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2066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六六卷)  2009/11/18  台灣高雄  檔名:12-017-206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方廣佛華嚴經.十住品第十五》,「本分」後面李長者的論。今天我們從「設有住此界者,言留惑而化眾生」,從這裡看起。我們將文念一段:

  「設有住此界者,言留惑而化眾生,皆非法爾合然,無出沒故,以此義故,此方便三昧者,為一切眾生迷法界體用,五欲情生,以不造作心,現本智故,便將根本定體,淨所妄情,名為方便,非是別於真外,有假安立之定,名為方便。」我們看到這裡,這是一段。這一段是講假設(確實有這個事情就是了),他證得聖果,哪些人?阿羅漢、菩薩、佛果。像《高僧傳》裡面記載的濟公,確有其人,不是小說上所寫的,《高僧傳》裡面有他的傳記,這是證阿羅漢果,但是他依然在世間,他沒走。還有證菩薩果的,像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是證佛果的,也就是說妄想、分別、執著他統統放下,這就是佛,真佛不是假佛。阿羅漢只放下執著,就是見思煩惱,塵沙、無明沒破,但是他只要證得這個果位,就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他可以不住在這個世間,他就住在四聖法界的聲聞法界。可是他們雖然證得,他沒走,人還在這個世間,還要住上幾十年,這叫「設有住此界者」,證得這個果位他沒走,在佛法裡面稱這種人叫「留惑潤生」。這個地方講的比我們更好懂,講得更白,留惑,因為在這個世間都是迷惑顛倒,才在這個世間,迷惑要是斷掉,他就不在這個世間。

  他雖然證得,他還在這個世間,他不走,不走是慈悲,就是說阿羅漢他證得這個地位他要不走,那也是慈悲。為什麼不走?為化眾生,度化眾生。就是說,這個世界還有不少人跟他有緣分的,他必須要把這些有緣的人都度化他才走。什麼叫有緣?當然一切眾生都有緣,這個地方講的有緣是狹義的。這個人有緣在這一生當中永遠離開三界六道,幫助他超越三界六道,這叫有緣眾生,他的緣成熟了,我們通常也講根熟的眾生。其他的,譬如根沒有熟的幫助他成熟,沒有善根的幫助他種善根,這些都是附帶的,最重要的就是根熟的眾生。如果不是這個理由,沒有說證得聖果他還住在世間的道理,沒這個道理。這是佛法裡頭一般真有這些事,而且這些事還常見,幾乎每個朝代都有。我們現在是亂世,人活在這個世間是最痛苦的一個時代。從大乘教裡面來講,眾生愈苦,佛菩薩愈要照顧,如果不照顧,這個世間會毀壞,所以他到這個世間來。但是到這個世間來,絕對不以佛菩薩、聲聞這個身分而來,如果以這個身分來,不但不能幫助眾生,而且害了眾生。為什麼?眾生不相信佛菩薩,你要說是佛菩薩再來的,他毀謗你、他侮辱你,那他的罪可就重了。所以,他是以一般普通人出現在世間,沒有人知道他身分。他的身分也不會暴露,真正有暴露的時候是他走的時候才暴露,可是這個例子不多,絕大多數是決定不暴露身分,這是諸佛菩薩真正的慈悲。

  長者為我們說,他說以上所說的,就是有證得果位之後還留在世間教化眾生的,「皆非法爾合然,無出沒故」。這句話就是指這一類留惑利生的這些人,統統都是證果的人,他不是自然的,自然的應現是化身,他絕對不是用肉身在這個世間。至於化身,是跟眾生有感應的,眾生有感他就來,化身有出沒,這一類的他沒有出沒。有出沒的,我們沒見到,可是有人見到,我聽說過,這個事是真的不是假的。抗戰勝利之後,我有一個老師,抗戰期間我念中學的時候他是我的校長,周邦道先生,他的夫人。勝利以後他們住在南京,在那個時候,有一個出家人到他們家裡去化緣,到她家裡,時間很長久,總有十幾、二十分鐘這麼長的時間,所以絕對不是看錯。這個出家人說是從九華山下來的,她問他從哪來的?九華山。來幹什麼?來化緣。化什麼?五斤香油,不多,五斤香油。我們師母是個很善良的人,但是她不信佛,所以她沒給他。沒給他,這個出家人就走了。走了之後她忽然想起來,他們住家的院子很大,大門進門之後有庭院,裡面有花草樹木,庭院很大。再進二門,他們住的地方是三門,就這麼深的庭院。她一想奇怪,她說這個和尚進到我家來的時候,大門、二門沒人開,他怎麼來的?走了之後也沒有人給他開門,他到哪裡去了?這個疑惑搞了好幾年不能解決,始終疑問放在這個地方。三十八年到台灣之後,他們住在台中,我們老校長在中興大學任教,也跟李老師在一起學佛,我們師母就把這樁事情向李老師報告,請問李老師這到底怎麼回事情。李老師就告訴她,那個和尚是地藏王菩薩。她後悔得不得了,五斤香油都沒有給他。從此以後,她就專念《地藏經》,拜地藏菩薩,求懺悔。她真的遇到了。這是有出有沒,他出現,出現之後沒有多長時間,一、二十分鐘就不見了,再也找不到,這是化身。沒有出沒的,在這個地方修行證果,那叫應身。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世間示現八相成道,住世我們中國人講八十歲,八十歲走的,外國人講實足年齡七十九歲,那個叫應身。所以,應、化是兩種,一種是應身來的,會在這個世間住幾十年,沒有出沒的相;化身隨時出,隨時就沒有了。

  「以此義故,此方便三昧者」,這就是法慧菩薩他所入的三昧,是無量方便三昧。這個三昧是「一切眾生迷法界體用」,法界就是自性,法界就是真正的自己,自己的本性,本性有體有用。迷了自性之後,他就在境界裡面起了妄念,這個妄念是什麼?「五欲情生」,五欲是財色名食睡,生起這個煩惱,這個煩惱生起來之後,我們自性裡面的體用全沒有了。我們講體相用,相變質了,相原本是一真法界,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迷了之後,把實報莊嚴土變成六道輪迴。我們今天六根所接觸的境界,這是迷失自性體用而變現的。佛在經上常講,宇宙、人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那個心就是此地講的法界體用,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把本來的體相用變質了,變成我們現在這個樣子。「以不造作心,現本智故,便將根本定體,淨所妄情,名為方便。」修行關鍵就在此地,不造作,什麼叫不造作?佛菩薩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執著就是不造作,執著就是在造作,執著是最嚴重的煩惱,造作什麼?造作六道輪迴。分別是造作,不分別就是不造作。不執著,他還有分別、還有妄想;換句話說他造作的心停止了三分之一,放下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二沒放下。可是那個作用已經相當可觀,為什麼?超越六道,這就是阿羅漢。如果更進一步,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六塵境界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不分別。世間法不分別,對,佛法還能不分別?佛法不是真的,所以也得放下。這怎麼回事情?佛法是因為世間法而建立的,對立,世間法沒有了,佛法也沒有了。所以《金剛經》上佛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就是說對於佛法也不能執著,也不能分別,也不能起心動念。如果你不起心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才真正懂得佛法。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諸佛菩薩給你講經說法,你也聽不懂,為什麼聽不懂?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你聽了佛說法,統統把它扭曲了,不是佛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現在講變成佛學,這是錯誤的。

  你看看,佛這是否定得很乾淨,連佛法都否定,《金剛經》上佛說得很好,誰要是說佛講經說法,佛說那個人在毀謗我。他老人家一生四十九年沒有講經、沒有說法過,這個話我們聽不懂,明明講了三百餘會、四十九年,怎麼說沒說一個字、沒說一句話?這什麼意思?回歸自性裡面就統統等於零,真的沒說。如果從事上講也能講得通,清涼大師在《四十華嚴》的經題裡面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全是古佛所說的,他自己沒有在古佛所說的說法裡頭多加一個字。我們相信。這跟孔夫子講的話異曲同工,孔子說,他老人家一生所學的、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沒有一句是自己的,統統是古聖先賢的,他老人家一輩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把他修學的態度說出來了。釋迦牟尼佛跟孔子一樣,也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所以他說一輩子他沒有說一句話,統統是古人說的,統統是古佛說的。這從事上講。信而好古,了不起!他對古聖先賢相信,傳述古聖先賢的教誨,自己沒有摻雜一點意思在裡頭。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為什麼?他心清淨。清淨心跟古人的清淨心還有兩樣嗎?他跟古人同心同德、同解同行,古人所講的就是他悟處,他所悟的跟古人所講的完全一樣,是這麼個道理。加上自己的意思,那意思從哪裡來?從妄想分別執著來的,你就把它破壞了,把自性裡頭本具的智慧德相破壞,你就錯了。這是告訴我們要怎樣才能回歸自性。所以我們記住,不造作心,造作的心都沒有,哪裡還有言語、還有行為?這句話重要,只要有不造作心就現本智,自性裡面般若智慧就現前。這個智慧是自性裡本有的,不是學來的,只要心清淨它就會現前。

  「便將根本定體,淨所妄情」,這個淨就是放下,造作就是妄情。放下起心動念,那就是法慧菩薩的境界,就成佛了;起心動念放不下,能夠放下分別執著,你是菩薩;分別沒辦法放下,能把執著放下,你就成阿羅漢。在佛法裡面學習,這叫成就。佛陀、菩薩、阿羅漢,是佛法裡面三個學位的名稱,你拿到學位了。如果你連執著都沒放下,你學佛很久,但是你學位沒拿到;學位沒拿到,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六道實在講是什麼?學校,你得從這個學校畢業出去,你成功了。你在六道裡頭學習,學習放下,真正放下執著,六道畢業了,六道是小學,畢業了,然後上中學。中學在哪裡?中學在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是聲聞、緣覺、菩薩、佛,聲聞、緣覺是中學,菩薩、佛是大學。你證得菩薩果位你就上大學,菩薩畢業就成佛,那就是超越十法界。所以六道十法界是學校,在這裡面念書得要畢業出去才行,不能在學校待一輩子,那你就錯了。這叫方便,你看根本定體,現本智,根本定體就是本智,定慧是一體,大乘教常講,定生慧,慧生定,這是一體的兩面,有定有慧才能夠淨所妄情,這是方便。

  「非是別於真外,有假安立之定」,並不是真性之外給你假立一個定的名字叫方便,不是這個意思。這告訴我們真妄不二,真妄是一體,覺了,樣樣都是真,迷了,樣樣都是妄,只有迷悟的差別,沒有真妄,這才叫入不二之門,這真正叫佛法。你看《六祖壇經》裡面,有人向六祖大師請教,印宗法師,頭一次見面的時候,他向六祖請教。六祖能大師在黃梅八個月,他向他請教,五祖對於解脫、禪定,他老人家怎麼說法?惠能大師回答他說,五祖平常不談這個問題,唯論見性,不談禪定、解脫。他說為什麼?能大師說,禪定、解脫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迷的時候有二,悟了的時候沒有二,哪來的二,它是一體的,哪來二法?六道十法界裡面,特別是六道,尤其是我們人道在現前這個狀況,世界為什麼這麼混亂?大家不知道法是不二。如果要知道不二,我們現在這個世界不就變成極樂世界了嗎?二從哪裡來?是分別執著妄想裡頭有二,離了妄想分別執著,哪來的二!

  無量方便是從真性裡面流出來的,教化一切迷惑的眾生,那個智慧,善巧方便全是智慧、全是自性本定。像釋迦牟尼佛講的,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說而無說、無說而說。說跟無說,你看二法,說跟無說是一不是二,他說是不二法,他不說也是不二法,這個意思能聽懂嗎?能體會到嗎?為什麼?說法他沒有起心動念,不說法他也沒有起心動念,這個你就好懂。示現在世間八十年,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這是示現。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分別沒有,哪來的執著?用什麼方法來形容它?只有用惠能大師開悟的五句話。釋迦牟尼佛一生所示現的,從入胎到入般涅槃這八十年間,惠能大師說的這五句話就相應了,「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你想想看,釋迦牟尼佛八十年,是不是這五句話講盡了?你能把這個意思看清楚、看明白,對於不二法你稍微能體會到一些。我們凡夫做不到,不但凡夫做不到,四聖法界裡聲聞、緣覺、菩薩、佛也做不到。誰能做得到?法慧菩薩以上的做到了,《華嚴經》上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做到了,他們是真佛,他不是假佛。

  下面長者用個比喻來給我們說,他說「譬如以水清寶,能清濁水」,我們一般大乘教裡叫「水清珠」,有這麼個珠寶,渾濁的水,把這個珠放下去之後,自然水就清潔。放下一寸,一寸的清水看到了,放下兩寸,兩寸的清水,清水珠能清濁水。「為珠淨緣,現本淨水」,那個珠的作用是什麼?緣。水為什麼清淨?水本來清淨的,珠是個緣,借這個緣,自性本性清淨心現前,是這麼回事情。「非是珠能作得淨水」,淨水不是珠澄淨的。「方便三昧,亦復如是」,這就是說,諸佛菩薩以無量的方便來幫助你,你的心淨了。你的心本來淨的,佛菩薩就像個水清珠一樣,他做個助緣,他教你放下,一放下果然清淨心現前。清淨心是你自己本來有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不是佛菩薩給你的清淨,不是,是你自性本來清淨。同樣一個道理,你常常聽佛菩薩講經說法,看佛菩薩的行住坐臥,慢慢的你心定了、開悟了,大徹大悟。大徹大悟也是你自性裡本有的,不是他在那裡幫助你,給你的定慧、給你悟處,不是的,你自性裡頭本來就具足的。只是你現在迷了,迷就渾濁,佛菩薩就好像一個水清珠,幫助你,給你一個助緣,你因他自性清淨恢復,自性本有的智慧恢復,妄想煩惱習氣沒有了,那自性裡頭本來沒有的,是這麼個道理。方便三昧,亦復如是,方便三昧就是諸佛菩薩教化十法界眾生那些方法,這個方法實在太多了,說不盡的,所以叫無量方便。

  李長者在此地說得好,讓我們認識所有佛法都是方便法,給眾生做增上緣。四種緣,就是做增上緣,為什麼?其他的,親因緣自己本有的,所緣緣也是你有的,無間緣還是你有的,無間是不間斷。所以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恩德是什麼?就是增上緣,從外面幫助你一下,如果你自己沒有,那佛菩薩度不了眾生。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你有,他才能把你引發出來;如果你沒有,那一點辦法都沒有,是因為你自己本有。這些話都非常重要,「為以萬法無作,本自淨緣,現得本自無作智慧力故,故名方便」。話講得清楚!不但是諸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無作,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宇宙之間萬事萬物,你細心觀察,哪一物不是無作而作、作而無作?你細心觀察花草樹木,種子種下去,它發芽,慢慢的茁壯、開花、結果,它有作嗎?都是無作而作,都是作而無作。山河大地,自然現象裡面春夏秋冬,這些現象,自古以來想不通,那麼樣的有規律,真的一分一毫都不會差錯,於是就有人想到,大概有個神在那個地方掌控住。佛告訴我們沒有神,是什麼?全是無作而作,而作就是它種種一切的運行,無作是從來沒有起心動念、分別,沒有這個。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它運行得那麼規則,這是法爾合然。

  自性它就是規律的,它一點都不會亂。什麼人把自性裡面搞亂的?搞亂的是妄想分別執著把它搞亂的;如果不亂,你看宇宙現象就叫一真法界,那是心現,沒有識變。諸位要記住,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一真法界裡的人統統都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心現的境界跟心一樣的美好。心性,我們中國老祖宗、古聖先賢用一個字來形容它,「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什麼意思?善不是善惡的善,六祖大師這五句話來解釋這個善就對了,善是什麼?「本來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善!善是這個意思,這是本性。雖生萬法,也沒有起心動念過,起心動念尚且沒有,怎麼會有分別執著?這是我們常講的自然,佛法裡面叫法爾,爾就是自然的意思,一切法本來就是這樣的。我們生存在這個世間,也要效法大自然,也要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跟大自然融合成一體,這叫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也是個名詞,你要執著個明心見性,你就明不了心也見不了性。名詞是假的,所以馬鳴菩薩教我們教得很好,聽經不要執著言說相,言說是假的,這些佛經裡頭的名詞術語你也不要執著,不能起心不能動念,你一聽就開悟。為什麼開不了悟?就是因為聽經裡頭夾雜著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修行不能證果,也是在修行當中夾雜著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被這個害了。把這玩意去掉,你就跟古聖先賢走的一條道路,諺語所謂是一鼻孔出氣,就通了。這個我們要曉得。長者的話不多,意思很深,我們常常讀誦,受這個薰習,對我們就是有幫助,真的像一顆水清珠一樣,我們是一潭渾水,它能幫助我們淨化。

  但是,下面講,這講我們六道,六道裡面,「但天人外道三乘所有因果,皆有所作」,這要記住。天人、外道是六道裡頭眾生,三乘他們超越六道輪迴了,聲聞、緣覺、菩薩、佛。聲聞是小乘,三乘裡面的小乘,緣覺是中乘,菩薩是大乘,這叫三乘,在哪裡?在四聖法界。合起來講,天人、外道、三乘就是十法界,十法界所有的眾生都有因果,所有因果皆有所作。為什麼?都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天人、外道是三種煩惱統統具足,我們現在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具足,一樣都不缺。愈往上面去,煩惱輕一點,聲聞、緣覺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就是執著,他有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是分別,他有無明煩惱,無明煩惱是起心動念,所以他有所作。到菩薩,菩薩雖然分別執著沒有了,他有起心動念,所以皆有所作。「以此所生,皆有處所,皆有果報」,只要你有作你就有處所,你就有果報,「廣狹淨穢差別等事」,廣是共業,狹是別業,有淨有穢,四聖法界是淨,六道輪迴是穢,六道裡面,這個穢土裡頭有善有惡。諸位要知道,四聖法界裡頭沒有善惡,它才會清淨,有善惡不清淨。所以有這麼多差別之事,這是說十法界裡頭的。那我們就知道,萬法無作是什麼境界?是一真法界裡面的境界,我們應當要學,這是事實真相,這是本來面目,原本是這樣的。我們現在在境界裡起心動念,錯了,要肯承認,要敢放下,改過自新,回歸自性,就對了。這句話說得容易,做起來很難,哪個人不想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試試看,看能不能放下。為什麼不能放下?你用的是妄心,你就沒有辦法放下妄想。「我想放下妄想」,這就是個妄想,以妄想對治妄想,永遠搞不清楚。

  那要用什麼來對治妄想?用真心,真心裡頭沒有妄想。真心我又不會用,起心動念連帶著肯定有分別執著,一個起,三個一起起。我們無量劫來已經養成習慣,很深的習氣,所以真難!八萬四千法門,每個法門(方法、門徑)都是要淨化身心,都是講求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才能夠收到效果,你才能夠超越六道。做不到怎麼辦?真的,我們不能不感激釋迦牟尼佛、感激阿彌陀佛,特別是阿彌陀佛,他想出一個方法,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成就,那就是帶業念佛往生,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沒有的,所以祖師大德說這叫門外大道。那個門是什麼?門是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之外,有一條特別的道路、特別的方法,就是帶業念佛往生。帶業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沒斷,這叫帶業。在其他法門裡面,你不把這個東西斷掉,你沒有法子提升;淨宗這個法門,這個東西不斷也能往生,也能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你要研究佛法的道理,哪有這回事情!這不可能,這在佛法裡頭講不通,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是不是佛菩薩對於這些根性劣的人給他一點安慰?許多菩薩用這種心來看淨土,來看這個法門,他不修。難信,真難信!我們這些人,博地凡夫,聽了之後就能相信,這了不起。為什麼?你超過這些菩薩,菩薩不相信,你怎麼會相信?菩薩是清清楚楚,不相信,我們糊裡糊塗就相信了,相信佔了大便宜,菩薩不相信吃了大虧。你看,他還要再修多少劫才能夠出離六道、出離十法界?我們在這一生就能把這個事情辦妥。而且在《往生傳》裡面、在《淨土聖賢錄》裡面,我們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許多念佛走這個門路的人,需要多少時間?三年,他就成就了。

  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到這樁事情,前年,我在香港講經,深圳有個居士,黃忠昌,三十出頭。這個年輕人他聽了我講這些事情,他發心實驗,他說我來試試看,看看三年是不是真的能往生。他在深圳閉關,找到向小莉護持他閉關,三年。他就是一部經、一句佛號,一部《大乘無量壽經》,就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每天誦經一部,其餘的時間都念阿彌陀佛,念了兩年十個月,還差兩個月滿三年,他就預知時至往生了。真的,這是現身說法,真走了,給我們做很好的榜樣,他沒有生病,走得那麼自然、那麼瀟灑。我們看到這個樣子了,聽說這個世間什麼這個災難那個災難好多,極樂世界那麼好,要不要去?三年時間就夠了,一點都不假!黃忠昌能不能不去?當然能,這個在佛家講生死自在,極樂世界自己看到了,你就可以做選擇。我們在慧遠大師傳記裡面看到,這是中國淨土宗第一代的祖師,他在江西廬山建了個茅蓬,一百二十三個人,志同道合,就是根據《無量壽經》。因為那個時代,《彌陀經》跟《觀無量壽佛經》都沒有翻譯出來,淨宗經典最早翻譯的就是《無量壽經》。他就根據《無量壽經》這個理論、方法來修行,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真不容易,他們住在山上不下山,決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百二十三個人個個成就。當然成就的時間不是同時的,有先走的、有後走的。遠公大師在往生前告訴大家,他要走了,他說極樂世界他曾經在定中見過三次,他說這次極樂世界這個境界又現前,他第四次看到,告訴大家我要走了。而且看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後面跟著就是廬山蓮社前面往生的這些同參道友,跟著阿彌陀佛一起來迎接他,緣真成熟了。慧遠大師不會騙人。

  我們看了這些文字記載、這些資料,太多了,你能不相信嗎?能不動心嗎?首先要覺悟,這個世間太苦,佛菩薩為什麼要到這個世間來,功夫成就了還不走?就是長者在此地講的,那些人有住此界者,不走的原因,還有許多他可以幫助的人,那就不能走。這些人跟他什麼緣分?相信他,聽他的話,那就不能走。就是說,你成就了,到極樂世界,多帶幾個人去,帶的人愈多愈好!不要自己成就了趕快走,那個趕快走的是沒有緣分。你說黃忠昌這個年輕人,他雖然兩年十個月功夫成就,我們相信他見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他可以不走,他不走誰相信他?他要來講經說法來勸導眾生,沒人相信他,你胡造謠言,你胡說八道。太年輕了,沒人相信。沒人相信,自己真的就走了,這一走大家相信了,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你看,他這一走也度了很多人,讓許多人對淨宗這個法門生起信心,親眼看到他的,這就是無量方便。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只為一樁事情,幫助有緣眾生,沒有其他任何事情,其他事情統統沒有。幫助一切眾生也不執著幫助的相,如果是說我幫助很多眾生往生,你又著了我相,又著了人相,又著了幫助眾生這些事相。沒錯,他是往生了,你又墮落了,哪有這種道理?我們在前面講過,隨緣不變,這是菩薩,這是真功夫。幫助別人,那些人都成就了,將來自己肯定成就,絕不墮落,這是真成就。所以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點點滴滴,不要忘記這一句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要學佛號在心裡頭不間斷,真的是我們這一生第一樁大事。

  你要細心觀察這個世間,你就發現這個世間太苦,縱然你有福報,你今天享受,你那個福報能支持多久?這個世間一切真的是無常!頭一個壽命有限,你要想長壽,長壽怎麼樣?長壽要受老苦,生老病死苦。還有長壽有福報的,得個老人痴呆病,躺在床上不能動彈,他有福報,有很多人伺候他、照顧他,這樣活個十幾二十年,那叫什麼福報!這都是我們親眼看見的。他為什麼不早點走?他福報沒享完,躺在那裡享,享完他就走了。我在過去講經講過這個事情,他如果是聰明的話,他把他的錢財捐獻做慈善事業,他的狀況就是兩種,一種他有壽命,他病好了,另外一種,他壽命到他就走了,他不受這個罪。所以學佛的人懂得,絕不用這種方式來享受福報。每天三、四班護士照顧,你曉得要花多少錢?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了解佛法的知道怎麼做法,他真正念佛,你說老人痴呆症請這班護士,這班護士天天給他念佛,給他迴向,對他有好處。不過痴呆症很麻煩,給他念佛,他有沒有聽進去?他有沒有真的跟著念?真聽進去、真跟著念,那不痴呆了,那他智慧現前,決定往生。

  我們再看,下面回歸到《華嚴經》,「於此佛華嚴一乘法門」。《大方廣佛華嚴經》,古來祖師大德判教,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古人講三乘,大乘、小乘、一乘。一乘是什麼?一乘是佛乘,就是你一生成佛之道,大乘是成菩薩,小乘是成阿羅漢、辟支佛。就好像學校三個學位,一乘,他一定取博士學位,一乘是博士學位;大乘是菩薩學位,碩士學位;小乘是學士學位,聲聞、緣覺。《華嚴》是一生成佛,用什麼方法幫助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成佛道?它就是用的淨土法門。所以《華嚴經》到最後,諸位能看到,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出自於《華嚴》。隋唐時代,那個時候中外的高僧大德共同肯定的,佛講一乘經,三部,不多,講成佛之道的,第一部是《華嚴經》,第二部是《法華經》,第三部是《梵網經》。《梵網經》很可惜沒有傳到中國來,傳到中國來的只有一品,就是「梵網經菩薩戒本」,就是這一品傳到中國來,其他的也都失傳了。所以現在一乘經,我們中文的譯本,就是《華嚴》跟《法華》,這兩部經最後都是指歸淨土。所有大乘經,佛幾乎都把它結歸在淨土。

  我記得我出家沒多久,住在臨濟寺,我在臨濟寺只住了一年多。曾經有台灣大學學佛的同學帶了他們一個老師,日本人,是台大的客座教授,來訪問我。這位教授是日本的法師,我那個時候正在跟李老師學《楞嚴經》,他問了我一個問題,問我修什麼法門?我說我修淨土,念佛法門。他的態度很傲慢,用很輕慢的口吻說,《楞嚴經》跟淨土有什麼關係?我們都知道,一般講《楞嚴》與禪有關係,《楞嚴》與密有關係,五會楞嚴神咒是密宗的。它問跟淨土有什麼關係?當時我就回答他,他學佛沒學通,我問他,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跟淨土有什麼關係?我就把他問倒了,問得他是面紅耳赤。《楞嚴經》裡面二十五圓通章,「大勢至圓通章」跟「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是全經的核心,這個怎麼沒看到?你說大勢至你沒有看到情有可原,觀世音菩薩太明顯了,你都沒有看到,你這個佛不是白學了?

  《楞嚴經》我不曉得諸位有沒有念過?釋迦牟尼佛讓參加法會的這些大菩薩們,向大眾做個分享,你們是用什麼方法成就無上道的?也就是說,你們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用什麼方法成就的?二十五位菩薩各人說各人自己修行經過,都成無上道。為什麼說二十五?二十五代表圓滿,這二十五是六根、六識、六塵,這就十八界,再加上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二十五大類,每一個菩薩代表一類法門,這二十五個法門展開就是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法門。觀世音菩薩是耳根,排列的順序,頭一個就是六根,六根第一個是眼根,第二個就是耳根。按順序排,觀世音菩薩排列在第二,可是觀音菩薩沒有排第二,觀音菩薩排最後,排第二十五。為什麼?你看唱戲的時候,最好的這齣戲一定放在最後,壓軸戲。這個太明顯了,他沒有按照順序排,從第二個拉到最後,這太明顯了。可是大勢至菩薩就沒有那麼明顯,大勢至菩薩在七大裡頭,七大裡頭他是見大,應該排的順序是七大裡面他是第六個位子。最後一個位子是彌勒菩薩,代表識大,地水火風空見識。所以他們兩個交換,這個一般人看不出來。你看本來大勢至菩薩是列在第二十三,彌勒菩薩二十四,他跟彌勒菩薩兩個顛倒,彌勒菩薩擺到二十三,他擺到二十四,觀音菩薩擺到二十五。所以,實際上是兩個特別法門,很多人沒有留意到,兩個特別法門,不是一個特別法門,兩個特別法門。兩個特別法門都是淨土,你說與淨土有沒有關係?我這樣一分析,這位教授沒話好說了。很難得,跟著一起來的有四位同學,他們對淨宗也能生信心。觀世音菩薩是耳根圓通,「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這個法門是專門對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人耳根最聰明,我們看看不清楚,聽聽明白了,耳根比眼根要利。可是大勢至菩薩念佛法門範圍廣大精深,他是度遍法界虛空界的,再用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這兩個法門合起來,你往生淨土就決定了,而且決定是高品位的往生。能夠念到理一心不亂,西方世界四土三輩九品,你可以直接生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楞嚴經》給我們這樣一個信息,讓我們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怎樣去修。

  「華嚴一乘法門,以無住無作任性法門。」無住,放下執著,放下見思煩惱;無作,放下分別;任性,任是自自然然,隨順性德。也就是說從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無論做什麼事情,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能做得好嗎?不起心不動念做得比什麼都圓滿,真的是究竟圓滿。為什麼?起心動念加上自己的意思在裡頭,就會出問題;不起心不動念,沒有自己的意思,全部是性德,就是無作的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在處理事情,你跟諸佛如來所處理的沒有兩樣。我們想學,我也不起心不動念,你想想你有沒有起心動念?「我不起心不動念」,這不就起心動念了嗎?所以不行。佛菩薩真的沒有起心動念,我們不起心不動念是假的,自己以為沒有起心動念,實在是自己起心動念。這樁事情在我們六道裡頭,特別是哪裡?無色界天,他們真的在那裡學不起心不動念。實際上,「我不起心不動念了」,還是起心動念,所以他出不了三界,他連阿羅漢都證不到,沒有法子,依舊要搞六道輪迴。

  「所有其生,任無依智幻生身,稱真法界,於一切眾生前,對現色身,然其體相無去來,然亦不作神通變化之事,雖然普現三世一切業果,在剎那之中,然亦不住三世遠近及剎那之見」,這是一段。「所有其生」,這是說他在生平當中,我們講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就是他在一生當中的活動,「任無依智幻生身」,這是事實真相。我們也是,非常可惜的,我們在這裡頭加進去了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加在裡頭。如果我們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就跟這經上講的完全一樣。這是什麼?這是佛菩薩的應化身。重要這一個字,關鍵就是「任」,任是什麼?隨順自然。隨順什麼?隨順無依智,隨順幻生身。無依智是智慧,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性德。用我們現代科學裡面的話來講,無依智是信息,幻生身是色相、是物質,就是無依智是精神,幻生身是身相、是物質。無依智裡頭有信息,也就是六祖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所說的,第三句「本自具足」,那就是無依智。本自具足是什麼?本自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幻生身是無量的相好。你要隨順!我們今天這個「任」沒有,我們這個任裡頭加上了妄想分別執著,那就讓它變化,變成了六道、我們現在的身體、我們現在的妄想分別執著;無依智變成妄想分別執著,幻生身變成我們現在這個煩惱的業報身。我們過失在此地,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認識。如果真的認識清楚,我們再不去搞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那就是「稱真法界」,這就不是假的。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佛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是事實真相,稱真法界,跟諸佛如來、跟法身菩薩一樣。

  「於一切眾生前」,這是講應化,應現化身。或者像釋迦,像在中國出現的這些祖師大德,應身,在這個世間住幾十年,住持正法,教化眾生。化身,像周邦道的夫人見到地藏王菩薩,那化身,短短的十幾分鐘之後不見了,再也找不到,這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對現色身」,你要知道真相,現前這個色身,「其體相無去來」,加一個字諸位就更好懂,實實在在沒有去也沒有來。這個事實真相幸虧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事實真相是,「一彈指」,一彈指的時間很短,有多少個念頭?「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你要懂得彌勒菩薩所說的這個現象,你就知道,所有一切萬法,不但是我們身體,所有一切法都沒有體相、都沒有去來,為什麼?它太快了。彌勒菩薩也說,這個境界太微細,講念跟識,包括形相,太微細了,「不可執持」,你沒有辦法掌握住它,你也沒有辦法留住它。它的速度,現在我們科學上是用秒做單位,如果以秒做單位,我們彈指一秒鐘能彈幾次?至少彈四次。再乘四,那就變成一秒鐘裡面有多少個念頭?念頭就是生滅,有多少個生滅?一秒鐘裡面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單位是萬億,萬億是兆,一千二百八十兆!你怎麼能控制?你怎麼能掌握?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才真正放下。不但對於物質放下,物質是色相,放下了,它是假的,幻相: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精神,也放下了。都不可得!無來無去,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無來無去。「然亦不作神通變化之事。」有沒有神通?有。有沒有變化?有。為什麼不作?一作不就有為了嗎?不就又著相了嗎?就不是任運,就不是自然。所以諸佛菩薩示現一些神通瑞相,絕對沒有意思,絕對不是我想現一個讓大家感到驚奇,不是。他一有這個,這都是凡情,這都是心不清淨,清淨心裡頭沒有這種行為。神通變化,你自己細心去體會,我們眼能見是不是神通?耳能聽是不是神通?我們身體動作是不是神通?是,都在日常生活當中。整個大自然的現象不就是神通變化嗎?不都擺在我們眼前嗎?

  下面說,「雖然普現三世一切業果,在剎那之中」。我們世間人執著的過去、現在、未來,這三世,過去還有過去,未來還有未來。造業,業有染有淨、有善有惡,造作果報都在剎那之中,就是我們剛才講的,都在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不是真的。我們現在看到的現象是相續相,是不是真的相續相?不是真的。我常常跟大家談這個問題,我說相似相續相,為什麼?每個念頭都是一個獨立的相,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阿賴耶的業相,我們今天講起心動念,在科學裡面講這是能量;見聞覺知,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是現在科學裡面講的信息;外面這些萬物,是物質現象。所以現在科學家也肯定,他告訴我們,宇宙之間只有三樣東西,除這三樣之外什麼都沒有,能量、信息、物質。這其實就是佛在經上講的阿賴耶的三細相,這三細相都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永恆不變,那是真的。有沒有永恆不變?有,自性是永恆不變。你見到自性就見到永恆不變,你跟永恆不變合而為一,真正把自己的本性找到了。本性在我們淨土宗裡面稱之為常寂光,常寂光是真性,永恆不變,就是惠能大師所講的這五句。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這五句話,釋迦牟尼佛開悟的時候,把開悟的境界詳細說出來,就是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我們可以說,惠能大師五句話展開、細說就是《華嚴》,《華嚴》把它濃縮,濃縮到最後就是惠能大師的五句,不增不減,是一不是二!《華嚴經》講什麼?講自性清淨,講自性不生不滅,講自性本自具足、本不動搖、能生萬法。講絕了!這是真正把事實真相了解了,普現,他見到了。

  「然亦不住三世遠近及剎那之見」,不住就是不能執著,彌勒菩薩講的執持,就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的地方,永遠保持一個清淨心。這個東西很難,所以阿彌陀佛教我們的方法妙極了。你心裡頭只有一個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就對了,完全正確。這也不是純真,但是這個方法能幫助你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之後,你就明心見性,你就大徹大悟。極樂世界實際上就是阿彌陀佛建立的一所佛教大學,接引十方世界的學生,到這個學校去保證你畢業,保證你拿到最高的佛陀學位。上這個學校,不必去託人,也不要花錢,讓你得到大圓滿,這是慈悲到極處。我們在哪個世間都沒有法子有這麼殊勝的成就,只有在極樂世界。所以這個機會希望大家決定不能放過,太難得!這個世間,你要是學《華嚴》,愈學你就知道這個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學透了你就肯放下,不必人勸你,自然放下,了解真相。這個世間,無論什麼你都得不到,你自己認為得到是假的,你一口氣不來的時候,真沒有得到,現在也沒有得到,別等到死的時候。我常常講,人每天死一次,你看你睡著不等於死了一樣?你睡著的時候,哪一樣東西是你的?人家把你抬走你都不曉得。所以人要聰明一點,假的!現前所有得到的不起心動念,沒有得到的也不需要去想它,你的心才會清淨;你去想它,心就不清淨,你還是被外頭境界轉。

  「不住」就是不要執著,不執持。「不住三世」,超越時間,三世沒有,假的,不是真的。現在科學家知道時間不是真的,人如果有能力超過光的速度,就可以回到過去,但現在辦不到。遠近是空間,不住時間、不住空間,也不住「剎那之見」,剎那之見是什麼?彌勒菩薩所講,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也不能住,這也是假的。你了解、知道這個事情就好,可不能常常去想它,想它就錯了。你常常想阿彌陀佛就對了,這是真管用。你想別的不管用,想別的後來還是有麻煩,你出不了六道輪迴;想阿彌陀佛決定可以超越六道輪迴,一生一定要把這個事情辦好,最好三年能辦好。三年我就死了,你三年等於說拿到簽證之後,不去也沒有關係,你隨時可以去。你不去,你就度你的有緣人,多帶幾個去,帶得愈多愈好,阿彌陀佛愈歡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7 09:55:07)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7日09:55:0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013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