上「好,继续干」。这种事我们每天都可以称赞如来,我们不管在哪一个行业,不管在道场还是在企业,看到尽忠职守的人我们给予至诚的赞叹。
再来,「广修供养」,我们每天教书是内财布施,又把古圣先贤的教诲告诉学生,法布施,然后把这些道理告诉他们了,他们人生少走冤枉路,他们人生少走错路,一走错路会有非常多的恐慌、懊恼,所以这叫根本无畏布施。所以真正的无畏布施不是一时解决他的痛苦而已,是从思想观念把他导正,他人生思想观念正确了,命运掌握在他手上,他对命运没有恐惧,所以我们每天可以广修供养。不只可以广修供养学生,我们的同事我们有好的资料马上欢欢喜喜的给他,而且给他不只是供养他,还供养谁?供养他的学生。像我曾经,因为我们是比较大的学校,大学校跟小学校不大一样,大学校是去了两年、三年,可能就只认识同年级的老师,小学校,从校长到所有的工作同仁没有一个不认识的,所以小学校的气氛特别温馨,有好吃的东西一定是全校老师一起吃,好不热闹,结果就变成一个大家庭。
我第一年是在小学校,回味无穷,第二年在大学校,有时候不同年级的老师走过来,你对他笑一笑,有时候他还不是很习惯,所以那时候我在大的学校的时候跟其他的年级就比较不熟。但是我们都很清楚有缘千里来相会,人跟人相遇不容易,要知缘、要惜缘、要造缘。这个造就是创造更殊胜的法缘,互相成就,我们要有这个存心。按照机率学的概念来推断,人跟人能碰在一起都叫什么?人跟人,这一辈子被你碰到的人都是奇迹,都是几十亿分之多少,是不是奇迹?是。所以既然是这么殊胜的因缘,我们要好好爱惜,怎么还可以摆一个臭脸给人家看?那绝对不愿意的。
这个奇迹只是用人算是奇迹,再把它用十法界众生来算,我们不要说其他,地球上就好了,那真的是不可思议。诸位朋友,地球上畜生道的人数是人的几倍?真的,我们这一世相遇,我们两个都是人,抱起来痛哭,很感动,「我们都当人,真好!」很难得。人身难得!你看畜生道的总数是我们人道的无法计算的倍数,我们举个例子,在全世界最大的原始森林亚马孙河,这个森林里面某一种蚂蚁的总数就可能远远超过人类的总数,有没有?你看那一窝蚂蚁在一棵大树下,那一窝蚂蚁有多少?数都数不尽。是,只有其中一种蚂蚁,全世界蚂蚁总数就不知道是人的几倍,更何况物种有那么多。所以对他人来讲,他能得人身就已经相当殊胜,相当不容易了,我们对得起这个因缘是表演给他看,演给他看,让他能来接触佛法,接触圣贤教诲,这样我们才是知缘、才是惜缘。我们有了这样的心境,人跟人就会有一种亲切感。
所以我到大学校去也希望跟全校都比较熟一点,怎么熟?佛法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好用,佛陀讲人与人相处要用四摄法,先布施。有一种饼干没有加防腐剂,没有加任何化学成分,全部都没有,非常健康的胚芽饼。这个胚芽饼也是有来历的。所以真的是从很多事物当中都可以看得到,「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这个饼干,当初有一个师姐她去找一家糕饼店,她说我现在要做出绝对没有加任何伤害人体的调味料在里面的饼干,然后那个老板就说那不可能,绝对做不出来,一口就给她回绝掉了。她在那里默默哀求,求了很久,老板实在拗不过她,他说我跟妳讲,我纵使让妳去跟里面做饼干的师父见面他们也绝对不会帮妳做,结果那个师姐说好,那你就让我去讲一下。妳去,妳去。她就真的进去做糕饼的现场,就跟做饼干的师傅讲,说你要这么做,绝对不要加伤害人体的东西。然后那个师傅很生气:这种饼干是绝对做不出来的,纵使做出来了绝对没人要吃。不然你就做做看,没有人吃再说。还是拗不过她的那种耐性、那种坚持,真的做了。他们想象中那很难吃,结果一吃,淡中有真味,愈咬愈香。
其实不是饼干这样而已,你看,我们那个蔬菜不用化肥、不用农药,那个吃起来都有菜的原味,有没有?反而现在喷一大堆农药、化肥以后,水果都没有它本来的那个香味,好像吃什么水果就是甜甜的而已,那个味道都不浓。后来那个师傅拗不过她,真的做了。结果一做,那家公司基本上其他都不卖了,光卖这个饼干就已经做不完了,常常缺货,因为去买的人都一箱一箱搬,结果这个饼干就很畅销。我是比较提倡健康饮食,所以我拿给学生吃的东西也一定要健康,不然我讲的话都白讲了。所以我就去买了这个胚芽饼,然后我就顺便送每一个年级,他们在开早会的时候我就都拿给他们吃。他们吃了觉得很好,有的给孩子买,有的给学生买。因为小孩有的在成长的过程容易肚子饿,甚至于有的父母没有做早餐,然后就放一些钱给孩子,也不清楚孩子到底有没有去买早餐,甚至于那几十块都拿到电动玩具店去玩了都不知道,所以孩子有时候上到九点多十点,饿得脸色都发青,因为他没有吃早餐,所以这时候我就拿几块饼干给他吃,给他止止饿。后来我的同事回回来,大家都要订,结果我就变成送货的,开着车子搬个三、四箱,很快乐,本来不打招呼,很少打招呼的同仁,我亲自把饼干送到他的教室去,他说谢谢,下次在学校里看到我,远远就跟我打招呼了,这段缘就不断的愈来愈深厚了。慢慢的人家看你都常常布施,觉得你还挺热心的,就很乐于跟我们交流,这时候中国文化、佛法很自然就可以介绍出来。所以我们真有去用,真正会有所受用之处。
我刚刚是提到普贤十愿就在你当下的生活。所以我们广修供养不只是对学生,还有对我们的同仁,甚至于是我们把所积累的知识、积累的宝贵经验,比方善果林现在每个礼拜六、礼拜天都有读书会,来了一百个老师,我们把最宝贵的经验讲出来就利益这一百个老师,也利益了这一百个老师背后的学生,这个法缘就可以这样结出去了。甚至于是您教孩子、教学生、教孙子,教得很受用、很宝贵的经验也可以跟我们讲课的老师讲,讲课的老师又可以把这个宝贵的经验透过网络供养给大众。
我曾经讲过很多小孩子德行很好的例子,结果居然有一个女士写一封信给我,这封信把她们家的一段故事希望我来广修供养给大众,结果居然不是写他们家的小孩,是写他们家那只黑猫,我真的啼笑皆非。她说我们家这只黑猫居然做到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其实这位女士非常慈悲,她是要提醒我们,我们教的孩子可以不如黑猫乎?不要教的连黑猫都不如了。她说她们家那只黑猫,当牠妈妈在骂牠的时候牠都非常恭敬在那里听,吃东西的时候,一定是等牠妈妈吃完了牠才上去吃,「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讲到这里我们都觉得很惭愧,以前都还比不上这只黑猫。所以什么时候可以广修供养?时时刻刻都可以。
再来,「忏悔业障」,我们每天教学有不当之处,有起情绪之处,赶快反省,赶快检讨,赶快修正。我们每天早上念《弟子规》一次,提醒自己,晚上反省自己,把自己教学的能力、德行不断往上提升,这就是忏悔业障。再来,「随喜功德」,每天看到同仁好的地方,看到任何人好的地方,我们都可以随喜功德。「请转法轮」,当我们把闵子骞的故事讲出来了,孩子的善良被打开了,那在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说不定你教的学生哪个就是范仲淹再来的,你那个故事一讲他醒过来了,有没有可能?有,把他前世那种心境、那种精神就接通了。所以普贤十愿在当下生活当中都可以马上去落实,有了这样的心境,「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我们刚刚提到了这两句,诸位朋友,这两句什么时候做?第一句,我们刚刚说的,仁爱之心当下就可以做了,第二句?什么时候秉弥陀慈愿,促寰宇和平?假如这两句话是二法那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我们想起《佛说阿弥陀经》的一段话,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诸位朋友,「甚难」两个字是谁讲的?一切诸佛如来讲的,是吧?十方诸佛各出广长舌相,说释迦牟尼佛太勇猛了,在这种五浊恶世当中,自己成就了菩提果,又为众生说难信之法,当生成就之法,太难了。他在这么难的环境都能做得到,我们不能懈怠。
你看,我们很多朋友他德行很好,他所处的逆境比我们多很多,结果人家都突破了,他不用跟我们讲什么我们就生惭愧心,我们就生赶快向前的心,比人家差太多了,他把我们的惭愧心给唤醒,他把我们那种承担责任的心唤醒。所以相同的,因为释迦牟尼佛行的是最难的境界,这个在难行能行当中就供养了十方一切诸佛国土,所以十方诸佛都出广长舌相赞叹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也赞叹在这么五浊恶世当中我们还能够珍惜当生成就的念佛法门。「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知难,无过此难」。所以我们在这么难的过程当中十方诸佛有没有在看着我们?有没有?你们怎么都没有反应?有,十方众生有没有在看着我们?有,你在这么浊恶世间开出火中莲花,这真是广修供养,其他佛土:「人家那种地方都干得这么积极了,我们还偷懒,不行。」我们也是用至诚的心供养虚空法界,让大家都能勇猛精进,同生极乐国。所以时时察我们的心念,要用不分别、不执着的心来修行。
刚刚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讲到学佛要先学吃亏,世间绝对没有吃亏的事。我们这一辈子于人无争、于世无求,看起来好像吃亏了,事实上有大福,这一生不跟人争,有好地方去,可以回到西方极乐世界。在历史上有非常多的这些圣哲人留名青史,而确实当他们留名青史当下他绝对不是要做给人家看,刻意做给人家看那不是从至诚、不是从天性、天伦当中流露出来,反而都是做得觉得理所当然,他不觉得有功劳可言。我们就想起许哲女士受到全世界人的肯定、爱戴,但是她都觉得我也没做什么,那都是我应该做的事,我没什么功劳,人家赞叹她是新加坡的国宝,她笑一笑,说我只是一个会扫地、爱做工的普通女性而已。所以真正伟大的人都从平凡中见出来,绝对不是在那里要一些虚名,要一些丰功伟业,他一定都是老老实实不断把仁爱的心散播开来。所以我们讲到做人的五伦大道,本乎天性。
在明朝有一个人家姓吴,吴子恬,他娶了一个太太姓孙,吴子恬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母,因为他母亲比较早去世,后母又生了一个弟弟,后来他父亲去世,他的后母就把千金藏起来,又把田产分成三份,比较好的那两份就给她自己还有她自己亲生的儿子,另外一个最差的土地就分给了吴子恬。吴子恬他就很生气,他就要去找他的后母,要去把她藏起来的钱要一起跟她分。当然我们可想而知,假如他真是硬要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一定会吵架,一定会变成世间人的笑话。所以家里只要争吵起来,这个家纵使多有钱,败相已露。所以《朱子治家格言》说到「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很多教诲我们可以反着看,「家和万事兴」,家不和呢?那很快家风就会败丧下来,所以伦常只要发生冲突,不和谐了,这个家庭凶兆就出来了。
他的太太很贤德,姓孙,马上就阻止他,你不要去跟婆婆要钱,这样不好,她先生就平息下来,任劳任怨,就从他自己分的不好的土地开始干起。后来他的弟弟因为分到比较多田产,比较多钱,然后染上赌博,一下子就把钱给花光了,不只自己的花光了,连他母亲的钱也都败掉了,母子两个都已经到了流离失所,流浪街头的地步。诸位朋友,假如你是吴子恬你会怎么做?我们会不会在那里「老天有眼,你看你看,这个下场真好」,这个话旁人说了人家不会觉得怎么样,自己的兄弟变成这样子,我们还在「你看,有恶报了吧」,那会给旁人看笑话,再怎么说都是母子、都是兄弟。
这时候他的太太,你看,有一个好太太真的旺三代,很多的危难,甚至很可能让他一生名节扫地的危机,太太都把它化解掉。他的太太马上告诉他,你赶快去把婆婆接回来、把弟弟接回来。接回来以后就认真用心奉养他的后母,然后又教导他的弟弟这些做人处世。其实说实在的,他的后母跟弟弟非常无礼,没有分寸,做了这些事情,事实上他们自己的心中知不知道自己错了?知道,人的良心都还是在的,只是他的良心拗不过他的贪欲而已。所以今天他已经落得这般田地了,结果吴子恬夫妇不计前嫌,还尽这一分孝道、尽这一分悌道,所以他的弟弟非常感动,就浪子回头,后来兄弟处得很好。他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中进士,那也很不简单,生三个儿子三个全部中进士。进士是全中国考试,才录取不多名额,而他们却有三个孩子都上了。而且我们想想,他们也不是官宦之家,也是农民之家,为什么下一代马上这么显赫?都是这分孝悌、这种德行感召来家风快速的成就。所以吃亏是福,这是老祖宗非常深切的人生哲理,我们要懂得去感受。这是在明朝的一个例子。所以我们现在在五伦当中都觉得但尽我的本分,我们别无所求,这叫真正安分守己。对方怎么对我们,我们不管,我们只管自己应该做对什么事情。
在宋朝有一位女士叫邹瑛,这位女士她是妾所生的,她的母亲是她父亲的妾,而哥哥是她父亲的夫人生的,她的哥哥娶了一个太太,也就是她的大嫂。因为她的母亲脾气比较大,常常会虐待她的大嫂,这个小姑非常善体人心,假如她的母亲太少食物给她的大嫂,她会把自己的食物再拿给她大嫂吃,比方母亲派很多重活给她的大嫂,她会默默的去帮她干。你看那种感觉会让大嫂心中非常的温暖。甚至于她的妈妈在责罚大嫂的过失,她还会跑过来自己说我也有错,让母亲对大嫂的责罚减少。诸位朋友,现在这样的小姑多不多?假如现在还有这样的小姑,那这个小姑她的子孙会很兴旺。所以人绝对没有吃亏的,人欠你,天会还你。
这个小姑后来年龄也到了,就出嫁了,结果就嫁到一个书香门第的人家去,她嫁过去了也是相夫教子,所以家里的人跟外人对她都非常的赞叹。她生了一个孩子,结果抱回家才几个月,她的大嫂看了很高兴,就把这个孩子抱到自己的房间里面去,这么一抱,一不小心,这个孩子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掉到火炉里面去,结果因为烧到额头,小生命就去世了。她的婆婆非常的生气,准备责罚大嫂,结果邹瑛马上就赶过来,她说:「妈妈,这是我自己抱到大嫂的房间去的,所以这个不干大嫂的事情。」你看她马上引为自己的过失。她的大嫂就很难过,饭完全吃不下,结果你看这个小姑马上讲,她说:「大嫂,我前几天作梦,就已经梦到这个儿子跟我无缘,他将会死去的梦,我已经梦到了。」她有没有做这个梦?你看那种善解人的心到这种地步,太不容易了,这个假如听到念佛法门一定往生,都没有自己了。然后就劝她大嫂要吃饭,然后跟她大嫂安慰完之后说妳不吃我也不吃,所以她大嫂勉强吃了,她也就跟着她大嫂去吃饭。后来她活到九十五岁,生了五个儿子,四个中进士。我们明白作善降之百祥,人真的没什么好挂碍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福分自自然然会回来。但是我们能不能以有求的心去处世待人?不行,都要以一颗至诚的心把人生的道义、情义、恩义时时放在心中,在电视里面、电影里面的好戏就会搬到我们自己的人生来上演。
我曾经有个朋友,我遇到她的时候是她人生最低潮的时候,真的,我听她的叙述,她那种人生、父母的不幸,自己很多的人生挫折,我听了觉得我没有遇过比她苦的人,自己怀孕了,怀胎十月,结果临产的时候胎死腹中,都是那种人生很大的伤痛。结果从头讲到尾我没有听到她有一句对人的责备,只听到她常常补一句「都怪我没智慧,都怪我没做好」,所以我们听了深深感觉她虽然人生受了很多的挫折、苦难,可是她那颗善良的心没有丝毫的改变,我们面对这么善良的人,真是两肋插刀都要帮忙她到底。所以那时候,我是在补习班认识这位老师,她现在是教得很好的老师。她本来是读文科的,所以对数理不熟悉,我已经「这样的人一定要帮」,我就每天拉她来学物理、学化学,学得她对我是又敬又恨。因为没办法,时间不够,就一直逼她学。后来她考试考的成绩也不错,补习班还请她回去讲课,还教大家要怎么好好学习。因为她也吃素,所以大家想吃素怎么成绩这么好,都陪着她一起吃素。也真是,要考功名,你看以前读书人都知道考功名以前要斋戒,多吃素、多积阴德,因为能不能考上跟阴德有关。所以人真的有肯吃亏、肯无私付出的心,那会是佛菩萨、圣贤人照顾的人生。好,这节课先到这里,谢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