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九八五卷) 2008/9/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98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經文第七段「智慧菩薩」。今天從第三首偈看起,我們將經文念一遍,這第三、第四兩首是一段:
【諸取著凡夫。計身為實有。如來非所取。彼終不得見。此人無慧眼。不能得見佛。於無量劫中。流轉生死海。】
在前面一段我們學習到的,智慧菩薩現身說法,他第一首偈含義很深,尤其是第一句「我聞最勝教,即生智慧光」。他學習的成果就是末後這兩句,「普照十方界,悉見一切佛」,這成佛了,成佛才能看到一切佛,希望大家都能跟他一樣。我們看看菩薩的心願,可是菩薩心願沒錯,幾個人遇到最勝教能生智慧光?怎樣才能生智慧光?在前面,佛菩薩給我們講了很多,我們的確是有智慧光,為什麼?自性裡頭它本來具足。世尊說得很清楚,「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智慧、德能、相好都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本來具足,我們現在智慧德相不能現前,不得受用,什麼原因?佛講「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三大類的煩惱,妄想、分別、執著,我們有這個東西,我們的智慧光就沒有了,德能也沒有了,相好也沒有了。德是我們講的道德,能是我們講的能力,技術、能力,相好是福報,統統都沒有。世尊為我們一語道破為什麼沒有了,你有分別、你有執著、你有妄想。所以我們遇最勝教,不但不生智慧光,還生煩惱,為什麼?因為生煩惱,我們把佛的意思就錯會,錯會是生煩惱,要不生煩惱的話,你就生智慧光。這個事情我們在前面也曾經講過幾次,我們講到開經偈「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句話說得好,但是不容易,多數的人都是曲解如來真實義,誤解如來真實義,那他不但不能生智慧光,他生煩惱。
由此可知,佛法常說重實質,實質是真幹!你真幹,就生智慧光。真幹是什麼?真幹就得放下,五十七年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的「看破、放下」。如果我們真能夠向看破、放下這個方向去走,真的生智慧光。雖然不能像智慧菩薩一樣,他智慧光生得太大,為什麼?他能普照十方界,他能見一切佛,我們還沒有這個能力。雖沒有這個能力,我們生一點小的光,可是小的光會累積,小智慧,我們自己能夠覺察到,煩惱年年減少、減輕,智慧年年增長。所以我們這個生是逐漸在生,有好處,不是沒有好處,這個要懂得。如果連這一點效果都沒有,我們這部經叫白學了。甚至於不但天天在學教,煩惱沒有少,智慧生不出來,確實他煩惱增長,貪瞋痴慢一年比一年擴張,這就完全錯了。他不是「悉見一切佛」,他悉見阿鼻獄,他方向走錯了,走反了,這些我們不能不知道,我們不能不留意。學佛從反方向,為什麼會有這個情形?這個情形我們能夠理解,現在這一代人學佛跟過去人相比是距離很遠,這個原因我們也懂得,所以這些現象是正常的現象。古時候的人,不要說太久,我這個年齡,八十歲前,八十歲之前的社會還重視家庭教育。我們生在農村,是個很落後的農村,傳統文化保持得多一點。都市,像沿海的大都市,大概在八十年前已經有嚴重的問題,為什麼?接受西方文化的衝擊,對自己傳統固有文化逐漸喪失信心,所以沒有人再教了。沿海這些新興都市都羨慕西洋的科學技術,像我們家鄉這種閉塞的地區還能夠保守著傳統,我們還受了幾年這樣的教育,私塾教育,家庭教育,對於倫理、道德、因果還有一點概念。這一點概念,到我們長大之後也很容易疏忽,為什麼?接近都市之後,大家都不講這個,我們開始對這個問題也懷疑,信心也動搖了。正在這個時候,遇到佛法。
遇到佛法,遇佛因緣我跟諸位多次做過報告。從小學到的孝順父母、尊敬師長,這個東西沒丟掉,所以在台灣能夠遇到善知識,善知識特別照顧,靠什麼?就靠尊師重道。尊師重道不是表面的,不是形式的,形式上那時候我對三位老師沒有一分錢的供養。因為生活很苦,自己照顧自己都有問題,哪有能力供養老師?老師了解,老師還幫助我,不容易。老師為什麼照顧?老師看到我真正能從內心發出來尊重他們,表現在什麼地方?表現在依教奉行。老師教我的我真做,絕對不是陽奉陰違,表面上是一套,背後又是一套,那老師不可能重視你,也不可能說一意在栽培你。為什麼?你不能成就,你不是真正理解、真正去實行,現在講落實,你得不到受用。佛經你看每部經最後一句話「信受奉行」,這就是真正尊師重道,「淨業三福」裡面所講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信受奉行做到了,這兩句都做到,孝親尊師都做到;如果不能夠信受奉行,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自己業障重,煩惱習氣重,不能像菩薩這麼樣的精進,做得這麼徹底,可是我們確實是認真在做。累積了幾十年,有現前的效果,這是諸位看到的。
智慧菩薩所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悟了之後,你見到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我們常說的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沒有一個不是佛。妖魔鬼怪也是佛,樹木花草也是佛,山河大地也是佛,這就《華嚴經》上所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句話很難懂。從性上講是佛,從相上講,相就有差別,相是妄相。從相上講,那就有十法界,有佛、有菩薩、有天人、有三惡道,從相上講,有,不是沒有。從理上講是佛,從事上講不是,你已經迷惑顛倒,你把一真法界完全扭曲,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變成三途,是你自己變的,與別人不相干。
所以第二首偈他一開頭講,「此中無少物」,實在講惠能大師講的比這個更好懂,惠能法師他怎麼說?他說「本來無一物」,你看「此中無少物」,本來無一物。此是什麼?此就是真如、自性,惠能大師講的「本來」也是講的自性,「此中」跟能大師講的「本來」是一個意思,無一物。這個話是真的,常寂光!說常寂光就行了,也不要說生,也不要說土,自性就是常寂光。常是永恆不變,寂是清淨、光明,清淨是什麼?一塵不染,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是清淨、光明。這就是我們在《妄盡還源觀》裡面學的第一條,佛法講第一科,第一個科目,「自性清淨圓明體」。這個「此」字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是我們的自性,這個裡頭沒有東西。
第二句說,「但有假名字」,為什麼會有假名?實在連假名也沒有,為什麼會有假名?因為它現了假相,現了假相我們就給它安個假名,假名是這麼來的。一定要知道這是假名,你就不要執著,你就不要去計較;如果你要是計較,那你就生煩惱,你在假名、假相裡面起了妄想分別執著,那就大錯特錯。假名、假相裡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就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那就是實報莊嚴土。可是你要是對這個假名、假相起了分別執著,那麻煩就大了,就再一次的扭曲,扭曲就變成十法界。如果分別執著非常嚴重,就到六道、就到三途了。我們可以這樣說,十法界層次高下不同,什麼原因造成的?分別執著程度不一樣造成的。分別執著很輕,四聖法界;分別執著重,六凡法界;分別執著最重的,三途,地獄、餓鬼、畜生是分別執著最重的,就這麼回事情,這樣造成的。菩薩舉個例子,假如你還要計較,還要執著有我、有人,這個執著是很嚴重的執著,那你就入險道,險道是什麼?險道是餓鬼、地獄,你就入三惡道。
佛菩薩真的是慈悲,你看在《華嚴經》上,從頭到尾,我們現在學習的這個一半不到,我們的學習大概是四分之一。你已經深深體會到了,不斷的在提醒我們,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這是無盡的慈悲。所以我們應當要理解,理解是不容易,這我常講,為什麼不容易?因為你有煩惱,就是說你有嚴重的分別執著,所以你聽不懂,你不能體會到意思。縱然稍稍懂一點,也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你習氣太重,你放不下分別執著。能夠把分別執著淡化一點,那就很有進步;不是沒有,你比一般人淡薄,你的智慧就比一般人高。分別執著愈嚴重的人,他煩惱多、智慧少。
所以我們必須要記住,我們感恩佛菩薩,要記住佛菩薩告訴我們,心外無有一法。經論、祖師也常常提醒我們,「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所有一切現象是什麼?是心的相分。清淨心動了,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在清淨心裡面生出了相分。無明它要依靠清淨心,清淨心是本體,沒有清淨心不可能產生相分。我們講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都是從起心動念生出來的,不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它就有了。這些現象是什麼?現象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真的自己,這個身體不是真正的自己,也是真正自己,是真正自己的一部分。好像我們全身,全身是自己,那我身上這根汗毛是不是自己?是自己,你不能說這汗毛不是自己。我身上的這一個細胞是自己,現在變成什麼?我只認得這一個細胞是自己,其他的汗毛、細胞都不承認它是自己,這就錯了。真正明白過來之後,才曉得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你承認了,你肯定了,真的,不是假的,那就恭喜你,你就證得法身,你就成法身菩薩。法身菩薩我們現在念的這十住菩薩,這是法身菩薩,跟他們的見解一樣。我不承認,你不是我,樹木花草也不是我,山河大地也不是我,我怎麼會變成這個?那叫六道凡夫。為什麼?你執著我、執著人、執著一切萬物都是實實在在有的,計為實有,你不知道這東西是虛妄的,不是實在的,這個確實真難懂。
我們想想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這個太重要了,這現在變成經文,我們有沒有常常能記住?常常能作如是觀?一秒鐘就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頭,這個念頭一振動,什麼振動?無明的振動;不是心,心不會振動的,六祖能大師說得很好,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它從來沒有動搖過。動搖是什麼?動搖是妄念在動搖,真心不動搖,妄念。可是妄念一動搖,自性裡面就現相,「念念成形,形皆有識」。成形,物質現象出來了,形皆有識,跟著這個物質同時起來的,心理的現象起來,我們講精神現象出現,精神跟物質同時出現。我們常講因果不空,因果也從這裡出現,你看起心動念是因,物質現象、精神現象的出現這是果。為什麼說它是妄?它存在的時間太短,實際上存在的時間只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所以彌勒菩薩說不可以執著,你執著不到。你執著不過起個念頭,起個念頭它已經產生多少變化了,幾千兆的變化,幾億兆的變化,你怎麼能夠執著得到?
我們現前為什麼會把這些妄相當真?我們六根接觸到的這是妄相的相續相,就是像我們現在把電影的銀幕畫面當真。再說得貼切一點,我們現在看電視,電視屏幕上的現相以為是真的。電視屏幕上現相剎那生滅,剎那不住,這個我們知道。前面一個相,就是前念發生的相,絕對不是後念的,前念不到後念,後念也不到前念,念念是獨立的。我們今天看的相是一種相似相續相,可不是一個相的相續相,相似相,它全是假的,它不是真的。真的,真的什麼都沒有。佛教導我們,在這些現象裡面你能看到實相,實相就是真相,諸法實相,你就大徹大悟。見到諸法實相的人,心地一定清淨,一定平等,為什麼?他見性了。實相就是自性,見性成佛了。成佛,無始無明習氣沒斷,那習氣是沒法子斷的,要靠時間來淘汰。這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天台大師給我們講四十一位分證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分證的意思是無始無明習氣還存在,但是他真成佛了,因為無明真斷了,無明就是起心動念,他在一切境界裡決定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都沒有,你就曉得分別執著當然沒有。分別執著的習氣早就斷了,現在留下來的是無始無明習氣沒斷。
世尊在《華嚴經》上跟我們講,這都是分的,都是隨順眾生習氣來說的,不是真實的。隨順我們的習氣說,我們有執著、有分別,所以佛就講,無始無明習氣有四十一個等級。初住菩薩他統統具足,這四十一品的習氣他統統都有;二住菩薩少了一品,只有四十品;三住菩薩又少了一品,他有三十九品。不斷向上提升,提升到等覺,還有一品,再提升就沒有了,稱為妙覺。妙覺就是無始無明習氣斷盡了,所以妙覺叫究竟圓滿佛,他不帶無明習氣,沒有了。這個我們都得知道!所以心,自性清淨心能現,心法跟色法,就是物質跟精神是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這個很不好懂。所以,歐陽竟無說佛法不是哲學,為什麼?哲學裡頭有能、有所,能現不是所現,所現不是能現,它能所是分開的。佛法裡面講能、講所,能所是一不是二,跟哲學裡講的意思不相同。佛法講,能就是所,所就是能,能所不二!很不好懂。
古大德用金跟器做比喻,金就是器,器就是金,從這裡能體會到這個意思。還有一個比喻,佛經上也有用,「如鏡現相」,好像鏡子,鏡子裡頭不是現相嗎?能現相的是鏡子,鏡子裡面的相是它所現的,你說它能所是一還是二?不能分。所以佛菩薩教我們「用心如鏡」,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六根對於六塵境界,用心像鏡子一樣,你看鏡子清清楚楚,沒有執著,沒有分別,也沒有起心動念,這叫照見。我們現在叫什麼見?佛經上的名詞說得很好,照見是菩薩,菩薩是照見,我們叫情見,這個名詞說得好。是照見了,照見裡頭帶著情,情就是煩惱,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佛菩薩說我們,眼見、耳聞、鼻嗅、舌嘗都叫做情見,裡頭濃厚的分別執著,這個很糟糕。情見,換句話說,換句不好聽的話說,就是造業。你要是善的,造善業,果報在六道輪迴裡的三善道,如此而已。如果是不善的,你造惡業,那就六道裡的三惡道,幹這種事情,這就叫險道,你入了險道。再跟諸位說清楚,有情見的就是魔,無念的那就是佛,所以佛跟魔都是自性變現的。換句話說,只要你有分別執著,這是邪見,邪知邪見,不解如來真實義;沒有分別執著,叫佛知佛見。
如來真實義是什麼?就是宇宙真相,就是自性的真相。這樣我們才真正明白、懂得了,就是執著分別妄想,妄想不談,我們不要去談,因為妄想太難了,那是決定沒有能力做到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三個老師都這樣告訴我。像惠能大師那種人,能夠在同時,一剎那之間,把妄想執著分別全部放下,這個叫上上根人。方老師告訴我,在中國歷史上,過去沒見過,惠能大師一直到今天,也沒有看到第二個,所以這是不能學的,學不到的。我們看看,一剎那頓斷,在印度只看到釋迦牟尼佛的示現,頓斷,在中國看到惠能大師。所以,理上講是這樣的,凡夫成佛是一念之間,那個念頭轉過來,成佛了。念頭轉過來是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斷掉,他就成佛了,那你的智慧德相完全顯出來,這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
世尊在世的時候,有人問他,你老人家成佛了,佛的世界跟我們的世界不一樣,你怎麼住在世間跟我們一樣?佛笑笑,你想看我的世界嗎?當然想看。佛坐的時候是盤腿坐的,佛就把腿鬆開,腳尖貼在大地,佛用神通示現,忽然看到大地就像極樂世界一樣,金色世界。佛受用的,他真的,雖然跟我們在一起,境界完全不一樣。我們住的是穢土,他住的是金色世界、琉璃世界,這不是變魔術,這是事實。道理佛常說,說得很清楚,一切法從心想生,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心想生,你不想,不想一真法界就現前。那就是《華嚴》講的華藏世界,《往生經》裡面所講的極樂世界,你就看到了。我們在定中見到、在夢中見到,要知道都是佛力加持,跟佛有緣,佛力加持,你見到了。沒有佛力加持,那你能夠把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佛力會加持你。加持你什麼?幫助你增長信心,加持的用意在此地,給你做證明,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佛跟魔都是法,能現的是自己的心性。佛在經上常講,這不是我們一個人,一切眾生大家都一樣,阿賴耶識裡面十法界的種子統統具足。我們有沒有成佛的種子?有。你看看妄想分別執著本來沒有,本來沒有,你不就本來就成佛了嗎?佛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就是從這裡講的。本來沒有,沒有現在有了,現在有了,你就不是佛了。隨順貪瞋痴慢,那就是魔!你隨順貪心,餓鬼道;隨順瞋恚,脾氣很大,一發脾氣一罵人,你是地獄道;愚痴、邪見,畜生道,這就是魔。魔還是特別,佛在經上常常講的,貢高我慢,這是修羅、羅剎,他做好事,他也修十善,但是他貢高我慢,所以他就變成魔道。魔的福報也很大,他在佛門修的福,弘法利生,講經說法,脾氣很大,有傲慢心,這魔道。好勝,絕不肯落在人後,燒香要燒第一炷香,燒第二炷香他就罵人,不能有人在他前面,不能有人比他更好,這種人他將來就是到魔道去。我們自己有沒有這個意念?要是有這個念頭、有這種行為,那就曉得我今天所修的不是佛道,是魔道。
佛道是清淨心,佛道是十善業,佛道是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的「禮敬諸佛」,禮敬諸佛是謙卑。現在我們有些同學,我看到了,很難得,看到蚊蟲螞蟻,他會合掌螞蟻菩薩、蟑螂菩薩,他會跟牠溝通;但是見到人不行,見到人瞧不起他,人不如螞蟻、不如蟑螂,你看他是什麼心態?那是傲慢,從這裡就看到了。如果對於螞蟻蟑螂都那樣的禮敬,他對於一切人的禮敬就沒有話說了,那他真的是修禮敬諸佛。不但對於動物如是,對於植物亦如是,對於花草樹木他也禮敬。花有花神,樹有樹神,草木有草木神,真有,不是假的,我都遇到過。
花神那個樣子很年輕,草木神就像小孩一樣,大概就是一、二歲的小孩,草木神。那個草長得有一人高的,那個草的神大概是五、六歲的小孩;通常我們看到地面上的草,那是嬰兒,真有!是不是草變成人?不是,有靈附在它身上。所以世尊告訴我們,樹木有一個人高就有樹神,就有依附在這個樹上的樹神。因為從前出家人都住在山上修行,砍幾棵樹蓋個茅蓬,所以佛講,你要砍這個樹,三天之前給他誦經念佛,超度他,跟他溝通,三天之後我來砍樹,請他搬家。要不然不通知,你把人家家毀掉,這很不禮貌,這會跟人結冤仇。三天之前要去溝通。我們在澳洲,也遵守佛陀教誨,我們那邊要蓋個房子,也要砍幾棵樹,我們三天之前依照儀規去做。結果我們道場裡面有幾個出家人晚上作夢,夢到樹神來訴苦,說我們給他的時間太短,三天他還來不及,要七天之前通知他們。我們一想澳洲人確實,澳洲人是動作很緩慢,大概澳洲的鬼神也不例外,所以在澳洲砍樹得七天之前通知。
所以是佛、是魔,佛與魔不在外面,是自己的心,自己十善心起來,這是佛;十惡心起來,就是魔。每天從早到晚你細心觀察,這十法界的相你都有。你在做早晚課的時候,很虔誠,那是佛;課誦完之後,習氣毛病發出來,你馬上就墮落,你又是六道裡的眾生;見到不如意的事,看到不如意的人,你生起憤怒,你就變成地獄;見到人的時候,貢高我慢起來,你就入了修羅、羅剎,剎那剎那在變化。你細心觀察,十法界,從早到晚你表演了很多次。哪一個習氣深,毛病習氣重,你將來這一期壽命到之後,你就入那一道去。所以六道輪迴沒有人主宰,不是閻羅王主宰的,不是佛菩薩主宰的,是你自己的習氣主宰的,你喜歡哪一樣肯定你就往那裡去。為什麼?你跟他們嗜好相同,志趣一樣,他就到那裡去了。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要培養佛的氣分,起心動念是佛,言語造作也是佛,念念不離佛,你不成佛你到哪裡去?
佛心是什麼,必須要知道,《無量壽經》教你成佛,念佛往生就是成佛。什麼心?「清淨平等覺」這是佛心,清淨心不生煩惱,平等心不生傲慢,覺不糊塗。你能在日常生活當中,在工作、在處事待人接物,能保持你的清淨平等覺,你念佛決定生淨土。如果你的心不清淨,你的心染污,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那麻煩就大了,雖念佛,能不能往生靠不住!這個要知道。真正靠得住,你不要修別的,你就修清淨平等覺,你看世尊把修行的綱領放在經題上。修清淨平等覺,果報是什麼?果報是「大乘、無量壽、莊嚴」,這個經題,上面半句是講果報,後面清淨平等覺是講因,修因證果。所以佛跟魔的意思要辨別清楚。理上講,佛跟魔都沒有,從性上講也沒有,但是從分別執著上來講,那就有。所以,不可以把佛經的意思錯解,錯解了我們自己有罪過。因為自己不成就,那是不能怪人,可是你會誤導別人,那個罪就重。
第三首以下,這是法執。我們把清涼大師《疏》,就是註解,我們念一念。「餘皆法執」,這個餘是從第三首,偈頌第三首到第十首,而實際上是到第七首,這是專門跟我們講法執。「於中」,就是在這七首偈裡面,「初二執世法」,初二就是第三、第四,我們剛才念的這段經文,這是執著世間法。「後」是底下一段第五、第六、第七,這三首「雙執世出世」,就是執著世間法也執著出世間法,全都錯了。所以世尊在《金剛經》上很慈悲的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就是佛法,佛所說的一切法你不能執著。你聽,聽了你不執著,你就會覺悟,執著,你就不會覺悟。我們現在讀經、聽講,為什麼不開悟?就是因為你有執著,你有分別。如果你真的沒有執著,你會開悟!不是大徹大悟,也算是大悟,不是徹悟,徹悟是明心見性。大悟怎麼樣?大悟你能夠超越六道,那你就是證阿羅漢、證辟支佛果,學大乘的,是十法界裡面的菩薩,不一樣。我們虧就是迷於分別執著,而不能夠放下。
下面,註解下面說,「今初」,初就是第三首。第三首「初二句」,初二句是『諸取著凡夫,計身為實有』,這兩句說明執著。執著什麼?他計較「蘊」,蘊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這身一分解就是色受想行識。色是什麼?色是物質,我們身有物質現象,這是色。還有精神現象,精神現象就是受想行識,這部分是精神現象,這個不是物質。受是什麼?感受,身有苦樂的感受,心有憂喜的感受。身沒有苦樂,心裡頭沒有憂喜,苦樂憂喜沒有的時候叫捨受。捨受很好,心平氣和,捨受。為什麼叫它做捨?因為它不能長久,如果他能保住永遠沒有苦樂憂喜,那就叫得定,那叫三昧,佛經裡面叫三昧,三昧就是定,那就得定。所以佛講五種受。三昧是在哪個地方?三昧是在四禪八定,還是在六道。你看六道,色界天得到了,無色界天得到了,他們住在三昧裡頭,有沒有苦樂憂喜?苦樂憂喜的根有,它不起作用,他在定中。欲界天跟我們一樣,有苦樂憂喜。從這個,我們講一般經典上說的,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六層天叫欲界天,有苦樂憂喜。「不能觀身實相」。後面,「餘皆明過」是後面兩句,『如來非所取,彼終不得見』,這是過失,為什麼?你見不到佛法,也見不到如來。
這首偈我們細心去看,我們是不是有這個毛病?雖然是通說,「諸」,諸是多,「取著凡夫」,取相、執著,這就是六道輪迴的來由。我們在學習這幾十年當中常常提示,學佛從哪裡開始?要從我們自己內心,首先放下跟一切眾生的對立,這是根本。對立不能放下,取著自然就有,取是什麼?是控制的念頭、佔有的念頭,這是取;著是執著,絕不放鬆。對人的佔有、控制,對事、物的控制佔有,這就麻煩了。為什麼要這樣做?他把真相看錯了,他以為身、事、物都是真有,都是實有,這個看錯了。怎樣才能看破?這先要看破,看破真不容易,什麼時候真看破,原來全是假的。外面一切事物是假的,我身也是假的,我起心動念也是假的,我對立的念頭不是真的,我控制的念頭、佔有的念頭也不是真的,一場空。
在從前我們確實很難體會,看到《仁王經》上佛跟我們講的,看到彌勒菩薩所說的,我們逐漸對於這個事實真相明白了。明白之後,真明白之後的現象是什麼?是放下;沒放下,不明白,這一點自己一定要承認,為什麼?你才會有進步。死不肯放下,說「我明白了」,這個人我們就能斷定他還要搞六道輪迴,他不能脫離。能不能往生?肯定不能往生,為什麼?往生要放下,往生不能帶業,說帶業往生,是帶舊業,不帶新業。舊業是什麼?你沒有明瞭之前的業可以帶,明瞭之後就不能再帶了。天天還在造這個業,那你怎麼能帶得去?這不能不知道。「如來非所取」,如來你能夠取得到嗎?這就是你用妄想分別執著心能見到如來嗎?見不到。不是如來不慈悲,不是如來不讓你見,是你有障礙,你把障礙去掉,如來就見到了。障礙沒有別的,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佛講得非常清楚,都在《華嚴經》上說的,「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此人無慧眼,不能得見佛』,沒智慧!他真有智慧,他怎麼會沒智慧?智慧是有,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了。你有如來智慧,你跟十方諸佛如來智慧是平等的,你不次於任何一尊佛。但是現在就是你有障,在大乘教裡面,常常講煩惱障、所知障,我們前面學過二障、三障,還有三重障。我們放下從哪裡放?從重障放,就跟治病一樣,我生很多病,哪個病最重、要命的先治,先救命。三重障是什麼?這諸位都知道,第一個就是傲慢,第二個是嫉妒,第三個是貪欲,欲望。這三重障有一個,智慧就沒有了,不要說三個,只要有一個,慧眼就沒有了。此地講「不能得見佛」,這個意思裡頭含著佛的經你看不懂,我們在這裡研究討論,你聽不懂。為什麼?看不懂,你沒有慧眼;聽不懂,你沒有慧耳,你沒有智慧,這個不能不知道。所以要肯定智慧是自己自性裡頭本有的,智慧不是從外頭來的,智慧也不是學來的,你認真努力去學習,學的是什麼?學的知識,不是智慧。知識跟智慧是兩樁事情,知識只能用在世間法裡頭,不能用在出世法裡,你知識再高,你沒有辦法了生死出三界;智慧能,智慧能幫你了生死出三界。所以學佛要學智慧,求智慧!智慧一定從放下得來,你放不下,哪有智慧?表面上放下,心裡沒放下,佛是教給我們,心裡放下,事相上不放下沒有關係,這個不礙事,為什麼?事是假的,最重要是心裡放下。事相放下,心裡沒放下,他還常常念著,還常常想著,還常常想盡方法還要來繼續暗中去控制住,這就造罪業了。所以控制的行為、佔有的行為,都是造業,都是造很重的業,自己完全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他沒有智慧,所以他不知道。如來所說,講的這是超世間的,他完全不會懂,天天在聽也不懂,沒有入這個境界,所以說「不能得見佛」。
清涼大師在前句的註解,只有七個字,「執實乖理不見佛」。乖是違背,違背了真理,違背理是什麼?就是性,違背了自性,所以你不見佛,不見佛就是不見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性就成佛,這是障礙自性,所以要知道。要記住前面偈子所說的,「此中無少物,但有假名字」,這個要記住,就是《六祖壇經》裡面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個意思。就怕執著,執著是染污,分別就有高下,就不平等,執著就不清淨。我們現在要修的就知道了,回歸、還源就是清淨平等覺,覺就是智慧,智慧就現前。第四首偈前面兩句說「此人無慧眼,不能得見佛」,清涼大師講「無慧不見佛」。末後兩句,『於無量劫中,流轉生死海』,清涼大師只有四個字,「但益流轉」。益是什麼?益是幫助,幫助你在六道裡搞輪迴,無量劫中,你搞生死輪迴,什麼原因?沒有智慧,才變成這個樣子。
這兩首偈是講對世間法的執著,我們再往下面看,後面第五、第六、第七這三首,「雙執」,就是執著世間法,也執著佛法。三首偈前面二首,第五、第六,執著法;第七首偈,執著佛,佛也不能執著,不是說換個對象就行了,那就錯了。可是這個地方必須要補充,我們念阿彌陀佛執不執著?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執持名號」,這就是說,八萬四千法門決定不能執著,淨土法門可以執著,這個不一樣。這是叫特別法門,稀有的法門,一切諸佛都沒有這種說法,哪有執著能見佛的?哪有執著能了生死的?只有這個法門,所以這個法門叫普度一切眾生。我們沒有能力放下分別執著,你修這個法門,但是這個法門往生還是有條件的,我們千萬不要誤會了。那是什麼?只許你執著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統統要放下,你才能往生。你看《華嚴經》在此地說,我們底下第七首偈就講到,你執著佛,執著佛就不能成就,不但是你見不了佛,你也不能開悟。你看這多嚴重?
淨宗這叫方便法門,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成佛了?不是。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講得很清楚,他說念佛,執持名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說他凡夫,他又不是凡夫,他真的到極樂世界去了;你說他是佛,他又不是佛,為什麼?他煩惱習氣沒斷,生凡聖同居土。我們今天這個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我們只是換個地方,現在講移民,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凡聖同居土,為什麼?你有分別執著,就是凡聖同居土。但是,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很特別,我們這個凡聖同居土有六道,它那裡只有兩道,就是人天兩道。那個地方沒有修羅,沒有餓鬼、地獄、畜生,沒有,只有人天兩道。而且到西方極樂世界絕對不會墮落,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人家修學的環境好,雖然有煩惱,到那個地方煩惱都不會起現行。譬如你有貪欲,到那個地方,貪欲的念頭會斷掉,為什麼?你想什麼就有什麼,你就不貪了。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什麼它東西都現前,你還需要貪嗎?不需要貪了。住的房子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什麼東西都沒有。我們還要擺好多家俱,還有許多,它都不要了,為什麼?要什麼,它立刻就現前;不要了,不要就沒有了。所以那個世界,你的住處乾淨,一塵不染,也不需要天天打掃,那是個特別的世界。
我們這些人,如果是往上面去,真困難,成就真困難,凡聖同居土就不難。善導大師講得好,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可是你還是要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就是執著,分別執著就是對阿彌陀佛,其他的統統放下,它的方便在此地。如果能把分別執著放下,那你就不是在凡聖同居土。你放下了執著,沒有執著,你生方便有餘土;放下了分別,你就生實報莊嚴土。我們想想還是放下得好,放下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級別不一樣,為什麼不放下?這個世間是假的,決定不要留戀。好事,縱然是弘法利生,護持佛法,隨緣就好。隨緣,你就事情照做,分別的心、執著心放下了,你天天縱然工作很忙,你心是清淨的,你沒有染污;你心是平等的,你沒有高下;你心是覺悟的,你不迷惑,清淨平等覺都有。不妨礙弘法,也不妨礙護法,也不妨礙與這個世間一切眾生的交往,跟大家在一起和光同塵。守住佛在大乘的教誨,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個重要,不要讓眾生因我而生煩惱,那我就錯了。如果眾生因我而煩惱,菩薩怎麼辦?菩薩躲避,菩薩看到這個眾生來了,生煩惱這個眾生來了,他掉過頭就走了,躲避他,讓他生歡喜心,要懂。
我們這些年來離開了新加坡,新加坡的同修很多,我們在那邊講經,聽眾非常興旺。離開之後,很多同修、道場來找我,希望我回到新加坡去講經。我說不行,我不能去。他說什麼原因?我怕一個人生煩惱。哪個人?居士林的李林長。所以我跟那邊同學說,如果李木源居士請我去講經,我馬上就去。他不請我講經,別人請我講經,我感覺到他心裡會難過,所以我決定不去。這個話傳到李居士耳朵,李居士也很感動。這是佛陀教給我們的。尤其一個人在一個地方他有影響力,不可以讓他生煩惱,他什麼時候回心轉意請我,我就去了。這是一個例子,我們必須要記住,要真正能落實,能做到。下面第五首:
【有諍說生死。無諍即涅槃。生死及涅槃。二俱不可得。】
『諍』是什麼?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有,他說第一首「立理」,把這個道理建立起來,底下跟我們解釋。「上半」,就是前頭兩句,『有諍說生死,無諍即涅槃』,這兩句是「假立」,假設的,「謂待前流轉生死以立涅槃,煩惱名諍,觸動善品,損害自他,故名為諍,此有漏法,諍隨增故,名為有諍,有彼諍故,故生死者,有漏為體,無彼煩惱,故稱涅槃」。這是這兩句話,清涼說得很清楚,「諍」是煩惱,有煩惱這屬於生死。哪裡來的煩惱?六道凡夫都有煩惱,煩惱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的分別、執著,執著是煩惱障,分別是所知障,都是屬於煩惱。一般大乘經上所講的,妄想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太多了,執著叫見思煩惱,就是你的見解錯誤、你的思想錯誤。這是三大類的煩惱,障礙你自性,障礙你不能見性。所以菩薩在此地講,「有諍說生死」,你有煩惱就有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面就有生死的現象。
清涼說得好,有煩惱你就造業了,你把你心裡面的性德、善德都障礙住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十惡相應,與十善不相應,所以說損害自他。對自己的損害是造不善業,將來墮三惡道,這是對自己的損害,也傷害別人,跟別人結怨。如果別人不捨,他的怨恨要是不放下,不捨棄,會惹來生生世世冤冤相報,這就是損他。實在講,損他當然就損自己,為什麼?來生他報復!這一生你的福報比他大,你可以欺負他,你可以傷害他,我們一般講的是毀謗他、羞辱他。來生,他報復你。來生他的福報超過你的時候,你要受他的凌辱,一報還一報,這個事情很現實。我們走在路上,路上的陌生人很多,有些人看到你很順眼,跟你笑笑,點點頭,打個招呼。有些人看到你很不高興,瞪你一眼,都有因緣,不是無緣無故的,一生也許就碰到、碰頭這麼一次,有這種表情,這是過去生中有這回事情。過去生中我們對他很好,也跟他笑笑,點點頭,這次遇到了,他回報給我們;過去生中我們瞪他一眼,不高興,現在他也瞪我一眼,一報還一報。
七0年代,美國凱西,也是個預言家,他是靈媒附身,他講得很清楚。方式也很奇怪,他也是在夢中替人治病,他催眠,他不是夢中,他是自我催眠,不是催眠別人,自我催眠。在催眠狀態之下,別人問他什麼,他回答,幫人解決問題。他說了一句話,他說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眾生,一生當中所遭遇的一切事,統統是與過去生中有因果關係,決定不可能有一樁事情是突發的,就是與過去世沒有關係的,他說沒有,他在一生當中沒有看見過。由此可知,有因果關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遇到逆緣了,我們佛經上講,逆境、惡緣,我們曉得是我們過去造作的不善所感,應該用什麼態度來處理?完全甘心接受,你罵我,我隨順,我接受。為什麼?過去世我用這個態度對你,現在你對我,我歡喜接受,沒有一點怨恨心,化解了,來世在一起的時候就不會有糾紛。
所以古人講的一句話好,「冤家宜解不宜結」,這一生不要跟人結怨,怨結一定要懂得化解。出不了六道輪迴,你生生世世會向上提升,這一生在人道,來生在天道,來生在四王天,再一生到忉利天,你是步步高升。如果跟一切眾生結怨,冤冤相報,那往三途去的成分就非常之多。心不可以不平,不可以有怨恨,有怨恨都是三途,貪心,餓鬼道;怨恨、報復,多半是地獄道。地獄出來之後到哪裡?到羅剎、到阿修羅,你才能夠滿你自己的願,我要報仇,我要報復,可是這個報復會報得非常淒慘。報完之後呢?報完之後自己又墮地獄,還是自己吃虧,沒有好處。損害自他,自擺在前面,他在後面;損害自己,我常講,損害自己七分,損害他三分。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你才真正曉得,害他決定不能做,害他是害自己,害他只有三分,害自己七分。這是愚人,不是有智慧的人,怎麼能幹這個事情?
清涼註解裡說,這是有漏法,「此有漏法」。有漏,漏是煩惱的代名詞,就是這是生煩惱的方法。「諍隨增故」,人就怕爭,那現在,現在提倡爭,普遍的提倡競爭,這怎麼得了!這個世界怎麼會不亂?衝突怎麼可能化解?什麼時候才能化解衝突?不爭,衝突就化解;只要你還提倡爭,衝突永遠不能化解。你沒有對立、沒有競爭,衝突就不可能發生;有對立、有競爭,衝突就不能夠避免,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生死,這是六道輪迴的現象,四聖法界就沒有了,為什麼?阿羅漢以上沒有爭,他把這個放下了。所以四聖法界裡,像我們六道裡面這種生死沒有了,叫了生死出三界。「有諍」就有生死,有煩惱就有生死、就有輪迴;煩惱沒有了,生死輪迴就沒有了。煩惱斷了,就叫做涅槃,「無諍即涅槃」。涅槃是梵語,翻譯成中國的名詞很多,最常看到的就是圓寂,或是翻作寂滅。滅是什麼?滅煩惱,寂是清淨,心地回歸到清淨,煩惱沒有了,這叫涅槃。煩惱怎麼沒有?無諍就沒有了。對治現代的社會,這是一服妙藥,現代社會起心動念都是競爭,競爭就是生死,無諍就是涅槃。
『生死及涅槃,二俱不可得』,生死是一樁事情,涅槃是一樁事情,二個都不可得,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你只要真正明瞭虛空法界萬事萬物的真相,只是在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裡面發生的,怎麼可得?生也是這裡面事情,死也是這裡面事情,涅槃也是這裡面事情,你就明白了,不可得。《般若經》上給我們講得好,「一切法」,生死是一法,涅槃也是一法,生死是世間法,涅槃是出世間法,都不可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個一切法裡頭就包括世間跟出世間法。所以世尊才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佛給你講的一切法,要放下,不可得,世間法更不可得。世出世間都不可得,你要爭什麼?你還要搞對立,還要搞佔有,還要搞控制,起這種心,有這種行為,都在那裡製造,真的叫無中生有,六道輪迴,地獄、餓鬼,你在製造這個東西。製造這個,自己受,實際上也沒有受,就像作夢一樣,作惡夢。你是真的不好過,因為你不知道它是空寂的,你以為它真有,那你就真受。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7 09:22:1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