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55集)视频/MP3/文字/王海波神父、开吉法师、杨帆居士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王海波神父、開吉法師、楊帆居士  (第五十五集)  2014/7/5  台灣台南極樂寺  檔名:02-042-0055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链接MP3链接

老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

學生:大經科註學習心得報告之一,慚愧弟子王海波神父向大家匯報學習心得。

每次聆聽大家的報告,都幫助自己認識《大經》、認識海賢老和尚。我也每天看三遍光碟,超過三百遍了,但缺乏誠敬心、恭敬心,所以沒有悟處。一開始,我把看光碟當成了任務,看光碟時常常昏沉,妄念紛飛,看遍數多點就覺得沒有意思了。當要退心、放棄的念頭出現,就有師父在講經中為我打氣,點點滴滴引導我去認識海賢和尚,真是苦口婆心,孜孜不倦。師父一講,我的信心就又有了;要是師父不講海賢,我的信心又沒了。直到學習班第五十二集,劉老師的分享報告和師父的開示,我對海賢和尚的光碟才有點感興趣,由被動變主動,由消極轉向積極。有師父為我開導,幫我了解,有大家的分享,才有些許的粗淺認識。

一、老和尚說:「沒事、沒事,我在念著佛哩。」念佛是老和尚的安全,什麼是我的安全?自己把什麼當成了安全?如果不是佛,其他的一切都是虛妄的。為什麼自己患得患失?原來一直向外找安全,找錯了方向,放錯了位置。這是話裡有話,老和尚除了念佛之外,一切都沒有放在心上,所以就沒事沒事,心在佛號上。我的心放在哪裡?放在了自私自利、五欲六塵上。這是告訴我要回頭,心上什麼都不要放,就沒事了,放這句佛號就安全了。希望自己從此回頭,真能有如此認知。

二、光碟即將結束時,有一個鏡頭,老和尚穿著棉衣坐在門口,兩手一直在搓著。這一定是冬天,在門口曬太陽。我看到的是代眾生苦。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佛陀教育就沒有光明。老和尚九十二年經歷著一個又一個寒冷的冬天,期待著佛光普照,把眾生由寒冷帶向溫暖,由冷漠帶向慈悲。

三、十玄門之「主伴圓融具德門」。主伴圓融,小到身體的細胞,大到宇宙,無不是主伴圓融。主伴圓融,我理解就是禮。主也是伴,伴也是主,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環境,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已,都是為了這場戲。台上不同,下台都一樣。是主、是伴要看境緣的需要,不是自己有意思要做主或做伴;可以做主,也可以做伴,主伴可以互換,完全在於眾生的需要。主伴圓融,師父說是任一,不是獨一,不是自尊自大、唯我獨尊,這太重要了,太好了!若不是佛說,我永遠在自大裡,我的宗教信仰也就跟著我自尊自大了。要懂得主伴圓融,人與人之間就和睦了,社會就和順了,世界就和諧了,宗教與宗教就成為一家了。老法師多次強調傳統文化與宗教的重要性,在學習班第四十四集,師父說:「宗教要回歸教育,宗教要互相學習,宗教要互相讚歎,宗教要團結,宗教要放棄傲慢。」師父上人慈悲,給所有的宗教指出了方向,現在及未來要走的路。

自己對此反省,一、要想讓宗教回歸教育,只有自己先接受教育,才能推動宗教教育。宗教沒有回歸教育,形式化,這是我的罪過,因為我不願意接受聖賢教育,不能依教奉行,所以自己的宗教才遠離教育,走向形式化。二、宗教要互相學習,我有沒有向他人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我能去掉自己的缺點,學習別人的優點嗎?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心量大,集一切美好世界於一身,所以才成為極樂世界。三、宗教要互相讚歎,我誠心誠意的讚歎過別人嗎?同行相忌,我真的讚歎過其他的神父嗎?君子成人之美,在關鍵時刻,名利當前,我能推薦比我有德行、有智慧、有愛心的人嗎?

四、宗教要團結。我真的用自己的祈禱、思言行為做了和平天使嗎?有沒有以我為中心,希望教友們喜歡、關心、愛我這一位神父?願不願意教友關心所有的神父、支持所有的神父?願不願意別的教會超過自己的教會?能不能、喜不喜歡幫助比自己差的教會,親如一家?五、宗教要放棄傲慢。自己有沒有以我為中心,自以為是、唯我獨尊的心態?我最近有一個體會,要想放下傲慢,就要承認自己是罪人,不是別人是自己。真認識到自己的邪惡,還敢瞧不起人嗎?還敢不尊敬人嗎?還敢不謙卑嗎?傲慢就是自以為是,並以此判斷人、事、物,恭敬心沒有了,真誠心沒有了。有本書這樣說:「愛基督宗教甚於愛真理的人,接下來便會愛自己的教派甚於愛基督宗教,最終則是愛自己甚於愛一切。」(Samuel Coleridge,《Aids to Reflection》 1825,翻譯為塞繆爾.柯勒律治的一本書,可以翻為是《輔反射》或是《對沉思的修正》。)

海賢老和尚最後表法,「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不正是主伴圓融的體現嗎?宗教教育、宗教互相學習、宗教互相讚歎、宗教團結,不正是實踐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嗎?師父上人在講經中不止百次的教導我們要向海賢老和尚學習,這不正是主伴圓融,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的落實嗎?身先士卒,時時處處為我們表法,宗教回歸教育,從我做起;宗教互相學習,從我做起;宗教互相讚歎,從我做起;宗教要團結,從我做起;宗教要放棄傲慢,從我做起。破壞師父的理念就是罪人,從我做起,師父的話就一定能實現,人類就有救了,世界就太平了。師父之聖言從我做起。以上是慚愧弟子王海波的學習心得,懇請師父慈悲批評指正。阿彌陀佛!

老法師:今天我們看到也是我們的老同學王神父,他的心得匯報剛才我們聽過、看過,讓我們感到非常佩服。世界要恢復安定和諧,地球要化解災難,靠什麼?現代的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以心控物,也就是大乘教上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六祖惠能大師的話我們記得很清楚,就是他開悟之後最後說的一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所以,我們的念頭能控制一切物質現象,小對個人,大對宇宙,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化解災難,災是個人疾病、障礙,難是環境異常,用一個善心、真心,問題就解決了。從哪裡做起?一定是從自己做起。

大乘教裡頭,特別是淨土宗,淨土宗的方法非常簡單,男女老少、賢愚不肖,人人都能夠修學,沒有絲毫困難。可是它難,難在哪裡?難在相信。這是諸佛如來說的,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如果真信了,這確實不是一件容易事情。我們在大乘經上看到,遇到這個法門真正能相信,佛說這個人肯定是過去無量劫中供養過無量諸佛如來,今天遇到這個法門生歡喜心,沒有懷疑,完全接受。那是得無量諸佛的加持才有這種效果,不是偶然的,不是僥倖的。

我們回過頭來看海賢老和尚,出生在一個貧農的家庭裡頭,兄弟姐妹五個,不少,他們的生活之艱難,我們可想而知。他十二歲的時候遇到了旱災,沒有收成,父親到外面討飯,很不幸遇到土匪,被這些土匪活活打死。我們就想到他的母親多困難,帶著五個小孩,把他們都養大,真不容易。他母親八十六歲往生,我們在光碟裡面看到,走得自在,那不是凡人。海賢是老三,這也不是個凡人,雖然在這個環境長大,他能孝順父母、恭敬尊長,這個德行是母親從小培養的。依過去生中無量劫來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自自然然就想到,他這一次到這個世間來,是來幫助佛度化眾生的,佛門所說的再來人,不是平常人。但是這個方法,平常人可以學得到。我們相信諦閑老和尚那個徒弟鍋漏匠,那也不是個平凡人,為什麼?平凡人不可能一聽就相信,也是來表法給我們看的。對我們有莫大的恩德,這個恩德是什麼?增長了我們的信心,堅固了我們的願心,無論是我們看到、聽到。

海賢為我們表法時間長,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九十二年不拐彎,不拐彎的意思就是沒有改變,沒有失念,失念是忘掉了。真的是一句佛號念到底,所以有這樣殊勝的成就,給我們做出念佛人的好樣子,這是其一。更重要的,是為我們表法一個念佛求生淨土人的日常生活,這一條重要。我們看到老和尚的慈悲,老和尚一生沒有怨恨過人,沒有分別心,沒有嫉妒心,沒有是非心,沒有貪戀心,你去仔細去觀察。無論在什麼時候,對任何人,他是滿面笑容,像彌勒菩薩一樣。所以,無論什麼人,男女老少、賢愚不肖,遇到海賢老和尚沒有不生歡喜心的。這個做人做到家了,我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別人毀謗他、侮辱他、羞辱他,甚至於傷害打了他,他都沒有放在心上。

從這些地方我們就要了解,整個宇宙,無論是世法還是出世間法,都有陰陽兩面,所以法沒有定法。佛法也不是定法,佛無有定法可說,佛沒有一定的身相可現,完全隨緣,如果是定法就不能隨緣,不定。換句話說,我們看到一個人、一樁事、一件物,人事物,都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歡喜的,這對事就善;討厭的、怨恨的,那就是負面的惡。法有沒有善惡?沒有,一切人事物沒有善惡,我們用善心對它它就善,用惡心對它它就惡。所有一切善惡是從自己念頭生的,外頭境界沒有,這個道理要把它參透。放下雜念、放下妄想,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像賢公老和尚一樣,那就純淨純善。首先自己心裡頭純淨純善,然後看外面所有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無非皆是純淨純善。這個念佛就到家了,他能不往生嗎?學老和尚念佛,要學老和尚這些本事。

本事,本性上的事。中國老祖宗說過,那個時候佛法沒到中國來,老祖宗就說本性本善。學聖賢、學佛菩薩,就是要把本善找回來。本善沒有失掉,是因為我們沒有人教導,我們迷了,一覺悟就找回來了。找回來,就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找回來,我們的生活行持就會跟賢公老和尚一模一樣,他生活當中點點滴滴做到的,我們自然也做到了,這個道理要懂。

先把自己做好,然後要想到怎樣幫助眾生,幫助現前苦難的眾生。那就是我常常所說的,要這個世界恢復到安定和諧、太平盛世,必須做到四樁事情。第一個,這個地球上,國家與國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政黨與政黨、族群與族群、宗教與宗教都能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天下太平了,盛世出現了,這是我們心心所嚮往的。從哪裡下手?從團結宗教下手。怎麼團結法?互相學習,從我下手,我學我的宗教,我也學別人的宗教,這個世間所有宗教我們都學。這是我學別人宗教的,《世界宗教是一家》。

用宗教的話來說,我相信宇宙間有一位真神,佛教不叫真神,佛教叫自性、叫真如、叫實相,也叫真神,名字很多。它是整個宇宙一切現象的本體,佛法叫它做心性。心是念頭,妄心,性是真心、是本性;心,這個念頭有生有滅,性不生不滅。心性是一不是二,覺悟了叫性,迷的時候叫它做心。心也叫阿賴耶,阿賴耶是梵語,叫藏識,藏是含藏的意思,就是說它像個倉庫一樣。其實就是六祖惠能第三句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就是藏識的意思,它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雖具足無量無邊,但是它是空寂的,因為它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心理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所以用一個空,真空。真空不空,它能現相,遇到緣它就現相,現什麼相?整個宇宙。

整個宇宙是同時現前的,沒有先後。什麼時候現的?就在當下,一念。過去的一念已經過去了,痕跡都找不到,未來的還沒有到,就當下這一念。這一念是真心,理事、性相、因果無有一法不具足,就是當下一念。一念存不存在?不存在,所以心是清淨的、是寂滅的。《無量壽經》的經題上講得好,清淨、平等、覺,有這三個現象。這三個現象是一而三、三而一,是一體,不能分割,在一念當中產生的。這一念多長的時間?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用現在的秒做單位,一秒鐘有多少個念頭?有二千一百兆,單位是兆,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這裡頭的一次。我們沒有辦法體會,我們無法掌控,所以說不可得,《金剛經》上告訴我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過去、現在、未來是講三個,三個念頭,你要曉得一秒鐘裡頭有二千一百兆個念頭,你怎麼會知道?

整個宇宙的現象,就是在這個高頻率波動下產生的幻相。幻相存不存在?不存在。一念不可得,念念不可得,相是假的,不是真的。老和尚教我們掌控到一念,一念是真的。一念是什麼?阿彌陀佛,沒有別的念頭,其他的全是假的。因為阿彌陀佛這個念頭能幫助你這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你就證得大圓滿,這是事實真相;生到極樂世界,你就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這是事實真相。

斷妄、證真是所有宗教共同的一個目標,但是修行確實難易差別太大了。唯獨淨宗,專念阿彌陀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重要,這八個字人人都能學。菩提心,蕅益大師說得好,真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真正相信這個宇宙裡頭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對這樁事沒有絲毫懷疑,完全能接受,用真誠信心發願求生淨土,這就是無上菩提心。心裡頭只有這一樁事情,其他的全放下。海賢老和尚表法說,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都是假的。所以要統統放下,這才叫真的發無上菩提心;還有一樁事情沒有放下,菩提心沒發,你心不清淨,你心不平等,你心還是在迷,不在覺。沒有菩提心念這句佛號,是跟淨宗結法緣,阿賴耶裡頭種下阿彌陀佛的種子、極樂世界的種子,這一生不起現行、不起作用。要有菩提心,這句佛號才起作用,這個作用是你在往生到極樂世界,你的品位決定在念佛功夫的淺深,這個重要,我們不能不留意,一定要搞明白,一定要搞清楚。

人生很短暫,一百年真的像一彈指一樣。我是三十八年,二十三歲到台灣,不知不覺彈指之間這八十八了,想到來台灣那個時候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樣。我到台灣是從廣州出發,坐的船是海軍的登陸艇,在高雄登陸。軍方有車,大卡車,把我們送到台南,住在旭町營房,那個營房現在還在,成功大學的校舍。我記得那年我在廣州過端午節,過了端午節大概不到一個星期就到台灣來了,農曆的五月。我們同船到台灣來的人,大概三分之二都過世了。人生真的太苦,時間太短了,如果沒有真正走向正道,你說多可惜。

我們今天要想作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行了。佛是老師,神是上帝。早年我在美國,告訴美國的朋友,他們都是基督徒、天主教徒,我告訴他,來學佛,沒衝突。你們跟上帝、跟神是父子關係,你們到這個地方來學佛,跟釋迦牟尼佛是師生關係,沒有衝突。你看小孩,在家有父母,在學校有老師,沒衝突。你們要真正來學佛,神高興,他會想到,你看,我的兒女做最有智慧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不會怪你,會很開心,你找到這麼好的老師。我這個說法很多人接受,所以我在美國,星期六晚上專門給他們開了一個班,跟他們講佛法。星期天他們上教堂,星期六則聽佛法,聽佛法長智慧,沒有衝突。衝突是誤會,沒搞清楚,真搞清楚、搞明白了,老師跟父母怎麼會發生衝突?沒有這個道理。一般講起來,老師跟父母一定是密切合作,把孩子教好。這個道理要是搞明白、搞清楚了,就會很認真的來學佛,長智慧,幫助你斷煩惱。

我們要想對今天苦難的世界做出貢獻,宗教決定不能缺少。我剛才講了四樁事,都要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四樁事有次第的,一定從宗教開始,從宗教下手。宗教對於世人有很大的貢獻,真正把幸福,把智慧、幸福帶給這個世界,確實能夠化解衝突,有智慧就能化解。王神父有智慧,我沒有叫他離開天主教來出家學佛,我沒叫他,我勸他以神父的身分,我們宗教大團結,我們宗教互相學習。我希望將來神學院裡頭有出家人在學習,佛學院裡頭有牧師、有神父來學習,我這不是幻想,我想非常有可能。我心目當中,至少有二十多年了,想著一個世界宗教大學,每一個宗教設一個學院,將來所有宗教弘護這些人都是同學,都是一個學校畢業的,院系不相同,大家都是同學,宗教的衝突沒有了。如何化解宗教衝突,這是許許多多國家領導人頭痛的一樁事情,一個宗教大學,問題就解決了。所以,一定要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我們要拯救危機、拯救災難,希望宗教徒能醒悟過來,手牽手大團結。

第一個榜樣做出來了,在澳洲圖文巴。九月份我們有個大型的活動,一個月,禮請正覺精舍老和尚到澳洲去傳法,果清法師。這是專修戒律的,大乘戒裡頭大概只有他一個了。小乘戒在斯里蘭卡有,傳戒的法師很多,大乘就剩這一家了。我們在圖文巴做一個月傳戒的活動,講演戒律、介紹戒律,圖文巴有十幾個宗教,他們統統會來參加。非常稀有難得,這盛會,地球上頭一次,戒壇,十幾種宗教來參加,所以我到時候去觀禮,看看這場盛會。好,下面還有。

學生:「法輪未轉食輪先」,開吉法師。

佛家常說「法輪未轉食輪先」,來到極樂寺,同修們最為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這裡健康的飲食以及豐富的素食。中國古人教導我們,什麼樣的飲食習慣才是最健康的?

一、養生之道。《弟子規》說:「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日常飲食要注意營養均衡,不要挑食,不可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飽,以免增加身體負擔。《論語》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夫子勸勉我們,食物不要過分講求精美,烹調不要過分要求細緻。《老子》曰:「聖人為腹不為目。」飲食是為了吃飽肚子,不是為了滿足口目。《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云:「齋戒不厭,心中欣欣。」齋戒是物質生活,欣欣是精神生活,人生的目的,是希望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能得到幸福快樂。中國古人懂得養生之道,佛教導我們要齋戒,這是諸佛菩薩的日常生活。齋是過午不食,首重於日常生活當中保持清淨心,這才是最健康的生活。暴飲暴食決定損害健康,簡單的飲食,對於長生之道有很大幫助,對於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都有很大的影響。中國古德教人,早晨吃得好,注重營養,不能多吃;中午吃得飽,不能過飽,八分飽即可;晚上吃得少,這是古人的養生之道。

二、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對於一位修行人而言,師父上人常常訓誡我們:「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無量壽經》經文曰:「於所受用,皆無攝取。」黃念祖老居士於註解中說:「表彼土菩薩平等遊於十方佛剎,於所受用,皆不著取」。因為我們學佛的目的是要超越生死輪迴,證得圓滿菩提,如果對於三界有所取著,那就變成了障礙。因此,釋迦牟尼佛一生隨緣自在度日,沒有任何嗜好,無論是精神及物質上的受用,一切隨緣,無有執著。師父上人告誡我們,所受供養要用真實修持來消化,日日於道業之中真有進步,才能夠接受供養;否則的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此乃事實真相。因此,做為出家人,我們要認真修學,才不辜負十方施主的供養。對於淨土宗修行人而言,我們此生若能夠真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成就了施主的功德與福德。

三、出家人三把刀。師父上人常常教導我們,老一輩常說,出家人三把刀,第一把是剃頭刀,要會剃頭;第二把菜刀,能當大廚;第三把是剪刀,能做衣服。如此,則基本生活就可以不求於人。因為出家人生活清苦,尤其初出家在寺院道場依眾靠眾,五年學戒,為大眾服務,修福修慧,所以常住所有執事工作都要會。《無量壽經.積功累德第八》曰:「不計眾苦,少欲知足,專求白法,惠利群生,志願無倦,忍力成就。」黃念祖老居士在註解中引用《寶雲經》所說的菩薩所修十法:一、內忍;二、外忍;三、法忍;四、隨佛教忍;五、無方所忍;六、修處處忍;七、非所為忍;八、不逼惱忍;九、悲心忍;十、誓願忍,其中內忍是屬於安苦忍。

在《來佛三聖永思集》中,我們聽到上海下賢老和尚說:「念佛修行要能吃苦,以苦為師,以戒為師,不能圖供養享受。」他形象的說:「吃苦哩,穿補哩;想當和尚,會當婆娘。」即使他已經一百一十二歲,若到哪裡去,總是仍然帶著針線包、錐子、剪子等小工具之類,凡自己用的、穿的,全是自己洗洗、自己縫縫補補的,從不張口麻煩人。他說,我還能動,眼又不花,能幹的自己幹,啥都叫人伺候,那就退坡了。而且,老和尚直到往生前一天,還在寺院門前翻整菜地。老和尚的行持,給我們這些喜研經教,卻不務實修的六道薄地生死凡夫以深刻的警示。

二00九年,當弟子的剃度恩師,上滿下成老和尚捨報示寂之時,師父上人囑咐我們開字輩的師兄弟們,從華嚴講堂下來,為常住大眾服務。於是師兄弟們扛著斧頭、提著菜刀,每日清晨三點多就起來,為常住劈柴、洗菜、煮飯。而弟子,這位平日只會提筆寫字的讀書人,也當起了火頭、飯頭,紮著圍裙給幾百人包水餃,用手揉饅頭;燒大灶,用鐵鏟子炒大鍋菜,還被油煙燻嗆得直流淚。直至現在,當師兄弟們回憶起這段生活,依然津津樂道,法喜充滿,溢於言表。時隔多年,弟子深深感受到,師父上人正是在鍛鍊我們的體質,磨鍊我們的意志,更是蘊涵著古德五年學戒,以及促進寺院僧團和合與團結的教育意義在其中。

四、兩個世界的味道。二0一一年底,在劉素雲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同修數人在香港共同合作,做了一桌名為「蓮池海會」的素菜,供養師父上人和諸位大德。所有的菜品都由劉老師親自起名、下菜單,大雲居士做的東北燉酸菜鍋,被稱為「蓮池海會」,刁居士做的烙餅捲土豆絲,被稱為「一心不亂」,陳老師做的烙茄盒,被稱為「蓮花朵朵」,還有弟子做的拍黃瓜,被稱為「清涼世界」。我們在每道菜品前面都貼上標籤,註明它的稱呼。坐在飯桌前品嘗菜肴,卻念念不忘蓮池海會的依正莊嚴,大家都吃得法喜充滿。結束後,劉老師開心的說,等我們下次到香港來,再繼續開辦「蓮池海會」。

其實我們每天都在吃飯,但是凡夫是愈吃愈迷惑顛倒,而覺悟之人,能夠通過飲食滋養色身、長養法身,念念覺而不迷。記得雪廬老人在《兩個世界的味道》中,通過炒苦瓜等苦、辣、酸的菜品,講述了充滿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等眾苦交煎的娑婆世界的味道;又通過香甜美味的糯米藕、蜜炙蓮子等甜品,講述了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極樂世界的味道。而極樂世界衣食自然,思衣得衣,思食得食,這更是殊勝至極,不像娑婆世界眾生為衣食而奔波勞苦。這就是雪廬老人心心繫念極樂,念念不離淨土的警示,在飲食之中,處處啟發我們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覺性。

五、祐民牙醫診所見聞。幾天前,當我們走進劉明德醫生的診所,赫然入目的是「祐民牙醫診所」六個字。「祐」字是形聲字,從示右聲,佐助為右,加示旁,專指神助之意。因此,「祐」字有神明護衛之義,所謂「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也」。「民」指百姓。「祐民」就是祈求諸佛菩薩、諸天神明護佑天下百姓之意,由此可見主事者仁民愛物的真誠愛心。更令人感動的是,走進大門立刻就看到電視機正在播放著上海下賢老和尚「賢公和尚,佛門榜樣」的光碟,並聽聞到莊嚴的阿彌陀佛佛號聲。候診室旁的書架上,擺滿了各類佛陀教育的書籍和光盤,宣傳板上全都是勸化修行的格言經句。這哪裡是診所,這分明是華嚴會上諸佛菩薩慈悲接引,度化眾生的莊嚴道場。

劉醫生和護法大德們非常熱情的請我們吃早餐,素食麵線、燒餅油條、素飯糰和龍泉黑麥汁,這看似樸素平常的家常便飯,在這裡吃起來竟感到無上的美味。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無量壽經》經文曰三十二種大丈夫相,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第四願就是三十二相願,在佛的三十二相中,第二十六相即是「咽中津液得上味相」。《三藏法數》引用《法界次第》曰:「謂咽喉中常有津液,上妙美味,如甘露流注也。」亦即所有的食物到了佛的口裡,一定是最好的上味,此乃佛身心清淨、意地善良之顯現。查閱經論不難發現,此相之前世業因是,「此係由見眾生如一子,復以諸善法迴向菩提感得之相」,「於無量世不待求已,然後方施」(《優婆塞戒經》),「常施病者藥」(《聖大解脫經》)等等。由此可見,津液當中得上味之因就是平等的愛心,此愛心是從自性之中自然流出。諸佛菩薩正是將自性之中對一切眾生的真誠愛心發揮出來,並真正認識到,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和自己是一體不二的關係,所以才感得殊勝的妙相。

在劉醫生的診室當中,我們驚奇的發現,在牙醫治療台上播放的仍然是「賢公和尚,佛門榜樣」的光盤,這不但能讓患者一歷耳根,永為道種,而且會感到特別安心。因為許多老人都說,他們生平最怕的就是去看牙醫,一聽到牙鑽機的聲音,簡直令人聞風喪膽。可是卻有很多老人寧願坐著飛機,不遠千里來此地看診,就是因為這裡讓他們感到有回家的感覺。劉醫生對於許多大德同修,特別是年長的老人,不但是平等關懷照顧,對療程較長者還包吃包住,真正體現了諸佛菩薩平等無二的真誠愛心。

走到世界各地,我們會發現,其實在虛空法界的塵剎寰宇之中,諸佛菩薩殊勝莊嚴的接引道場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記得從前在聆聽恩師上淨下空老法師宣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時,恩師曾經介紹過,「遍遊淨空主方神,得恆發妙音,令聽者皆歡喜解脫門」。諸佛菩薩帶領四眾弟子遍遊虛空法界,以佛陀教育主導一方、主導時代,以殊勝絕倫的淨土大法,使彌陀名號、賢公德澤妙音普聞,使聽者、聞者生大歡喜心。從而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成為極樂世界蓮池海會的阿惟越致菩薩,並和阿彌陀佛、賢公和尚一起乘願再來,普度眾生。

以上是慚愧弟子開吉淺顯的心得報告,不妥之處,誠請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大德惠予批評指正。開吉在此頂禮感恩,阿彌陀佛!

老法師:開吉法師的報告,那裡面還有兩份是吧?講到養生之道,結合佛法,也就是把佛法落實到我們實際生活當中。這也就是傳戒師對海賢老和尚的讚歎,海賢老和尚修行是在生活當中,這是最難得的。把佛法變成生活,你才真正得受用,如果沒有變成自己的生活,那只是言說,實質上的利益沒有得到;實質上得利益,真正消業障、增福慧。他提到《寶雲經》上講的十種人,我們要特別注意。學道的人多,成就的人少,什麼原因?不能忍,都被這一個字淘汰掉了;如果處處能忍,就成就。我們很明顯看出,海賢老和尚這一生成就得力於什麼?忍,他什麼都能忍,什麼都不跟人計較。而且方法用得非常巧妙,就一句佛號,除這一句佛號,什麼都不放在心上,他就能忍,放在心上就不能忍了。心只跟阿彌陀佛相應,不跟一切境界相應,這是功夫最得力之處。

末後他舉出劉醫生把他的診所變成道場,這也是海賢老和尚所說的,他所學到的佛法真用上了,道場接引眾生、普度眾生。而在裡面修四攝六度,四攝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你到他那個診所就是進入道場,非常難得。學佛的人,無論哪個行業,都可以將你的這個行業變成道場,自他二利,功德無量。我們再看底下,廬江實際禪寺的。

學生:廬江實際禪寺楊帆居士,今日恭敬匯報的主題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深受法益,依教奉行」。

學生自二0一一年七月於實際禪寺,在上開下西法師的指導下學習複講,至今年七月滿整三年。現將淺顯的學習心得恭敬匯報如下:

一、學習複講,同修三學(戒定慧)。學生在上台習講之前,學習了《內典研學要領》,並依據《內典》簡單扼要的整理出在習講中要遵守的原則和應避免的問題。學生習講的課程是《了凡四訓》,至今已複講十六遍。在每次習講前,都要反覆的閱讀師父上人的講記,然後依據《內典》的要求,從中擇取組稿之所需。初稿完畢後,還要仔細的閱讀、審查,看語句是否通順連貫,語義是否表達清楚,之後再工工整整、一筆一劃的把講稿的內容寫在本子上。這樣,一篇講稿整理出來,至少要將講記恭讀五至六遍,正式複講之前,還要再熟悉講稿的內容。粗略計算下來,習講一個小時的課程,需要準備四到五天,講稿至少看十遍以上。因為每天要工作、上課,加之又要忙於整理講稿,所以也就沒有時間想東想西的,心比以前清淨了,妄念也少了許多。雖然每天的工作、學習很忙碌,但是很充實,心裡也很踏實。

初講之時,總是充滿了新鮮感,也會下很大功夫去學習,進步很快,可是半年之後就乏味了,進步極為緩慢。開西法師說,這種現象是正常的,貴在堅持,只要不間斷,自會受益。雖然情緒上有波動,但還是勉強的耐住了性子,繼續習講。兩年之後,複講了十遍,才慢慢體會出這其中的味道。學生還做了科判,給自己做參考。令學生歡喜的是,每一章節中的重點部分,通過科判全部都體現了出來,也從中發現每一段落、章節都環環緊扣,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為學生在初講時,總是有幾段內容覺得很枯燥,科判做出來才發現,自己認為最枯燥的地方恰恰是整篇文章的索引。整部《四訓》,從第一章「立命之學」到「謙德之效」,都是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勸人要深信因果。當今社會,人類物欲橫流,為了滿足私欲,而為之造了許許多多罪業。而印光大師早已知道現代人的毛病習氣,已然為我們開好了治病的良方。也深刻體會到,印光大師在晚年極力提倡、流通《了凡四訓》、《感應篇彙編》和《安士全書》的良苦用心,祖師為後人設想之周到,讓學生既欽佩又慚愧。

二、自利。師父上人曾在講經中開示到,學習經教從始至終,沒有缺過課的只有自己,習講最受益的也是自己。的確是這樣的,在此,學生僅舉一件事例同大家分享。在這三年的學習中有進有退,也時常會遇到些使自己不如意的事情。由於自身很多問題沒有改正,加之性情急躁,還會有退心的時候,甚至想過要回家,情緒極為低落。然而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學生剛好習講到改過之法,「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怒不惟無益,且有害也」這一段落。師父上人舉了《禪林寶訓》中一則公案,有一位老和尚折磨他的學生,就是完全不講理的,一見面就罵、就呵斥,有一次洗腳,洗腳水就潑在學生的身上,學生還是不走,還是要賴在這個地方。以後,老和尚實在生氣了,趕走、遷單,不讓他住在這裡。學生沒法子,不能住了,於是他住在遠遠的走廊下,老和尚講經說法時,他在窗戶外一心諦聽,不讓老和尚看到。過一年了,老和尚要傳法,要退休,要推選一位新的住持來繼承他,大家不曉得老和尚要選什麼人。老和尚要大家把在外面聽經的那個人找過來,傳法給他,把住持的位讓給他。大家才曉得,這麼多年來,老和尚是為了要鍛鍊他。如果我們遇到小小不如意就想掉頭而去,不願接受磨鍊,也就決定不會有成就。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知道這是個真正道場,是有道學可以學的,打都打不走。

學生學習到這一段時,猶如當頭棒喝,想想自己當初來到這裡的目的是什麼?難道一點小小的不如意就把自己打敗了,就退心了?開經偈上說,「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可學生毫不誇張的說,能在實際禪寺這樣的正法道場學習,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要珍惜當下的緣分。也時常在心裡告訴自己,學無所成無臉見爹娘。自此以後,每當學生遇到困難、挫折時,總能想起那段話。每習講一遍,也都是在提醒自己要精勤辦道,不負父母、師長所望。

三、承認錯誤,勇於改過。每次習講過後,同學們都會給予批評指正。學生記得,師父上人在實習小座開示中說,人家給你提出建議,你要是反駁、辯解,不願接受,以後人家就不提了,只講好聽的,那就不會進步了。因為學生記得這段話,所以每次同學給予點評時,若是不愛聽,就表面裝裝樣子,把自己偽裝得像個好人似的。以前在家的時候,也曾經這樣對待過父母。總是放不下這張臉面,還自以為是,雖然未曾開口辯解,但心裡卻是不服。人家表揚、讚歎幾句就高興的不得了,總是習氣當家做主。《感應篇》中說「不欺暗室」,而學生的這種做法就是欺騙父母、欺騙老師、欺騙同學。

學生在複講第一章「立命之學」時,看到了凡先生經過雲谷禪師的開導,就能夠反省出自己的毛病缺點。但是學生卻從未反省自己身上是否也有,覺得那是了凡先生的事,跟自己沒有什麼關係。了凡先生反省自己無子的第三個原因是,「余矜惜名節,常不能捨己救人」。學生直至複講到第十遍,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也意識到自己身上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而且很嚴重。因為愛惜自己的名節,不肯去幫助別人,怕別人說自己愛表現、愛出風頭,因而錯過了可以行善的機會。這種行為簡直自私到了極處。之後也逐漸的發現自己的毛病很多很多,只因心粗眼翳而未能察覺到。改過的過程就像是拉鋸戰一樣,聽經或複講的時候,能夠提起觀照的功夫,離開經教就忘得一乾二淨。其實,自己身上的這些過失真的很想改,只是境緣現前,毛病習氣又起現行。這才體會古人的教學方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常起覺照,照顧好自己的起心動念。而最重要的就是在這個「長」字,定是要不間斷才行,在平時生活工作中就要練功。

四、仿效聖賢,持之以恆。在學習複講的過程中,最讓學生感動的是古人能夠知過即改,持之以恆。了凡先生第一次發願做三千樁善事,用了十年時間,第二次僅用了四年時間,往後行善效果更加顯著。一生為之,不疲不倦。俞淨意先生經灶神提醒隨即發願痛改前非,勇猛精進,斷惡修善,盡其形壽未曾改變。相比之下,學生懶惰、懈怠的毛病特別嚴重,興趣來了就學學,做事有頭無尾,常常給自己放假,常常原諒自己。《四訓》上說,「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而這些都是求學修道的大障礙,一定要把它戒除。所謂「出家要學高僧,在家要學高士」,了凡先生和俞淨意先生都是高士,為學生做了最好的榜樣,理應效仿,見賢思齊。

五、知恩報恩。在實際禪寺三年多的時間裡,學生切身感受到了所有人為護持正法道場所做的一切,更是看到上開下利大和尚為了給四眾同修一個良好的修學環境,不辭勞苦的工作,整日的忙碌奔波,也深刻的體會出護持好一個道場真的太不容易了!法師們總是不停的忙著接待外來參學的信眾,還要處理寺院日常事務,時常吃的都是涼掉的飯菜。當大家犯錯誤時,總是殷勤教導,循循善誘,就連批評時都會照顧到大家的情緒,就像父母一樣。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義工菩薩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敦倫盡分,有時候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但內心卻是無比的歡喜。人要知恩圖報,迴向偈上說「上報四重恩」,可是自己並沒有實際的功德,拿什麼迴向?這不是欺騙佛菩薩、欺騙眾生嗎?對學生來講,眼前要做的,就是要在生活中落實經教所學,老老實實聽師父上人的話,每日觀看、恭聽賢公和尚的光碟,老實念佛;認認真真的做好常住給安排的工作,把自己當做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踏踏實實的學好複講,長時薰修;盡己所能多去服務大眾,拓寬自己的心量,不再自欺欺人,以真實的功德迴向十方法界,迴向求生西方。

六、立志發願,承傳聖道。學生很清楚的知道,來到道場學習,並非是學生一人之事,這裡也承載了父母的希望。當學生離開家的時候就告訴自己,可千萬不能讓父母失望。記得蔡老師曾在傳統文化交流分享中說到,幾天的論壇下來,大家又是感動又是激動,感動、激動之時,總是慷慨激昂、痛哭流涕,發願要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可回到家之後就不動了,情緒平穩之後,就全部拋到九霄雲外了,學生曾經也是這樣。蔡老師在「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第四十五集中講到,我們剛好遇到一個時節因緣,在傳統文化危急存亡的這個關鍵,我們一起來參與,一起來盡我們中華兒女的本分。不只有一分熱忱,還要謹慎,還要真正用德行去力行,不是靠一個熱情就能成就一個文化的復興,必須時時提升自己的德行,增長自己的智慧。而且有勇氣對治自己的習氣,有勇氣學習自己最弱的能力,只要能利益大眾,絕不推辭。

當學生讀到這段話時真是為之一振,就像是得到一味清涼劑,讓昏惡的學生清醒了。確實,僅有一分熱忱是不夠的,與其每天生活在虛而不實的情緒裡,不如從虛幻中走出來,多做點實事。記得學生剛學經教時,和同學在一起分享時說到,從小到大,做事總是半途而廢,有始無終,更是耐不住性子。可是如今選擇了這條路,就一定要善始善終,不僅要走下去,還要走好。承傳聖道不是靠口說的,學生資質平庸,根性陋劣,毛病多、習氣重,但是學生願意改正,也很想改正。願意為護持正法、承傳聖道盡己所能,一生為之,絕不後悔。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這眼前傳統文化能否傳承的危機時刻,佛法能否延續的關鍵之期,有志之年輕人更應該要站出來,團結起來,放下自己的私利,克服種種困難,在短暫的一生中多去做利益眾生的實事,這也是救國、救民、救眾生的大事。《無量壽經》云:「人有至心求道,會當剋果,何願不得。」只要真發心,發真心,真肯幹,相信諸佛菩薩歡喜,龍天善神擁護,冥冥之中也必定會得到老祖宗的加持護佑。

以上是學生這三年中學習複講的一點粗淺的心得報告,錯誤之處,懇請師父上人、諸位法師、諸位老師慈悲批評指正,學生感恩之至。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老法師:楊帆同學第四回學習班的心得報告第二份,我們聽了之後很歡喜。你所有的這些問題,大家都有,有煩惱習氣不怕,怕的是不覺、不知道,知道之後、覺悟之後,就要認真把這些煩惱習氣改過來。習氣深,我遇到很多同學,自己完全知道,可是幾十年都改不過來。這個問題嚴重,嚴重在哪裡?會障礙他往生。如果真正想到往生淨土的重要,不只是千載難逢,彭際清居士告訴我們,這樁事「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遇到了,如果不把它抓住,太可惜了。如果這一生不能往生,在輪迴裡頭不知道要待多少劫,你才再遇到一次機會,不是容易遇到的。佛說的話是真話,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特別是淨土宗。看看我們眼前佛教界裡頭,學佛的人有多少,學佛人當中有多少修淨土的,修淨土當中有真正求往生的,這一層一層淘汰,淘汰到最後沒幾個人,這才知道真難!難能可貴,難,我們要真幹。

用什麼方法斷習氣?我在年輕的時候跟李老師,我採取的方法就是複講,每樣東西,我自己給自己的標準講十遍,這個基礎才踏實。十遍遍遍不相同,自己才會有進步。如果一個講稿,十遍都講這個講稿,這叫敷衍塞責,他不會有進步。第一遍講完了講第二遍,不用第一遍的講稿,重新再寫講稿,才會真正有進步。習氣要重,十遍不夠,二十遍,二十遍不夠,三十遍,對自己會有很大的幫助,真正能警策自己,讓自己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日常生活當中,歡喜為人說法,為人說法的心態是請教,我講給他聽,是我學習的心得報告,請他聽了之後為我指正。在講台上,學生做報告,這樣的心態好,謙受益。別人對我們的批評,我們都會認真去想想,他說的對不對,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對別人總是一味恭敬,不能有絲毫傲慢的心、自以為是的心,這是嚴重障礙。

好,你能夠記住就很好。挫折要突破,不能被它絆倒,不能因之退心,那就全盤失敗了。要學忍辱、精進,才能得定,才能開悟。你看,菩薩六波羅蜜有次第的,終極的目標是開悟,下手就是持戒。六度裡面第一個布施,我們願意以佛法布施,修法布施,給我們努力的動力,堅固不退;方法持戒,修忍辱、修禪定,這就對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55集)视频/MP3/文字/王海波神父、开吉法师、杨帆居士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2月13日21:22:3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8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