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禅宗集(第2集)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永嘉禅宗集评论阅读模式

永嘉禅宗集  (第二集)  1979/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9-012-0002

第2集 A

MP3下载

第2集 B

MP3下载

我们接着看第二章,在第六面,「发宏誓愿第二」。在这一章里面,文比较长,可以说每一个字、每一句都值得我们学习。一上来是三首偈颂,向后是属于长行文。

 

【卵生胎生及溼化。有色无色想非想。非有非无想杂类。六道轮回不暂停。】

 

这一首前面这三句,就是指三界六道一切有情众生。佛在经典里面常常给我们分类,通常我们讲四生就是胎、卵、溼、化,把有情众生可以分作这四大类。说到有色无色,或者是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那就是四生展开来,也就是说得更为详细一点而已。实际上说四生可以包括尽了。这几句后面两句加的也很好,『有色』是指色界诸天,『无色』是指四空天,这就是把三界上面这两界包括了。非有想跟非无想,诸位可以参看《楞严经》。这是一切四大类,《楞严》里面所说的十二类生,《金刚经》里面说的十种生,比《楞严》稍微简单一点,但是这个都没有大的妨碍,都是开合不同而已。『六道轮回不暂停』,这一句话是非常的感慨,也是悲悯的话,四生九有在三界六道里轮回不住,经上也常讲众生的生死疲劳。

 

这首偈就是说三界的众生相,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的。认识了众生相,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自己,我们自己也没有超越三界六道,我们也是这种相,也是轮回不暂停,这是经典里面常讲可怜悯者,确确实实是这个样子。菩萨看到众生这种状况,跟一些外道所见的不一样,外道也有见到这个相,见到这个相,他没有办法解决;换句话说,晓得众生苦,晓得众生有病,但是无可奈何,没有对治的方法。佛菩萨就不一样了,佛菩萨有对治的方法,这也就是说明佛菩萨为什么示现于三界之中。第二首偈,这是菩萨发心了。诸位想想看,发心从哪里发的?是从众生轮回不住上发的,众生就包括了自己。

 

【我今稽首归三宝。普为众生发道心。群生沉沦苦海中。愿因诸佛法僧力。】

 

这是第二首,是说明菩萨发心的所以然。我们要问一问,我们发心学佛,我们发心出家,发心弘道,我们发心是从什么地方发的?为什么发了心之后又会退转、又会懈怠、又会堕落?为什么这些菩萨们发心各个都能够勇猛精进?同样是发心,发心的本源不相同。菩萨发心是为救一切众生苦而发心,而不是盲目发心,他是为了救度众生,念念都想到众生苦,为众生而发大心,为众生而皈依三宝。第一句就说,这个『我』是永嘉大师自己说的,永嘉大师也劝勉我们大家,皈敬三宝之后,就接着要发大誓愿。众生沉沦在苦海当中,苦海是指三界六道,怎么样去度他?我们自己没有能力,一定要依靠三宝的力量才能够普度众生。

 

【慈悲方便拔诸苦。不舍宏誓济含灵。化力自在度无穷。恒沙众生成正觉。】

 

『慈悲方便』,这都是说三宝之力。常言说得好,佛氏门中,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慈悲与方便都要建立在皈依三宝上,才是佛门所谓慈悲方便;如果不依靠三宝,慈悲方便都有问题。俗话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诸位想想,不依靠三宝的慈悲就是祸害,不依靠三宝的方便一定是往下堕落。皈依,皈就是回来的意思,说什么回来?说我们的心,在以往,我们这个心不住的往六尘境界上去攀缘,眼缘色,耳缘声,乃至心缘法,向外跑,皈就是回来。《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里面说「都摄六根」,那个摄就是回来的意思,告诉我们,我们要把心从六尘境界里头召回来,不再依妄念,不再依妄想,不再依分别,不再依执着,不再依缘虑,依靠什么?依靠三宝,这叫皈依。可见得这个皈依是相当的不容易。不是说在佛菩萨面前我们念个皈依偈,请个法师给我们授个三皈依,我就是皈依三宝了。必须真正把心里境界改过来,这才叫皈依。而后你所发的慈悲,你所行的方便,才能够『拔诸苦』,拔众生之苦,拔自己之苦,断自己的烦恼,才有这个力量。

 

『不舍宏誓济含灵』,刚刚学佛,老师都叫我们发愿,所发之愿多半是用过去这些贤圣僧他们所发的大愿,我们依他的成文,现成的文句。像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我想凡是学佛的同修在佛菩萨面前都曾经发过这个愿,这是一切大愿四大纲领。像阿弥陀佛因地里面所发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不出四弘誓愿的范围,四十八与此地的四弘誓愿也可以说是开合不同而已。这个地方的三首偈,也就是四弘誓愿。四愿最重要的是第一愿,第一愿就是讲「众生无边誓愿度」,在这三首偈颂里面,前面一首半都是说的这个。第一首完全说的是众生现在的情况。第二首这是为了要救度一切众生,他发了道心,我们一看这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我们要想度众生,一定先要度自己。为什么说先要度自己?也就是先要成就自己度众生的条件。我们自己有烦恼,烦恼是苦因,我们要想不受苦果,一定先要把苦因断除。自己断烦恼,也要劝勉一切众生断烦恼。众生根性无量无边,程度参差不齐,不能以一个法门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因此为了要契合大众的根性,就得要博学多闻,这是第三愿「法门无量誓愿学」。断烦恼在三德密藏里面属于解脱德,学法门是属于般若德,成佛道是属于法身德。自己成就之后,所谓倒驾慈航,普度众生。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断烦恼?为了度众生。为什么学法门?为什么要成佛道?都是为了成就第一个愿,为了成就众生无边誓愿度。四弘誓愿成就之后,我们度众生的能力就充足了。『化力自在』,「化」就是教化众生的能力到了自在,没有障碍了。『度无穷』,无穷是指众生无量无边。

 

『恒沙众生成正觉』,这是讲得度的,前面一句是说你正在度的众生,末后一句是说众生的成就。「正觉」,跟诸位说,一般讲证得阿罗汉果就叫正觉。佛在经里面常常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翻作无上正等正觉。单单讲正觉,阿罗汉以上都称正觉,用阿罗汉拣别不同于外道,外道有觉,但是他那个觉不正,所以阿罗汉的觉是正觉。菩萨称为正等正觉,等是等于佛,等于佛还没有到佛,所以菩萨称为正等正觉。如来就再加上两个字,无上,最高无上。由此可知,正等正觉在大乘佛法里面讲,我们还是以圆教来说,这部经也是圆顿法门,圆教初住以上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叫做正等正觉,加上无上那是如来的果地,不是因地,这个都在因地。到罗汉这个地步他就可以独立,换句话说,对于众生的教化,初步的功夫完成,以后他再不会堕落在三界六道里面,也就是说他再不会受三界之内的分段生死之苦,往后是属于变易生死。变易生死是说一个苦的名称而已,实际上没有生死,罗汉以上的没有生死。但是他要往上更进一级,他要下一番修行的功夫,有一番修功,这分修功我们也称它为苦,生死是这个苦的代名词而已,不像我们三界之内这种粗相,它是很微细的细相。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0月12日09:13:4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564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