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传统文化的载体(第四集)
吴军继老师 2014/12/24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01-005-004
▲视频下载
各位学长,大家下午好!
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会经常听到一些词语、一些字,比方说:经典、福、祸、道德,这些字经常的会出现。我们如果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些字,对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就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一节课,我们将会为大家来逐个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一些字。
我们学习汉字、学习文字学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能够更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典。那「经典」这两个字要怎么解释呢?什么样的书才称作「经典」?
我们先来看「经」这个字。「经」,这是一个形声字,它的左边是形符,代表这个字的类型,右边是声符,代表这个字的读音。左边的形符是一个糸,所以这个字跟丝线有关系;右边这一部分读京,那就是这个字的读音。在《说文解字》里面讲,这个经是织布机上纵向的丝线。
我们要织布,先要在织布机上固定那个纵向的丝线,把纵向的丝线固定好了再横着去织布,那个丝线再横着一条一条的织上去就能出来一块布。我们简单的来画一下,它是纵向的丝线就是这样的,先把它固定好,在织布机上先固定好,然后再横着去织布,一条线一条线的再织起来,这样就出来一块布。所以在织布的时候纵向的丝线叫经,它非常的重要,有了纵向的丝线才可以织布。
因此一本书称作「经」,那这本书也是非常重要的,它里面记载的是宇宙人生永恒不变的真理,这样的书才叫做「经」。
什么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呢?我们举一个例子,比方说《弟子规》教我们为人子女要孝顺父母。孝顺父母这件事情,五千年前的人需要孝顺父母,那五千年后的人需不需要孝顺父母?也需要。因此它不受时间的影响,时间经历五千年,这件事情永恒不变。不但如此,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乃至于不同民族,他们也很重视孝顺、重视孝道,所以从空间上来看,它也不会因为空间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子女孝顺父母这件事情,就是宇宙人生永恒不变的真理。那记载这样永恒不变真理的书,就叫做「经」。
我们再来看一个字,我们画的这一部分,是简册也就是竹简,用竹简做的书。在中国的汉朝以前,纸还没有发明,所以人们书写都会把字书写在竹简上,这是普遍使用的一个书写工具。
竹简的制作那是非常的麻烦,是很繁琐的。它取材的时候就要到山里面去取那个老的竹子,把它砍回来以后再把它剖成一片一片的。那为了阅读方便,它的长度大概也是三十公分左右,或者是长一点或者短一点。因为竹子被砍回来以后,它的表面非常的光滑,写字的时候是不方便的,所以要把它表面的那个光滑的部分把它给刮掉,有这样一个程序,把竹子表面光滑的部分刮掉叫做「杀青」。现在拍一部电影拍摄完毕叫杀青了,这一部电影杀青了。其实它本来的意思是制作竹简的过程当中,把竹子表面光滑的部分刮去,这个工序叫杀青。
那竹简表面刮干净以后,把光滑的地方刮去就可以写字了,所以这个竹简的表面,一个竹简只能写一行字。比方要写《论语》在上里,那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个竹简是写一行字。那一篇文章,就要写很多个竹简,而且为了我们翻看方便,就要把这些竹简按次序编起来。因为要经常翻看,所以编竹简的那个绳子要很结实才行,所以要用皮绳子去编,这样才比较结实,把它给编起来。虽然用皮绳子来编这个竹简,但是读书很用功的人还会把它给翻断。
像在古书上记载,孔老夫子到晚年的时候爱读《易经》,他把《易经》就翻断了很多次,所以叫「韦编三绝」。「三绝」,翻断三次,当然孔夫子翻断可能不止三次,在我们中华文化里面这个「三」有时候代表多的意思,翻断了多次。孔夫子老年还这么好学,这个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好,那现在竹简也编好了,上面也写好了,它就成为一捆,他们保存的时候会把它捆成一捆,把它保存起来。保存的时候怎么样保存会更好呢?把它放在地上它容易受潮,所以就要把它放在高高的茶几上面放起来,高的地方。这个就是「典」,经典的典,它也是很重要的书。所以经典两个字合起来,它就代表这个书很重要,它里面记录的内容是宇宙人生永恒不变的真理,这样的书叫「经典」。
我们古代,形容一个人很有学问,会怎么形容呢?用什么词呢?四个字,叫「学富五车」。这个在古代它的读音,也有叫居, 学富五车(居),今天的读法就叫车,不管是学富五(居)还是学富五车,这个读音都对,一个是古音一个是现代的读音。学富五车说明这个人的学问很好,读的书很多。他读的书有多少呢?能装下五辆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