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传统文化的载体(第九集)
吴军继老师 2015/5/20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01-005-009
▲视频下载
尊敬的诸位学长,大家好!
前面我们为大家介绍过,中国文字创造的方法一共有四种,文字运用的方法又有两种,所以把它们合在一起,一共是六大原则,我们称之为六书。四种造字的方法,在前面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了三种:象形、指事和会意。其中象形、指事造出来的文字称为初文,它是中国最初、最早的文字。到了后来,随着人们事务的增多,这些初文已经不够用了,所以中国的古人就又发明了两种造字方法,那就是会意和形声。会意字,它把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文字放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意思出来,这种方法造字显得灵活了一些,但是它还是有侷限性的。到了形声字,一边代表事物的类型,一边代表这个字的读音,这种造字方法就更加的方便来造字,所以在「说文解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字里面,七千多个都是形声字,包括后来再诞生的文字,绝大部分也都是形声字。所以形声字在中国文字的数量里面占了很大的比例,我们能够把形声字掌握好,我们就更方便、更容易的掌握很多中国文字,很大比例的中国文字。这节课将会为大家介绍形声字。
我们更进一步来谈一下。形声字的概念,前面也跟大家介绍过,它的字形里面,一部分是形符,代表这个字所属的类型,一部分是声符,代表这个字的读音,这种造字方法就是形声。
我们先来谈形符,形符是代表这个字所属的类型,我们给大家举一个字,「玉」,用玉做为形符的这些形声字,那它当然都跟玉是有关系的。玉里面的这一点是后来才有的,一开始在小篆时期是没有这一点的,小篆里面这个玉就是三片玉,一片、两片、三片玉,中间是用绳子把它穿起来,一串玉,小篆里面是这样写的。当文字的字形从小篆演进到隶书的时候,这个玉字跟国王的王字就很像,不容易区分开。为了把这两个字更容易区分,就在「玉」的里面加了这一点,所以这一点是后来才加的。
用玉做为形符的这些字,它的形符里面大部分是没有这一点的,它还保留了玉的原貌。我们来看一下「瑾」、「瑜」,这是玉的名称;「瓒」,这个字代表玉的等级;「瑛」,这个字表示的是玉发出来的光;还有「璋」、「璜」,这两个字是用玉做的器具,而且是代表吉祥的一种器具;还有「珥」、「瑱」,这是用玉做的佩戴在身上的装饰品;「琢」、「理」,这两个字是对玉的加工;还有「玲」、「玎」,这是玉发出来的声音;还有「琀」,古人去世以后有的是嘴里面要含一块玉,所含的那块玉就叫琀。我们看这些以玉做为形符的形声字,它们都跟玉是有关系的,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形符的功用,形符有什么功用呢?一个形符下面可以统领一群字。
那以同样的道理,以「鸟」做为形符的形声字,它大部分是跟鸟有关系;以「金」做为形符的形声字,大部分属于金属或者跟金属是有关系的;以「木」做为形符的形声字,它跟木本植物有关系,大多属于木本植物这一类。所以,形声字数量虽然很多,但是它们都统统归属于这些形符,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困难,我们这个形符的下面就统领着一群字。这是形声字的形符。
我们再来看形声字的声符。形声字的声符是用来注明这个字的读音,也就是声符读什么音,这个形声字就读什么音。在形声字最初造字的时候,声符跟这个形声字的读音完全一致,它是完全一致的。可是到了后来,随着文字字音的不断变化,它两个就有可能不一致了。当然,还有一些保持是一致的,像「禛」,这个字读真,它的声符是右边的这个「真」,所以声符跟形声字读音完全一致,这是还保持着原来的面貌。到了后来,有声调发生变化的,「根」,树根的根,一声,它的声符是「艮」,右边的这个「艮」,艮是四声,所以它的声符跟形声字的声调就不一致了,这是发生的一个变化。还有一种情况,「胡」,它的声符是「古」,声符的韵还跟这个形声字保持一致,但是它的声就已经不一致了,它们的韵都是「u」,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这个字读「屖」,它的声符是下面这个「辛」字,我们看这两个字,声符的声母跟形声字的声母是一致的,但是它的韵已经发生了变化。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妃」,这是形声字,它的声母是哪一个呢?是「己」,声和韵都发生了变化,这是这样一种特殊的情况。
因为中国文字使用的时间非常久了,我们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甲骨文上面就能看到,在甲骨文里面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还有转注跟假借。也就是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中国文字已经非常的成熟,已经很成熟,六书都具备。那我们可以推断,在商朝以前更久远的年代,中国文字已经在使用了,只不过是我们没有看到实际的物体而已。在这么长时间的使用当中,字音发生了变化,就造成形声字的声符跟形声字的声韵产生这些情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