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第十九集) 2001/5/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5-013-0019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科会》第七面,经文倒数第三行:
【佛告阿难。有人奉佛。从明师受戒。专信不犯。精进奉行。不失所受。】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科题是「从明受戒信行」,这是世尊答覆阿难所问的学佛果报为什么不相同。『奉』是奉行佛陀的教诲。世尊在入灭之前,留给后人重要的教导是「四依法」。第一条教我们「依法不依人」,法就是佛所讲的经典。佛教经典从印度传到中国,从中国又传了这么多年,在印度当时所传的就有伪造的经典,不可靠的,因为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一千年,佛的教化才传到中国来,所以在印度那一千年当中,有假借佛的名义伪造经典是在所不免。但是印度一些高僧大德,跟中国到印度求学的这些高僧,他们有智慧,他们很聪明,在典籍里头慎重的选择,所以佛的教法不是全部流传到中国来,流传到中国的是少数的一部分。
为什么?那个时候的交通非常不方便,经典不是像现在这样印刷装订这么方便。我们知道那个时候经典在印度都是贝多罗树叶写的,这个树叶我们现在也能看到,一片树叶,它那个树叶也相当厚,能保存得很久,大概一片叶切成长条,两边打洞用绳子穿起来,写六行。一片树叶只写六行,你想想一部经是多少?在我们想象当中,这一部《华严经》,那个时候马拉的车就要拉好几车才驮一部经,你就晓得运输多么艰难。我们想象当中,过去那个贝叶经绝对没有现在这样精致。所以交通不方便,典籍分量太大。我们中国从前用竹简,竹简大概比贝叶还要厚一点,分量还要重一点,所以非常不方便。从前讲「学富五车」,五车书实在讲没多少,你们现在一个书架摆的大概十几车都不止,所以这是精挑细选才传到中国来。
在《大藏经》里面,依旧还有找不到确实根据的,但这个经典也保留下来了,《大藏经》里面叫《疑似部》。疑是怀疑,似是相似,因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佛说的,所以有一些你们看《大藏经》就看到,《疑似部》。所以我们学佛,一定要依靠确确实实有可考的、能够考证精确的本子,我们依靠它。像我们这部经是后汉安世高翻译的,确确实实是从印度传来的,这没有错误。学佛不能够学偏了,不能把假的佛经当作真的佛经,那就错了。我们为什么要这样慎重?这里头有个道理。佛是彻底觉悟的人,是妄想分别执着断尽的人,他的东西全是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纯真无妄,这是我们依靠的。所以依靠佛的经典,就是依靠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这个道理要懂。别人讲的,别人烦恼没有断尽。换句话说,他虽然不错,里面还掺杂着毫分不善,他不纯,问题在此地;比我们是高明多了,但他不是纯善,不是纯净,不是真纯的智慧。这是我为什么要依法不依人。
「不依人」,这个「人」讲到什么程度?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注解,他的注解叫《四帖疏》,「上品上生章」里面说得清楚,我们一般凡夫这些出家人称大师、称高僧,许多人对于这些人迷了,迷信。这些人说的法靠得住靠不住?不可靠。他所说的要跟经典所讲的相同,我们相信他。他讲的法是不是佛法,是不是正法,要拿经典来较量,要跟他核对一下。他讲的违背经典,不能听,那是他自己的意思。如果是阿罗汉来了怎么办?证果了,四果罗汉来了,大师跟我们说,四果罗汉来,他跟我们说法跟佛经讲的不一样也不能听。为什么?四果罗汉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没断,还不是纯善。菩萨来了怎么办?初地菩萨来了、十地菩萨来了、等觉菩萨来了,等觉菩萨来了也不行;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来了,如果说法跟经上讲的不一样,不能听,依法不依人。不能说「这是观音菩萨」,那也不行,观音菩萨讲的不照佛讲的,我也不听。最后佛来了怎么办?佛来了决定是佛佛道同,后佛跟前面佛讲的一定是一样的,要不然那是假佛,那是魔来冒充的佛。
如果是真佛,佛佛道同。为什么?他证得的境界一样,他讲出来当然是一样,哪里会有差别?差别只是言语上的差别。譬如说你们两个人都曾经到美国去旅游过,回来时跟我们报告美国的情况,你们两个人讲的话不会一样,但是讲的意思一定是一样的,哪有不相同的道理?这就是「依义不依语」,语言多说少说没有关系,深说、浅说、长说、短说都没有关系,意思决定一样。我们明了这个道理,经典的翻译里面,许多疑惑我们就化解掉了。一个本子传到中国,往往有很多人翻,像《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我们就知道有十二种译本。大家现在念得很熟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中国最流行的,《大藏经》是六种译本,我们现在喜欢读的是读罗什的译本,玄奘也有译本。一个本子,每一个人翻的文字不一样,甚至于序、正、流通三分起止的地方也不一样,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是意思总是没有错的。
你明白这个道理了,会集亦复如是。我们依会集本,依义不依语,他会集确确实实都是佛经里面讲的,没有他自己意思掺杂在里头。每一个人会集都不一样,这就是各人取舍标准不相同。我们在这里看看哪个取舍得好?哪个取舍的意思完整?还要简单扼要,我们学起来很方便,那这个本子我们就很喜欢。所以像这些地方不能不懂。
第三条,佛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叫「了义」?什么叫「不了义」?这里头讲法又有很多种。一般古大德的说法,这个经典能够在这一生当中帮助你成佛,这是了义;只能帮助你证阿罗汉、证得菩萨的果位,这是不了义。这个说法没错,标准很高,对我们现前来讲,不起作用。我们哪有这个标准?说老实话,我们连个初信位的菩萨都拿不到。所以了义与不了义的水平,我们不能不降低,不降低一点,受用都得不到。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什么叫了义?能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这就是了义,真的出三界了。如果帮助我们来生得人天福报,这个不了义。我们今天把水平降得这么低,这是什么?适合于我们的程度,适合于我们现前修学的环境,我能做得到的才是了义;太高了、做不到的,那对我讲还是不了义。换句话说,我们现前切身的利益,真正得利益,这叫做了义,对我来讲这是了义;得不到利益的话,那就是不了义。所以从这个地方来看,来解释佛的这一句话。
如果我们学这部经典,连转恶为善这个目标都达不到,那实在讲叫白学了。如果学了这一点佛法,再拿去欺骗众生,骗取名闻利养,你的果报是在阿鼻地狱。这个严重,这是古人讲的「裨贩如来」,虽然能得一点利益,果报太惨了,比造什么样的罪业都重;他破坏佛教形象,这就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果报在阿鼻地狱。所以世间,我常讲,我们当乞丐去讨饭,我们也不能造这个罪业。为什么?你当乞丐讨饭,人家布施你,对你决不要求回报;你自己要是身心清净没有贪求,你决不堕三恶道。知道前世没有造善因,这一世贫穷下贱,以善心对待人,虽然做乞丐,来生会有福报。
乞丐也能修福,以恭敬的心对待别人,自己真正学谦敬,对人恭敬,那就是福。虽然行乞,不偷人、不抢人的,不占人便宜,这就是德行。常常在外行乞,有一些世间不肖之人作奸犯科,你要看到的时候,你能够帮助警察或者帮助受害的人家防范,那你就做了大好事,随时随地都能做好事。走在路上,路上不干净,稍稍给它清理一下,有石头、砖块掉在路上,拾到旁边,都是好事。乞丐也能修功德,做了好事不着相就是功德,不可以轻视他们。
许许多多菩萨示现乞丐身,你们看《虚云老和尚年谱》,虚老和尚去朝五台山,那个很辛苦,他三步一拜。在路上病倒的时候,遇到一个乞丐照顾他,那个乞丐以后知道了,文殊菩萨化身,文殊菩萨作乞丐。我们在菩提道上也会常常遇到乞丐来帮忙,那个乞丐都是佛菩萨化身。所以要晓得了义与不了义,要关于我们切身的利益。
第四条非常重要,「依智不依识」。我们讲理智,识是感情;决定要用理智,不能依感情,依感情没有不堕落的,没有不坏事的。亲近善知识学道,一定是理智的而不是感情。佛的四依法好!
然后教我们,『从明师受戒』,「受」是授受,「戒」是教诫,不能把它看作戒律,戒律当然也包括在其中,它的意思比戒律广。教诫,我们现在用的文字是加上一个「言」字边,跟「言」字边的「诫」意思相通。注意光明的「明」,不是名气大,知名度高未必是真正善知识;「明」,严格的讲是明心见性。遇到这样的老师当然好,遇不到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法身菩萨,宗门大彻大悟,教下大开圆解,我们净宗是理一心不乱,这是上辈的明师。
不得已而求其次,次是信解行证,他能证得四果四向都好,这在小乘里头;大乘里面,他能证得十信位的菩萨,十住、十行位菩萨都难得了,这也是明师,确确实实是此地所说的标准。如果再要得不到,我们只好求这个善知识对佛法确实有正信、有正解,而且有正行。信、解、行、证四个字,他做不到证,但是他信、解、行,我们今天讲有解有行、解行相应,这样的善知识就行,我们跟他学就不会有错误。如果再遇到有解无行,有没有?有,实际上「有解无行」是说他行得不够彻底,不是他没有行,他要没有行,他解得就不圆,他确实有行,行得不够彻底,通常我们都是讲他「有解无行」,这样的人就很难得了、不容易了。
天台智者大师他老人家注疏里,我曾经读过,「有解无行,国之师也」,我们可以跟他学,我们只学他解的那一部分,我们不学他行的那一部分。如果有解又能行,智者大师说「国之宝也」,那个难得了,那是国宝,大师对我们的教诫我们要记住。有解的人决定是有非常好的师承,他要没有好的老师,他怎么能够理解经教?他也是受老师长时期的薰习。他为什么不能行?烦恼习气太重了,稍微浅显一点的他能做到,境界深一层的他做不到了,烦恼习气断不掉。这些真正是祖师大德对我们的教诫,使我们怎样去亲近善知识、认识善知识,这个很重要。佛在此地头一条就教我们,学佛第一个条件就是「师承」,你要找老师,你没有老师教怎么行?圣人还要老师、还要寻师访道,没有老师是绝对不可以的,闭门造车是没有法子成就的,所以你要亲近善知识,接受善知识的教诫。
底下是讲自己的修学态度,『专信不犯』。老师做不到学生做到了,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这就所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国古时候有个最明显的例子,马融,这是汉朝时候的大儒,他有个了不起的学生郑玄(郑康成),郑康成是他的学生,学生超过老师。老师能说不能行,学生能说又能行,学生超过老师,这是正确的,这叫师资之道。老师教的学生,学生将来不能够超过老师,这个老师教学没有成就。学生的成就跟老师平等,老师都没有成就,你是怎么教的?为什么学生会超过老师?老师没有做到的他能做到,老师还有一些毛病他都能把它修正过来,一步比一步高,这是正确的、对的,这个社会、世界才永远在进步。如果学生跟老师平了,没有进步;学生不如老师,走下坡了。所以,老师心目当中,总是希望学生超过自己。
我上个月到扬州去旅游,看到我一个同学,我的同学他作中学校长,现在已经退休了。他的学生作扬州大学校长,我说:「你成功了,比老师你高一级了。」我们看到欢喜,这是作老师最大的安慰。做学生的人要「专信不犯」,对老师要有坚定的信心。纵然看到老师有不善之处,也没有怀疑;甚至于外面人有造谣生事毁谤,也不放在心里。为什么?你的信心一动摇,你这就毁掉了,你缘没有了。释迦牟尼佛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世尊在世的时候,造谣生事毁谤释迦牟尼佛的很多,外头有六师外道,里头有六群比丘,还有提婆达多带头,没有说老师一句好话的,你跟他们做朋友的话,你的信心完全丧失掉了。释迦牟尼佛做出样子给我们看。我们亲近一个善知识,对他不满的人在我们面前恶意批评在所难免,我们怎么办?一听,一相信,好了,不再亲近了,你机会断掉了。这是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关系你一生成败,不能不谨慎,不能不小心。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