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九八四卷) 2008/9/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98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今天我們學習第七段,「西南方智慧菩薩」,他代表第七不退住,十住裡面的不退住。我們將經文念一段:
【爾時智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這段長行在《華嚴經》裡面,諸佛菩薩來給我們做報告,總共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多位菩薩,長行文都相同,就是說五十多遍。我們要知道,凡是一樁事情重複遍數太多,一定是最重要的,這一點要特別注意。不是最重要的,不可能重複幾十遍。這是什麼?謙虛。所以學佛頭一個要學謙虛,不要自己居功,我做了多少好事,我有多少功德,就完了。你看諸佛菩薩一點都不居功,功是誰的?功是佛的,『承佛威力』;功是大家的,『普觀十方』,自己哪有功德!自己真的做了不少事情,為什麼自己沒有功德?自己不能居功,一居功怎麼?我執、法執。我們學《華嚴》,學《華嚴》目的在哪裡?明心見性,我執、法執是障礙見性,道理在此地。我們凡夫起心動念,做一點好事都是我的,壞事別人的。這樣的心情,這樣的行為,永遠在三惡道。到三善道來這麼一次是偶爾來參觀、休息一下,馬上就回去了,跟《地藏經》上所說的一樣。所以這個道理不可以不懂,幾十遍的提示,我們要特別注意。修行證果,有沒有修行證果的念頭?有這個念頭就完了。我們現在所讀的這段,這幾尊菩薩他們說的這些偈頌,為我們開示最主要的意思就在這裡,希望我們真的能放下執著、放下分別。可是我們分別執著是與始俱來的煩惱,習氣非常之重,損人利己這個念頭已經根深蒂固,縱然遇到十方諸佛如來,都度不了我們。什麼原因?就是我們邀功、推過。你看人家不居功,一切善事推給別人;過失,過失自己承當。我只有過,沒有功;人只有功,沒有過,你才能破我執,你才能夠向上提升一級。
『爾時』,前面是精進慧,精進慧菩薩報告完畢,六住菩薩報告完了,輪流到第七住,第七是智慧菩薩。他跟前面一樣,你看看,「承佛威神」,不說自己有能力,不說自己行,自己不行,我能夠在這裡說法、在這裡做報告,完全是佛的威神加持。在這裡我們要曉得,此地的菩薩都是佛,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師說他們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分證即佛」。我們在前面學習,聽得很清楚,因為他們妄想斷了,無始無明斷了,這就成佛。無始無明斷掉,分別執著當然沒有,所以他是真佛不是假佛。十住菩薩不在十法界,他們在哪裡?他們在華藏世界,不是在十法界,所以是真佛,中國禪宗常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為什麼這裡說菩薩?那叫法身菩薩,他的無始無明習氣沒有斷;無始無明習氣斷了,他就是圓滿的佛果。圓滿佛在哪裡?在常寂光土。法身,大乘教裡面常講,他分證寂光,他確實是證得常寂光,沒有圓滿。常寂光實在講就是實報莊嚴土,在實報莊嚴土裡面把四十一品無明習氣斷盡了,就是圓滿的常寂光,就這麼回事情。你看他怎麼修法?還是這麼謙虛,還是這麼樣的恭敬,所以謙德了不起!
你們如果讀《了凡四訓》,你看看了凡先生,他也是多才多藝,他對於命理、相術(看人相,看相算命)精通。每次參加考試,他那些同學,一些人參加考試的,他會看,他會判斷哪個人這次考試一定考中。他所講的果然全都中了,沒有一個是預料錯的。有人就問他,你怎麼看的?他舉出例子,謙德,你們都讀《了凡四訓》,你就知道了。確實有德行、有學問,在人面前非常謙虛,我們常講謙卑,處處尊重別人,處處覺得自己不如人,考試都考中。我們曉得,了凡先生參加很多次考試都沒有考中,他能夠看出別人。以後遇到雲谷禪師,這才回頭是岸,才真認真修行。命裡面沒有舉人、沒有進士,舉人、進士在那個時候是最高的學位,命裡沒有,結果他都考中。所以命運是可以改造的,他給後人最大的啟示就是改造命運,你跟他學,肯定改過。如果自己一生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不但不能改造命運,那是愈陷愈深。尤其在三寶門中,三寶門中如果你隨順性德,你不想求往生、不想作佛,確實你能夠修人天大福報。人間的帝王、天上的天王,在哪裡修的?佛門修的,正法道場裡面修的。如果在正法道場還做得不如法,那個速度也快,你必墮地獄,都墮阿鼻地獄。一個最上,一個最下。我們遇到這麼一個機會,為什麼不能向上,偏偏向下?不懂正法。
這我常講,我講真話,展開經卷,不懂佛的意思,不解如來真實義;聽聞佛法,曲解如來真實義,真實義沒有聽懂。什麼原因?就是自己煩惱業障很重,聽,把意思都聽歪了。這在佛法講,這叫愚痴。什麼叫愚痴?這叫愚痴。看不懂,會念,念得很虔誠,什麼意思不知道;聽會錯會意思,這業障,這愚痴。那要怎麼改過來?有這種毛病的人很多,我們自己也在所不免,向老師請教,老師慈悲,告訴我們真的,我們提出問題一點都不錯,確實是這樣的,怎麼辦?真誠懺悔。老師告訴我,章嘉大師給我講的,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外表形式並不重要。這是對什麼?對你真正想幹的人說的。你不想真幹,他就告訴你外表形式很重要,為什麼?給你種善根,你規規矩矩的修行,你種了善根。種個善根,這一生不得受用,阿賴耶識種了善根種子。所以對這種人,形式重要;對真幹的人,這一生當中想作佛,這生當中想到極樂世界,那形式不重要,實質重要。實質是什麼?什麼叫懺悔?後不再造,你真的懺悔了。我今天在佛面前求懺悔,明天照幹,這種人多;或者自己做不了主,外面五欲六塵一誘惑,馬上就回頭去了。自己的善根福德不足,外面誘惑力量很強,就禁不起誘惑,自私自利、貪瞋痴慢、損人利己馬上就現前。多,真的多!所以經教沒有方法,天天學、天天幹,不要看別人,別人與我不相干,看自己。我自己想成就,我想帶給別人成就?帶不起來,佛都帶不動,你怎麼能帶得動?佛多慈悲,普度眾生,眾生違逆性德,不要說一尊佛,一切諸佛來幫助他都枉然。這個事情要靠自己,真回頭,不貳過。我今天知道我錯了,從明天之後決定不會犯同樣的過失,那叫真懺悔。那個管用,你就能得諸佛威神加持,你能夠得到龍天善神擁護,就這麼個道理。
前面這句「承佛威力」,這是承蒙佛力加持,佛為什麼加持你?下頭這句「普觀十方」,念念不忘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還沒有覺悟的眾生,你要念念心裡有他們。這就是什麼?「眾生無邊誓願度」,你這個願是真的不是假的。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喜歡就度他,不喜歡我才不度他,一般人是這種念頭。這個念頭違背你自己的誓言,你自己說話不算話。試問問,我們在課誦裡頭有沒有念眾生無邊誓願度?「三時繫念」每一時都念,都發這個願,第一時發,第二時發,第三時還是發。你看你發的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結果全是假的,全是在欺騙佛菩薩、欺騙自己、欺騙眾生,這怎麼會成就?佛菩薩慈悲不怪你,反正你說假話說慣了,不怪你,佛菩薩知道你還是要墮三途。到什麼時候你真幹,佛菩薩那個神力就加上;你不回頭、不是真幹,加不上。所以眾生難度,難在哪裡?就是回不了頭來,就是喜歡說假話,成天說假話。我們要成就自己,要想度自己,關鍵就在此地。從什麼地方開始?從不妄語始。宋朝的宰相司馬光,這個人很有名,《資治通鑑》是他作的。他告訴人,他一生的成就就是得力於這句「從不妄語始」。他一生不欺騙人,一生沒有說假話,錯,錯他也承認,他不掩飾。那我們修淨土,將來要想希望帶業往生生極樂世界,我們從哪裡開始?《無量壽經》明白的告訴我們,從不妄語開始。你要問哪句經文?在第八品,善護三業,第一句就是講「善護口業,不譏他過」,第二句說「善護身業,不失律儀」,第三句說「善護意業,清淨無染」。你看佛在一切經裡面講善護三業的話,都是把身口意,按照這個順序排列的,唯獨在《無量壽經》上不是這個排列,它是口身意。
我們講真誠,什麼是真誠?不妄語是真誠,人一妄語,真誠沒有了,真誠是真心。菩提心,我們現在用五句話來說明,第一個是真誠心,第二是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這三個就是經論裡面所講的深心。深心不好懂,什麼叫深心?古來大德註解深心,註「好善好德」,這個心叫深心。好善好德還是很籠統,所以我就用《無量壽經》上的經題,你看《無量壽經》的經題是「清淨平等覺」,我就用這三個,那就是深心。後面是慈悲,大悲心。這是大乘經上常講的大菩提心,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是真誠,菩提心之體,下面是用,作用,深心是自受用,菩提心自受用就是清淨平等覺,他受用就是大慈大悲,對人要大慈大悲,對自己要清淨平等覺。那想想我們對自己,我們對自己依舊是染污,不清淨;高下,不平等,總覺得自己比別人高,不平等;第三個,迷而不覺,自己迷、不覺、沒有智慧,還是隨順煩惱,對自己對不起。不能對自己,怎麼能對別人?所以對別人當然沒有慈悲心。對自己沒有清淨平等覺,對別人哪來的慈悲心?哪有這種道理!佛是怎麼教我們?你要想度別人,先度自己。自己沒度,你能度別人,佛說「無有是處」,沒有這個道理。佛菩薩給我們說真話,我們稱它叫真言,真言並不是咒是真言,句句話都是真言,句句話都是老實話,你想它這裡頭含義多深!所以我們學會了,你走的是菩薩道,你走的是成佛之道。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很簡單給我們提示,「智慧者,決斷不動,所以名智」,這是解釋菩薩德號表法的意思。佛法講智、講慧,慧是什麼?慧是明瞭,明瞭叫慧;智是什麼?智是決斷,也就是真假、邪正、是非、善惡,你能夠決斷不動,這叫智。這兩個字我們有沒有?先從明瞭,我們沒有明瞭,我們迷惑,慧沒有,決斷更沒有。我們要是有決斷的話,我們怎麼會往三惡道去?怎麼會造這種業?實在說,我們在經教裡面幾乎天天都聽到佛菩薩勸告,三惡道是什麼形成的?貪瞋痴,或者再加兩個補充的,貪瞋痴慢疑,只要具足這五個字,決定墮三惡道。而且三惡道裡面,跟諸位說,還不是畜生、不是餓鬼,肯定是地獄,為什麼?因為你五個字統統具足,這就很重。修來修去,最後修到阿鼻地獄,你不叫冤枉嗎?所以諸佛菩薩看到了,怎麼不搖頭?天天勸我們破我執、破法執,前面精進慧菩薩教我們,這裡智慧菩薩還繼續在教我們。我們看偈頌第一首:
【我聞最勝教。即生智慧光。普照十方界。悉見一切佛。】
這很難得,『我』是智慧菩薩自稱,他給我們現身說法,他給我們做榜樣。我們先看清涼大師的註解,「頌意」,頌就是智慧菩薩他所說的偈頌,有十首,這十首偈什麼意思?「為顯於一切法皆能出離」,你看他說的一切法,有為法、無為法,人天法、聲聞法、菩薩法、佛法,這叫一切法,他統統能出離。佛法也出離嗎?是的,十法界的佛,是相似佛,不是真佛,一切法都能出離。靠什麼出離?決斷,智慧決斷。我們學了《華嚴》,如果這一生當中不能夠決斷出離一切法,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目標在哪裡?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還是帶業往生。學《華嚴》是應該在實報莊嚴土,學《華嚴》還在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那就錯了。那是什麼?那些人沒機會,沒有這個緣分,沒有遇到『最勝教』。你看這偈頌裡「最勝教」,你沒有遇到。「文中生死涅槃,皆善離故」,偈頌裡面給我們所講的,後面我們都會念到,生死涅槃統統都離了。
十首頌分兩大段,這兩大段,第一大段就是一首,第二大段是後面九首,分兩大段。第一大段是「引己勵眾」,自己現身說法勉勵大眾。「我聞最勝教」,這個最勝教是《華嚴》。佛說的,菩薩說的,菩薩說的跟佛說的沒有兩樣,為什麼?這些菩薩都是佛,真佛,不是假佛。什麼叫真佛?他們的妄想分別執著全斷了,那就是真的,初住菩薩斷了。這是我們初學佛的人常常疑惑。妄想就是我們講的起心動念。這個人在境界裡,無論是世間法、出世間法,對人、對事、對物,他已經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成佛了。究竟果地,究竟果地也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有什麼兩樣呢?沒有兩樣。初住菩薩跟究竟果佛完全沒有兩樣,所以他們的智慧是相同的,智慧是一樣的,德能是一樣的,相好是一樣的,都有能力遍法界虛空界眾生有感他就有應,完全相同。不同的呢?不同就是起心動念的習氣沒有斷盡。這個習氣是斷不了的,這個要知道。我起個念頭,用什麼方法把它斷掉?你起這個念頭,你又起心動念,又分別執著了,不就都有了嗎?那你就又墮落了。所以它不能起心動念,那怎麼斷法?隨著時間自然沒有了。
所以古大德舉的比喻很好,我們都沒有脫離古大德這些好的例子。古大德用酒瓶做比喻,盛酒的瓶,把酒倒光,裡面擦得乾乾淨淨,確實沒有一滴酒了,擠也擠不出來,聞聞還有味道,那叫習氣。你有什麼法子斷掉?沒有法子斷掉。你把酒瓶砸碎,砸碎聞聞看還是有味道。那怎麼辦?不要去管它,隨它去,時間長了,擺上一個月、兩個月、半年、一年再去聞,沒有了,就這麼回事。所以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修行,就是斷無明習氣,叫無功用道,他不能有什麼用功,他一用功就壞了。十法界裡頭可以用功,可以用方法來對治,他這個境界是沒法子,隨它去了。要多少時間,無始無明習氣才完全沒有?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三大阿僧祇劫。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不是我們平常人講修行,不是,三大阿僧祇劫是斷無明習氣的。我們從最初聞到佛法修行,到破無明、證法身,就是我們能夠真正將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斷掉,佛在經上講要無量劫。無量劫是從你真的初發心到證佛果,佛果是什麼?初住菩薩,是無量劫。初住菩薩以後就不能起心動念,就無功用道,到把無明習氣完全斷盡是三大阿僧祇劫,是這個意思。
最勝教是什麼?是大乘,一般說是大乘;大乘裡面的最勝教是《華嚴》,《華嚴》、《法華》都是最勝教;《華嚴》、《法華》裡面的最勝教,還有最勝的,那是什麼?《無量壽經》,阿彌陀佛。這話不是我說的,隋唐時代那些祖師大德們說的。有證明,《華嚴經》就是最好的證明,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極樂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經》,所以古德說這三部經是一部經,《華嚴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是一部經,有細說、有略說。略說就是《阿彌陀經》,細說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折衷來講就是《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叫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經》。我們也可以說《無量壽經》是中本《阿彌陀經》,《華嚴經》是大本《阿彌陀經》,一而三、三而一,說得有詳略不同,裡面的意思一絲毫差別都沒有,最勝教!我們沒有遇到《華嚴經》,沒有遇到《無量壽經》,念《阿彌陀經》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遇到《無量壽經》,就應該要生方便有餘土;遇到《華嚴經》,理所當然的,你應當要往生實報莊嚴土。諸位想想,對不對?
這樣詳細替你說出宇宙的奧祕,你全都知道了。知道以後呢?知道以後要放下。為什麼要放下?這個境界,所有一切境界是相有性空、事有理無。你知道空無,你還能不放下嗎?你還能在此地起心動念去造業嗎?那就錯了。還要起心動念,還想控制,還想佔有,還不能夠放棄對立、矛盾,這一生往生能靠得住嗎?是有心求往生,但是這些習氣放不下。不能小看這些習氣,這些習氣障礙你往生。你要不能往生,這一生真可惜,阿賴耶裡頭是種了善根,你來生能不能得人身?大有問題!來生得人身有把握的,我告訴諸位,你能把三樁事情做好,有把握,百分之百落實《弟子規》、百分之百落實《感應篇》、百分之百落實《十善業道》,來生不失人身,你不會墮三惡道。
這個事情我們自己想想,我們翻開這三個小冊子,能不能做到?自己給自己打分數,如果每樣可以打八十分,大概就不會失人身;夠不上這個標準,靠不住。為什麼?這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談何容易,失人身很容易,得人身不容易;得到人身又能聞佛法,那更不容易。不要說別的,我們這棟大樓十幾層,還不到二十層,你看這棟大樓裡面住的這些人,幾個人聞佛法?香港包括流動人口估計應該在六百多萬,聞佛法的多少人?有沒有六萬人?六萬人是百分之一。如果說佛教徒可能有,佛教徒未必聞佛法。所以你一層一層淘汰下去就沒剩幾個,你才知道佛講這個話是事實,一絲毫沒有誇張。尤其在聞法當中,幾個人能聞《無量壽》?幾個人能聞《佛華嚴》?
我們得人身、遇到了,不知道珍惜,不曉得真幹,念念不能捨離世間法,佛在這個地方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碰到智慧菩薩又是這樣教我們。「我聞最勝教,即生智慧光」,這個教是什麼?教法,是自性般若,放光。我們得到了,我們聽到了,放不放光?放光。放什麼光?放煩惱光,人家的光是明亮的,我們的光是黑的,灰突突的。為什麼還生煩惱?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放不下。從前李老師告訴我,「看得破,放不下」。是真的嗎?真有!在經教裡面薰習幾十年,你叫他講經說法,他也能講得天花亂墜,講得頭頭是道,對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一個字也沒放下。這樣的人在學佛四眾當中,大有人在。這就是李老師講的,「該怎麼生死,他還是怎麼生死」,他一生在佛門裡面只是阿賴耶裡頭種個善根種子而已,與了生死出三界不相干。我們不能不警惕。
我們親近老師的當年,對老師很尊重,老師自己生活修行我們不知道。老師往生之後,我們到他居住的地方,看到他遺留的遺物,我們看了都流眼淚,真的完全不知道。李老師死,沒有留下一分錢,他的衣服都是破破爛爛的,外面一件中山裝是他見客的,四十多年他很愛惜,很乾淨,舊衣服很乾淨、很整齊。裡面的衣服(襯衫)是補的,破了再補,我們不曉得。襪子全是補的,襪子穿在鞋裡面,你看不到。他自己補,他不是叫別人補,叫別人補,那我們不都知道了嗎?是自己補。他吃飯我知道,日中一食,非常簡單,一餐飯從開始煮飯到吃完、鍋碗洗乾淨,大概十五分鐘。這我知道,我跟他學過,但是我沒有看到他裡頭衣服居然是破衣服。他是大德,台中蓮社的蓮友,我離開的時候差不多將近五十萬人。供養很多,有很多人供養老師衣服的。老師歡歡喜喜收了,收了,過兩天就送人了,看這個人沒有、那個人沒有,就送掉了。我初到台中的時候,老師還送了不少件給我,我們都不知道他自己穿補的。對於物質生活絲毫貪心、貪戀都沒有,這是我們看到了,這叫大德。往生之後,沒有一個人不懷念他,給他建紀念堂。我們跟他比怎麼行?比不上。老師常常講,他跟古大德比,比不上古時候大德,那差遠了;那我們今天看他,我們比不上他。
現在我們回頭想一想,我們怎樣能像菩薩一樣在最勝教裡頭生智慧光?生智慧光的樣子就是放下,至少你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我執就沒有了。這在大乘教常講,我執沒有了,你才入佛境界。你是什麼地位?初信位的菩薩,佛教小學一年級;在小乘,小乘稱為須陀洹,初果。初果向,向著這個目標,向著這個方向,還沒有證得,那就是我現在學一年級,一年級還沒有學完,我認真在學習。學完了,一年級的課程學完,那就是須陀洹果;沒有學完這個時間,這叫初果向。我們現在真的向這個方向去走,趕快把它學完。學完之後提升了,初果,那才生智慧光,不再生煩惱了。所以你要曉得,《華嚴》初信位跟小乘的初果,斷煩惱的等級是平等的,但是智慧,那小乘不如大乘。斷煩惱的級別相同,我執並沒有完全斷,斷了一半,見思煩惱,見煩惱斷掉了,思煩惱沒斷。
見煩惱是什麼?身見。不再執著身是我,知道身不是我,身見斷了,頭一關。我們現在為什麼這麼難?執著身是我,有了這個身,我所有的,這就起貪瞋痴慢。得到,貪;得不到,瞋恨,這是愚痴在作祟。所以知道身不是我。第二個,邊見沒有了。邊見是什麼?對立,我們跟人對立,跟事對立,跟一切萬物對立,有我就有對方,對立了。對立現在人講衝突,對立是衝突的根,有對立才會有衝突,沒有對立,哪來衝突!這叫邊見。另外兩種,我們中國人把它合起來叫成見,某人成見很深。成見是什麼?自以為是,成見。佛說兩種,一種是因上的成見,一種是果上的成見,所以就有因有果。因上的成見叫戒取見,都是自以為是,果上的成見叫見取見。不屬於這四種,不屬於上面講的這四種,所有錯誤的看法統統叫邪見。這個斷盡了、沒有了,這是初信位的菩薩,所以他生智慧。
現在我們怎麼樣?我們有身見,執著身是我;我們有對立,而且還嚴重的對立;我們在因上、果上全看錯了,所以我們是我聞最勝教,即生煩惱而不是光,是暗,我們生煩惱,哪裡生智慧!智慧『普照十方界』,我們現在生的煩惱,照自己一個人都照不清楚,你怎麼能照十方界?所以發願是假的,「眾生無邊誓願度」,只是說說而已,不是真的。自私自利的心那麼重,『悉見一切佛』,你怎麼能見到佛?我們今天是悉見一切鬼、悉見一切魔,不就是這樣嗎?其實你不知道,魔鬼就是佛,但是你看到是魔鬼,為什麼?你有煩惱。你煩惱斷了,你智慧開了,你看到那些魔鬼全是佛,這是真的,一點不假。佛告訴我們真話,外面無佛亦無魔,佛跟魔都是自心現的,智慧心現的是佛,煩惱習氣現的是魔。其實無佛亦無魔,佛跟魔都是你自己現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就這麼個道理。你看看智慧菩薩一開端現身說法,引己勵眾,用自己來勉勵大眾,希望大眾都能學佛。我們再看下面第二首:
【此中無少物。但有假名字。若計有我人。則為入險道。】
這首偈是「希眾同己」,因為下面九首都是希望大眾跟我一樣,希眾同己裡面的第一首。這第一首是講什麼?「人執」,就是我執,「理實無人,橫計成險」。清涼的註解很簡單,我們能懂,為什麼?前面講得太多了。從理上講有沒有?沒有,『此中無少物,但有假名字』,「此中」,這個此是什麼?遍法界虛空界,法界虛空界裡頭什麼都沒有,稱之為常寂光。大乘教裡面也常常講到「大光明藏」,大光明藏是什麼?我們淨土講四土,就是四土裡面的常寂光,講常寂光就夠了。為什麼?常寂光裡頭沒有東西,身就是土,土就是身。要講土,常寂光土;要講身,叫法身。法身就是常寂光,常寂光就是法身,這是自己的真如本性。此中就是自性之中,什麼都沒有,這是真的。那再告訴你,什麼都有是假的。什麼都沒有是真的,什麼都有是假的,都跟你講真話。那什麼叫真、什麼叫假?真是永恆不變,什麼都沒有,永恆不變,所以說是真的;有是什麼?有是假的,所有出現的東西都不是永恆的。有情眾生,十法界裡面有情眾生,有生老病死,他不是永恆存在的,那是假的。花草樹木再美麗,這些景緻它有生住異滅。在我們最明顯能夠覺察到是春夏秋冬,你看樹木花草春生夏長,秋天就落葉,冬天樹葉落光了,所以秋收冬藏。你看到四季變化多麼清楚,無常,它不能永恆的。所以世界,世界有成住壞空,那是假的,不是永恆的。永恆是真的,不變是真的;凡是會變的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但有假名字」。別說十法界是假名,一真法界也是假名。為什麼講個一真法界?因為跟十法界相對,才說一真法界,沒有十法界,一真法界就沒有了。那你就曉得,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十法界沒有了,我們說一真法界現前了。一真法界是什麼樣子?一真法界什麼都沒有,但是告訴你,什麼都有。所以這法妙,一切諸法奧祕無窮。
「還源觀」裡頭,賢首國師講得清楚、講得明白,這個現象無論是物質現象、是精神現象,都是從心想生的。心很不好懂,心也是個假名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說不出來的,不得已用這個假名做代表。你可不能執著,你一執著就錯了,你就又墮在煩惱裡面去了,你不能分別。所以馬鳴菩薩教我們,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想都不能想。這三個離掉了,名字相離掉、言說相離掉、心緣相離掉,是怎麼回事情?就是離妄想分別執著。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經你全看懂了,如來真實義現前了;講演也聽懂了,講的人是凡夫,沒證果,講的人是凡夫,聽的人成佛。為什麼成佛?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他成佛了。所以成佛,他聽到沒有成佛的人講的話,是佛法,他聽到是佛法,妙!所以問題不在外頭,在自己。自己果然能夠放下執著,一切不執著了,你讀經、聽講,你能夠得到如來真實義裡頭的三分之一,你雖然沒有完全得到,你能得到三分之一,為什麼?你成正覺了。你能懂得三分之一的意思,你成正覺了,你是十信位裡七信的菩薩,入佛境界;如果你再能夠把分別放下,分別執著都沒有了,你能夠聽到或者是看到如來真實義裡面的三分之二,你能得到三分之二;假如你是起心動念都沒有了,你就完全得到了。這時候我可以告訴你,所有一切眾生說話全是佛法。
我這個說法,也不是我隨便說的,我都是有根據的,因為我沒有開悟,我沒有入境界,我聽佛說的。證據在哪裡?佛給我們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什麼時候你能夠見到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都看到了。你看到風吹樹葉,那是什麼?佛在說《大方廣佛華嚴經》。說什麼經?這個經是最勝教,沒有一法不在那裡說《華嚴經》,究竟圓滿的《華嚴經》,無論哪個人在那裡,他大聲喊一聲也是《華嚴經》,這妙了!唱歌跳舞,甚至於你們講的噪音,外國的搖滾你去聽聽看,《大方廣佛華嚴經》!妙極了,小狗叫、小貓跳全是華嚴境界,十法界依正莊嚴那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此中雖然無少物,但是此中絕沒有缺有,「能生萬法,本自具足」,這兩句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全說出了。你了解這些真相,這些現象全是假的,就是連諸佛的實報莊嚴土也不是真的,也是假的。你才真正放下了,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再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這叫究竟覺,真的覺悟了。如其不然,『若計有我人,則為入險道』,計是什麼?計是計度分別,心裡想著大概是這樣的,心裡面計畫著大概是這樣,大概有這個事情。你只起這一個念頭,這個念頭是什麼?你們諸位想想看,是不是妄想分別執著都起來了?計是計較,我們中國人講計較,佛法講計度分別,度是衡量。妄想分別執著全起來了,有我、有人,什麼都有。這裡有房子、有樓層、有佛陀教育協會,都有了。這一有可就麻煩了,「則為入險道」。險道是什麼?險道是六道輪迴,是三惡道。然後你曉得,六道輪迴、三惡道怎麼來的?是計有人我來的,只要你心裡面有這個,就有三惡道,就有六道輪迴。這個道理、這個事實不能不知道。這個話說得真是清楚明瞭。
那我們應該怎麼學?學佛菩薩。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他用什麼方法?普賢菩薩講得很清楚。真要學,可不是假的。第一個要學什麼?「禮敬諸佛」,因為你知道真的是什麼?所有一切境界相是同圓種智。個個都是佛,只有我一個是凡夫,你才能成得了佛。你要說我清楚、我能幹,他們都不如我,你肯定入險道。什麼時候你能反過來,反過來是佛,迷了就是凡夫,反過來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你看佛在這個經上說了多少次,「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話是真的,只是他現在迷惑顛倒了,他怎麼不是佛!所以我們尊敬他,我們恭敬他,我們的看法是看他的本性,他本性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就像我們中國老祖宗告訴我們,如何對待人?看人的本性,「本性本善」,他沒有一絲毫欠缺。你不要看習性,看習性就錯了。誰錯了?自己錯了,自己生煩惱。你看本性,多歡喜!「我天天跟諸佛如來在一起」,你多快樂,一念之差。為什麼看習性?你為什麼不看本性?習性是無常,是生滅法;本性是真的、真常,它是不變的,就是換一換就行了。
凡夫轉凡成聖在一念之間,只有能遇到最勝教他才懂得,一轉,凡夫成聖了。古人有例子,惠能大師就是最好的表演,不認識字,樵夫,二十四歲,他一轉,你看就成佛了。惠能大師徹悟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徹悟,境界完全相同,說法也相同,釋迦牟尼佛說出的就是《華嚴經》,能大師說出的就是一首偈,二十個字,「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跟釋迦牟尼佛講的《華嚴經》沒有兩樣。一個是提綱,一個是細說,《華嚴經》說的是什麼?就這五句二十個字;惠能大師要是細講,細講就是《華嚴》。我們現在可以把《壇經》拿來跟《華嚴經》對比一下,一點都不差。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裡頭、處事待人接物,還是計較,還是分別執著,這就麻煩了。在大乘教裡常講,這叫造業,造什麼業?在製造六道輪迴,在製造三惡道。製造的結果是自己受,自作自受,所以不是別人造的。我不造,我沒有三惡道;我不造,我沒有六道輪迴。誰造誰有,個個不相干。沒有別人造業我去受,沒有,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別人造業,我可以能代他受,那諸佛如來大慈大悲,我們都不要修行,我們儘管造業,菩薩大慈大悲代我們受。不可能!各人因果各人承當,誰都代替不了;父子上山,各自努力,沒有人能代替。這是真話,這是事實。所以我們錯就錯在這個地方,錯在起心動念,錯在分別執著。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現在還有壽命,還有業報身,這業報身還沒有完。其實業報身要想了,很快就了,你入這個境界就生死自在。你要,行,要怎麼?借這個假身去教化眾生。如果不要呢?不要,這身就滅掉,就沒有了。你要想我還不足,我還沒有學,還需要學習,我到極樂世界去,到華藏世界去,隨你去。華藏也是你自己造的,極樂世界還是自己造的;阿彌陀佛是自性所現,毘盧遮那也是自性所現,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
這些佛菩薩把這個事實真相給我們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確實我們應當學普賢菩薩,學尊重別人、禮敬諸佛,不要再分別了。這個人值不值得我尊敬他?不要想這些。想這些,你是凡夫。你要想佛陀,佛陀對於蚊蟲螞蟻都不敢輕視。我們現在也學會了,螞蟻菩薩、蚊蟲菩薩,你說對人你有什麼不尊重?你就有分別,螞蟻我對牠很好,人我對他不好,這個人我討厭他,這就錯了。你的平等心沒有現前,你清淨心沒現前、智慧沒有現前,清淨平等覺全沒有。清淨平等覺怎樣用在日常生活上?普賢十願頭一個就是謙卑,知道尊重別人。第二條「稱讚如來」,要學。如來是什麼?如來是自性。隨順性德的就要稱讚,違背性德的不稱讚,不毀謗,不說就是了。換句話說,只說別人的好處,不要說別人的不好,就這麼個道理。人家做得怎麼不好,不要說,這很有道理。如果我們人人都不說人的過失,我們這個世界多美好。世界為什麼變成這樣?這是大家不說別人好處,光說別人壞處,所以這個世界就搞壞了。我們常常批評別人,說別人不是,我們把這個世界變成這樣子有一分責任。世界為什麼變成這樣?我有責任,我錯了,從今之後不再說別人的過失。第三「廣修供養」,廣修供養是什麼?現在人所說的,在佛家講,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服務。四弘誓願裡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廣修供養。盡心盡力去做,功德就圓滿了。「懺悔業障」,天天想自己的過失,天天去改自己的過失,真懺悔。在這麼多年學習過程當中,我常說,能發現自己的過失叫覺悟,你不迷,好,你發現自己的過失,真的你覺悟。把自己過失改過來叫修行,是真修,是真懺悔。十願前面這四條完全是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性德就現前了。
「還源觀」裡面給我們講的四德,第一條「隨緣妙用」,我們跟普賢菩薩十願結合起來,就是普賢菩薩所講的「隨喜功德」、「恆順眾生」。所以要懂得處世之道,要隨緣,要恆順眾生,恆是永遠順著他。在順裡面要學的是妙用,你為什麼不能順?因為你沒有妙用,所以你就沒有辦法隨順。妙用是什麼?妙用是離妄想分別執著,妙!「請轉法輪」、「請佛住世」,請誰?不是請外面的佛,外頭沒有佛,心外無佛亦無眾生,是請自己的佛,把自己佛性請出來,這叫請佛住世。佛住世了,他就轉法輪。這兩願就是「還源觀」裡面,四德第二,「威儀有則」,行住坐臥都給眾生做為好榜樣,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世間一切眾生最好的榜樣。為什麼?你做出來完全是佛,大家要學佛就跟你學。
什麼是好樣子?好樣子標準在哪裡?我們講得很明白,《弟子規》是好樣子,不能不落實。《弟子規》上講,「父母呼,應勿緩」,舉父母為例子,父母叫,趕快要答應。然後你就想到、引申,任何一個人叫我,都要立刻答應,為什麼?《大乘菩薩戒經》裡面佛告訴我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佛在經上也常說,「一切眾生皆是我過去父母、未來諸佛」,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你不可以輕慢,不可以侮辱,你要是以輕慢的態度對一切眾生,那個罪造得重。給你說,過去佛,得罪他沒有關係;現在佛,得罪他也沒有關係,佛大慈大悲,不會跟你計較的;未來佛現在是凡夫,未來佛決定不能得罪,你才能成佛。你只曉得禮敬過去佛、現在佛,不知道禮敬未來佛,你不會成佛;什麼時候你能夠禮敬未來佛,你肯定成佛。要不然佛在經上說這些幹什麼?所以要把自己自性裡面的自性佛請出來,然後你就有能力,自己雖然沒有開悟,有能力讀誦古佛、現在佛的教誨,你能看得懂,你能理解如來真實義。那你就能轉法輪了,你就能講了,講經說法,自利利他。
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大原則是「質直柔和」,這是最高的指導原則。質直是什麼?就是真誠,決定不能有虛偽,質直就是菩提心。態度要柔順、要和睦,剛強的口吻達不到效果。人家對你怎麼?你有權有勢的時候,人家怕你;你權勢丟掉的時候,人家會報復你,不感激你。但是你是柔順、和睦,人家感謝你,感你的恩。你好心對待人是感你的恩,你要是強硬的這種態度對人,雖然你是對人好處,人家不感你的恩,這要知道。這應該怎麼學法?應該學的是,古人教導我們,我們希望別人用什麼態度對我,我就應該用什麼態度對人。我們喜不喜歡別人見到我,就把我臭罵一頓,就把我教訓一頓,我喜不喜歡這樣?我不喜歡,我就不可以用這態度對人。時時刻刻要將人比己,我們很多的習氣毛病自然就改掉了。古人所謂是「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自己不願意別人對待我的,我也不應該對別人。我喜歡別人怎樣對待我,那我就要應該怎樣對待人,就這麼個道理。
現在真正了解六道三途都是自己造的,自己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言行所感。學佛的同學們在現前,無論是在國內、是在國外,我看到很多,有很多冤親債主附身,或是附在別人身、或是附在自己身,這些是什麼?我們過去得罪的那些人,或者是得罪的那些鬼神、得罪的那些畜生。我們運氣好的時候,他不干涉我們,你在走運的時候,這些冤親債主在旁邊等,等待,等待你運衰的時候,他都來了。這一來,麻煩就大了,你一天到晚就是病痛纏身,頭腦迷惑顛倒,神智不清,就變成這樣。有的來討命,欠命要還命,欠債要還錢。還錢怎麼樣?得一身病,看病要花錢,錢花光了,病好了,就曉得是討債的、要債的。還有什麼?錢花光了還要命,那是什麼?不但討債還討命。這個事情麻煩,生生世世沒完沒了。所以遇到這種情形,我們要用真誠心去化解,要告訴他過去的錯誤是愚痴、是無知,自己要懺悔,要承認自己的過失。那對方同情你,為什麼?他也迷惑顛倒,我們回頭,也勸導他回頭。我們現在學佛,一心一意希望求生淨土,希望他跟我一樣也能夠發這個願。可能他真的生淨土了,多,我們看到的。自己還沒有把握,為什麼?他聽到他真幹,所以他先去了;我們聽到是聽到,還不想幹,所以我們可能還入險道。但是好,我們總是幫助冤親債主,幫助他往生,幫助他成佛。由此可知,這個原則我們要爭取,質直柔和。
最後一條告訴我們,「代眾生苦」,普賢十願末後三條都是代眾生苦。「常隨佛學」,一定要以佛為榜樣,要以佛做標準,佛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老老實實去做;教我們不可以做,我們就決定不要做,這是持戒。戒是無上菩提本,戒的根是什麼?戒的根就是十善業。我們在前面學習過,十善業道展開,在小乘是三千威儀,在大乘展開是八萬四千細行,十善業!《十善業道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它是根本的根本。你能夠修十善業,你就絕對不會墮三惡道;你違背十善業,你肯定墮三惡道。換句話說,六道裡頭三善道是十善業道成就,三惡道是十善的反面,就是十惡業的成就。十惡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痴。如果我們起心動念跟十惡相應,你自己一定要清楚,我每天在建築三惡道,建好了之後自己去住,不就搞這個嗎?一點都不假;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十善業道相應,那我現在是建築人天道,我在建造天堂,建好了之後我去住。
人世間很短暫,一百年真的一彈指就過去了。我們自己這樣的年齡,回想一想過去在小孩時候我們能夠記事,記得很清楚,六、七歲的時候就很清楚了,想想那個時候就像在昨天一樣,一轉眼就七、八十年,人生有什麼意思?何必要造業?何必要自己建造墳墓讓自己去住?這比墳墓還悽慘,自己在建造地獄,自己到那裡去受刑罰。真的,地獄是自己造的,不是別人,跟閻羅王不相干,跟佛菩薩也不相干,跟誰都不相干,自己造的,自作自受。知道自作自受,咱們為什麼不建造佛道?為什麼不建造極樂世界?為什麼不去建造實報莊嚴土?都是自己的事情,一點都不難。建造實報莊嚴土跟建造阿鼻地獄是一樁事情,為什麼不幹?同樣的事情,同樣的精神,同樣的手法,為什麼不變一下?變一下,受用完全不一樣。
在這個經上,菩薩慈悲給我們做樣子,勸導我們不要再計較有人、有我,不要在這上面搞分別執著,搞分別執著那你就入險道。所以我們要回頭,我們要常隨佛學,我們要恆順眾生,我們要普皆迴向。「普皆迴向」是心量擴大了,「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希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都跟我一樣,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建築佛道,成佛之道。那你就常常想到,成佛之道這個道路上很多絆腳石,時時刻刻警覺,與這個道相違背的,趕快要把它避開,也就是把它放下。凡是與自性相違背的,趕快放下;與自性相應的,認真努力學習。大乘佛法百分之百隨順自性,它從自性流露出來的,世出世間的善法,沒有比這個更善的,沒有比這個更好的。
別人想得到,沒有這個機緣,我們今天有這個機緣得到了,豈能放過!我們如果要把它疏忽了,輕易放過了,你說這個罪多重!怎麼對得起自己?怎麼對得起父母?與父母相干嗎?相干。兒女生下來,沒有一個母親不希望兒女好,兒女成聖人,兒女成佛,那還得了。佛法裡常說,「一子成佛,九祖生天」,你不超度他,他自然就超越了,這是佛的父母,天龍鬼神、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尊敬。所以你的父母受一切鬼神尊重,他的日子也很好過,他沾你的光。如果你作惡,你要墮地獄、墮三途,你看看,這個父母,你看他小孩墮地獄了,那你的父母就沒人瞧得起,怎麼把兒女教成這樣,教到地獄去了!你怎麼對得起父母?你怎麼對得起佛陀?佛陀大慈大悲應化在這個世間,你有緣遇到,這個緣太勝了。遇到了還墮地獄,不能原諒。遇到了還墮地獄的人很多,什麼原因?就是因為他計較,有是非人我,就這麼個原因。我們要是明白,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從今之後再不去分別執著人我。是非人我都沒有,你的心地多清涼、多自在。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7 09:22:12)
评论