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禅宗集(第22集)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永嘉禅宗集评论阅读模式

永嘉禅宗集  (第二十二集)  1979/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9-012-0022

第22集 A

MP3下载

第22集 B

MP3下载

 

请看经本卷下第二十一页:

 

【三谛四智。除成所作智。为缘俗谛故。】

 

小注说,「成所作智」,就是前五识的作用,前五识能够成就一切利生的事业,当第六、第七识转了以后,前五识就叫做成所作智,「多附利他种种变化,是以除之」,除去成所作智。「若准唯识说而实异」,这个说法与唯识说的不一样,为什么?唯识并不除成所作,它就是『三谛四智』。唯识说,「大圆镜智成法身,平等性智成报身,成所作智成化身,妙观察智遍于三身」。这是两种说法,注子里头都有,给我们做个参考,两种说法都说得通,并没有矛盾之处。

 

【然法无浅深。而照之有明昧。心非垢净。而解之有迷悟。】

 

这几句是「结示次位」,菩萨有五十一个位次,通说的,说五十一或者说四十一都可以,就是开合不同。《楞严》里面说六十个位次,说得最多、最详细的是《楞严经》,它从三渐次里面又加个四加行,这是比一般经里面说得更为详细。在《仁王般若经》里面,它只分十三个位次,十三法师,统统都是开合不一样。这个地方它不论开合,着重的是「因果历然」。「约法约心,水波无别」,这是用水与波来做比喻。「论照论解,清浊须分。故无滥于圣阶,亦不屈于凡下,如斯奥旨,味而研之」。这尤其在大经里面,因因果果要清清楚楚,才知道如来说教、祖师们判教,所说、所判统统是从因果上说的,离开因果就没有话说了。为什么要辨别清楚?这里头有很大的一个作用,不至于叫我们误会,我们在凡夫地以为是成菩萨、成圣人了。你证得果位之后,你也清清楚楚你不是凡夫,并非下劣,自己在哪个位次上很清楚。末后这两句是勉励我们的话,像这样幽深奥妙的旨趣,味而研之,味就是常说的法味,你入进去之后法味无穷,法喜充满,你得要研求。这个地方的研求不能用心,不能用识,要是用识,你就求不到了。那用什么?用无分别智,就是禅家所讲的参究,研当参究讲,而不是研究。参究跟研究所不同的,世法里面研究是用心意识,用第六意识;参究是用妙观察智,不是用识,《楞严》里面讲用根性,可不是用根中之识。

 

【创入初心。迷复何非浅。终契圆理。达始何非深。】

 

这里面就说出浅深不二。我们初发心的人,『创入初心』,初心迷,迷浅,所以对于三德祕藏、三谛、三观之旨不通达,这才不能圆修圆证。『终契圆理』,发心之后行解相应,渐渐的圆解开了,圆悟圆修,到这个时候,三德祕藏得到一点消息了。所以说「终契达深」,最后一定能够通达诸佛所证的深义、深理,就是圆理。

 

【迷之失理而自差。悟之失差而即理。】

 

这个地方说明迷悟的情形。

 

【迷悟则同其致。故渐次名焉。】

 

小注说,「悟则同其致者,譬如以清明眼观晴明空,惟一晴虚,迥无所有」,这几句话是《楞严经》十番显见里面的经文。同其所致,同谁?同佛与大菩萨们,同那些见性的人。「迷之而自差者」,底下还是引用《楞严经》的经文,「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见虚空种种非相也。合法可知」,他的注子是用《楞严经》经文来注的。迷悟哪有根由?没有根由,看《楞严经》里头说得尤其是明白。无故就是没有原因、没有缘由,不是有故,不是有因。这里头的理很深,也很玄,初心看起来不大容易入。不容易入,是因为我们的烦恼障太重了。说烦恼就包括所知障,所知也是烦恼,所知是尘沙烦恼。通常我们讲二障,见思是烦恼,所知是尘沙,统统都可以称之为烦恼,烦恼障重。所以佛说这个话这么简单、这么扼要、这样明了,我们听不懂。几时到你的心逐渐逐渐清净了,一听就悟了。

 

再简单把这个文消一消,『迷之』,迷就是迷的理,法身、般若、解脱统统迷了,不知道,三谛三观迷失了,这就说的是凡夫。『失理』,理失掉了,这个失并不是真正的失,理是讲性体,真如本性的性体。『而自差』,差是对谁说的?跟诸佛如来、诸菩萨们不一样,有差别。『悟之失差而即理』,一旦要是圆悟,与诸佛菩萨差别的相,就是十法界差别相,没有了;没有了,就是一个相,一真法界,不二法门。换句话说,迷之,岂止是二;悟了,连个一也找不到。悟的时候,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悟的时候同一体;失的时候不止二,无量无边的差别。『迷悟则同其致』,理上讲一样的,事上讲也一样的,就是一个迷、一个悟,从这个地方才称之为『渐次』。这在行法里面,后面三门都是行法。这门「简示偏圆」到这里说完了,是「正修止观」的前方便。偏圆不能拣别,换句话说,不是说不能修行,能修,不能圆修。什么叫不能圆修?不能称性起修。你要想称性起修,什么是偏、什么是圆,一定要搞清楚。上面就是说这个意思。底下是第九门,「正修止观第九」。止观里面分为三段,第一段:

 

【奢摩他颂。】

 

我们看注解,「梵语奢摩他,此云止。竖而明之,义当于空。横而言之,义开三止。广如止观中说。」广就是详细的,广说在天台《摩诃止观》里面。《摩诃止观》是天台宗修行的依据,就是修行的方法。天台是宗《法华》,《法华》是开解,解宗《法华》,修在止观,行解相应,这个我们也不必多介绍。「今且竖明,有遮义、空义」。『奢摩他』是梵语,中国的意思有止的意思,遮就是止,有空的意思。『颂』有四句,这四句可以说是圆融止观。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我们虽不修止观,要是能把这个偈子记在心里面,有利益,就是对我们净土法门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帮助我们什么?帮助我们理念,理明了之后我们念佛叫理念,得的一心不乱叫理一心不乱;换句话说,也能够帮助我们断惑,这个功德利益非常的殊胜。这一次我们还有四天就圆满,大概我们这个进度可以赶得出来。后面的《证道歌》也非常之好,我们想等我们景美的新讲堂好了之后,我们开始把《证道歌》也讲出来。把《证道歌》跟《禅宗集》前后一合起来,如果前面不懂的,在《证道歌》里面可以解释前面的,前面可以解后的,后面可以解前的,一个人作的。再看小注里面,「此承上章」,正修止观第九这门是承前面一门来的。「明事理不二、空有双忘之理」,这一句是大纲,这是一个圆顿学人不能不知道的,要晓得事理不二,空有都要离开。「与夫简示偏圆」,上一章,「三德相即,圆融微妙。乃即有而无,即无而有。即边而中,即偏而圆。至今全性起修,时观根尘,缘起一念之心,全修在性,可谓妙契寰中矣」,妙契寰中是正修末后的一个结论。这几句话,前面我们读过,一看就明了,句句话都是扣着前面的,承先启后。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0月26日08:22:3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597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